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含答案)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学案+经典试题]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概念【例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下图是黄河流域图,读图回答(1)~(2)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A.实地考察 B. RS技术 C.GIS技术 D. GPS技术2、区域特征【例题】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读右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1)~(3)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A、差异性B、整体性与差异性C、整体性D、阶段性(2)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3)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3、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区域差异比较的有关项目)(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3)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交通、城市、人口等【例题】不同的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下面四地民居特点与其所在地区环境)及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A.①—气温低,冬季酷寒、烈风——冰雪穴居,抗风御寒B.②—终年干旱少雨——半穴居,防热、防寒、防风沙C.③—终年湿热——傍水而居,交通便利D.④—夏季炎热潮湿——圆形石屋,防暑防潮【例题】图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
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2.区域的空间结构定义: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4.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5.区域三个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阶段指标比较: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差异;空间结构(内部差异、城市、交通、开放程度)P67。
6.蓬勃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教育水平高化、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教育水平较低。
7.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主要是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见地理会考指导P68,表3.1.2.8.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资金、技术匮乏意义: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边疆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9.10.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西电东送:分北线(火电,送往环渤海区),中线(水电,送往长三角),南线(水电,送:缩小地区差别,达到平衡。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危害:生态环境恶化,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质量,影响人类健康;农牧业生产力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13.种的基因库”。
湿地存在的问题: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治理成果:1,洪灾得到有效控制2,庞大的航运网3,水电火电核电结合,建立以电力工业为龙头,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基础工业体系4,森林覆盖率提高,大量旅游设施5,人均收入达到全美平均水平。
要求:能够填注具体位置,详见书本P53图2-19美国农业出现的问题:掠夺式开发,造成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沙尘暴等;滥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污染等16.德国鲁尔区鲁尔区的四大工业:采煤业、钢铁业(移铁就煤型)、化学、机械制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1,廉价石油的竞争使得煤炭工业衰退2,世界性的钢铁危机使得钢铁工业衰退3,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以重工业为主)4,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工业衰退5,环境污染严重17.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加速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2,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组成部分:硬件设备、地理数据、GIS软件、GIS人员、应用模型工作过程:数据的输入、存储、分析、输出应用领域:城市规划与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术。
世界地理与必修三复习提纲答案版
期末复习提纲一.日界线及日期变更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又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日界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
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或区时,求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计算地球上某一日期的范围,必须确定两条经线: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今日0点(或昨日24点)的经线。
“今日”的范围是指: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向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到180°经线这一段范围,其它经度范围为“昨日”。
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几个重点1、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比较法。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2、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ΔH<(n+1)×dn:两点之间相隔等高线条数d:等高距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河流:(1)河流位置: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山脊往往会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2)河流的流向:由于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山谷等高线的特征是由低处弯向高处,故可判断河流的流向。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4、水库大坝的建设:(1)水库大坝的选址: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
(2)水库范围的确定:水库范围应是由大坝及接触到的最高一条等高线共同所组成的闭合区域。
图中阴影部分为库区范围5、交通线路的选择: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交通线路的修建往往与等高线平行,即“之字形”(盘山)线路。
如下图中: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意义: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有利于车辆安全行驶;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等。
如果一定要从地表经过山区,往往选择从鞍部位置穿越。
6、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内大小的判定:在等值线图,如果在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闭合的等值线,对于其内部大小的判定结论:“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知识点: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东北平原可以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4、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成长阶段、后期阶段。
5、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
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
③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主要知识点: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2、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结合实例分析)3、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
4、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5、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高程,从而在野外调查中获得精准的数据。
6、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
7、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方便。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复习提纲
模块三区域地理专题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我国东部沿海中部,长江入我国东北地区中部。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不足。
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水稻,还有油菜、棉花等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②重工业:从国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我国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4、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①为保证建筑物有较好的日照条件,街道宜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与子午线成300-600夹角;②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防寒),屋顶坡度小(少雨),楼间距大(正午太阳高度小,楼影长);③南方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屋檐宽(遮阳挡雨),房屋进深高度大(防热),楼间距小(正午太阳高度大,楼影短)。
5、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为保证运行安全和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①公路、铁路设计,需考虑沿线暴雨、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等;②港口需建在水深、风浪小、少雾的地方;③航空机场需考虑建在低云、雾、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宜设在距城市较远(郊区出现低云和雾的频率相对较少,能见度好;避免噪声污染城市)、地势较高处(视野开阔,便于飞机起降),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一、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a.内因素:自然条件、历史背景、人口资源、科技水平等。
b.外因素:国际关系、国际市场、国际竞争等。
2.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a.初级发展阶段:以农业为主导,经济基础薄弱。
b.工业化发展阶段:重工业快速发展,工业结构逐渐优化。
c.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发展迅速。
d.后工业化发展阶段:高科技产业发展,服务业成为主导。
3.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a.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推动经济增长。
b.城市化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c.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区域交通和通信水平。
d.强化政府政策引导,促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
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不平衡问题a.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东部经济发达,中部发展较快,西部相对落后。
b.农村、城市地区差异: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滞后。
c.沿海、内陆差异:沿海地区发展优势明显,内陆地区发展相对弱。
二、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问题1.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a.加快城乡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b.推动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c.增加消费需求,推动内需扩大,推动经济增长。
d.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2.城市化与城市人口问题a.城市人口规模与增长: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高密度城市及其问题:人口过度集中产生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
c.高速城市化与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流动,城市社会问题增加。
3.城市化与土地问题a.土地资源与城市扩张:土地资源有限,城市扩张面临压力。
b.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规范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4.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a.城市污染与环境保护:工业排放与环境污染治理。
b.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处理成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重要问题。
c.城市水资源与供水:城市用水量快速增长,供水压力增大。
三、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1.全球化的内涵和特点a.经济全球化:商品、资本、信息和技术的全球自由流动。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地区成长的影响试剖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地区成长的影响。
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为亚热带季民风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阵势低平,泥土肥沃(水稻土);河网密集,湖泊众多;耕地毁坏,多为水田,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缺乏。
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为温带季民风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水热组合条件较差;地形广阔平展,黑土肥沃;耕地集结连片,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石油资源丰裕。
影响:长江三角洲在优良水热条件基础上,成长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到三熟;河湖水面广,水产业发达;水运发达,商业贸易发达;依靠发达的农业基础成长轻产业,运入矿产资源成长重产业,形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成长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西部草原漫衍广,适宜成长畜牧业,利用石油和周边地区的煤铁资源成长重化产业,成为我国的重化产业基地。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一、荒漠化:1、漫衍: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2、包括:戈壁化-西北;次生盐碱化-华北,灌溉农业区;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喀斯专程貌;红色荒漠化-南方地区丹霞地貌;二、盐碱化成因:1、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不合理灌溉,洪流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富集地表,盐碱化严重;3、阵势低洼,排水不畅;4、过量使用化肥;5、沿海地区海水倒灌;三、治理盐碱化:引淡淋盐;排灌连合,合理灌溉,滴灌喷灌;防备海水倒灌,营造红树林,建沿海堤坝;四、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性:1、地理位置和范畴:位于温带,深居内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中国西北;包括x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3、地形:东部为高原,西部盆地和山脉相间漫衍,三山夹盆地;4、河流:内流河为主,径流量少,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冬季断流;5、植被:稀少,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五、天山北坡迎风坡: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气遇天山北坡抬升形成地形雨;六、风沙活动(沙尘暴)原因: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泥土以疏松沙质沉积物为主,大风日数多且集结;风力大(冬季西北风)成因:离冬季风源头近;地形开阔植被稀少,对风阻力小,风力大;七、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风沙活动一再;2、人为因素(决定因素):生齿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妥,太过樵采、太过放牧、太过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妥、工矿建设不注意环保;八、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有哪些:合理利用水源: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利用地下水)、合理分派上中下游水资源(防备太过引河流水灌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生物措施-防护林;工程措施-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调理农、林、牧用地干系: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接纳综合措施,多途径办理农牧区的能源标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生齿增长;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辟和保护一、森林的作用-大自然总调理室:环境效益--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生态效益--调理气候、稳固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二、热带雨林1、漫衍:南美洲的亚马逊;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东南亚;2、雨林环球环境效应调理环球气候;促进环球水循环,调理环球水均衡;维持环球碳氧均衡;维护环球生态均衡;“地球之肺”“蓄水海绵”“基因宝库”“医学宝库”3、雨林生态脆弱性—泥土贫饔(砖红壤):生物循环旺盛,有机质和养分被植被吸收;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三、亚马孙开辟原因:根本原因--生齿增长和贫困导致成长的需求;直接原因--人类的开辟;太过的迁移农业;商业性斩柴;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牧场;四、巴西迁都原因(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气候越发凉快;巴西利亚位于国土中央,便于治理,利于发动中西部地区经济成长;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五、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1、勉励保护性的开辟;2、增强雨林治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增强环境教诲,进步百姓环保意识;4、设立国际基金,使本地从治理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连合;6、增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来雨林区的机会。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知识点: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化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案例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书P2图1.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和图1.2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地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区气候区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面积少①黑土分布广泛;②耕地多为旱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少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缺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水产业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4、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后期阶段。
5、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地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高中地理必修三 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 区域的含义1.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 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可变性)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及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生产活动的差异农业: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工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温馨提示] 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 3 复习提纲(一)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1)定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_地理位置,是一个___可度量_____ 的实体。
(2)划分:划分指标可以是单一的__(如自然、经济、社会),或者是___综合的__。
(3)类型:均质区(如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方言区、农业区)功能区(经济区、贸易区、旅游区)(4)特征:整体性性、差异性性、层次性性、开放性性。
[练习]:1、区域(C )A.都有明确的界限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 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2、区域的特征有(D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A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4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D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⑤⑥D ①⑥5、有关区域的正确叙述是(C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限B 区域是主观随意划分的C 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D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2、区域差异(1)划分自然区域依据的5 个自然地理要素是_地形、_气候、水文_、_土壤_、_植被_。
其中地形和_气候_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_土壤__和__植被_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2)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的突出表现,就在于_东部季风区_、_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_青藏高寒区这三大自然区的差异3)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别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划分它们的依据是:①自然条件的差异;②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③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练习]: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3 题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D )A. aB. bC. cD. d2、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 )A .a——洪涝灾害B .b——热量条件C .c——土壤肥力 D. d——灌溉水源3、c 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B )A 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B 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 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D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
据此完成4—6 题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原区(D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小,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 地势逐级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C.人类活动渐次减弱,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 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5、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C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D .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B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7、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8、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C )A 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C 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D 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9、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随经度变化所产生的水分差异 C 随纬度变化所产生的热量差异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A 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C 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11、从我国东部地区耕作制度的南北差异可见,耕作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 光照强弱 B 热量多少 C 水分条件 D 风俗习惯 12、秦岭——淮河作为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根据是( C ) A 其北方以旱地为主,其南方以水田为主 B 其北方为暖温带,其南方为亚热带C 在地理上大致与 1 月平均气温 0 ℃等温线和 800mm 年降水量线相吻合D 起北方为半湿润地区,其南方为湿润地区1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明显分为三种类型,其主导因素是( A 随经度改变所产生的水分差异 C 随纬度改变所产生的热量差异 14、青藏高寒区的主要特征有(A 土壤肥沃,耕地面积达 C 高山广布森林,低谷多为草甸15、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 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寒冷干燥 16.右图 A 地区与 B 地区的差异有( A . A 地比 B . A 地比 C . A 地比 D .A 地比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 17-19 题17、能依次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构成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①C ①③②D ③②① 18、东部地带今后应( A B C DC ) 随高度变化所产生的热量差异 随人类开发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经济差异B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B 随高度改变所产生的热量差异D 随人类开发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经济差异) B 淡水湖泊多,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D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B B 青藏高寒区—--“高”和D 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B 地全年气温高 B 地水田数目多 B 地全年日照强度大 B 地楼房间距大 B ②③① A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积极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有步骤地重点开发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能源和水利资源C ) A BA)寒”19、三个地带相比较(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的提高三个地带中的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下降20、三个经济地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差别是( C )A 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 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配置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D 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配置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二)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自然资源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1、影响: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石太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2)原因: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三)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类型:国内——区域产业转移;跨国——国际产业专业(2)原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市场或为: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3)方向: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4)举例:亚洲:美国日本四小龙、东盟中国、越南第一次第二次珠三角:香港珠三角欠发达的相邻地区5)影响:3.中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练习]:1、有关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人定胜天” ,地理环境也是可按人类意志进行改造的B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没有丝毫关系C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定区域中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D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既稳定又深刻 2、在后工业化阶段,高薪技术产业区主要布局在( A ) A 环境质量优越地区 B 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C 人口资源充足地区 D 劳动力低廉地区3、海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被人们重视的原因是( B )B 航海技术落后,难以逾越 D 海洋水不能饮用或用于灌溉 ,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B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200 海里 D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12 海里 5、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比重状况是(C )A 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 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 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 三大产业比重均衡6、发生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C )A 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厌倦效应,一件事干得长了,就想换另一件事干B 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样,产业在转移中才能找到适合发展的区域C 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类型不断升级,不发达地区往往成为较落后产业的“接受地”D 经济不发达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为了经济发展,需引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7、一般来说,较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转移的产业是( A ) A 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B 技术密集型产业A 海洋深度大,容易淹死人C 海洋里没有什么资源 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A 领海范围为 200 海里C 领海范围为 24 海里C 多以第三产业为主D 资金密集型产业境外加工贸易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对外合作的重要方式。
读图,我国将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产品市场示意图,分析完成8、9题。
8、三家工厂在我国选址的原因分别是( A )A 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庞大的市场吸引、中国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B 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开拓中国市场、开拓国际市场C 庞大的市场吸引、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中国的资源优势D 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开拓国际市场9、三家工厂在我国选址的根本原因是(D )A 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 B 利用我国的原料C 开发我国市场D 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最高利润10、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