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
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封山育林

九、施工组织设计1.投标人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具体要求是:编制时应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动力计划等;结合招标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减少扰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
2.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应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附后。
(1)施工技术方案;(2)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3)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奖罚承诺;(4)工期承诺和保证措施及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5)施工主要工序;(6)施工进度计划;(7)劳动力安排及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8)施工机械投入;(9)施工总平面图;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表附表二劳动力安排计划表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附表五临时用地表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8)第一节编制说明 (8)第二节编制依据 (8)第三节施工规范技术标准 (8)第四节编制原则 (9)第二章工程概况 (10)第一节工程简介 (10)第二节项目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10)2.2.1地理位置 (10)2.2.2自然条件 (10)第三节社会经济概况 (15)2.3.1行政区划及人口 (15)2.3.2社会经济情况 (15)2.3.3交通及通讯 (15)第四节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15)2.4.1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15)2.4.2经验及问题 (16)第三章施工部署 (20)第一节主要施工目标 (20)3.1.1施工管理目标 (20)3.1.2质量目标 (20)第二节施工总体部署 (20)3.2.1施工总体部署原则 (20)第三节项目管理机构设置 (21)第四章施工准备 (23)第一节人员组织 (23)第二节技术准备 (23)第三节施工用水和消防 (23)第四节施工用电 (23)第五节劳力计划 (23)4.5.1施工人员的优化性选择 (24)4.5.2保证劳动力及时供应的措施 (24)第六节物资准备 (25)第五章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26)第一节机械围栏 (26)第二节封育作业 (26)5.2.1准备工作 (26)5.2.2封育作业 (27)5.2.3工作要求 (27)第三节宣传牌的制作 (28)第四节营造林技术方案 (29)5.4.1土地整治 (31)5.4.3作床和作垄 (33)第五节补植补播施工 (35)5.5.1生物学特性 (38)5.5.2良种选育 (39)5.5.3造林 (40)5.5.4幼林抚育 (41)5.5.5成林抚育 (41)第六节播种育苗技术 (42)5.6.1播种时间 (42)5.6.2苗木密度和播种量的计算 (44)5.6.3播种方法 (46)5.6.4播种技术要点 (47)第七节播种育苗的发育特点及管理 (49)5.7.1播种苗的年生长发育特点 (49)5.7.2留床苗的年生长发育特点 (53)第八节出苗前圃地管理 (55)5.8.1覆盖保墒 (56)5.8.2灌溉 (57)5.8.3松土和除草 (57)第九节养护管理技术方案 (57)5.9.1灌水与排水 (57)5.9.2施肥 (59)5.9.3修剪 (61)5.9.4防冻伤 (62)5.9.5伐挖死树 (62)第六章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63)第一节质量承诺 (63)第二节质量保证措施 (64)6.2.1全年苗木保洁保活措施 (65)6.2.2各种苗木的特性及针对性的种植、养护措施. 69 第七章工期承诺及保证措施 (70)第一节工期承诺 (70)第二节工期进度安排 (70)第三节工期保证措施 (72)7.3.1从优化施工方案上保证 (72)7.3.2从组织机构、资源配置上保证 (72)7.3.3从施工计划上保证 (72)7.3.4从工序安排上保证 (73)7.3.5从安全生产上保证 (73)7.3.6从后勤供应上保证 (73)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4)第一节安全保证措施 (74)8.1.1具体措施 (75)8.1.2禁止野外用火。
水源涵养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水源涵养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组员:xxx班级:13级规划设计时间:2015-3-26规划地: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山水库附近水源涵养林的概念: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水土防护林之一,是一种复杂的森林防护系统,具有森林普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主要的是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消峰、防止土壤侵蚀、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
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於塞。
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工作计划表第一课时写工作计划表第二课时查阅资料,准备工具外业调查第三课时上山实际调查第四课时整理资料数据,做表第五课时撰写规划书目录1、.................................................基本概况2、.....................................................新建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3、.....................................................................外业调查4、...................................作业设计5、..............................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基本概况1、地理状况林职院405林场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临金殿公园西接世博园,北靠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东邻高天流云别墅区。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向西南呈阶梯状降低,形成自北东向南西倾倾斜。
境内最高海拔2070.2m?,?最低海拔1980m?,相对高差90.2m。
境内的水系注入金殿水库。
2、气候特征?林职院405林场属“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遇雨成冬”和上、中、下层次分明的立体气候。
年平均气候14.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4℃,极端最低气温-5.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05℃,极端最高气温31.5℃;年平均日照2470.3小时,日照充足,年降雨量900—1200㎜,全年气候温和,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夏秋雨量充沛,冬春雨量不足。
2012年牙克石市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作业设计

牙克石市ⅹⅹⅹ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作业设计牙克石市林业ⅹⅹⅹ二○一二年十月项目名称:牙克石市ⅹⅹⅹ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设计单位:牙克石市ⅹⅹⅹ设计编号:2012-10-6编写人员:目录第1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 (1)1.2责任单位 (1)1.3建设地点和范围 (1)1.4项目责任人 (1)1.5项目施工负责人 (1)1.6建设内容和规模 (1)1.7建设时间 (1)1.8投资规模 (1)第2章基本情况 (2)2.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2.2社会经济概况 (2)2.3自然概况 (3)第3章外业调查 (5)3.1项目区基本情况 (5)3.2森林植被恢复小班调查 (5)3.3小班调查结果 (6)第4章作业设计 (7)4.1建设任务、任务分解和布局 (7)4.2建设内容和建设程序 (7)4.3立地类型综述 (7)4.4人工造林作业设计 (8)4.5补植 (10)4.6种苗需要量测算 (10)4.7用工量测算 (11)第5章投资预算及资金来源 (13)5.1投资预算的经济技术指标 (13)5.2资金来源及所占比例 (13)5.3投资预算 (13)5.4效益评价 (14)第6章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 (16)6.1项目管理 (16)6.2保障措施 (17)附表:1、抚育设计2、造林设计表3、保护管理设计表4、投资预算明细表5、小班调查卡附第1章总论1.1项目名称牙克石市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1.2责任单位呼伦贝尔市1.3建设地点和范围1.4项目责任人1.5项目施工负责人1.6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建设总面积为147公顷,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整地、栽植、抚育、有害生物防治、管护等。
1.7建设时间2012年秋季-2013年春季。
1.8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10万元。
其中苗木投资22.6820万元,整地投资13.8915万元,植苗投资19.8450万元,幼林抚育投资44.1000万元,病虫害防治投资0.2205万元,资源管护投资7.0560万元,工程设计费2.2050万元。
涵养林工程建设方案

涵养林工程建设方案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生态系统恢复能力不断减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国积极开展了涵养林工程建设。
本方案就涵养林工程建设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涵养林工程建设目标1. 提高森林覆盖率2. 增加森林资源3. 改善生态环境4. 保护生物多样性5. 提高土地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6. 增加农民收入三、涵养林工程建设原则本工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原则: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规律,保持和重建当地的天然植被。
2. 可持续利用原则: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3. 土地集约利用原则: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4. 社会公益原则: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尊重当地居民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涵养林工程建设内容及规划1. 选址在选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质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确保选址符合涵养林工程建设的需要。
选址应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优先选择没有明显生态环境破坏的地区,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林地规划根据选址条件的不同,需进行林地面积、种植树种、密度、配置等规划,以及不同地段的管护措施和经济收益的规划。
要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种植树种和密度,保证涵养林的生长良好。
3. 道路建设道路建设是涵养林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方便工程人员的管理和日常保护,应建立便捷的通道和道路。
在建设道路时,应考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选择对地形地貌和植被影响较小的线路。
并配套建立防治林火、病虫害的设施。
4. 水土保护在涵养林工程建设中,应注重水土保护工作,采取措施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建立水源涵养森林,实现水源生态保护功能,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地下水位。
5. 生态保护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是涵养林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

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一、项目背景及意义水源涵养林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增加绿色植被覆盖,改善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水资源的供应稳定性和水质保持能力的林地。
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提前了解和参与到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目标1.了解水源涵养林的概念和作用;2.了解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原则和方法;3.掌握一些常见的水源涵养林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要求;4.学习团队协作和实地考察的能力。
三、作业内容及方法1.理论学习:邀请专业人员给学生做水源涵养林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水源涵养林的作用和意义,并讲解相关概念、原则和方法。
2.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进行水源涵养林实地考察,观察植被种类、生长环境、水环境等,并记录观察数据和感受。
3.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方案,包括选址、植物种类、造林密度等。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综合实践能力。
4.总结报告: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实地考察和建设方案的设计,撰写一份水源涵养林的总结报告,包括水源涵养林的作用、建设原则、植物种类选择、注意事项等。
5.教学展示:在学校组织水源涵养林的教学展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和呈现,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和学生的努力。
四、作业评价方法1.书面评价:对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和总结报告进行书面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符合水源涵养林的要求等。
2.口头评价:通过小组展示和呈现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评价标准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
五、作业时间安排1.第一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了解水源涵养林的概念和作用。
2.第二周: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观察数据和感受。
3.第三周: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
4.第四周:小组撰写总结报告并进行展示。
六、作业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安排1.第一周:邀请专业人员给学生做水源涵养林的讲座。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摘要:水源涵养林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的重要价值,而且在防洪减灾、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此本文从水源林造林设计依据、林分结构优化、树种选择与配置、营造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水源涵养林简称水源林,是指主要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循环、保护饮用水源以及防止江河、湖泊淤塞为目的的森林。
无论历史研究结论[1]还是水源林营造试验结果[2]都证明,水源林在保护水源、调洪削峰、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极其显著的作用,而那些水源林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无不出现洪涝灾害增多、河水流量递减、水质劣化的恶果,生态危机使得原来受到水源林泽被的地区环境质量下降,人们的生活无不受到影响,因此保护和营造水源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造林设计直接影响水源林建设质量,为了让水源林获得最佳生态效益,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水源林造林设计依据与林分结构优化1.1 设计依据和原则水源林造林设计应依据《造林技术规范》(GB/T 15776-2006)、《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GB/T 26906-2011)、《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85-2013)、《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DB44/T285—2005)、《〈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更新造林初步设计〉编制要求和说明》等,运用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等理论和方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以及高效、适生、合理的原则,在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树种混交搭配方式,并以作业小班为工程设计的基本单位,主要选择固土能力强的阔叶乡土树种,以推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升,同时也兼顾景观、造林施工、抚育、管护等需求。
1.2林分结构优化2 水源林造林树种选择与配置2.1 树种选择的一般原则水源林的主要功能是发挥森林特有的水文功能——截留降水,将天然降水“蓄水于林”或“蓄水于山”,因此树种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树种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符,也就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的树种。
林业作业设计、实施方案

林业作业设计、实施方案一、引言林业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是指为了实现林业经营目标,进行对林地的合理规划与管理,确保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林业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林业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1.生态原则:遵循生态学原理和林业生态学原则,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经济原则: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3.社会原则: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利益,保障林业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林业作业设计的步骤1.调查与评估:对林地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其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情况,并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和资源评估。
2.确定目标:根据林地的特点和资源评估结果,确定林业经营的目标,如木材生产、防火防洪等。
3.制定方案:根据林业经营目标,制定具体的作业方案,包括林木种植、抚育、采伐等内容。
4.技术指导:根据作业方案,制定相应的技术指导文件,对林业作业进行具体指导。
5.实施与监测:按照作业方案,组织实施林业作业,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作业措施。
四、林业作业实施方案的技术手段1.测量技术:利用测量仪器对林地进行测量,获取地形、坡度等数据,为作业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2.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数据获取林地的植被信息、土壤质量等,为作业方案的制定和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3.GIS技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林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和管理,为作业方案的制定提供空间决策支持。
4.机械化作业技术:通过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对森林环境的破坏。
5.生态修复技术:在林业作业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林地的再生能力。
五、总结林业作业设计与实施方案是林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林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
通过遵循生态、经济和社会原则,科学制定作业方案,并借助测量、遥感、GIS等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林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林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金殿水库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方案

金殿水库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设计时间:二〇一五年三月工程名称:2015年金殿水库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设计证书号:法定代表人:工程设计负责人:参加规划设计人员:报告编写:绘图:工程负责人:前言水源涵养林,是以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
也称水源林。
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主要分布在河川上游的水源地区,防止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水源涵养林,用于控制河流源头水土流失,调节洪水枯水流量,具有良好的林分结构和林下地被物层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水源涵养林通过对降水的吸收调节等作用,变地表径流为壤中流和地下径流,起到显著的水源涵养作用。
为了更好的发挥这种功能,流域内森林需均匀分布,合理配置,并达到一定的森林覆盖率和采用合理的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金殿水库是一个较大的蓄水池,如果没有水源涵养林,那么金殿水库里将不会有充足的水供给农用和工业用,对昆明市的气候调节具有一定的作用。
所以对金殿水库水源涵养林的调查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根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第一章第六条,对金殿水库水源涵养林做作业设计规划。
第一章、基本简况一、自然简况:1、地理位置:金殿水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位于云南省的东北地区),位于昆明市周边,对昆明市的气候调节具有一定的作用。
2、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地处低纬高原,地貌复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在气候上存在在着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
年均气温14.5℃,最热月平均气温19.7℃,最冷月气温7.5℃,年温差12~13℃,全年降水量103毫M,相对湿度为74%,湿气不大,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天以上。
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日照率56%。
终年太阳投射角度大,年均总辐射达129.78千卡/平方厘M,其中雨季67.78千卡/平方厘M,干季67千卡/平方厘M,两季之间变化不大。
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

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源涵养林是一种通过合理的森林管理和保护措施,以及植被修复来维持和改善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林地。
水源涵养林的作业设计是为了有效地实施森林保护工作,并提高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建立健全的水源涵养林保护体系,提高水源涵养功能。
2.任务:a.制定水源涵养林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保护区域。
b.加强林地监测和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c.实施森林防火措施,减少火灾对水源涵养林的破坏。
d.进行植被修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e.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源涵养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作业内容和方法1.制定水源涵养林保护规划:a.确定保护区域,根据地理条件、森林类型和水源涵养功能需求进行评估。
b.制定森林保护措施,包括水源保护区的设立、禁止采伐等。
c.制定森林经营措施,保障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2.加强林地监测和巡视:a.建立定期的林地监测体系,对森林植被、土壤水分和水质等进行监测。
b.加强巡视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林地病虫害、非法采伐等问题。
3.实施森林防火措施:a.制定森林火灾预防计划,包括设立火线、建设防火道等。
b.开展森林火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
c.加强火灾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火灾。
4.进行植被修复:a.针对退化和破坏的森林地,进行植被修复,包括造林、抚育等措施。
b.加强植物保护,保护当地特有物种和稀有植物。
5.加强宣传和教育:a.开展水源涵养林保护宣传活动,包括宣讲、展览等形式,提高公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b.教育相关从业人员,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成果评估和效益1.定期评估水源涵养林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包括保护区域的植被恢复情况、水源涵养功能的提升等。
2.统计水源涵养林的经济效益,包括木材产量、生态旅游收入等。
3.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交流合作。
五、预算和资源需求1.预算:根据具体计划的规模和项目的实施需求进行预算安排。
涵养林实施方案

涵养林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措施之一,涵养林的建设和实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和防治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涵养林实施方案,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意义。
1. 目标,制定涵养林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建设一批生态功能完善、生态效益显著的涵养林,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2. 意义,涵养林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增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施方案。
1.选址规划,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水源充足的地区作为涵养林建设区域,根据地质地形条件,科学规划涵养林的布局和结构,合理确定各类植被的种植面积和分布。
2.植被配置,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合理配置各类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以提高植被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生态工程,在涵养林建设过程中,采取生态工程措施,包括植被保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以提高涵养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监测评估,建立涵养林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涵养林的生长状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涵养林建设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包括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
2.技术支持,加强涵养林建设的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提供种苗、育苗、栽植等技术支持,提高涵养林建设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3.宣传教育,加强对涵养林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涵养林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涵养林实施方案,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源,保护水土资源,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关于水源涵养林设计报告

关于水源涵养林设计报告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破坏,水资源的供应量和质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水源涵养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设计报告旨在提出一种水源涵养林的设计方案,以保护和提升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
二、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 水资源保护原则:通过适当的植被和土壤管理手段,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
3. 林业经济原则:在确保生态系统恢复和水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源涵养林的经济效益,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收入。
4. 社会参与原则:积极发挥社会各方的积极作用,加强与当地居民和农民的沟通和合作。
三、设计内容1. 选择适宜植被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能够适应环境的植被类型。
优先选择乔木类植物,如松树、柏树等,其深根系和茂密的树冠能够有效地调节水分循环和保持土壤湿度。
2. 林地规划将水源涵养林分为不同功能区,包括保护区、经济林区和生态景观区。
保护区用于水源涵养和自然保护,经济林区用于经济收入产生,生态景观区用于提供观赏和休闲功能。
3. 水资源管理设计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确保植被的生长需要得到满足。
同时,采取合理的土壤保护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
4. 生态建设通过引入当地的动植物物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建立生态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林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5. 社会参与加强与当地居民和农民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他们参与到水源涵养林的管理和保护中来。
同时,提供相关培训和资金支持,使他们能够从水源涵养林中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
四、预期效果1. 水源保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措施,有效保护水源,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2. 生态恢复: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建立健康的生态平衡。
水源涵养施工方案

水源涵养施工方案引言水源涵养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工程手段,保持水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匮乏的背景下,水源涵养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源涵养施工的原则、方法和常见的施工方案。
水源涵养施工原则水源涵养施工的基本原则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以下是水源涵养施工的原则:1.生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生态评估,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
2.水资源保护:水源涵养施工的目的是保护水资源,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要注意避免施工活动对水体造成的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施工污水流入水源。
3.工程可持续性:水源涵养施工的工程设计要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工程设计不合理、后期维护困难等问题。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
水源涵养施工方法水源涵养施工的方法主要包括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水源地护林等。
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指在施工的区域内对山地进行封控,并进行人工造林。
封山育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土壤的保水性。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区划规划: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土壤等特点,确定封山育林的区划规划。
根据地形分区划分为山地封控区、坡地封控区等。
2.封山措施:按照区域规划,采取相应的封山措施。
例如,设置封山警示标志,修建封山栅栏等。
3.人工造林:在封山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造林。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造林,例如松树、柏树等。
4.管护管理:进行定期的管理和管护,包括病虫害防治、固定树干、修剪枝条等。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水源地的水体和土壤,防止水和土壤的流失。
水土保持的主要方法如下:1.建设护坡:在施工区域的陡坡上建设护坡,防止水和土壤的冲刷和流失。
选择合适的护坡材料,例如混凝土、石头等。
昆明市云龙水库石板河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及抚育管理措施

昆明市云龙水库石板河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及抚育管理措施摘要通过对昆明市云龙水库石板河水源涵养林区域现状进行分析,选择出适宜栽植的树种,包括香樟、云南松、滇朴、华山松、杜鹃等;并且在石板河区域综合生态区划和立地质量评价基础上,采用乔、灌、草、地被物组成的多层次立体结构,进一步选择出水源涵养林建设适宜的造林模式有云南松+旱冬瓜、慈竹纯林、柳树+杜鹃等。
通过病虫害预防、森林防火等措施来进行水源涵养林抚育管理。
Abstract Through regional status analysis of Flagstone River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the appropriate species were selected such as Cinnamomum camphora,Pinus yunnanensis,Celtis kunmingensis,Armandi,Rhododendron,etc. Based on Flagstone River regional integrated ecological zoning and site quality assessment,multi-level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was adopted,including trees,bush,grass,plant cover,further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fforestation models of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including Pinus yunnanensis+ Alnus nepalensis,Neosinocalamus Chunlin,Willow + rhododendron tree,etc. Pest prevention and forest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adopted to care management for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Key words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reforestation design;Kunming Yunnan;Yunlong Reservoir;Flagstone River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1]。
森林水源涵养实验报告

森林水源涵养实验报告1. 引言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造林面积逐渐减少,森林水源涵养能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进一步研究森林对水资源的涵养作用,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探究森林对水源涵养的重要性,并评估不同因素对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
3. 实验设计与方法3.1 实验地点选择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实验选择了一个位于高海拔山区的森林作为实验地点,具有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特征。
3.2 数据采集我们选择了实验区域内的不同位置,设置了多个样点,并在每个样点上进行水文观测。
具体的数据采集包括:- 检测降雨量:每个样点上架设一个雨量计进行降雨量的监测,记录每次降雨的时间和降雨量。
- 检测地表径流:在每个样点选定一个位置,设置地表径流采样器。
通过监测地表径流量来评估森林的产流特性。
- 森林植被观测:在每个样点内进行森林植被的调查,记录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和生物量。
- 土壤水含量测定:选择样点内的多个固定位置,使用土壤水分测定仪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
3.3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的实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森林对水源涵养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具体的分析方法包括:- 对降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降雨量累积值。
- 分析降雨与产流的关系,评估森林的拦截能力。
- 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对水源涵养的贡献,并评估森林植被的水源涵养作用。
- 分析土壤水分含量与降雨量的关系,评估土壤的含水能力。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降雨量与产流关系通过对降雨量和产流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森林具有显著的降雨拦截能力。
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森林对降雨的拦截效果逐渐提高,降雨量的产流比例较低。
4.2 植被对水源涵养的贡献根据植被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森林内不同植被类型的存在对水资源的涵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浅析水源涵养林的功能及营造技术

侯 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黑龙江省双鸭 山市饶河县西林子 乡林业站 1 5 5 7 0 0 )
所 以最 后 由河溪 流 出 的水 的化 学成 分 发 生 了变 化 。 摘要 : 水源 涵养林 ( f o r e s t f o r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 , 是 净 化 , 4 、 调 节 气 候 的 功 能 森林 通过光合 作用可吸收二氧化 碳 , 释 放氧气 , 同 时 吸 收 有 统. 具有森林普遍具 有的生态、 经 济和 社 会 效 益 , 最 主要 的 是 具 有 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 。森林植物释放的氧气量 比 涵 养保 护 水 源 、 调 洪 削峰 、 防止 土壤 侵 蚀 、 净 化 水 质 和 调 节 气候 等 害气体及滞尘 , 其 他植物 高 9 ~1 4倍 , 占全 球总量 的 5 4 % , 同时通过 光合作 用贮 生态服务功能 。 、 存 了大量 的碳源 , 故森林在地球大气 平衡 中的地位相 当重要 。林 关键 调 : 水 源; 涵养 ; 功能 ; 营造 水源涵养 林是调节 、 改善 、 水源流量和 水质 的一种 防护林 , 简 木通 过抗 御大 风可 以减风消灾 。 另一方面森林对降水也有一 定的 称水源林 。 它泛指河 川 I 、 水库 、 湖泊的上游集水区 内大面积 的原有 影响。多数研究者认为森林有增水 的效 果。森林增水是由于造林 从 而 使 近 地 面 的 小 气候 变化 而 引起 的 。 林( 包 括原始森 林和 次生林) 和人 林 , 是 涵养水源 、 改善 水文状 后 改 变 了 下垫 面状 况 , 5 、 保 护 野 生动 物 的功 能 况、 调节 区域水 分循环 、 防止河流 、 湖泊 、 水库淤塞 , 以及保护可饮 由于 水源 涵养林给 生物种群创造 了生活和 繁衍的条件 , 使种 水水源为主要 目的的森林 、 林木和灌木林 。 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得 以生存 , 所 以水源涵养林本身也是动物 的 良 作用机理 水源 涵 养 林 通 过 转 化 、 促 进、 消除、 恢 复 等 内 部 的 调 节 机 能 和 好 栖 息 地 。 三、 营 造 技 术 多种生态功能维系着生态 系统的平衡, 是 生 物 圈 中 最 活 跃 的生 物 地理群落之一 。 不 同 的森 林 类 型 具 有 不 同 的 结构 、 功能特点 , 当 森 1 、 树 种选 择和 混 交 林植被发生动态变化 , 森林植被 的整体功能输 出也发生相应 的变 在适地适树原则指导下, 水源涵养林 的造林树 种应 具备根量 根域 广、 林冠层郁闭度高 ( 复层林 比单层林 好) 、 林内枯枝落叶 化 。水 分 受 森 林 的影 响 而表 现 出 来 的 水 分 分 配 和 运 动 过 程 , 包 括 多、 最好营造针 阔混交林 , 其 中除主要树种外 , 要 降雨 、 降雨截 持、 干流 、 蒸散 、 地 表径流 等 , 构 成 了森 林 的 水 文 过 丰富等特点 。因此 , 以形成 混交复层 林结构。同时选择 程 。它是森林 的 4 个作 用层 , 即森林乔木层 、 灌草层 、 枯枝落 叶层 考虑合适 的伴生树种和灌木 , 定 比例深根性树种 , 加强土壤 固持 能力 。 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 、 和土壤层对 降水进 行再分配的复杂过程 。 可考虑 以对土壤具有改 良作用的豆科树种作先锋树种 ; 在条件好 二、 功 能 效 益 的地方 , 则要用速 生树 种作 为主 要造林树种 。 l 、 水源林可调节坡 面径 流, 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 2 、 林 地 配 置 和 造 林 整 地 般在 降雨强度超 过土壤渗透速度时 , 即使土壤 未达 饱和状 在 不 同气 候 条 件 下 取 不 同的 配 置 方 法 。在 降水 量 多 、 洪 水 为 态, 也会 因 降雨 来不及渗透 而产生超 渗坡面径 流; 而 当土壤达 到 害大 的河 流 上 游 , 宜 在 整个 水源 地 区 全 面 营 造 水 源 林 。在 因 融 雪 饱和状态 后, 其渗透速度 降低 , 即使 降雨强度不大 , 也会 形成坡面 径流 , 称 过 饱 和 坡 面 径 流 。但 森 林 土壤 则 因 具 有 良好 的 结 构 和 植 造 成 洪 水 灾 害 的 水 源 地 区 ,水 源 林 只 宜 在 分 水 岭 和 山坡 上 部 配 使 山坡 下 半 部 处 于 裸 露 状 态 , 这 样 春 天 下 半 部 的雪 首 先 融 化 物腐根造 成的孔洞, 渗透快 、 蓄水量大 , 一 般 不 会 产 生 上述 两 种 径 置 , 流; 即使在特大 暴雨情况 下形成坡 面径流 , 其 流 速 也 比无 林 地 大 流走 , 上 半 部 林 内积 雪 再 融 化 就 不 致 造 成 洪 灾 。为 了 增 加 整 个 流 大 降 低 。在 积 雪 地 区 , 因森 林 土 壤 冻 结 深 度 较 小 , 林 内融 雪 期 较 域 的 水 资 源 总 量 , 一 般 不 在 干 旱 半 干 旱 地 区 的 坡 脚 和 沟 谷 中 造 因为这些部位的森林能把汇集到沟谷中 的水分重新蒸腾到大 长, 在 林 内 因融 雪 形 成 的坡 面 径 流 也 减 小 。森 林 对 坡 面 径 流 的 良 林, 减少径流量 。总之, 水源涵养林要 因时、 因地 、 因害设置 。 好 调节作用 , 可 使河川 I 汛期径流量 和洪峰起 伏量减小 , 从而 减免 气 中去, 3 、 经 营 管 理 洪水 灾害。结构 良好 的森林植被可 以减少水土流 失量 9 0 % 以上 。 水源林在 幼林 阶段要特别注 意封禁 ,保 护好林 内死地被物 2 、 滞 洪和蓄洪功能 , 水源林可 减少径流泥沙含量 , 防止 水库、 层, 以促进养分循环和改善表层土壤结构, 利 于微生物 、 土壤动物 湖 泊 淤 积 如蚯蚓) 的繁殖, 尽快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 。当水源林达到 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 的多少与水土流 失相关 。 水源林一方面 ( 要严禁大面积 皆伐 , 一般应进行弱度择伐。 重要水源 对坡面径 流具有 分散 、 阻滞和过 滤等作用 ; 另一 方面其庞 大 的根 成熟年龄后, 系层对土壤有 网结 、 固持作用 。 在合 理布局情 况下, 还能吸收 由林 区 要 禁 止 任 何 方 式 的采 伐 。 水源涵养 林主要功能包括 水源涵养 、 水土保持 、 水 质 改 善 三 外 进 入 林 内 的坡 面 径 流 并 把 泥 沙 沉 积在 林 区 。 水 源 涵 养 林 体 系 应 当 是 一 种 以水 源 涵 养 、 水 土 保 持 为 降水 时, 由于林冠层 、 枯 枝 落 叶 层 和 森 林 土 壤 的 生 物 物 理 作 部 分 内容 , 兼顾经济 、 用材林的综合 防护林体系 。 随着现代社会 的发 用, 对雨水截 留、 吸持渗人 、 蒸发 , 减 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 速度 , 核心 的, 人 口和 经 济 的 增 长 , 水 资 源 紧 缺 已成 为 世 人 共 同 关 注 的全 球 增加 了土壤拦蓄 量 , 将 地 表 径 流 转 化 为地 下 径 流 , 从 而 起 到 了滞 展 , 性 问题 。 因此作为以涵养 水源 为主要 目的的水源涵养林也越来越 洪和减少洪峰流量 的作用 。 引 起 人 们 的重 视 。 3 、 改 善 和 净 化 水 质 的功 能 参考文献 : 造成水体污染 的因素主要 是非点源 污染 , 即在降水径流 的淋 … 1 东大河. 水 源 涵 养 林 可 持 续 经 营 对 策探 讨 . 甘 肃科技. 2 0 1 1 洗和冲刷下 ,泥沙 与其所 携带的有害物质随径流迁移 到水库 、 湖
2013牙克石市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作业设计

牙克石市ⅹⅹⅹ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作业设计牙克石市林业ⅹⅹⅹ二○一二年十月项目名称:牙克石市ⅹⅹⅹ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设计单位:牙克石市ⅹⅹⅹ设计编号:2012-10-6编写人员:目录第1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 (1)1.2责任单位 (1)1.3建设地点和范围 (1)1.4项目责任人 (1)1.5项目施工负责人 (1)1.6建设内容和规模 (1)1.7建设时间 (1)1.8投资规模 (1)第2章基本情况 (2)2.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2.2社会经济概况 (2)2.3自然概况 (3)第3章外业调查 (4)3.1项目区基本情况 (5)3.2森林植被恢复小班调查 (5)3.3小班调查结果 (6)第4章作业设计 (6)4.1建设任务、任务分解和布局 (7)4.2建设内容和建设程序 (7)4.3立地类型综述 (7)4.4人工造林作业设计 (8)4.5补植 (10)4.6种苗需要量测算 (10)4.7用工量测算 (11)第5章投资预算及资金来源 (13)5.1投资预算的经济技术指标 (13)5.2资金来源及所占比例 (13)5.3投资预算 (13)5.4效益评价 (14)第6章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 (16)6.1项目管理 (16)6.2保障措施 (18)附表:1、抚育设计2、造林设计表3、保护管理设计表4、投资预算明细表5、小班调查卡附第1章总论1.1项目名称牙克石市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1.2责任单位呼伦贝尔市1.3建设地点和范围1.4项目责任人1.5项目施工负责人1.6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建设总面积为147公顷,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整地、栽植、抚育、有害生物防治、管护等。
1.7建设时间2012年秋季-2013年春季。
1.8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10万元。
其中苗木投资22.6820万元,整地投资13.8915万元,植苗投资19.8450万元,幼林抚育投资44.1000万元,病虫害防治投资0.2205万元,资源管护投资7.0560万元,工程设计费2.2050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四班1组二0一五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项目名称
2.项目负责人
3.参加规划设计人员
4.前言
5.工作计划表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土壤条件
2.2.4 植被类型
2.2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外业调查
3.1项目区基本情况
3.2 小班面积调查
3.3 小班因子调查
3.4 小班调查结果
第四章森林营造
4.1 树种选择和混交
4.2 林地配置与整地方法
4.3 经营管理
4.4 补植
第五章依据.国标第六章用工量6.1 用工量测算6.2 劳动力平衡
项目名称: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
项目设计负责人:李小倩
参加规划设计人员:李小倩,余贤,李向睿,此里取初
前言
云南林业专业技术学院后山金殿水库旁水源涵养林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设计能有效的提高森林覆盖率,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重要生态功能。
对提高城市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学校后山发展现状规划设计,使水源涵养林经营的更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完成规划设计内容,到实地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编写水源涵养林作业设计。
工作计划表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自然状况
2.1.1.地理位置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山,海拔约2000米。
2.1.2.气候条件
虽位于亚热带,但海拔较高,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左右,年温差为全国最小。
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2.1.
3.土壤条件
土壤主要类型是:酸性红壤、砖红壤
2.1.4.植被类型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2.社会经济概况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
全市辖6区1市7县,1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26万,其中常住人口643.2万。
昆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前沿和重要门户,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中心,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
作为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昆明公路、铁路、民航、管道、航运五大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
第三章.外业调查
3.1.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云南林业专业技术学院后山金殿水库旁。
山脉基本呈东西走向,分布着大量的云南松,华山松林。
降雨量较昆明市区中部偏多。
土壤是以酸性红壤为主,土层平均厚度30厘米左右。
交通十分便利,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提供有利条件。
3.2小班面积调查
在后山金殿水库旁,选设样地,样地面积为20mX20m。
3.3小班因子调查
(1)空间位置:将GPS点转绘到项目区的森林资源分布图上确定。
(2)权属调查:土地权属根据权属证明文件调查确定为单位所有。
(3)地形地势调查:坡度、坡向、坡位和海拔高度等立地因子现地调查确定。
(4)土壤调查:土壤主要为灰色森林土,山体下部土壤深度35厘米,山体中部土壤深度25厘米。
(5)植被调查:植被采用设置样方法调查,记载调查植被种类、高度、分布和盖度等因子。
(6)立地类型调查:根据地形地势、土壤、植被等因;
(7)灌溉条件调查:自然降水,无灌溉条件。
见附表表
3.4小班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详见小班实测调查表。
见附表表二
第四章森林营造
4.1 树种选择和混交
在适地适树原则指导下,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树种应具备根量多、根域广、林冠层郁闭度高(复层林比单层林好)、林内枯枝落叶丰富等特点。
因此,最好营造针阔混交林,其中除主要树种外(云南松,黑荆树),要考虑合适的伴生树种(柏树)和灌木(油茶),以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
同时选择一定比例深根性树种,加强土壤固持能力。
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可考虑以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的豆科树种作先锋树种;在条件好的地方,则要用速生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4.2 林地配置与整地方法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取不同的配置方法。
在降水量多、洪水为害大的河流上游,宜在整个水源地区全面营造水源林。
在因融雪造成洪水灾害的水源地区,水源林只宜在分水岭和山坡上部配置,使山坡下半部处于裸露状态,这样春天下半部的雪首先融化流走,上半部林内积雪再融化就不致造成洪灾。
为了增加整个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一般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脚和沟谷中造林,因为这些部位的森林能把汇集到沟谷中的水分重新蒸腾到大气中去,减少径流量。
总之,水源涵养林要因时、因地、因害设置。
4.3经营管理
水源林在幼林阶段要特别注意封禁,保护好林内死地被物层,以促进养分循环和改善表层土壤结构,利于微生物、土壤动物(如蚯蚓)的繁殖,尽快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
当水源林达到成熟年龄后,要严禁大面积皆伐,一般应进行弱度择伐。
重要水源区要禁止任何方式的采伐。
采取专业管护方式进行保护管理,防止人、畜践踏、毁坏森林植被恢复成果;严格火源管理和巡护,避免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禁止使用有病虫害感染的苗木造林,对林木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4.4补植
1.对造林成活率达不到85%以上的地块,与次年使用同龄苗进行补植。
2.种苗需要量测算 4.6.1种苗规格和等级
3.根据国家标准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规定,落叶松采用地径>0.40厘米,苗高>35厘米,根系>20厘米的2年生Ⅱ级以上的苗落叶松苗木均达到国家规定的造林树种苗木质量标准。
第五章依据国标
GB/T26903-2011《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DB44T285-2005《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规程》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18337.3-20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15163《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81-2009《森林抚育规程》
GB/T1887.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第六章用工量
6.1用工量测算
根据昆明市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任务量和各工序劳动
指标 ,总用工量为123工日,整地需20工日,植苗13
工日,幼林抚育29工日,病虫害防治14工日,资源管护4 7工日。
6.2 劳动力平衡
1.扣除管护用工27工日,森林植被恢复用工量22工日,现有工人23人,人均用工为8工日,且造林、补植、幼林抚育等需在三个月内完成,劳动力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劳动力需求。
2.每人一天工资130,一共有23人,总用工量123天,则
总费用为367770元。
表一
小班因子调查一览表
表二
小班实测样地调查一览表样地面积:20m X 20m
表三
更新、改造造林、幼抚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