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水、酒、月意象对比
关于流水的意象
【关于流水的意象】因“流水”剪不断,永不停歇的特点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流水”常用来喻愁。
一、借“流水”抒写离别之愁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将“别意”与东流水相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无尽离愁,流露出了对朋友的恋恋不舍。
欧阳修的《踏莎行》写道“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渐行渐远,离愁上心,渐远渐浓。
“迢迢不断如春水”,以春水喻离愁,借春水之绵长,状离愁之无尽,自然而真实地刻画了征人与情人别后离情别绪萌生渐长渐多的过程。
二、借“流水”写情人相思之苦刘禹锡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全诗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红花易衰”喻男子轻浮易变心,以“水流无限”喻女主人公的愁思如水永远奔流不息。
以“流水”喻“愁情”既写出了女主人相思之浓烈,又表达了女主人公担心男子变心的忧愁之深,生动形象。
再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诗人飘泊在外,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却不得相见,内心充满愁苦,相思之心随着汴水、泗水飘然远去,流水悠悠,天地有尽,而愁思无穷。
三、借“流水”抒不得志之愁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虽然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
怀才不遇的痛苦似那滔滔流水斩都斩不断。
无奈之下,只能“散发弄舟”退隐江湖。
朱服的《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诗人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被贬),面对春季雨景,感春光易逝,年华难留,壮志未酬,于是心中绵深无比之愁绪,付与滚滚东流之水,无穷无尽。
四、借“流水”写亡国之痛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两大天才诗人。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尊为诗圣,这已经大大超越了对普通诗人的评价,甚至带有某些神化的尊崇了。
天才本身或许真的不可以比较,难分轩轾,但是具体到某一些方面,就诗论诗的话,就像刻意去比较关羽和秦琼的武艺,还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较量长短、一分高下的。
李杜之争这个话题本不算新,但是我还是很想就几个方面,以自己的观点来比较两人的诗歌水平。
李白是我们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甚至最熟悉的诗人了。
收在学校教科书里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让我对这位浪漫的诗人从小便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李白是带着仙风道骨的,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其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以来,封建社会中个人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也是盛唐精神的产物。
李白一生抱负远大,至死都在期待“大鹏飞兮振八裔”,能够扶摇直上,遨游苍穹。
李白还喜欢远游,流连山水,如飘蓬般云游四海,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的诗歌想象神奇瑰丽,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美不胜收。
无论拿他的哪一首著名古诗,或者绝句,都可以感受得到其艺术魅力。
而杜甫的诗,我们幼时接触的较李白而言少一些,在小学课本里可能就《绝句》等几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得色彩丰富,一诗四景,意象生动,倒也令人印象深刻。
中学里渐渐接触得多了,一般都是揭露社会、感慨时事、同情劳苦、田园生活之类,当然也有单纯应景抒情的如《春夜喜雨》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写实,比较直朴,但是语言经过精心的锤炼,显得十分均衡完美,几乎无懈可击。
杜甫生在一个有文学和儒学传统的家庭,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所以自幼习文,深受儒教,形成了他为人为文审慎严谨的习惯。
他的诗,讲究情景交融、声律韵美、言之有物。
所以他的很多诗歌,是可以当作诗史来阅读的。
《古代诗歌五首》(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找出第二首诗中的两个成语。
2.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比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
【答案】1.万马齐喑、不拘一格2.相同点:都针对人才问题,表达作者对人才的爱惜;不同点:第一首诗表现作者奉献自己培养人才的崇高献身精神。
第二首诗写作者希望政府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
从他的动作反应,与人交流时的反应,贴心的服务功能三个方面看,大白离我们并不遥远。
【解析】1.理解第二首诗的内容可知,“万马齐喑、不拘一格”是成语。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不拘一格”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2.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两首诗可知,都表达作者对人才的爱惜。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首诗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作者无私奉献培养人才的精神;第二首诗通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作者希望朝廷打破一切陈规旧制,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使国家振兴的愿望。
二、古诗文阅读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天边。
②君子: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月亮意象在李白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体现了作者张扬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
一、李白诗中月亮意象的精神内核“意象”是一种以语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是作者经过审美经验的筛选,融入特定的“情感和意味”,用语言媒介呈现出来的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心理画面和“文化”回忆的某种物象。
“月”这一意象经过无数文人长期锤炼,使其意蕴深厚,情感丰富,表现力极强。
唐代诗人李白可谓写月的圣手,在其近千首诗作中,涉及咏月的达300多首,在这些诗歌中诗人携月同行,揽月寄兴,在他笔下,“月”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别开生面。
李白诗中出现的千变万化的月亮,给人的不再是抽象的知觉,而是一种审美意象,借此传达出幅幅生动的画面和种种真挚的情感。
李白与明月之间,可谓无隔;也只有像李白这样写明月,才是真正的不隔。
中国文化思想中向来缺少一种张扬自我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即使在偏重于表现人的精神和自由的文学界,也还是弥漫着浓厚的伦理色彩和功利主义倾向。
在这种只重视“大我”而忽略“小我”的传统中,李白意象中所体现出的这一精神就更加珍贵。
二、以明月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皎洁的月儿往往象征着诗人理想的境界,寄托着诗人的雄心与壮志,这恰是诗人所处的时代精神在他身上的典型流露。
如明月、素月、皓月等都暗示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李白一生钦慕鲁仲连、张良、范蠡这样的英雄侠士,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为拯世济难而出,建不世之功,然后舍弃荣华富贵,拂衣栖隐山泉。
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的壮观景色中,带着半轮峨眉山月,诗人仗剑去国,远游家乡。
在《古风》五十九首中,他发出了“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的呼声,完成了自身理想的升华。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言壮语,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的霞光,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何等的洒脱。
关于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的论文
关于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李白杜甫创作方法风格意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论文摘要: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李白、杜甫的诗歌思想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
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表现意象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抱负,想为国家、为皇帝尽心尽力。
因此他们都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对国家有一份炽热的感情,国家强盛时那种欢喜、自豪感在他们笔下流露;但国家处于忧患时,他们又忧心忡忡。
他们反对唐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反对分裂战争。
如李白的《古风渡泸及五月》、杜甫的《兵车行》都是抨击唐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李白的《奔亡道中》五首和杜甫的《北征》、《三吏》、《三别》都是对安史之乱的痛斥。
他们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又不得志。
李、杜二人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游的友谊,他们的诗歌在思想上有一致性。
但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不同。
生活的经历各异,所以在其艺术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一、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不同创作方法是作者根据一定的观念和原则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
李白以浪漫主义为主,杜甫以现实主义为主。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火热的激情来描绘生活图画。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如实反映生活,因此也叫“写实主义”。
对朝廷的腐败。
李白、杜甫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抨击这社会的不公。
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抒写了他对山水名区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参考
古诗中月的意像赏析参考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
“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
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曹组《青玉案》2.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
——仲殊《南柯子·忆旧》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4.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荷叶杯》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二、以“明月”写忧愁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
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温庭筠《菩萨蛮》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三、以“淡月”写忧愁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千秋岁》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1.春啼细雨,笼愁淡月。
——卢祖皋《安清都·初春》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陈亮《水龙吟·春恨》四、借“新月”写忧愁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诗仙”与“诗圣”诗歌之较量“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可谓是古代文学银河中两颗闪亮的星,身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他们满腹才情、一腔爱国热忱,在他们作品中便可一览无余他们对国家炽热的感情,然而都仕途不顺,报国无门。
他们间的情谊可用“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游玩”概括,其诗歌有一致性,但更多的是由于他们生活背景经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不同。
李白诗歌主要风格:豪放飘逸。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风格形成的原因:其一是由于他恪守儒家思想,其二,仕途不济,命运多桀,使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增大,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二、诗人思想不同李白思想可用以下四句概括:“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破灭了理想,渴求个性解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诗歌创作,主线为忧国忧民,主角为普通百姓。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所以他的作品堪称“诗史”。
三、他们的诗歌创作方面手法迥异。
李白善用浪漫主义手法,用绝妙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和蓬勃的激情来勾勒出生活图景,他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点和相同点1——以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登高》为例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朝代,在诗坛上,涌出了许多名家,大师辈出。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更是其中两颗璀璨的巨星。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此两人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从诗歌思想的角度,他们同样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反对侵略战争,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
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兵车行》都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李杜诗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者的生活的时期的不同、生活的经历的各异,李杜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就以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为例,试比较两者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一、诗歌风格的不同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这在他们的许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
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
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
二、诗歌思想上的不同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
古诗常见意象鉴赏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 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 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 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天……
开头两句以回忆起笔,叙写 谪仙居 刘长卿 晴 多年前与梁耿分手时的情景。 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红日西沉,天色已晚,孤舟催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发,离愁别绪不禁油然而生。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接着,由眼前自由飞翔的鸟儿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想到自己反不如鸟,只能在海 注:此词是作者由淮溪鄂岳转 中听凭命运的摆布。深切而含 运留后贬为睦州司马,在赴睦 蓄地表现内心的酸楚和悲愤。 州途经苕(音条)溪时所作, 五六两句借白云明月寄托对梁 是寄给也在贬谪中的朋友梁耿 耿的思念。白云飘忽不定,自 的。① 晴川:晴朗的原野。 己的思念之情也悄悄地随着远 ② 解携:与友人分手。③ 平 去的白云飞向天涯,诗人伫立 芜:杂草丛生的地方。④ 长沙: 溪畔,凝神远望,不觉月亮已 原指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 上,照彻前溪后溪。最后诗人 这里借指梁耿。 问:诗人通过 借连绵不断、延伸天涯海角的 哪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萋萋芳草 写自己竭力从离愁别 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 恨中解脱出来而终于无法解脱 情 出来的情状。可见之悲苦
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意蕴综述
2003年春季高考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 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过南楼。
(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
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 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 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借 眼 前 景 间 接 抒 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间 接 抒 情 和 直 接 抒 情 相 结 合
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唐 人 七 绝 压 卷 之 作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不可忽略具体 的语境,尤其要注意 乐景中的愁苦之音。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高考所考诗歌不少都是愁苦之音!
流传千古的好诗往往是 愁苦之音!
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 要妙;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 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 恒发于羁旅草野。 ——韩 愈
(六)要品味意境的 多重意蕴
山 行
杜牧 人 远上寒山石径斜,生 态 白云生处有人家。度
哲理人生
自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
霜叶
一点补充
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其 中重点的方式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寓情于物) 描写:正侧结合、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工笔细描和 粗笔勾勒、乐景写哀等等;
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水、酒、月意象对比
(二)忧郁情结
• 在前面分析“时间意识”的举例中,我们已可以读见那潜藏于字面之下, 词义之外的隐隐愁绪。世事既如水,万般皆成空,从道家的思想出发,凭 此足以销磨千古英雄气。 • (1)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觞(shang), 欲行不行各尽。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 舟。 ——《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通过酒诗排解心中的愁苦
借酒销愁,古已有之,曹操就曾在他的《短 歌行》中高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 满怀报国热情,准备大展鲤鹏之志,但是社会现 实残酷地粉碎了诗人大济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 此时,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也成了诗人在雄 心壮志破灭后的最大安慰。诗人在坎坷曲折中蹒 跚而行,把酒当成了消愁的工具,在饮酒中打发 日子,在饮酒中寄托自己的无奈与忧伤。
(3)思君不可见,愁见江水碧。——江行寄远》 (4)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 陇水,泪下不为雍门琴。——《猛虎行》 在这些诗中,水的意象不再象征时间,转而成 为愁绪、愁苦、愁怨与愁闷的象征。“水”由观念 的象征物(时间意识)一举转变为情绪的象征物(忧 郁情结),而这忧愁的情绪又恰是由对时间的观念认 识而孕化出来的。
(二)寄予深邃历史人生意味的“水”意象
A
1、时间意识 (1)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成都府》 (2)往来时屡改,川水日悠哉。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龙门》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经历过的人、事、物都会如过眼烟云般转眼成空,所有 的一切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损。因此,杜甫以“水”来比喻时光的流逝。 2、愁绪情结 (1)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忆弟二首》其一 (2)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
现代诗歌中一些罕见的意象[精华]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等。
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项训练比较阅读
诗歌专项训练----比较阅读一、创作意旨上的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秋海棠清·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创作旨意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平原放马①张炎②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
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
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王鹏运③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
遗台何处是黄金④?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
夕阳山影自萧森。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统治者却苟且偷安,一味粉饰太平。
②张炎,南宋词人,从小生长在都城临安,宋亡后,到处漂泊浪游。
③王鹏运,晚清诗人。
④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为燕昭王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黄金台。
2、两首词都以马为写作对象,但用意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语言风格上的比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唐]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宋]王镒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3、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概括说明。
三、在优劣上的比较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1)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2)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2)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当时诗人在巴蜀,他思念的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4、《夜雨寄北》的结尾划线句有对《月夜》结尾划线句的传承和超越,请分析。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意境意境的类型:1宁静恬淡:漫步,游山玩水,享受生活,隐居,垂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2清幽:竹林,深山,乡村,月夜3凄清:秋天的景色,下霜,露水,笛声,4雄浑壮阔:雄浑指声音的力度大,响。
壮阔指场面大,壮观。
大漠、长河、大海、长空、原野、千、万等数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5明丽:鲜明,美丽。
鲜花遍地,水明澈,山清秀,色彩对比鲜明6朦胧:雾,月光下,烟笼罩,水气弥漫。
“烟笼寒水月笼沙”7空灵:难以捉摸的,多是声音。
钟声,鸟鸣,琴声,“隔叶黄鹂空好音”8苍凉辽阔:苍茫壮阔,又没有什么生机。
戈壁,大漠,边塞、人烟稀少的高原“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9萧瑟凋零:萧瑟,秋风的声音。
也指秋天的景象。
没有生机,草木枯黄。
凋零,一种指暮春时节的花落。
伤感但有生机。
很多写伤春。
另一种指秋天没有生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宁静恬淡11残败荒凉:断墙壁,荒芜的田园,城池,遗迹。
“宜阳城下草萋萋”指出与意境词语对应的内容:训练一:1宁静恬淡(甲)大漠,长河,大海,长空,原野,千山,2清幽(乙)垂钓,漫步,徜徉山水,看花开花落,3凄清(丙)竹林,月夜,乡村,深山,4雄浑壮阔(丁)霜,露,秋雨后,蝉鸣、笛声,箫声,5明丽(戊)断壁,残垣,废墟,爬满薜荔、藤蔓,苔藓, 6朦胧(己)叶落,花谢,草枯,秋风的声音,7空灵(庚)满眼戈壁,人烟稀少,大漠,边关,塞外,8苍凉广袤(辛)烟雾笼罩,水气弥漫,月光昏黄9萧瑟凋零(壬)飘渺难捉摸的。
古寺钟声,鸟叫声,回音,10残败荒凉(癸)鲜花遍野,色彩鲜明,水波清澈,指出与意境词语对应的内容:训练一:答案:1宁静恬淡(甲)大漠,长河,大海,长空,原野,千山,万水, (1-乙)(2-丙)3凄清(丙)竹林,月夜,乡村,深山,(3-丁)4雄浑壮阔(丁)霜,露,秋雨后,蝉鸣、笛声,箫声,(4-甲)5明丽(戊)断壁,残垣,废墟,遗迹,爬满薜荔、藤蔓,苔藓,(5-癸)6朦胧(己)叶落,花谢,草枯,秋风的声音,(6-辛)7空灵(庚)满眼戈壁,人烟稀少,大漠,边关,塞外, (7-壬)8苍凉广袤(辛)烟雾笼罩,水气弥漫,月光昏黄(8-庚)9萧瑟凋零(壬)飘渺难捉摸的。
梦游与登临,浪漫与现实——《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对比阅读-高一语文课件(必修上册)
项目 《梦游天姥 吟留别》
《登高》
4、结构对比
结构
具体结构内容
• 探究与分享: • 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 课堂分享,相互补充; • 师生合力,共同总结。
参考:视角对比
• 分析:李白写梦游天姥山始终是一种仰视的姿态, 开篇用“连、横、拔、掩、倾”等动词及“四万八千 丈”这样的数字来展现名山之高。飞渡之后也是一路 向上,“身登青云梯”一直到半壁,见到“海日”喷 薄,听闻“天鸡”报晓,直至目睹“云之君兮纷纷而 来下”。整个过程中,我们跟随着诗人始终昂着头颅。 这种“天外天”视角是与诗人的心灵一脉相通的,或 者说它就存在于诗人的潜意识之中。
结构对比
项目
《梦游天姥 吟留别》 《登高》
结构 圆形结构 起承转合
具体结构内容 由真入梦,再由梦返真
由景入情
• 谢谢!
• 潦倒新停浊酒杯(ei)。
建议与指导4:《登高》的平仄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平仄平平平仄平
红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仄平平仄仄平平
色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平平仄仄平平仄
字 体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为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可 平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仄平平仄仄平平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 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 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 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 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 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 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 来之烟霞。
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意蕴
可编辑ppt
14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路朱 有门 冻酒 死肉 骨臭 。,
可编辑ppt
15
特别关注——
在唐宋诗歌里,有一种“无理反衬” 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是用 “物”或“景”的无情来突显“人” 的有情,貌似荒唐,实则是情感真 切。古人称为“诗词无理而妙”。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 铸
一、概念
意象——通过一定的组合关
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 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
4
可编辑ppt
意境
作品中由意象与意象的有机 组合而形成的心灵化了的特 定“生活”场景。
5
可编辑ppt
意蕴
作者在作品中所传达的某种 感受、某种体验、某种思绪、 某种情感等等。
[答案]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在鹳雀楼上所望见 的壮阔景象,而且包括着“登高才能望远”这 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二、诗人为什么要选择意 象、创设意境呢?
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
创境以尽意
可编辑ppt
8
三、读懂意象,悟 透意境,是读 懂诗的关键。
可编辑ppt
9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可编辑ppt
2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全国卷三---广西省等)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 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 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 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
• 水,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大的自然意象在李白诗歌中出现得极为 频繁。在其1000余首诗作中,共出现“水”字476个(未包括与水相关 的江、河、湖、海等);写到江(江水)60次;河(黄河)41次;波(波涛、 波澜等)74次;海(沧海、沧溟)64次。
• 李白诗中还有不少篇章,都是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写到水的, 遍观李白诗歌显现出水的美学意象的那部分内容,可以把它分成三 个不尽相同却有相互关联意义的类,即:时间意识,忧郁情结,生 命观照。
•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
舟。
——《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思君不可见,愁见江水碧。——江行寄远》
(4)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 陇水,泪下不为雍门琴。——《猛虎行》
在这些诗中,水的意象不再象征时间,转而成 为愁绪、愁苦、愁怨与愁闷的象征。“水”由观念 的象征物(时间意识)一举转变为情绪的象征物(忧 郁情结),而这忧愁的情绪又恰是由对时间的观念认 识而孕化出来的。
(二)忧郁情结
• 在前面分析“时间意识”的举例中,我们已可以读见那潜藏于字面之下, 词义之外的隐隐愁绪。世事既如水,万般皆成空,从道家的思想出发,凭 此足以销磨千古英雄气。
• (1)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觞(shang), 欲行不行各尽。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一)时间意识
A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如孔子所唱“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1)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为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古风之十五》 (2)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古风之十六》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 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赠孟浩然》
3、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尽手杯。
——《送殷淑》
4、昔口绣衣何足荣,今宵贯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明月,酣
歌一夜送泉明。
——《送韩侍御之广德》
(一)借酒浇愁 1、亲友离别之愁:正宜且聚集,恨此当离樽。莫怪执杯迟,我衰涕唾烦。
——《别李义》 2、羁旅漂泊之苦: 向晚波微绿,连空岸却青。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 漂泊犹杯酒,踟蹰此释亭。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
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 甫的豪气干云。
等多首。
对比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水 意象
意象
A
意象一词,作为美学范畴,其义概而言之,指人 的主观情意(包括意识、情感)与外在物象的统一。
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学)史上,最常出现的美学意 象有松、竹、梅、鹤等,这些客观物象在艺术创作中 早已有了不可更易的固定内涵,它们已成为人们某些 主体情意的固定象征物。
(二)通过酒诗来张扬自己率真逍遥的个性
1、借酒浇愁、愁绪难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城 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精神与宇宙 相融,寻求自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3、旷达乐观:“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1) 众水会涪(fú)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yì),盗贼尔 谁尊。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长江二首》其一 (2)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长江二首》其二
杜甫作这二首诗针对的是发生在永泰元年(765 ) 闰十月的郭英义与崔旰( gàn)的争斗,当时唐王朝 久经战乱,朝纲弛废,藩镇割据势力正逐步形成, 杜甫对此十分忧心。他借吟咏长江来表达自己的立 场:逆常理而为的人必亡无疑,如同江水飞翻阻比不 了人的归心一样,割据一方的盗贼也阻比不了国家 统一的步伐。在此,“水”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 它寄托了杜甫对家国的关切,从而具有了极强的针 对性和现实价值。
以上诗句,都通过水表达出一种意念,即历史、 时间如大浪淘沙,在茫茫岁月面前,一切都会变动, 消失,逝而不返,永恒与静固是不存在的,这一规 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无情的,无法更改的。 不论是“功成身不退”,“自言度千秋”的高堂公 侯,还是睥睨一世,山呼万岁的帝王霸主,均将随 着时间的流逝而冥然消损。
二、杜甫诗歌中的水意象
A
杜甫所作的1 400余首诗中就有350多首 直接写到水,若再加上与水有间接关系的篇 章,则数量更多。
在杜甫的诗歌中,一种是以“水”为兴,托 物寓意,抒发对国家、社会、现实的忧思; 另一种是借“水”来感叹历史、人生。
(一)寄托社会现实意义的“水”意象
• 杜甫一生都挂心政治、忧心社会,他常常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与社会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写下许多借“水”以感时事的 诗,如《长江二首》,诗句虽不离长江,但却寄托了对国家统一的 无限向往:
(5)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四)酒诗突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情厚
1.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
波落逝水,海色明组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鲁郡东石门送杜甫》
2、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李杜诗酒对比
1、诗酒的数量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说:“我曾
经就杜甫现存的诗和文一千四百多首中作 了一个初步统计,凡说到饮酒的共有三百 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作为一个对照, 我也把李白的诗和一千五十首作了初步统 计,说到饮酒的有一百七十首,为百分之 十六强。”(《李白与杜甫》)
2、诗酒的作用
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水、酒、 月意象对比
目录
A
1、人物介绍 2、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水意象对比 3、李白、杜甫诗歌中的酒意象对比 4、李白、杜甫诗歌中的月意象对比
人物介绍
• (一)李白
(二)杜甫
•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又呈窦使君》 3、仕途不遇之悲: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李 杜 诗 中
的 酒 意 象
一、诗歌中的酒文化
A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词很多总是和酒联系在一起的, 以酒入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饮酒想起诗, 赋诗想起酒,以酒为意象始于《诗经》,至盛唐发展成为洋洋 大观。盛唐士人爱酒、嗜酒,诗酒风流是盛唐的一大鲜明的时 代特征。诗人借饮酒赋诗作为精神寄托与韬晦免祸的手段,也 借酒来表达对人生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感慨,常常让人感到消极 和无奈。
忧愁郁结,化而为人性之一部份,而这种压抑的 情线又不同别的感情如悲、喜、怒……它一经酝酿成 形,如抽丝一般,不绝如缕,恰似长流之水,缠绵不 尽。所以,古人(李白为其典型代表之一)便很自然地 把它们一并转换为同一种美意象一“水”。
(三)生命关照
• 面对时间,生命的流失和忧愁情绪的郁结,人们可以通过两种 方式来缓解其对人的压抑和困扰。一种是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的情怀,此为积极的入世方式。另一种是采取超然物外,物我两忘 的态度,此为消极的出世方式。
• 在李白身上,中国文化的这两种传统都深厚有加。而“对水”来 说,除了它的绵延不绝,终古如斯的特征外,它恰恰还具有摧枯拉 朽、激扬冲荡与至柔无形,清澈澄明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品性,因此, 李白自然也时常以“水”来作为自身这种矛盾与交战的心态的象征。
• (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2)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这些诗歌与他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 蓬篙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豪壮气派与人生胸襟何其一致。
(3)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4)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
这些诗句又恰似他那“假如鸥夷子,散发掉扁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寂寥心境 和虚无意识的写照。这两种借同一客体,展现他在 人生长河中返观自身生命力的潮汐涨落时所兴起的 兴叹吟咏。
(1)举杯销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
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
然
——《行路难三首(其一)》
(3)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月下独酌(其四)》
(4)感叹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岘山怀古》
(二)寄予深邃历史人生意味的“水”意象
A
1、时间意识 (1)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成都府》 (2)往来时屡改,川水日悠哉。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龙门》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经历过的人、事、物都会如过眼烟云般转眼成空,所有 的一切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损。因此,杜甫以“水”来比喻时光的流逝。 2、愁绪情结 (1)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忆弟二首》其一 (2)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
——《春日独酌其二》
4、不得重用的愁苦: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 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龙山饮》
(三)通过酒诗排解心中的愁苦
借酒销愁,古已有之,曹操就曾在他的《短 歌行》中高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 满怀报国热情,准备大展鲤鹏之志,但是社会现 实残酷地粉碎了诗人大济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 此时,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也成了诗人在雄 心壮志破灭后的最大安慰。诗人在坎坷曲折中蹒 跚而行,把酒当成了消愁的工具,在饮酒中打发 日子,在饮酒中寄托自己的无奈与忧伤。
(3)普天无川梁,欲济愿水缩。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 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三川观水涨二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