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七_1

合集下载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感受这句话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2. 学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背后的文化内涵。

2. 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诗词、故事、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引发学生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理解并掌握这句话背后的文化内涵。

3. 案例分享(15分钟)教师分享一些关于节日和家人团聚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节日期间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4. 诗词欣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关于节日的诗词,让学生学会用诗词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如何在节日期间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将自己的想法用诗词、绘画等形式呈现出来。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节日期间如何更好地表达对亲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并学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节日期间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节日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析诗词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珍惜亲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古代习俗和节日。

2.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如何将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对比分析法:对比古代和现代的节日习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内容1. 诗词原文及翻译。

2. 诗词的背景介绍。

3. 古代重阳节的习俗。

4. 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5. 情感体验与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2. 介绍诗词背景:简要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诗词创作的背景。

3. 解析诗词内容: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体验: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

七、课堂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现代和古代的节日习俗,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

2.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其他描写节日和亲情的诗词,让学生课后阅读。

3. 文化传承: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文包诗,文辞优美,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

然而在教学时并不能如一般的阅读教学,停留在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上,教师自身要明白文包诗的特点,捉摸编者编写此类题材的意图。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背诵古诗也许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理解古诗字里行间的意思,以及写作背景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只有在小学35年级才会出现了文包诗,文包诗中的文就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而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后就几乎不在出现文包诗这样的题材。

那么在教学时要明确一点:文是为诗服务的,对文的所有理解最后都要回到诗中。

学生分析:由于开展经典诵读,三年级学生基本已经会背这首诗了,但是仅仅停留在背诵和明白这是一首思乡诗的层次上,并不能感受到诗中字里行间融入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在初读文时能大致感受到文和诗之间的联系,但是这种感受只是浮在表面的初步感知。

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由文及诗,由诗入文感悟文中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包诗这种课文形式。

2、能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王维在重阳节感到的举目无亲的孤寂。

3、能有味道地背诵出古诗,并能结合课文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在二年级时曾学过一首思乡诗,还记得吗?一齐背一背。

李白的《静夜思》师:是啊,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家乡就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叫人时时刻刻思念着地方,尤其是在万家团圆的节日,于是两千多年前,同样唐朝的一位大诗人王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谁来读?(指名读、齐读)师:你们知道吗?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下面听老师读一读这个故事。

(师配乐范读)二、学习生字词A、师:之前大家已经作了预习了,这些词你能读好吗?出示词语:思念兄弟异乡重阳回忆情景佳节登高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一年一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指名两到三位,开火车领读)B、写字指导注意点:本课的生字难不难呀(不难)生字是不难,但有几个看似容易的词语却特别容易写错,一个是佳字,注意右边是两个土字,不能一竖到底。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内容,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学会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背诵课文,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静夜思》这首诗,诗人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把握语气和节奏。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2.在朗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3.诗歌中有哪些字词或诗句让你印象深刻?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同学们逐句分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同学们理解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佳节”、“思亲”、“月明”等,引导同学们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同学们了解诗人王之涣在写这首诗时的情境。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

2.你认为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在佳节时刻,你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1.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这种思念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2.我们要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让生活充满温暖和幸福。

3.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思念》,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年级上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受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内涵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受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PPT、黑板、教学录音机、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或者一段视频来引起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二、呈现(15分钟)1. 准备幻灯片,展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认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2. 解释佳节和思亲的意思,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三、讲解(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和课件展示有关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中亲情的重要性。

2.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佳节和思亲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

四、体验(15分钟)1. 给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图片,让学生围绕这张图片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班级前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五、朗读(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跟读整篇课文,教师进行篇章导读。

六、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编排小短剧,用表演的方式来展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景。

2.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和意见。

七、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2. 点名,提问学生关于今天所学内容的问题。

八、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亲情的感受的作文,字数不少于150字。

2. 下节课要求学生将作文带到教室,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内涵,增长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中国传统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文化内涵,感受“佳节”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中国传统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文化内涵。

2.感受“佳节”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形式多样的课堂互动。

2.情感引导和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庭团聚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

Step 2:概念解释(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和起源,引导学生思考佳节的意义和家庭的重要性。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Step 3:课文阅读(20分钟)教师将请学生阅读一篇关于佳节思亲的课文,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文中的内容。

学生可先个人阅读,然后小组讨论课文的主旨和自己的理解。

最后,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讨论,梳理出共同的认识。

Step 4:情感交流(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展开交流,鼓励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让学生互相倾听和分享彼此的思考。

Step 5:感恩家人活动(25分钟)教师布置一个情感活动,要求学生写一份感谢信给自己的家人,表达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学生可以在信中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对佳节家庭团聚的期待。

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换信件,并分享一些感人的信件。

可以选择一两封信件进行朗读,以鼓励学生更多地表达感恩之情。

Step 6:反思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多思考和表达对课文及主题的理解。

教师提醒学生真实感受佳节的重要意义,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并鼓励学生通过行动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怀。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时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和家乡的情景。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2.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3.2 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道具:相关的图片、卡片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重阳节吗?重阳节有什么习俗?4.2 教学新课1. 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解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文意及诗词背景。

(2)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朗读和背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文意及诗词背景。

(2)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诗词中的亲情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诗词全文、生字词、图片、音乐等。

2. 教材:《每逢佳节倍思亲》。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重阳节、家乡、亲人等。

(2)引导学生回忆佳节时的亲情,激发学习兴趣。

(3)简介诗人王维及诗词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朗读感悟(1)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词意境,引导学生体验亲情之情。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词中的亲情是如何体现的?(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5. 欣赏诗词(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每逢佳节时的亲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3)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文本、译文、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重阳节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为什么会在这个节日倍思亲?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模仿教师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5. 背诵巩固:(1)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古诗。

(2)学生自主背诵,相互检查。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出示其他描写重阳节的诗词,如《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的重阳席上赋白菊》等,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体会其中的情感。

2. 通过对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2. 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意境的感悟。

2. 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意境、寓意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习俗、意义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诗词文本:《每逢佳节倍思亲》。

2. PPT课件:包含诗词内容、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资料等。

3. 相关视频资料: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佳节?为什么会在佳节时刻倍思亲?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逐句讲解诗词,解释生僻词语。

2.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寓意,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佳节时刻是如何思念亲人的?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2. 提醒学生关注家庭亲情,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在佳节时刻倍思亲?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

二、传统节日的介绍(15分钟)1. 教师讲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出示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或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古诗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含义;(2)掌握相关的古诗文鉴赏方法;(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诗句中的情感;(2)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3)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2)引导学生朗读诗句,感受其中的情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探究“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该诗句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诗句的记忆和理解。

四、课堂练习1. 请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表达你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 请举例说明你如何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2. 收集其他有关亲情、思乡的古诗文,进行鉴赏和分享;3. 写一篇关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相关古诗文的鉴赏能力;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亲情的珍惜态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是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古诗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古代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领悟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3. 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全文、诗人简介、重阳节图片等。

2. 准备古诗的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简介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听朗读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解析诗句(1)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画面。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过重阳节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 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思念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想象画面遍插茱萸少一人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古代的节日习俗,如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古诗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3)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古代的节日习俗,如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等。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把握。

(2)对古代节日习俗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收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制作课件或黑板报。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了解重阳节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引导学生思考重阳节与亲情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学生们各自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探讨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中表达的亲情和节日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2)强调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 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小作文,描述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义;(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懂得感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3. 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难点字词的解释;2. 诗文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诗文的文本和注释;2. 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背景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诗文中的难点字词;(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2)教师通过举例,讲解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2)学生背诵诗文,巩固学习成果;(3)学生进行课堂练笔,运用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学生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描写亲情的古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登高》等,进行对比分析,感受不同诗人对亲情的表达。

2. 现代文对照:教师提供现代文版本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对照学习,理解古诗转化为现代文后的意境和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中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学生理解节日对于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学生能够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文本。

相关注释资料。

投影仪或白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节日时会想起谁?为什么会想起他们?”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师提供相关注释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3 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节日与家庭团聚的意义。

4.4 背诵与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文。

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家庭和节日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并记录下来。

学生选择一个节日,写一篇关于家庭团聚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诗文的熟悉程度。

6.2 学生表达与创作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达和创作能力,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评估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写作能力,包括他们的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反思是否充分讲解了诗文内容,是否帮助学生理解了诗的意境和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运用诗歌分析和解读技巧,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含义。

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诗歌的鉴赏和解读技巧。

2.2 教学难点: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传统文化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3.1 教材准备:准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歌文本。

王之涣的生平介绍资料。

3.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佳节”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佳节,为什么人们会在佳节时特别思念亲人。

4.2 新课内容展示: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展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歌文本,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4.3 诗歌解析: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诗句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句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4.4 诗歌鉴赏:运用诗歌分析和解读技巧,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理解和感悟。

强调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5.2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文章。

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佳节,并记录下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六、教学拓展6.1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唐代社会背景和诗歌创作的氛围。

探讨“佳节”在唐代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6.2 比较学习:选取其他描写节日的诗歌,如《春节·春节的早晨》、《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等,进行比较阅读。

分析不同诗人对节日的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异同。

七、实践环节7.1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节日的诗歌。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尊敬长辈的情感,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回报。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1.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关注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
2.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的发展水平,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自信心。
3.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诗句中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特别是多音字、形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区分。
-对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所表达的亲情与乡情。
-朗读技巧的掌握,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诗文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节日,讨论诗句中如何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如诗句的深层含义、传统文化背景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佳节”和“思亲”话题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佳节和家人的看法。

2. 介绍“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佳节和家人的看法。

2. 教师讲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第二章:介绍诗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

2. 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1. 介绍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解读诗词中的思亲之情。

教学活动:1. 教师朗诵《登鹳雀楼》。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诗词。

3. 教师解读诗词中的思亲之情。

第三章:情感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验思亲之情。

教学内容:1.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 分享彼此的作品,互相交流感受。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 学生分享彼此的作品,互相交流感受。

第四章:讨论与反思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并提出建议。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并提出建议。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

教学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并提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的建议。

教学活动: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并提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的建议。

第六章:诗词鉴赏技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1. 介绍诗词鉴赏的基本技巧。

2. 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能够领会诗句的意境,了解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2)学会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与背诵。

(2)诗句背后文化内涵的把握。

2.2 教学难点:(1)诗句意境的领会。

(2)作者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句,理解字面意义。

(2)学生合作探讨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3.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亲情的感悟和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培养感恩之心。

3.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课后作业(1)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5.2 学生对于诗句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程度。

5.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1)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感人的学习氛围。

(2)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王维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中的亲情。

6.2 互动教学:(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的思考。

6.3 小组合作:(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句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七
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8
武进区南宅小学朱小燕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读题质疑
1、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维是唐代
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作为课题。

2、生读课题。

师:课文是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思
亲)
3、过渡:诗人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读中解疑
1、师: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从中找出四个原因
2、学生讨论交流:(投影逐条出示)
1)15 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2)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

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4)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
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
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4、师:王维15 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离家

有两年了,恰逢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可王维独自一人,感到孤单、寂寞,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请同学们
自然段,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二)读第三、四自然段过渡: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
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
请听录音朗读。

1、讨论交流。

2、教师讲述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
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3、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
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

投影出示带有省略号的两句句子)
4、读句子,小组讨论: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兄弟们

会说些什么?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句来说
说。

5、师:诗人王维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

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
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句话来表达呢?请读
第四自
然段。

6、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指导感情朗读。

7、师: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教师范读引出全诗。

8、配上插图,指导看图,朗读古诗。

9、结合前面的课文内容请同学说说全诗的意思。



桌练说,再交流。

10、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到让自己感动的
地方
可以站起来读。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
安,
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准备下节
课参加“古诗朗诵
大赛”。

本文转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