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因工程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总结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2.人因工程的研究目标、性质(了解,不考)两个主要研究目标:1.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2.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

3.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步骤、和其他学科关系(了解)研究方法: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动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

从人因工程的发展史可知,他与系统工程,劳动科学,心理学等有密切关系,从工程角度看,人因工程必定要在系统工程思想指导下,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实现人机系统的最佳配置,同时还要利用心理学,劳动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追求提供最适宜的劳动条件,实现获得最高劳动效率和创造最舒适的工作环境等目标。

4.人机系统(理解)人机系统是指一个或多个人员、实体设备所构成,向系统输入给定的数据,就会产生期望的输出。

1.人工系统2机械化系统/半自动化系统3.自动化系统第二章人的因素1.生物钟、节奏(理解、不用背)2.心理因素,主要掌握人的能力(哪些能力,每个能力具有哪些特点,影响能力的因素)、动机(理解工作,生活,学习之间的关系,从三方面解释)、情绪(了解即可)能力:指哪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序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分类如下(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一般能力和认识活动密切联系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智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特殊活动范围内发生作用的能力,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如操作能力、节奏感、对空间比例的识别力、对颜色的鉴别力等。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

一1. 人因工程的定义:1)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2)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2.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作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

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决策者,也是操纵者或使用者;机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一切物的总称,它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设施、工具或用具等;环境是人、机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人、机、环境在其构成的综合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完成特定的工作过程。

3. 发展过程:1)20世纪初:泰勒最早提出,特点:以机器为中心,让人去适应机器。

2)一战初至二战前: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霍桑试验3)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从人适应机器转入到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4)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高技术领域发挥特殊作用。

4. 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

在研究中特别注意客观性和系统性。

客观性是指研究者在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揭示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不能以个人主观臆断解释客观事实。

5. 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是获取有关研究对象资料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

包括:(1)访谈法。

通过询问交谈来收集资料。

(2)考察法。

实地考察,发现系统的问题,为开展分析、实验和模拟提供资料。

(3)问卷法。

根据研究目的,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收集答案。

2)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观测者不介入研究对象的活动中3)实验法: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系统地改变一定变量的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进行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人因工程重点完整版

人因工程重点完整版

1.人因工程学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早期历史,人因工程学开始于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从那时起,人因工程就和技术的发展相互交织在一起。

二:1945-1960年,人因工程职业的出现。

三1960-1980年,迅速增长时期,四1980-1990年计算机、灾难和诉讼时期。

五199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及空间技术的应用之中。

建立永久性空间站的计划必然涉及到大量的人因工程学的研究。

2.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及应用领域:基于对任何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应用领域:产品和工具设计及改进;作业的设计及改进;环境的设计及改进。

3.人体测量定义,结构,静态,动态测量定义。

定义:是指对人类身体各方面特征数据的度量,特别是人体的尺寸、形状和耐力及这些数据在设计中的应用。

结构:人体测量数据分为人体构造尺寸和人体功能尺寸,前者是静态尺寸,后者是动态尺寸,它包括人在工作姿势下或在特定操作活动状态下测量的尺寸。

静态测量:是指被测者静态站着或坐着的姿势下进行的测量,动态测量:就是测定人体动态变化的数值。

4.百分位数概念: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50%、第95%三种百分位来表示。

其中第五百分位指有5%的人群身体尺寸小于此值,而有95%的人群身体尺寸均大于此值。

5.累积损伤定义、造成原因:是指由于不断重复使用身体某一部位而导致的肌肉骨骼的损伤疾病。

原因:1受力,人体某部位的受力是造成累积损伤的必要条件之一,外力的不断挤压会是软组织,肌肉或关节的运动无法保持在舒适状态,2重复任务重复越多,肌肉收缩越快,越频繁,3姿势,不正确的作业姿势也是造成累积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业姿势决定关节位置是否舒适,4休息,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意味肌肉缺乏充足恢复时间。

人因工程考点学习资料

人因工程考点学习资料
【例 2】已知男性 A 身高 1720mm,试求有百分之多少的西北男性超过其高度? 【解】 1. 查表知西北男性身高平均值 M=1684mm,标准差 S=53.7 mm. 2. 则 Z=(1720-1684)/53.7=0.670 3. 再根据 Z=0.670 查表得 p=0.749 4. 结论:身高在 1720mm 以下的西北男性为 74.9%,超过男性 A 身高的西北男性则为 25.1%。
第三章 人的技能特征
1 临界视角:眼睛能分辨被看物体最近两点的视角。
2. 视力:视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精品资料
3. 视野: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静视野– 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 注视野– 头部固定,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 动视野– 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人因工程考点
精品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人因工程考点
1. 研究对象: 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研究内容: 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 研究目的: 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 2. 人因工程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3. 人因工程应用领域:产品类,作业类,环境类,管理类。
6. 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的渠道,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7. 感觉的过程: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将其传 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便产生了感觉。
第二章 人体形态特征和测量
1. 人体测量三方面内容:形态测量、身体测量和运动测量

人因工程复习要点讲解学习

人因工程复习要点讲解学习

人因工程复习要点1,人因工程学定义及研究范围?定义: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机器、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研究范围:产品和工具设计及改进、作业的设计和改进、环境的设计和改进。

2,神经细胞组成、神经元的主要功能及工作原理、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

主要功能:具有感受体内外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工作原理:神经元的树突接受由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经细胞体的整合后再由轴突将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机细胞和腺细胞,从而在整个机体内形成传递信息的神经链。

作用:分布在神经元周围,对神经元起支持、绝缘、营养、防御等作用。

3,反射弧的构成?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4,人体测量及百分位的应用?人体测量:通过对人体的整体和局部进行测量、探讨人体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作用是,进化研究、体制变异研究,生长发育研究和工效学。

百分位的应用:人体的测量数据常以百分为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5,能量代谢的直接、间接测量法?间接:其基本原理是,能量代谢可通过人体的氧耗量反应出来,因此,首先测得单位时间内糖、脂肪等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氧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求得两者之比,由此再推算某一时间或某项作业所消耗的能量。

6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价指标,中国体力劳动轻度指数计算考虑了哪些因素?评价指标:以能量消耗或相对代谢率作为指标制定的劳动强度分级,只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

中国标准:以劳动时间率和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为标准制定的,能比较全面地反应作业时人体负荷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如下,I=3T+7M,I---劳动强度指数;T----劳动时间率;3---劳动时间率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计算系数。

人因工程复习重点

人因工程复习重点

人因工程特别鸣谢:牛哥初稿拟定、胜哥重点勾画题型:填空20分(20个)、单选10分(5个)、分析判断10分(5个)简答30分(5个)、计算20分(2个)、论述10分第一章1、人因工程学定义P2:课本定义: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PPT定义:人因工程是研究人因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科目,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

2、人因工程发展的四个阶段:①萌芽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特点:以机器为主,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适应机器。

②兴起时期: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选拔、培训兵员或生产工人,使人适应机器。

B、一战后、二战前----霍桑实验,工作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以提高效率的途径。

实验结论:工效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影响,而且还受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影响。

③成长时期: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注重新式武器功能研究,忽视了人的能力限度。

失败的教训:要通过设计使机器适应人。

B、二战结束后----由军事领域向工业领域发展。

C、1960年正式成立国际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

④发展时期:A、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B、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3、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人因工程学是人体科学和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

A、与人体科学的关系:人体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医学等,是人因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

其中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生理学与人因工程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医学与生理学的作用是明显的,许多人因问题若要深入研究其机制与原理,就需要从人体解剖特点和人体生理过程进行分析。

心理学与人因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存在许多共通性。

人体测量学和生物力学,与人因有直接关系。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总结一、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1.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人因工程学起源于二战期间的工业生产需求,旨在通过调整机械设备,以适应人类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因工程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优化人类和各种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旨在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产品,以使其符合人类的特征和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伤和疾病风险,提高工作生产力。

3. 人因工程学的意义人因工程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合理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和产品,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提高工作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二、人因工程学的基本原理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旨在研究人类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以发现人类在工作中的特点和需求,并据此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产品。

2. 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了解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是人因工程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人机界面,使其更符合人类的视觉、听觉和操作习惯,提高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4. 工作环境设计工作环境设计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工作场所的空间、光线、噪音、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

5. 人机协调人机协调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原则之一,旨在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和产品,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6. 人因工程学的原则A. 适应性原则B. 一致性原则C. 简化原则D. 易学性原则E. 误用保护原则F. 可变性原则三、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人因工程学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生产工艺、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轻工人的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

人因工程基本概念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因工程基本概念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人因工程的研究人物是把人机环境综合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为这一综合体建立合理且可行的实行方案,使人获得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力图提高人本身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功效的目的。

一句话定义: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常用的研究方法:1测量法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3抽样测试法4询问法5实验法6观察分析法7系统分析评价法或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理测量法5心理测验法6模拟或模型试验法3人因工程的定义人与机器关系的合理方案,亦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纵控制,人机系统的设计及其部署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更高的效率和作业是感到安全和舒适4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过程中负荷相对恒定,肌张力保持不变5等长收缩;躯体或机体维持不变,运用肌张力将负荷支撑在某一位置,肌纤维长度不变6动力定型:长期在统一环境中从事同一项作业活动,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步形成该项操作的自觉习惯的逻辑平衡潜意识。

其形成可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泛化阶段2分化阶段3巩固阶段7作业能力:指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心理.生理特征。

综合体现的个体所蕴含的内部潜力动态变化规律:1入门期2稳定期3疲劳期4终末激发期8 影响作业能力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工作条件与性质、锻炼与熟练效应9疲劳的测试方法:1生化法,(测量血尿汗唾液的变化)2生理心理测试法(1膝腱反射机能检查法2两点刺激敏感阀限检查法3频闪融合阀限检查法4连续色名呼叫检查法5反应时间测定法6脑电肌电测定法7心率脉率血压测定法)10作业疲劳的概念及分类在劳动过程中,当作业的能力出现明显的下降时称为作业疲劳,它是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起预防机体过劳的警告作用。

可分为四种:1个别器官疲劳2全身型疲劳3智力疲劳4技术型疲劳11疲劳的特征:1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2进行特殊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3疲倦的自我体验12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疲劳的措施1控制劳动强度和时间2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3提高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4合理调节作业速率5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6合理设计作业中用力方法7科学制定轮班工作制度8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选拔高素质的熟练工人9合理休息10 和合理膳食11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日制度12加强耐力锻炼13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1技术措施(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2隔热3通风降温4降低湿度)2保健措施(1提供合理饮料和补充营养2个人防护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3生产组织措施(1合理安排作业负荷2合理安排休息场所3职业适应)14噪声的定义及控制噪声泛指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凡使人烦恼、不愉快的声音。

人因工程学重点归纳

人因工程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人因工程学,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英国是人因工程研究最早的国家)美国:人类工程学;西欧:人类工效学;日本:人间工学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第一次世界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开设了工业心理学课程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理测量法(5)心理测验法(6)图示模型法人因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体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医学等人因工程学与工程学科的关系: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的体现了本学科是人体科学和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工程科学包括工程设计、安全工程、系统工以及管理工程等学科第三章微气候环境空气温度:我国法定采用摄氏温度(°C),而美国则常采用华氏温度(°F)t(°F)=9/5 t(°C)+32空气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1.舒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舒适温度一般是(21±3°C),影响舒适温度的因素有:(1)季节(2)劳动条件(3)衣服(4)地域(5)性别、年龄等2.舒适湿度3.舒适的风速微气候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不舒适指数、有效温度、三球温度指数(WBGT)、卡他度三球温度指数也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考虑了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风速四个环境因素的综合温标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长期接触高温的工人,其血压比一般高温作业及非高温作业的工人高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高温作业环境下不仅引起人体不适,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使生产率降低低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低温时皮肤血管收缩,体表温度降低;低温会导致神经兴奋性与传导能力减弱,出现痛觉迟钝和嗜睡状态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

人因工程重要知识点

人因工程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一.人因工程的定义(1)美国人因工程学家伍德(Charles.C.Wood):“设备的设计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小代价而求得高效率”。

(2)美国人因工程学和应用心理学家查帕尼斯A.Chapanis):“人因工程学是在机械设计中考虑如何使人获得操作简便而又准确的一门科学”。

(3)前苏联对人因工程学的定义:“研究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能性、劳动活动方式、劳动的组织安排,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同时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全面发展的科学”。

(4).国际工效学会(IEA,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的定义:“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条件下,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达到最优化的问题”。

(5)我国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对工效学定义:“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人因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二.常见知识点1.人因工程的研究对象:人与广义环境(机器、环境、工具、劳动组织管理等)的相互关系。

2. 人因工程的研究目的: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标:保证操作者的身心健康,使工作效率最优。

4.古代朴素的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思想:人与工具互相适应。

5.近代人因工程学美国工程师、工业工程的创始人泰勒:泰勒1898年进入一家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著名的“铁锹铲运”、“生铁搬运”、“金属切割”等试验研究,著《科学管理原理》。

动作研究专家吉尔布雷斯(F.B.Gilbreth)夫妇:主要研究生产作业系统中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一、人因工程的定义人因工程是一门综合了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人类学知识的学科,旨在设计出更适合人类使用的产品和系统。

它涉及到人的生理过程、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人因工程旨在保证产品和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效率,并使其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人因工程的历史人因工程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关注人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人们对于工作系统中人类参与的角色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人因工程的研究和实践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20世纪50年代,人因工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开始崭露头角。

从此以后,人因工程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为不同领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人因工程的原则人因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体现了人们对于人类能力、需求和行为的理解,是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人因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机适配性:设计出更适合人类使用的产品和系统;2. 人的认知特征:充分考虑人的感知、认知和决策过程;3. 人机界面:设计出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4. 人的适应性:考虑人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5. 人的工作负荷:避免人的工作负荷过重;6. 任务分析:充分理解人的工作任务和需求。

以上原则是人因工程设计的基本准则,也是人因工程在实际设计中的重要指导。

四、人因工程的方法人因工程包括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术,旨在理解人的需求、能力和行为,并将这些理解应用于产品和系统的设计,以提高其可用性、安全性和效率。

人因工程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用户需求分析:通过对用户群体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他们在使用产品和系统时的需求和偏好;2. 人机界面设计:设计出合理、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准确性;3. 人体测量与建模:对人体进行测量和建模,以确定合适的人体工程尺寸和参数;4. 人因分析:分析人的工作任务和需求,以确定合适的产品和系统设计;5. 实验研究:进行实验和测试,以评估产品和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人因工程知识点汇总

人因工程知识点汇总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体测量学是一门用测量方法研究人体的体格特征的科学。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主导系统,全身各器官、系统均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控制和调节下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以保证人体的统一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掩蔽效应:一个较弱的声音听觉感受被另一个声音影响的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效应。

一个强纯音会掩蔽在其附近同时发声的弱纯音,这种特性称为频域掩蔽。

人对自身姿势和空间位置变化的感觉称为平衡觉。

基础代谢量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平卧状态)维持生命必须消耗的能量。

安静代谢量指机体为了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消耗的能量。

能量代谢量:人体进行作业或运动时所消耗的总能量,叫能量代谢量。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

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和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感官的这种对信号刺激能量范围要求称为该感官的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对最小差别量的感受能力。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记忆是一个人所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功能的表现。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的联系。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人因工程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整体性能的一门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人的生理特点与工作的关系。

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对工作的效率和舒适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人的身高、臂长、腿长等身体尺寸,在设计工作空间和操作设备时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工作桌的高度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操作人员长时间弯腰或伸臂,从而引起疲劳和肌肉骨骼疾病。

再比如,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

在设计显示器、报警器等设备时,要充分考虑人的视觉和听觉范围,以确保信息能够被准确、及时地感知。

接着,心理因素在人因工程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心理特性会影响工作的表现。

例如,在长时间单调重复的工作中,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和错误率增加。

因此,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务和休息时间,增加工作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注意力。

另外,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也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过高的工作压力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薪酬待遇则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在环境方面,照明、温度、湿度、噪音等因素都会对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

良好的照明条件可以提高视觉清晰度,减少视觉疲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够让人感到舒适,提高工作效率;而过大的噪音则会干扰人的思维和交流,甚至对听力造成损害。

例如,在工厂车间中,如果照明不足,工人可能会看错零件的尺寸或位置,从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在办公室中,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员工可能会感到烦躁和不适,影响工作心情和效率。

人因工程学在工作设计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工作强度的适度性、工作姿势的正确性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比如,通过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合理控制工作强度,避免过度劳累;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和工作台,以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减少身体损伤的风险。

人因工程基础知识

人因工程基础知识

24
Solve (不良工作姿势)
改善前
灯源在上方
改善后
低头弯曲5。
直接拿取流水在线产 品对准前方光源照射
仰颈>15°;腰部后仰5~10° 手抬举过肩(高于心脏)
灯光不会直射眼睛(避免眩光产生);减 少或消除作业时寻找光源的动作;避 免长期仰颈及腰部后仰不良动作姿势
25
Solve (不良工作姿势)
1
生活中的人因
生活中的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定义
2
现场人因工程推行步骤
现场人因工程推动 健身操 风险评估
3 改善个案
人因问题类型 个案改善
考试要求 了解 熟悉 掌握 ▲
▲ ▲ ▲ ▲
▲ ▲
4
课程大纲
生活中的人因工程 现场人因工程推动 改善个案
5
目录
1. 生活中的人因工程
2. 现场人因工程推动 3. 改善个案
现场人因工程改善
小超聊精益
1
FIWIA001-20120510 V1.0
课程说明
主 编: 李永辉(现场人因工程中心)
副主编: 王 玲(现场人因工程中心)
2
课程说明
❖课程目标:培养人因工程改善意识与能力 ❖课时:1小时 ❖培训对象:现场储备/新任线组长 ❖参考数据
3
考试大纲
序 号 大纲
主要知识点
肩颈痛
搬运铝屑人数10人,两人一组
1100筐/天, 250kg,
下背痛
18
Kaizen (持续监控) 离职原因调查分析
KPI:
劳动强度下降30%: 3.3 →2.3
上肢风险因子下降49%:7.2 →3.7
下肢风险因子下降46%:3.5 →1.9

人因工程重点

 人因工程重点

人因工程学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人因工程学:基于对人和机械、技术的研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工作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与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微气候: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

第四章照明环境1.视觉特性:(1)明暗视觉与色彩视觉:大脑根据红敏细胞、绿敏细胞、蓝敏细胞的光通量的比例决定人眼的色彩视觉(2)明适应与暗适应➢明适应:发生在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的时候,刚开始时对人眼不能辨别物体要经过几十秒的时间才能看清物体的过程。

➢暗适应:人从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视觉逐步适应黑暗环境的过程。

(3)调节:视觉适应观察距离的能力(4)视野:头部和眼球不动时,眼睛观看正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5)视度:物体的亮度在视网膜上成像,引起的视觉感觉,影响因素有:①适当的亮度②物体的尺寸③物体和背景的亮度对比2.工作场所照明设计的要素和原则:(1)照明方式:遵循工效学原则,通常采用自然照明、人工照明、混合照明三种形式①一般照明:为照亮整个被照面积而设置的照明②局部照明:为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③综合照明:工作面上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构成的照明④特殊照明:应用于特殊用途,有特殊效果的各种照明(2)光源选择: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应选择接近自然光的人工光源(3)防控眩光: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光线转为散射、避免反射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小亮度对比)(4)照度分布:被照空间的照度应均匀或比较均匀,且要保持稳定,主要从灯具的布置上解决(5)亮度分布:亮度分布比较均匀,通常要有足够的反差,使人感到愉快第五章色彩环境1.色彩的构成(三要素)(1)色调(色泽、色相):颜色所具有的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是物体在质的方面的特性。

(2)明度(光亮度、鲜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区别颜色的明暗和深浅,是物体颜色在量的方面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人因工程的定义(1)美国人因工程学家伍德(Charles.C.Wood):“设备的设计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小代价而求得高效率”。

(2)美国人因工程学和应用心理学家查帕尼斯A.Chapanis):“人因工程学是在机械设计中考虑如何使人获得操作简便而又准确的一门科学”。

(3)前苏联对人因工程学的定义:“研究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能性、劳动活动方式、劳动的组织安排,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同时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全面发展的科学”。

(4).国际工效学会(IEA,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的定义:“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条件下,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达到最优化的问题”。

(5)我国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对工效学定义:“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人因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二.常见知识点1.人因工程的研究对象:人与广义环境(机器、环境、工具、劳动组织管理等)的相互关系。

2. 人因工程的研究目的: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标:保证操作者的身心健康,使工作效率最优。

4.古代朴素的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思想:人与工具互相适应。

5.近代人因工程学美国工程师、工业工程的创始人泰勒:泰勒1898年进入一家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著名的“铁锹铲运”、“生铁搬运”、“金属切割”等试验研究,著《科学管理原理》。

动作研究专家吉尔布雷斯(F.B.Gilbreth)夫妇:主要研究生产作业系统中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著《砌砖法》。

6.人因工程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1)1949年美国的查帕尼兹等出版了《应用实验心理学——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一书(2)1957年美国的麦考密克(Mc Cormick E.J.)发表了人机工程学的权威著作《人类工程学》,标志着人因工程学这一学科进入成熟阶段7.1949年英国在默雷尔(Murrell)的倡导下,成立了第一个人机工程研究会8.1961年,在瑞士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工效学的学术会议,成立了国际工效学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IEA),9.1989年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Chinese Ergonomics Association, CEA)10.人因工程是一门集“人体科学”、“技术科学”和“环境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1.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调查法(1)访谈法(2)考察法。

(3)问卷法。

(二)观测法(三)实验法:实验法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四)心理测量法(也叫感觉评价法)(五)心理测验法(六)模拟和模型试验法12.人因工程学的主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

第二章1.肌肉生理学:肌肉:运动的动力 关节:运动的枢纽 骨骼:运动的杠杆2.补充ATP 的过程称为产能:1.磷酸原供能系统(ATP -CP 供能系统):例如:训练有素的短跑运动员的跑百米、举重运动员举杠铃的的爆发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提供能量的2.乳酸供能系统(糖酵解(Glycolysis )供能系统)例如,800米以下的全力跑、短距离冲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供能。

3.需氧供能系统(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例如,5000米以上的跑步,1500米以上的游泳,慢跑、交谊舞、自行车、太极拳等活动是通过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来供能的。

3.氧需:单位时间所需要的氧量。

氧债:氧需与供氧量之间的差值。

补偿氧债:停止工作后,肌体还需消耗较多的氧以补偿氧债。

4.肌张力:作业时,肌肉的收缩力称为肌张力。

负荷:物体作用于肌肉的阻力称为负荷。

等张收缩:肌张力与负荷平衡而使肌张力保持不变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动态作业:以等张收缩为主的作业称为动态作业(又称动力作业),如运用关节活动的作业属于动态作业。

等长收缩:当人的躯体和肢体维持某种姿势或体位,并运用肌张力将负荷支撑在某一位置时,肌纤维长度不变,这种肌肉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静态作业:肌肉以等长性收缩为主的作业称为静态作业(又称静力作业)。

5.静态作业的基本特征: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容易疲劳。

6.长期在同一环境中从事同一项作业,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渐形成一种对该项作业操作的自觉习惯的逻辑平衡潜意识,称为动力定型 (Dynamic stereotype ,习惯性动作)。

7.动力定型的形成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兴奋过程扩散。

第二阶段的特征是兴奋过程逐渐集中第三阶段的特征是动力定型的巩固、完善和自动化8.脉压增大或维持不变,是体力劳动可以继续有效进行的标志。

9.脑的氧代谢较其它器官高,安静时约为等量肌肉氧耗量的15~20倍,占成年人体总耗氧量的10%。

10.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的最主要能源,靠血液输送葡萄糖,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来提供能量。

11.人体内的能量产生、转移和消耗,称为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按机体所处的状态分为三种: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基础代谢量、安静时维持某自然姿势时的安静代谢量和作业时的能量代谢量。

12.我国人体表面积的常用计算式: 1.2M B RMR B-=体表面积S(m2)=0.61×身高h(m)+0.0128×体重G(kg)-0.1529基础代谢量 (kJ/h) =基础代谢率(kJ/(m2·h) )×身体表面积(m2)13.卡价:1克供能物质氧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称为该物质的卡价氧热价: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物质的氧热价。

呼吸商:人体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O2量的比值。

一般混合食物的呼吸商约为0.80左右。

14.中等体力劳动时的心率用来测量氧耗是最准的15.能反映体力劳动强度的生理参数:心率、血压、血乳酸含量、能量代谢、耗氧量、排汗量和体温。

16.能在生产现场中应用的参数:心率、能量代谢和耗氧量。

17.劳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

18.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1)以氧耗、心率等指标分级(2)以相对代谢率指标分级(3)以能耗量指标分级(4)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第三章1. 感觉:感觉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觉器官受到外界的光波、声波、气味、温度、硬度等物理与化学刺激作用而得到的主观经验。

2 知觉: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及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3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

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通过感觉还不知道事物的意义,知觉反映的是包括各种属性在内的事物的整体,通过知觉,可以知道所反映的事物的意义。

感觉反映个别,知觉反映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4.感受性:有机体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以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值。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低,感觉越敏锐。

5.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

6.余觉:刺激消失后,感觉可以存在一极短时间,这种现象叫余觉(短时信号存储机制)。

7.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收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一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时产生的对比。

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时,将产生继时对比现象8.整体性:当人们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它的个别属性和特征,就能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结构的整体形象选择性:人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大脑不可能同时对各种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的将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理解性:用以前获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理解所知觉的对象。

(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9.视错觉:是指观察注意对象所得到的印象与实际注意对象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视力: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野: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用角度表示。

:静视野:在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

注视野: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时所见的范围。

动视野: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视距:指人在控制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10..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

视线变化习惯:左—右,上—下,顺时针。

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

观察情况的优先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视区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

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

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11.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

12.人耳能听闻的频率比为fmin/fmax=1:100013.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

14.本体感觉系统包括耳前庭系统和运动觉系统,可感受身体和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15.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注意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信息处理过程发生影响:选择性、集中性和注意分配。

16.能力:指一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性格:一般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它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最重要、最鲜明的个体心理特征第四章1.作业能力:指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生理、心理特征,综合体现了个体所蕴藏的内部潜力。

2.脑力劳动稳定期较短,应安排短暂休息。

3.作业疲劳: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者的作业机能衰退、作业能力明显下降,有时伴随有疲倦感等主观症状的现象,称为作业疲劳。

4.根据产生疲劳的部位分类:体力疲劳(局部性疲劳、全身性疲劳)、脑力疲劳、技术性疲劳根据引起疲劳的原因和状态分类:急性疲劳。

慢性疲劳。

姿势疲劳。

缺氧疲劳。

病理疲劳5.实际上疲劳产生的机理是复杂的,是体内神经、生理、心理、能量变化、血液循环、物质消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应。

6.疲劳测定的常用方法(1)生化法:检查作业者的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等成分的变化,进行疲劳判断。

缺点:必须终止作业,易造成作业者带来反感和不适。

(2)生理心理测试法:七种①膝腱反射机能法:医用小榔头敲击膝盖部,根据小腿的弹起角度大小高度评价疲劳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