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修订版

合集下载

2023年中级经济师课程讲义经济基础知识

2023年中级经济师课程讲义经济基础知识

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第一节国际贸易【本节考点】1、国际贸易理论旳发展过程2、影响进出口贸易旳原因3、政府对进出口贸易旳干预方式4、倾销与反倾销【本节内容】一、国际贸易理论旳演变---4种理论(掌握谁提出旳,什么观点)【注】老式旳贸易理论一般不考虑生产规模旳变化,或假设规模酬劳不变。

此外还假设各国生产旳产品都是同质旳,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旳。

【例题1:23年多选】伴随国际贸易理论旳演变,目前重要旳国际贸易理论有()。

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E.外贸依存理伦【答案】ABCD【例题2:08单项选择】各国应当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可以充足运用本国富余要素旳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旳产品,是( )理论旳重要观点。

A.亚当斯密旳绝对优势B.大卫李嘉图旳比较优势C.赫克歇尔一俄林旳要素禀赋D.克鲁格曼旳规模经济【答案】C【例题3:2023年单项选择】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可以充足运用本国富余要素旳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旳产品。

这是( )理论旳重要观点。

A.绝对优势B.赫克歇尔一俄林C.比较优势D.规模经济贸易【答案】B【例题4:2023年单项选择】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旳双向贸易现象旳理论是( )。

A克鲁格曼旳规模经济贸易理论B.斯密旳绝对优势理论C李嘉图旳比较优势理论D.赫克歇尔-俄林旳要素禀赋理论【答案】A二、影响国际贸易旳原因1.影响出口贸易原因(1)自然资源旳丰裕程度(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旳高下:一国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越高,出口产品旳附加值也越高,出口商品旳数量越高,增长出口额。

(3)汇率水平(贬值出口增长,升值进口增长)假如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则外币兑换本币旳数量就会增长,这意味着外币购置力旳提高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旳相对低廉。

也许使出口商在不减少收益旳状况下,减少出口商品价格,增长出口,同步也有助于增长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

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例题·单选题】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交易成本的节约B.外部性C.市场失灵D.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答疑编号2883030101]『正确答案』A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一)生产及相关概念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在短期内,企业的投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

(二)生产函数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考试内容: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该函数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这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的变化。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第一单元经济学第一讲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前言课程简介课程结构课程流程课程简介冲刺班主要是面向考试,有以下特点:围绕考纲模拟考堂明确重点集中突破面向通过争分夺秒活学活用多快好省课程结构经济学基础中级主要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内容。

西方经济学核心内容是市场价格的形成。

市场价格形成是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研究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

而需求中重要的是消费者,供给中重要的是生产商。

所以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生产和成本。

厂商和消费者通过市场达成交易,所以还要研究市场理论。

众多消费者和厂商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的入手点是国民收入。

因为市场失灵,要引入宏观调控。

第一部分本讲主要内容本讲的主要内容有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弹性是需求和供给相对价格的变化量。

第二部分本讲重要考点及典型例题讲解重要考点考点1 需求概述Ⅲ知识点1:需求的定义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可见,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知识点2: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心理预期其他因素知识点3: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减少。

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

价格与需求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做需求规律。

我们把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考点1 典型例题单选题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A.需求下降B.供给下降C.供给不变D.需求不变答案:A考点:1解析:根据需求规律,价格上升,需求下降。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有()A.消费者偏好B.消费者的个人收入C.气候情况D.替代品的价格E.互补品的价格答案:ABDE考点:1解析:气候情况不直接影响需求。

备考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 完整版

备考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 完整版

备考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完整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0-35章) (1)前言 (2)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6)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18)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24)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31)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36)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42)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49)第八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54)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57)第十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62)第十一章财政支出 (68)第十二章财政收入 (7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84)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 (91)第十五章财政政策 (98)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05)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12)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118)第十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23)第二十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129)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136)第二十二章统计调查 (138)第二十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42)第二十四章数据特征的测度 (147)第二十五章时间序列 (152)第二十六章统计指数 (161)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 (165)第二十八章会计循环 (175)第二十九章财务报表分析 (186)第三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191)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196)第三十二章物权法律制度 (198)第三十三章合同法律制度 (205)第三十四章公司法律制度 (213)第三十五章其他法律制度 (217)前言一、经济师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1.考试科目初级和中级均2个科目,具体是:《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注: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2.考试时间:2011年经济师考试时间为11月5日。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

第三部分货币及金融第十六章货币供求及货币均衡一、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及货币需求量1.货币需求掌握货币需求的定义: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经济需求、派生需求。

2.掌握货币需求量的定义:货币需求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例题·单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货币需求特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B.货币需求是主观需求C.货币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行为D.货币需求是派生需求『正确答案』B(二)传统货币数量说(熟悉)古典货币数量说主要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例题2·单选题】以庇古为代表的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本观点是( )。

A.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及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及货币数量成正比B.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及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及货币数量成反比C.货币数量说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D.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取决于他们的流动性偏好『正确答案』B(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掌握)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即人们基于货币的流动性持有货币。

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货币需求是由三类动机决定的(掌握):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就会无限增大。

由于利率过低,“流动性偏好”就具有绝对性,产生“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这两个假定之上,并将货币作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来研究。

【例题·多选题】(凯恩斯认为影响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 )。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D.持有财富动机E.获取收益动机『正确答案』(四)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掌握)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有四个:( ;1·;μ)(掌握)【例题·多选题】(2004年、2007年)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及货币需求成正比的因素有( )。

2022年中级经济师课程讲义.经济基础知识.

2022年中级经济师课程讲义.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应和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本节考点】1.需求旳含义2. 决定需求旳基本因素3.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旳内容【本节内容精讲】一、需求旳含义【例题1:单选】在构成商品需求旳基本要素中,除消费者旳购买欲望外,还应涉及( )。

A.消费者旳潜在收入B.消费者旳支付能力C.产品旳市场价格D.产品旳生产成本【答案】B1、消费者旳偏好: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增强,将引起需求增长。

2、消费者旳个人收入: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一种社会旳人均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长,将引起需求增长。

3、产品价格: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旳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旳价格(1)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旳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2)一般来说,商品旳需求与替代品旳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旳价格(1)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干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旳商品。

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

(2)一般来说,商品旳需求与互补品旳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现期需求会增长)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现期需求会下降)。

7、其他因素【例题2:单选】某月内,甲商品旳替代品和互补品旳价格同步上升,引起旳甲商品旳需求变动量分别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此类商品价格变动旳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旳需求量变动状况是()。

A.增长30单位B.减少30单位C.增长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答案】B【解析】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需求量增长50个单位,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商品需求量减少80个单位,两者共同影响是甲商品需求量减少30个单位。

本题实质考核替代品、互补品对商品需求量旳影响。

【例题3:多选题】影响需求变动旳重要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B.互补品价格C.消费者旳收入D.生产成本E.预期【答案】ABCE(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例题4:单选】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旳变化引起需求旳相应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为()。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讲义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讲义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串讲讲义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本部分近年考情: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年度合计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21-2021 15 15 7 14 29 本部分考点串讲: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本章考情分析:年份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单选题 2题2分 2题2分 2题2分 3题3分 3题3分多选题 1题2分 2题4分 2题4分 2题4分 1题2分合计 4分 6分 6分 7分 5分本章重要考点: 1.需求和供给的含义2.决定需求和供给的因素3.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4.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5.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及供给价格弹性本章考点串讲:考点一:需求和供给的含义需求含义备注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需求构成要素: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1、购买欲望(愿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2、支付能力(能够)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供给构成要素: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1、愿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2、可能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一般同向)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同向,劣等品反向)产品价格(一般反向)替代品的价格(“煤气和电”一般同向)互补品的价格(“汽车和汽油”一般反向)预期(一般反向)其他因素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预期其他因素影响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生产成本(反向)生产技术产品价格(同向)相关产品的价格供给考点二:决定需求和供给的因素考点二: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一、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及需求曲线类别含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例如:需求函数Qd=50-5p 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曲线上点的移动)。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中级经济基础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本部分近年考情:本部分教材结构: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十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二十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本部分内容: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货币需求【本节考点】1、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概念2、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3、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掌握其关于影响货币需求因素的观点【本节内容】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1、货币需求含义: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

【注1】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注2】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

2、货币需求量: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

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例题1--2005年多选题】下列关于货币需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货币需求是一种主观需求B.货币需求是一种客观需求C.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D.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E.货币需求是一种经济需求【答案】BCDE经济师最全历年真题、精准押题:模考吧/jingjishi/ 二、货币需求理论【例题 2 :单选】以费雪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对实物经济不起作用,他们的基本观点是()A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B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C货币数量说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D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他们的流动性偏好【答案】B【例题3:09年单选题】在流动性偏好理论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中,将由于收入和支出时间的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称为()。

A.预防动机B.投机动机C.交易动机D.平衡动机【答案】C【例题4:2011年单选题】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由利率决定并与利率为减函数关系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精讲讲义-完整版(可编辑).doc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精讲讲义-完整版(可编辑).doc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精讲讲义-完整版(可编辑)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精讲讲义前言一、精讲班内容简介精讲班是最基础的一个班次其内容包括:、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重要考点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分析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

、每章均配有课堂练习帮助学员强化各章所学知识。

、套模拟试题帮助学员检测精讲班的学习效果。

二、年教材的变化情况、删掉《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删掉《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各章课后练习题、新增一套《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模拟试卷、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依然分为六大部分即: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及法律但无论从内容还是从结构上均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从内容上看变化很大的是:ldquo财政rdquo和ldquo法律rdquo变化较大的是:ldquo经济学rdquo和ldquo会计rdquo变化较小的是:ldquo货币与金融rdquoldquo统计rdquo从结构上看:新教材共三十五章经济学基础章、财政章、货币与金融章、统计章、会计章、法律章。

年教材与年教材的具体结构对照如下:年教材年教材经济学基础第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变化较小)第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变化)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章生产和成本理论(变化较小)第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第章市场结构理论(变化较大新增ldquo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以及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rdquo)第章市场结构理论第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变化较小)第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第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变化较大)第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为新增内容)第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第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原教材第章第二、三节)第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第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变化较小)第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财政第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变化很大)第章公共财政职能第章财政支出(变化很大)第章财政支出概述第章财政收入(变化很大)第章财政收入概述第章政府预算(变化很大)第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第章财政管理体制(变化较大)第章财政政策第章财政政策(变化较大)货币与金融第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无变化)第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变化较小新增ldquo今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第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无变化)第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变化较小新增ldquo年巴塞尔协议Ⅲ)第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变化较小)第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统计第章统计与统计数据(内容变化较小只是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教材的部分内容放入第章)第章统计与统计数据第章统计调查(原教材第章的内容新增一些内容)第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变化较小)第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第章数据特征的测度(无变化)第章数据特征的测度第章时间序列(无变化)第章时间序列第章统计指数(无变化)第章统计指数第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数会计第章会计概论(原教材章的部分内容删掉ldquo财会及管会的差别rdquo新增ldquo会计核算具体内容rdquo部分内容进行了拓展。

中级经济师讲义(史上最完整版-读完包过)精编版

中级经济师讲义(史上最完整版-读完包过)精编版

中级经济师讲义(史上最完整版-读完包过)精编版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①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③产品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⑦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5、供给的含义: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

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7、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横轴表示供给量(Q),纵轴表示价格(: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9、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0、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 d 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

1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和弧弹性12、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1, ②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1, ③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d 15、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Eij=商品i 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商品j 的价格的相对变动16、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ij 反方向的变动。

中级经济师课程讲义经济基础知识第8章

中级经济师课程讲义经济基础知识第8章

第八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第一节价格总水平【本节考点】1、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和度量2、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3、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本节内容】一、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和度量1、含义: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2、世界各国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和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3、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反映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叫做价格总指数,一般称为价格指数。

我国目前是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

(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

【例题1:2011年单选题】我国目前用于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是( )。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C.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D.企业间交易价格指数【答案】A【解析】本题也可以通过经验选择。

二、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

(一)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1、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的关系式MV=PT(费雪方程式),或:P=MV/TM-------代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价格总水平,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P的值取决于M V和T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在这三个因素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V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T的增长也相对稳定,所以价格的变动主要取决于M的变动。

2、运用微分方法推导,可以得出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π+=yvm-π----代表价格总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率如果以代表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率,m代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m-----代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y-----代表GDP的变动率3、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2024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2024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2024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包括资源的稀缺性、资源配置方式的含义及其演变,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比较,以及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作用。

2.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包括其制度基础(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

3.宏观经济政策:阐述国家在经济运行中的调控作用,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
业政策等。

4.微观经济理论: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
理论等。

5.国际经济:介绍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制度等内容。

6.统计与数据分析方法:涵盖常用的经济统计指标、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管理中
的应用。

以上仅为大致内容,具体讲义会根据不同的教材版本和编者的设计有所差异。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师基础讲义[修改版]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师基础讲义[修改版]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最关键的因素)、替代品的价格(苹果和梨)、互补品的价格(汽车和汽油);影响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产品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

2、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无差异曲线特征:离原点越远,消费者偏好程度越高;任意两条不相交(可传递性);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商品边际替代递减规律决定)。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化,其他均是反方向。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的曲线(三点三线)看懂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4分)公式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1、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

此时社会实现了资源最优配臵。

其条件(三完全一不存在)即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信息完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总供给—决定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1)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1、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1)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2)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第八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1、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第32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第32章

第三十二章物权法律制度一、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特征为2011年新增)物权:特定社会人与人之间对物的占有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享有的支配权利,即权利人在法定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物权和债权构成了市场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财产权利。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2011年修订,掌握)1.物权法定原则包括物权种类法定化、物权内容法定化、物权效力法定化、物权的变更规则法定化、物权保护方法法定化2.一物一权原则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不得有互不相容的两个以上的物权同时存在于同一标的物上。

具体包括:(1)一个特定的标的物只有一个所有权;(2)同一物上不得设有两个以上互相冲突和矛盾的物权。

3.物权公示原则民事主体对物权的享有和变动均应采取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方式的原则。

物权公示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1)物权的公示方法必须由法律规定;(2)物权公示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

如我国法律规定,普通的动产一经交付,便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后果;不动产的转让已经办理登记手续,便发生该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的法律后果。

预告登记:为了保全一项请求权而进行的不动产登记,该项请求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在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

这种登记是不动产登记的特殊类型。

(三)物权的种类(2011年新增)(四)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1.物权的保护方法权利人通过行使各种物上请求权,或者通过提起确认物权之诉的方法保护物权。

物权方法依物上请求权的内容不同分为:(1)请求返还原物;(2)请求排除妨害;(3)消除危险。

2.债权的保护方法债权方法的内容主要以赔偿损失为主,但也不能排除其他方法,如恢复原状、返还不当得利等。

3.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二、所有权(一)所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概念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其中处分权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经济师的考试,不仅注重考核考生对教材的掌握和熟悉程度,而且注重考核对其知识的应用。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大家不仅要熟悉教材的内容,而且要注意:
1.拓展类或应用类题目。

大约占到20%左右
【例题·单选题】(2009年)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答疑编号288300010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核替代品、互补品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提示】这不仅要求大家掌握替代品、互补品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而且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以前年度试题及其变形
【例1·单选题】(2007年、2009年)下列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能够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反映的是()。

A.按政府职能分类
B.按支出使用部门分类
C.按支出经济分类
D.按支出能否直接得到价值补偿分类
[答疑编号2883000102]
『正确答案』C
【例2·单选题】(2009年)假定边际消费倾向β是0.75,则投资乘数k应为()。

A.1
B.2
C.3
D.4
[答疑编号288300010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投资乘数k=1/(1-β)=1/(1-0.75)=4。

【例3·单选题】假设边际储蓄倾向s是0.2,则投资乘数k应为()。

A.1.25
B.2.5
C.5.5
D.5
[答疑编号288300010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投资乘数的公式:
四、学习方法
(一)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

1.相对而言,经济师考试难度并不大;但难易是相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