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V1.5(更新)

合集下载

室分系统互调干扰解决方案探讨

室分系统互调干扰解决方案探讨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2024年 第01期DOI :10.15913/ki.kjycx.2024.01.040室分系统互调干扰解决方案探讨李 锐(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205)摘 要:随着无线通信网络建设的发展,国家提出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多网融合室分系统成为建设趋势。

多网融合室分系统克服了传统单一室分系统的缺点,但存在干扰严重、网络需求差异大等诸多难题,尤其是系统间的互调干扰日益严重,对方案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都非常高。

对此,主要浅析了室分系统互调干扰的理论计算、解决措施和规避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室分系统;多网融合;互调干扰;无线通信网络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1-0134-03在现有多网融合室分系统中,主要利用POI (Point of Interface ,多系统接入平台)满足多种网络制式的接入需求,支持MIMO ,实现1套室分系统传输多个系统信号,满足室内用户各种业务需求。

但基于POI 的多网融合室分系统存在无源互调干扰日益严重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室分系统互调干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今后室分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工作提供实践经验。

1 室分系统互调干扰成因分析1.1 互调原理简述无源互调是射频信号路径中2个或多个射频信号因无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引起的混频干扰信号[1]。

在无源器件中,材料的磁滞特性、表面或接触面受到污染、不良的机械结点都会产生互调干扰信号。

互调干扰示意图如图1所示。

互调产物的大小取决于器件的互调抑制度,互调抑制度越差,则互调产物越大[2]。

互调产物的大小还与输入信号的功率密切相关,输入功率越大,则互调产物越大。

一般取三阶互调来衡量互调水平。

图1 互调干扰示意图1.2 互调干扰的影响因素室分系统互调干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3种:①无源器件和室分天线的质量。

室内分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

室内分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

室内分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一、室内分布系统原理 (1)1.概述 (1)2.室内分布系统组网 (2)3.CDMA与GSM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的组网 (9)4.多系统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组网 (11)5.室内分布系统的监控 (1)6.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组网时系统间的干扰协调 (2)二、室内分布系统的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天馈线及无源器件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室内分布系统的相关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电磁传播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室内分布系统的噪声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室内分布系统的上下行平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铁塔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

中国铁塔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3月前言室内是5G网络的主要应用场景,据统计,4G业务中有70%的应用发生在室内,业界预测未来5G超过85%的业务将发生在室内场景。

同时,5G室内应用更加多样化,如云AR/VR、8K高清、智能制造、无线医疗等业务都主要发生在室内场景,对网络带宽、时延等网络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因此,完善的5G室内覆盖对未来5G网络发展至关重要。

公司一直致力于室内共建共享覆盖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究工作。

结合各运营商5G 频谱分配及网络需求情况,总部研发了支持共建共享型5G室分系列产品。

这些产品直接在原4G产品技术标准上进行升级演进或为5G系统部署创新研发,为5G室内覆盖网络的部署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总部积极引导相关产业链,选取室内楼宇及隧道场景进行了5G室内网络覆盖实验局的部署,对5G室分产品性能进行了验证,对5G室内网络新特点进行了研究。

为了建设高品质、低成本的5G室内覆盖网络,最大程度的发挥铁塔公司共建共享优势,结合总部发布的5G无源室分产品相关企业标准及试点项目研究成果,编制了本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包括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无源室分产品及应用原则、楼宇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隧道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要求。

现阶段,本技术指导意见仅针对5G无源共享室分产品及应用给予指导,如需采用有源微站,可根据运营商相关要求采用单运营商独享产品进行部署。

公司共享型5G有源微站正在研发中,待完成后将适时开展技术试点并给予技术指导。

目录1 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 (1)无源室分系统 (1)有源微站系统 (1)室分外引系统 (2)多技术综合覆盖 (2)小结 (3)2无源室分产品及应用原则 (3)5G POI设备 (4)2.1.1设备类型 (4)2.1.2设备应用 (4)5G无源器件 (6)2.2.1器件类型 (6)2.2.2器件应用 (7)漏泄电缆 (7)2.3.1漏泄电缆类型 (7)2.3.2漏泄电缆应用 (8)5G天线 (12)2.4.1天线类型 (12)2.4.2天线应用 (13)增强型连接器 (15)2.5.1增强型连接器类型 (15)2.5.2增强型连接器应用 (16)3楼宇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 (17)新建楼宇场景 (17)3.1.1各类型楼宇方案选择建议 (17)3.1.3多运营商共享建设 (22)存量楼宇场景 (23)3.2.1系统改造前的技术评估 (24)3.2.2各类型场景改造方案选择建议 (29)3.2.3铁塔公司已建存量建站点改造 (35)3.2.4运营商建设存量站点改造 (51)4隧道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 (53)地铁隧道 (53)4.1.1新建地铁隧道 (53)4.1.2存量地铁隧道 (55)高铁隧道 (56)4.2.1新建高铁隧道 (56)4.2.2存量高铁隧道 (58)公路隧道 (59)4.3.1新建公路隧道 (59)4.3.2存量公路隧道 (60)5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要求 (61)网络制式及频率 (61)覆盖指标 (62)信号外泄 (62)天线口功率 (63)链路预算 (63)5.5.1 5G子载波功率 (63)5.5.2 5G传播模型 (64)5.5.3 5G穿透损耗 (64)小区划分 (65)切换区设置 (66)5.7.1.1室内小区间切换区设置原则 (66)5.7.1.2室内与室外小区间切换区设置原则 (67)5.7.2切换区域 (67)5.7.2.1窗边切换 (67)5.7.2.2建筑物出入口切换 (67)5.7.2.3电梯切换 (68)附件:项目案例 (69)附件1:普通楼宇-成都市浅水半岛停车场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2:普通楼宇-上海市古北SOHO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3:普通楼宇-雄安设计中心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4:地铁-济南市地铁R3线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5:地铁-石家庄市地铁1号线二期5G测试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6:地铁-郑州市地铁5号线移动5G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7:高铁-张家口市京张高铁室分覆盖项目 (69)1 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室内无线网络覆盖主要的技术手段有无源分布系统、室内有源微站系统、光纤分布系统、室分外引系统、多技术综合覆盖手段等,其中光纤分布系统一般用在非5G场景对2G/3G/4G系统信源功率的延伸覆盖,其他技术手段可用于5G系统的信号覆盖。

中国铁塔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

中国铁塔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

5G无源室分技术指导意见(V1.0)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3月前言室内是5G网络的主要应用场景,据统计,4G业务中有70%的应用发生在室内,业界预测未来5G超过85%的业务将发生在室内场景。

同时,5G室内应用更加多样化,如云AR/VR、8K高清、智能制造、无线医疗等业务都主要发生在室内场景,对网络带宽、时延等网络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因此,完善的5G室内覆盖对未来5G网络发展至关重要。

公司一直致力于室内共建共享覆盖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究工作。

结合各运营商5G 频谱分配及网络需求情况,总部研发了支持共建共享型5G室分系列产品。

这些产品直接在原4G产品技术标准上进行升级演进或为5G系统部署创新研发,为5G室内覆盖网络的部署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总部积极引导相关产业链,选取室内楼宇及隧道场景进行了5G室内网络覆盖实验局的部署,对5G室分产品性能进行了验证,对5G室内网络新特点进行了研究。

为了建设高品质、低成本的5G室内覆盖网络,最大程度的发挥铁塔公司共建共享优势,结合总部发布的5G无源室分产品相关企业标准及试点项目研究成果,编制了本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包括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无源室分产品及应用原则、楼宇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隧道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要求。

现阶段,本技术指导意见仅针对5G无源共享室分产品及应用给予指导,如需采用有源微站,可根据运营商相关要求采用单运营商独享产品进行部署。

公司共享型5G有源微站正在研发中,待完成后将适时开展技术试点并给予技术指导。

目录1 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 (1)无源室分系统 (1)有源微站系统 (1)室分外引系统 (2)多技术综合覆盖 (2)小结 (3)2无源室分产品及应用原则 (3)5G POI设备 (4)2.1.1设备类型 (4)2.1.2设备应用 (4)5G无源器件 (6)2.2.1器件类型 (6)2.2.2器件应用 (7)漏泄电缆 (7)2.3.1漏泄电缆类型 (7)2.3.2漏泄电缆应用 (8)5G天线 (12)2.4.1天线类型 (12)2.4.2天线应用 (13)增强型连接器 (15)2.5.1增强型连接器类型 (15)2.5.2增强型连接器应用 (16)3楼宇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 (17)新建楼宇场景 (17)3.1.1各类型楼宇方案选择建议 (17)3.1.3多运营商共享建设 (22)存量楼宇场景 (23)3.2.1系统改造前的技术评估 (24)3.2.2各类型场景改造方案选择建议 (29)3.2.3铁塔公司已建存量建站点改造 (35)3.2.4运营商建设存量站点改造 (51)4隧道场景5G室分技术方案 (53)地铁隧道 (53)4.1.1新建地铁隧道 (53)4.1.2存量地铁隧道 (55)高铁隧道 (56)4.2.1新建高铁隧道 (56)4.2.2存量高铁隧道 (58)公路隧道 (59)4.3.1新建公路隧道 (59)4.3.2存量公路隧道 (60)5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要求 (61)网络制式及频率 (61)覆盖指标 (62)信号外泄 (62)天线口功率 (63)链路预算 (63)5.5.1 5G子载波功率 (63)5.5.2 5G传播模型 (64)5.5.3 5G穿透损耗 (64)小区划分 (65)切换区设置 (66)5.7.1.1室内小区间切换区设置原则 (66)5.7.1.2室内与室外小区间切换区设置原则 (67)5.7.2切换区域 (67)5.7.2.1窗边切换 (67)5.7.2.2建筑物出入口切换 (67)5.7.2.3电梯切换 (68)附件:项目案例 (69)附件1:普通楼宇-成都市浅水半岛停车场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2:普通楼宇-上海市古北SOHO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3:普通楼宇-雄安设计中心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4:地铁-济南市地铁R3线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5:地铁-石家庄市地铁1号线二期5G测试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6:地铁-郑州市地铁5号线移动5G室分覆盖项目 (69)附件7:高铁-张家口市京张高铁室分覆盖项目 (69)1 5G室内覆盖技术手段室内无线网络覆盖主要的技术手段有无源分布系统、室内有源微站系统、光纤分布系统、室分外引系统、多技术综合覆盖手段等,其中光纤分布系统一般用在非5G场景对2G/3G/4G系统信源功率的延伸覆盖,其他技术手段可用于5G系统的信号覆盖。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为做好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管理,推进标准化建设,总部针对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及工程管理制定指导意见如下:一、项目实施范围各省分公司要聚焦重点室分场景承接电信运营企业的建设需求,承接范围应严格按照《关于2015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通〔2014〕586号)中明确的室分建设场景,重点关注其中站点规模大、三家共享的项目。

1. 以地铁、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交通类重点场所、大型场馆、党政机关等建筑楼宇类重点场所的共享建设为重点,多业主共同使用的商住楼中城市地标性建筑、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甲级写字楼优先考虑。

2.大型商场(超市、聚类市场)、三甲医院、餐饮娱乐场所、高校校园、重要隧道等已确定三方均有建设需求或两家以上运营企业有建设需求,另一家有潜在共享需求的站点可考虑承接。

3.除以上场景外,其他场景一般不主动建设,如开发商(业主)提供配套资金,且满足三家共享需求,视具体情况考虑建设。

二、实施要求1. 分工界面:根据工信部和国资委[2014]586号文件,铁塔公司与各电信运营企业的分工界面以POI输入端口为界。

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便于统一协调,应与各电信运营企业就工程内容具体协商。

(1)信源、GPS及其连接器件、GPS馈线由各电信运营企业提供,铁塔公司统一组织实施。

信源至大楼外传输接入点的管道及光缆由电信运营企业自行负责。

(2)BBU与RRU之间的光纤、光缆可由铁塔公司代为布放,光纤、光缆及辅助材料由电信运营企业提供。

(3)地铁、高铁隧道内光缆、泄露电缆由铁塔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2. 造价控制:在保证设备、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无源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成本,原则上新建单平米成本(不含信源)不超过现有三家电信运营企业共建的成本上限,室内分布系统双缆方案造价(含电源配套建设,不含机房、协调费和钢管等非常规材料费用)不超过总部现行指导价。

3. 覆盖需求:覆盖场强应满足《通信室内分布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国铁塔〔2015〕10号)各项要求,并根据覆盖场强进行链路预算;对于各系统的信噪比和业务能力等指标,需配合各运营企业,结合室内外基站进行优化。

室内分布集成商重要技术标准

室内分布集成商重要技术标准

室内分布集成商重要技术标准1. 引言室内分布集成商是指在室内环境中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供应商。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室内分布集成商在提供室内无线覆盖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技术挑战。

为了确保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制定一套重要的技术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室内分布集成商重要的技术标准。

2. 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要求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提供高质量、高容量的无线通信服务。

为了实现这些要求,室内分布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标准:2.1 信号覆盖和强度室内分布系统需要确保覆盖服务区域的所有区域都具有良好的信号强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室内分布系统需要进行精确的信号覆盖预测和设计,并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天线来提供稳定的信号强度。

3.2 容量和带宽室内分布系统需要支持大规模的用户接入和高带宽的数据传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室内分布系统需要使用高性能的设备和技术,并进行优化和升级。

3.3 抗干扰能力室内分布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以防止外部干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室内分布系统需要采用合适的信道选择和信号处理技术,并进行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3. 技术标准的具体要求3.1 设备选型标准室内分布集成商在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其适应性、性能、可靠性和可升级性。

设备应能提供稳定的信号覆盖和高容量的数据传输,同时具备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扩容的能力。

3.2 建筑物内部布局标准室内分布集成商在进行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内部布局。

布局要满足较好的信号覆盖和高容量的要求,同时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对信号传播的影响。

3.3 设备安装和调试标准室内分布集成商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需要遵循标准的安装和调试流程。

这包括设备的正确安装、天线的调整和定向、信号覆盖测试等。

3.4 监测和维护标准室内分布集成商需要建立完善的系统监测和维护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中的故障和问题,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多系统合路平台(POI)概述及S参数测试方法研究

多系统合路平台(POI)概述及S参数测试方法研究

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泰尔检测1引言我国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有中国移动的GSM 、DCS 、TD-SCDMA 、TD-LTE ,中国联通的GSM 、DCS 、WCDMA 、FDD-LTE ,中国电信的CDMA800、cdma2000、FDD-LTE ,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5G 通信系统。

这必然会出现各运营商分别建设自己的覆盖系统所带来的重复建设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多系统合路平台(Point of Interface ,POI )为解决上述室内覆盖建设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2铁塔公司和POI 原理及应用2.1铁塔公司中国铁塔是按照中央和国务院有关要求,在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成的铁塔公司协调组的直接领导和协调推动下,于2014年7月15日,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3家电信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主要从事通信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维护和运营。

2014年9月11日,“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正式更名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有利于减少电信行业内铁塔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提高行业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缓解企业选址难的问题,增强企业集约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机制上进一步促进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同时,有利于降低中国移动的总体投资规模,有效盘活资产,节省资本开支,优化现金使用,聚焦核心业务运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加快转型升级。

2.2POI 的特点及应用场景POI 是位于多系统基站信源与室内分布系统天馈之间的特定设备,它相当于性能指标更高的合路器,具有将多系统基站信源进行合路并输出给室内分布系统的天馈设备,同时反方向将来自天馈设备的信号分路输出给各系统信源的作用。

POI 通过对多频段、多制式无线通信系统的接入及透明传输,实现多网络共用一套覆盖天馈系统,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满足覆盖效果的同时,节省运营商的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室内分布系统测试规范及细则

室内分布系统测试规范及细则

GSM无线网络质量测试(CQT、DT部分)1.测试目的根据中国移动GSM室内分布和直放站整治专项活动的要求,积极深入开展室内分布和直放站整治工作,将小区的掉话率控制在1%以内,且上下行通话质量均保持在99%以上,接通率保持在99%以上。

全面提升GSM室内分布系统的网络质量指标。

2.测试设备活动采用的设备:SAGME测试机2部、笔记本电脑、DT测试软件等。

3.测试规范3.1公共信道覆盖测试3.1.1GSM BCCH覆盖测试:GSM室内BCCH覆盖测试,按照如下测试规范进行测试:3.1.2GSM室内信号外泄测试:GSM室内信号外泄测试,按照下表进行:3.2业务信道性能测试GSM语音业务测试3.2.1 GSM语音业务测试,按照如下测试规范进行测试3.3切换测试GSM语音切换测试:3.3.1 以微蜂窝做信源类小区,GSM语音切换成功率测试,按照如下测试规范进行测试:3.3.2 以室外宏蜂窝做信源类小区,要求不存在乒乓切换。

3.4邻区的检查1、要求:邻区添加完整、合理且周围不存在同邻频小区。

2、检查方法:通过路测设备上邻区列表、扫频、锁频等检查该小区附近是否存在同、邻频现象,并通过修改频点予以避免;对于接收到的较强而目前邻区列表里没有的宏站小区信号,结合实际位置,考虑是否互加为邻区。

4.测试流程5.测试范围及测试路线的选取室分系统的测试范围应根据不同覆盖场景及不同规模进行选择。

一般来讲至少应包含覆盖区域的40%以上,对于独栋建筑的进出口、底层、中层及高层应展开全面测试,对于小区覆盖或校园等多栋建筑的场景,应测试至少40%以上的楼宇,并且应该包含进出口、覆盖范围周边泄露测试等,测试范围必须包含分布系统使用的所有信源小区,每个信源小区的测试范围不低于40%,且测试要包含到每台无源设备覆盖范围,既每台远端覆盖的范围最少要测试40%区域。

由于室内分布系统的复杂性,根据室内实际环境,选择合适的测试路线,才能以最小的工作量最大化发现现网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次活动的特点总结了以下几种常见的不同场景的测试方法。

POI产品技术介绍

POI产品技术介绍
(协议规定的灵敏度与理论上的灵敏度略有区别)
Page 12
二、POI技术要点-应用分析
覆盖系统的PIM值与灵敏度影响的关系:
PIM -165 -160 -155 -153 -150 -145 -143 -140 GSM灵敏度影响 0.22 0.67 1.83 2.63 4.25 7.96 9.69 12.45 WCDMA灵敏度影响 0.04 0.12 0.36 0.56 1.06 2.72 3.77 5.75 LTE灵敏度影响 0.04 0.12 0.36 0.56 1.06 2.72 3.77 5.75
频率 MHz
移动G900
Page 18
二、POI技术要点-应用分析
运营商频率应用举 例:
1800MHz系统三阶互调对自身上行及2100MHz系统上行的干扰
由于 1800MHz 系统发射频率较宽,因此其三阶互调展宽较宽,将落到 1730-1785MHz (低频侧)及
1920-1955MHz(高频侧)范围,对1800系统自身上行及2100MHz系统上行可能产生互调干扰
对于移动GSM900MHz系统,其下行频点产生的三阶互调低频侧,会落入其自身接收频段,影响频段
为906-909MHz部分;
电信CDMA 移动D1800 联通D1800 联通LTE 电信LTE (预留)
906 825 835 870 880 885 909 930 954 1710 1735 1745 1765 1770 1785
了系统共站的要求(TS 25.104规定当外部系统与本系统有30dB以上隔离度时,不构成影
响),一般来说异系统隔离度30dB即可满要求。 由于异系统间一般频率间隔很宽,因此异频隔离度一般都比较容易实现,都能做到80dB以上。

基于rfid的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 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基于rfid的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 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基于rfid的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近年来应用广泛。

它通过使用无线电波来自动识别并跟踪物体,无需人工干预。

在室内环境中,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借助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室内目标的实时监控和定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RFID的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该系统的技术要求涉及RFID技术介绍和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的概述。

首先,我们会介绍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工作方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优势。

其次,我们会对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进行概述,包括其设备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

通过对这些要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于RFID的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为了保证该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方法。

本文将涵盖硬件测试方法和软件测试方法两个方面。

硬件测试方法主要针对RFID设备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传输距离、抗干扰能力和读取速度等方面。

而软件测试方法则是针对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包括用户界面、数据传输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对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深入探讨,我们将能够全面了解基于RFID的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这不仅将为该系统的工程实践提供指导,也将为类似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之,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关于基于RFID的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综合指南。

1.2 文章结构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了基于RFID 的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阐述了本文的结构安排,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的内容和框架。

在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章节,即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首先,在技术要求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RFID 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无源室内分布集中监控系统的概述和重要特点。

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书

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书

一、总则为加强通信网络设备维护管理及客户网络服务的质量,确保通信网络运行质量、降低运行维护成本,规范代维服务内容,保证外包服务正常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省分公司对代维采取垂直管理方式,要求各市州代维队伍建立统一的流程、工作机制、考核办法,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和队伍建设。

代维内容和考核工作围绕日常管理、周期巡检、隐患整治、故障抢修、资料管理、工程配合、业务配合和专项维护工作等代维作业内容展开,包括室分系统交维验收、资源管理、日常巡检、故障处理、物业管理、维护资源配置要求等,并根据中国铁塔维护相关规范最新版本做相应调整,确保全省代维工作内容统一,目标明确,职责分明。

二、适用范围2.1 室内分布系统2.1.1 无源分布系统包括分布系统设备及所有为客户设备提供电力的配套设施。

分布系统设备包括馈线、天线、漏缆、耦合器、功分器、合路器、电桥等器件、接头、双绞线、支架、辅材等。

2.1.2 有源分布系统的维护范围包括分布系统设备及所有为设备提供电力的配套设施。

分布系统设备包括光纤分布系统的AU、EU、RU及末端分布系统,微站型分布系统的RHub以及pRRU等。

2.1.3 隧道室分系统的维护范围为高铁红线区域内归属于铁塔公司的相关资产,主要包括室分主设备、隧道机房/洞室电源配套设施、泄漏电缆、光交箱、光缆线路(包含红线外引入部分)、洞口场坪抱杆等。

2.2 动力环境设备2.2.1 市电供电系统(铁塔公司产权的高压线路、变压器、低压供电线路、电表、避雷装置等)。

2.2.2 动力设备(含开关电源、直流远供、电池、逆变器、UPS、稳压器等)。

2.2.3 动环监控采集设备。

2.2.4 基站空调设备。

2.2.5 节能减排设备2.2.6 新能源等其他动力配套设备三、代维服务内容和要求3.1 巡检及基础测试3.1.1 具体内容代维人员对所维护的设施定期进行预防性巡视检查与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站址设施隐患,保障安全、平稳运行。

POI介绍

POI介绍

移动GSM900
(935-954)
GSM900,GSM1800,3G
联通GSM900
(954-960)
接口数目:
移动 DCS1800
TX2
(1805-1830)
TETRA:1
移动 DCS1800
(1805-1830)
CDMA800:1 GSM900:2 GSM1800:2
电信 CDMA2000
(2110-2125)
LAN 485 485
RS232
RS232
开关
五、POI设计要点- POI监控功能
POI监控单元
➢本地监控 ➢集中监控 ➢通过串口直连实现远程监控 ➢通过无线MODEM实现远程监控 ➢通过光纤接入实现远程闲空 ➢通过以太网口实现远程监控 ➢通过以上一种或几种监控接入方式实现多设备监控
五、POI设计要点- POI示例
大型综合分布系统 移动通信技术解决方案-POI
张伟 2014-12-9
目录
• 一、POI用途 • 二、POI功能 • 三、POI特点 • 四、POI类型 • 五、POI设计要点 • 六、性能参数 • 七、带TD-SCDMA、WLAN和WCDMA的POI解决方案 • 八、LTE系统接入应用 • 九、POI应用
六、性能参数
• 6.3POI常规电气性能指标
六、性能参数
• 6.4POI互调抑制性能指标
六、性能参数
• 6.4POI互调抑制性能指标
六、性能参数
• 6.4POI互调抑制性能指标
六、性能参数
• 6.5POI功率容量指标
六、性能参数
• 6.5POI性能指标
七、带TD-SCDMA、WLAN的POI系统的介绍

室内分布系统无源互调干扰问题排查与整治

室内分布系统无源互调干扰问题排查与整治

室内分布系统无源互调干扰问题排查与整治发布时间:2021-07-26T11:17:08.42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第9期作者:周新超李小雷[导读]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周新超李小雷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摘要: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室内覆盖系统的出现,它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我国的网络通信行业中,主要通过打电话或者使用网络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通信的过程中会出现无源互调干扰,直接影响客户的网络通信质量。

本文通过讲述室内无源互调干扰的定义、判断无源互调干扰及排查办法对室内覆盖无源互调干扰进行降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室内分布系统;无源互调干扰;问题排查;整治引言:3G网络和5G网络在分布范围上也是不一样的,对于3G网络来说,它的业务量大部分都是来自室外,对于5G网络来说,它的业务量大部分都是来自室内。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来,有一半以上的用户在使用5G网络的时候通常是在封闭的环境里进行的,所以说网络覆盖区域中的封闭区域是非常重要的,网络运营商在市场竞争的时候通常会将覆盖区域的网速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详细的阐述了无源互调干扰的含义、判断方法以及排查与整治,并提出了几条建议[1]。

一、室内无源互调干扰的含义在大多数情况下,通信系统不会只有一个频率信号存在至少会有两个,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们将两路信号设置为A1和A2,当这两路信号在同样的时间用在网络元件上的时候,那么当有信息传出来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信息指示以及各种组合频率,新产生的频率会对系统的灵敏度造成干扰如果和收频带相似的话。

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就会再次做出调整和整合对于不同的频率,这个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调干扰。

在室内网络中,会存在一些东西对其产生干扰,这种干扰系统不是唯一的。

但是在所有的干扰系统中,无源互调干扰是最不容易解决的,困难度是最大的。

POI多系统接入平台技术交流资料

POI多系统接入平台技术交流资料

满足超级小区多载
产品系列涵盖室分建
频信号合路
产品互调优、功 率高、无干扰
设整体需求
低互调、高功率,网 络质量整体提升
● ● ●
● ●
● ●
系 统 内 对 其 他 系 统 互 调 干 扰
2.3 POI互调抑制性能指标
三阶互调 (dBc) -120 -140 -150 干扰电平值 (dBm) -77 -97 -107 干扰等级 (1-5级) 5 3 1 五阶互调 (dBc) -120 -155 -160 干扰电平值 (dBm) -77 -112 -117 干扰等级 (1-5级) 5 0 0
POI多系统接入平台
性能及应用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2013年8月
内容纲要
一、POI产品介绍
二、性能参数概述
三、LTE系统接入
四、室分系统配套产品
1.1 多系统覆盖难题 干扰
规划?
载频 切换
1.2 POI(Point of Interface)多系统接入平台
共天馈覆盖
POI:采用超宽频合路技术,实现多 运营商多系统多制式信号合路,满足
2.5 POI性能指标汇总
指标
插入损耗
参考值 5.5dB(两路输出) 2.0dB(一路输出)
关键性 A
带内波动 驻波比 隔离度
-1.25 25dB(同系统)
B A A
90dB(异系统)
三阶互调
混合互调 功率容量
-140dBc
-150dBc 200W/端口
A
A A
注:频率相隔较近(10MHz)以内合路隔离度需要特殊考虑。
要求。
3.2 POI系统合路输出 A.收发合缆(1套天馈):

通信中的POI,你了解吗,一个强大的设备

通信中的POI,你了解吗,一个强大的设备

通信中的POI,你了解吗,一个强大的设备昨天我讲了现在最常用的有源器件,BBU和RRU,4G后,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就是POI,这是个什么器件呢,昨天时间关系统,没有写,今天说来说下吧,必竟是最近几年搞出来的新产品,最早应用于地铁里面信号覆盖。

POI(POINT OF INTERFACE),即多系统接入平台,用于多频段、多信号合路,实现多网络信号兼容覆盖。

实现多系统、多频段信号收发和分缆传输:满足DTV、2G、3G、4G(可支持LTE MIMO)等多种制式要求。

应用在需要多网络系统接入的大型建筑、市政设施内,如大型展馆、地铁、火车站、机场、政府办公机关等场所,避免了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重复投资。

它利用多频合路器、双工器、隔离器、电桥等无源器件,将多运营商、多系统信号(包括GSM/ CDMA/DCS/WCDMA/TD-SCDMA/LTE等)下行合路输出,接收上行信号分路输出至相应接收机端口的一种设备,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有效节省投资的目的。

从上面看了这么多,是不是有种非常熟悉的感觉,这不就是原来的多频合路器吗,就是把三家运营商的2G、3G、4G信号合路在一个天馈里面吗?对,你说的没有错,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合路器为无源器件,它不需要供电,而POI需电给设备供电,同时,POI比合路器大很多倍,具有设备的特性,隔离度也比合路器高很多,所以买的也很贵。

POI的出现,很好解决多系统合路问题,也迎合共建共享的需求,铁塔公司很好的POI推向一新的需求高点,记得当时很多有实力的系统集成商都推出了自己的POI产品,来抢占高利润的先机。

但最终发现用的并不是很多,因为中国移动经常不和其他两家运营商玩,移动都是自己建设通信系统,参于铁塔三家共建共享的项目并不多,很多同意建设三家共建共享的基站都是因移动缺少进入该区域关系,不得不利用铁塔该区域的关系,毕竟铁塔可是拿着红头文件下来,所以当地政府基本都配合铁塔公司共建共享政策,这也是绿色环保,节约资源重要体现。

POI产品技术介绍

POI产品技术介绍

移动D1800
1730 1710 1735 1745 1765 1770 1785 1805 1830 1840 1860 1865 1880 1920 1935 1940
1955 1965
电信LTE 联通D1800 联通LTE (预留)
电信LTE
联通 WCDMA
频率 MHz
Page 19
二、POI技术要点-应用分析
9.87
14.55 19.45 24.42 29.40 34.40 39.40 44.40
9.87
14.55 19.45 24.42 29.40 34.40 39.40 44.40
经过集团与华为共同研究,共建系统 要求系统PIM值应低于 -150dBc
Page 13
二、POI技术要点-关键指标
同频隔离度:
二、POI技术要点-关键电气指标
分类 指标 互调 插入损耗 性能指标 隔离度 驻波比
描述
对互调产物的抑制能力,POI质量及工艺控制的综合体现 POI接入而产生的功率损耗,为输出端口功率与输入端口功率之差 任意端口有输入时反应到对方端口的该信号输出衰减程度 输出端口反射的信号电压与输入的信号电压的比 指对通道以外的信号的抑制程度 系统长期运行中,POI所能承受的最大输入功率(不损坏器件)
了系统共站的要求(TS 25.104规定当外部系统与本系统有30dB以上隔离度时,不构成影
响),一般来说异系统隔离度30dB即可满要求。 由于异系统间一般频率间隔很宽,因此异频隔离度一般都比较容易实现,都能做到80dB以上。
Page 15
二、POI技术要点-关键指标
异频隔离度:
对于移动TDD(F)系统,由于与联通WCDMA2100系统以及电信LTE1800MHz频段间收发频 段相隔太近,因此在与这些相邻频段共站时,一定要有一定的保护带宽(建议5MHz以上),否 则无法满足系统间的干扰要求。 TD(F)频段,按共存在标准来计算, 5MHz带外杂散为-71dBm/100KHz,落入UMTS2100杂散信 号折算到WCDMA载波带宽上为:-71dBm+10*lg(5000/100)=-54dBm/5MH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Q/ZTTxxx—2014无源室内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 O I)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V1.0.02014-11-30发布2014-11-30实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规范性引用文件 (1)2定义 (1)3范围 (1)4设备类型 (2)5电气性能指标定义与要求 (3)5.1电气性能指标定义 (3)5.2A型POI电气性能指标要求 (3)5.3B型POI电气性能指标要求 (4)5.4C型POI电气性能指标要求 (5)6端口要求 (6)6.1信源端端口要求 (6)6.2天馈端端口要求 (7)6.3端口排列原则 (7)6.4多设备端口原则 (7)7监控要求 (8)7.1监控功能 (8)7.2监控指标 (8)8电气性能指标测试办法 (9)8.1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 (9)8.2驻波比 (10)8.3端口(系统)隔离度 (11)8.4互调抑制 (12)8.5功率容量 (13)9内部设计及部件要求 (15)9.1不同系统合路 (15)9.2内部器件、电缆要求 (15)9.3机箱要求 (16)10工作环境与安装要求 (16)11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7)11.1标识 (17)11.2运输 (18)11.3贮存 (18)前言我国当前存在着GSM、CDMA2000、TD-SCDMA、WCDMA、TD-LTE、LTE FDD等多种无线通信网络制式,各无线通信系统分别工作在80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等多个公众无线通信频段上。

随着新技术发展,无线网络应用环境将更加复杂,一个运营商拥有多个制式、多段频率,一个覆盖区多系统、多网络、全频段共存的情况也将越来越多。

本技术要求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均简称为“铁塔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铁塔公司无源室内分布系统相应技术规定和要求,为铁塔公司无源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技术要求是无源室内分布系统系列规范之一,该系列规范的名称及结构如下:无源室内分布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无源室内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无源室内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无源室内分布系统射频电缆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无源室内分布系统室分天线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订后续的相关规范。

本技术要求由铁塔公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技术要求主编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1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国家及行业标准对于本技术要求的应用必不可少。

凡是注日期的,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凡是不注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YD/T 883-2009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YD/T 1556-2013 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基站子系统YD/T 2738-2014 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第七阶段)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YD/T 1782-2011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媒体广播系统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 1849-2009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YD/T 2573-2013 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 2571-2013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YD/T2164.4-2013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4部分:室内分布系统YD/T 5120-2005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T2740.1-2014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YD/T2740.5-2014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第5部分: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 5191-2009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3GPP TS05.05 无线发射和接收3GPP TS25.104 FDD基站无线发射和接收3GPP TS25.105 TDD基站无线发射和接收3GPP2 C.S0010-C cdma2000基站系统的推荐最低性能3GPP TS36.104 E-UTRA基站系统的最低性能2定义多系统接入平台(Point of Interface,简称POI),指位于多系统基站信源与室内分布系统天馈之间的特定设备,它相当于性能指标更高的合路器,具有将多系统基站信源进行合路并输出给室内分布系统的天馈设备,同时反方向将来自天馈设备的信号分路输出给各系统信源的作用。

3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室内分布系统用POI的标准化设备类型、电气性能指标要求、端口要求、监控要求等。

4设备类型根据对运营商建网需求和网络演进的分析,对POI设备进行标准化,确定A型、B型、C型三种类型,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POI设备类型如下表所示:POI类型网络需求下行(MHz)上行(MHz)PIM(dBc)A型POI (6频)电信 CDMA800 865-880 820-835≤-143 电信 LTE FDD1.8G 1860-1880 1765-1785电信 LTE FDD2.1G 2110-2130 1920-1940联通 GSM900 954-960 909-915联通 LTE FDD1.8G 1830-1860 1735-1765联通 WCDMA 2130-2170 1940-1980B型POI (9频)移动 GSM900 934-960 889-915≤-150 移动 DCS 1805-1830 1710-1735移动 TD-LTE(F频段)1885-1915移动 TD-LTE(E频段)2320-2370电信 CDMA800 865-880 820-835电信 LTE FDD1.8G 1860-1880 1765-1785电信 LTE FDD2.1G 2110-2130 1920-1940联通 LTE FDD1.8G 1830-1860 1735-1765联通 WCDMA 2130-2170 1940-1980C型POI (12频)移动 GSM900 934-960 889-915≤-150 移动 DCS 1805-1830 1710-1735移动 TD-LTE(F频段)1885-1915移动 TD-LTE(A频段)2010-2025移动 TD-LTE(E频段)2320-2370电信 CDMA800 865-880 820-835电信 LTE FDD1.8G 1860-1880 1765-1785电信 LTE FDD2.1G 2110-2130 1920-1940电信 TD-LTE2.3G 2370-2390联通 LTE FDD1.8G 1830-1860 1735-1765联通 WCDMA 2130-2170 1940-1980联通 TD-LTE2.3G 2300-23205电气性能指标定义与要求5.1电气性能指标定义5.1.1插入损耗发射机输出功率和接收机输入功率通过POI引起的传输损耗,包括功率分配损耗、导体损耗、介质损耗、反射损耗等。

5.1.2驻波比POI的输出端口与标称阻抗负载相连接,信源输入端与无损耗传输线相连接并当作其负载时,该传输线中驻波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5.1.3端口(系统)隔离度POI接入的不同系统发射频段载波功率与此载波在其它系统端口上可得到的功率之比(-10lgP(反)/P(in))。

5.1.4互调抑制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的有二阶互调、三阶互调及五阶互调。

POI应具备一定的互调抑制能力。

5.1.5功率容量POI正常工作时信源侧端口和天馈侧端口所允许的最大输入功率,其衡量标准分为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

5.1.6带内波动POI传输频带内信号的最大衰减与最小衰减的差值。

5.2A型POI电气性能指标要求A型POI电气性能指标要求应满足下表要求:A型POI (6频)频率范围电信 CDMA800:下行865-880MHz,上行:820-835MHz电信 LTE FDD1.8G:下行1860-1880MHz,上行:1765-1785MHz电信 LTE FDD2.1G:下行2110-2130MHz,上行:1920-1940MHz联通 GSM900:下行954-960MHz,上行:909-915MHz联通 LTE FDD1.8G:下行1830-1860MHz,上行:1735-1765MHz联通 WCDMA:下行2130-2170 MHz,上行:1940-1980 MHz插入损耗≤5dB驻波比≤1.3端口(系统)隔离度联通 LTE FDD1.8G与电信LTE FDD1.8G之间的端口隔离度≥25dB;联通WCDMA与电信 LTE FDD2.1G之间的端口隔离度≥25dB;其他端口之间的隔离度≥80dB。

互调抑制PIM≤-143dBc。

功率容量信源侧端口:平均功率容量200W,峰值功率容量1000W;天馈侧端口:平均功率容量500W,峰值功率容量2500W。

带内波动≤1.5dB特性阻抗50Ω5.3B型POI电气性能指标要求B型POI电气性能指标要求应满足下表要求:POI类型指标名称指标要求B型POI (9频)频率范围移动 GSM900:下行934-960MHz,上行:889-915MHz移动 DCS:下行1805-1830MHz,上行:1710-1735MHz移动 TD-LTE(F频段):1885-1915MHz移动 TD-LTE(E频段):2320-2370MHz电信 CDMA800:下行865-880MHz,上行:820-835MHz电信 LTE FDD1.8G:下行1860-1880MHz,上行:1765-1785MHz电信 LTE FDD2.1G:下行2110-2130MHz,上行:1920-1940MHz联通 LTE FDD1.8G:下行1830-1860MHz,上行:1735-1765MHz联通 WCDMA:下行2130-2170MHz,上行:1940-1980 MHz插入损耗≤6dB驻波比≤1.3端口(系统)隔离度移动 DCS与联通LTE FDD1.8G之间的端口隔离度≥25dB;移动 DCS与电信LTE FDD1.8G之间的端口隔离度≥50dB;联通LTE FDD1.8G与电信LTE FDD1.8G之间的端口隔离度≥25dB;联通WCDMA与电信 LTE FDD2.1G之间的端口隔离度≥25dB;电信LTE FDD1.8G与移动TD-LTE(F频段)之间的端口隔离度≥50dB;电信LTE FDD2.1G与移动TD-LTE(F频段)之间的端口隔离度≥50dB;其他端口之间的隔离度≥80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