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 性 丙 烯 酸 酯 胶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 易与 丙 烯 酸酯 中双键 共 聚 , 故 其 也是 改 性 丙 烯 酸
共 聚 改 性体 系 。郭 旭 等1 9 l 用 自制 的有 机硅 树 脂 对 聚 甲 基丙 烯 酸 丁 酯 ( P B MA) 进行共混改性 , 使 有 机 硅
分 子 与P B M A分 子之 间相互 贯 穿 、 相 互介 入 , 并 形成
立 体 网 络结 构 ; 此外 , 有 机硅 树 脂 中硅 羟基 与P B MA
作者简介 : 王宇航( 1 9 8 6 一) , 女, 陕西成阳人 , 助教 , 研究 方 向 为 功 能 高 分 子材 料 。 E — ma i l : s a n b a 0 y i s h e n g @1 2 6 . t o m
2 0 1 3年 1月第 2 2卷 第 1期
Vo 1 . 2 2 No . 1 , J a n . 2 01 3
中 国胶 粘 剂 C H I N A A D H E S I V E S
( 4 7) 一4 7一
有机硅 改性丙烯 酸酯乳液 的最新研 究进展
王 宇航
( 陕 西 学 前 师 范 学 院 化 学 与化 工 系 , 陕西 西安 7 1 0 1 0 0 )
酸酯 乳液存在 的 问题 , 并展 望了其未 来 的发展 方向及发 展 前景 。 关键词 : 丙烯 酸 酯 ; 有机硅 ; 物理共混 ; 化 学 改性 中图分类号 : T Q 4 3 6 . 5 : T Q 4 3 3 . 4 3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l o 0 4 — 2 8 4 9 ( 2 o l 3 ) 叭一 0 0 4 7 — 0 4
酯乳 液 的首选 原 料之 一 。有 机硅 改性 丙烯 酸 酯乳 液
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
机械汽摩维修5分钟修复改性丙稀酸酯AB胶,具有极优异的粘接性能,它是室温下固化而且定位速度很快,性能优良.本胶粘剂粘接材料广泛,可粘接钢,铁,铝,蟓胶,不锈钢ABS,PVC,玻璃,缺氧木,陶瓷,水泥,电木,木材料等同种或异种材料的粘接和互粘,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和各种机器零部件的修复,各种产品的胶接组装,薄形材料的结构和加强,铭牌,招牌,标识,装潢饰物的粘贴各种应急抢修和日常用品的修理.可对金属,塑料,木材,混疑土等材料迅速粘接.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机械,化工管路和贮罐,木工家具,灯具铭牌,玩具,日用杂品等粘接,勿需除油,使用方便.KUNSHENG上海坤盛粘合剂有限公司环氧树脂AB胶【产品特点】1.本品为快速固化系列、透明粘稠状环氧树脂粘接剂;2. 可低温或常温固化,固化速度快;3. 固化后粘接强度高、硬度较好,有一定韧性;4.固化物耐酸碱性能好,防潮防水、防油防尘性能佳,耐湿热和大气老化;5.固化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抗压、粘接强度高等电气及物理特性。
【适用范围】1.凡需要快速粘接固定的电子类或其它类产品均可使用;2. 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及工艺品、礼品的粘接固定,对于金属、陶瓷、木材、玻璃及硬质塑胶之间的封装粘接,有优异的粘接强度;3.不适用于有弹性或软质材料类产品的粘接。
1. 要粘接密封的部位需要保持干燥、清洁;2.按配比取量, A、B剂混合后需充分搅拌均匀,以避免固化不完全;3.搅拌均匀后请及时进行注胶,并尽量在可使用时间内使用完已混合的胶液;4.固化过程中,请及时清洁使用的容器及用具,以免胶水凝固在器具物品上。
【固化后特性】硬度Shore D ≥70吸水率25℃ %24小时 <抗压强度 kg/mm2 ≥50剪切强度(钢/钢) kg/mm2 ≥13拉伸强度(钢/钢) kg/mm2 ≥22介电常数 1KHZ ~体积电阻 25℃ Ohm-cm ≥ ×1015表面电阻 25℃Ohm ≥×1014耐电压 25℃Kv/mm ≥16~18【注意事项】1.本品在混合后会开始固化,其粘稠度会很快上升,并会放出热量;2.注意:该产品固化速度很快,请尽可能减少一次配胶的量!混合在一起的胶量越多,其反应就越快,固化速度也会越快,并可能伴随放出大量的热量,请注意控制一次配胶的量,因为由于反应加快,其可使用的时间也会缩短,混合后的胶液尽量在短时间内使用完;3.有极少数人长时间接触胶液会产生轻度皮肤过敏,有轻度痒痛,建议使用时戴防护手套,粘到皮肤上请用丙酮或酒精擦去,并使用清洁剂清洗干净;4.在大量使用前,请先小量试用,掌握产品的使用技巧,以免差错。
交联型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胶及其在涤纶织物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交联型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胶及其在涤纶织物染色中的应用研究段银河;蒋付良;董慧娴;王静;吴明华;王莉莉;余德游;王懿佳【期刊名称】《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51)3【摘要】为提高涤纶织物分散染料免水洗热熔染色织物的染色性能,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聚合单体,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3FMA)和侧链乙烯基聚硅氧烷(PDViS)为改性剂,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F-6)和烯烃氧基磺酸盐(DNS-86)为乳化剂,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交联型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PDViS-HPFA)乳胶,通过XPS、EDS和WAC等手段表征PDViS-HPFA胶膜的表面化学组成和性能,并将乳胶应用于涤纶织物分散染料免水洗热熔染色中;探究PDViS-HPFA乳胶质量分数、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染色织物K/S值和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并优化了染色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PDViS-HPFA胶膜表面富集了氟硅元素,且沿胶膜由内向外逐渐增加,PDViS-HPFA胶膜的接触角为103.2°,吸水率为5.21%,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在PDViS-HPFA乳胶质量分数为7%、焙烘温度为200℃、焙烘时间为3 min的轧染工艺条件下,染色织物的K/S值高达16.442,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为4~5级和4级,防泳移达5级,高于同类改性聚丙烯酸酯乳胶。
该文采用3FMA和PDViS协同改性聚丙烯酸酯乳胶,有效提升了染色织物得色量、色牢度和染色均匀性,为提高涤纶分散染料免水洗热熔染色性能提供参考。
【总页数】8页(P329-336)【作者】段银河;蒋付良;董慧娴;王静;吴明华;王莉莉;余德游;王懿佳【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生态染整技术教育工程中心;嘉兴市食品药品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644【相关文献】1.交联型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胶粒子形态演化的研究2.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涂膜性能3.具有核壳结构的有机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在涤纶织物超疏水整理中的应用4.含氟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及在涤纶织物增深工艺中的应用5.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亚麻织物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烯酸酯类抗冲型改性剂核壳结构表征
摘要 : 用核 磁 共 振 光谱 差示 扫描 量 热仪 和 溶 解 实验 对 已脱 乳 的 雨 烯 酸 酯 类抗 冲 型改 性 刑 ( C 的 A R)
台
成
橡
胶
工
业
第 2 5卷
溶 解性 , 对 于交联 P A及 接枝 P MA却无 法溶 但 B M 解 。根据 实验 可知 ,试 样在 乙酸 乙酯 中 回流 溶解
文 章 编 号 :0 0—15 【0 2 0 0 6 0 ]0 2 5 20 )3— 19— 2
典 型 的丙烯 酸酯类抗 冲型改性 荆 ( C 是 以 A R) 聚丙烯 酸 丁酯 (B 交联 体为 核 、 P A) 接枝 聚 甲基丙 烯酸 甲酯 (MM 为壳 的共 聚物 。 核层 P A轻 P A) 其 B 度交联 体具 有 良好 的弹性 , 壳层 P A 的溶 解度 MM 参数 与 P VC相 近 , A R与 P C共棍 时 ,MM 在 C V P A 强化 了两者 的界 面作 用 ,使 A R与 P C具有 C V 良好 的相 容性 , P A在共 混体 中 可更好 地起 到 而 B 增韧 作用 。A R的增 韧 效果 与其核壳 组 成 比 、 C 交 联体 质量 分数及 密度 、 相结 构 、 核壳 的形 态完整 性 等诸 多因素有 关 。 目前 , 国内对 AC R结 构 的表征 主 要 是 通过 合 成 时 的投 料 比 、乳 胶粒 的 透射 电 镜 照 片及差 示扫描 量 热 仪 ( S 、动 态机 械分 析 D CJ 仪 (M D A)等进 行 的 ‘ ,对 已脱乳 成为 固体 的 ’ A R结 构 的表征 未见 报道 。本工作 对后 者进行 剖 C
丙烯酸酯
丙烯酸酯简介丙烯酸酯橡胶(ACM)是由丙烯酸烷基酯(CH2=CH-COOR)为主要单体,与少量带有可提供交联反应活性基团的单体共聚而成的一类弹性体。
丙烯酸酯橡胶商品牌号很多,根据其分子结构中所含的不同交联单体,加工时硫化体系也不相同,由此可将丙烯酸酯橡胶划分为含氯多胺交联型、不含氯多胺交联型、自交联型、羧酸铵盐交联型、皂交联型等五类。
此外,还有特种丙烯酸酯橡胶,如含氟型及热塑性丙烯酸酯橡胶等。
性能丙烯酸酯橡胶的性能受其主要单体丙烯酸烷基酯中烷基碳原子数目的影响。
以丙烯酸酯为基础的橡胶,耐油、耐热性较好;而以丙烯酸丁酯为基础的橡胶,因烷基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对酯基极性基的屏蔽效应增大,因此使耐水性有所改善,同时由于屏蔽效应,减弱了橡胶分子间力,增大了内部塑性,从而使脆性温度降低,耐寒性较好。
若通过上述两种单体并用,则可得到介于两者性能之间的橡胶。
特点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丙烯酸酯橡胶,其分子结构的共同特点有两个:一是高极性;二是完全饱和性。
从而使其具有优越的耐矿物油和耐高温氧化性能。
其耐油性仅次于氟胶,而与一般中高丙烯晴含量的丁腈橡胶相似。
而耐热性介于通用橡胶和硅、氟橡胶之间,比丁腈橡胶使用温度高出30~60℃,最高使用温度180℃,断续和短时间使用可达200℃,在150℃热空气老化数年性能无明显变化。
此外,最重要的是其对含有硫、氯、磷等极压剂的极压型润滑油十分稳定,使用温度可达150℃,间断使用温度可更高些。
而带有双键的丁腈橡胶在含有极压剂的油中,当温度超过110℃时,即发生显著硬化与变脆。
丙烯酸酯橡胶还具有优良的抗臭氧性、气密性、耐屈挠和耐裂口增长性,以及抗紫外线变色性等。
缺点是加工性能差,胶料易粘辊,硫速慢,耐寒性差,不耐水、水蒸气、酸碱、盐溶液以及有机极性溶剂,室温下的弹性差、耐磨性差,电性能差。
由于丙烯酸酯橡胶在耐热和耐油综合性能方面仅次于氟橡胶,因此是制造180℃高温下使用的橡胶油封、O型圈、垫片和胶管的使用材料。
聚氨酯交联改性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
纯 , 天 津 市 百 世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 过 氧 化 苯 甲 酰
(P , 析纯( B O)分 重结 晶进 一 步处 理 ) 广 州市新 港 化 , 工 有 限公 司 ; 甲苯二 异 氰 酸 酯 ( D 一 0 , T I 8 ) 工业 级 , 进 口; 向拉 伸 聚丙烯 薄 膜 ( O P膜 ) 广 东德 冠 双轴 双 BP , 拉 伸薄 膜有 限公 司 。
端 ~ C 基 聚 氨 酯 ( U) 聚 体 , 究 了 不 同 聚 醚 NO P 预 研
酸 丁酯 ( A) 分 析纯 , 津市 大茂 化 学试 剂 厂 ; B , 天 甲基 丙 烯 酸 甲酯 ( MMA) 分 析 纯 , 津 市耀 华 化 学试 剂 , 天 有 限 责任 公 司 ;P 4 0 P G1 0 、P 2 0 ( 丙二 P G 0 、P 0 0P G 00 聚 醇 分别 为 4 0 l 0 、 0 ) 工 业 级 , 津石 化 0 、 0 20 0 , 0 天 公 司 第 三 石 油 化 工 厂 ; E 4 0( 乙 二 醇 PG0 聚 为
摘要 : 用溶液 自 由基共 聚法合 成了含 有 羟基的 ( 采 甲基 ) 烯酸 酯共聚 物( A) 采用 预聚 法合成 了端 丙 P ,
一
N O基 聚 氨 酯 (U 预聚 体 , 后 将 P C P) 然 A和 P U预 聚体 混 合 均 匀 后 制备 P A压 敏 胶 。考 察 了 几 一 C ) ( O ) U (N O : 一 H 门
离 时 不 会 产 生 残 胶 现 象 ;而 由 高
聚 醚 合 成 的 小 , 当高 但
残胶现 象。
收 稿 日期 :0 8 0 — 5 修 回 E期 :0 8 0 — 7 20— 6 1; l 20 — 7 0 。
丙烯酸酯橡胶改性PVC的性能研究
烯 酸 酯橡 胶增 韧 的P C 混 物 已 经成 功地 把韧性 / V共 脆 性 转化 点 向低 温 方 向移 动 。 而, 究 发 现冲击 然 研
然而, 未经 增 塑 改性 的 聚氯 乙烯 (V— ) PC U存在
着 缺 陷, 易 于产 生偶 然 ・ 脆性 , 时对 缺 口敏 它 的 同
性能改良剂对从韧性到脆性转变有着不同的效用。 从S M E 照片 所观 察 到的 纤维 屈 服 现象 , 是从 脆性 阶
段 到 韧性 阶段转 变 的一 个标 志 ,而 且 与冲 击强度 的大 幅度 提高 密 切相 关 。 1 实 验部 分
1 1 主要 原 材 料 .
感。 从观 察可 知 , 一般 来 说 韧性 材 料通 常 以脆性 断
抗 冲 击 强度 的影 响 。同时探 讨 了丙烯 酸酯橡 胶 改性 P C U的增 韧 和 断 裂 的机理 。 究 的 目的在 于扩展 现 V- 研 有 对橡 胶增 韧 聚合 物材 料 对 丙 烯酸 酯橡 胶 改性 P C V 韧性增 强增 韧 的认 识 …。
结 果 表明 ,所 有 丙 烯酸 酯橡 胶增 韧 的 P C 混物 已经 成功 地把 韧 性 / 性转 化 点 向低 温 方 向移动 V共 脆
然而 , 究 发现 冲 击性 能改 良剂 对从 韧性 到脆 性转 变有 着不 同的效 用 。从 s M 片所观 察到 的 纤维屈服 研 E照
现 象 , 是 从 脆性 阶段 到 韧性 阶段 转 变的一 个 标 志 ,而且 与冲击 强度 的 大幅度 提 高 密切相 关。 应 关键 词 : 氯 乙烯 ( V ) 丙烯 酸 酯橡 胶 聚 PC 冲击性 能改 良剂
一
的 方 法研 究 温 度对 丙 烯 酸酯 橡 胶改 性 PC U的抗 V—
第六章_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2007-4-81本章主要内容§6.1 概述§6.2 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原料合成方法§6.3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6.4快速固化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6.5厌氧型丙烯酸胶粘剂2007-4-82一.基本特性●该类胶粘剂是丙烯酸及其酯类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可通过设计共聚组分而得到柔性和刚性等不同的胶粘剂。
●特点:可室温固化 固化速度快 胶层强度高 具有优异的户外耐老化性 和较好的耐水性。
应用范围很广泛。
可以说所有金属、非金属都能被丙烯酸胶粘剂粘接。
●丙烯酸及其酯类胶粘剂近年来发展很快。
2007-4-83二.分类●按强度分 ●按剂型分 ①溶剂型 如MA的均聚或共聚物酮RX ②乳液型 如MA共聚物乳液③无溶剂型 如α-氰基丙烯酸酯胶、厌氧胶、结构胶等●按固化机理分 ①反应性丙烯酸酯胶粘剂②非反应性丙烯酸酯胶粘剂①结构胶粘剂②一般胶粘剂2007-4-84§6.2 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原料合成方法 1 1.丙烯酸酯的直接酯化法CH2COOHCHROHCH2CCOORHH2OH硫酸、对甲苯磺酸、磺酸型阳离子树脂2.甲基丙烯酸酯的酯交换法CH2CCOOMeCH3ROHHCH2CCOORCH3CH3OH如CH2CCH3COCH2CCH3COCH3CH3OCH2CH2OOCH2CH2O2007-4-85§6.2 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原料合成方法 2 3. 甲基 丙烯酸酯和环氧化合物的反应CH2CCH3COOHORCH2CCH3COOCH2CHOHR4. 甲基 丙烯酸碱金属盐和环氧氯丙烷的偶合反应CH2CCH3COOCH3NaOHCH2CCH3COONaCH3OHCH2CCH3COONaOCH2ClOCH2 OCH2CCH3CO2007-4-86§6.2 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原料合成方法 3 5.三元调节合成法n1 ROH2 n RCOOH22CH2CCH3COOHCH2CCH3COOROCOCH2CCH3COOROCROn2n2H2O类似的产品还有 nCH2CCH3COCH2CH2OOCH2CCH3CO2007-4-87一.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性能和特点1.基本性能●透明单组分低粘度胶 可在200-1000Pa·s范围内变动。
乙烯基硅油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表 1 乙烯基硅油质量分数和乳液性能的比较
硅油质量 单体转化
黏度
C a2+
力学
乳液外观
分数 /% 率 /%
/ (m2 # s- 1 )
稳定性 稳定性
2
94. 20
4
91. 17
6
94. 17
8
82. 75
一次加料法反应速度快, 自动加速现象明显, 温 度变化大, 乳液中有大量的凝聚物。这可能是丙烯 酸酯单体初始质量浓度过大, 聚合速率快, 使乳胶粒 发生聚结而生成凝胶。批量加料法聚合, 仍有一定 抱轴和 结 块现 象, 将 其取 出 后, 不 溶于 四 氢呋 喃 ( TH F )。预乳化单体连续加料法聚合, 可得到稳定 乳液, 无结块和抱轴现象, 乳液有兰色荧光, 这是因 为乙烯基硅油中的烯键活性较低, 反应较慢, 连续加 料, 可使乙烯基硅油有充分时间与滴加的丙烯酸酯 单体反应, 形成均匀的接枝聚合物, 同时单体经预乳 化, 有利于乳液的形成, 连续加料有利于控制反应速 度, 保持各物料浓度在反应过程中基本恒定, 生成均 聚产物。 2. 2 硅油质量分数对聚合反应影响 2. 2. 1 硅油质量分数对乳液的影响
10
90% 溶
3H
1. 9
590
3. 25
15
80% 溶
4H
1. 92
574
2. 98
注: 纯聚丙烯酸膜的吸水率为 3. 4% ; T = 26 e
由于硅油憎水性优良, 作为防水材料已在许多 方面得到了应用, 硅油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中由 于存在硅氧烷, 膜的表面耐水性与相应的纯丙烯酸 酯聚合物膜相比有明显提高。
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贵金属、 精密仪器的胶接。
●2耐007侯-4- 性耐寒性耐药品性能良好、抗拉强度高(与环氧相近)。
●8/毒122002性211//11小01//229,220022在21//81/医11 学上可用于皮肤、血管、骨组织粘合。
8
7
§6.3 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2)
➢单剂型、低粘度、固化快、高强度; ➢透明好、毒性小、易使用、用途广;
R OH
CN H2C C COOR
此法28反200027应1-4/-1时0/29间202短1/1,1 成本低。
日本松本制药公司研制
/12021/11/22022/8/1
8
10
§6.3 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5)
三.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组成和固化原理:
1.胶粘剂的组成
(1)主要成分: H2C
C
COOR
CN
15
§6.3 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10)
●配方技术 1)H2C C COOR中烃基对胶的性能影响很大。
CN
R- 抗拉(钢-钢) 抗剪(钢-钢)
/MPa
/MPa
用途
甲基
34
乙基
26
丙基
19
异丙基
31
丁基
17
异200丁7-4基-
18
82021/10/292021/11
/12021/11/22022/8/1
/12021/11/22022/8/1
8
27
§6.4 快速固化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6)
2.第二代聚丙烯酸酯胶粘剂(SGA)
该种胶粘剂又称为室温快固化丙烯酸酯胶粘剂
H3C O
O
+ H2CC C ONa 2007-482021/10/292021/11 /12021/11/22022/8/1 8
丙烯酸酯胶黏剂
2.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
1947年,B. F. Goodrich公司首次合成了氰基丙烯 酸酯,但并不知道它具有胶接性。 直到1950年, Eastman Kodak在鉴定其单体时, 不小心把阿尔贝折光仪的棱镜粘在一起,才发现 它是一种瞬间强力胶黏剂。 1958年,Eastman Kodak公司正式推出了世界上 第一种α-胶-Eastman 910。由于α-胶有快速发生 胶接作用的特点,特别是它能胶接人体组织而引 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引发剂 :
二酰基过氧化物(如BPO、LPO),
过氧化氢类(如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 氧化氢等),
过氧化酮类(如过氧化甲乙酮等)。
促进剂 (还原剂,加速固化反应):
胺类(如N,N-二甲基苯胺,乙二胺,三乙胺 等),硫酰胺类(如四甲基硫脲,乙烯基硫脲等)。
助促进剂(加速固化反应): 有机金属盐(如环烷酸钴,油酸铁,环烷酸锰等。 多用环烷酸钴)
(3)增塑剂:改善固化后胶层脆性,提高胶层的冲击
强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
(4)稳定剂:阻止单体发生聚合。二氧化硫、对苯二
酚、乙酸铜、五氧化二磷。
2.4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固化机理
α-氰基丙烯酸酯的双键上连有氰基和酯基两
个带∏键的吸电子基团,对碳阴离子有很强 的稳定作用,因此极弱的碱或水就能较快地 催化聚合反应
4)音频:话筒的磁头粘合、音圈的线圈、圆锥形的平衡
调节及簧片线固定。
5)玻璃:汽车用灯的金属与玻璃、前后窗的导向引线的 固定,反光镜的固定。光学仪器的镜头的粘合、光纤的粘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李峰2010114)
上海焦耳蜡业有限公司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李峰2010年1月14日[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目录1、研究背景 (4)1.1国内外发展现状 (4)1.1.1 苯丙乳液的发展 (4)1.1.2乳化剂的发展 (5)1.1.3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发展 (6)1.1.4 其他丙烯酸酯产品的发展 (8)1.2 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 (10)2、文献综述 (11)2.1 乳液聚合 (11)2.1.1 乳液聚合原理 (11)2.1.2 乳液聚合特点 (13)2.2 方案设计 (13)2.2.1 实验原料 (13)2.2.2 反应机理 (19)2.2.3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原理 (19)2.2.4 改性工艺 (21)2.2.5 存在的问题 (24)3、实验部分 (26)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6)3.2 实验步骤 (27)3.3 检测方法 (27)3.3.1化学稳定性 (27)3.3.2乳液固含量及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27)3.3.3吸水率测试 (28)3.3.4 旋转粘度的测定 (28)4、数据分析 (29)4.1 单体配比 (29)4.2 有机硅用量 (31)4.3 硅烷偶联剂的影响 (33)4.4反应温度 (34)4.5 反应时间 (36)4.5种子用量 (37)5、参考文献 (40)1、研究背景涂料工业是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全世界每年因生产溶剂型涂料而排放到大气中的有机溶剂约100万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世界各国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量的限制日趋严格,以聚合物乳液为主的水性涂料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
水性聚合体系以水为溶剂,价格便宜,可降低成本,而且不燃、不爆、无毒、无味、不污染环境,生产安全,对人体无伤害,可大大改善聚合车间、后处理车间以及其后应用过程中的劳动条件,因此以水代替溶剂来制造各种聚合物的乳液聚合法倍受青睐,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
纳米SiO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和膜性能研究
陕 西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SHAANXIUNI VERS TY CI I OF S ENCE & TE CHNOL OGY
A p . 章 编 号 :0 05 1 ( 00 0 —0 50 10 —8 1 2 1 )20 3—5
的 耐 热 性 能 , 明 显 提 高 了胶 膜 的 耐 水 性 . 且
关键 词 : 米二氧 化硅 ;有机 硅 ;聚 丙烯 酸 酯 ;无 皂乳 液 纳
中图法分 类号 : 59 1 TS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0 引 言
有机硅 改性 聚丙 烯 酸酯 乳液 ( 丙乳 液 ) 硅 既具 有有 机硅 树 脂 的耐热 性 、 耐候性 、 光性 和耐 紫外 光等 性 保 能, 又具有 聚丙 烯酸 酯 的优 良柔 韧性 、 附着 性等 性 能 , 广泛 应用 于建 筑 涂料 、 高 被 皮革 涂饰 剂 、 织物 整理 剂 、 压 敏胶 等领 域 . 由 于有机 硅具 有较 低 的表 面 能和较 差 的力 学性 能 , ]但 因此使 改性 后 的聚 丙烯 酸酯 降低 了 粘 接强 度 , 增加 了固化 时间 , 而且 力学 性 能下 降口 ] 纳 米 SOz 有 小 尺 寸 效应 、 面 效 应 、 积效 应 和 宏 . i 具 表 体 观量 子隧道 效 应等 [ , 作 为交联 点 克服 有机 硅改 性 聚丙烯 酸 酯 ( 丙 树脂 ) 6可 ] 硅 的缺 陷 , 加 硅丙 树脂 的粘 接 增 强 度 和力学 性 能 , 进一 步提 高 涂层 的耐 水性 、 并 耐溶 剂 性 、 耐热 性 和耐磨 性. 硅 丙乳 液 中的小 分 子乳 化剂 以物 理 吸附 的方 式 附着 在乳 胶 粒 子表 面 , 易 受外 界 环 境 的影 响发 生 解 容
丙烯酸酯胶粘剂研究进展
艺, 为长远发展做充分准备。 "(! 改进现有品种的性能 " ( ! ( ! 第二代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 现有 >?@ 虽然综合性能优异, 但是多存在稳定 性差、 贮存期短、 单体挥发气味大、 对湿热耐受性较 差、 易燃、 有毒等问题。各国科学家都在着手解决这 一系列问题。 (!) 改进贮存稳定性: 加入锌、 镍、 钴等的乙酸 盐、 丙酸盐, 甲酸、 乙酸、 甲基丙酸的铵盐。’, A1二 叔丁基 1 $ 1 甲基苯酚等也可改进其贮存性能而不
!
;<)
-
- ;<)
第 !! 卷第 " 期 中国胶粘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常用做双面胶带用压敏胶、 装饰薄膜压敏胶粘剂、 层 压薄膜压敏胶粘剂等。 组成如下: 单体: 丙烯酸酯类、 醋酸乙烯 (酯) (甲基) 、 丙 (!) 烯酸等, 有研究表明, 从经济、 性能比较, 丙烯酸与甲 基丙烯酸配合使用效果好, 最佳比例为 " # $ % $ # " 之 间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系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系乳液的制备及性能徐锦锦;邹栋;朱晓丽;孔祥正【摘要】通过半连续预乳化法,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苯丙聚合物乳液进行改性.探讨D4开环聚合催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加入方式和引发剂、KH570、D4及丙烯酸羟乙酯(HEA)的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当催化剂DBSA全部加入到底料中时,有利于稳定乳液的制备.确定了制备稳定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最佳组分,对乳胶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进行了表征.【期刊名称】《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28)003【总页数】4页(P161-164)【关键词】预乳液;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作者】徐锦锦;邹栋;朱晓丽;孔祥正【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22;上海保立佳化工有限公司,上海201405;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8聚丙烯酸酯乳液具有良好的成膜性、黏结性及高强度等特点,但也有耐水性差及低温变脆、高温变黏失强等不足[1],这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
聚有机硅氧烷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突出的耐水性[2]。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乳液聚合法是合成有机硅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3]。
目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带烯键的硅氧烷进行改性[4-5];二是单独使用环体硅氧烷或者将其与含烯键硅氧烷同时使用制备改性丙烯酸酯乳液[6-10]。
在丙烯酸酯乳液中引入有机硅可以增强胶膜的耐水性[11-14]。
当用乙烯基硅氧烷和环体硅氧烷(D4)共同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时,常将催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与乙烯基硅氧烷和D4混合预乳化[15-16],通过半连续法进行乳液聚合[17]。
DBSA 的存在使预乳液显酸性,可能会使部分硅氧烷在预乳液中即发生水解及缩合[18]。
高含氢聚甲基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I.共聚乳液的合成及作棉织物涂层剂的性能
含 氢 聚 甲 基 硅 氧 烷 ( HM S) 含 氢 量 P : 1 j , 西 星 火 化 工 厂 产 品 ; 单 体 丙 烯 酸 正 .2 江 软
丁酯 (— A) 硬 单体 甲基丙烯 酸 甲酯 ( nB 、 MMA)
过硫酸铵 等 。
12 共 聚 乳 液 的制 备殛 棉 织 物 涂 层 剂 的 制 .
维普资讯
高 分 子 材 料 科学 与 工 程
20 0 2拄
常温 ( 或高 温 ) 手感 : 温( 6 对 比 自 常 或 0C)
制 的 和市售 同类 涂层 剂 , 看其 柔软性 、 感是 否 手 丰 满 、是 否 有 回 弹 性 ; 低 温 性 能 : 照 耐 参
降 等 缺 点 , 开 发 和 深 入 研 究 有 机 硅 改 性 聚 丙 对
在 制备 好的稳定 的 改性 聚丙烯酸 酯类 乳液
中 , 入添 加剂 , 台均 匀 即得涂层剂 , 用 。 加 混 备
1 3 共 聚 物 的 I 分 析 . R
将 制 备 的 乳 液 进 行 处 理 ,用 P r i ekn E me ] 0 l r 7 0型 傅 立 叶 红 外 光 谱 仪 进 行 分 折 ,
KBr 片 。 压
烯 酸酯 乳液有 积极 意义 目前 有用 低含 氢聚 甲 基硅 氧烷 改性 聚 丙烯 酸 酯 乳液 , 高含 氢 聚 ]但 甲基硅 氧烷 改性聚 丙烯酸 酯乳 液未见 报 道 。
1 实 验 部 分 1 1 实 验 用 主 要 原 材 料 .
1 4 乳 液 乳 胶 粒 度 测 试 .
中 圈 分类 号 : TQ3 6 3 1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7 5 (0 2 0 —070 1 0 - 5 5 2 0 ) 30 7 —4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浆料研究
2 结 果与讨 论
21 乳化体 系的确 定 .
有资料表明 ,聚丙烯酸类 浆料的玻璃化温度 ( g 适宜控制在 0 2 ℃左右。从浆料共聚物 的玻璃化 T) ~0 温度及其对纤维的黏附性能出发, 本文采用 B A 和 A A、 A M作为聚合单体 , 比例为 B :AA 7 : : 。 其 AA :M= 01 2 00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3 2 期
20 06年 5月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J ra f qh r ieri ou n l ia v st o Qi Un y
Vo .2 No3 1 . . 2
M , 0 6 y2 0
有机硅 改性聚丙烯酸酯 浆料研 究
旋转式粘度计 、高速剪切乳化机 、离心机 、万能材料试验机 、 纱线耐磨仪等。 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的制备 _ 2
采用热引发体系 ,将有机硅引人共聚体系中。具体步骤为:在装有冷凝管 、 搅拌器 、温度计 、滴液漏 斗的四口烧瓶 中,加人计量去离子水、S S P 1 D 、O 一 0和 3 %的 B 0 A、A A 单体及 3%的引发剂 ,搅拌 A、 M 0 3 rn 再升温到 8 ℃保温反应 3rn 然后匀速滴加有机硅乳液和剩余的丙烯酸类单体 、 0 i, a 0 0 i, a 引发剂的混合溶 液 ,约 3 rn内滴完 ,继续保温反应 6r n 0i a 0 i,冷却 ,氨水 中和至近中性 ,出料 。 a
的平滑 性 。
1 实验部分
11 主 要材料 及仪 器 . 111 材料 ..
自制有机硅乳液,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P 1) O 一0 为工业 品,十二烷基磺酸钠 ( s s )、丙烯酸 丁酯 (A 、丙 D B) 烯酸(A、丙烯酰胺 (M 、 A) A ) 引发剂为化学纯。
丙烯酸酯胶粘剂简介
2020/8/3
16
பைடு நூலகம்
——室温固化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
室温快速固化,一般3-15分钟定位,有的可快达十几 秒,24小时完全固化。
使用方便,不需要严格计量。 二液可分别涂布,使用寿命不受限制。 不需严格表面处理,可进行油面粘接。 被粘接材料范围宽广,如不锈钢、铝合金、钢、铜、铁等
金属材料、硬塑料、硬橡胶、陶瓷、玻璃等非金属材料。 粘接强度高,韧性好,抗冲击,剥离强度高。
2020/8/3
4
根据结构组成可分为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 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纯丙烯酸酯五大类。
环氧丙烯酸酯
由环氧树脂和(甲基) 丙烯酸或含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化而 得到。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不饱和的双键、羟基、酯基和醚 基,其中端基的不饱和双键能够发生交联反应使树脂固化。
2020/8/3
5
聚氨酯丙烯酸酯
由聚酯或聚醚二元醇或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含羟基 丙烯酸酯单体合成,分子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嵌段, 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且,可通过合成工艺的调 节事先设计控制其柔韧性、硬度、耐候性。
聚酯丙烯酸酯 由含羟基的聚酯树脂与丙烯酸反应缩合聚合而制得。
2020/8/3
6
紫外线(UV)
射线 X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微波 无线电波 40~400nm 400~1000nm
2020/8/3
3
丙烯酸酯单体种类繁多:通式CH2=CR1COOR2 ,其中R1 为-H或-CH3,R2是一个烷基,如甲基、乙基、丁基 等等,随取代基不同,物性也相差很大。
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EOEOEA)
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HEA)
丙烯酸十二酯(LA) 异冰片丙烯酸酯(IBOA)
丙烯酸酯胶黏剂简介
丙烯酸酯胶黏剂介绍反应型丙烯酸胶黏剂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酯胶、反应型丙烯酸酯结构胶、α-氰基丙烯酸酯胶合厌氧胶。
其中反应型丙烯酸酯结构胶黏剂是以(甲基)丙烯酸酯的自由基接枝共聚合反应为基础的双组分室温快速固胶黏剂,有反应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强韧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改性丙烯酸酯胶等叫法。
与传统的室温化胶相比,改性丙烯酸酯(结构)胶室温快速固化,且速度可调;双组分而不需严格计量,使用方便;不需严格表面处理,且油面可粘接;可粘接材料广泛,有利于异才组装;综合机械强度好(包括剪切、剥离、耐久),且具有广泛的可调性。
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是反应型丙烯酸酯胶黏剂的黏料,常用的丙烯酸酯类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氰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单酯,丙烯酸缩乙二醇双酯、甲苯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加成物等双酯,及丙烯酰胺、羟甲基丙烯酰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丙烯腈等烯类单体。
这些单体的组成结构不同能赋予聚合物不同性能,根据胶黏剂的性能要求可单独或配合使用。
改性材料改性材料一般为可溶于丙烯酸酯中的高分子化合物,有丁腈橡胶、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等合成橡胶,ABS、S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合成树脂。
加入这些改性材料可以改善胶黏剂的操作与使用性能,减少固化收缩等。
使用之前预先溶在单体中形成溶液,用时加入形成可溶性悬浮物,用量根据需要设定。
有些改性材料本身含有碳碳双键,在聚合过程中还可以与单体进行共聚,形成交联或接枝共聚物,从而发挥更大的改性作用。
常用的引发剂有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环已酮等,过氧化物引发剂的促进剂时那些能对过氧化物限定性还原的物质即一种特殊的还原剂。
常用促进剂有N,N-二甲基苯胺、三乙醇胺等叔胺、十二烷基硫醇、四甲基硫脲等低价硫化合物,萘酸钴、甲基丙稀酸铁等过渡金属盐,以及丁醛苯胺,四氢吡啶、乙酰丙酮铝、二茂铁等。
这些促进剂与过氧化物引发剂接触时,能发生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性丙烯酸酯胶
【组成与组份】
◆哥俩好牌改性丙烯酸酯(HL-302)胶是以甲基丙烯酸酯为主、配以增韧剂、补强剂、稳定剂、引发剂、阻聚剂等,通过先进工艺合成的双组份(A、B)反应型胶粘剂。
【应用与适用】
◆本品为结构胶粘剂,主要用于刚性粘接,可用于钢、铁、铝、铝合金、钛、不锈钢、ABS、PVC、尼龙(聚酰氨)、聚碳酸酯、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酯)、钢化玻璃、聚酯树脂、聚氨酯、水泥、陶瓷、木材、层压板等同种或异种之间的粘接。
◆粘接玻璃制品,初始强度较好,但由于玻璃膨胀系数较大,有时会自动脱落。
◆不适用于雪花铁、紫铜、黄铜、锌、赛璐珞、聚四氟乙烯、聚烯烃、聚硅氧烷等制品的粘接。
◆对于挠性粘接效果不理想。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汽车,摩托车,机械,化工管道,贮罐,木工家具,灯具铭牌,日常生活,科研等
【性能与特点】
◆室温快迅固化,5-10分钟定位,30分钟可达使用强度,24小时后达最高强度。
◆使用方便,不需严格计量,如两组分可分别涂刷,可延长适用期。
◆剪切、冲击、剥离强度高,综合性能好,钢/钢常温拉剪强度>20MPa;冲击强度>2.0KJ/m2。
◆可进行油面粘接。
只需打磨,无需脱脂,强度无明显降低。
◆耐酸碱介质性好,耐水性好,耐油性甚佳。
◆耐湿热和大气老化,耐久性好。
◆清除容易。
◆用途广泛。
◆耐高低温,充分固化24小时后,在-60℃至120℃下仍可使用。
◆电性能好,介电强度15kV/mm,介电常数3.0,耐热等级B级。
◆耐老化性能好。
表1中给出了15℃-27℃两个月不同材质在不同介质中的老化程度。
◆耐久性。
耐久性与使用条件、使用环境有关,具体情况可以下列实验做参考。
◈抚顺地区,户外经四年,不承受载荷(铝~铝),强度保持率>50%。
◈室温,不承受载荷(铝~铝),水中浸泡六个月,强度保持率>90%。
◈沸水中,不承受载荷(铝~铝),一周后取出冷却测量,强度保持率>95%
【使用方法】
◆粘结面的处理:
◈打磨,打磨可除去表面不坚实的附着物,增加粘接面的粗糙度,增大粘接面积,加大胶体与被粘面的镶嵌作用,使粘接强度增大。
◈脱脂,如粘接部分受力较大,可以用丙酮、氯仿等溶剂脱脂,以适当提高粘接强度。
◆粘接:
◈常规粘接:将粘接面处理洁净,按A、B 1:1用涂胶片混合后3分钟内(室温)涂胶,指压下粘接,5~10分钟定位,30分钟达到使用强度,24小时后达最高强度。
◈连接:如粘接面过小,不足以承受载荷,可以考虑补接,即加强对接,可以在胶缝外表面补上一块相应材料,以增大粘接面积。
◈缠接:对接以后,外表面以棉布、纤维布、薄铁皮等涂胶缠绕。
此方法适用于弯曲应力作用的部位。
◈堵漏:
◈油箱渗漏的应急修补。
砂纸打磨,用肥皂擦在渗漏处,暂时止漏。
涂胶后可用棉布等按住,防止胶液流淌,如温度过低,可适当加热,使其快速固化。
◇机体裂纹修补。
在裂纹端点钻止裂孔,防止裂纹延伸。
处理被粘面,涂上胶液,粘上一层玻璃布,再涂一次胶,再粘一层玻璃布,一般三层即可,玻璃布由里到外、由小到大可显得美观。
【注意】要在上一层胶固化后,再涂下一层,每层厚度小于一毫米为宜。
◇孔洞的修补。
用直径稍大一些的钻头钻孔,再割一段长度稍长于孔深,直径稍小于孔径的铁棒(间隙0.5-1毫米)。
铁棒表面处理后,粘入孔内(胶液中可加入铁红、铁粉、铝粉等填充物,以减小收缩,增加密闭性)。
◆如粘接不理想,须重新粘接,清除固化胶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如粘接件强度允许,可以用击打方法使其脱落。
◈如粘接件耐温性较好,可加热到120℃以上,适当加力即可。
◈如粘接物耐溶剂性较好,可用丙酮、苯类、氯代烃等溶剂浸泡,待其溶解即可。
【注意事项】
◆本品混合后固化较快,因此不宜一次混合过多。
如胶液出现明显的固化、拉丝现象,建议不要使用,以免影粘接强度。
◆本品低毒。
胶液有丙烯酸酯气味,固化后基本无毒。
大约有千分之一的人长时间接触胶液会产生轻度皮肤过敏,皮肤变红,有轻度痒痛。
建议使用时戴防护手套,粘到皮肤上用丙酮擦去并用水冲洗。
如固化在皮肤上,一定时间内会自动脱落。
◆本品固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不宜一次过厚涂胶,否则胶层内会产生气孔,影响粘接强度。
超大量时,由于胶液剧烈放热,也会有燃烧的可能性。
◆本胶固化时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冬季户外使用,应辅以加热,(白炽灯、烘烤、红外线加热),但温度不应大于100℃。
◆本品使用时应通风良好,切勿入口,不可让儿童接触。
胶帽不能盖错,以免变质失效。
◆本品在温度升高时易产生聚合、失效,室温(23±2℃)可保存一年,低温下贮存期可延长。
如在南方高温地区应保存在阴凉处。
【技术指标】
◆本品A组分粉红色,B组分淡蓝色,均为透明或半透明,质地均匀,无机械杂质及不溶胶粒的粘稠液体。
旋转粘度3-4PaS,A、B组份密度均在0.95-1.05g/cm3间。
◆其它指标见下表:
指标名称指标
固化时间(23±2)℃,min≤10
密度(23±2)℃,g/cm3 1.000±0.050
拉伸剪切强度 MPa a)钢/钢≥20.0
b)铝/铝≥15.0
剪切冲击强度 KJ/m2 钢/钢 ≥2.0
表1 15℃-27℃两个月不同材质在不同介质中的老化程度
环境介质材料原始强度MPa老化后强度MPa保持率%机油 45#钢/45#钢 28.5 27.6 97
自来水铝/铝20.0 19.7 98 尿 铝/铝20.0 19.2 96
汽油铝/铝20.0 19.0 95
37%HCL 不锈钢/不锈钢28.5 28.5 100
10%NaOH 不锈钢/不锈钢28.5 28.8 101
30%H2SO4 不锈钢/不锈钢28.5 29.6 104 丙酮铝/铝20.0 自然脱落 0 表2 本品不同温度下的固化时间
温度℃-10 5 23 30 固化时间 min101.0 17.3 8.4 5.2 表3 温度和强度关系(铝/铝)
温度℃-40 -25 -15 23 60 100 拉剪强度 MPa20.4 21.1 22.1 23.7 21.0 12.1
表4 温度和强度关系(钢/钢)
温度℃-40 -25 -15 23 60 100 拉剪强度 MPa39.0 40.7 42.5 27.4 25.7 8.5 表5 强度和时间的关系(铝/铝)
时间 h0.5 1.0 24 48 拉剪强度 MPa15.8 16.5 20.1 20.5
表6 强度和时间的关系(钢/钢)
时间 h0.5 1.0 24 48 拉剪强度 MPa20.0 20.1 27.6 28.5
表7 对各种材料的粘接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