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来中国发生的重大地震一览
中国历史上的七十九次大地震
中国历史上的七十九次大地震1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陕西岐山(34.5°N,107.8°E)M≥7(震中烈度≥Ⅸ)"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国语》卷1《周语》)2、公元前70年6月1日(汉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山东诸城昌乐一带(36.3°N,119.2°E)M≥7(震中烈度≥Ⅸ)"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北海琅琊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
"(《汉书·五行志》)、3 、143年10月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九月后)甘肃甘谷西(35.0°N,104.0°E)M7(震中烈度Ⅸ)"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
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
"(《后汉书·五行志》)4、 180年秋(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甘肃高台西(39.4°N,99.5°E)M71/2(震中烈度Ⅹ)"三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地,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
"(《后汉书·五行志》)5、 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四月庚辰)山西原平代县间(38.9°N,112.8°E)M71/2(震中烈度Ⅹ)"延昌元年四月庚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
恒州之繁峙、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
"(《魏书》卷112《灵征志》)6、 734年3月23日(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甘肃天水附近(34.6°N,105.6°E)M≥7(震中烈度≥Ⅸ)"二月壬寅,秦州地震,廨宇及居人庐舍崩坏殆尽,压死官吏以下四十(千)余人,殷殷有声,仍连震不止。
兰溪水灾
兰溪水灾包刮清顺治至宣统灾情记录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大旱,米昂贵,民食草木。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大水,砚山与大寺岩同夜崩裂,平地水高二丈余。
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水灾。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四月地震。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十二月,大雪月余、深五六尺。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大旱,夏秋无收,饥民多流离,或以观音粉充食。
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大水。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 五月至闰六月不雨,大早,是年大饥。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大水。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六月十三日大水。
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大水。
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九月十一日地震。
嘉庆廿五年(公元1820年)大水。
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五月大水。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自四月至次年二月不兩,禾、豆栗、麦无收,大饥。
道光卅年(公元1850年)五月廿五日衢江大水,八月十六日婺江大水,两次皆入城,唯署前与官井头无水。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四月地忽动,门环窗铃琅琅有声。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地震。
十月又地震,凡物悬者皆动摇。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四月大水。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夏大旱,饥民食草木,饿殍满途。
复大疫,死亡枕藉。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四月大水,八月又大水。
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五月大水,水入城市,涨高三、四尺。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自五月至七月初不雨,大旱。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五月初五日大水进城,深五、六尺。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七月大水。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七月十八、十九日大水入城。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七月大水,衢江两岸民居漂没。
光绪卅年(公元1904年)六月十七日大水。
民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大水。
- 1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4月大水入城,高六尺,一天退。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夏,大杠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七月大水入城,深4尺,二天后退。
中国著名大地震
中国著名大地震我国历史悠久,在过去发生过不少大地震被史书所记录。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回顾过去发生过的大地震,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无情与力量。
我国最早的地震记录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
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周语》)。
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
估计震级可达7级以上。
北边郡国地震发生于西汉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
据史书记载,这次地震波及“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汉书·五行志》)。
京师即今陕西省西安市。
汉时北边郡国应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内。
史书对这次地震有“水出地动”的记载,这可能是中国关于震前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最早记载。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
据初步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
当时候风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
东汉时的金城郡包括今兰州市在内。
震级估计为埿级。
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后汉书·顺帝纪》),“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后汉书·五行志》)。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9月17日)。
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
此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元史·五行志》),“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元史成宗纪》)。
破坏区沿汾河地堑延伸长达400多公里。
震级约8级或更大。
陕西华县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
这是中国历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
地震前,该地区长期没有中小地震活动。
但震前8小时左右,在震中区有“地旋运,因而头晕”)《隆庆·华州志》)的记载。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大地震,以下是其中一些记录:
1. 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2.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
3.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9月17日),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
4. 陕西华县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这是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死亡人数估计在83万至89万人之间。
5. 宁夏海原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左右,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十分巨大,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余震甚至持续了3年!强烈的地震把大山都震得滑坡侧移,有的大山被推动了几公里之远!约24万人在地震中丧生。
除了以上几次大地震外,中国历史上还发生过很多其他大地震,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甘肃武都地震、四川松潘地
震、河北三河地震、云南嵩明地震、辽宁海城地震、云南丽江地震等等。
这些大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促进了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措施的完善。
大清朝发生的八级大地震
大清朝发生的八级大地震大清朝发生的八级大地震2015年9月6日 09:26 阅读 21910在清朝期间,我国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8级以上地震就有八次(据《中国历史地震图集》),具体如下:一、顺治十一年(1654年7月21日)的陕西秦州地震(方位:34.3°N,105.7°E。
震级:8。
震中烈度:Ⅺ。
)清初的秦州属于陕西,在今甘肃天水市。
秦州城垣、宫舍崩塌殆尽,倒塌房屋3672间,震塌窑寨不可胜记;木门里山崩,土陷数百尺,压埋村落近十里,被土覆盖者千家;罗家堡七十峪两山合成一处,壅河成潭;吕家坡苑珠寺倒塌;伏羌山山崩地裂,压塌庐舍。
省内礼县、西和、秦安、宁远、通渭、静宁、成县、阶州、安定、环县、文县、临洮府、兰州、宝鸡、宁羌等四十余府州县遭到破坏,波及山西、四川、河南甚至直隶九十多个府州县,共计压死三万一千余人,余震持续了一年多。
二、康熙七年(1668年7月25日)的山东郯城地震(方位:35.0°N,118.6°E。
震级:8.5。
震中烈度:Ⅻ。
)震中位于山东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处,极震区北至莒州(今莒县)、南至新沂,其中郯城、临沭两县部分地区烈度达最高的XII度。
震时声若轰雷,大地翻覆,地侧树偃,城廓、公廨、官民庐舍、庙宇等一时尽毁,山崩为堑,地漩为渊,沙涌井湮。
遭受地震破坏的地区约19万平方公里,其中破坏惨重的有郯城、临沂和莒州等地。
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共压毙5万多人,波及江苏、安徽、河南、直隶、浙江、江西、盛京、山西、陕西、湖广、福建十余省410多个府州县及朝鲜平安道、平壤、铁山等,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包括州志、县志、方志、诗文、碑刻等500多种史料记载了这次地震。
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二〈地震〉一文中对这次地震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如“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等。
邯郸地震历史
邯郸地震历史引言:邯郸地震是指发生在中国河北省邯郸市及周边地区的地震事件。
邯郸地震历史悠久,记录显示,这个地区在过去几百年间曾多次发生地震。
地震对邯郸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邯郸地震的历史进行详细介绍。
一、邯郸地震的频率和规模邯郸地区的地震频率相对较高。
自历史时期开始的记录以来,邯郸地区几乎每隔数十年就会发生一次地震。
据研究显示,邯郸地震的震级主要集中在4-6级,较少超过6级。
然而,由于当时科技的限制,只能对近代地震进行更加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二、邯郸地震的历史纪录1. 清朝时期地震记录在清朝时期,邯郸地区的地震记录相对较少。
然而,据记载,在1790年曾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在清朝官方的《皇清文选》中亦有所记载。
虽然地震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幸好没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 民国时期地震记录20世纪初,邯郸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率有所增加。
在民国时期,邯郸地区发生多次规模较小的地震。
据当时杂志的记载,1915年和1920年分别发生了两次强度较大的地震,给当地的居民造成一定的惊恐和经济损失。
3. 当代地震记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邯郸地区的地震记录更加准确和详细。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邯郸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间频繁发生了一系列地震,其中一些地震的震级达到了5-6级。
尽管这些地震都不算太大,但仍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三、邯郸地震的影响邯郸地震给当地居民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造成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使得许多居民无家可归。
其次,地震还导致了土壤液化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给农田和道路的正常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最重要的是,地震还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生命财产损失,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
四、应对邯郸地震的措施邯郸市政府和中国地震局针对邯郸地区的地震风险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加强了抗震措施,确保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清代以来西部地震及其影响
清代以来西部地震及其影响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环境事件,因其往往在短时间内对震区人口与自然环境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和颠覆性改变,故亦称瞬时性突发灾害。
一般来说,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密切相关。
我国西部的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地区既位于世界大地震构造带上,也位于甘宁川滇梯度联结带,所以,地质构造活动剧烈,多为强构造地震。
史料显示,清代以来西部地震明显增多,灾难程度也较以往加重。
据历史资料分析,自15世纪末至今的50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较大的两个地震活跃期,一是明成化十六年至清乾隆四十五年(1480~1780年),二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至今。
而西部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以来的三百余年间,地震活动尤为剧烈,7.5级以上大地震有16次,8级以上的强烈地震有8次,最大震级为8.25级。
清代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不仅多强震,而且地震发生的周期和频率独特。
有研究显示,在以今银川为中心的宁夏地区,自元代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以来,见诸文献记载的地震就有120余次,其中明代276年间有100余次,频率虽然高,但震级都不强。
而清代至民初的276年中,地震的频率虽然有所降低,但是震级强、烈度大。
乾隆三年(1739年),平罗发生里氏8级、震中烈度为10度的地震;1920年,海原发生里氏8.5级、震中烈度为12度的地震,造成的灾害都非常巨大。
平罗地震“压死官民男妇五万余人”,其中重灾区新渠、宝丰二县,是雍正初年自宁夏、宁朔等县招民屯垦而新设置的,由于这里原生态脆弱,震后二县之地“率成冰海,不能建筑城堡”,地方官不得不上奏朝廷裁汰二县,将幸存者迁回原籍。
地震发生后,往往引发山崩、滑坡、泥石流、水灾、火灾、瘟疫、海啸等多种次生灾害。
在有关清代以来我国西部地震的记载中,次生灾害发生最多的是滑坡和泥石流,且经常是多种灾害叠加群发,损失极为惨重。
从甘肃一省的情况来看,顺治十一年天水南地震,山体最大滑坡达4公里,压埋千家,城垣房舍倾倒,死亡3万余人。
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
第27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7月 Vol. 27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y 2005──────────收稿日期:2005-03-20 作者简介:王娟(1974-),女,河南洛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读博士生。
- 70 -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王 娟1,鲁 戈2(1.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北京 100872;2.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在今北京平谷、河北三河一带发生8 级强烈地震, 是该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给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损害。
震后清政府采取传统救灾模式,收到一定实效,促进灾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给后世留下防灾抗灾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康熙十八年;北京地区;地震;救灾中图分类号:K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4-0070-04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即公历1679年9月2日),北京及周围地区发生8级强烈地震,这是该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在各种自然灾害当中,地震以其灾前征兆不明显、来势迅猛、破坏性强等特征,给人类带来过无数深重灾难。
即使在“康乾盛世”的年代里,人们同样难逃突来莫测的地震厄运,这充分显示出地震灾害的非主观转移性和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
本文拟就此次地震进行概述,主要包括震情、震后的影响以及政府的赈灾举措等方面,以使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地震的巨大破坏性得以管窥,从而提高地震预测和防灾能力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同时从救灾行为中获得历史借鉴,便于总结规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2004年12月底印度洋大地震引发东南亚海啸,演变为世界范围的重大灾难。
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2月,这场海啸已经殃及15个国家,其中将近30万人口不幸罹难;同时经济损失惨重,仅主要受灾国的直接渔业损失就达5亿多美元。
康熙年间的一次抗震救灾
康熙年间的一次抗震救灾作者:孙雅彬李开周来源:《党员文摘》2008年第07期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严重的大地震。
古人虽然科学知识不及今日发达,也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和救援工具,但面对天灾,历朝历代政府和民间力量依然有救灾赈灾的措施。
今天,让我们以康熙年间的一次抗震救灾为例,看看我们的先人是如何齐心合力,与灾害搏斗,重建家园的。
康熙十八年京师大震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1679年9月2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了该地区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规模的地震。
震中位于平谷、三河,震级8.0级,范围波及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等省,破坏十分严重。
根据文献记载,仅北京一地就造成12700余间房屋倒塌,18000余间房屋损坏,近500人被压致死。
《光绪顺天府志》这样记载:“京师地震,通州、三河、平谷、香河、武清、永清、宝坻、蓟州、固安等处尤甚。
蓟州地内声响如奔车,如急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
”法国人杜赫德在《中国地理历史政治及地文全志》中如此描述当年地震的惨烈:“埋葬在废墟内的有四百多人,邻县通州有三万多人压死。
”《三河县志》卷十五中收录有《地震记》一文,生动地记录了挖掘被埋灾民的过程。
任塾,江南怀宁人,时任三河知县。
地震发生时,正在小睡的任塾被惊醒,只跑到门边便被塌陷的房屋梁柱压埋,牙齿腰身俱伤,幸而头顶尚有一洞,呼救几声后,气息不足,只好“极力伸右手出寸许”。
恰好家人在外寻找,“望见手指动摇”,遂率众搬木挖土,用了一顿饭的工夫终于将其救出,幸无大碍。
任塾遂带领儿孙继续寻挖被压埋的亲人,“俯而呼,有应者,掘出之。
”经历此次地震,特别是在搜救过程中,任塾总结出一条经验,如果地震发生时躲在床桌下面或门窗旁边,生还的几率比较高:“大抵床几之下,门户之侧,皆可赖以免,其他无不破头折体,或呼不应,则不救矣。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任塾奔波抗灾一线,扶助灾民,极大地缓解了震灾带来的破坏,稳定了百姓情绪。
三百多年前的皇帝如何抗震救灾
三百多年前的皇帝如何抗震救灾山西临汾是我国有名的地震区,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8级以上地震共发生过3次,发生周期约300年。
本人曾在此地居住过很长时间,亲尝过数次“狼来了”的恐惧。
本文简记该地最近的一次特大地震,以及当时清朝政府的一系列抗震救灾措施:清康熙34年4月6日(1695年5月8日)山西平阳府(治临汾)及所属临汾、襄陵、洪洞、浮山一带发生了一次特大地震。
震区内城垣、衙署、官宅、厅舍、学宫、仓库、监狱、寺庙、宗桐、书院、牌坊、碑、塔、亭、楼以及民居、水渠等尽行塌毁。
“阖郡无孑遗,一夕成邱阿”;“成或复于隍、裂土似耕垡”;“祝融烈焰光烛无,一时玉石俱成烟”;“烈火烧天,黑水涌地”;“房舍人民仅半存,伤残横倒殊勘恻”,按现代评测标准震级至少在8级以上。
地震破坏和波及到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北、江苏等8省120余县。
临汾、襄陵、洪洞、浮山等28州县主灾区,死亡52600余人。
地震正值康熙准备亲征噶尔丹和第3次南巡黄淮、运河河务之际,皇帝对此十分儆惕和重视。
在震后3个月内连续颁发了9次“谕旨”和“训示”,对灾区进行娠济,在震后及相当一段时间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救灾和对策,有些仍可为今天人们吸取和借鉴:1、组织强有力的班子救灾。
康熙得到地震灾情报告后,特遣户部尚书马齐为赈济大臣和户部员外郎登德会同山西巡抚副都御史噶尔图星驰前往灾区详察灾情,“亲行赈济”。
登德还到潞城、潞安府(今长治)勘灾,实施赈济。
这个班子是清廷中央一级的救灾班子,具有政府的权威,直接向康熙奏报和负责,在平阳府地震救灾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2、对救灾渎职官吏严察议处。
噶尔图在康熙18年三河、平谷大震时任六部学士,康熙曾派其详察过震后各项工程建造,理应对救灾尽职尽责。
平阳府地震时,噶尔图任山西巡抚,震后及时向康熙报告了灾情,但他未到重灾区详察,“亲行赈济”,积极救灾,严重失职,受到康熙的严厉训斥:“噶尔图身为地方大吏,与百姓宜同休戚,乃目击灾伤.不候赈济大臣会同详加筹划,亲行赈济,竞遽而回省,殊属之溺职”,“着噶尔图革职”。
晚清六十年间(1851-1911)华北地区的自然灾害-精选文档
晚清六十年间(1851-1911)华北地区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古代以来,水、旱、虫、震等各种灾害不断发生,进入近代更是有增无减。
在中国广袤的疆域内,华北地区(指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在内的地区)历来就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
本文拟对华北地区在1851-1911年六十年间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作一梳理,俾能有助于该领域研究的进展。
一、灾害的发生晚清六十年(1851-1911)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高发期。
自然灾害在华北地区屡见不鲜,灾害之重,程度之深,令人震惊。
除常见的水、旱两种巨灾奇稷,其他如虫、雹、震、疫诸灾也时常发生,某些年岁甚至数灾并发,危害极大。
(一)水灾。
华北地区地形乎坦,河流众多密集,水灾是最频繁、最酷烈的自然灾害。
黄河经常决堤,京畿地区,永定河、海河、滦河、大清、子牙、南运河、滹沱河、漳卫诸河流域地势低洼,极易造成大河决口,致使濒河地区往往泛滥成灾,水患不断。
1.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的灾情此三处的地理环境大致相同,且周围河流密布,故永定、海河等河的漫决多会使三处同时被灾。
在1851-1911年的六十年里,北京水灾35次,天津水灾44次,河北水灾50次。
重要的灾情有:1851年7月,黄河丰北决口后,邯郸、天津、蓟州等32州县被水受灾,“低洼地亩被淹”。
1853年夏秋之际,京师及直隶一带淫雨不止,山水陡发,永定、北运等河先后漫溢,秋禾被灾者达80余州县,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象。
1856年、1857年、1859年,永定河接连漫溢,各河同时盛涨,永清、固安、广平等州县被水。
1867-1875年,永定河连续九年漫决,滹沱、大清等河同时涨溢,一片汪洋。
其所属“顺天、保定、天津、河间境内有成为泽国者,自保定至京师须用舟楫,乃数百年来罕见之灾”。
同时畿辅东南也是几成泽国,“沿堤民居,多被淹浸,岌岌莫支”。
1876-1879年京师及直隶阴雨连绵,大清、潴沱等河同时漫涨,通州、武清等诸多州县遭淹浸。
中国历史大震资料
中国历史大震资料甘肃临洮地震公元前47年4月17日(汉元帝初元二年),陇西郡(即今甘肃省临洮县)发生地震。
据《汉书》卷九《元帝纪》记述:“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坏败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
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天惟降灾,震惊朕。
治有大亏,咎至于斯。
夙夜兢兢,不通大变,深惟郁悼,未知其序。
间者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之。
郡国被地动灾甚者无出租赋。
赦天下,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奏毋有所讳。
山西应县地震公元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应县发生地震。
据记载,受灾范围为魏京(今洛阳)、并州(今太原)、朔州(今内蒙古和林格尔)、相州(今河北临漳)、冀州(今河北冀县)、定州(今河北定县)、灜州(今河北河间)等地有强烈震感,繁峙(今山西应县)、桑乾郡(今山西山阴)、灵反郡(今山西灵丘)、秀容郡(今山西原平)、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肆州(今山西忻州)以及恒州(今山西大同)等地“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
”山西忻县一带灾情也很严重,地面裂陷,死伤甚多。
地震后又瘟疫流行。
当时宣武帝下沼书,遣太医前往救护,发给药物,并且减去租赋,救济灾民。
甘肃天水地震公元734年3月23日,即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秦州(即今天水)发生地震。
强烈地震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
地震使秦州全城的房屋及建筑几乎无一幸存,压死官吏和百姓4000多人。
当朝皇帝唐玄宗命尚书右丞相萧蒿前去祭山川,并派遣使者前去救济,对有压死者的人家给予救济一年,一家有三人以上死者给予救济二年。
山西代州地震宋真宗祥符二年三月(1009年),山西代州发生地震。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8年)十二月甲申日,忻代并三州地震,坏庐舍,覆压黎民。
忻州死者19742人,伤者5655人,畜扰死者5万余;代州死者759人;并州死者1890人。
此后,自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一月辛亥日,太原、忻州、朔环州、代州等地又发生十余次地震,城壁屋宇多损坏,人畜多死伤,并多伴有地声。
历史上燕赵京津冀地区发生的四次大地震
历史上燕赵京津冀地区发生的四次大地震清代以来至今三百多年间,京津冀地区(大约原直隶辖区)共发生四次7级以上大地震,分别涉及北京、唐山、邯郸、邢台,下面就来分别介绍之。
一、 1679年9月2日——帝都北京大地震(8级)震中位置:北京平谷区、河北三河市震级:8级死亡人数:10万余人波及范围:6省200余县市地震时间:1679 年 9 月 2 日(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9点多地震持续时间:1个月1679 年 9 月 2 日(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9点多,在北京一带(40.0 ° N,117.0 ° E )发生了一场强烈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级高达8级,震中在今北京平谷区、廊坊三河市,地震波及范围除京城外,还包括周围的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六省,共计200多个州县,最远的达700百公里,几乎覆盖了整个华北以及东北南部,破坏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
据记载:七月二十八日已时初刻,京师地震……是夜连震 3 次,平地坼开数丈,得胜门下裂一大沟,水如泉涌。
官民震伤不可胜计,至有全家覆没者。
二十九日午刻又大震,八月初一日子时复震如前,自后时时簸荡,十三日震二次。
……二十五日晚又大震二次。
……积尸如山,莫可辨认。
通州城房坍塌更甚。
空中有火光,四面焚烧,哭声震天。
有李总兵者携眷八十七口进都,宿馆驿,俱陷没,止存三口。
涿州、良乡等处街道震裂,黑水涌出,高三四尺。
山海关,三河地方平沉为河。
环绕帝都连震一月,举朝震惊。
'( 清《三冈识略》卷 8) 据当今地震学家推测,此次帝都大地震震级为8级,烈度为11度,震中在北纬40度、东经117度,位于今平谷、三河、通州、香河、延庆、永清等十余个州县损毁极其严重。
仅通州区就死万余人,平谷的裂度达到9度,北京城区裂度达到了8度,遭受的地震破坏相当严重。
当时记载称“京城十万家,转盼无完垒”,“前街后巷断炊烟,帝子官民露地宿。
”此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清朝大地震郯城人迁徙资料
清朝大地震郯城人迁徙资料引言清朝时期,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大地震,其中郯城地震是其中之一。
该地震发生于清朝道光年间,给郯城县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大量人民不得不迁徙到其他地方,以寻求生存和安定的生活。
本文将详细探讨清朝大地震郯城人迁徙的资料,包括地震的背景、破坏情况、人口迁徙的原因和目的地等。
地震背景清朝时期,中国地震频发。
郯城地震是其中一次重大地震,发生在道光年间。
郯城位于山东省,地处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
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浅,震级较高,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破坏情况郯城地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根据历史记载和地震学家的研究,地震造成了房屋倒塌、道路破坏、农田受损等严重后果。
许多村庄和城镇几乎被夷为平地,人们失去了住房和生活来源。
此外,地震还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河流改道等自然灾害,加剧了破坏的程度。
人口迁徙的原因地震造成的破坏和不稳定环境迫使郯城人民不得不迁徙到其他地方。
以下是主要的人口迁徙原因:1.安全问题:地震造成了房屋倒塌和道路破坏,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人们担心余震和进一步的破坏,因此选择离开郯城,寻找更安全的居住地。
2.生活来源:地震破坏了农田和农作物,使农民失去了生计。
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人们被迫离开郯城,到其他地方谋求生计。
3.社会秩序:地震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和基础设施,导致治安问题和生活不便。
人们希望到其他地方寻找更稳定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迁徙的目的地郯城人民迁徙的目的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邻近地区:由于地震范围较大,郯城人民选择迁徙到邻近地区,如山东省内的其他城市和乡镇。
这些地方相对较近,人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人际关系和资源,更容易适应新的生活。
2.沿海地区:一部分郯城人选择迁徙到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等城市。
这些地方相对较富裕,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人们希望通过迁徙改善生活状况。
3.内地城市:另一部分郯城人选择迁徙到内地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十大地震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十大地震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十大地震
排名地震名称震级地点时间死亡人数
1 秦晋大地震 - 陕西/山西 1556年 83万
2 唐山大地震 7.8 河北 1976年 24万
3 海原大地震 8.0 宁夏 1920年 23万
4 康定大地震 7.
5 四川 1786年 10万
5 汶川大地震 8.0 四川 2008年 8.7万
6 昌马大地震 7.6 甘肃 1932年 7万
7 临汾大地震 - 山西 1695年 5.3万
8 太原大地震 - 山西 1367年 5万
9 通渭大地震 - 甘肃 1718年 4.5万
10 古浪大地震 8.5 甘肃 1927年 4万
注:
1.秦晋大地震又名华县大地震,重创陕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轻方止”。
死者甚众,“其奏报有名83万有奇,不知名者复不可数”。
是世界有史以来最为
惨重的一次地震;
2.中国历史上其他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的大地震还有:甘肃天水大地震(
3.1万)、四川西昌大地震(2.7)、云南叠溪大地震(2万)、云南通海大地震(1.6万)、宁夏固原大地震(1.2)和甘肃武都大地震(1万);
3.资料统计截止到2010年2月底.。
中国古代地震知多少
孙 建 华/ 文
尽 管 人 类 已 经 对 大 自然 进 行 了 巨 大 后 方 志 发 达 起 来 . 震 也 被 作 为 灾 异 生地 震 18次 . 均 不 到 四年 就 发 生 一次 . 地 地 1 平
改 造 . 是 在 变 幻 无 常 的 自然 面 前 . 类 记 人 志 中 . 震 史 料 大 大增 加 但 人 地 却 又 显得 那 么 渺 小 人 类 的 历 史 . 是 ~ 就 除 了这 些 官 修 的 正 史 、 志 外 , 多 方 许 足见 两 汉 时 期 地震 之 频 繁 在 这 些 众 多 的 地 震 中 . 为 严 重 的 是 较
年 来 . 们 的祖 先 顽 强 地 和地 震 灾 害 进 行 人 们 带 来 了 巨 大 的损 失 我 斗争 . 留下 了历 史 悠 久 的地 震 记 录
早在公元 前 1 9世 纪 . 中 国 古 人 就 开
两 汉 时 期 : 然 灾 害 的 群 发 期 自
两 汉 时 期 的 地 震 发 生 有 着 鲜 明 的 特
部 与 自然 的 抗 争史 中 国是 一 个地 震 频 发 私 人 写 的 笔 记 、 录 、 说 和 诗 文 集 中也 以 下 几 次 : 元 前 7 杂 小 公 0年 6月 1日. 山 东 在 的 国 家 . 记 载 的地 震 达 上 万 次 这 些 灾 有 地 震 的 记 载 .而 且 往 往 附 有 生 动 的 描 的诸 城 昌乐 一 带发 生 了 7 地 震 当时 的 有 级
举 世无双 的 . 世界 上最悠 久 、 完 整 的 是 最 了 75级 地 震 , 害极 大 。 据 《 汉 书 ・ . 损 根 后 灵 记 灵 四年 春 酒 泉 地震 历 史 资 料 如 此 众 多 的震 灾 也 给 古代 帝 纪 》 载 “ 帝 光 和 三年 秋 一 表氏地百八十动. 涌水 出. 中 官 寺 民舍 皆 城 顿 . 易 处. 县 更筑 城 郭 ”
清代泰山地震档案史料
清代泰山地震档案史料你知道吗,清代有一件事儿挺神奇的,那就是泰山发生了地震。
这事儿说起来很不简单,毕竟泰山是咱们中国的五岳之一,震得人心慌慌的。
说起这场地震,得从档案史料讲起。
你看,清代的档案可不是现在咱们随便一查就能看到的,它们基本上是一些古老的纸卷,纸张泛黄,字迹也不清晰。
但,偏偏就是这些古老的记录,给我们带来了那段历史的影像。
古人一写东西,笔触颤颤巍巍的,似乎每一笔都在颤抖,仿佛能感受到当时那股不安的气氛。
泰山,咱都知道,一直是天高地厚的地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文化。
泰山的地震,怎么说呢,给那时候的人们带来了不少的惊吓。
你想,平常大家都以为这种地方就稳稳的,哪想到地面一阵晃动,山上的庙宇摇摇欲坠。
那时候的人恐怕也没什么预警系统,完全是突然之间,地动山摇,天昏地暗,连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莫名的紧张感。
据说,地震发生时,那些庙里的香火瞬间熄灭,连大街上的摊贩也慌了,急忙把摊子收了,生怕一不小心被石块砸中。
地震之后,整个泰山脚下的村民全都跑了出来,一群人挤在一起,张望着远处。
那些大山啊,仿佛是被神灵惩罚了,突然之间,它们变得像一个巨人一样,咆哮着,要将一切吞噬。
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觉得那一刻,天地之间的力量,仿佛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而这场地震,历史的记载也说得挺吓人的。
古代的地震虽然不像今天这么“精准”,但也能在档案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咱们今天看到的泰山地震史料,都是那些聪明的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比如,清代档案中提到,地震时的“轰隆声”大到可以让人耳膜发疼,像是天地之间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交战。
你想象一下吧,这种震动的威力,连屋顶的瓦片都掉下来了。
村民们不敢回家,宁愿站在空旷的地方,生怕房子塌了自己在里头变成“肉饼”。
据说,泰山周围的几个村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些地方的房屋被震塌,倒塌的砖瓦堆成了小山,吓得村民们抱头痛哭。
可偏偏,地震过后,除了少数地方的损失,其他地方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
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
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
1679年9月2日(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国河北省北部燕山地震带发生大地震。
震中位于河北省大厂县夏垫镇。
此震是中国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影响广泛和损失惨重的知名历史地震之一,是北京附近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
震级估计为8级。
据史书记载,以河北省三河县和北京市平谷县的灾情最重,震中烈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千米,北京城内皇宫有多处损坏。
据《乾隆三河县志》记载:“巳时地震,从西北至东南,如小舟遇风浪,人不能起立,城垣房屋存者无多,四面地裂,黑水涌出,月余方止,所属境内压毙人民甚众。
”《民国23年平谷县志》记载:“七月平谷地震极重,城乡房屋塔庙荡然一空,遥望茫茫,了无障隔。
”据统计三河县地震死亡2677人,平谷县死亡1万余人。
从地质构造上看,该区处于燕山隆起带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北北东向同近东西向的二组断裂在此交汇,地质构造复杂。
华北地区大地震的重复期约300年。
1976年的唐山地震发生在此震以后的297年,与此复发期的估计是吻合的。
从公元1000年左右到1679年三河-平谷8级大震发生,该地区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7次,两次较强的地震是1057年北京南郊的6.75级地震和1484年居庸关-带的6.5级地震。
距三河-平谷地震区最近的-次强震是1665年4月16日通县的6.75级地震。
三河-平谷8级地震发生之后一个月内发生强余震10余次。
其中9月3日、9月5日及9月29日4次强余震估计震级均在6级左右。
主震三个月以后,余震强度才逐渐减弱,有感余震延续了一年多。
历史上罕见的清朝期间山西临汾八级地震
历史上罕见的清朝期间山西临汾八级地震
山西临汾大地震发生于1695年5月18日。
据记载,1695年5月18日傍晚8点前后,临汾盆地内发生8级地震,时有声如雷,地动山摇,城倒屋塌,加之烈火烧天,黑水涌地,使临汾城顿时浸没在滚滚烟尘之中。
地震波及范围,北到山西右玉,南达湖北谷城,西至甘肃平凉,东抵山东滕县,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甘肃、江苏等省均受到震动,其中有125个府州县有震后破坏情况。
震后,临汾一带“城廓房舍存无二三,死伤十有七八。
地震十分猛烈,人们无法抗拒,再加上烈火和大水,真是人民陷灾区于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言状。
时隔392年后再次发生大地震据1815年的统计,这次地震,受灾共28个州县,受灾较重14个州县,共死人5.26万余人。
最大余震可达5-6级,值得注意的是,1303年和1695年,在山西临汾盆地的洪洞县和临汾分别发生的8级地震,时间相隔392年,但震中位置相距仅40公里,两次震级相当,这在我国大陆地区实属罕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治十一年六月初八(1654年7月21日),秦州(今属甘肃天水市)发生8级地震。
秦州城垣、官舍崩塌殆尽,倒塌房屋3672间,震塌窑寨不可胜记。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莒州间发生8.5级地震。
城廓、公廨、官民庐舍、庙宇等一时尽毁,共压死5万多人。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直隶三河、平谷间发生8级地震。
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
这次地震震中距京师仅40公里,故北京损失也相当严重,倒塌房屋12793间、损坏18028间,死亡485人。
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宁夏府发生8级地震。
府城和平罗、新渠、宝丰等地城垣、庙宇、衙署、仓廒、兵民房屋倒塌无存,压死官民五万余人。
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1812年3月8日),新疆尼勒哈发生8级地震。
厄鲁特游牧衮佐特哈、胡吉尔泰、齐木库尔图等处山崩地裂。
道光十三年七月十二日(1833年8月26日),西藏聂拉木发生8级地震。
税卡官邸、百姓房屋等遭到破坏,坍塌圮倾无遗。
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1879年7月1日),甘肃文县发生8级地震。
山崩河阻,地裂水涌,所有城堡、庙宇、民房率多倾圯,压死两万余人。
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1902年8月22日),新疆阿图什发生8级地震。
民房倒塌,城镇被毁,压死千余人,香妃墓等古迹被毁坏。
1920年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8.5级强烈地震。
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县发生8.6级强烈地震。
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有的地方甚至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6.8级地震,3月22日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7.2级地震。
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县发生7.3级大地震。
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
这是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间发生7.2级地震,22日、23日又发生6.7级、7.2级
余震。
震后连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农田、道路、河床等破坏严重,通讯中断。
1988年11月6日,云南省澜沧、耿马相继发生地震,澜沧地震7.6级、耿马地震7.2级。
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本文来自: 地震论坛 详细文章参考:/thread-4192-1-1.html?sid=leLL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