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一、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2、建立模型3、解释与应用二、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模式:1、情境导入,范例精解(明确目标,激发参与)2、启发回顾,巩固基础3、比较分析,强化认识4、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践方案)2、自主实践,解决问题3、交流拓展,反思延伸新授课案例《平移与旋转》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

”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

”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

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

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一、新授课1、情境导入:其要义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旧知。

要起到的效果是激起学习疑问,焕发兴趣。

贴切的情境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情境对于课堂学习来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情境的要点是:有数学问题蕴藏其中;信息比较集中,可能干扰学习的无关信息尽量剔除;简洁明了,利于教学,一般耗时不应多于5分钟。

创设情境的方法和形式:数学问题情境可以简单地分为基于现实问题的情境,基于直观形象的情境,和基于抽象知识的情境,所以,可以对应地运用视频、回顾调查情况、挂图、操作、虚构的故事、直接面对数学问题等方式。

2、探究新知:(1)思索探究:其根本的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其要义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其最终的出发点是促使孩子思考,经历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情境中,并不唯一地崇尚探究式学习方式,更科学更贴近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能力的发展状况的,应该是思索、操作、探究、听讲等多种方式的综合,绝对不应该是单一学习方式把持课堂的始终。

实施要点:提出问题。

由前述的情境出发,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或分析激发疑惑,引发思考。

自主思考。

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尝试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适时引领。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给予点拨或提示:或组织操作,或引发相互间讨论,或精要讲解,或题组引导…(2)交流共享:其要义是课堂成员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互动,要达到的效果是把握和完善思考探究的数学结论、技能要点。

数学学习经历思考过程重要,掌握数学结论也重要。

可以运用的形式:个人展示大家补充:请个别学生汇报想法,其他同学补充;组际间交流完善:以一个学习小组的汇报为主,其他小组完善;教师重点补充提示:就同学们没有考虑到的方面,新知识的重点、易错点,与旧知识的混淆处,教师做精要讲解提示,并辅之于关键词板书。

“思考探究”和“交流共享”表达上的分列,并不表示这两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分开实施。

小学数学“四环节教学模式新授课解读

小学数学“四环节教学模式新授课解读

小学数学“四环节教学模式”新授课环节解读一、模式流程:(根据青岛版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们将新授课的四环节制定为如下四个环节)1.情境创设(复习旧知、预习反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

)2.合作探索(动手操作、实验活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系统建构等。

)3.自主练习(本课相应练习巩固应用、检测评价。

)4.梳理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梳理知识点,引导评价、反思。

)二、模式的解读及实践过程(一)情境创设目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创设情境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导入新课:可以采用实验导入式、故事导入式、热门话题导入式、疑问悬念式导入、图解式导入、复习导入式、音像导入式等各种不同形式进行。

(二)合作探索目的要求:合作探索是课堂的中心环节。

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学生学习目标落实,采取及时矫正的策略,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水平。

它包括自主学习、质疑互动、展示交流、总结提炼、巩固练习等环节。

此环节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备课,定准目标,确定切实可行的学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建构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此环节我们可以细分为:1.出示自学指导的学习活动设计:(达到四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学习时间或用1.2.3.4代替)--细化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指导课堂教学案例2.学生学习活动程序:①自主学习:首先是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其次要有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和任务,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②组内(间)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质疑互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会问或会质疑,对要解决的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并完成相关识记任务,为后续学习活动做好各种准备。

教师应来回巡视,注意观察,随时给与学生肯定性评价和积极鼓励,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建议(一)一、教学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是对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育观点上的要求。

结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征,数学教学的要求有一定的层次性。

如:在第一学段,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实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准确理解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第二学段,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对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益。

第三学段,则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一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提升教学效益。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根本流程市潢川县双柳树镇中心学校小学数学的13种课型分别是: 1、概念教学;2、计算教学; 3、规律性质教学; 4、解决问题教学; 5、图形与测量教学;6、统计教学; 7、“图形的运动〞教学; 8、“图形与位置〞教学; 9、可能性教学; 10、综合与实践教学;11、练习课; 12、复习课;13、达标评研课。

一、概念教学根本流程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构建了概念教学的根本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很容易理解和承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

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根底。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拟、抽象、概括的结果。

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根底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拟、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开展学生的思维构造,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小组选代表借助素材,介绍自己组的成果。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共同提醒出概念。

4、稳固拓展,应用概念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表达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

当然,根据具体的概念,有时在第三个环节总结出概念之后,还要结合概念的外延做进一步探索。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是指教学内容中融入多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课型和教学策略。

一、实践探究型:1. 循环训练法: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逐步解决问题,通过多个循环的训练和反复演练,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

2. 游戏型:将数学知识和技能与游戏相结合,创设有趣的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手工实践型:通过手工制作、实物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合作学习型:1. 小组合作型: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彼此合作和互助,提升学生的学科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助学习型: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由高水平学生帮助低水平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和共同进步。

3. 项目合作型:设计一些数学项目,在小组内由学生共同完成,通过实际项目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场景应用型:1. 情景模拟型:创设各种情境和实际场景,让学生置身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实际问题解决型: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设计型: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设计解决方案,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小学数学教案标准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标准步骤

小学数学教案标准步骤
一、课程内容概述
1. 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分析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点
3. 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教学用具和教材
2. 准备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素材
3. 整理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三、教学实施
1. 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2. 讲解教学内容和解题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实践操作
四、巩固提升
1. 布置相关作业和复习计划
2. 提供学生辅导和指导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五、课堂总结
1. 总结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2. 梳理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3. 展望下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六、课后反思
1.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
2.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3. 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七、评价与反馈
1.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向学生及家长提供针对性建议和意见
3.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建议

小学数学教案建议

小学数学教案建议课题:加法与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数字字母记录数学题目的结果。

2. 能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和应用。

2. 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次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快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新知:介绍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步骤,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应用。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巩固基本运算规则。

4. 拓展: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6.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操练串联法:通过一系列操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2. 黑板、彩色粉笔3. 数学练习册4. 问题解决练习题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练习的准确率和速度。

3.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及其建议

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及其建议

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及其建议数学作为一种智力训练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数学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数学,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及其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数学课程。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小学数学是一个基础的学科,包括了数学运算、数字大小比较、基本的几何形状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1. 逐步增加难度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方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

对于新学概念或技能,应该先从简单的例子开始,让学生慢慢掌握规则和技巧,再逐步增加难度。

2. 知识和技能的重复演练小学生记忆力较为脆弱,在掌握新知识时需要反复练习,强化记忆,使其成为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强练习。

3. 知识和技能的串联数学技能和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把不同的数学领域串起来,通过探究不同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建立不同的概念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1. 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有效。

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快乐中收获。

例如,可以使用抢答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体验数学的趣味。

2. 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调查和探索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

例如,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究概念和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等方式,体验数学教学的乐趣。

3. 认知教学法认知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图表和模型进行数学建模,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和可视化。

例如,通过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百分数、分数和小数,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课堂管理的建议课堂管理是小学数学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

小学数学“模块式学讲方式”基本操作流程及要领

小学数学“模块式学讲方式”基本操作流程及要领

小学数学“模块式学讲方式”基本操作流程及要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一般可分成“揭示课题、自学交流、拓展提高、小结反思”四个模块。

其基本内涵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合作学习,精讲多练,拓展提高”基本操作流程及要领为:模块一:揭示课题一般倡导简洁入题,不绕弯子,或直接板书课题。

模块二:自学交流一、导学。

导学提纲要具体,但也不能面面俱到,要有导读、导思、导行的功效,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果新知内容单一,一般为一次性导学;如果新知内容较多,可分几次导学。

二、自学。

学生按照导学提纲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做好“学进去”。

自学可以是看例题、看注释、查资料、做实验、发现疑难问题做记号、做“试一试”或“练一练”中题目并适时让学生板演。

学生自主发现、感知问题进入下一学习环节。

教师搜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分类、梳理,为下面的点拨、引导做好准备。

此环节教师不要在教室中盲目走动,要“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旁驻足观察,发现问题,“一对一”教学。

三、交流。

本环节分为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问难三个层次。

在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问题时,不要忙于指出问题、给出答案,要“慢一步”挑明,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讲出来”的“话题”1.小组讨论。

同组学生讨论导学提纲中的内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交流展示。

各学习小组在全班交流展示。

3.质疑问难。

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质疑,教师解惑,释疑。

教师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在交流展示、质疑问难中,要,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退一步”,要让学生小组讨论、争论、畅所欲言。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后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释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点拨不能就题论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模块三: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即进行“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基本练习”是完成课本中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拓展练习”要突出层次、适度适量,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横向沟通、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数学文化的渗透浸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复习铺垫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

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

它具有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追求欲望的积极作用。

二、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

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防止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拉硬套,牵强附会。

(2)导入对学生接受内容要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3)导入要有趣味性。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4)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

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

三、新知探究新知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感知方法的主要途径。

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创设数学思维的情景,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即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去。

教师在启发引导时,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疑,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原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了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儿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

(2)整个新知的探究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是探求新知识的主体。

凡是学生能回答的由学生说,说不完整的让学生间互相补充;凡是学生可以做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归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凡是可由学生评价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可学生间相互评价。

在探求新知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路子、出点子、想法子,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

小学数学教案指导建议

小学数学教案指导建议

小学数学教案指导建议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算术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数学概念的介绍和理解,如数字、加减乘除等。

2. 算术技能的训练,如口算、列式计算等。

3.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手指操作法:通过手指操作和物件操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算术运算。

2. 游戏法:设计各种趣味性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学习兴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3. 分层次、分步骤进行讲解和训练,确保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
1. 经常性的口头回答和书面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定期的小测验、月考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3. 综合性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
1. 及时总结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反馈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3. 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五个环节

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五个环节

⼩学数学课教学中的五个环节2019-07-27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改⾰的要求,提倡学⽣主体,教师主导,以及⾃主、合作、探究的原则,根据⼩学⽣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五个环节,即导⼊环节、⾃学环节、检测环节、研讨环节、练习环节,注重学⽣学习⽅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学数学教学五个环节学习⽅法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基础上,我对数学课做了⼤胆的尝试性的改⾰,经过⼀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导、学、测、研、练五步教学法。

使⽤新的教学模式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

每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组成:导⼊环节、⾃学环节、检测环节、研讨环节、练习环节。

导⼊环节是在⼀节课开始激发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进⼊学习⾓⾊、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法的启动过程,启动的好坏关系到⼀节课的成败。

⾃学环节是学⽣开展⾃主学习,培养学⽣⾃学能⼒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检测环节是教师对学⽣学习情况了解,学⽣学情的反馈环节,只有教师掌握了学⽣的学习情况,才能进⾏有效的指导,从⽽提⾼课堂教学效率。

研讨环节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学⽣⼩组成员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概括提炼的过程。

练习环节是针对研讨环节中已解决的问题举⼀反三,再检测,再反馈,突破难点,巩固重点的过程。

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练结合,学⽣的学与练贯穿于导、学、测、研、练的各个环节,学⽣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愉快⽽⾼效地汲取知识,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导⼊环节导⼊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作是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标、教学⽅法。

学⽣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听⽼师讲解,积极参与师⽣互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标、学习⽅法。

1.导⼊课题,板书课题。

教师通过趣味谈话、讲故事、做游戏等,创设情境,导⼊课题,板书课题。

教师导⼊课题的⽅式要根据课题内容决定,课题本⾝就有趣味性,就不要⽤过多的话语,以免浪费时间。

小学数学10种课型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10种课型基本流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计算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二、规律性质教学基本流程解读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探索规律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用如下图示来表述: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解决问题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测量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图形与测量”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统计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的统计教学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图形的运动”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图形的运动”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图形与位置”教学基本流程(一)基本流程
“图形与位置”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可能性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可能性教学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情境串理念下进行可能性教学,可参考以下教学流程:。

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

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

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想法,其他同学补充;组际间交流完善:以一个学习小组的汇报为主,其他小组完善;教师重点补充提示:就同学们没有考虑到的方面,新知识的重点、易错点,与旧知识的混淆处,教师做精要讲解提示,并辅之于关键词板书。

“思考探究”和“交流共享”表达上的分列,并不表示这两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分开实施。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更多情况下,两者是融合在一起的。

备课时,如果融合在一起,标题可以为“探究交流”。

反馈完善:必要的练习对于学好数学是必不可少的,要保证一定题量的练习,但要提高练习的效能,其一要有反馈,要着力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据此判断教学的状况,为教学的调整和补救提供依据;其二,比纯粹的做题更重要的是题与题之间的比较、题组的组织、做题后的总结,做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发展能力,这就是完善。

完善的内容还可以包括全课的学习体会,也就是原先的“全课小结”。

为此,备课中要预先明确总结什么,引导学生反思什么。

时间安排上,一般不少于5分钟。

练习课知识再现:相关数学知识的再现,也可以通过做了最基本练习之后通过交流来呈现。

一般通过做最基本练习之后的“为什么这样做”追问来完成,教师可以做相关板书。

但这里一二个题的基本练习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再现知识,所以,此环节不可少。

基本练习:可以是运用所学的最基础练习,以及所学新知重难点的针对性专项练习。

书上习题的运用:认真根据本班学情,对练习题在讲解的时候注意详略,对大多数学生能解决的交流后就放,对一些多数学生存在问题,在学生间交流的基础上要讲透、讲清。

备课中要明确各类题练习的目的所在和总结要点。

针对性专项练习:所学的新知识中将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剥离后,剩下的难点所在,应该要设计和组织专项练习,让学生通过新技能的专项训练,尽快掌握新知识。

类似于除法中判断第一位够不够商,乘法中得数的对齐等练习。

综合练习:此阶段应是练习课的主体,此处的“综合”更多地是指各种练习侧重点的综合,不仅仅是练习题的综合性。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30条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30条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30条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

其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学生学习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以上学科的特点及现阶段的教学实际,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教学目标是引领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教材研读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第2条,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清晰,可检测。

过程性目标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

第3条,教材是凝聚教学经验,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范文本。

教材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学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

第4条,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第5条,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

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完善教材资源。

第6条,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条,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一、新授课1、情境导入:其要义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旧知。

要起到的效果是激起学习疑问,焕发兴趣。

贴切的情境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情境对于课堂学习来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情境的要点是:有数学问题蕴藏其中;信息比较集中,可能干扰学习的无关信息尽量剔除;简洁明了,利于教学,一般耗时不应多于5分钟。

创设情境的方法和形式:数学问题情境可以简单地分为基于现实问题的情境,基于直观形象的情境,和基于抽象知识的情境,所以,可以对应地运用视频、回顾调查情况、挂图、操作、虚构的故事、直接面对数学问题等方式。

2、探究新知:(1)思索探究:其根本的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其要义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其最终的出发点是促使孩子思考,经历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情境中,并不唯一地崇尚探究式学习方式,更科学更贴近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能力的发展状况的,应该是思索、操作、探究、听讲等多种方式的综合,绝对不应该是单一学习方式把持课堂的始终。

实施要点:提出问题。

由前述的情境出发,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或分析激发疑惑,引发思考。

自主思考。

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尝试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适时引领。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给予点拨或提示:或组织操作,或引发相互间讨论,或精要讲解,或题组引导…(2)交流共享:其要义是课堂成员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互动,要达到的效果是把握和完善思考探究的数学结论、技能要点。

数学学习经历思考过程重要,掌握数学结论也重要。

可以运用的形式:个人展示大家补充:请个别学生汇报想法,其他同学补充;组际间交流完善:以一个学习小组的汇报为主,其他小组完善;教师重点补充提示:就同学们没有考虑到的方面,新知识的重点、易错点,与旧知识的混淆处,教师做精要讲解提示,并辅之于关键词板书。

“思考探究”和“交流共享”表达上的分列,并不表示这两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分开实施。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更多情况下,两者是融合在一起的。

备课时,如果融合在一起,标题可以为“探究交流”。

此处要有小结3、拓展巩固:必要的练习对于学好数学是必不可少的,要保证一定题量的练习,但要提高练习的效能,其一要有反馈,要着力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据此判断教学的状况,为教学的调整和补救提供依据;其二,比纯粹的做题更重要的是题与题之间的比较、题组的组织、做题后的总结,做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发展能力,这就是完善。

完善的内容还可以包括全课的学习体会,也就是原先的“全课小结”。

为此,备课中要预先明确总结什么,引导学生反思什么。

时间安排上,一般不少于5分钟。

4、总结全课:学生总结为主: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等,以学生交流为主,谈这节课的学习要点、收获,以及困惑。

二、练习课知识再现:相关数学知识的再现,也可以通过做了最基本练习之后通过交流来呈现。

一般通过做最基本练习之后的“为什么这样做”追问来完成,教师可以做相关板书。

但这里一二个题的基本练习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再现知识,所以,此环节不可少。

基本练习:可以是运用所学的最基础练习,以及所学新知重难点的针对性专项练习。

书上习题的运用:认真根据本班学情,对练习题在讲解的时候注意详略,对大多数学生能解决的交流后就放,对一些多数学生存在问题,在学生间交流的基础上要讲透、讲清。

备课中要明确各类题练习的目的所在和总结要点。

针对性专项练习:所学的新知识中将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剥离后,剩下的难点所在,应该要设计和组织专项练习,让学生通过新技能的专项训练,尽快掌握新知识。

类似于除法中判断第一位够不够商,乘法中得数的对齐等练习。

综合练习:此阶段应是练习课的主体,此处的“综合”更多地是指各种练习侧重点的综合,不仅仅是练习题的综合性。

可以设计应包括变式性练习、改错性练习、比较性练习、综合运用性练习。

一般,一个新授完成后的规范练习课,改错性练习、比较性练习、综合运用性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改错性练习来自于作业批改中收集的学生错解,教法上以学生间先相互纠错,教师再总结为主;比较性练习主要进行新旧知识、相似知识的比较,常用题组形式出现,教法上做完题后要追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综合运用性练习类似于教科书中每个练习的最后几题,这样的题量不一定要多,教法上以学生先充分做题,尔后交流明确解法为主。

练习课选取的习题宜突出针对性:或针对所教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或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或针对新旧知识的异同点,或针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等。

备课中要明确各个练习的训练价值,不能仅仅列举题目。

上述两个环节是练习课的主体,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泾渭分明,只不过在练习题的难度上有区别而已。

在练习中要突出先练后讲,反对先讲后练。

此外,要辩证地处理好练习的量和质之间的关系,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可能形成能力的,但光靠机械地做题作用也是有限的,要注意多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把每一道题用透、用妙。

因此,备课中要备出怎样用题进行训练。

反思总结:做题后的收获不在于做了多少题,而在于做题后的交流总结,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在课的最后,也可以穿插在各主要练习之后。

三、复习课知识整理:实施要义是学生先独立整理,再交流辨析;重要的是辨清知识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不是罗列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

1.教师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主动的进行整理。

首先让学生回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允许学生翻书,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点,唤起学生的回忆,初步建立记忆表象。

其次让学生合作交流,每位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整理的思路,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找准联系与区别,以文字、图表等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梳理总结,形成网络(知识树)。

再次是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的整理意图、表现形式等,老师根据学生所说归纳知识点,并根据汇报整理成板书,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低年级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积累梳理的方法;高年级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梳理。

重点要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

一般最多用时10~15分钟。

因此,有时布置学生预先自我回顾总结是必要的。

2、备课中要体现出:①这些内容中哪些知识是最根本的(相当于知识树的根部),包含哪些双基是以后学习所必需的(概念、法则、公式、思想方法),重难点关键是什么?②平时学生对这些知识、技能掌握得如何,出现过哪些普遍性、典型性的错误,原因是什么?③哪些学生哪些地方没掌握好,他们的困难在哪里?查缺补漏:要针对学生易错、易混淆、难掌握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弥补学生不完善的知识体系。

可设计、精选以下几种类型的题目:1.书上“整理与复习”中的题目。

2.学生平时作业中的常错题。

3.单元测试经典题。

低年级还可以想办法创设一些故事情境,把他们吸引过来,把复习题一道一道的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让他们去闯关、去游戏、去玩,这样吸引他们的兴趣。

通过复习,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运用:1、综合性练习。

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

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探索性练习。

这类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度拓宽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

3、开放性练习。

开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都能得到训练。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

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练习后不妨引导学生思考解题运用了什么知识点,由此体会是怎样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备课中要备出习题如何变化使用的。

作为复习的三个阶段,可以根据复习内容的多少安排在一个课时中实施完成,也可以安排在几个课时中实施完成。

五、讲评课测试情况概述:教师要认真对试卷进行有关的成绩统计、分析(包括全班的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等),了解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答卷进行客观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特别是对学生答题的分析,既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对有创意的解题方法加以肯定,又要找出学生答卷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典型的错误,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出错的原因等。

这样,有利于评讲在学生知识的缺漏、暴露出的学习缺陷和思维受阻处,保障评讲效果。

典型错例点评:在课前卷面分析的前提下,就普遍性错误、重难点知识的典型性错误进行讲评。

方式可以有:归类讲评,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重点讲评,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有针对讲评。

有针对讲评,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

具体讲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

注重过程评析。

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以达到“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学效果。

变式讲评。

注重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仅就题论题,更重要借题发挥,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

可以将典型题的多种解法呈现出来,让学生作辨析的主人。

一般,此环节要确保10分钟以上。

简化了此环节,容易把评讲课异化为闷头做题。

这样,学生不懂的还是不懂。

平行补救练习:针对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要设置跟踪补偿练习,补偿练习又分当堂补偿和专题补偿,当堂补偿练习,短小精悍,数量不多,质量要高,针对性要强。

补救练习也可以和典型错误点评穿插结合在一起进行。

掌握情况再测:根据练习情况,再次对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出判断,以决定后续教学的安排。

可以作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在批阅中了解学生再次学习的情况。

此环节可以和“平行补救练习”结合在一起进行,但一定要有学生掌握情况的再了解和判断。

此环节独立安排时,一般用时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