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群星闪耀时》
——岁月中的决定时刻
一、写作动机:
作者认为一个真正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伴随着无谓流逝的漫长岁月。不过,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进程。所以,探寻这电光火石般的一刻是极有趣而有意义的。对个体而言,人类的历史过于浩大而难以把握,主宰历史进程的究竟是人还是命运女神,回味着那些瞬间,答案益发意蕴无穷。
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发生于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从上午十一点开始,战争以最残酷而猛烈的方式进行,天黑时分,以拿破仑溃不成军以至他二十年来所建立的全部功勋全部被摧毁告终,而决定这一切的是另一个关键人物,当时正身处离滑铁卢不足四小时路程某处的格鲁希元帅,确切地说,是格鲁希元帅听到炮声后考虑应该选择继续向前还是返回滑铁卢的一秒钟。那一秒钟决定了指挥者是超凡还是平庸,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走势,也决定了整个十九世纪世界的格局。
创作于十八世纪的最后十年,曾伴随过法国大革命的《马赛曲》,是一首至今已传唱两百多年的战士之歌,但歌曲的作者却早已被人遗忘。年轻上尉鲁热是个气质温文的人,偶尔写一二首诗歌,只是从来不曾被刊印或演出。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深夜,大革命的号角声激励着所有人,刚参加完聚会回家仍激动难眠的鲁热,鬼使神差般一气写成一首歌后昏然睡去。第二天醒来看到桌上的手稿,连他自己都觉得陌生。这以后作品在沙龙里被唱了一二次,即不再被提起,以至作者本人都快忘了。两个月后,马赛的士兵们找到了它,并以它作为自己的战歌;七月三十日凯旋时,他们唱着它进入巴黎,人们始称之为《马赛曲》;又一二个月,它成了全民之歌,全国之歌;一七九五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更多的人开始传唱……而作者鲁热,在他潦倒的后半生中再也没有人把他和《马赛曲》联系在一起,他也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收益或激励,但那个夜晚,那个为世界带来《马赛曲》的夜晚,却的确是属于他的啊。
二、作者背景、贡献: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op,1881一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主要作品有《三大师传》《象棋的放事》《昨日的世界》等。青年时代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鼓吹欧洲的统一。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对“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自然体会殊深。他知道,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会始终处于不停的艺术创作之中,而那些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功之作往往只是那突然袭来、稍纵即逝的“灵感”之笔。而历史亦是如此,它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民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
取道德国返回俄国,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火车头……
读完这本书花了我几乎两周的时间,比我想象的要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花了太多时间用红铅笔在书上划下史蒂芬·茨威格的那些或美妙或雄壮的词句,它们有的是绝妙的比喻,有的是经典的论述,光是这些生花妙笔下的语言,就可以让此书名垂千古了。
从此书中可以看出来,茨威格是一个世界公民,他作为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自己的民族和国籍并未在他的书中烙下太多的印记,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而显然反对沙文主义。书中倒是能看出他对于整个欧洲的自豪和热爱,恐怕这也是他最后自杀的原因——对他的“精神家园欧洲”毁灭的痛心。
茨威格相信历史是多数人在多数时刻写下的是编年史,平淡无奇,但是少数人在少数时刻“群星闪耀”,却是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他认为“虽然历史是一切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它也不可能持续不但地进行新的创造。”而且,“在一个民族内,为了产生一位天才,总是需要有几百万人。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意见,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但是,这些时刻一旦出现,就“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我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人类暂时的黑夜。正是这些倔强的饱经磨难的寒星才使人类的良知还不致泯灭,才使得人类正义与自由的火焰越过漫漫长夜而不致窒息。”
这段话,也恰恰是作者自身的写照。斯蒂芬·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于奥地利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34年由于受到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他一生跨越两个世纪,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亲眼目睹了欧洲从繁荣走向衰败的历程。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在巴西双双服毒自杀。他在遗言中写道:“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也自我毁灭……而我的力量由于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已经消耗殆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祟高的财富。”
三、主要观点和内容:
没有一个艺术家在他一生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始终处于不停的艺术创作之中;所有那些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功之笔往往只产生在难得而又短暂的灵感勃发的时刻。历史——我们把它赞颂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亦是如此,它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尽管歌德曾怀著敬意把历史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但在这作坊里发生的,却是许多数不胜数无关紧要和习以为常的事。在这里也象在艺术和在生话中到处遇到的情况一样,那些难忘的非常时刻并不多见.这个作坊通常只是作为编年史家,冷漠而又持之以恒地把一件一件的事实当作一个又一个的环节连成一条长达数千年的链条,因为所有那些最重要的历史性时刻都需要有酝酿的时间,每一桩真正的事件都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一个民族内,为了产生一个天才,总是需要有几百万人。一个真正具有世界一时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
不过,诚如在艺术上一旦有一个天才产生就会流芳百世一样,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年和几百年的历史进程。就象避雷针的尖端集中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数不胜数的事件也都住住挤在这最短的时问内发作。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这种充满戏剧性和与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难得有的;这种时刻住住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常常只发生在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