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猪场生产流程

合集下载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
1. 猪场规划和设计
在建立中小型猪场之前,需要对猪场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确定场地选址、建筑布局、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工作。

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 种猪选育
种猪是一个猪场生产的基础,选择优质的种猪是关键。

需要选择适合繁育的品种和具有良好遗传背景的种猪,确保后代具有优质的生长性能。

3.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猪场生产工艺的核心环节,包括日常饲料管理、疫病防控、环境卫生等方面。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4. 饲料配制
科学的饲料配制是猪场生产的关键之一,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合理搭配各种饲料,确保猪只获得充足的营养。

5. 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是猪场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按时按量地给猪投喂饲料,保证猪只获得足够的营养,并避免浪费。

6. 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是猪场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和疫病检测,确保猪只健康成长。

7. 猪只养殖
猪只养殖是猪场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制定相应的养殖方案,并确保养殖环境的优良。

8. 猪只出栏
猪只出栏是猪场生产的最终环节,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猪只的生长状况,确定出栏时机,并进行合理的销售计划。

9. 猪场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是猪场生产的关键,包括成本控制、效益评估、市场营销等方面,需要合理运用经济管理手段,确保猪场生产的经济效益。

以上是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的概述,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小型猪场生产管理的要点。

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养猪场日常操作中的一系列技术流程和生产管理措施。

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料配制、猪只繁殖、生长发育等环节。

首先,饲养管理是养猪场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对猪只的清洁环境、科学饲养和定期体检。

通过科学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减少疾病发生率。

其次,疾病防控是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有效的疾病防控工艺流程能够减少猪只的疾病发生率,提高养猪效益。

另外,饲料配制是影响猪只生长发育和产肉品质的重要因素。

科学合理的饲料配制可以提高猪只的食欲和生长速度,提高肉质品质和产肉效益。

此外,猪只繁殖是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的繁殖管理,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仔猪的成活率,扩大猪只的繁殖规模,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

综上所述,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料配制、猪只繁殖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和生产管理措施。

通过
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

种猪分娩舍日工作流程

种猪分娩舍日工作流程

种猪分娩舍日工作流程种猪分娩舍是猪场中最关键的生产环节之一,其工作流程直接关系到猪场生产效益和养殖管理水平的高低。

在种猪分娩舍日工作中,需要进行的工作有很多,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分娩操作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种猪分娩舍日工作的重要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后面的分娩操作和猪只生产效益。

首先应该检查饲料、水源等基本情况,确保猪只饲料和水足够充足,符合猪只分娩所需的要求。

其次,应当对分娩舍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卫生环境良好。

另外,还需要检查分娩舍内部设施是否正常,如栏杆、分隔板等,以保证猪只在分娩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二、分娩操作分娩操作是种猪分娩舍日工作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分娩过程中,需要对母猪进行监测,并注意分娩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确保分娩舍的温度和湿度合适,为母猪提供良好的分娩环境。

分娩操作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循猪场的分娩操作规程,如如何使用器具、如何进行断奶、如何处理分娩脐带、如何护理新生仔猪等。

在分娩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分娩记录工作,详细记录母猪分娩的时间、每胎仔猪的数量和体重、母猪的状态等信息。

三、后期管理分娩操作结束后,还需要进行后期管理工作。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处理生活垃圾、喂养母猪等工作。

首先应当将产生的卫生垃圾进行清理,确保分娩舍的卫生和环境质量。

其次,需要为产下仔猪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仔猪的舒适和生长。

此外,还要对母猪进行适当的护理,加强其饲养管理,帮助母猪尽快恢复健康和体能。

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生产阶段的需要,定期对猪只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疾病的发生。

总之,种猪分娩舍日工作流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猪场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卫生、管理、操作等方面都需做好,确保猪只身体健康、生产效益稳定。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猪场生产效益更是将会不断提升。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与投入产出分析课件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与投入产出分析课件

第二部分
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
1 清 0 待 洗 7 配、 消 天 配 毒 转 种、 入 妊 娠 阶 返回 段 3 4 仔猪 5 2 产 28天 培 天 天 仔 断奶 育 母 阶 哺 猪 段 乳 混 阶 群 6-7 段 圈 天, 第一标题 配
育 肥 阶 段 上 市
一、待配、配种、妊娠阶段
(一)猪舍要求:(100头母猪) 1、母猪栏(圈):一般 18个栏(圈),每栏(圈)饲养4-5 头母猪。 (1)定位栏(图片) (2)半定位栏(图片) 2、公猪栏(圈):一般3-4个,每栏1头公猪。 3、配种栏: 4、混群圈:一般2个 (二)工艺流程: 同批(周)待配后备母猪或新断奶母猪同时进入混群圈,经 6-7天混养、发情、配种后转入母猪栏(圈),妊娠母猪在此阶 段饲养107天后转入下一阶段。
㈣单位增重饲料成本:1.98元/斤
㈤培育结束斤成本:4.83元/斤 返回目录
培育阶段各种费用占总费用比例
Hale Waihona Puke 13.16% 7.67% 2.27% Ë Á Ç Ï · Ñ Ó Ã ¤× ¹ Ê ¼ °¸ £ û À Þ Ò Ê © ¼ °Ò ß Ã ç Ñ ·Ó Ã Æ Ô Ö ì · Ñ Ó Ã 76.90%
返回目录
第二部分
不利于环境控制的猪舍设计
夏季烈日 炎炎
返回
在猪舍设计时要考虑节省人力
如图:圈门与过 道同宽,单人即 可进行转猪操作 ,能节省人力。
摄于北京绿都种猪育种有限公司
返回
第二部分:加强成本管理与控 制 应对养猪低利化浪潮
一、为什么要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 (一)迅速发展的经济使得中国养猪企业必须应对低利化 浪潮,要将其从战略的高度给予重视。 (二)要及时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用开阔的思维和目光 练就低利化条件下猪场经营的过硬本领。 (三)要克服猪场销售净利润过于微薄,资金流量低的困 难,极为重要的一条是降低成本。 (四)降低一切成本以提高效益成为养猪业应对低利化浪 潮的必然选择。 (五)只有处于低成本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同业一般水 平的收益,其成本优势可使猪场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获得决 定性的竞争优势。 (六)一个未经历市场考验的猪场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猪 场,只有历经了市场衰退、低利化冲击而自己却保持不败的猪 场才是真正成功的

猪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猪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保育舍生产管理程序仔猪断奶是继出生以来又一次强烈的应激。

首先由于营养的改变,由食用含20%干物质的液态日粮改为采食含90%左右干物质的配合日粮以及饮用由饮水设备提供的自来水。

其次,由于环境的变化,由产房转入保育舍,并伴随着重新组群而引起的咬斗。

第三是离开母猪造成仔猪心理上的打击与不适。

第四是由于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患病等等诸多因素,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又一重要环节。

一、进猪前的准备工作进猪前的准备工作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目的是为断奶仔猪提供一个清洁、舒适、安全的生长环境,尽量减少对仔猪的各种应激。

(一)、圈舍冲洗保育舍采用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一栋猪保育期满后全部转入育成猪舍。

之后彻底冲圈清理猪舍卫生,将地面栏内、栏杆、料槽、墙壁、漏缝板、屋顶等舍内设施的粪便、污物灰尘用清洗机彻底冲刷干净,不留任何死角,同时将地下管道集中处理干净,并结合冲圈进行灭蝇和灭寄生虫工作,还要注意节约用水。

(二)、空舍消毒圈舍冲洗干净后对圈舍及舍内设施分别用火碱,TH4 (新一代复合型消毒剂)、消毒威(酚类消毒剂)进行三次喷雾消毒,每次消毒间隔12~24小时,最后用石灰乳对网床、地面及墙壁进行涂刷消毒,必要时还须薰蒸消毒(方法见消毒程序)。

做以上工作后关闭门窗待干燥后进猪。

(三)、预热猪舍准备进猪保育舍采用火炉和红外线供热保暖,接猪前一天应将洗刷干净凉干的灯泡灯罩安装并调试好,升起火炉预热房间,使舍内温度达到28~30℃。

一、断奶仔猪的进猪工作及日常管理哺乳仔猪在21日龄左右断奶转入保育舍进行为期50天的保育。

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前进行称重以获得仔猪平均断奶重及平均断奶窝重。

分群:仔猪转入保育舍后根据仔猪性别、个体大小、体质好坏等进行分群,每圈为一群,每群23~25头,同群体重相差不超过0.5kg,弱仔另组一群精心护理(一般在中间靠近火炉部位)。

给水:调整饮水器高度,给仔猪充足卫生的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营养药物(如:拜固舒、电解多维、补液盐)以缓解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这个时期严防仔猪脱水,最好给每栏都加一方形饮水槽并经常加满水(至少对弱仔栏应做到)。

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养猪场生产工艺流程养猪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流程控制。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步:选购猪种养猪场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要求选择适宜的猪种,常见的有杜洛克、长白、大白等。

选购猪种时需要结合生长速度、体型特点、繁殖性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第二步:建设栏舍栏舍是猪群生活的场所,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通风、饲水等条件。

栏舍建设需要根据猪种数量和生产要求进行规划,合理设置空间、栏位、供水设施等。

第三步: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养猪场生产的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饲喂计划,根据猪的年龄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保证猪只的营养需求。

其次,需要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

此外,还需要定期清洁栏舍,保持环境卫生。

第四步:繁殖管理繁殖管理是养猪场的重要环节之一。

首先,需要对种猪进行合理配种,选择优良的母猪和公猪进行交配。

交配后应注意观察妊娠情况,及时进行孕检,并对怀孕母猪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

待产后需要提前准备好产房,并对产妇和仔猪进行认真的照料和护理。

第五步:生长管理生长管理是养猪场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关键环节。

根据猪的年龄和体重,制定相应的饲喂和管理措施,确保猪群的生长发育。

除了合理的饲喂,还需要注意猪只的生长环境,及时清理猪舍、更换垫料,保持干净整洁。

第六步:出栏销售当猪只达到出栏标准体重时,可以进行出栏销售。

出栏前要对猪只进行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在销售过程中,需要保持猪只的品质,注意选择合适的销售市场和渠道,以获取合理的销售价格。

综上所述,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选购猪种、建设栏舍、饲养管理、繁殖管理、生长管理和出栏销售等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流程控制,可以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良好的养殖业务。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是指猪场在养殖猪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
生产技术和方法。

这些技术和方法的运用,对于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改善猪的品质、增加猪的产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猪场生
产工艺流程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

下面将介绍猪场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内容。

1. 猪场选址和场地准备
猪场选址是猪场建设的第一步,选址要考虑周围环境、交通便利、水源、排水和通风等因素。

场地准备包括场地平整、建筑物规
划布局、设施设备安装等工作。

2. 猪舍建设
猪舍的建设是猪场生产的重要环节,猪舍的建设要考虑猪的舒
适度和生长环境。

合理的猪舍设计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

3. 猪的选种和饲养管理
猪的选种是猪场生产的关键环节,选种要根据猪场的需求和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品种。

饲养管理包括饲料配制、饲喂方法、生长促进剂的使用等,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来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4.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猪场生产的重要环节,要做好疫苗接种、疾病监测和隔离等工作,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

5. 猪的屠宰和加工
猪的屠宰和加工是猪场生产的最后环节,要做好屠宰环节的卫生和安全工作,保证猪肉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要进行猪肉的加工和包装,使猪肉能够更好地进入市场。

以上就是猪场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内容,猪场生产工艺流程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水平。

希望猪场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养猪厂运作大概流程

养猪厂运作大概流程

养猪厂运作大概流程养猪厂是专门用于养殖猪的场所,通常由一系列的设施和设备组成,旨zhǐ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猪的产量和健康状况。

以下是养猪厂的基本运作流程:一、猪的选种和繁殖:养猪厂会选择高质量的种猪进行配种,以产生健康的仔猪。

仔猪出生后,会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断奶、接种疫苗等。

1、猪的选种过程:(1) 遴选父母代猪:选种过程的第一步是挑选出具有高质量、良好性状的种猪。

通常,养猪场会参考猪的生产性能指标,例如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肉质等指标,以及猪的健康状况、品种纯度等方面来选择种猪。

(2) 进行配种:选好种猪之后,将其与具有类似性状的母猪进行配种。

一般情况下,选种猪的数量是根据需要确定的,以保证能够获得足够的高质量种猪。

(3) 测定遗传性状:出生的仔猪需要进行测定遗传性状,以确定它们是否具有父母代猪的优良性状。

这些性状包括体重、生长速度、肌肉组织结构、猪肉质量、耐受疾病等。

(4) 评估选择:选种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选择,直到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指标,如生产性能、疾病抗性、肉质等。

(5) 培育后代:选出的种猪可以用于培育后代,以扩大良种的规模和提高繁殖效益。

选种是养猪厂中十分关键的一步,它需要养猪人员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科学知识,以确保选出的种猪具有优良性状,为后代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提供良好的基因基础。

2、猪的繁殖操作(1) 母猪的发情检测:母猪进入发情期后,才能进行配种。

母猪的发情检测可以通过观察母猪的行为变化来进行,包括声音、活动和食欲的变化等。

(2)配种:选择合适的种猪进行配种。

配种的时间通常是在母猪发情后24小时内,最多不超过72小时。

配种方式可以是自然交配,也可以是人工授精。

(3)妊娠检测:母猪怀孕后需要进行妊娠检测,以确定是否怀孕和胎数。

妊娠检测可以通过B超或者血液检测进行。

(4)妊娠管理:怀孕的母猪需要进行妊娠管理,包括合理饲养、疫病防治、环境调节等。

(5)分娩:母猪分娩前需要进行产前准备,包括提供干净、安全的产房、保持母猪的卫生等。

中小型猪场生产流程建设方案

中小型猪场生产流程建设方案

中小型猪场生产流程建设方案:1、猪场选址应远离住宅区,便于防疫,同时避免周围用户受粪便气味影响。

2、猪场规划时,生产、生活区一定要分开,便于猪场防疫及管理。

生产区应建在主风向的上风口,不受生活区的影响。

猪舍东西走向,窗户向南北两面开。

3、生产区各幢舍最好要有走廊连接,便于猪场猪群周转,同时生产人员可以同外界隔开,达到真正意义的全封闭生产。

4、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为水电通道,中层行走及转群,下层是主粪沟。

5、每个猪舍的粪便都冲入到主粪沟,然后流到化粪池中。

这种设计的缺陷是粪便会沉淀在粪沟中,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粪沟,否则猪舍的空气环境会受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猪只的生活。

如果有劳动力,可以让饲养员把猪舍中的半干粪铲出圈外,而不把它冲入粪沟内,这样对猪舍的环境比较有利。

6、本设计方案本着勤俭节约、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猪舍,囿于条件限制,产房适当放宽。

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产仔房、保育舍,生长肥育舍。

基本设计参数的选择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对年产600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⑴经产母猪30头,后备母猪6头,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2.2窝(适当增加哺乳期,可以减少风险,同时断奶仔猪留在产床上再养一周,也有利于缓解断奶综合应激),一头母猪一年提供20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四年。

⑵肉猪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达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168天左右(24周、近六个月时间)。

肉猪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65%。

猪群存栏:320头其中基础母猪:36头(含空怀后备母猪6头、妊娠母猪22头、哺乳母猪8头)公猪2头,后备母猪6头,后备公猪1头仔猪,生长猪,肥育猪等:280头左右。

整个生长期的成活率大于90%生产工艺程序及猪舍建筑本方案的肉猪生产程序是以“天”为计算单位,工厂化流水生产作业程序性生产方式,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

中小型猪场生产流程

中小型猪场生产流程

中小型猪场生产流程第一篇:中小型猪场生产流程36头母猪中小型猪场生产流程1、猪场选址应远离住宅区,便于防疫,同时避免周围用户受粪便气味影响。

2、猪场规划时,生产、生活区一定要分开,便于猪场防疫及管理。

生产区应建在主风向的上风口,不受生活区的影响。

3、生产区各幢舍最好要有走廊连接,便于猪场猪群周转,同时生产人员可以同外界隔开,达到真正意义的全封闭生产。

4、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为水电通道,中层行走及转群,下层是主粪沟。

5、每个猪舍的粪便都冲入到主粪沟,然后流到化粪池中。

这种设计的缺陷是粪便会沉淀在粪沟中,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粪沟,否则猪舍的空气环境会受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猪只的生活。

如果有劳动力,可以让饲养员把猪舍中的半干粪铲出圈外,而不吉林省2月19日猪价把它冲入粪沟内,这样对猪舍的环境比较有利。

6、本设计方案本着勤俭节约、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猪舍,囿于条件限制,产房适当放宽。

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产仔房、保育舍,生长肥育舍。

基本设计参数的选择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对年产600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⑴ 经产母猪30头,后备母猪6头,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2.2窝(适当增加哺乳期,可以减少风险,同时断奶仔猪留在产床上再养一周,也有利于缓解断奶综合应激),一头母猪一年提供20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四年。

⑵ 肉猪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达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168天左右(24周、近六个月时间)。

肉猪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65%。

猪群存栏:320头其中基础母猪:36头(含空怀后备母猪6头、妊娠母猪22头、哺乳母年前猪价行情猪8头)公猪2头,后备母猪6头,后备公猪1头仔猪,生长猪,肥育猪等:280头左右。

整个生长期的成活率大于90% 生产工艺程序及猪舍建筑本方案的肉猪生产程序是以“天”为计算单位,工厂化流水生产作业程序性生产方式,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

猪生产学_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

猪生产学_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
1.生产指标确定 2.猪群周转数量的确定
生产指标确定
根据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指标 ,可以确 定养猪场每周周转的空怀母猪、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断奶仔猪、保育仔猪、生长中猪、 育肥肉猪的数量,这样不但可以有计划的安 排合适的生产管理制度,还能更好的按照工 艺流程组织各类猪群的周转管理。
表7—1所示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4.保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 的测算
保育舍猪栏数﹦每周育成的断奶仔猪数 ×保育舍饲养周数÷每栏饲养头数 ﹦216×6÷9(10)﹦144(130)(栏) 该时段共养保育仔猪216×5﹦1080头
建造猪舍数﹦保育舍猪栏数÷每栋标准 舍内放置的保育栏数 ﹦144(130)÷31﹦4.7(4.2)(栋)
二、 生产周转中配种母猪的补充及淘汰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母猪每年的补充和淘汰率在高产群没有形成前可 达30﹪,猪群稳定后把淘汰数量控制在20﹪左右。按工艺要求,在 后备猪舍要经常保持占母猪群10﹪的适龄后备猪,以及时补充配种 母猪群的需要。例:618头基础母猪的万头现代规模化养猪场,按 30﹪的比率进行淘汰和补充,需年饲养后备猪185头。也就是说, 每周平均饲养的后备猪是185÷52≈3.6头 。由于后备猪的一个饲 养时段为8个月,即32周,因此需在后备舍常时饲养(3.6×16)+ (3.6×16)﹦115头后备母猪。在此基础上经常保持适龄后备猪 (7~10月龄即将配种的)3.6×16﹦58头。即每月转入适龄后备猪 15头,每月转出适龄后备猪15头。关于母猪的更新与淘汰,除按照 年龄、胎次进行外,还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例如母猪两个情 期配不准;连续两胎产仔数少或有畸形;哺乳能力差;患有肢蹄病、 生殖道病而久治不好者等,应及时用适龄后备猪进行补充。
养猪工艺流程的开通和和生产 周转中配种母猪的补充及淘汰

小型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

小型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

小型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
小型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根据饲养要求的不同分为三类,即自繁自养型、仔猪育肥型和种猪繁育型。

实际上,后两者是第一种的两个阶段,所以此处只介绍自繁自养型,另两种可以依此类推。

自繁自养型小型养猪场一般可将饲养全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空怀与妊娠母猪阶段、母猪产仔哺乳阶段、断奶仔猪保育阶段和生长育肥阶段。

1.空怀与妊娠母猪阶段此阶段采取分栏小群饲养,每栏4~5头母猪。

在此阶段母猪要完成配种,并度过妊娠期。

待配与配种完成约需1周到10天,妊娠期在此饲养16.5周,提前1周左右进入产房。

2.母猪产仔哺乳阶段母猪临产前1周转入产房,在此阶段完成产仔、哺乳及断奶的过程,哺育期5~6周,母猪在此饲养6~7周。

母、仔断奶分离后,母猪转入母猪舍,参加下一周期的配种,仔猪转入仔猪保育舍。

此处具体实施时要计算好母猪的栏数及产仔、保育栏数。

3.断奶仔猪保育阶段此阶段猪舍要求较好的温度、通风和卫生条件。

仔猪在保育舍饲养6周、体重达到22~25千克以上,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时,转入育肥猪舍育肥出栏。

4.生长育肥阶段达到要求体重的仔猪由仔猪舍转入育肥猪舍,按要求饲养15~16周,体重达到90~100千克时出栏。

此4个阶段是按工艺过程划分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饲养时间、饲料种类、小环境要求和管理规程等。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是指猪场在养殖过程中的一系列生产操作步骤。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控制、日常饲料供给和疾病监测等内容。

首先,猪场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的供应、水的供应、猪舍的清洁和消毒等。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其次,疾病防控是猪场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疾病的防控工作包括定期的疫苗接种、疫病监测、病害防治等。

疾病的防控工作可以有效地保障猪的健康和生长。

另外,环境控制是猪场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猪场生产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是非常关键的。

只有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才能保障猪的舒适度和生长发育。

此外,日常饲料供给也是猪场生产工艺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科学、合理的饲料供给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最后,疾病监测工作也是猪场生产工艺流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疾病监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猪场中的潜在疾病风险,以便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

总的来说,《猪场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涉及到猪场生产各个
环节的复杂的工艺流程,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以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

猪场生产工艺流程猪场生产工艺流程是指猪场从种猪养殖到出栏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工艺流程。

下面以一般大规模猪场为例,介绍其主要工艺流程。

1. 种猪选育:猪场中的种猪是整个猪场生产的核心。

通过选择体型好、肉质优良、耐病性强的种猪进行配种,提高后代的育肥能力和产肉率。

2. 母猪繁殖:选好的种猪进入母猪繁殖场,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保证每只母猪都能成功受孕。

受孕后,母猪进入妊娠期,需要特殊的饲养管理。

3. 幼猪保育:幼猪出生后,需要在干净、温暖的环境中进行保育。

提供良好的饲料和饮水,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治,确保幼猪健康成长。

4. 生长育肥:幼猪经过一定的生长期后,进入生长育肥阶段。

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料组配和科学的饲养技术,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5. 饲料加工:猪场通常会自行生产饲料,通过原料的清洁、破碎、混合、加工等工艺,制成高质量的猪饲料,并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进行不同规格和配方的供应。

6. 疫病防控:猪场需要重视疫病的防控工作。

采取消毒、隔离、定期驱虫等手段,减少疾病传播和感染,确保猪群的健康。

7. 屠宰加工:当猪群达到适宰体重时,猪场会将猪只送往屠宰场进行屠宰加工。

通过杀猪、去毛、去内脏、分割等工艺,制成肉类产品。

8. 产品销售:屠宰加工后的猪肉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包装、冷藏和销售。

可以通过批发、零售、餐饮等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销售收入。

以上是一般大规模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猪场可能会有所不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养殖经验的积累,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猪场生产操作规程

猪场生产操作规程

猪场生产操作规程一、公猪饲养管理1、喂料。

成年公猪每头每天给料2.5公斤为标准,根据体况和使用情况适量增加或减少,配种后可适当增加约0.5公斤;公猪利用后,根据其精液成分变化,补充鱼肝油(维生素AD)及硒和维生素E以保持精液的质量,配种旺季,每头公猪每天加喂2~4个鸡蛋。

2、种公猪常年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应经常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之间的平衡。

3、驱虫与免疫。

体内、外寄生虫每个季度驱虫1次,按免疫程序及时注射各种疫苗。

4、单栏饲养。

保持圈舍与猪体清洁,每间猪舍6~7.5平方米。

5、合理运动。

适当的运动、单圈饲养和夏季防暑是科学管理种公猪的三要素。

运动对于后肢软弱无力的公猪更为重要。

种公猪一般每天要运动0.5~1小时,可让其在较大场地自由活动,也可在较小的场地驱赶其行走。

夏天应在早、晚凉爽时进行,冬天可在中午运动或适当减少运动量,非配种期和配种准备期要加强运动。

6、夏季防暑。

种公猪不耐热,夏季长时间的高温刺激,会使种公猪食欲不振、采食量减少,从而致精液品质变差和射精量减少。

为此,应在猪舍周围植树、给猪舍通风和在运动场上设置淋水装置等防暑降温措施。

7、经常刷拭冲洗猪体,保持体表卫生,注意保护公猪肢蹄。

8、经常注意公猪健康状况,特别是食欲、体温、膘情等的变化,保证身体健康。

9、合理使用。

后备公猪的初配年龄应根据性成熟后身体生长发育程度来确定。

后备公猪9~10月龄开始使用,使用前先进行配种调教和精液质量检查,开配体重应达到120公斤以上。

过早配种影响公猪的生长发育,使其早衰;而过晚配种又会降低公猪性欲,影响正常配种。

公猪配种使用的强度会影响精液的品质和射精量,从而影响受胎率。

在生产中,9~12月龄公猪每周配种1~2次,13月龄以上公猪每周配种3~4次。

2岁以上的公猪1天配种l次为宜,必要时也可日配两次(早晚各一次),但不能天天如此,如公猪每天连续配种,每周应休息1天。

青年公猪每2~3天配种一次。

在本交情况下,1头公猪可负担20~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

养猪场的生产程序

养猪场的生产程序

2024年歌颂祖国赞美家乡演讲稿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赞美。

2024年,我们的祖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祖国一定会更加强大、繁荣!首先,我想要向我们伟大的祖国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它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雨洗礼后,不断涅槃重生,以坚韧和勇敢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辉煌的历史。

正是这样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中国人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无比强大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愿意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是在祖国的培育下,我们有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锻炼自己,为祖国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2024年,我也要向家乡深深致敬。

我的家乡坐落在中国的南方,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无数优秀的先人们为了家乡的繁荣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使得我的家乡在历史长河中独放异彩。

家乡的美景使人流连忘返。

我们的家乡有着翠绿的山岭、碧波荡漾的湖泊和清澈见底的溪流。

每当我走进家乡的大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就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这里的风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也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

除了美景,家乡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我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很多古老而优美的传统文化。

我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正月的元宵节,家乡的街头巷尾都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人们手拿着花灯,载歌载舞,庆贺这一传统节日。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我眼中,家乡的美不仅仅体现在自然和文化上,更体现在家乡人们的热情和勤劳上。

我的家乡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城市,人们勤劳务实,乐于助人。

在他们的努力下,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家乡的美丽,让我深感由衷的自豪和敬佩。

高效猪场作业指导书(二)猪场饲养管理(1-不同类型猪场生产流程)

高效猪场作业指导书(二)猪场饲养管理(1-不同类型猪场生产流程)

高效工厂化猪场作业指导书
第二部分猪场饲养管理操作规范
第一章不同类型猪场生产流程
1原种猪场生产流程图:
其主要任务是建立纯种选育核心群,进行各品种、各品系猪种的选育、提高和保种,并向扩繁种猪场提供优良的纯种公母猪,以及向商品猪场提供优良的终端父本种猪。

2种猪繁殖场生产流程图:
主要任务是进行二元杂交生产,向商品场提供优良的父母代二元杂交母猪,同时向养户或生长育肥场提供二元杂交商品猪苗。

3商品猪生产流程图:
其主要任务是进行三/四元杂交生产,向养户或生长育肥场提供优质的商品猪苗。

4公猪站生产流程图:
附:猪场建设配套标准
5.1生产区建设标准
5.1.1生产区规划布局
注:原则上按上述规划布局执行;若项目地形存在高差大等特殊原因,而配怀舍、分娩舍跨度大的问题,可向养猪事业部申请分栋建设,配怀舍由1栋分2栋,分娩舍由1栋分2栋。

5.1.2猪场猪舍面积(4 万线)
5.2.1猪舍设计标准
5.2.2猪栏设计原则
猪栏设备采用欧美标准设计,要求材料耐腐蚀性强、耐碰撞、寿命长等,同时猪场员工使用操作方便,符合饲养操作。

猪栏采用空心圆管材料,刚硬度高,耐碰撞,实心铁圆钢作为选配;栏片采用热浸锌防腐,安装采用不锈钢放松螺栓紧固方式,防止生锈;栏位食槽采用不锈钢材料,提高使用寿命。

5.3 猪舍通用建筑设计标准。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一、选址选择空气流通良好、日照充足、周围环境清洁卫生的地方建设猪场,距离工业区和居民区要有一定距离,以防止猪场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二、建设猪场的建设应遵循相关规划与设计标准,需有科学的防疫隔离措施和生活设施,确保猪的生长繁殖环境良好。

三、选种选择健康纯种的猪种,确保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质量。

四、饲养饲料是猪场生产的重要环节,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猪的生长需要,合理配置饲料,保证猪的健康成长。

同时,注意定期清洁猪舍环境,以防止疾病传播。

五、预防疫病定期进行猪的免疫接种,加强疫病防治工作,保证猪的健康。

六、生产采用科学的繁殖技术,保证猪的繁殖效率和新生仔猪的健康。

七、销售选择适当时机将成熟的猪进行出售,获取合理收益。

通过以上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小型猪场可以提高猪的生长效率和产量,保证猪的生产质量,使猪场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八、管理猪场管理是猪场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生长效率和产量,同时也可以减少猪的疾病发生率。

猪场管理要点包括充分的对猪的观察和监测,及时的发现猪的不适状况,参加必要的训练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确保猪场的安全和健康。

九、环保猪场环保也是猪场运营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科学的猪舍设计和排污系统建设,有效的猪粪、废料和废水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减少猪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持猪场周边环境的清洁与健康。

十、市场营销在生产之余,中小型猪场还需要重视市场营销工作。

通过与养殖户、批发商、零售商等双向的合作,猪场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灵活调整生产计划,提高产品销售的效益。

综上所述,中小型猪场的科学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选址、建设、选种、饲养、预防疫病、生产、销售、管理、环保、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

只有这些环节都做到科学合理,才能有效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智慧猪场管理和生产也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智能设备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出质量。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

中小型猪场科学生产工艺流程引言中小型猪场是指规模较小、猪只数量较少的养猪场。

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对于中小型猪场的运营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小型猪场的科学生产工艺流程,旨在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

入场前准备在引进新的猪种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以确保健康的种猪进入养殖场。

以下是入场前的准备工作:1.场地的准备:清理养殖场的环境,消毒场地设备,确保无杂草和杂物的存在,以及无害虫的场地。

2.检查防疫设施:检查场地的防疫设施,确保其完好无损,如隔离栏、隔离房、洗浴设施等。

3.检查供水供电设施:确保供水供电设施正常运行,供应养殖需要的水和电。

4.接种疫苗:在引进种猪之前,确保猪场已接种必要的疫苗,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种猪管理种猪是中小型猪场生产的基础,种猪的管理对于养殖业务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种猪管理的工艺流程:1.种猪选种: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种猪品种,考虑其生长速度、繁殖能力和抗病性等因素。

2.饲养环境:创造适宜的饲养环境,提供干净、温暖和舒适的舍室。

3.饲料管理:提供均衡营养的饲料,按时按量喂养种猪。

4.疾病预防:定期检查种猪的健康状况,注重疾病预防和控制,在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5.繁殖管理:对于种猪的繁殖管理,需要根据其生理周期进行科学的配种,确保繁殖效果和猪仔的健康。

生长猪管理生长猪是指从出生到出栏之间的猪只,生长猪的管理是中小型猪场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生长猪管理的工艺流程:1.初生仔猪管理:注意母猪的分娩情况,及时帮助产仔,并对初生仔猪进行清洁、保暖和喂养。

2.仔猪断奶管理: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断奶,引导仔猪逐渐适应固体饲料的摄入。

3.生长猪群体养殖:根据生长猪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合理的群体养殖,确保养殖密度适宜,避免互相伤害。

4.饲料管理:提供均衡营养的饲料,根据生长猪的不同阶段和需求,进行相应的饲料配比和投喂计划。

5.环境管理:保持舍室的清洁和干净,控制温度和湿度,排除异味,预防疾病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头母猪中小型猪场生产流程1、猪场选址应远离住宅区,便于防疫,同时避免周围用户受粪便气味影响。

2、猪场规划时,生产、生活区一定要分开,便于猪场防疫及管理。

生产区应建在主风向的上风口,不受生活区的影响。

3、生产区各幢舍最好要有走廊连接,便于猪场猪群周转,同时生产人员可以同外界隔开,达到真正意义的全封闭生产。

4、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为水电通道,中层行走及转群,下层是主粪沟。

5、每个猪舍的粪便都冲入到主粪沟,然后流到化粪池中。

这种设计的缺陷是粪便会沉淀在粪沟中,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粪沟,否则猪舍的空气环境会受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猪只的生活。

如果有劳动力,可以让饲养员把猪舍中的半干粪铲出圈外,而不吉林省2月19日猪价把它冲入粪沟内,这样对猪舍的环境比较有利。

6、本设计方案本着勤俭节约、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猪舍,囿于条件限制,产房适当放宽。

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产仔房、保育舍,生长肥育舍。

基本设计参数的选择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对年产600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⑴经产母猪30头,后备母猪6头,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2.2窝(适当增加哺乳期,可以减少风险,同时断奶仔猪留在产床上再养一周,也有利于缓解断奶综合应激),一头母猪一年提供20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四年。

⑵肉猪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达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168天左右(24周、近六个月时间)。

肉猪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65%。

猪群存栏:320头其中基础母猪:36头(含空怀后备母猪6头、妊娠母猪22头、哺乳母年前猪价行情猪8头)公猪2头,后备母猪6头,后备公猪1头仔猪,生长猪,肥育猪等:280头左右。

整个生长期的成活率大于90%生产工艺程序及猪舍建筑本方案的肉猪生产程序是以"天"为计算单位,工厂化流水生产作业程序性生产方式,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

按下列工艺流程图示进行。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猪舍是以下四栋:⑴一栋是种公猪栏:种公猪栏建议需要单独建设,如果与母猪栏混在一起,公猪受母猪气味和叫声的引诱,引起自淫,和骚动不安,降低公猪的使用效率。

公猪栏做三个栏,单列式即可。

面积为10平方米一个,包括走廊共为42平方米。

⑵一栋是母猪栏:母猪栏做成单体栏为好,母猪生产期几乎不是在产床上,就是妊娠期,所以,以单体栏为主,中小型猪场由于场地面积相对较大,所以,不如都做成单体栏,只有后备母猪才做一个大栏。

母猪栏一共是:一个后备母猪母猪产床通用设备厂栏12平方米(4.8*2.5米=12平方米)、单体栏31个共124平方米(1.6*2.5米规格=4平方米,实际上是配怀栏6个和妊娠单体栏25个,配怀栏在配种栏的对面,便于观察配种24天内是否怀上,怀上后,再赶走到妊娠栏,即不是配种栏的对面的栏,同时注意做到每头母猪的配种日期记录)、配种栏两个共24平方米(4.8*2.5米=12平方米/个),加上饲料房和休息房共16平方米等(2.5*3.2米=8平方米/个),加上走廊35平方米,所以,整体母猪舍总面积:12+124+24+16+35.2=211.2平方米。

见后图述。

⑶一栋是产仔舍(产房)产房应该容纳8个产床。

30头经产母猪,一年共有66胎,平均每个月有5.5胎临产,由于母猪在产床上待的时间也正好是一个月(实际上28天断奶),所以,平均的话,需要6个产床就可以了,不过,由于母猪生产有淡季和旺季,或不可预见的集中生产,所以,最好准备8个产床。

见后图述。

⑷一栋是保育舍兼生长肥育舍。

保育舍是断奶仔猪饲养到至少50日龄的阶段性过程猪肉皮吃法,即从28日龄至少到50日龄,中小型猪场建议直接养到出栏,以减少换栏应激,也便于管理。

所以,保育舍与生长育肥舍就是一栋了,使用发酵床养殖技术即可。

⑸另外,我们还需要生活住房一栋,围墙,消毒间一个,饲料加工房(包括原料间、加工间、存放配合饲料间、发酵间、豆粕发酵池等)一栋,还需要一个单独的隔离舍(含三个栏,每栏10平方米)一栋,出猪台一套(含称重,走道),沼气池设施……。

为了增加高活力的微生物制剂的应用,还得增加建设一个发酵房,发酵房的面积为12平方米,内设置10个发酵缸,陶瓷的那种就行,每个缸的容积是100升,可以装100公斤液体,所有存栏猪只平均使用(占饲料量的)10%保健液的话,每天需要保健液80公斤,也就是一缸还不到,以冬天发酵时间为8天计,则发酵房中准备10个缸足够了。

当然,发酵房可以与饲料加工房并在一栋内。

注意保健液,与一般生猪行情报价的市场上的微生物制剂是明显不同的,由于它是液体状态,加上极强的活力,又处于营养体的状态(而市场上的粉剂益生菌是处于休眠状态,吃到体内后,需要4小时以上的活化时间,恐怕还没来得及活化过来就排出体外了),所以,它的效果是非凡的。

平时生产工艺流程:(以下根据上面的工艺流程图来讲解)²;从种猪场引进种公猪,和母猪,分别进入后备母猪栏和妊娠栏关养,种公猪进入种公猪栏、平时注意温柔地驱赶公猪进行运动,增加体质,饲料品种为种公猪喂种公猪饲料、后备母猪喂后备母猪饲料。

而防疫程序按附录内容进行。

²;配种妊娠阶段。

在后备母猪栏和单体栏中饲养空怀、后备、断奶母猪,长到7~8月龄时,若发现母猪发情,初情不要配种,等到至少第二情期时,则赶到配种栏进行配种。

每周参加配种的母猪约1~2头,以后怀孕并正常分娩后王中王火腿肠可以保证每周能有1~2头母猪分娩。

配种后24天(这个时期还需要确定是否真的怀孕,如果没有怀上,还得再配种)内,饲养在配种栏的对面的单体栏(即配怀栏)中,便于观察配怀情况,确实怀上后,再赶到其他单体栏(妊娠栏)内,做好记录,妊娠母猪放在单体栏饲养,在待产前5天转入产房。

一般怀孕期114天。

²;怀孕阶段(具体见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要注意喂养的方法,一般是怀孕前95天比较粗放,后19天增加营养,而产仔当天不喂饲料。

喂的是专门的妊娠母猪饲料,后19天喂哺乳母猪饲料,分阶段喂的饲料。

尽量补充青饲料,或者补充维生素饲料添加剂,同时加饲料中加入5~10%的活力99保健液,对增加体质,产后乳汁多,对仔猪健壮有好处。

²;母猪产仔阶段。

母猪按预产期进产房(产床)产仔,在产床内哺乳28天,仔猪平均28天断奶。

如果有特殊情况,可将仔猪进行合并,这样不负担哺怎样做火腿肠乳的母猪转回配种舍等待配种。

此阶段喂养的是哺乳期母猪饲料,尽量补充青饲料,或者补充维生素饲料添加剂,同时加饲料中加入10%的活力99保健液。

同时注意仔猪也可以产后及明喂给3毫升保健液,不一定要咽下去,即使只在嘴中粘附了保健液,也对仔猪的肠道第一时间提供了有益细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腹泻等疾病的发生,仔猪五天后开始诱食,即喂给仔猪教槽料,放于仔猪食槽内喂,只是随意给一点。

仔猪每三天补充服用3毫升活力99保健液,可显著增加体质,减少黄白痢发生(可用家用喷雾器,对准嘴巴喷雾几下即可,不要喷到鼻子上)。

哺乳期期仔猪防疫针的打法见附录。

母猪28天断奶后,赶到母猪舍中等配种,仔猪则继续留在产床上等7天左右,以防止过度断奶应激。

然后才赶到保育舍。

²;仔猪保育阶段。

断奶后仔猪进入仔猪保育舍培江苏生猪交易市场育36天再转群到生长肥育舍(对于中小型猪场,建议就在保育舍内进行育肥,直到出栏为止),仔猪在保育舍36天。

请注意:这个阶段是养猪中最关键的阶段,也是最容易发病的阶段,因为哺乳期仔猪有母猪的关照和母乳的抗体,倒不要紧,而这时,离开了母猪,饲料变换成固体饲料(所以,我们要尽量喂液体状饲料,即加湿饲料),加上应激和不适,开槽开食等都需要适应,所以,这阶段最容易出事。

过了保育关,以后基本没有事。

此阶段注意喂抗应激饲料,.即抗应激乳猪饲料,和抗应激小猪饲料,可以在饲料中添加5%保健液,进入保育舍头一周内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抗病毒、抗菌素如氟苯尼考、补液盐等。

有减少应激的作用,但注意,任何时候保健液的用量,都不能超量使用,要按我们提供的用量来用,不然会有副作用。

尽量避免在这阶段打防疫针2010年毛猪价格行情,除非非打不可的针如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疫苗等。

²;中猪饲养阶段。

68日龄的仔猪由保育舍转入到中猪舍饲养100天,预计体重可达100公斤以上。

此阶段喂给中猪饲料(20-60公斤阶段),和大猪饲料(60~100公斤),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活力99保健液10%。

(一)公猪舍如图所述,共54平方米,设有三个栏,单列式。

母猪栏一共是:一个后备母猪栏12平方米(4.8*2.5米=12平方米)、单体栏31个共124平方米(1.6*2.5米规格=4平方米,实际上是配怀栏6个和妊娠单体栏25个,配怀栏在配种栏的对面,便于观察配种24天内是否怀上,怀上后,再赶走到妊娠栏,即不是配种栏的对面的栏,在妊娠栏内饲养到怀孕109天左右,进入产房待产,同时注意做到每头母猪的配种日期记录)、配种栏两个共24平方米(4.8*2.5米=12平方米/个),加上饲料房和休息房共16平方米等(2.5*3.2米=8平方米/个),加上走廊35平方米,所以,整体母猪舍总面积:12+124+24+16+35.2=211.2平方米。

单体栏两侧隔栏用直径1寸(33毫养猪饲料的配方米)钢管组成,高90厘米,限制母猪饲养,猪栏前设贯通食槽,后部有40厘米宽的横走向漏缝地板,下有粪沟,便于饲养管理,全部使用钢管进行隔栏建设,有利于通风降温,母猪栏舍外墙高度也只91公分,冬天用帘子放下进行密封保温。

产仔舍是全厂投资最高,设备最佳,保温和通风换气最好的猪舍,舍内应设有保温性能良好并能排湿的顶棚,应有排风装置,每个单元屋顶安装换气扇。

母猪产仔围栏2.2x1.8米,实用面积为3.6平方米,四周围栏高0.5米,围墙用铁皮等板式物相隔,并紧靠床面,不要用棚栏,以防仔猪相互接触。

产仔栏内设有钢管拼装成的分娩护仔栏,栏宽0.6米,呈长方形,以限制母猪的活动范围,防止踏压仔猪,便于哺乳,栏前有食槽、饮水器供母猪采食和饮水,栏的两侧为仔猪活动区,一侧放有仔猪保温箱和仔猪补料槽,箱上设有采暖用红外灯泡或红外赤峰猪价线加热器,箱的一侧有仔猪出入口,便于仔猪出入活动。

母猪舍内温度要求在16-22℃之间,最适哺乳母猪的采食与泌乳,仔猪保温箱是为仔猪前期创造小气候用的,仔猪出生后的第一周要求环境温度在30-32℃,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根据舍内外环境气温的变化,可逐渐撤掉保温箱以扩大仔猪的活动范围。

1、采用全进全出式生产,母猪在产房28天。

2、哺乳仔猪28日龄断奶,但断奶后,把母猪赶走,但仔猪仍然留在产床上滞留4~7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