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意思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意思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含义,带您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望月怀远》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九龄所作,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下面逐句解析: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诗人通过描绘海上升起的明月,表达了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能在同一时刻欣赏到同一轮明月。
这里的“明月”象征着团圆和思念,为接下来的抒情做铺垫。
2.“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诗人描绘了情侣们在漫长的夜晚相互思念,抱怨夜色太长,无法入睡。
这里的“怨遥夜”和“起相思”传达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思念亲友,熄灭蜡烛怜惜月光的情景。
同时,夜晚的露水也滋润着诗人的衣襟,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关爱和担忧。
4.“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诗人表示,无法将手中的月光赠送给远方的亲友,只能在梦中期待与他们团聚。
这里的“梦佳期”寓意着美好的期待和祝愿。
总结: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通过描绘明月、夜晚、相思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望月怀远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怀远:怀念正在远方的亲人。
生:这里是升起的意思。
天涯共此时:天涯,天边,遥远的地方,指远方的亲人。
共此时,是说自己和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望月而互寄相思之情。
情一人怨遥夜:情一人,指怀有深厚情意的人,这是诗人自称。
怨,怨恨。
遥夜,长夜。
竟夕:一整夜。
怜光满:怜,爱。
光满,指月光满屋,月色*分外皎洁可爱。
滋: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不堪盈手赠:不能把它慢慢地捧在手里送给远方的亲人。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意即捧满手。
还寝梦佳期:还,回到。
寝,卧室。
梦佳期,在梦中去得到美好的约会吧。
【翻译】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有思念之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因为整整一一夜里,思念之情都无法间断。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一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赏析】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武则天长安元年(702)中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至中书令。
他是唐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直言敢谏,曾预料到安禄山的反叛,主张早除祸患。
后来受到李林甫的排挤,贬荆州长史。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诗,这首诗表达了在明月之夜,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对月抒怀,情致深婉,寄托遭谗受贬的迁谪之情思。
起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浩远、大气,堪称千古佳句。
前句是在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是在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 同望着一轮明月。
唐诗《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译文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赏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
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张九龄《望月怀远》唐诗鉴赏
张九龄《望月怀远》唐诗鉴赏《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hǎi shànɡ shēnɡ mínɡ yuè ,tiān yá ɡònɡ cǐ sh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qínɡ rén yuàn yáo yè ,jìnɡ xī qǐ xiānɡ sī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miè zhú lián ɡuānɡ mǎn ,pī yī jiào lù zī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bù kān yínɡ shǒu zènɡ ,huán qǐn mènɡ jiā qī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译文】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赏】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望月怀远》解析
《望月怀远》解析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文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的意思是: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身处天涯海角的亲友,此刻共赏这同一轮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到梦乡觅取佳期。
这首诗是望月抒情的千古名句,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首联通过明月寄托相思,颔联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颈联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深夜难眠的情景,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因无法将月光赠予远方亲人而感到遗憾,只能在梦中相见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望月和思念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张九龄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标签月亮、思念、唐诗三百首、思乡、早教古诗100首、中秋节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
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译文及鉴赏
【原文】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⑶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
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⑷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
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韵译】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注释
《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注释《望月怀远》古诗原文及注释望月怀远朝代:唐代作者:张九龄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望月怀远原文赏析
望月怀远原文赏析望月怀远原文赏析1《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韵译】: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评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望月怀远原文赏析2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①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②觉露滋。
不堪盈手③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竟夕:整夜。
②披衣:谓披上衣服走出户外。
③盈手:满手,满握。
【简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望月怀远/ 望月怀古》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望月怀远/ 望月怀古》原文,《望月怀远/ 望月怀古》原文翻译,《望月怀远/ 望月怀古》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望月怀远/ 望月怀古》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二、《望月怀远/ 望月怀古》原文翻译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三、《望月怀远/ 望月怀古》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有《曲江集》。
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望月怀远古诗意思
望月怀远的诗意《望月怀远》的意思是: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作者是唐代诗人张九龄。
原文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2、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3、怜:爱。
4、滋:湿润。
5、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这句诗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释义:地虽千里之隔,而明月却可共享。
),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释义: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
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
张九龄望月怀远 赏析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情人:多情的人,一说是指亲人,一说是指作者自己。
竟夕:通宵,一整夜。
怜光满:爱惜满屋子的月光。
“满”是一种状态,指月光直射到屋子里面来。
【解读】本诗是一首月夜怀念亲人的诗。
诗中描写了诗人因月光照耀,夜不能寐,通过月光相赠遥寄相思等一系列思想活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
前句写景:在辽阔的大海上,一轮明月慢慢升起;后句写情: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远在天涯的亲人,此时此刻正跟我望着同一轮明月。
情景结合,有虚有实,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对于饱受相思之苦的人来说,明月和月光最能引起愁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一个“怨”字点出月夜中诗人的感情变化。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
爱惜那满屋的月光灭掉了烛火。
他起身披上衣服,可衣裳已经被夜露沾湿了。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句从通宵难眠的无奈之中,情感为之一转,由“怨”月光明亮惹人相思,转为寄希望于相赠月光使远方的人感受到自己的相思之情。
诗人以梦结尾安慰自己,悠悠情思一如月光汩汩流出,无限情思尽在不言之中。
【评诗】首二句领得妙。
“情人”一联,先就远人怀念言之,少陵“今夜鄜州月”诗同此笔墨。
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
《望月怀远》张九龄
《望月怀远》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海上:指远离尘世的僻静之处。
情人:指远方的爱人。
遥夜:遥远的夜晚。
竟夕:整夜。
起相思:为思念爱人而不得入眠。
灭烛:熄灭蜡烛。
怜:同情,怜悯。
光满:形容明月皎洁,光芒四射。
披衣:为了观赏月光而起身披衣。
觉露:因天气寒凉而产生的露水。
滋:滋润,感受到露水的润湿。
盈手:手中拥有。
赠:赠送。
还寝:返回床上。
梦佳期:指着眼于美好的未来。
【译文】:在海边,明月升起,依在天涯,我们共赏此时。
情人在遥远的夜里催婚,整夜睡不着,只能起来相思。
吹灭蜡烛,但愿明月照满房,为了瞻仰月光,披上衣服感受露水的滋润。
可惜,手边没有珠宝可以赠送,只好回到床上梦想美好的未来。
【鉴赏】:这是唐代大诗人张九龄的名篇之一。
整首诗幽婉清丽,自然流畅,十分优美动人。
诗人通过描绘海上明月的美景,表达出逃避现实的愿望,抒发离愁别绪;凭望天涯,表现了思念爱人的情怀;对比润湿披衣,描写出眷恋故园、怀念亲人的心情。
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无限渴望、追求的目标和愿望,具备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深度。
由此可见,张九龄独具才情,出色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这首诗不仅艺术地表现出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也是我们研究唐诗文化和文学史的珍贵遗产之一。
(完整版)唐诗《望月怀远》拼音及解释整理
唐诗《望月怀远》拼音及解释整理【拼音】wàng yuè huái yuǎn【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释】《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海上升起的明月,将诗人的思念与远方亲人联系起来,形成了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诗人在夜晚熄灭蜡烛,披衣觉露,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诗人表示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予亲人,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于梦中,期待与亲人再次相见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拼音】wàng yuè huái yuǎn【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释】《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海上升起的明月,将诗人的思念与远方亲人联系起来,形成了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诗人在夜晚熄灭蜡烛,披衣觉露,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诗人表示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予亲人,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于梦中,期待与亲人再次相见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逐句解析】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诗人通过描绘海上升起的明月,将诗人的思念与远方亲人联系起来,形成了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2.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诗人在夜晚感到遥远的思念,整夜都无法入睡,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诗人在夜晚熄灭蜡烛,看到月光洒满房间,感受到露水的滋润,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4.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人表示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予亲人,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于梦中,期待与亲人再次相见的美好时光。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歌。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望月怀远》注释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望月怀远》创作背景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就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古诗《望月怀远》释义
古诗《望月怀远》释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的注解如下:【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韵译】: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评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描绘了明月从海面升起的壮丽景象,意境雄浑阔大。
诗人以“海上生明月”为背景,将明月与天涯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远隔天涯的人们都在仰望同一轮明月,感受到彼此的思念之情。
这两句诗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即怀远之情。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怀远之情。
诗中的“情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思念的远方的亲人或爱人。
“怨遥夜”表明了情人因长夜漫漫而心生怨恨,“竟夕起相思”则描述了他们整夜都在相思中度过。
这两句通过描写情人的情感变化,烘托出了相思之苦。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室内的行为和感受。
诗人熄灭蜡烛,欣赏着月光的满室清辉,却又感到月光的撩人,于是披衣出门,感受着露水的浸润。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二句意谓此时远在天边的情人正当和我一样在望海上升起的明月。
②情人:有情之人。
遥夜:长夜。
③竟夕:整夜,彻夜,通宵。
④二句写相思时精神恍忽。
在室内赏月,觉得月光可而将烛吹灭;又披衣走出室外赏月直到深夜,感到露水滋生。
⑤二句意谓可爱的月光却不能满手捧赠给你,还不如回室睡眠在梦中与你欢会吧。
“盈手”用陆机《古诗》“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意。
不堪:不能。
寝:卧室。
佳期:美好的约会。
【大意】一轮明月在大海之上升起,你我虽然相距很远很远,此时也可一同欣赏这轮明月。
自己不断在抱怨,抱怨这夜晚实在太漫长;我这样彻夜不眠,只为将你思量。
灭掉烛火,我静静地享受这满屋清亮的月光;披上衣服,我已经感觉到露水渐渐滋生。
很想用双手满捧一捧月光送给你,但是我无能为力;不如回床睡觉,或许在梦里还能与你欢聚。
【鉴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而思乡、念远,正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共同情思。
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也是个中名篇。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海上生明月”写明月升起,回应“望月”诗题。
起句看似平淡,毫无点染,如脱口而出,却展现了一幅深邃、宏阔景象。
用“生”而非“升”,仿佛明月自海中缓缓吐露,写出大海包孕之态。
下句的“共”字把天各一方的思绪联系在一起,于是自然引出各在天涯的情人,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月光挽起两地,牵动两颗心,共享明月时,似乎也有了传达的媒介。
整个画面散发着高华静穆的光芒,又有缠绵不尽的画外情思。
对月怀远,通宵相思,又不能相见,难以入睡,故有“怨”。
怨天涯路远,怨情人分离,怨长夜漫漫,怨月色撩人。
以怨字为中心,夜色、月光、情人都笼罩在惆怅之中。
三、四句用流水对,以“情人”联结“相思”,“遥夜”呼应“竟夕”,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望月怀远的翻译赏析
望月怀远的翻译赏析望月怀远的翻译赏析《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望月怀远的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望月怀远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及赏析导读:《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翻译二: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词语解释】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写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亲友——当月亮从海上升起来的时候,我和亲人天各一方,相隔遥远,各自在天涯的一地,共看这一轮明月。
前句写景,点明“望月”,后句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意境雄浑阔大,风格浑成自然,乃有名的佳句。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①怜:爱怜。
②满:满屋月光。
③披衣:披衣出屋。
④觉露滋:露生觉湿。
有露浓湿衣之意。
这两句是说,月夜怀远,思绪萦绕,灭烛沉思,只见月光十分可爱。
惹得人思情更深,睡意全消,索性披衣起身,步出屋外,望月而又望远。
伫立良久,不觉夜已深沉,露水将衣服都打湿了。
两句诗蕴含深沉的怀远之情,细微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的实情实景,手法巧妙,意韵传神。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①不堪:不能。
②盈手:满手。
③寝:寝室、卧房。
此指就寝。
④佳期:相聚欢娱的时候。
这两句是因望月而引发对亲人的思念——月光虽美,却不能满手捧着送给亲人;不如回卧室睡觉,作一个和亲人团聚的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感受初唐诗阔大雄浑、豪迈恢弘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张九龄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了解本诗是如何紧扣“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教学重难点:紧扣“望”和“怀”来写景抒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
”的确,在月亮上载满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便是一个例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紧扣“望”和“月”来抒情的。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背景。
1、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人。
唐玄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是唐代著名的宰相,执政时敢于谏命,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谥号文献。
2、张九龄的诗多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
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
有《张曲江集》。
3、《望月怀远》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难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
1、范读。
2、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
4、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四、鉴赏分析全诗。
有人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
”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
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体会它情景交融的意境。
1、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明确:⑴“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
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个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写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⑵“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使整个诗句变活了,富有动感。
2、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的“竟夕”是何意?(通宵。
)明确: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就会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这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3、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处寻觅。
这时有何感受呢?“怜”有何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明确:⑴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了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可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⑵“怜”应有怜爱之意。
⑶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4、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盈手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不能把可爱的月光赠给远人,那怎么办呢?“梦”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⑴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我”生发出希望掬一捧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
⑵然而皎洁的月光“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既然现实中不能与远人相见,那就回到卧榻上,睡觉吧。
⑶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
⑷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五、齐读全诗,体会作者怀远思念之情。
六、课堂小结。
自南朝宋人谢庄在《月赋》中有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发现后,人们便开始通过明月寄托相思了。
月亮好似一只巨大的折光镜,把此方的感情折射给彼方,又把彼方的感情折射给此方。
正因如此,才有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重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陆机的“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拟明月何皎皎》)。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首诗诗致委婉,语言浅近,化用了谢庄、陆机诗中语言而自然流转,给人以淡雅清醒的感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七、布置作业。
思考:本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明确: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
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还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
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赠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以何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八、教学反思: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人,是古诗词中习见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
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
句中一“生”字,极为生动,与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化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而来。
诗人巧妙地把写景与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均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写多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因为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一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与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这是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形象。
这一联看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
月的清辉,最易引人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
“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与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
诗既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
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
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现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因此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将月赠送远人的想法。
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
随之而来就是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
诗歌在这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将“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
因而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将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表现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
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明月,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也是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