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时宝红 雷庆 蒋媛媛 刘娟
[摘要] 目的 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6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献血前后进行护理,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9例,发生率为0.3%;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32例,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献血者更容易发生献血反应,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可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理状态;护理
作者单位:7100611 西安市中心血站供血科 (时宝红 雷庆 蒋媛媛) 体
采科 (刘娟)
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容易出现献血反应,特别是初次献
血者和政府组织的计划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更高。为了提
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1]、减少献血中的不良反应,笔者对无偿
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取
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6000例无偿献血者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
献血前后进行护理,其中男1800名,女1200名,年龄19~52岁,平
均年龄32.5岁;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年龄
18~52岁,平均年龄31岁;所有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两组无偿献
血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无偿献血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献血
前后进行护理,对照组无偿献血者仅给予常规护理。
1.3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心理状态分析 无偿献血者大多
数为初次献血者,他们对献血抱着很大的热情,但同时又有一定
的紧张和恐惧,笔者总结影响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
有以下几方面:(1)献血前精神过度紧张,一方面怕献血对身体造
成损伤,另一方面惧怕疼痛。(2)献血者情绪不稳定或采血工作人
员态度欠佳。(3)穿刺原因造成穿刺部位红肿。(4)看到有献血者
发生献血反应后而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5)采血环境,由于无偿
献血,采血车多停在闹市,人流、车流量大,而且采血车内人员嘈
杂,环境温度等不够适宜。(6)献血后护理不到位,出现出血及采
血部位淤血等情况。
1.4 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影响因素进
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我们首先加大对义务献血的宣
传力度,重点讲明献血对身体无害,对献血知识和献血意义进行
广泛宣传,以消除和减少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的担心。其次,在采血
过程中,主动与献血者进行交流,特别是穿刺时,尽量选择献血者
感兴趣的话题,指导献血者将头偏向一侧,以免目睹穿刺针加重
紧张与恐惧。尽量转移其注意力,从而减轻对疼痛的反应。第三,
献血前对无偿献血者的睡眠及饮食情况进行了解,对暂不适合献
血的献血者劝其改期献血,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第四,通过各
种培训,提高采血护士的业务水平,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在采血
过程中保持采血通畅,尽量减少采血时间。第五,献血后充分告知
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对献血者的爱心及奉献精神给予鼓励并代表
受血者向他们的爱心奉献表示感谢,同时告知献血者可能有困倦
感和疲劳属于正常反应,指导献血者保持正常饮食,48h内避免剧
烈运动,适当休息,多喝水,使无偿献血者有一个温馨愉快的献血
经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
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
较用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共发生献血反应9例,发生率为
0.3%,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32例,发生率为
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献血者机体不能适应时
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当这一系列反应出现时[2],若
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一旦刺激超过阈值,就会发生献血反应。
无偿献血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是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
我们在采血过程中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一方面要重视生理因素对
献血者的影响[3],同时对心理因素对献血者的影响更要引起足够
的重视,无偿献血者均来自社会各阶层,职业、文化层次等均存在
很大差异,表现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献血前、后通过
与他们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
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一方面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
对促使他们再次献血具有积极的意义[4-5],并有利于发展他们成
为固定献血者。我们通过对无偿献血者心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大大降低了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从两
组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情况显示,观察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
共发生献血反应9例,发生率为0.3%;对照组3000名无偿献血者
发生献血反应32例,发生率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提示初次献血者更容易发生献血反应,针对性的
干预护理可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提
高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促进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采血过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
心理干预,同时加强献血对身体无害的宣传,积极提高操作技能,
通过一系列护理手段控制高危因素的影响,以帮助无偿献血者保
持最佳心理状态,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促进无偿献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