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初三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

初三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一、物理定律1. 质能守恒定律:质量的变化等于能量的变化。
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变化等于平行外力总和的变化。
3. 热力定律:热量的流动速率,与热导率成反比。
4. 雷诺定律:流体的压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流体的密度等于其静止时的密度。
5. 对称定律:物理定律存在对称性,任一已知变量如果不变,且另一变量变化时,定律仍同样有效。
二、动能物理解释1. 动能定义:动能是物体由于位移、运动和加速而获得的能量,也叫动能(运动能量)。
2. 动能的计算:动能的计算公式为K=1/2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3. 牛顿二定律:牛顿二定律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的动能不变,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动能之间的转换比。
四、力学1. 重力:重力是物体在太空中两两往复运动时,由太阳和恒星产生的作用力,也叫万有引力。
2. 动力学原理:基本动力学原理是涉及运动物体的力学描述,主要包括动量定理、牛顿定律、质量守恒定理、差分方程原理等多条定理。
3.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指出,物体在作用于它的外力的作用下,其动量随时间变化的大小和方向,等于作用于它的外力的矢量和。
4. 质量守恒定理:质量守恒定理表明,物体在单一物理系统中,只要物质不被消耗,系统总体物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五、机械特性1. 合力:合力是由一组相对连续的分力构成的,表示一个系统中力学作用的总和,它在机械设计中经常用到。
2. 动偶力学:动偶力学是研究物体力学运动过程中运动学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3. 摩擦:摩擦是由物体之间的表面的特性决定的,是在物体之间以及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力线:力线就是把力矢量用线条表示,以便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互相关系等。
六、电磁学1. 电磁学定义:电磁学是研究磁场与电场,即电磁场及其影响规律的一门学科。
2. 雷电:雷电是指雷电的电磁波,它的传播速度达以光速。
3.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当交流电磁场穿过导体时,在导体中产生的场强作用,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的现象。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1. 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天平的使用:“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左物右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rho =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根据公式\(\rho = \frac{m}{V}\)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_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_2\),液体的密度\(\rho = \frac{m_1 m_2}{V}\)。
二、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运动的快慢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frac{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1. 力学-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垂直向下。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力图恢复原状的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 热学-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3. 电学- 电荷:物体带电的量度。
-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
-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
4.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返回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色散:白光通过介质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
-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透镜。
-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内、焦距上、焦距外的成像特点。
5. 声学-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
-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6.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4篇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4篇(一)速度(1)定义: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s/t(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二)重力(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公式:G=m·g(G为重力m物体质量g重力系数)(三)密度(1)定义: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公式:ρ=m/V(ρ为密度m物体质量V物体体积)(四)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公式:P=F/S(压强P压力F受力面积S)(五)液体压强公式:p=ρgh(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六)机械功(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公式:W=FS(W是功F是物理受到的力S是距离)(七)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功率P功W时间t)(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
初三学习方法与技巧篇三1做好时间规划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根据中考时间来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规划好时间,然后认真执行。
很多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开始很有自信的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是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长久坚持,如此,再好的学习计划也是无用的。
因此,要想学习计划生效,制定了就要努力去执行。
2跟住老师的脚步初中多数学生并没有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足以自己安排冲刺中考的学习。
基于这点,建议还是紧跟各科老师的要求,按照老师的学习与复习计划应对中考。
要相信老师,毕竟毕业班的老师必定有自己的秘诀。
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和老师请教。
3要多做练习题在初三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就要面对三年的课本知识,在一年的时间里重新学习三年的知识内容。
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的知识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记忆效果是不够深刻的。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一、力学1.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位移、时间与速度关系的图表表示,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参照系的概念,质点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分析。
4.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质点的加速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的特点与性质。
6.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方向定律:曲线运动的离心力与切向加速度,绳子中的张力。
二、热学1.热与温度: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物体温度的测量与转换,热平衡。
2.物体的热传递:热传导定律,导热系数与导热性能,热传导的应用。
3.热量与功:功的概念与计算,热量的单位与计算。
4.温度与热量变化: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物质的比热容,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变化的计算。
三、光学1.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虚像与实像的概念。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3.透镜与光学仪器: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与用途,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公式,虚像与实像的概念与判断。
四、电学1.静电学:静电荷与静电力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与性质。
2.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与电流的计算,电阻、电压和电流大小的关系,欧姆定律。
3.并联与串联: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电压和电阻的计算。
4.电功与电能:电功的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保存。
5.磁学:电磁现象,磁感线的概念与性质,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路径的关系。
2.声音的特性:声波的振动周期与频率,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关系,共振与声音的增强。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物理知识点归纳(一)1.力和压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引力或推力。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来表示。
力的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等。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
压力的计算公式是压力=力/面积。
2.力的作用和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如果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同,那么物体将保持静止或恒定速度。
如果力的大小大于对象的质量和速度,物体将加速。
如果力的大小小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物体将减速。
3.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和表面之间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可以有两种形式: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力。
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
4.弹力:弹性是物体恢复原状的能力。
当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弹性特性和受力的大小。
弹力始终是相反方向的,即当物体受到压缩时,弹力指向外部,当物体被拉伸时,弹力指向内部。
物理知识点归纳(二)1.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互叠加,得到一个新的力的过程。
合成力的大小是所有力大小的和,方向是所有力方向的合成。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相互叠加,等于给定的力。
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我们可以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复杂力的效果。
2.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其状态(静止或运动)的倾向。
牛顿的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当物体不受到任何外力作用时,它将继续保持静止或运动的状态。
惯性是我们理解物体为何保持静止或运动的重要概念。
3.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的力。
该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
重力通常用牛顿(N)来表示。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我们称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重量。
一个物体的重量等于其质量乘以重力的加速度。
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秒^24.飞行物体的轨迹:当一个物体在水平平面上投出时,其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物理九年级重点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重点知识点一、内能1. 分子热运动-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例如,打开一瓶香水,不久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这就是香水分子扩散的结果。
-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而固体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 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质量越大,内能越大;物态变化时,内能也会改变,例如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内能增加。
-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例如,压缩空气引火仪中,通过迅速下压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而使棉花燃烧;而打气筒打气一段时间后,筒壁会发热,是因为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筒壁发热。
- 热传递: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例如,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使人体内能增加。
二、比热容1. 比热容的概念-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
- 单位:J/(kg·^∘C)。
-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较小。
九年级物理最全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最全知识点九年级物理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
掌握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九年级物理的最全知识点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力的合成、分解与平衡3. 弹簧的弹性力4. 摩擦力与力的大小和方向5.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6. 压强与压力的关系二、机械能和能量转换1. 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3. 机械能守恒定律4. 能量转换中的效率5. 物体的机械工作和功的计算三、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定律3. 光的反射特点和像的成因4. 镜子的成像原理和特点5.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公式和应用6. 光的折射定律和实验现象四、电学基础知识1. 电流和电荷的概念2. 电流的实验测定和电流表的使用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与特点4. 电阻和电阻的计算5. 阻值和电阻的串、并联组合6. 静电场和电势的概念五、电流的磁效应1.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 感应电流的产生和方向3. 电磁感应的应用4.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六、声音的传播和声学基础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2.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3.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4. 声音的特点与应用5. 声音的噪声和保护七、能量与能源1. 能量的守恒定律和能源的分类2. 能源的消耗和利用3. 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4. 能源与环境保护八、天体物理学1. 天体的分类和特点2. 星系、星云、恒星和行星的概念3. 天体的运动和引力定律4.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最全知识点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习和复习,夯实基础,全面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祝愿大家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热学
- 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
-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热平衡:物体间热量的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3.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光越红,频率越高光越蓝。
4. 电学
- 电荷:原子中带电粒子。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
-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 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5. 声学
- 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声调,振幅决定音量。
以上是中考初三物理的必背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2)相对静止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4)单位:m/s km/h换算 1m/s=h2.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变速运动(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三、长度、时间及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1mm=10μm 1m=10μm1m=10nm 1μm=10nm4、刻度尺的使用: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一、光的传播与成像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在媒质中的传输过程。
光可以直线传播,当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
2.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透镜或反射后在物体上形成的像。
光的成像可以用光线追迹法和光线反射法来分析。
二、电学基础1.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安培(A)表示。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之分。
2.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用欧姆(Ω)表示。
电功率是电流通过电器元件时所能产生的功率,用瓦特(W)表示。
三、机械原理1. 力与运动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者速度改变的作用。
根据牛顿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2. 机械能与功率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四、声学基础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声速。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五、能量转换与节能1.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转化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2. 节能与可持续发展节能是指通过合理使用能源和科学技术手段降低能量损耗。
实施节能政策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电磁学基础1. 电场与电势电场是指电荷周围产生的力场,电势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2. 磁场与磁感应强度磁场是由电荷运动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是磁场对磁场中单位长度导线的作用力。
七、热学基础1. 热与温度热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指标。
2. 热量与传热热量是能量的传递形式,传热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归纳,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实际问题解决。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一、运动的描述和表示1.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合速度等。
2.运动的表示: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
二、力与运动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方向等。
2.力的分类:接触力(摩擦力、弹力、拉力等)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等)。
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平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
4.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会变化,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5.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等于受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即F=ma。
6.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能量与动量1. 动能:动能等于1/2mv²,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
2.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3.机械能守恒: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动量: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守恒: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四、光学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理想平面镜:对称轴、焦点、平面等。
4.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5.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绝对折射率等。
6.光的色散:折射角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7.凹凸透镜成像:放大、缩小、正立或倒立成像。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3.声的特性:频率、振幅、音量等。
4.声音的反射:声音在不同介质间的反射。
5.声音的增强与衰减:共振、声屏障等。
6.多次反射声现象:回声、共鸣等。
以上就是九年级物理全册的知识点汇总。
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描述和表示、力与运动、能量与动量、光学以及声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及其规律•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等。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合力为零的状态称为惯性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所受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的作用和变形•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弹性模量和杨氏模量等相关概念。
•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二、能量和动力学1.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公式,势能转换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弹簧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相关概念及公式。
2. 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动能转化和势能转换,动能定理和功的概念。
•能量守恒定律:热能转化,机械能损失,能量守恒。
3. 动力学和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动量的概念。
•动量定理和冲量定理,碰撞问题和冲击定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三、热学和热力学1. 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基本定义:温度、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循环和热机效率。
2. 热传输和热扩散•热传输: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
•热扩散定律。
3. 气体状态和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定律:玻尔兹曼常数,摩尔定律。
•热容量和焓概念,热力学过程,气体状态方程。
四、波和光学1. 机械波•波的基本概念:波长、频率和振动数。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横波和纵波。
•声波和光波的区别和特点。
2. 光学•光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性质。
•光的反射和折射,镜面反射和折射率的定义。
•成像公式和像的性质。
以上是初三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相信这份总结表格内容全面易懂,能够帮助初三物理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初三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三物理知识点全归纳初三物理是中学物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等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对初三物理知识点的全归纳: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如弹簧的弹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矢量加法计算合力或分力。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2. 运动学- 描述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计算。
- 曲线运动:如抛体运动,涉及到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合成。
3. 能量和功-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量相等。
5. 热学基础-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6.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力。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式及其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7. 电磁学基础-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产生磁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
8.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集锦10篇)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集锦10篇)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1)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推力和拉力等。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可以使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可以使用力的正反向分解原理进行计算。
1.3 动力学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其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ma 表示。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章:压力和浮力2.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 P = F/A,其中 F 为垂直于平面的力,A 为受力面积。
2.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浮出;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悬浮;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沉没。
第三章:机械能与能量转化3.1 功与能- 功的定义:当力作用的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位移的乘积。
- 功的计算:功W = F·s·cosθ,其中 F 为力的大小,s 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 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 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其他因素具有的做功能力。
- 动能和势能:动能为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为物体所具有的位置相关的能量。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转化包括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 杠杆的定义和组成部分:杠杆是由支点、杠杆臂和力臂组成的刚性棍棒。
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一、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2. 牛顿三定律3.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4. 力的合成和分解5. 力的作用点和力矩6. 机械能二、热学1. 分子动理论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热力学第二定律4. 气体的物态方程三、光学1. 平面镜成像2. 球面镜成像3. 透镜成像4. 光的直线传播5. 光的反射6. 光的折射7. 光的色散四、电学1. 电荷2. 静电场3. 电流4. 电阻5. 电路基本原理6. 磁场7. 电磁感应8. 交流电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特性3. 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速六、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力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包括运动的描述和分析、牛顿三定律、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作用点和力矩、机械能等内容。
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在力学中,我们通常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和分析。
运动状态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在力学中,通过对运动状态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它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系统内,系统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是守恒的。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在力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
这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力进行合成或分解,以便于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5. 力的作用点和力矩力的作用点是力作用的具体位置,力矩是衡量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6. 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一、力学1.力和牛顿定律:力的概念、力的性质、力的作用和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
2.运动和力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斜抛运动及其运动规律。
3.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及合力的性质、力的分解及分力的性质。
4.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与特点。
5.力的大小和力的图示:力的大小通过天平、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向量图示进行表示。
6.弹力:弹簧的伸长和弹力的大小及其计算。
7.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公式和万有引力定律。
8.压强和浮力:压强的概念、压强公式和浮力的确定及浮力大小的应用。
二、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路径为直线,光的传播可以通过物体的反射、折射和透明等现象进行演示。
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以及光的反射可以通过平面镜、凹透镜和凸透镜等进行观察。
3.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可以通过玻璃棱镜、空气和水等媒质进行观察。
4.光的色散和光的波动性:光在经过玻璃棱镜时会产生色散现象,表现为不同颜色的光线弯曲的角度不同。
三、热学1.热传导和温度:热传导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以及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式。
2.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的热膨胀和热收缩现象,以及线膨胀、体膨胀和不规则物体的膨胀等。
3.热量和比热容:热量的概念和热量的传递方式,以及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
4.相变和物质内能:物质的相变过程和规律,以及物质内能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四、电学1.电荷和电场:电荷的基本单位和电荷的性质,以及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的作用。
2.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计算,以及简单电路的组成和计算。
3.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分类,以及欧姆定律和电阻的计算。
4.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分布。
5.电能和电功:电能的概念和电能的计算,以及电功的概念和电功的计算。
6.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电磁感应现象和规律,以及电磁波的特点和电磁波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
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
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
照明电路电
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
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
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
2m;1dm=0.1m,1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1cm2=10 -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
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
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
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物理学家与贡献
姓名贡献
安培:安培定则(右手定则)
牛顿(力)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色散、经典物理奠基人
托里拆利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沈括固体传声、磁偏角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欧姆(电阻) 欧姆定律
焦耳(能) 焦耳定律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杠杆平衡原理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行星(核式)模型
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
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