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网络模型与激活扩散模型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名词、简答、论述

认知心理学名词、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模式是刺激的组合,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将它与其他的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31)2,气氛效应: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的现象。

(200)3,AVL单元:将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98)4,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算子。

(183)5,代表性启发法: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

(214)6,知觉的刺激物说:人完全可以利用自然界的信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不需要过去经验基础并进行考验。

(24)7,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的现象。

(43)8,自动化加工:不受人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65)9,编码: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

(96)10,鸡尾酒会效应:专注于和某人谈话时,对周围的人们交谈不能识别,但对偶然传来的自己的名字是能够觉察和识别的现象。

(55)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单独的同一字母的现象。

(43)12,精致性复述:对项目的深层加工,将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他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

可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复述模式。

(87)13,可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214)14,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65)15,知觉的假设考验: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做出正确的解释的观点。

动词的释义分析论文

动词的释义分析论文

动词的释义分析论文一、介绍词典作为释疑解惑的工具,满足了读者在社会交际中对词汇信息的需求,而释义是词典的核心。

词典家为科学、准确地释义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他们的丰富实践并没有转化为系统的释义理论。

随着越来越多的词典学专著出版,释义理论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出版的章宜华教授的《语义学与词典释义》探讨运用认知概念结构、语义结构、语义分解理论、原形理论和配价理论进行释义的方式和方法,论述了积极性学习词典采取多位释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语言系统自身着眼,动词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范畴。

陆锦林(1980)指出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格语法、齐夫语义理论、配价理论以及汉语界的“三个平面”语法理论,都将动词作为研究重点乃至焦点。

陈昌来(2002)认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语言研究的趋向以动词为先导的词汇驱动(lexicon-driven)原则和加强语义结构研究,力图把词项语义描述和句法结构结合起来。

前人的研究表明对动词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动词的语法属性或语法一语义属性方面,对动词语义网络结构的研究和释义的系统性研究相对滞后。

二、语义网络结构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奎尼安((R.Quillian)研究人类联想时提出和斯乐康(J.Slocum)首先将语义网络用于自然语言理解系统中。

Ullmann(1962)、Palmer(1976)等结构语义学家开始对词义的聚合关系进行透彻分析,在词的同义、反义、上下位等词义聚合关系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1977年,美国人工智能学者亨德利克斯(G.Hendrix)提出分块语义网络的思想,把语义的逻辑表示与格语法结合起来。

Lyons(1977)在综合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词义关系归纳为同义关系、对立和对比关系、上下位关系、不相容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5类。

到1985年,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和计算语言学家开始以“网”的形式来描述词语的意义。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后得到迅速发展,当前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思潮。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名词解释题型二:不定项选择题题型三:问答题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1、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总称为认知。

认知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内部机制——认知结构和过程。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1967 。

2、认知过程信息加工的阶段或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输入、转换、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过程。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系列加工是对输入的信息依次一个一个地加以处理。

平行加工是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3)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控制性加工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

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

3、认知结构表征代表和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是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知识及知识的组织方式。

4、认知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5、认知模型认知心理学通过建立各种认知模型来说明人的认知活动,包括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

一个好的认知模型(1)能够表现认知的结构与过程。

(2)能够说明各种中枢控制因素。

(3)能够容纳和解释已经观察到的现实或现象。

(4)能够预测新的事实或现象的出现。

(5)应该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反应时指的是从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心理词汇与英语词汇教学

心理词汇与英语词汇教学

心理词汇与英语词汇教学【摘要】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针对目前学习者英语词汇的应用能力现状,本文在对心理词汇作了简要介绍后,分析了心理词汇对词汇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在语义联想网络中教生词的方法,对单词、句子这两个层面进行有意义的词汇输入作了分析,帮助学习者利用语义网络促进对英语词汇的习得。

【关键词】心理词汇;语义网络;英语词汇教学一、引言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 (1972)曾提出:“没有语法人们很难很好的表述,而没有词汇则不能表达。

”可见词汇在语言学习尤其是二语习得中的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是重要的环节。

一项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桂诗春教授主持的“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析库”(chinese learners’english corpus 简称clec)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学习者在词汇方面的失误主要表现在词形的3种失误:拼写、构词、大小写,而拼写更是居榜首,占17.47%。

这三种失误合占20.57%。

词汇失误,七种有五种:替代、缺少、词类、冗余、歧义占失误的23.81%。

其他的语法失误、词组失误等合占55.62%,可见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中的失误是很大的。

那么在英语教学当中,词汇教学也是重中之重。

二、心理词汇的概念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是心理语言学领域和二语词汇习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相关的研究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词是如何在人脑中组织以及是如何被提取的。

心理语言学家考察人们怎样在记忆里保存、辨认、提取词汇和理解词汇的意义,并把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词汇,即词汇的心理表征称为心里词汇也叫内部词汇(mental lexicon 或internal lexicon)。

这些词具有语音,句法,形态和语义方面的表征。

与心理词汇相关的概念有词汇知识和词汇的心理表征。

词的知识分为两个方面:词的内部知识和词的外部知识。

前者指词汇在字典上的定义、读音、拼写、词性等知识;后者则包括 1、词汇的语内关系,指词汇与其他词汇的语法和句法关系,如同义、反义、上下义关系;2、词汇的语外关系,指词汇与词汇使用者及语境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词汇的各种联想义、比喻义、语体语域特征等。

认知心理学_第08章_长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_第08章_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复述
信息丧失
感觉记忆信息丧失
第八章长时记忆
复习:记忆结构
Tulving 加拿大心理学家Tulving 加拿大心理学家
于上一级概念水平上用一个或一些概念(特征)
结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概念中
第二节、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第二节、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
结果:
支持语义记忆具有网络结构的看法。

第二节、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熟悉效应
概念被加工
或受到刺激
概念结点产
生激活
激活沿连线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直接结点•再扩散管到其他结点
材料举例:
结果:对特称语句判断的反应时要少于对全称语句的判断。

特征比较模型
两阶段加工过程
•加工阶段一:总体比较,带有启发性质•加工阶段二:计算性质,较少发生错误
第三节、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特征比较模型
第三节、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第四节、HAM ELINOR
HAM模型4阶段操作
第五节非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否可以转化为某种程序性记忆呢?
也叫做巴普洛夫条件反射。

认知心理学问答题

认知心理学问答题

认知心理学问答题1、认知心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反应时等)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动作相关电位、脑成像等)简述。

答:反应时测量法:反应时测量法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内省法: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口语报告法P21:指被试在从事某项活动的同时或之后,将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操作过程用口语表达出来,主试记录下来,并根据有关结果对被试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

计算机模拟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事件相关电位:(P24)当呈现某项刺激时,大脑某些区域便会对这种刺激产生特定反应,此时的脑电波被称为时间相关电位或诱发电位。

脑成像:(P28)脑成像法主要有两种: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扫描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是核磁共振现象;正电子发射成像系统利用正电子同位素衰变产生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发生湮灭效应这一事实。

2、注意的各种理论模型的优势和不足(P38-47)1、注意的瓶颈理论模型: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及后期选择理论,即反应选择模型。

过滤器模型: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他认为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

优点: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当时的双耳分听实验,因此受到了Colin Cherry的支持,他也认为感觉信息可以北非注意耳加以注意,但如果需要根高层次的知觉加工,则不会被非注意耳所注意。

缺点: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听觉材料,信息的选择与过滤只发生在同类性质的材料间。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认知(rèn zhī)心理学》课程(kèchéng)教学大纲课程(kèchéng)英文名称:《Cognitive Psychology》课程(kèchéng)编号(biān hào):学时数及学分:学时:54。

学分:3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

本大纲主笔人:林海亮一、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

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

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认知心理学既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方法论课程。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

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包括模式识别、选择性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高级心理活动信息加工过程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学习者通过认知心理学课程中提供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了解并掌握认知心理学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掌握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

长时记忆专题知识讲座

长时记忆专题知识讲座

3.否定判断:层次网络模型对否定判断旳解释也 是有困难旳。根据层次网络模型,作出一种否定判断, 一般需要进行较长旳搜索。
但是Glass和Holyoak(1975)发觉,对“全部鸟都
是狗”或“蝙蝠是鸟”此类句子作出否定判断是不久
旳。
Schaeffer和Wallace给被试每次呈现一对词,其
中有属于同一范围旳,如“铁杉一雏菊”,也有不属
这些成果支持语义记忆具有层次网络构造 旳看法。
(三)对模型旳批评
1.熟悉效应:Rips(1973)发觉,判断一种包括直
接旳上级概念旳句子有时要慢于判断一种包括更高旳 上级概念旳句子,这可能是因为人对后者更为熟悉之 故,这种对较熟悉旳句子判断较快叫做熟悉效应。如: 判断“狗是哺乳动物”要慢于判断“狗是动物”。
小结:层次网络模型旳关键是概念按逻辑旳上
下级关系而构成网络,具有简洁旳特色,但也带来
某些明显旳缺陷:
首先,层次网络模型涉及旳概念间联络旳种类
太少。概念之间除垂直方向旳上下级关系外,还有
许多横向联络,其数量远远超出垂直旳联络。
其次,层次网络模型对概念旳特征实施分级贮
存,以此来节省贮存空间,但它却要增长提取信息
假定2:激活旳数量有限,一种概念愈是
长时间地受到加工,释放激活旳时间也愈长,
但激活在网络中扩散将逐渐减弱,它与连线旳
易进入性或强度成反比。激活沿不同旳连线扩
散,当不同起源旳激活在某一种结点交叉,而
该结点从不同起源得到旳激活旳总和到达活动
阈限时,产生这种交叉旳网络通路就受到评价。
激活扩散模型以为,从语义网络中提 取信息,如对“野鸭是鸟”作出判断,就 需要进行搜索,来搜集足够旳肯定和否定 旳证据最终作出决策。

《当代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当代认知心理学》简答题

一.简答题(一)简述认知心理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认知心理学对心理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迅速发展。

这些影响大致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是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领域的扩大。

其次是从心理物理函数的收集走向对人的内部心理机制的揭示。

再次是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最后是重视个别差异、社会文化差异以及对个案的研究。

(二)简述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内外部原因1.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自身发展的矛盾运动(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母体而正式独立地成为一门科学。

(2)冯特、铁钦纳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

(3)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全放弃了对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把注意、意识、记忆、思维和推理等打入冷宫,使心理学成为了“无头脑的心理学”。

(4)托尔曼的折中主义,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框架内,把控制行为反应输出的内部因素——中介变量引入到对有机体的行为的研究中。

(5)继托尔曼和巴特莱特之后,赫尔和许多心理学家都把中介变量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特别是推向到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如思维、记忆、问题解决和语言等领域。

因此,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心理学内部经历长期矛盾、冲突与探索后所孕育的结果。

2.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外部原因——现代科学技术对认知心理学的巨大影响(1)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2)其次,信息论思想的渗透,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认知心理学从通讯科学理论中引入了以下概念:第一,信息装置。

第二,信息编码。

第三,通道容量。

第四,“系列加工”和“平行加工”(连续的过程和平行的过程)。

(4)计算机科学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三)简述特征匹配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该理论的评价1.主要观点(1)该理论认为,模式是由若干元素及其之间关系的特征组成的结合体。

(2)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或属性进行分析,抽取出该刺激模式的有关特征或属性,然后将抽取出来的特征或属性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所存储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了最佳的匹配,来自外部的刺激信息模式就获得了识别。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B.局部加工C.整体加工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D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B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B.命题检验C.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答案:C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答案:A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B.结论C.心理模型D.问题表征答案:A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A.假设检验B.刺激偏好C.维量检验D.位置交替答案:C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B.命题检验C.短时记忆D.概念形成答案:D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B.1956C.1967D.1970答案:C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A.枕皮层B.额皮层C.顶皮层D.颞皮层答案:D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B.90C.180D.360答案:D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A.部分报告法B.全部报告法C.双向分离法D.锐敏度实验法答案:A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A.减法反应时实验B.开窗实验C.加法反应时实验D.扫描实验答案:A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B14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第六章
长时记忆
上世纪50-60年代,短时记忆成为记忆研究的 热点,70年代以后,长时记忆成为研究重点。 其研究具有的特点是: 不再将长时记忆看作单一的,而是采取分析的 观点,认为长时记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系统, 如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 等。 着眼于长时记忆的内部加工过程,重视信息的 内部表征和组织,而不局限于研究各种外部因 素的作用。
连线把代表各级概念的 结点联系起来,并将概 念与特征联系起来。
判断:金丝雀是动物
“认知经 济原则”
模型的验证 方法:实验材料是一些简单的陈述句,每个 句子的主语都是层次网络中最低水平的一个 具体名词,而谓语则取自不同的水平,这些 句子又可分为两种性质:特征句和范畴句。 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句子,要求判断其真伪, 记录反应时。
关于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 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语义代码(言语代码) 以外还存在表象代码。

Paivio(1975)的实验
方法:给被试看一些卡片,卡片上有一对
图画或一对打印的字词,要求被试判定所 画的一对东西或字词所标志的一对东西中, 究竟哪一个在原来印象上是较大的,记录 反应时。实验所用的材料分为一致型和不 一致型两种。
一致 型
不一致 型

实验假设: 如果长时记忆中只含有语言编码的信息, 那么被试对图画材料作出判断要慢于对字 词作出反应。 如果长时记忆中也包含视觉表象或视觉 编码的信息,那么被试对图画的反应就不 会慢于对字词的反应;而且,对不一致图 对的反应要慢于一致的图对,但是,字词 不会出现此情况。
实验结果:
Tulving与Paivio对长时记忆类型划分的异同
异:前者着眼于信息的类型,后者着眼于信息 的编码形式。 同:表象系统是贮存具体事物的,与情景记忆 有某种相似;言语系统是贮存言语信息的,与 语义系统有某种相似。

心理词汇分层网络模型和激活扩展模型评述

心理词汇分层网络模型和激活扩展模型评述

心理词汇分层网络模型和激活扩展模型评述作者:闫玲钰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5期摘要:分层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是心理语言学中关于心理词汇的两个重要模型。

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模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和讨论,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总结了两种模型的不足并提出了这一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词汇分层网络模型激活扩散模型一、心理词汇心理词汇又称作心理词典。

Carroll把心理词典解释为“永久性储存于记忆中的词及词义的心理表征”。

所谓心理词典是指以心理语言学为立足点,研究词及词义的心理表征的构建与特征,还有人将之称为“心理词库”、“大脑词库”。

桂诗春等人根据研究证明,“心理词汇是一个庞大的结构及组织良好的系统,而不是无序零散储存在人的长时记忆中的,它包含的语言知识比词典丰富,大多是一个在发音、意义和数量方面呈变化的系统。

”Aitchinson指出了心理词汇和传统的纸质词典的区别。

首先,心理词汇并不像传统的纸质词典那样,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单词;第二,纸质词典收词数量有限,且往往落后于语言的不断发展,而心理词汇并不固定于新旧词语的不断出现或消失,词语出现的新义甚至新的发音也不定型;第三,心理词汇所含内容比普通的纸质词典要丰富得多。

(桂诗春,2001)心理词汇是各种概念(节点)相间接而成的语义网络,这些概念(节点)相互之间又有着复杂的联系。

Aitchinson认为,“在语义网络中,大脑中储存的每一个词都用节点来表示,节点与节点之间是通过词的语义联系而相互连接的,从而在大脑中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结构。

”(转引至朱静,2009)节点间以根据不同的标识进行链接符合实现情况,人们知道的某个概念确实与其他很多概念形成了复杂的网络(Carroll,2008:111)。

在心理词汇的语义网络中,每一个词的概念表征为网中的一个独特的节点,并借助各种标志的关系与其他词相连,而且词与词之间可能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联系。

这样联系的程度越紧密,被激活的可能性就越高。

北师大认知心理学-第六讲 知识表征

北师大认知心理学-第六讲 知识表征

狗是哺乳动物 > 狗是动物
麻雀是鸟 < 企鹅是鸟
• 否定判断
麻雀是乌鸦
>麻雀是石头
2) 概念的组织基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而不是依据人类的心理现实。
(二)激活扩散模型
Collins & Loftus (1969): 相关概念根据语义联系的紧密程度组织 起来。一个概念的激活将向周围的概念 扩散,被激活的强度依赖于概念间的联 结强度。
•Chunks举例:
The cat sits on the mat.
cat007
proposition isa agent fact007 object mat
action
sits_on
•Chunks举例: The black cat with 5 legs sits on the mat.
cat
proposition
2). 词义通达 z 词汇判断(lexical decision) z 命名(naming)
3) 语义启动 “桌子 -椅子” “木头-椅子” “石头-椅子”
4) 命题判断 “喜鹊有羽毛”
“喜鹊有尾巴”
三、 语义知识表征:符号取向
(一)层次网络模型
Collins & quillian (1969): 相关概念以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 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概念及其特征按 照逻辑关系分级存储。

单元(结点)的意义不明 确。
知识仅存在于众多结点相 互联结形成的网络中
部分结点缺失可能不会有 严重后果
符号表征
分布表征
3. 神经网络的学习
信息通过一组结点的 激活模式进行编码
每个结点的激活强度 取决于自身初始激活 水平、相联系的其他 结点的激活强度及联 结权重。

2016年福建自考《认知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6年福建自考《认知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6年福建自考《认知心理学》考试大纲。

(二)模式识别识记:模板说、原型说、特征说应用:(1)模板说的核心思想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样本。

基本思想是刺激与模板匹配,而且这两种匹配要求两者有限度的重叠。

模板说的基本观点得到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

(2)原型说认为在记忆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Prototype)。

对于原型说来讲,关键点在于是否存在这种原型,目前已有一些实验结果提示原型确实存在。

(3)特征说认为,模式可以分解为诸特征。

照特征说来看,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结构优势效应识记:结构优势效应包括字词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构型优势效应、字母优势效应。

这些效应都表明上下文,或者严格地说,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所起的有利的作用,可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

第三章注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

明确中枢能量理论,认识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识记:过滤器模型是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

Cherry应用追随程序所做的双听实验也支持过滤器模型。

识记:Treisman提出了衰减模型,并将阙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

理解:(1)衰减模型(2)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二)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识记:(1)反应选择模型以Deutsh为代表(2)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

理解:(1)反应选择模型(2)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三)中枢能量理论理解:双作业操作识记:(1)一些心理学家并不设想一个瓶颈结构,即存在于某个位置的过滤器,而是将注意看做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和资源,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总体特征优先:(又叫整体优先效应)总体特征是先于局部特征被只知觉的,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

Navon将这种加工顺序称作总体特征优先。

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中枢能量理论:他们并不设想一个瓶颈结构,即存在于某个位置的过滤器,而是将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这种理论可称作中枢能量理论。

Stroop效应:当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对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

在识别色字的印刷颜色时,词的印刷颜色与词义之间的差异会引起被试者反应时间的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作stroop效应。

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的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的控制的,又可称注意性加工。

自动加工: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是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系列位置效应: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这种情况称作系列位置效应。

起始部分较优的成绩称作首因效应,结尾部分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近因效应。

编码特异性原则:在识记的阶段进行信息编码时的上下文环境,如果回忆时再次出现回忆的成绩会好一些。

场合依存效应:环境刺激对回忆起到的线索作用(外在背景作用)启动效应:指之前所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A.V.L单元:鉴于字母、字词的听觉代码和口语代码都是不同形式的言语代码,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a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图式:经过组织的知识图式根据上属组成和其他特征值的配对来表征概念。

脚本:是人们用来推理常规事件的图式自传体记忆:指对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的与自我经验相关联的信息的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

认知心理学题型整理

认知心理学主讲人:何文广整理:刘畅填空1.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在1868提出减法反应时实验范式。

2.Sternberg发展出相加因素法实验。

3.知觉过程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种加工: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模式识别,模式识别主要有模板说,原型说,特征说三种假说。

5.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是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6.两种记忆说是指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

7.目前对感觉记忆的研究主要涉及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

8.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的代码,不带有任何一个感觉道的特性。

9.心理扫描实验主要涉及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10.关于概念结构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它们是特征表说和原型说。

11.1967年,奈瑟尔出版的《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新思潮的形成。

12.认知心理学中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是层次网络模型,由Collins和Quillian提出。

名词解释1.感觉登记:人的各种感受器是一种生物学中的能量交换器,能将外界刺激的各种能转换为神经冲动,进而在人脑中形成外部信息的代码。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仍可以短暂地保存下来,该过程叫感觉登记。

2.模式识别: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照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模式识别是对模式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对当前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解释的过程。

3.“开窗”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的实验。

3.字词优势效应或客体优势效应: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或单独的该线段。

4.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与别人的谈话时,往往识别不出他人的交谈内容,但若别人提到你的名字时你是可以觉察或识别的。

5.双作业任务:一种常见的研究注意的范式,要求受试者同时进行两项作业,研究两项作业之间相互干扰的程度。

特征整合理论名词解释和论述

特征整合理论名词解释和论述

一、名解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言语系统:指构成语言的各个层次的单位,及其互相对立、互相区别、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网络。

整个语言形成由各个分支系统组成的“系统的系统”,语言单位处于语言系统之中才具有自身的价值。

短时记忆: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储存少量信息的记忆系统,一般被认为是处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

特征(特征匹配说中的):是构成模式的元素或成分以及关系。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亦称“感觉记忆”,记忆系统的一种,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短暂记忆。

通常是指1秒钟左右的时间,即刚刚感觉到所注意的信息时间(有人把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够记住的东西才进入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

广义指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

狭义相当于当代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即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数据驱动加工:自下而上加工,亦称“数据驱动加工”。

是指信息加工方式的一种。

与“自上而下加工”相对。

由外部刺激开始和推动的加工过程。

其特征是信息流程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知觉单元到较大知觉单元,即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如模式识别理论中的特征分析模型就采用这种加工模式。

在此加工过程中,每一加工阶段的信息都作为下一加工阶段的输入信息,驱动下一阶段加工的进行。

控制性加工: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的两种加工过程理论中的一种注意加工形式。

这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它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

追随程序:是指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第七章 长时记忆

第七章 长时记忆





(二)实验研究 1、关于语义记忆的实验: (1)具体词和抽象词的测验。 具体词:是可用一个或多个感觉通道来知觉的客体。 如“收音机”、“歌曲”、“牛”等。 抽象词:是不能用感觉通道来知觉的事物。如“荣誉” 和“忠诚”等。 ①具体词、抽象词都可以由语义编码系统来处理。 ②具体词在有限的范围内由表象编码系统来加工处 理。 ③具体词由两个编码系统来进行加工,抽象词只能 由一个编码系统来加工。具体词在加工过程、存储中都 占有优势。 ④图画比具体词或抽象词更易记住。图像可被表象 编码系统强有力的加工,也能在中等强度上被语义编码 系统加工。





3、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区别: (1)情景记忆以个人经历为参照,以时间、空间 为框架;语义记忆以一般知识为参照,有形式结构, 如语法结构。 (2)情景记忆经常处于变化的状态,易受干扰, 贮存的信息常被转换,不易提取。语义记忆较少变化, 不易受干扰,比较稳定,较易提取。 (3)情景记忆贮存特定时间的个人事件,推理能 力小;语义记忆贮存一般知识,推理能力大。语义记 忆与认知和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 (4)一些病例支持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区别。 例如,某些遗忘症患者特别难于回忆特定的情景,但 他们可以对此作一般的言语描述。





③佩维奥推论:如果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都是语义 编码,会对图片进行意义上的解释,对图片的反应时 比对文字的反应时长。因为被试要把图画转换成语义 代码,才能去判断。 如果在长时记忆中,有表象代码对刺激信息项目 进行编码,对图画的反应时就比对文字的反应时快。 ④实验结果:证实了佩维奥的理论假设,长时记 忆中存在独立的表象编码系统。 ⅰ、对图画,在和谐情况下比在不和谐情况下反 应时要短。 ⅱ、对文字,在和谐与不和谐情况下反应时没有 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网络模型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张晓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分层网络模型是心理语言学中关于心理词汇的一个重要模型。

通过对这个模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和讨论,结合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提出了分层网络模型对词汇分类关系教学。

关键词:分层网络模型词汇教学启示
一、引言
心理词汇是心理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单词及其相关信息是如何在大脑中存储和提取的。

对于心理词汇的语义及语义表征, Collins等人提出了分层网络模型(Collins &Quillian, 1969)。

这个模型分别把语义概念和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视为“节点(nodes)”,强调节点之间的连接及其连接而构成的网络。

这个模型对语义及语义表征的假设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词汇处理的大脑机制。

将这个模型的意义及图形模式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将会对其产生指导性的通过对这个语义表征模型及其特点的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引申,结合具体实例来分析和说明这个模型对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启示。

意义。

二、分层网络模型及其对词汇教学实践的启示
1.分层网络模型的概述及特征
分层网络模型是Collins&Quillian (1969)针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型提出的一个语义记忆和表征模型。

这个模型中的基本单元是概念,表示为“节点(nodes)”。

每个概念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覆盖性最强的概念处于模型的顶部,同等级别的概念处于该网络的同一层面上,在模型的底部则为具体的下层的概念。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有节点连接起来表示概念之间关系
的分层网络。

例如,在图1中,动物、昆虫、蚊子等都是一个分层网络模型中的节点,各节点具有不同的特征。

动物的概括性最强,因此位于模型的顶部;居中的是基本层面范畴,如昆虫和家禽;模型的底部则为蚊子、跳蚤、鹌鹑、鹅等一些更为具体的概念。

分层网络模型具有如下特点:一、分层和连接是分层网络模型中的重要因素。

在图1中,上层与下层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包括”来表示。

如动物包括昆虫、家禽;昆虫又包括蚊子、跳蚤。

同样,下层的概念可以用“是”表示与上层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蚊子是昆虫;鹌鹑是家禽。

二、底层概念之间的区分清晰。

对于底层的具体的、语义容易混淆的节点用各自鲜明的、易于区分的特征表明。

如鹌鹑的特征为“尖喙、个体小”,而鹅的特征则表述为“脖子长、扁喙、脚有蹼,会游泳”。

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

三、模型从整体上强调认知经济性。

上层的节点包含了下面同一层次上不同节点的共同概念特征,下面层次中的节点则各具有自身的特征。

如鹌鹑和鹅除了自身的特征以外,还同时具有所有家禽的特征,即有羽毛、有翅膀、家养;而昆虫和
家禽也同时分享了动物的有皮、能到处移动、吃东西和呼吸的共同特征。

图1分层网络示意图
2.分层网络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把分层网络模型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不难发现其对词汇教学、特别是对英语词汇分类关系教学的启示。

分类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事物结合成类别的过程,而分类关系则
是指同一类别中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事物的分类会形成各种层次(hierarchies),最终形成层次结构(taxonomical hierarchies)。

在分类的层次结构中,表示小类的词项叫做分类词(taxonyms);表示上一层次的词项叫做上类词(superordinate);同一层次的词项叫做共类词(co-taxonomy),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共类关系(cont-axonymy)”(汪榕培2000: 53)。

由此可见,虽然分层网络模型比分类关系的层次结构多了概念的特征,但二者在图形形式上基本一致。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当遇到涉及分类关系的词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分层网络模型的图形结构对此词与其它词的关系进行讲解。

例如,在讲述lion时,就可以运用图2。

图2由lion 引出的分层网络示意图从图2不难看出这种词汇教学的优点。

首先,便于学生了解词汇之间的关系。

此结构层次分明,词汇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猫科动物包括家猫和野生的猫科动物。

野生的猫科动物又包括狮子(lion)、老虎(tiger)、花豹(leopard)、黑豹(panther)、猎豹(cheetah)、猞猁(lynx)、美洲豹(jaguar)和美洲
山豹(puma)。

其次,可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

由lion这个词引出cat、panther、leopard、lynx、puma、jaguar等词汇,通过分类关系把分散的词汇连接在了一起。

这种组织信息的方法具有科学的心理学基础———组块,即将几种不同水平的信息组织成一个系统的过程。

“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彭聃龄2001: 216)。

再者,词汇之间的区别清晰明了,便于记忆。

如: panther、leopard、cheetah、jaguar、puma,这几个共类词虽然在汉语中都可称作“豹”,但是他们还是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Panther是黑色的; leopard全身黄色有斑点,生活在非洲和南亚,如中国的云豹和金钱豹; cheetah是非洲猎豹,奔跑速度最快; Jaguar和puma 都是生活在美国的野生猫科动物,但jaguar身上有斑点;而puma 身上没有花纹,且生活在山区。

Lynx与其它猫科动物的区别在于它长得像猫,四肢长,尾巴短。

在讲解此类的分类关系时,如果配以相应的图片或视听材料,词汇教学的效果则会更佳。

这样视觉的、听觉的信息就会在大脑中进一步加工整合,从而针对概念形成丰富和完整的信息网络。

在参照分层网络模型进行词汇分类关系教学时,只要具备清晰的层次关系,此结构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表示词汇之间及词汇与特征之间关系的箭头连线可以简化为直线。

这种结构除了可以讲解实义名词以外,还可以对其它词类进行分析。

例如,在分析表示“看”这个动作的感官动词时,也可以参照此模型。

图3表示“看”的感官动词的分层网络示意图表示“看”这个动作的感官动词很多,因为意义相近,所以难以区分。

图3这
个分层网络示
意图以放射的形式把look的近义词peep、peer、stare、gaze、glare、gape、scan、survey、browse、glance、glimpse、peek、behold、watch、ogle、leer置于同一圆周之上,表示他们处于分层网络的同一层次。

他们之间的区别也以连线注释的方式清楚地表示了出来。

Peep指的是“偷看、窥视”;peer是“凝视、盯着看、迷着眼看”; stare是“睁大眼睛凝视”; gaze是“长时间凝视”; glare是“怒视”; gape是“张大嘴惊奇地看”; scan是“快速浏览”; survey是“眺望、纵览”; browse是“浏览、随便翻阅”; glance是“匆匆一看、瞥视,强调快”; glimpse是“短暂一瞥,强调时间的短暂”; peek是“一瞥,且有偷看的意思”; watch是“全神贯注地看、警觉地看”; ogle是“抛媚眼”; leer 是“色迷迷地看、不怀好意地看”。

如果结合例句讲解这些单词,更加有利于记忆。

因为把单词放在例句中,同样是利用了组块记忆。

由上面两个具体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分层网络模型进行词汇分类关系教学的优点:图形层次分明;词汇之间关系明确,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别,从而对单词达到迅速而准确的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