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先秦 秦汉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总复习历史-阶段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至秦汉时期

2023年高考总复习历史-阶段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至秦汉时期

(1)原始社会:多元一体格局。(2)春秋战国: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 的情形;出现早期书写材料简策和帛书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至秦汉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中外历史纲要
1
阶段限时集训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至秦汉时期
1
阶段限时集训
选择性必修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秦朝: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郡县两级,设郡守、郡丞、郡尉,监御史掌监察; 文书行政制度;官员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考核实行上计制,御史参与审 核;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两广地区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2)西汉: 汉武帝设立中朝,丞相权力被削弱;地方机构为郡县两级制;察举制分为常科和特科; 汉武帝设刺史,巡行郡国;制《九章律》和《二年律令》,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 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设置河西四郡。(3)东汉:尚书台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 被削弱;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至秦汉时期
(一)先秦时期
中外历史纲要
1
阶段限时集训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至秦汉时期
中外历史纲要
1
阶段限时集训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至秦汉时期
1
阶段限时集训
选择性必修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商朝:内外服制度,有比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各类事务的官吏。(2)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是政体的基本特征;政体中存在原始民主传 统;礼制出现;提出“敬天保民”思想;早期国家出现法律;世官制下贵 族世代垄断高官。(3)春秋战国:子产“铸刑书”;德治与法治之争,代表 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与商鞅、韩非子;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的朝代更替,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汉朝继承和发展秦制,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开辟丝绸之路。

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魏、蜀、吴的建立与灭亡。

两晋的兴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

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科举制度的完善。

5. 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清: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朝的中央集权与经济繁荣,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清两朝的封建社会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洋务运动:洋务派的兴起,自强运动的实施,以及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4.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失败原因,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5.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

6.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化思想的变革,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7.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以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8.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爆发、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世界史部分: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2.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

3.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思想家和艺术家,以及其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4.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5.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思想家,以及其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

6.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塑。

7.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殖民主义的兴起、特点和影响,以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新高考历史科目的考察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史、世界史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如甲骨文、青铜器等。

2.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 秦汉: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郡县制,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

4.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唐朝的盛世,以及唐朝与外国的交流。

6. 宋元明清:宋朝的商业繁荣,元朝的民族政策,明清两代的封建制度和对外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的规模与影响。

3. 洋务运动:自强不息的尝试,近代工业的起步。

4. 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的兴起与失败。

5.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

6. 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文化革新。

7. 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民族精神的觉醒。

8.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

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2. 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3. 近代: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

4. 现代: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进程。

5. 科学技术: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历史学习方法:1. 时间线: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构建时间线。

2. 人物与事件:了解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 比较分析:对不同历史时期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4. 史料阅读:阅读原始史料,培养批判性思维。

结束语:掌握新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不仅需要勤奋的背诵,更需要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从公元前约1000年至公元前221年,主要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主要包括秦朝和汉朝两个王朝。

以下是先秦时期和秦汉时期的具体知识要点。

先秦时期:1.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以鲁国的春秋时期编年史《春秋》为依据命名。

这一时期,列国之间发生了大量的战争和政治斗争,诸侯国的权力逐渐增强,各国势力发生变化。

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之后,到秦灭六国之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战争更加频繁,列国之间的力量角逐达到高潮。

同时,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老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儒家学说的兴起: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他提倡“仁”的思想,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人伦关系和治国理政。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和道德修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道家学说的兴起: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他提出了自然无为、返璞归真的思想,主张顺其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真实的自我。

5.墨家学说的兴起: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立者,他主张兼爱无攻,提倡爱与和平,反对战争和优越观念,对中国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韩非子学说的兴起:韩非子提出了法治思想,主张法律的严格实施和权力的集中,为秦国的法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1.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的最大成就是统一六国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整合。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等。

2.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中国的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兵马俑规模庞大,形象逼真,展示了古代中国兵器和军事制度的高度发展。

3.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该朝代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措施,如实行分封制、推行县制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和军队建设等,为中国历史上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秘籍01 2024高考考前抢分必记核心知识点扫描——中国古代史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

秘籍01  2024高考考前抢分必记核心知识点扫描——中国古代史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

秘籍01 2024高考考前抢分必记核心学问点扫描——中国古代史(历史分期+抢分必背+答题术语)1、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4、隋唐时期(581—907):封建社会高度富强时期5、辽宋夏金元时期(宋元时期)(907—1368):封建经济和民族交融进一步进展时期6、明清时期(1368年—1840):封建社会的衰落(盛世与危机)时期一、先秦(原始社会—战国)——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阶段特征】先秦指我国秦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受由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社会的进展历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

政治大变革、经济大进展、文化大富强、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国家趋向统一。

【核心考点】1、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呈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

先后经受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

(1)政治: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公平开头消灭,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消灭权贵阶层,即将迈入即将社会门槛,随着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初步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经济:社会生活从采集狩猎到食物生产;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渐渐产生。

氏族公社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文化: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中华文明的奠基——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1)政治: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消灭为重要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朝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对古代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通史体系建构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地位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并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一、回归基础主干知识再回顾一、夏、商、西周时期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1)王位世袭制: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3.西周:(1)分封制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内容:①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影响:①积极: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疆,稳定秩序;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族权和政权结合,家国一体。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先秦、秦汉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先秦、秦汉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先秦、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220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

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1.政治(1)夏商时期: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其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家从分裂逐步趋向统一。

2.经济(1)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演变;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

3.思想文化(1)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儒学思想形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汉字书法: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第一部分: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时代划分1. 先秦时代(公元前2070年-221年):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2. 秦汉时代(221年-220年):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3. 魏晋南北朝时代(220年-589年):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4. 隋唐五代时代(581年-960年):包括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5. 宋元明清时代(960年-1840年):包括宋、元、明、清时期。

二、现代史时代划分1.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1840年-1911年):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等重要事件。

2.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代(1912年-1949年):包括北洋政府、国共合作、国共内战等重要事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1949年至今):包括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重要事件。

第二部分:题型训练1. 选择题(1)下列哪个时代不属于古代史时代划分?A. 秦汉时代B. 隋唐五代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魏晋南北朝时代(2)以下哪个时代属于现代史时代划分?A. 宋元明清时代B. 秦汉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先秦时代2. 完成句子题(1)1840年至1911年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2)1949年至今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3. 解答题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史时代划分的五个主要时代,并指出每个时代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1)C (2)C2.(1)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3. 先秦时代: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特点是神话传说、星象卜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大放异彩。

秦汉时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主要特点是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法制,汉武帝的开疆辟土与文化繁荣,以及新莽王朝的短暂统治。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高考历史中 国古代史重点梳理

高考历史中 国古代史重点梳理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重点梳理中国古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明清的漫长岁月。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重点内容。

一、先秦时期(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而周朝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通过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起了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巩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这一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和人生哲学。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他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汉朝的政治与经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也在民族融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四、隋唐时期(一)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创新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隋文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的对外交流频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五、宋元时期(一)宋朝的政治与经济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分化事权、重文轻武等措施,巩固了统治。

高考语文必备朝代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备朝代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备朝代知识点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主要包括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多变的政治局势和思想争锋。

(1)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封建王朝。

它的政治制度包括天子、诸侯以及有功之臣。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有《诗经》、《尚书》、《周礼》等。

(2)春秋:春秋时期是战国时期前的一个时期,以德才并举而非血缘来决定政治地位,是中国封建制向官僚制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等文化作品。

(3)战国:战国时期是先秦时期的最后一个时期,政治局势混乱,各国相互争霸。

这一时期出现了《战国策》、《墨子》、《庄子》等优秀文化作品。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包括秦朝和汉朝。

(1)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此时出现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史记》等文化典籍。

(2)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的一个时期,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史记》、《汉书》等伟大的历史著作,以及《论语》、《韩非子》等重要的哲学作品。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分裂的时期,主要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

(1)魏晋:魏晋时期是三国时期后的一个时期,政权分裂、社会动荡,但文化繁荣。

这一时期出现了《古文尚书》、《文选》等文化典籍。

(2)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方和北方分裂的时期,政治混乱,但文化交流频繁。

这一时期出现了《诗经》、《文选》等文化作品。

四、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时期,主要包括隋朝和唐朝。

(1)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的一个时期,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敦煌文化、龙门石窟等文化遗产。

(2)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文化底蕴深厚。

这一时期出现了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北方汉诗玉瓶》、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优秀文化作品。

高一历史先秦秦汉知识点

高一历史先秦秦汉知识点

高一历史先秦秦汉知识点在高一历史学习中,先秦和秦汉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涵盖了从秦朝的建立到西汉朝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先秦和秦汉时期的知识点。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21年,这一阶段主要包括战国时期以及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先秦时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孔子、墨子、韩非子等。

春秋时期还出现了分封制和诸侯国体制,打下了中国封建制的基础。

-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期。

七国争霸,相互间进行割据和战争。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墨子、荀子、韩非子等。

战国时期还出现了诸子百家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为后来的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奠定了基础。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秦朝的建立到西汉朝的兴起,这一时期主要包括秦朝和西汉两个朝代。

-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

秦始皇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行法律制度、统一文字、修建长城等。

这些措施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西汉: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长的王朝,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汉武帝是西汉的一个重要皇帝,他开启了西汉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 先秦和秦汉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出了仁、义、礼、智等思想,形成了儒家学派。

- 墨子: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主张兼爱、非攻,极力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出了对外和平、对内和谐的主张。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先秦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周朝灭亡和秦国统一中原为标志,标志着中国历史从封建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思想家,为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关于先秦时期的一些重要知识要点。

1.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是一个战争频繁的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争斗,对抗政权的形成和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国家之间发生了许多大规模的战争和政权变动。

2.孔子与儒家学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为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提倡仁、礼、义等传统美德,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社会和谐。

儒家学说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墨子与墨家学说: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墨家学说,强调兼爱和非攻的原则。

墨子反对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公平、爱国主义等观点,对后世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

4.道家学说: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强调宇宙的无为而治、人的自然和谐,主张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境界。

5.兵家学说:兵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等。

兵家学说强调战争的艺术和策略,提出了许多关于作战、兵法的观点,对后世的战争理论和军事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6.法家学说:法家学说兴起于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韩非、商鞅等。

法家强调法制和政治手段的重要性,主张强权政治和法治统一,对中国古代法制和政治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7.秦朝统一中原: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统一中原的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制度的王朝,秦朝。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周朝则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汉朝继承秦制,推行儒学,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文化艺术繁荣。

4.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对外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繁荣。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扩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有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受限。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爆发,试图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国土。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陷入混乱。

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中世纪时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教会统治,文化停滞。

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时期

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讲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高考动态与对策】对于先秦时期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侧重于政治史与文化史。

政治史主要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如分封制与宗法制。

经济史主要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而文化史则侧重于“百家争鸣”现象的考查。

复习备考时,一是要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关系,特别是宗法制的影响;二是识记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理解并区分各个流派的思想特征;三是注意中西历史比较分析,如与古希腊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对比分析。

近几年高考查对秦汉时期历史知识点考查主要是侧重于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思想上的新儒学。

复习备考应注意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的内容与特征的把握,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与特点,并理解其影响。

此外,需结合秦汉时期的经济的发展,认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综合把握相关考点。

【热点重点强化】一、政治部分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三个特点一是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二是尚未集权: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三是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2.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秦之际政治10大变化(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

(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

(3)行政特点:分权—集权。

(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

(5)产生方式:世袭—任命。

(6)选官标准:血缘—才能。

(7)任职时间:终身—任期。

(8)经济来源:封邑—俸禄。

(9)高度集权:没有—实现。

(10)历史影响:造成割据—巩固统一。

3.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

(2)皇权至上:皇帝大权独揽,皇位世袭制。

(3)中央集权: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4)中央官制为三公九卿制度,彼此分工、相互配合、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5)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4.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比较5.宗法制理解中的几个关键点宗法制是商周时期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有严格的规定和很强的约束力。

[历史]中国古代先秦和秦汉历史知识点汇总

[历史]中国古代先秦和秦汉历史知识点汇总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包括自远古至秦统一前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的发源阶段。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1.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①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奴隶制的形成)、商(奴隶制的发展)、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春秋(奴隶制的解体)四个阶段;②政治制度方面,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的争霸战争和铁器、牛耕的出现,使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双双走向瓦解。

通过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③文化的灿烂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孔子两位思想家、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等。

2.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1)政治上:①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随之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起来;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③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

(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②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③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上:①科技成就主要产生于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天文历法、物理、医学等;②社会大变革突出而集中地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

秦汉时期的基本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

(1)政治上: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得以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

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县制和封国制不断发展;②封建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外戚宦官专权问题、豪强地主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等;③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版图大大开拓;④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2)经济上: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③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④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⑤对外贸易频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

先秦、秦汉时期具体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通史体系建构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地位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并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一、回归基础主干知识再回顾一、夏、商、西周时期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1)王位世袭制: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3.西周:(1)分封制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内容:①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影响:①积极: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疆,稳定秩序;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族权和政权结合,家国一体。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中国古代史专题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高三历史组 2012-03-04专题概述先秦公元前221以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初步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对整个整个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紧急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古代的传统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在此基础上,手工业特别是官营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得到很大发展.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考纲解读1、考查重点:中国早期两大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小农经济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手工业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手工业的形态及冶金方面;诸子百家的代表及主张.2、考查方式:从题型看,选择题占绝大部分,非选择题只在极个别省份出现.从考查方式看,注重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图文并茂,考查学生灵活地把握知识的能力.复习建议1、注意古今联系,尤其是对宗法制和分封制,要从其内涵及对现实生活影响的角度进行把握.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营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而全面的影响,重点理解小农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同时要掌握小农经济的具体表现.3、思想方面,注意区分各家各派的主张,尤其关注儒家思想在当今的意义.主干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变革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a、中央.b、地方:.c、官吏考核d、法律e、监察:.(2)特点:a、;b、;c、 .(3)影响:.3、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中央:.(2)地方:.(3).★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小农经济的关系.二、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1、农业(1)先秦:A、土地制度:西周:;春秋战国: .B、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2)秦汉:.2、手工业:(1)先秦:.(2)秦汉:.3、商业:.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a、;b、;C、;d、..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新入学的主张:①;②;③.(2)新入学正统地位确立的影响:.★思考★:儒家思想里包含了很多至今我们还能利用的观点主张,试着找出若干观点及其对现在的现实意义..四、中国古代早起科学技术与文学成就1、科技成就:1数学:;2医学:;3天文学:;4造纸术:.2、汉字的演变:.3、文学成就:1诗经:.;2屈原和楚辞:.;3汉赋:.★思考★: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特点,以及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问题拓展1.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西文明的比较形成中国与西方不同文明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基础的差异:中国的小农经济是集权政治、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经济基础;希腊的工商业为民主政治、人文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②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董仲舒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易错点分析易错点1 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例题 2011年安徽联考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易错点分析: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由此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男尊女卑观念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延伸.解题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生搬硬套,还要注意知识的延伸拓展.答案为A.易错点2 儒道两家对于“入世”与“超世”的争论例题 2010年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易错点分析:儒家和道家对人与人类社会、自然界的关系上观点相左,差异很大.儒家主张积极入世,提倡人们征服自然;而道家则主张人们应该消极避世,顺从自然.儒家“积极”,道家“消极”.本题中的B、D两项都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观点,体现的都是人类积极进取的一面.A、C两项都属于道家思想,“不以人助天”,人的行为不能妨碍自然,即人应顺应自然,体现了一种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是天地是不仁慈的,对待人就像刍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故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历史史观文明史观1.文明史观的理论分析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2.文明史观的运用与实践21世纪初期以来,文明史观在中国史学界得到重视,并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逐渐进入中学历史的视野,是对中学历史教学影响较大的几种新史学观点之一.在作为教学“指挥棒”的高考中多有体现,推动整个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改变.1政治文明史方面:文明史的思想颠覆了传统史学中突出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的思想,摒弃了那些残酷的斗争和血腥的屠杀,而是以国家机器的运行、各种机构、组织、制度的设置以及相关运动作为研究的重点.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如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美国政治新体制、法国共和制的曲折历程.2物质文明史方面:新课标教材以大量的笔墨介绍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突出了中华文明在文明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史方面,新课标教材突出了工业革命引领的工业文明历程.特别注意的是在文明史思想下,史学家的目光特别关注到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问题,更突出了文明的成果.3精神文明史方面: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干.以古希腊文明为根基的西方文明,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近代以来的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华文明的嬗变更新.随堂练习1、2012.山东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3、2012.广东.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4、2012.浙江.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12.浙江.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12.江苏.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着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7、2012.上海.3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8、2012.北京.37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9、2012.天津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先秦
秦汉
先秦:(祖国历史的光辉开端)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具体细节)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土地兼并、政治腐败[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