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掌握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3.建立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2.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1.物质状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空气往往被看作是呈现温度的存在,但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温度,那么温度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向学生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2. 讲解知识点•物质的三态:以水为例,讲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物质态的转变:通过实验或者生活中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固体-液体-气体的转变规律,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讲解实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练习和讨论在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后,以最为常见的水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例如:当水温升高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当水的温度降到何时,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 拓展应用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对本章内容进行拓展。
例如,如何在不同温度下煮开一壶水?在夏季热天,如何利用温度跨度生产饮用水?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路面上的雪需要加盐?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并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拉开了本节课的帷幕。
讲解知识点时,采用具体的实验或生活例子,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和探究各个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练习和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巩固和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的最后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确保学生掌握了本章的关键思想和基本知识。
人教版物理 初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______,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______,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往往是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摄氏温度①温度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②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_____;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__;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__。
③摄氏温度的读数:如:“5℃”读作____________;“-20℃”读作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温度计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造的;4.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液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内总装有适量的液体(如: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5.温度计的使用: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________,否则会________________;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碰到__________或__________。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后再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
6.常见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凝固点是-39℃,沸点是357℃)知识点三:体温计7.用途:体温计用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8.测量范围: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___;9.体温计读数时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知识点及综合提升: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知识点及综合提升: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知识梳理】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物质发生升华时要热。
二、凝华1.定义: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
2.凝华过程中要热。
【注意】由固态向气态方向转化的都吸热,反过来都放热。
【激活思维】常见自然现象的成因①云、雨、雪:水蒸气遇冷成的小水珠和成的小冰晶的集合体飘在空中就是云;小水滴在空中大量聚集不能悬浮在空中下落就成为雨;云中的小冰晶大量聚集下落就成为雪;如果雪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也会形成雨。
②露:水蒸气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砂石上就形成露。
③霜:水蒸气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砂石上就形成霜。
④冰花:水蒸气成小冰晶附着在窗户玻璃壁上就形成窗花。
【A双基巩固】知识点1 升华1.(现象)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熔化C.升华D.蒸发2.(实验)如图所示在探究碘升华实验中,在碘锤中加入少量固态碘,加热后出现紫色的碘蒸气。
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
观察图片后,请思考该实验装置改进(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理由是。
知识点2 凝华3.(现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C.冰冻的衣服也会干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4.(实验)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知识点3 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5.(实例)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
6.(实验)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
人教版 八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共40张PPT)

0 和100 ℃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 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
请你写在黑板上,并读出来。
份代表1 ℃ 。 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测气温
无缩口
有缩口
无缩口
煤油
水银
酒精
红外线体温计
其他种类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 金属?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1.温度 2.温度计
单位:摄氏度 ℃
测量工具:温度计
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
液体、刻度及符号
使用方法:二看、一不、四要
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
接.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A.初春),薄雾缥缈D
B.盛夏,夜深露重
C.深秋,天降浓霜 D.寒冬,滴水成冰
4.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D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5、某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
1、测量温度前: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温度计所能
测量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一个小格 代表的值
最高温度值?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分度值?
40
30
20
10
0
-10
-20
-30
最低温度值?
想想议议
温度计里的液 体可能将温度 计胀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讲物态变化温度1.一块冰的温度由15℃升高到5℃,其温度升高了。
若冰的温度由0℃降低了10℃,此时冰的温度是。
2.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接触后,测量的温度是;当温度计的玻璃泡和冰块接触后,测得的温度是。
3.读出右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0 ℃)甲是℃乙是℃4.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 ℃-105 ℃,由此可知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体温计。
5.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图4—1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们的读数分别是:、、、。
6.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保温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1)现有最高测量温度为110℃、200℃、42℃的三种温度计,测量时应该选用最大测量值为的一种。
(2)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准确。
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
7.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 [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8.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9.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10.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 ]A.0℃~100℃. B.35℃~42℃.C.10℃~100℃. D.-20℃~50℃.11.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第三章物态变化(完整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并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泡内装有适量的测温物质,如水银、染成红色的煤油、酒精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所用单位的符号。
长刻度线旁标着数字,两个长刻度线之间还有短刻度线,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温度叫它的分度值。
(3)常用温度计的分类①液体温度计:根据测温物质的不同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②固体温度计如根据不同金属连接时的温差现象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根据不同温度下电路导电性不同制成的电子体温计,利用红外线原理制成的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利用不同金属膨胀率不同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等。
③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知识点(二)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注:0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冷热程度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
3、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在书写摄氏温度时,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字的前面加“﹣”号,如﹣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省略数字前面的“+”号,如10 ℃,读作“10摄氏度”或“零上10摄氏度”。
注: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
理论上宇宙中的最低温度是绝对零点温度-273.15℃,热力学温标将-273.15℃定义为0K,分度方法与摄氏温标相同,表达式为T=t+273.15℃,使用热力学温标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273.15K。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凝华B.熔化C.液化D.汽化答案: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措施中,可以减慢蒸发的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答案:D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两种措施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A 不合题意;B.将地面的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C.把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提高了液体的温度,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两种措施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D.将蔬菜用塑料袋包起来,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答案:AA.冰化成的水,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体,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D.冰挂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用酒精消毒时,酒精沾在手上会迅速汽化。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A.壶口“白气”B.浓雾消散C.露珠形成D.冰雕变小答案:BA.壶口“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变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B.浓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浓雾消散是液态水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露珠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雕变小是因为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0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C;然后把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C。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0C”读作“5摄氏度”;“-200C”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测量范围:350C~420C;分度值为0.10C;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480C),开始熔化;(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480C,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480C),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480C;(10)FH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意: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5、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件(共22张PPT)

点是_9_8_℃。
2、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
C 邻组的水先沸腾,提前沸腾
的原因可能是___。
3、图像中AB段水沸腾前吸
时间
热温度_升_高_,BC段水沸 腾时吸热温度_不_变_。
注: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达_到_沸_点;(2) 继_续_吸_热。
刚停止沸腾的水
沸点与气压(压强)的关系:
沸腾的水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压强增大时升高, 压强减小时降低
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法:降__低__温__度___ 和_压__缩__体__积____. (2)常见的液化现象
烧水时,壶嘴上方出现 “白 气夏”天.自来水管、水缸和玻璃上会“出 汗”. 冬雾天与,露嘴的里形呼成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生活中看得见的“白气”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 气.
巩固练习
• 1. 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它的温度随时 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则该图象是(D)
• A. 冰的熔化图象 • B. 松香的熔化图象 • C. 玻璃的凝固图象 • D. 铁水的凝固图象
0
2、(2006,江西南昌)通过观察下图所示的三幅晾 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表__面__积___、液体的___温__度____和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2)乙图线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AB段处于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CD段处于
液体状态,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是
BC
段,
探究释疑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底部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下列现象中与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2.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衣服晾干D.冰雪消融5.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高于标准大气压B.100℃的水蒸气和100℃的水温度一样,如果烫伤到人以后,烫伤效果也一定相同C.实验中会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D.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8.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9.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在这个现象中()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10.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为4℃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100dB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1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9℃,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9℃。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 《升华和凝华》(共34张PPT)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冰
水
水蒸气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雨 (液化)
云
雪
(液化和凝华)
( 凝华)
雾 (液化)
露 (液化)
霜 (凝华)
云
雾
云和雾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
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
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
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液化现象。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 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 态,为六角形的冰晶(叫雪花),在飘 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温度越 低雪花越小)
冰雹的形成:
如果雨在落下时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 空气,雨便凝固成冰块,冰块若遇地面 向上的风暴把冰块向上吹入热空气层中, 这层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在冰块四周, 下落时又遇有0℃以下的冷空气上升时, 冰块外面又结一层冰,如此反复上下, 到冰块很大时,形成冰雹落下。
升华:
本堂小结:
水蒸气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 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中
汽液 化化
物质需要吸热。 凝华:
升 华
水
凝 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 态的过程。凝华过程中物质
熔凝 化固
需要放热。
冰
基础题
1、物质由 固 态直接变为 气 态的过程叫升
华,升华过程要__吸___热;物质由气_____态直接
变为_固____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 热 。 2、寒冬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__华__现象,要_吸__热。 3.灯泡用久了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先_升___华 成钨的蒸气,冷却后再_凝___华_成固态钨所致。 4.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 花,这是由水蒸 气发生_凝__华___而形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及特点1. 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熔化成水。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凝固成冰。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2. 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必须达到沸点才能进行。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3. 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霜的形成。
三、温度与热量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度量,是一个过程量,用 “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四、温度计与体温计1. 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量温度的仪器。
使用时要注意观察量程、分度值,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
其测量范围为35℃~42℃,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缩口,使得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需要甩一甩才能再次使用。
五、物态变化与日常生活1.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如冰的熔化用于降温、金属的凝固制造零件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六种物态变化总结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一、明确概念:汽化:液态到气态液化:气态到液态熔化:固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升华:固态到气态凝华:气态到固态二、正确判断物质开始是什么状态,后来是什么状态,然后考虑是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属于什么变化。
如:例1、冰变成水,是什么物态变化?详解:开始冰是固态,后来水是液态,固态到液态,熔化。
三、更多的题目,物质的某一状态或几个状态不是很清楚的。
如例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什么物态变化?详解:开始衣服上的冰是固态,“干了”冰变成了水蒸气跑了,水蒸气是气态,固态到气态,是升华。
例3:雾和露是怎么形成的?详解:开始是水蒸气,是气态,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水,气态到液态,是液化。
象例2、例3,这种题目,物质某一状态,这里是水蒸气(气态)不易明白,我们特别要注意:但通常我们也易掌握:水蒸气是气态,我们看不到,看得到的肯定不是水蒸气,如所谓的“热气”“白气”等。
如下一题就是:例4:冬天人嘴里会呼出“白气”,是什么一回事?详解:开始人嘴里呼出的是水蒸气,是气态,冬天的早晨,外界温度低,它会变成了“白气”,是液态,气态到液态,是液化。
四、其它物质也有类似“三”的情况。
如例5:樟脑丸变小最后消失了,是什么物态变化?解:固态(萘)变成气态(萘蒸气),升华。
五、还有的题目,有几种物态变化在一起。
如,例6:日光灯管两头发黑,这是什么一回事。
答:先升华,后凝华。
例7:干冰人工降雨中的物态变化先后有哪些?干冰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变成大水滴,小冰晶熔化成水,落到地面就是雨。
五、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生活现象。
1、熔化现象:⑴、冰激凌变软。
⑵、蜡烛点燃,蜡块变成蜡水。
⑶、修电器时用锡焊(锡块变成锡水)。
⑷、用冰棍或雪糕等解暑。
⑸、用冰袋降温或为高热病人降温。
⑹、冰或雪慢慢化成水。
⑺、夏天屋子里放一些冰块用来降温。
⑻、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因发热过多温度达到其熔点而熔断。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如图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薄雾缥缈C.秋天,露水晶莹D.冬天,霜打枝头答案:A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B.雾是小水滴,是由水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是水循环过程中水常见的三种状态,某同学据此画出了水的三态变化图,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代表水的三种状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是冰,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B.乙是冰,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C.乙是水,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D.丙是水蒸气,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答案:D由图知:乙到丙吸热,丙到甲放热,所以乙为固态,丙为气态,甲为液态。
乙到丙是升华过程,需要吸热;丙到甲是液华过程,会放出热量;甲到乙是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熔化成水要放热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答案:BA.冰变成水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故A错误;B.水蒸气变成露水是液化,液化需要要放热,故B正确;C.水蒸气变成霜是凝华,凝华需要放热,故C错误;D.水结成冰是凝固,凝固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雾的形成②蜡烛滴“泪”③冻衣服晾干④露珠的形成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①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②蜡烛滴“泪”,是熔化现象;③冻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④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忧考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3—1温度教学⽬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引⼊课题:欣赏⼀段有春、夏、秋、冬的影⽚问题:你知道物质有⼏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进⾏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结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的温度⽐较⾼?学⽣结论〔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温度:字母C代表摄⽒温度℃是摄⽒温度的单位,读做摄⽒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度,把标准⼤⽓压下沸⽔的温度规定为100摄⽒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负数表⽰例:37℃读作37摄⽒度-45℃读做零下45摄⽒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5、实验⽤温度计的使⽤:探究:怎样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格代表的数值(2)使⽤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相平(让学⽣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乙
物态变化单元习题
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B 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D 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观察温度
2、四位学生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热水的温度,他们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热水中后,各人的测量方法不同,其中正确的是( )
A 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平视读数
B 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斜视读数
C 温度计放入后,立即读数
D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后,再读数
3、室温下,医生将体温计从体温是38℃的病人口腔里取出后,放在桌上较长时间,则体温计的读数为( )
A 38℃
B 37℃
C 23℃
D 无法确定
4、某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为4cm ,在100℃时水银柱长24cm ,若将它插入20℃的水中,则水银柱长度应为( )
A 20 cm
B 8 cm
C 28 cm
D 以上均不正确
5、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
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
A 凝固点低
B 凝固点较高
C 沸点较低
D 沸点较高
6、把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则( )
A 冰将继续熔化
B 已熔化成水的将要凝固成冰
C 冰将停止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D 冰将全部熔化成0℃的水
7、 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
A 炒菜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
B 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
C 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
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8、冰常用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 )
A 冰总是比水凉
B 冰善于传热
C 冰透明干净
D 冰在化成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不变
9、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 下雪天的气温比化雪天气温高
B 雪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C 形成雪时要放热,化雪时要吸热
D 雪传播热的本领小
10、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D 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11、两只外型不同的容器,如图所示。
原来里面盛有质量相等的水,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容器内水的多少情况是( )
A 甲容器内水较多
B 乙容器内水较多
C 两容器内水一样多
D 少条件不好判断
12、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 B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13、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
A 立即上升
B 先下降后上升
C 先上升后下降
D 一直不变
14、气温不太高时,在水中游泳会感觉不太冷,而上岸后会感觉冷,这是因为( )
A 人体皮肤上的水,在蒸发时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
B 人刚上岸时,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 空气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D 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感到冷
15、已知液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 -183℃,-196℃,-78.5℃。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三种气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16、夏季,有时能看到自来水管的表面出现许多细小的水珠,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 是水管中的水分子扩散所至
B 是水蒸发形成的
C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至
D 水管有水,水渗了出来
17、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 烧开水的壶嘴冒出“白气”
B 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
C 夏天扇扇子觉得凉快
D 吃冰棒可以解热
18、关于棒冰周围为什么会冒气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冰熔解成水
B 冰升华成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D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19、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 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 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20、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
B -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
C 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
D 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1、冬天的早晨,湖面上会冒水汽,下列关于水汽的生成和消失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 湖面上的水汽是湖水蒸发生成的水蒸气
B 湖面上的水汽是湖面上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 太阳出来后,白汽液化成小水珠
D 太阳出来后,白汽汽化成水蒸气
22、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一面的玻璃上
D 冰花结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
2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熔化、汽化、升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 汽化、液化、升华
D 凝固、液化、凝华
24、在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杯中倒入一些酒精,人们就能闻到酒精气味
B 戴眼镜的人灌开水,眼镜常常会变得模糊起来
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
D 电灯泡用的时间长了,玻璃泡内壁上会发黑
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26、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雪在太阳下融化成水
B 冬天房间玻璃窗内表面结有冰花
C 倒在碗里的酒精会逐渐减少
D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
27、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形成是()
A 凝固
B 汽化
C 液化
D 凝华
28、气温0℃时(1标准大气压下)的室内,水所处的状态为()
A. 固态
B. 液态
C. 气态
D. 三态都有可能
29、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
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一、小明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海波的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遇到了几个问题,请你帮助他解决一下:
1、某学生在测水的温度时,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a 取适当的温度计;
b 等待几分钟;
c 让温度计液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
d 估计待测水的温度;
e 按正确方法读数并记录。
请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将步骤(只写序号)排列为_ ___ ____。
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_ 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 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 ___分钟的时间;在B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 _;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_。
二、小明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图线。
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____℃;
加热_____分钟后,水开始沸腾;_____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
程中水的温度_____(填上升、下降、不变)。
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
2、某同学尝试用纸做的盒子烧开水:本来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而酒
精灯的火焰温度大约是400——500℃,他用纸盒盛些水放到酒精灯上加热,
过了一会儿水被烧开了,而纸盒却完好无损。
(1)为什么火焰的温度超过了纸的着火点,纸却不会燃烧?
(2)水被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该同学用温度计每隔一分钟测试了一次温度,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28 39.5 57.0 74.0 88.0 93.6 93.6 93.6 90.3 86.2
(3)由表格可知:在当地,水的沸点是℃,这个温度要比水标准的沸点要。
(4
(5)若当地的海拔是350m,气压比标准气压稍低,请猜想一下海拔高度与气压以及沸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6)制药厂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一般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其温度不能超过80℃,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达到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