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防城港理工职业学校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防城港理工职业学校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及专门方向化名称: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三、学习年限三年四、培养目标面向钦北防港口码头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健康体魄,具有必备专业知识和扎实专业技能,能从事港口专用大型机械(包括门机、桥吊、场吊、传送带)的驾驶运用,能从事常见搬运、起重与施工(如叉车、装载机、挖掘机、汽车起重机)等机械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掌握内燃机及液压传动维修技能,具备金工基础和电工基础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培养规格以企业需求为向导,通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依托多元多向的评价模式,渗透企业文化,使学生达到“336”的素质要求,即:(1)课程目标的三层次:知识、技能和态度(2)职业技能的三结构:运用、维护和诊断(3)职业素养的六品质:道德品质、文化认同、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创新思想、应变能力。

六、职业范围序号专门化方向就业岗位技能证书名称类型等级颁发单位1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港口设备安装工机械设备安装工根据各实习就业单位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培训考核2 港口设备管理员机械设备管理员3 港口机械修理工内燃装卸机械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初级或中级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5 港口机械操作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起重机械作业起重机械操作作业质量技术监督局7 指挥起重机械指挥作业8 司索起重机械指挥作业9 港口机械操作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叉车驾驶作业安全生产监督局港口机械操作工装载机驾驶作业10 港口机械操作工挖掘机驾驶作业11港口机械操作工建筑机械驾驶作业七、课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序号能力模块名称各能力模块应具有的专业能力各能力模块开设的主要课程及实训1 基本素质和能力1.了解社会经济的基本原理及现存的各种政治体制;2.掌握法律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3.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双重身份
六个共同: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使用教学资源,共同建设孵育基地,共同管理培养过程,共同培育订单学生,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确定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生产制造、商业贸易、物流运输等各类企业,从事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操作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组建“广东新邦物流学院”,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实践
企业与岗位认知
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
校中厂1
校中厂2
教学
地点
学校
学校与企业
(校中厂)
企业
校企
交替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
(1)形成定期到行业知名企业、大型工程项目、中小型企业调研机制
本专业毕业生将获得三年制大专学历,并同时获得助理物流师(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2.组建“广东新邦物流学院”,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平台;探索校企业合作建专业的新模式
物流业物流管理专业与广东新邦物流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校企双方已初步达成联合办学意向。其目标是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新邦物流集团公司为核心,成立董事会,组建“广东新邦物流学院”。计划用三年时间共建广东新邦物流学院,使之成为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社会服务的技术中心。

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一个平台、双重身份、六个共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平台:即机电一体化二级董事会平台。由职教集团与广东省机械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美的公司、宝洁公司、广州高压电器有限公司、南海富达电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等单位组成的机电一体化二级董事会,全面负责本专业的建设与教学管理。

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专业名称: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代码:600305二、入学要求与修学年限入学要求:全日制初中毕业生。

修学年限:基本学制五年,学习年限5-7年。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港务码头公司、物流运输公司、起重机电设备制造厂等行业(企业)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从事(机电设备、临港装备制造、安装调试或管理维护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港口物流机电设备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一)职业范围说明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岗位类别,列出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参考格(二)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知识结构(1)理解工程类专业高职生数学、语文、英语、思政理论等通识文化知识。

(2)掌握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港口电气设备控制与维修、港口机械与维修、港口计算机组态控制等专业知识。

(4)掌握港口机电专业英语、港口供电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1)通用能力①具有工程类专业必需的数学计算、应用文写作等通识能力。

②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识图、制图、试验检测等基本岗位能力。

(2)职业能力①具有港口物流设备的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日常维护和修理港口物流设备等核心岗位能力。

②初步具有编制港口设备的保养、维修计划及配件计划,组织和指导机械的保养和修理等综合管理岗位能力。

③初步具有英语日常会话、翻译港口物流设备修造资料、进行涉外交流等英语应用的基本岗位能力。

④初步具有操作门座起重机、集装箱堆场机械、集装箱装卸桥等港口物流设备的技能。

3.素质结构1)基本素质①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

②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港口机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港口机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训 基 地 的 建设 ,在 教 学过 程 中实 共 同确 定核 心 技 能 ,配 置相 应 的 校 要 关 注企业 需 求 变化 ,调整 专 行 “ 、学 、 做 ” 一 体 化 教 学 , 知 识 与技 能 训 练课 程 。根据 企 业 业 方 向 ,确定 培 养 培训 规 模 ,开 教 可 以让学生 能更好地提高技 能 , 的规模 和用 工 的需 求 ,企业 “ 订 发设 计 实践性 教 育与 培训 方案 。
的港 口机 械 ,作 为培 训 教 材 。这 业 课 程 的学分 由企 业 订单 课 程 置 业真 正感 到校 企合作 的好处 。
样学 生 就 可 以在实 训 室 进行 机 械 换 取 得 ;后期 “ 单 ”要 置 换企 订 对企 业 而 言 ,培养 高 技 能人
操作 、机械拆装 、修理实习等训 业 岗位 模块 的课 程 。根 据 实 际情 才既 是 企业 的责任 ,也是 企 业发 练 。学 生 毕 业后 不 必 再 花那 么 多 况 采 用 企业 和 学 校 内两 种 方式 实 展 的根本 。把校企培养 的模式展
“ 单”人才 培养方 案 。 校 企合作 新 协 作 模 式 , 营 造 校 企 合 作 机 订 (
( ) 企 业 可 与 中职 学校 实 过 校 企合 作 、工 学结 合 不 断完 善 同时 学校 也要 强化 服务 意 识 ,创 二
制 ,使 企业 树 立一 种 “ 投资 培 训 ,必有 厚报 ” 的理念 ,尽快 满 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按照 2就 中职 学 校 而 言 ,可 围绕 . 订 单 培养 ,改 革 和创 新 人才 培 养 足 企业 对技 能型 人才 的需要 。 企 业 要 求 “ 身 定 做 ”完 成 学 校 量
中,专业对 口的不到 3 %,其余 0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 ,目 前很 员到企业 听取企业对课程设置的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精选全文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精选全文

课程设置及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历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里健康等。(二)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6-8门)、专业(技能)方向课、职业技能证书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认识实习、校内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要求:全日制授课周学时一般为28-32学时,3年总学时数为3000-3300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选修课,包括公共基础限定选修课、自主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少于10%,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50%以上。
经济政治与社会
考查
A
2
36
36
0
2
哲学与人生
考查
A
2
36
36
0
2
语文
考试
A
8
144
144
0
2
2
2
数学
考试
A
8
144
144
0
2
2
2
2
英语
考试
A
8
144
144
0
2
2
2
2
信息技术
考查
B
2
72
12
60
2
2
体育与健康
考查
A
9
172
考查
C
4
84
0
84
6
0/6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港口物流设备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人才。

毕业生要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具有现代港口物流设备及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港口物流与自动控制设备的生产制造、维护报验、维修改造以及港口仓储物流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职业面向港口物流设备制造技工,港口物流设备操作工,港口物流设备维修工,等制造使用维修等工作岗位,港口物流规划,仓储运营等一线管理岗位等。

(二)人才培养规格具有高级机械技术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理论知识,以及优秀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观;具有机械零部件的测绘、设计、制造、改造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起重机械、输送机械机构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港口机械操作、保养、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港口装卸工作组织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港口电气设备安装、维修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素质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养以及较强的人际交往合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港口物流事业和本职工作。

2.知识要求具有较宽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港口机械、物流装备及典型自动化装备的工作原理、功能、构造、制造工艺等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港口机械、物流装备及典型自动化装备的研发、设计、选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港口机械、物流装备及典型自动化装备的运行、监控、维护等方面的工程管理知识。

3.技能要求1)具有机械零部件材料选择和进行铸造、锻造、焊接以及切削加工等机械生产制造技能,掌握中级电工、钳工、驾驶等操作技能;2)经过计算机应用培训,通过计算机等级水平考试,取得计算机一级合络证书。

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代码500306三、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中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实行弹性学制,最多可延长至5年。

五、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职业面向主要为新型工业化港口机械应用技术行业企业,从事港口机械设备的研发、技术管理、安装、调试、操作、保养、维修、销售等工作,见表1-1。

表1-1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主要职业面向六、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面向新型工业化港口机械应用技术行业,培养从事行业研发、生产、安装调试、管理、采购、销售等工作,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素质,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等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设备安装与调试、操作运行、维护维修及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工作的能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七、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1)政治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坚定的信念和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使命感;(2)品质素质:为人正直诚实;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有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有探索求知的恒心和毅力;(3)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善于自学,同时关注本行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4)职业素质: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备从事港口业务及其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具有肯吃苦精神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具有自立创业的意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5)身心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2.知识要求(1)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机械制图、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33) 了解电工电子、软控控制控制、机械等技术在港口机械设备中应用的基本知识;(4)掌握港口机械操作、保养、维修等方面的知识;(5)掌握港口电气设备安装、维修方面的知识;(6)具有港口装卸工作组织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7) 了解港口法等相关法规及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货物理赔等有关知识。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并且有实质性内容,需要真实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专业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培养具有高度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
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有关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
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学科专业结构设置
1、基础性理论课程:大学物理、数学分析、几何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机械原理、流体力学、材料力学、力学、光学、电磁场理论、海洋物理、海洋动力学、港口海岸工程、海洋调查与测量、水力机械、水声学等。

2、专业基础课程:船舶动力学、海洋结构力学、船舶舵机设计与驾驶、船舶声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结构设计、海洋机械、海洋技术装备、海洋环境与工程、船舶与海洋新技术等。

3、实践性课程:力学计算、设计和分析、船舶装备制造、海洋调查
与测量、水声测量和计算、海洋设备调试与试验、船舶造价评估、港口及
海岸工程建设等。

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特色实训基地建设

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特色实训基地建设

世达 JG09405

28 刀口尺
上申
JG1000

29 测量平板
稳汀 JGWC200

30 气动扳手
稳汀
JG1440

31 26 件套筒组件
鹰之 印
BST-91201

32
25 件 6.3mm 系列 公制组套工具
世达
9001

33
12 件套英制内六 角扳手
世达
9108

34 3 爪拉马
强生
602,
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
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
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特色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一)实训室构成
从港口机械专业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出发,本校场地、原有
设备的基础上,投入资金、添加设备,建设港机驾驶实训室、传送带
运行演示实训室、柴油发动机实训室、机械部件展示实训室、维修电
工实训室、液压气压传动及机械基础陈列柜实训室、港机模拟驾驶实
多一 JG-GCJX062

定制 JG-GCJX08

世达
9014

16 游标卡尺
哈量 JGO-1000

17 高度游标卡尺
哈量 JGO-500

18 外径千分尺
桂量 JGO-300

数 量 所属实训室
2 港机驾驶实训室
1 港机驾驶实训室
2 港机驾驶实训室
1 港机驾驶实训室
5
传送带运行演示实 训室
1 传送带实训室
4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2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1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2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5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5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5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5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5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5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5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5 柴油发动机实训室

中职《港口机械》课程如何进行实践教学

中职《港口机械》课程如何进行实践教学

中职《港口机械》课程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关键词:港口机械;实践教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40“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教育模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的中职教学面临相当大的困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学生到企业维修港口机械是恢复港口机械技术性能,排除故障及消除故障隐患,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码头生产的可靠保障,在维修中还存在着诸多的技术性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机械维修质量不高,装备可靠性差,使企业成本损失增大,甚至可能导致重大机损事故的发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使之能更好为专业技术服务,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困惑1、课程改革的现状随着港口和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港口机械和公路施工机械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对本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港口机械》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港口装卸机械各零部件的拆装的操作要领,熟悉港口装卸机械的养护技术,为走上工作岗位,参与港口装卸机械的操作和维修、管理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不同的港口机械,科学地拆卸和操作装卸机械的基本工作能力,即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如何保养港口机械,确定港口机械组成及原理,以便达到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利用率。

学生毕业后能在各港口企业、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及物流企业或其它类型企业中从事装卸机械操作和维护等工作。

目前,课程的现状表现为:首先,教材选用面狭窄,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偏多、偏深、偏难的现象,教材的适用性差,教材中所涉及的港口装卸机械种类众多,使用和操作方法迥异,而且养护技术错综复杂,在实践教学内容很少,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其次,港口装卸机械都是大型机械,价格昂贵,多则几千万,少则几百万,还需要宽阔的场地、高大的厂房和较高的基建要求,所以要有建这样一个实验室谈何容易。

换个角度来说,学校可以借用港口专业的实习基地来完成实训计划,但是港口装卸属于高危行业,安全管理很严格,码头上要开辟一块场地、放置几台闲置的装卸机械供学生实训,也不切实际,所以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一贯制

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一贯制

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一贯制)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专业名称:港口与航运管理(港口管理方向)专业代码:600308二、入学要求与修学年限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

修学年限:基本学制五年,学习年限5-7年。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港口生产和涉港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从事港口散杂货码头业务操作、集装箱码头业务操作、集装箱货运场站和涉港服务基层岗位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一)职业面向(二)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知识结构①具有码头商务、计划调度、码头设备操作与维护、现场指挥、外轮理货、船务代理的操作能力;②掌握港口库场管理、港口装卸工艺及码头生产计划与调度等知识;③掌握港口装卸机械的种类、技术参数和操作使用要求;④掌握港口法、海商法等相关法规等有关知识,能运用相关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能力结构(1)通用能力能较熟练应用英语,满足船舶作业中与船方配合过程中的业务交流需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相关工作的处理,能够熟练的使用相关的港口生产专业操作软件。

(2)职业能力能应用所学的港口生产业务知识进行货源组织与预测,对泊位、船舶、库场进行策划;并按各类货物的属性和装卸、保管要求,能正确进行港口库场货位的选择与调配,能合理、正确的指挥货物的库内装卸等现场业务操作;能应用所掌握的各类装卸机械知识,结合码头设计装卸工艺流程;能正确读识船舶配载图,正确、合理的对装卸机械进行调配和指挥,按照配载要求指挥船舶装卸作业;掌握港口集装箱场站企业操作程序,具备从事中控、单证操作、配载、调度等岗位。

3.素质结构(1)基本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有较为坚定的信念和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使命感;有探索求知的恒心和毅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有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善于自学,同时关注本行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拥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机械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课程设置在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具体来说,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自动控制、机械工程制图、机器人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3)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课、实习课、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能力培养。

2、实践教学环境在机械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境非常重要。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同时,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识。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机械工程理论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3、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机械工程领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建立科研实验室和科研团队,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让他们接触和掌握最新的科研技术和成果。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4、国际化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械工程领域也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因此,学校在培养机械工程人才时应该注重国际化教育。

可以通过开设双学位课程、引进外国教师、组织交流访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让他们了解国际机械工程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5、就业指导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支持。

可以组织一些就业指导活动,如职业规划讲座、就业技能培训等,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

综上所述,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应该综合考虑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境、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国际化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长学制”培养模式研究——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长学制”培养模式研究——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

第7期2024年4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7April,2024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2至202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名称:产教融合视域下交通类专业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项目编号:JT2022YB007㊂作者简介:何琪(1980 ),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研究㊂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 长学制 培养模式研究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何㊀琪,应泽光,张学俊(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职㊁高职院校㊁行业企业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配合衔接问题也日渐突出㊂文章阐述了建立 五年长学制 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有助于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方作用,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从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快融入企业㊂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高职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712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㊀㊀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 2023年)“,提出要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㊂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㊂2022年4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颁布,指出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是职教办学的基本模式和关键[2]㊂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直接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而是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打下基础㊂至此,贯穿式类型化的职业教育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㊂本文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结合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大背景的研究,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机械及智能控制专业和宁波港口工业学校的省高水平专业港口机械与维修为例,探索建立 五年长学制 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经验㊂1㊀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一体化 长学制 培养模式的探索背景1.1㊀国内外产教融合职教模式概况㊀㊀从20世纪80年代起, 高等教育市场化 改革在西方国家被纳入新公共管理改革进程㊂通过在高等教育中引入并不断改善市场机制与政府治理方式,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结构与配置,进而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㊂美国利用‘职业教育法“等法案保障职业教育的规范发展,并利用社区学院㊁成果导向教育等模式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㊂德国大力推行校企结合的 双元制 职业教育模式,职业学校和实训企业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培训内容由政府和实训单位根据市场需求联合制定和更新,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最新的职业技能[3]㊂近年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和广东3所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贵州㊁山东等地相继印发了高职与中职合作融通发展的实施方案㊂这一系列举措破除了职业㊁技工院校的界限,通过统筹开展中高职招生㊁学籍学历管理㊁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开展高职与中职㊁技师教育职技融通教育试点㊂江苏部分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建立产教融合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体系,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贯通衔接,但在学制上还是需要进行两个阶段的学习㊂1.2㊀中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衔接现状分析㊀㊀目前,中职㊁高职院校和企业三者分别有其各自的管理部门和发展目标㊂一方面行业企业在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中的参与度不够[4];另一方面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也有所欠缺,中高职的衔接主要体现在学制㊁升学渠道上,在专业建设㊁课程体系㊁教学管理与评价上的衔接仅仅是 点到为止 ,不够畅通[5]㊂因此,中职㊁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㊂(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统一明确[6]㊂当前,中职㊁高职以及行业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协作与规划,在人才培养上的自主性较大㊂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使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和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㊂由于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的众多中职学校,而这些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又各不相同,进一步加剧了中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㊂(2)中高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存在着明显的不连贯性㊂由于缺乏统一的培养目标和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各个学校各自为政,独立构建了各自的课程体系㊂这种局面导致了中高职课程内容之间缺乏衔接,甚至出现了重复的问题㊂此外,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或不足,使得中高职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㊂2㊀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一体化 长学制 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2.1㊀探索中职㊁高职㊁行业企业 深度合作 机制㊀㊀对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根源在于中职㊁高职院校之间沟通不足㊁校企合作不深入㊂因此,必须通过产教融合,探索中职㊁高职㊁行业企业 深度合作 机制,通过设立企业订单班㊁企业班合作办学模式,将中职㊁高职㊁行业企业合作基础㊁利益点有效 捆绑 在一起㊂2.2㊀明确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㊀㊀中职㊁高职院校之间缺乏协调㊁各自为政,双方确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偏差大,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后续培养㊁教学质量和效率都带来了不利影响㊂因此,必须进一步通过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将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㊂2.3㊀建立中高职一体化 长学制 课程体系㊀㊀原来的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通过两个阶段完成,两个阶段虽然有一套课程体系,但由于学校之间的实施设备㊁师资力量不同,势必导致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衔接㊂院校之间在沟通不足的情况下,构建各自的课程体系,确定各自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致使培养目标脱节㊁课程内容重复㊁教学评价缺乏层次性和合理性㊂学历衔接只是形式上的衔接,内容上的衔接才是深层次的衔接㊂因此,通过建立中高职一体化 长学制 课程体系,进一步研究中高职课题系统和教学内容,重新构建贯穿式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㊂图1㊀中高职一体化 长学制 课程体系架构2.4㊀研究构建中高职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㊀㊀针对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实践教学问题,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等方式,了解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相关企业职业岗位设置和典型工作任务情况,厘清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行业的人才结构㊁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等现状,总结归纳该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在知识㊁能力㊁职业素养等各方面素质要求㊂以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需求为依据,研究分析课程内容,通过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职业人才的技能训练㊂以港口机电设备相关岗位技能为主线,以高职为主体,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构建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中高职 长学制 实践课程体系㊂3㊀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举措3.1㊀学籍 双注册 与技能等级证书并行㊀㊀ 五年长学制 的后2年办学主体为高校,在高职院校的统筹下中职学校深度参与合作办学,教学与管理按高职院校有关规定执行㊂高职院校主要负责总体办学指导与质量监控,学生日常培养和管理则在技师学院进行,同时实现两校学籍 双注册 ,成绩合格后学生可同时取得全日制大专文凭和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㊂3.2㊀中高职联合培养实现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并进㊀㊀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与宁波港口工业学校通过实施联合招生㊁联合办学㊁联合培养,解决了长期困扰技工院校的学历认定和高职院校的技能提升问题,打破了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的藩篱,开创了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合作的新路径,实现了 1+1>2 的叠加效果㊂高职院校发挥在试点中的引领作用,在试点相关方案制订,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关键环节要起到指导和把关的作用;中职学校要合理统筹资源,在方案设计㊁实施,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改革创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行业企业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产教融合注入资源作出合理安排;中职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争取政府和有关方面支持,帮助创造试点开展所需的各方面条件㊂3.3㊀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㊀㊀与本地企业通过 订单 模式进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 长学制 的课程体系中,设定生产实习㊁企业生产实践课程和岗位实习3个阶段,增加企业岗位实践时间,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㊂4 结语㊀㊀目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与两所中职学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㊂这一衔接工作涉及课程体系㊁技能证书和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满足了来自中职学校㊁行业企业等多方的人才培养要求㊂为了充分发挥各中职学校的优势,并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课程系统特别设置了港口电气和港口机械两个专业方向㊂在中职㊁高职院校㊁行业企业及政府部门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下,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还增强了中职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连贯性㊂只有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与作用,才能不断提升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㊂参考文献[1]叶君,李朝献.高职院校以产教融合强化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33-35.[2]修桂芳,谢园.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支撑 基于‘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9):12-18.[3]杨华,楼嘉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三重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4):259-263. [4]蒋璐璐,胡婷. 双高 建设产教融合视域中高职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91-193.[5]陈志君,郑志颖,王愉航.产教融合视域下的 三二分段制 中高职衔接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1):30-32.[6]卓宏明,韦家础,何海华.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1):143-145.(编辑㊀李春燕)Research on the long term education system training model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a perspectiv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taking port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major as an exampleHe Qi Ying Zeguang Zhang Xuejun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Zhoushan316021 China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the country the status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s constantly improving.The coordination and connection issues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dustry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voc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are also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ive-year long education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l which integrates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ith enterprises.This helps to fully play the role of all parties in the proc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us enhance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enabling them to integrate into enterprises more quickly.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等职业学校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
职业生涯规划
32
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法律
32
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护与修理
港口机械设备检修方案;能制订港口机械设备维修作业
计划;掌握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安装与调试等技能
掌握港口常用工属具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
港口常用装卸工属具的机械加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润滑保养和维护等基础知识;能根据不同货种选配合适
港口装卸
的工属具;能根据装卸工艺的需求对各种装卸工属具进
八、课程结构
顶岗实习 综合实训

港口机械设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 港口电气调试与维
备操作方向
方向
修方向
专业选修课

专 业 技
︵ 技 能 ︶ 方
1. 港 口 装 卸 搬运车辆
2. 港 口 起 重 输送机械
1. 港口装卸搬运车 辆构造与维修
2. 港口起重输送机 械构造与维修
1. 机电设备控制 2. 供电工程与工艺 3. 港口电气设备与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 36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 36
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25
(二)专业技能课 1. 专业核心课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课程名称

人工智能背景下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人工智能背景下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第11期2021年4月No.11April ,2021人工智能背景下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林华,张学俊(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在“港口机械与自动化控制”方向的发展,未来很多港口行业的岗位会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

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培养的港口相关专业人才若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会导致高职院校以及相关专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最终被淘汰。

文章从人工智能背景下,未来港口行业对港口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和目前港机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港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人工智能;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作者简介:林华(1989—),男,浙江舟山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港口电气自动化。

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这一项早在1956年就被提出来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帮助人类大大地延伸了脑力和体力所能触及的范围。

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著名的围棋AI ——“阿尔法狗”在一年的时间内分别战胜了李世石和柯洁,在围棋界引起震惊的同时也使人工智能再次得到关注,并且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2016年5月我国制定并发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1],随着方案的实施,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人工智能产业的标准化和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同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许多企业在相关技术层面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人工智能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也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中被非常明确地指出。

我国高职教育模式将会受到人工智能的推动,进而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1人工智能对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专业人才的新要求1.1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港口行业的影响2017年12月洋山港第四期工程正式开港,标志着港口行业正式迈入全自动智能化控制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800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
学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熟悉港口装卸业务,掌握港口机械操作、保养、维修等方面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港口生产一线进行港口机械操作,管理、使用、维修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1.知识结构及要求
1)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

2)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

3)了解电工、电子、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技术在港口机械设备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4)具有港口机械操作、保养、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5)具有港口电气设备安装、维修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6)具有港口装卸工作组织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2)具有阅读本专业一般英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3)具有机械零部件测绘、初步加工能力,具有起重机械、输送机械的修理能力。

4)具有港口机械的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能组织和指导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5)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得信息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学表达能力。

7)经过起重机械操作训练,经有关部门考试,获得起重机械操作证书。

3.态度结构
1)具有勤奋、求实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3)具有健康的心态、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4)具有善良的心灵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1.面向的职业岗位
在港口生产一线从事港口机械操作,使用、维修和管理。

根据本地区企业用工需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港口机械专业专门化方向主要选择港口常用机械的操作和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两个方向。

2.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毕业前至少应该取得劳动部叉车驾驶中级工证书和劳动部装载机驾驶中级工证书中一种或两种职业资格证书,取得门座式起重机或集装箱装卸桥一个工种的特种车辆中级工证书(校外实习考),同时鼓励学生考取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上岗证书(IC卡),以取得多个证书。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六)教学时间分配表
(七)教学时间安排表
(八)专业核心课程标准1.机械制图68学时)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础投影理论和有关的国家标准。

以识图为主,识图与绘图相结合,着重培养识图能力。

要求熟练地读懂中等难度的零件图和一般的装配图,并适当掌握绘图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绘制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2.机械基础(72学时)
使学生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种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3.电工与电子技术(140学时)
讲授交、直流电路、电磁感应,电机及变压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可控硅技术的基本概念。

要求具有交、直流电路分析与计算能力,掌握电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具有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4.液压与液力传动(72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液压系统的分析中;掌握有关液压元件、液压回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正确选择、使用、调整和维修液压元件的初步能力。

掌握典型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能阅读和分析港口机械液压与液力系统原理图。

5.内燃机构造(144学时)
讲授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掌握内燃机工作原理、机构系统的组成、构造及工作情况,掌握内燃机主要部件和系统的检查、调整及常用修理方法。

6.港口输送机械与集装箱机械(144课时)
讲授带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气力输送机、集装箱机械和典型港口专用机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

要求掌握港口输送机械和集装箱机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具有设计带式输送机的能力。

7.港口起重机械(72学时)
讲授港口起重机械四大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受力分析,起升、运行机构的计算。

要求掌握起重机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具有设计起重机起升机构的能力。

(九)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及以上证书。

2.具有本专业四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3.跟企业生产紧密联系,掌握企业生产现状,不断追求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企业管理新理念,熟悉企业文化,及时将企业各项技术补充进课程,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既能进行理论讲授,又能有效指导学生操作。

4.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十)实训(实验)条件
1.实验装备基本标准
1)本专业应配备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及CAD、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实验室以及车工、钳工、焊工、内燃机拆装、叉车、装载机等实习车间,具备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条件。

实验设施可与其他专业共用。

2)专业课程应配的实验设备如下表:
3)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90%以上。

4)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教具和视听教材等,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图书和期刊杂志(含电子读物)总数不低于20册/生。

2.实训装备基本标准
1)有相对稳定、条件良好的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
能完成课程设置所规定的所有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综合实训项目。

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2)主要实习设备如下表:
3)实习基地
港口机械专业实习,不仅要在校内建立相对完备的实习基地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性和生产性相结合的专业实习,而且应在校外相关行业建立不少于两个相对稳定且较为完善、先进的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实习的需要,尤其要考虑满足各专门化特色专业实习的要求。

(十一)编制说明
1.本方案采用学分制。

教学方案中的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四门学科以专业“够用实用”为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由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

2.教学方案中选修课允许学生多次选择,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多种需要。

3.本方案提到的“了解”,指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本方案提到的“掌握”,指学生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不需他人帮助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