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流域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公式 SDR=R/T
其中: R为流域某一断面的输沙量 t/km2 T为流域断面以上单位流域总侵蚀量 t/km2 少数流域给予特别条件限制,如沟道
SDR=y/t
其中: y 为输沙量 t; t为流域侵蚀量 t。 SDR的值一般小于1 ,最大等于1。


2.3.2泥沙输移比的地域属性 地域属性:某一自然现象在陆地表面与自然地理要素的 关系。 泥沙输移比的地域规律: ① 构造抬升区,SDR较大,构造凹陷区,SDR较小。 ②高、中山区、石质山区SDR较大 ③丘陵区既是侵蚀区,又是堆积区,总体SDR较小。 2.3.3泥沙输移比的影响因素 地质地貌、流域尺度、形态及沟道特性、侵蚀物质的粒 径、土壤质地结构、植被和土地利用等。

2.3.4泥沙输移比的数量界定

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量界定泥沙输移比的方法。 现阶段只是定性界定泥沙输移比,通过流域面积、河谷 形态、河床形态、河谷两侧的泥沙堆积形态、河床冲淤 态势、河谷及河床堆积物的粒径级配,以及河流纵比降 等要素的综合分析,判断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大小。
第二章 流域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


2.1流域地表侵蚀与泥沙来源
泥沙按照来源可分为两类: 1.从流域地表冲蚀而来的→(输沙量模数); 2.从河床上冲起的。 以上两者在输送过程中可以相互置换。

地表侵蚀的影响因素:气候、土壤、地形地貌、人类活 动(害和利)
2.2泥沙的基本特征

泥沙的定义: 指流体在运动中受水流、风力、波浪、冰川及重力作用 移动后沉积下来的固体颗粒碎屑。 2.2.1泥沙的矿物特性及分类 1.泥沙的矿物组成 泥沙来源于岩石风化,而岩石的矿物组成不同,不同风 化作用和不同的颗粒大小,都影响着泥沙的矿物组成。

①岩石的风化和泥沙的矿物组成 物理风化:没有矿物成分变化 化学风化:有矿物成分发生变化 生物风化:可能有矿物成分变化 ②泥沙重矿物的组成 重矿物:比重大于2.9的矿物 作用:推测泥沙来源 ③矿物的物理特性 泥沙比重通常取2.65t/m3 硬度:表示矿物抵抗其他较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2.3泥沙输移比

2.3.1泥沙输移比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沟道或者河流某一断面的实测输 沙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总侵蚀量的比值。(sediment delivery ratio简称SDR) 泥沙输移是研究流域侵蚀与产沙关系的关键。


掌握流域产沙情况的应用:中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防 治土壤侵蚀、合理利用水沙资源。
ຫໍສະໝຸດ Baidu

2.泥沙的分类 分类方式:运动方式、矿物成分、粒径 ①不同粒径的颗粒形成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 ②不同粒径的颗粒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 ③不同粒径的颗粒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 2.2.2泥沙的粒配特性 粒配影响泥沙的运动形式、沉速和含沙量、输移距离和 输移量。 任何河流的泥沙粒配不是固定的,而是沿程波动的(尤 其是库区上下游)。 2.2.3泥沙的絮凝特性 絮凝性:细颗粒泥沙抱成一团的现象。 影响因素:细颗粒的吸附作用

颗粒物质的沉降方式: ① 自由沉降:不受其他颗粒的干扰 ②拥挤沉降:又叫干扰沉降,较自由沉降速度小。 两种沉降方式的决定因素:含沙量的大小。 絮凝特性是形成高含沙量水流的关键因素。 2.2.4泥沙的输移特性 泥沙的运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型 推移质:运动速度远较水流速度小 悬移质:运动速度与水流速度基本相仿 ①悬移质运动:受到自身重力和紊动扩散作用。 ②推移质运动:泥沙的扬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