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浅析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改革
浅析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改革作者:张佩来源:《教育界·下旬》2013年第10期【摘要】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最早出现在美国,其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国高校也正面临着学年制向学分制的逐步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会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学分制的内涵及特征,再阐述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现状及现实意义,最后提出相对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制改革对策一、学分制的内涵及其特征学校要对学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知识的和发展能力的教育活动,就必须对学校的教育量和学生的学习量进行有效的测量和控制,否则就不知道教与学的状况,达不到办学的目的。
长期以来,以学习的时间和课程来测量教学,实行与其相应的学年制和行政班级授课制度,在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而学分制则是以学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量,也就是说,以学生获取学分的数据作为其是否完成学业的基本依据,并实行与此相适应的一系列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是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
18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分工日趋细化,统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对教育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选课制度便应运而生。
德国最早提出了“选课自由”的思想,美国名校哈佛大学是学分制改革的先驱。
百余年来,哈佛大学的学分制日臻成熟,形成了国际共识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
由此看来,学分制的内涵不外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及个性发展。
因此学分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即学生学习的年限不受严格限制,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当然也可滞后毕业。
二为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即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课程,充分实现个性的发展,这是学分制的精髓所在。
三是课程考查方式的变通性,即以学分的形式承认学生在学科专业上所取得的成绩,如:参与学科竞赛、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都可以转化成相应的学分。
为什么实行学分制?
四川理工学院学分制问答教务处编印二00六年八月四川理工学院校训厚德达理励志勤工学分制问答1、问:什么是学分制?答: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是对传统学年制的一种根本性革命,与学年制有着本质的不同。
它决定学生能否毕业不以学年为限,而以修满规定的学分为准。
提前修满总学分者,可提前毕业。
2、问:学分制何时产生?它有何特点?答:学分制1872年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之后逐步推广完善。
学分制有以下特点:(1) 学习时限的灵活性。
它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滞后一定时间毕业。
(2) 学习内容的选择性。
它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这是它的精髓。
(3) 课程考核的变通性。
对于学生修读的选修课程,如果考核不及格,均可重新学习或另选其它课程。
(4) 培养过程的指导性。
配合学分制要设立指导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学分制的发展历程?答:学分制的发展追其根源,起源于选课制的产生和发展。
选课制于18世纪末首创于德国。
1779年,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把选课制引入了威廉和玛丽学院。
也有人认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学分制1872年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之后逐步推广完善。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
选课制蓬勃兴起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
广义地讲,学分制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从日本或欧美引进了学分制,如张伯芩在天津南开大学实行绩点学分制和选科制。
我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是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科制”。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学分的名词解释
学分的名词解释学分,是指学术界中用来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衡量和评估的一种单位。
根据不同的教育系统和学术机构,学分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普遍被用于衡量学生的学业进展以及评估学习成果的有效性。
一、学分的概念和起源学分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大学教育体系。
学分系统的出现旨在提供一种客观且标准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术成绩进行量化和管理。
通过分配学分,学院和大学可以更好地追踪学生的课程选择和学业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随着教育的全球化和学术合作的不断增强,学分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二、学分的计算方式在学分制度下,每门课程都被赋予特定的学分值。
学分值一般以数字表示,如1、2、3等。
学生完成并通过一门课程,便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分的计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学时计算和绩点计算。
学时计算是指按照教学所需的工作量和学习时间来计算学分。
通常,一学分大致相当于15至30个学时。
而绩点计算则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成绩表现,将不同等级的成绩对应不同的绩点,再根据课程的学分和绩点计算出总学分。
三、学分的作用和意义学分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具有多重作用和意义。
首先,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业进展的一种指标。
通过学分,学院可以了解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判断其是否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以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其次,学分是学生进行学科选择和衔接的一种参考依据。
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可以作为申请进入不同学术阶段、转换到其他学习机构或者选修其他专业的重要依据。
学分的统计和累积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路径,促使他们在课程选择和学习方向上更加明确和自主。
此外,学分还可以作为职业发展的一种证明和评估。
在一些职业领域,学分可以用于评估个人的学术背景和专业能力,从而帮助雇主和招聘机构选择合适的候选人。
学分成绩的高低也可能对个人的求职竞争力产生影响。
四、学分制度的优缺点学分制度的出现对教育管理和学生自主发展方面带来了许多优势。
学校实行学分制的优点
学校实行学分制的优点综观我国,实行学分制的高校普通采用的是学年学分制,这可以看作是西方的学分制为适合我国的国情而被“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由于各校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学分制又经过了一系列“学校化”的过程,呈现出了带有学校特色的学分制的现象。
但总的来说,学年学分制既有学年限制的特征,又有完全学分制的特征。
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吸收了学分制的某些长处,如对课程的选修,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自由度等。
学分制具有以下优点: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选择老师。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老师的授课风格,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和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因材施教。
实行学分制以后,学校除了要开设必修课外,还开设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课程。
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课程进度,不同步地进行课程学习。
2.可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再受课程的限制,增强了学生学习时限的灵活性。
学生可以提前学习、提前完成学业并尽早进入毕业的其他安排(如考研);也可以使学习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进行学习、巩固和深入理解。
此外,也可以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休学的学生提供方便,休学结束后可继续完成学业。
3.学分制的学习形式更为独立、自主,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分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课程。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新的社会形势需求复合型的人才,要求劳动者掌握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跨专业、跨行业的工作能力。
而实行学分制后,学校开设一定数量跨专业的选修课,为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创造了条件,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更容易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跨专业、跨行业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5.学分制收费有利于缓解贫困生学费难问题。
教育行政管理知识点
教育行政管理名词解释:1.教育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是政府的职能,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实现教育目的,依法对各类教育事业与所属教育机构所进行的领导和管理活动。
2.教育行政组织: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行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法律的要求而建立的管理国家教育事务的体系。
3.教学行政:教学行政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教育计划将各年级、各专业的各种门类的课程,通过教师和教材的投入、科学有效地组织成为有效、高效、高质的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内容行政和教学质量的控制及管理二个方面。
4. 课程:即教学内容,指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品德,培养的行为和方式的总和。
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规划和教科书。
5.教学评价:是一种学校内部的检查与指导,是学校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而对教学工作进行的一种督导活动6. 科研预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内在联系,以及与技术发明、技术应用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寻求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目标,预测即将出现的技术发明及其效果,从而为制定科研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8.课题核算制:科研课题核算制是科研部门运用价值规律实行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是独立经营、实行科研合同制、成果转让、产品估价的基础,同时也是明确经济责任制,使科研人员树立经济观念,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重要措施。
它包括编制课题经费预算和决算。
9.教师职务聘任制:即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10.人员开发:是由组织有计划的提供的,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知识、能力、态度和行为,达到提高组织工作绩效、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而进行的系统化的教育训练与开发活11.教育财政:教育财政(英文为educational finance或financing of education),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发展本国本地区教育事业而对用于教育的财力资源进行的一系列专门性管理活动。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详解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学分制的优点
学分制的定义: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基本度量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来衡量其学习总量,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教学管理制度。
简言之,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的,以选课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优点:学分制基本有两种模式:一是完善性的学分制,即通常意义下的学分制;二是学年学分制。
比较而言,完善性的学分制有如下优点:1 、弹性学制:它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基本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可以先修满所要求的学分,提前毕业;亦可中途停学,尔后继续完成学业或在参考年限期间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而需延长学习时间,即可以滞后一定时间毕业。
2 、自由选择课程:它的精髓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必要或者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
即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特殊情况下可以跨学校选修课程 , 学校之间相互承认学分。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3 、课程可灵活调整:针对学生选修的科目,分为通过或不通过两种情况,通过者拿相应的学分,不通过者可以继续重修该门学科也可另选其他课程进行学习,直到取得等值学分,达到相应的要求为止。
即允许学生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合适的自我调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才能。
4 、资源共享:如果学生可以跨校选课,校际之间相互承认学分,那么,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可以享受文科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资源,反之,文科类院校的学生可以共享理工科院校的现代科学技术课程资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氛围和条件。
大学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的总结陈词该怎么写?急哦,先谢谢大家了学分制利大于弊的话题呢,我就提供点小意见吧。
在攻辩的过程中,你方可以问对方,既然不赞成实行学分制,那么能否提出比学分制更完善的制度呢?如果提不出更好的制度,那么为什么不承认学分制利大于弊呢?不是学分制不好,而是现在的社会制度落后。
学分制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学分制起源“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单位。
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
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
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这个学分量代表着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
1894年学分制源于美国,美国的哈佛大学首先采用学分制,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
到了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陆续推行了学分制。
学分制含义学分制是与学年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年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则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以下两种比较成熟的类型:学分分类学年学分制既有学年限制的特征,又有完全学分制的特征。
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具有学分制的某些长处,比如,在对课程的选修方面,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度等。
完全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
学生学分管理制度
学生学分管理制度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学分管理制度已经逐渐成为各级学校普遍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
学生学分管理制度是基于学生在学校课程中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量化,以记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能力水平。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学生学分管理制度的作用、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的作用学生学分管理制度在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和跟踪。
通过学分管理制度,学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出勤情况、课程表现、成绩等方面的数据,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学生学分管理制度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科学评估。
通过设立不同的学分要求和评价标准,学校可以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学生学分管理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
学生在参与学分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
这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的机制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和自律,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二、制度的优势学生学分管理制度相较于传统的评分制度,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更加注重学习的全过程,而不仅仅关注学习的结果。
学分管理制度通过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给予更为准确的评估。
其次,学生学分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课外活动。
学分制度在分配学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经历。
这样的制度能够激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生学分管理制度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和发展空间。
在学分管理制度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或专业方向,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学分制培养方案由
学分制培养方案由
学分制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管理制度,以学分作为主要的学籍管理和学业评价的指标,对学生进行培养。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学分制培养方案。
一、学分制培养方案的概念
学分制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为实现培养质量的目标,根据政策法规的规定和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对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及相应的学分要求进行明确而规范的规划。
学分制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贯彻教育部门的培养要求和教育部门指导的校内评估体系的重要手段。
二、学分制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 学分与学习内容相适应。
学分制培养方案要满足课程设置与教学重心的协调,并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 学分与时间相匹配。
学分制培养方案要充分利用培养时间,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在学期和学年等时间段,学分的分配要合理、清晰,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完成学业而非感到过度压力。
3. 学分之间相互联系。
学分制培养方案要将各个专业的不同课程组织起来,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纵向与横向综合能力,使学分之间之间相互匹配、相互激活。
4. 透明度与公正性。
学分制培养方案应充分考虑学生兴趣、性格以及不同的学习背景和能力,同时保证学分系统的透明度,减少人为干扰并确保制度的公正性和公正性。
浅谈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
陈 欣 苏 婕 蔡 媛 媛 ( 庆 工 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财 经 与 贸易 学 院 重 重庆 405 ) 0 0 5
[ 】随 着我 国高校 的不 断扩 招 , 高校 纷 纷 进 行 完 全 学分制 改革 ,我 校 也 不 例 外 。 本 文通 过 对 完 全 摘要 学 分制概 念 的 分 析 、 分析 完 全 学 分制 的优 点 及 缺 点 ,指 出我 国 高校 实 行 完 全 学 分制 是 一 种 必 然 的趋 势 。
[ 关键 词]完 全 学分 制 优 点 缺 点
[ 中图分类号 ]G 1 f 7 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5 4 ( 0 ) 1 —0 1 1 0 9 5 9 2 1 ~0 0 0 1 7
一
、
完 全学分制的概念
完 全 学 分 制 是 一 把 必 须 取 得 的 业 总 学 分 作 为 毕 、 ‘ 种 标
二 、完全学分制优点
( ) 充 分 展 现 学 生 的个 性 、 爱 好 、喜 好 , 有 利 于 学 生 一 全 面 发 展 ,学 习 更 加 有 兴 趣 、 丰动 。 自主 选 择 自 己爱 好 的 专 业 和 发 展 方 向 , 让 学 生 对 今 后 的 成 长 和 就 业 有 更 好 的 方 向性 的把握。 (二 学 分 制 实 行 了 同 门课 程 多 名 老 师 的选 择 , 学 生 可 :) 以根据 自身的特 点以及老师 的讲课 方式等 ,对老 师 自主进行 选择 ,因地制 宜、因材施教 。让 学生充分具有 主观 能动性 , 不再是被动的学习 。 ( ) 学 分 制 要 求 学 生全 程 都 要 认 真 参 与 到 学 习 中去 , 三 既 然 选 择 了 自己 感 兴 趣 的老 师 和专 业 就 必 须 要 求 学 生 学 习更 加 积 极 、 主 动 , 促 进 学 生 学 习进 步 、 自我 管 理 能 力 的 提 高 和 个 性 的全 面 发 展 。 ( ) 学 分 制 更 注 重 的应 该 是 过 程 的考 核 , 不 再 是 以往 四 的 期 末 纸 笔 考 试 的 传 统 考 核 ,这 就 改 变 了 以往 学 生 期 末 临 时 “ 佛 脚 ” 的 想 法 , 更 注 重 的 是 学 生 的 平 时 考 核 以 及 纪 律 考 抱 核 ,它 把 学 生 的 过 程 学 习 记 录 在 内 ,更 好 地 鉴 别 学 生 的 学 习 效果 。 ( ) 学 生 的 学 习 更 具 有 独 创 性 和 开 拓 意 识 。 以 往 情 况 五 下 ,一 旦 确 定 了 自 己的 专 业 方 向 , 很 少 有 学 生 会 选 择 其 他 的 专 业 课 程 。而 现 在 , 学 生 在 学 习专 业 的 同时 ,还 可 以 兼 顾 其 他 的 专 业 课 程 ,这 有 利 于 扩 大 学 生 的 知 识 面 ,提 高 学 生 的 素 质 。 没 有 了 定 性 时 间 的 限 制 ,学 生 在 校 学 习 的 空 间 更 大 。 ( ) 完 全 学 分 制 可 以 降 低 一 部 分 贫 困 学 生 的 学 习 压 六 力 。很 多 贫 困 学 生 家 庭 很 难 缴 纳 一 学年 动 辄 几 千 的学 费 和 生 活 费 ,完 全 学 分 制 可 以为 这 些 贫 困 学 生 争 取 一 年 或 更 多 的 学 习机 会 , 让 他 们 在 力所 能 及 的 条 件 下 修 得 更 多 的 学 分 , 更 快 地完 成 学 业 。 从 而 减轻 家庭 负 担 尽 快 地 走 向就 业 制的缺点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大学学分制
大学学分制简介大学学分制是一种常见的教育制度,旨在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它的核心概念是将学习课程划分为学分,学生通过完成所需的学分来获得学位。
大学学分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学分制的优势个性化学习路径大学学分制的一个重要优势是个性化学习路径。
传统上,学生需要按照固定的课程安排来学习,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调整。
而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弹性学制学分制还具有弹性学制的特点。
传统的学制往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才能毕业。
而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课程,没有固定的时间要求。
这种弹性学制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平衡学习和其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积极性大学学分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分可以看作是一种奖励机制,学生通过学习课程获得学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后获得学位。
这种奖励机制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分的获取方式大学学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方式:课程学分课程学分是学分制下最常见的获取方式。
学生通过修完学院规定的课程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一般来说,每门课程对应一定的学分,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学分才能毕业。
实习学分实习学分是通过参加实习或实践活动获取的学分。
这种学分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实习学分通常以实习时长计量,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实习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
考试学分考试学分是通过参加考试获得的学分。
有些大学会为一些特定的课程设置考试,学生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测试学生对特定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自主学习学分自主学习学分是通过独立学习获得的学分。
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通过自学并完成相应的考核来获得学分。
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摘要: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
但各高校在实施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对我国高校中学分制改革所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学年制,高校,改革学分制又称学分积累制,它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学生取得必要的基本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具有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查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等方面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和我国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大趋势,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新一代人才创新能力和个性化素质的新要求,同时也为了在教学管理体制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各高等院校纷纷对内部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其中最显著的措施就是把推行学分制作为应对国际国内竞争,提高办学实力,适应社会需要的突破口。
可以说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改革不仅是高等教育面向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二、国外高校学分制实施的现状及评价学分制的发展起源于选课制的产生和发展。
18世纪,在德国的大学里最早提出了“选课自由”的观点,19 世纪末“选课自由”的思想传播到了美国,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存在差异,不能按一种模式进行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
1889 年哈佛大学正式实行学分制。
从此,学分制在美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进而又影响了欧洲、日本的高等教育[1]。
目前学分制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纳,成为各国许多高等院校实行教学管理的一种主要方式。
学分制产生一个多世纪以来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加速人才培养、调整和优化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
学分制和学年制的优缺点
2.试评价在护理教学中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的优缺点。
(10分)
答:在护理教学中:学分制克服了学年制缺乏灵活性的特点,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精神, 使优秀生提前毕业。
在高校实行学分制管理, 有利于学生个性与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有利于发挥高校的办学特色, 以适应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与学年制相比, 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实行弹性学制和选课制。
这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同时, 学分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鼓励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学分制的这些不足, 正是学年制之所长。
计划性、统一性是学年制的突出特点。
能保证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和本专业的基本训练, 有着明确的目标控制和严格的过程管理。
然而正是这一突出特点, 使其缺乏灵活性。
人才培养规格统一性, 不易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限制个性发展。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较难发挥, 使因材施教、“一专多能”难于实现, 不利于优秀学生及早成才。
课程教学比较单一, 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狭窄, 教学管理比较刻板、较少灵活性。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然而, 学分制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第一, 易造成学生知识过于零散, 不完整。
第二, 学生自由选课, 要求学校有更多的课程和教师, 更多的教室、设备和资金, 也要求有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 即对教育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第三, 有部分自主能力和自我能力较差的学生, 在宽松的环境中也可能不能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学生课程选择与学分制度
学生课程选择与学分制度一、课程选择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课程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长远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以确保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作出课程选择时,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职业规划以及个人的学习能力。
二、学分制度的基本原则学分制度是一种用来计量学生在不同课程上所取得学业成绩的制度。
学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多元化和灵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通过取得相应的学分来达到毕业要求。
三、学分制度的好处学分制度的好处在于它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安排学习计划。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分制度下的课程选择在学分制度下,学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课程,包括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跨学科课程。
专业课程是学生在特定专业领域中必须修读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选修课程则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的课程,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跨学科课程则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选择的考虑因素在进行课程选择时,学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可以增加学习的动力和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未来职业的发展。
其次,学生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
一些课程可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此外,学生还应该考虑课程的难度和时间安排。
一些课程可能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课程,以确保能够平衡学业和其他活动。
六、学分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分制度不仅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通过获得相关学分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护理教育学》第一章 至第五章练习题 (1)
《护理教育学》第一章至五章练习题人文教研室丁素娇护理学第一章练习题一、概念1.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界定为: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身心发展:3.最近发展区4.护理教育学5教育学二、单项选择1.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原意是导出,也即是对人进行某种引导。
西方教育家对教育概念有不同的表述,其中,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是以下哪位教育家()A.斯宾塞;B.杜威;C.裴斯泰洛齐;D.夸美纽斯2.认识身心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心理学家就提出了,把身体或者心理的某一个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称之为()A.最近发展区;B.青春期;C.关键期;D.心境化3.1920年10月,我国第一所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学校出现,学制4--5年,学生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
这是学校是()A.福州医院开办的学校;B.南京国立中央高级护士职业学校;C.中央红色护士学校;D.北京协和医学院高等护士学校。
4.护理教育的任务不包括()A.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B.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和护理教育研究;C.发展社会服务项目;D.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
三、多选1.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情感丰富、细腻、情感体验错综复杂,在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
A.心境化;B.文饰;C.内隐;D.社会性;E.多面性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多种,主要有()A.遗传;B.个体后天因素;C.环境;D.个体实践活动;E.教育。
四、填空题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育的两大功能------和。
2.根据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现行的护理教育制度,毕业会护理教育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即和。
深圳学分计算方法
深圳学分计算方法【原创版2篇】目录(篇1)I.深圳学分计算方法的概述II.深圳学分计算方法的背景III.深圳学分计算方法的原理IV.深圳学分计算方法的应用V.深圳学分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正文(篇1)一、概述深圳学分计算方法是用于计算深圳地区居民学分的一种方法。
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一种标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深圳学分计算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二、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习和教育。
在深圳这个经济发达、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学分制度成为了学生评价教育质量和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深圳学分计算方法应运而生。
三、原理深圳学分计算方法采用了学分制的基本原理,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转化为一定的学分。
具体来说,深圳学分计算方法将学生的学业分为不同的科目或领域,每个科目或领域都有一定的学分要求。
学生完成相应的科目或领域的学习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深圳学分计算方法在深圳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课程、培训和活动来获得相应的学分。
同时,深圳学分计算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五、优缺点深圳学分计算方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目录(篇2)I.深圳学分计算方法的概述II.深圳学分计算方法的背景III.深圳学分计算方法的原理IV.深圳学分计算方法的应用V.深圳学分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正文(篇2)一、概述深圳学分计算方法是用于计算深圳地区居民学分的一种方法。
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一种标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深圳学分计算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缺点:⒈ 由于学分制大幅度的放宽了对学生的要求,致使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休息和娱乐上,从而荒废了学业。
较为随意的课程安排使一些应自0觉遵守的纪律可能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⒉ 学分制在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独立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等不利因素,还很容易使学生忽略了集体的力量,这些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都是很不利的。
建议在实行学分制时,鼓励学生自发地组织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小组,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就有相关的设置)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学分制中,学生参加测验的难度也是可以进行选择的,这就会导致有的学生有意避难就易,靠大量参加简单的测验来“凑学分”,如此,势必会影响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降低学习质量。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现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学分制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级有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
选课制蓬勃兴起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
学分制1872年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之后逐步推广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此我国高等教育正进行着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
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问题。
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从人的个性出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内容,不仅仅是一个过程管理,更是一个目标管理。
为了实现新的更高的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学分制适应了市场经济下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教育培养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种比较好的高效教学管理制度。
一、学分制的实质学分制的英文是“Greditsystem”,可译为学分系统。
它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选课制就是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制度。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德倡导“自由学习”,主张由学生自行选择学习课程,教师和学生自行安排学习顺序和进度,并在柏林大学推行此主张。
美国大部分高校至20世纪初均已实行选课制。
选课制的蓬勃兴起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
它是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
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曾经从欧美引入过学分制的管理方式。
20世纪初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北京大学等都曾实行学分制和选科制。
解放后,1952年院系调整,各大学效仿苏联办学模式,废除旧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学分制而改行班级授课基础上的学年制。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一些高等学校陆续试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虽成功者不多,但毕竟对推动高等学校管理模式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90年代,学分制呼声又趋高涨,许多高校在实施学分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使学分制管理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有了新的发展。
学分制和学年制是两种不同的测控教学量的管理制度。
两者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教学环节等方面有较大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分制是对传统学年制的一种根本性革命。
传统意义上的学分制概念相对而言比较单一,它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所耗的基本时量、所获得的基本质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获得学位的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分制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概括起来可作如下认识:学分制是建立在选修基础上的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单位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选课,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不是漫无目的自由任选,而是规定学生必须在主修领域学习一定数量的课程,同时必须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选修一定量的基础性课程,基本上建构了必修课、选修课、任选课的课程结构。
二、学分制与学年制之比较学分制与学年制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中实行的教学管理制度。
其区别在于:首先,学年制是以规定学习年限和统一的必修课数量来衡量学习总量;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度单位。
其次,学年制强调对教学过程和目标的集中统一管理,学分制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
再次,学年制是以学年计量的必修课制为基础;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的选修课制为基础。
由上述分析可见,从表面上看学分制与学年制最大差异无非是学习计量单位的不同,并无实质性差别,其实实施学分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项根本性变革。
学年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刚性、整齐、易控”;而学分制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特点可概括为“弹性、灵活、兼容”。
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学分制是基于学生在能力和禀赋上存有差异而提出的,核心是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尊重其个性差异和趣味发展。
它打破了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能力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允许延长或缩短学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所以,高校实施学分制,一是可以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组织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具体要求,减少教学过程对学生造成的不必要束缚,促进个性发展。
二是能够真正做到从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出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社会的需要,在选择中自主设计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一定思想的体现。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实质问题,是深层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统一学习年限,教学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在“大一统”的体制下强调规范性和统一性,缺乏生气与活力,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培养人才知识面窄,“品种”单一,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缺乏适应性、创造性和竞争力。
学分制最大的特点则是强化目标,放开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允许打破常规,以灵活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不同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高等学校以实施学分制为突破口,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从而培养出多样化、多层次化、多规格化的人才。
三、实施学分制需要转变观念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时期。
新世纪之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能抓住观念问题,谁就能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站在教育改革排头兵的位置。
对于许多高校来讲,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学分的计算,不在于作为教学管理操作程度的设计,而在于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等深层次问题的重新审视。
因为一旦实施真正的学分制,必将深刻地影响乃至改变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于内部管理体制要实现破旧立新。
我们必须找准一个切入点,作为转变观念的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当前这场教育观念变革的主体和理论基础:人的发展。
基于此,我们才能建立起新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首先在教育价值观上,要树立全新的特别强调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确立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可以兼顾自己的发展,同时满足国家社会用人及个人生涯发展的双重需要。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破除长期以来只片面强调学校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观念,把工作的重心由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转向塑造其新型的自由人格,因此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强调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主要目标,强化学校的育人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面对这场严肃的变革。
二是在人才观上,摒弃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为群体平等发展的传统观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新性的人才。
“面向21世纪,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却严重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其结果是使学生个体和群体本应表现出的高度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全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品格的发展因而受到严重影响。
”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从人的个性出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所以必须消除以往视学生为消极被动的“物”或无个性的群体,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贬低学生价值的旧有人才观,将每个学生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发展欲,理解尊重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空间,充分调动人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