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及介入治疗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及介入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d7a0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9.png)
进一步优化介入治疗技术,如药物洗脱球 囊、生物可降解支架等,降低再狭窄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康复和二级预防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 促使患者早期就诊,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指导和二级预防,降 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活 动性溃疡、近期颅内手术或创伤等。
药物溶栓治疗的效果和风险
效果
药物溶栓治疗能够快速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灌注,缩小梗死面积,降 低死亡率。
风险
药物溶栓治疗可能导致出血、过敏反应、再灌注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但这些不 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03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的原理和种类
风险
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破裂、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 作规范。
04
药物溶栓与介入治疗的 比较和选择
药物溶栓与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药物溶栓
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 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降低病
死率。
介入治疗
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直接开 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减 少心肌坏死范围。
原理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对心血 管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通过导管将 球囊、支架等器械送至病变部位,达 到扩张血管、疏通血流的目的。
种类
根据治疗目的和操作方式的不同,介 入治疗可以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心脏瓣膜成 形术等。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 溶栓及介入治疗ppt课 件
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康复和二级预防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 促使患者早期就诊,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指导和二级预防,降 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活 动性溃疡、近期颅内手术或创伤等。
药物溶栓治疗的效果和风险
效果
药物溶栓治疗能够快速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灌注,缩小梗死面积,降 低死亡率。
风险
药物溶栓治疗可能导致出血、过敏反应、再灌注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但这些不 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03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的原理和种类
风险
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破裂、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 作规范。
04
药物溶栓与介入治疗的 比较和选择
药物溶栓与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药物溶栓
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 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降低病
死率。
介入治疗
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直接开 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减 少心肌坏死范围。
原理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对心血 管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通过导管将 球囊、支架等器械送至病变部位,达 到扩张血管、疏通血流的目的。
种类
根据治疗目的和操作方式的不同,介 入治疗可以分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心脏瓣膜成 形术等。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 溶栓及介入治疗ppt课 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79295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0.png)
对于不能耐受利尿剂或洋地 黄制剂的患者,医生可能会 考虑其他替代药物或治疗方 案。
05 其他治疗措施
机械通气治疗
总结词
机械通气治疗是一种通过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的措施,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
详细描述
机械通气治疗通过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使用呼吸机来辅助或控制患者的呼吸运动,改 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减轻心脏负担,缓解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方法
通过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阻 塞的区域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
溶栓治疗
适应症
适用于发病时间少于6小时,年龄大于75岁,且无溶栓禁忌 症的患者。
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或链激酶等,使血栓溶解 ,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
其他再灌注治疗方法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通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减轻心,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立即再灌注治疗
01
02
03
溶栓治疗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 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恢 复冠状动脉血流。
PCI治疗
对于适合的患者,进行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开通阻塞的冠 状动脉。
CABG治疗
对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 患者,可考虑进行冠状动 脉搭桥手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通过在胸壁或心肌内植入电极,刺激心脏电信号传导,以维持正常的心率或纠正心律 失常。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动过缓、心脏停搏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植入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可以挽救 生命。
06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及介入治疗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及介入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28558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b.png)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及介入治 疗ppt课件
目录
•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进展和展望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和预防
01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03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的原理和适应症
原理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行疏 通的方法,以恢复心肌灌注,缓解症状。
适应症
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特别是对于ST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是首选。
常用介入治疗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01
通过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
0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 和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指导
康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自 身认知情况进行全面评 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 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
复信心。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 治疗
药物溶栓治疗的原理和适应症
原理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使冠状 动脉内血栓溶解,恢复冠状动脉 血流,挽救濒死的心肌。
适应症
发病时间短、无溶栓禁忌症的患 者,尤其是年龄较大、合并高血 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常用药物溶栓治疗方法
尿激酶
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达到溶栓目的。
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段不断改进。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能够更有效地开通闭塞的血管,改善心肌灌注。
目录
•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进展和展望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和预防
01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03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的原理和适应症
原理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行疏 通的方法,以恢复心肌灌注,缓解症状。
适应症
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特别是对于ST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是首选。
常用介入治疗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01
通过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
0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 和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指导
康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自 身认知情况进行全面评 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 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
复信心。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 治疗
药物溶栓治疗的原理和适应症
原理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使冠状 动脉内血栓溶解,恢复冠状动脉 血流,挽救濒死的心肌。
适应症
发病时间短、无溶栓禁忌症的患 者,尤其是年龄较大、合并高血 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常用药物溶栓治疗方法
尿激酶
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达到溶栓目的。
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段不断改进。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能够更有效地开通闭塞的血管,改善心肌灌注。
AMI的药物治疗教学讲义ppt
![AMI的药物治疗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db39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2.png)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01
02
03
控制症状
药物治疗能够迅速控制 AMI患者的症状,减轻疼 痛和不适。
预防并发症
合理用药可以降低AMI并 发症的发生率,如心律失 常和心力衰竭。
提高生存率
早期药物治疗对于提高 AMI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治疗
早期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溶栓药物 和抗凝药物,以恢复冠状动脉血
ACE抑制剂
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ACE抑制剂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脏重构和心力衰 竭的发生率。常用的ACE抑制剂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ARB类药物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ARB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也是治疗急性心肌 梗死(AMI)的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降 低血压,减少心脏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常用的ARB类 药物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奥美沙坦等。
抗凝药物
抑制凝血酶生成,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药物也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药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凝血酶生成,预防血栓 形成,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 等。
β受体拮抗剂
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拮抗剂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是 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改 善心肌缺血。常用的β受体拮抗剂包括 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等。
控制并发症
积极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提 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03
AMI的常用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的药物治疗与用药监护 PPT
![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的药物治疗与用药监护 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35b30e9b89680202d82593.png)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泡沫细 泡胞沫细胞
脂纹
中间病 动脉粥 纤维
变
样硬化 斑块
复杂病 变、破 裂、溃 疡糜烂
从第一阶段
从第三阶段
主要为脂质沉积
从第四阶段
平滑肌细胞 和胶原
血栓 形成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
(一)诱发心肌梗死的9大风险因素:
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脂质斑块)、肥胖、氧化应 激(过劳、熬夜、心脏负荷增大、愤怒、激动、紧张压力大 、寒冷刺激、便秘、腹泻脱水、暴饮暴食、感染、休克、手 术、摔倒)、高血压 、糖尿病、过度饮酒、缺乏运动(久坐) 、吸烟、缺乏新鲜果蔬。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氧、斑 块破裂、血流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把握黄金120分钟—急救120、救治120分钟(接受再灌注)
(一)治疗目的
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与梗死相关动脉(升、降之), 迅速缓解缺血,减少心肌坏死面积,预防严重的不良后果 ,降低全因死亡率和梗死的再发率。对STEMI者早期进行 再灌注(溶栓、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恢复心肌血流和 再灌注;NSTEMI者早期进行抗心肌缺血、抗凝和抗血小 板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
一、心肌梗死的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急性冠动脉综合征(ACS),由 急性缺血引起,人体血脂异常可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不稳 定、稳定型两种脂质斑快,其中,不稳定型斑块的栓帽破裂 、糜烂而致出血,促使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被 激活异常聚集形成血栓团块,致动脉管腔完全、持续的闭塞( 腔梗),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次全堵塞 血管腔表现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完全堵塞管腔表现为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808647a32d7375a5178017.png)
常见药物 普通肝素:肝素作为对抗凝血酶的药物,在 临床应用最普遍,对于ST段抬高的AMI,肝素 作为溶栓治疗的辅助用药;对于非ST段抬高 的AMI患者,静脉滴注肝素为常规治疗。
24
AMI的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的使用方法 静脉推注5000u冲击量, 继以1000u/h维持静脉。
注意事项:每4-6小时测定一次APTT或ACT,以 便于及时调整肝素剂量,保持其凝血时间延长 至对照的1.5-2.0倍
国外较为普遍的用法为加速给药方案(即GUSTO方案), 首先静脉注射15 mg,继之在30 分钟内静脉滴注0.75 mg/kg(不超过50 mg),再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0.5mg/kg (不超过35 mg)。给药前静脉注射肝素5000单位,继之以 1000u/h的速率静脉滴注,以APTT结果调整肝素给药剂量, 使APTT维持在60-80秒。
10
AMI的溶栓再通的判断
直接判断:冠脉造影 间接判断:
1.心电图:ST段抬高于2小时回降>50% 2.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3. 再灌注心律失常:2小时内出现 4.心肌酶学: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
11
溶栓并发症及其处理
轻度:皮肤、粘膜出血,小量咯血和呕血-----一般不需处理;
争分抢秒 最大程度 联合用药 积极处理
3
AMI 治疗措施
再灌注心肌 药物治疗(溶栓) 心血管介入治疗(PCI) 外科手术治疗(CABG)
4
AMI的药物治疗
1.溶栓治疗 2.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 3.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4.β 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5.ACEI ﹠ CCB药物的治疗
6.强化调脂治疗
7.其他
8 mg 30
24
AMI的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的使用方法 静脉推注5000u冲击量, 继以1000u/h维持静脉。
注意事项:每4-6小时测定一次APTT或ACT,以 便于及时调整肝素剂量,保持其凝血时间延长 至对照的1.5-2.0倍
国外较为普遍的用法为加速给药方案(即GUSTO方案), 首先静脉注射15 mg,继之在30 分钟内静脉滴注0.75 mg/kg(不超过50 mg),再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0.5mg/kg (不超过35 mg)。给药前静脉注射肝素5000单位,继之以 1000u/h的速率静脉滴注,以APTT结果调整肝素给药剂量, 使APTT维持在60-80秒。
10
AMI的溶栓再通的判断
直接判断:冠脉造影 间接判断:
1.心电图:ST段抬高于2小时回降>50% 2.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3. 再灌注心律失常:2小时内出现 4.心肌酶学: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
11
溶栓并发症及其处理
轻度:皮肤、粘膜出血,小量咯血和呕血-----一般不需处理;
争分抢秒 最大程度 联合用药 积极处理
3
AMI 治疗措施
再灌注心肌 药物治疗(溶栓) 心血管介入治疗(PCI) 外科手术治疗(CABG)
4
AMI的药物治疗
1.溶栓治疗 2.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 3.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4.β 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5.ACEI ﹠ CCB药物的治疗
6.强化调脂治疗
7.其他
8 mg 30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治疗教材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治疗教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88f3e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0.png)
第七页,共七十一页。
4b型:支架血栓形成引起(Qi)的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发现支架植入处血栓性阻塞,患者有心肌缺血症状和(或)
至少1次心肌损Leabharlann 标志物高于正常上限。第八页,共七十一页。
5型: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关心肌梗死
基线cTn正常患者,CABG后cTn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同时发生:(1)新 的病理性Q波或左束(Shu)支阻滞;(2)血管造影提示新的桥血管或自身 冠状动脉阻塞;(3)新的存活心肌丧失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
时其测值超过正常上限并有动态变化。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CK-MB峰
值前移(14 h以内)。CK-MB测定也适于诊断再发心肌梗死。肌红蛋白测 定有助于STEMI早期诊断,但特异性较差。
第十二页,共七十一页。
3.影像学检查
超(Chao)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急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危 险分层(Ⅰ,C)。
应采取溶栓治疗(Ⅲ,B);
(5)STEMI发病超过12 h,症状已缓解或消失的患者不应给予溶栓治疗(Ⅲ,
C)。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一页。
3.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包括:
(1)既往脑出血史或不(Bu)明原因的卒中;
(2)已知脑血管结构异常;
(3)颅内恶性肿瘤;
(4)3个月内缺血性卒中(不包括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 (5)可疑主动脉夹层; (6)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 (7)3个月内严重头部闭合伤或面部创伤;
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溶栓治疗多在医院内进行。决定是否溶栓治疗时,应综合分析预 期风险/效益(Yi)比、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时临床及血液动力学特征、合并症、
出血风险、禁忌证和预期PCI延误时间。左束支传导阻滞、大面积梗死(前壁心肌 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溶栓获益较大。
4b型:支架血栓形成引起(Qi)的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发现支架植入处血栓性阻塞,患者有心肌缺血症状和(或)
至少1次心肌损Leabharlann 标志物高于正常上限。第八页,共七十一页。
5型: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关心肌梗死
基线cTn正常患者,CABG后cTn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同时发生:(1)新 的病理性Q波或左束(Shu)支阻滞;(2)血管造影提示新的桥血管或自身 冠状动脉阻塞;(3)新的存活心肌丧失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
时其测值超过正常上限并有动态变化。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CK-MB峰
值前移(14 h以内)。CK-MB测定也适于诊断再发心肌梗死。肌红蛋白测 定有助于STEMI早期诊断,但特异性较差。
第十二页,共七十一页。
3.影像学检查
超(Chao)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急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危 险分层(Ⅰ,C)。
应采取溶栓治疗(Ⅲ,B);
(5)STEMI发病超过12 h,症状已缓解或消失的患者不应给予溶栓治疗(Ⅲ,
C)。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一页。
3.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包括:
(1)既往脑出血史或不(Bu)明原因的卒中;
(2)已知脑血管结构异常;
(3)颅内恶性肿瘤;
(4)3个月内缺血性卒中(不包括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 (5)可疑主动脉夹层; (6)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 (7)3个月内严重头部闭合伤或面部创伤;
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溶栓治疗多在医院内进行。决定是否溶栓治疗时,应综合分析预 期风险/效益(Yi)比、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时临床及血液动力学特征、合并症、
出血风险、禁忌证和预期PCI延误时间。左束支传导阻滞、大面积梗死(前壁心肌 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溶栓获益较大。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教学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837b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0.png)
l
IABP下急诊PTCA 、CABG或外科
l
修补
2021/01/21
31
心律失常的处理
l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起博器
l窦性心动过速: β- 受体阻滞剂
l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起博器 l房颤/房朴:西地兰、地高辛、 β- 受体
l
阻滞剂、异博定、恬尔心、
l
胺碘酮、肝素;电复律
2021/01/21
32
THANKS FOR WATCHING
l
中国方案:半量(50mg)
l
用法: 8mg 静推
l
42mg/90分钟静滴
2021/01/21
9
溶栓剂性能疗效比较
l
l 剂量
SK 150万U
l 半衰期
20分钟
l 抗原性
有
l 过敏性
有
l 颅内出血
0.3%
l 90min再通率
40%
l 每100人挽救生命 2.5人
l 每例费用 (美元) 290
l 2 02 1/01/21
29
各型心衰的处理原则
lIII型: 迷走张力过高型,常见于下壁心
l
梗 ,阿托品0.5~1mg静推。多巴
l
胺 及补液升压。必要时临时起博。
lIV型:硝普钠+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l
硝普钠+多巴胺和间羟胺
l
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l
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0%以上
2021/01/21
30
各型心衰的处理原则
lIV型:防止心律失常
l 一般情况下, 48小时内已用SK者用肝素无益 l 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房颤患者在用SK后
急性心肌梗塞用药指南ppt
![急性心肌梗塞用药指南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5b57d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4.png)
β受体拮抗剂
总结词
β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缓解心肌缺血 和改善心功能,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 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塞患 者。
详细描述
常用的β受体拮抗剂包括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心肌 收缩力和降低心率来减轻心肌缺血, 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
ACE抑制剂和ARBs
总结词
ACE抑制剂和ARBs主要用于改善心肌重构和减少心血管事件,尤其适用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的急性心 肌梗塞患者。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痉挛 等。
病理生理
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心 肌坏死。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等有助于确诊。
鉴别诊断
心绞痛、急性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
02 急性心肌梗塞的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总结词
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基石,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心血 管事件。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呋塞米、氢氯噻嗪等,洋地黄制剂包括地高辛、西地兰等,这些药物通过利尿和增 强心肌收缩力来改善心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症状和提高生存率。
03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治疗
心肺复苏术
总结词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骤停的紧急抢救 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恢复 患者的自主心跳和呼吸。
VS
详细描述
阻塞时进行。
04 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与康 复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习惯,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
摄入。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 检,及早发现和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教学演示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教学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31f1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4.png)
并发症处理
低血压、休克
可用多巴胺、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亦可选用多巴酚丁胺或短效α受体激动剂米力农等。如血压不升 而出现肺水肿者,可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亦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或贝那普利等 静脉滴注。
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应用吗啡、哌替啶和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药物治疗,亦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或 硝酸甘油等静脉滴注。合并右心衰竭时可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静脉滴注。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 心力衰竭时应用洋地黄制剂有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宜慎用。
肌梗死复发风险。
心脏康复
进行专业的心脏康复治疗,包括 运动训练、心理调适等,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
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
健康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急性 心肌梗死的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
。
生活方式指导
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 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 裂或糜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 成,被认为是大多数AMI发病的 主要病理基础。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和死亡率
AMI是冠心病中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的类型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 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AMI。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都是 AMI的危险因素。
04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一级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降 低心肌梗死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 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保持心理平衡。
最新急性心肌梗死教学讲义ppt
![最新急性心肌梗死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fb709cf705cc1755270988.png)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1、基本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个别为冠状动脉 痉挛、炎症、先天 性畸形、栓塞)→ 易损斑块破裂→血 栓形成
2.发病机理
(1)、冠脉内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斑块出血、血 管痉挛→ 冠脉闭塞
(2)、休克、出血、严重 心律失常→心排血量↓→ 冠状动脉灌注↓;
(3)、BP↑→心脏后负荷 ↑+儿茶酚胺↑→心肌需氧 量↑(冠脉灌注相对↓);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五、并发症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后
一、 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使部分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引起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与 发热(38℃左右),ECG反映心肌急性缺血 ﹑损伤﹑坏死的演变过程,以及血清心肌 坏死标记物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衰 或休克。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临床表现
6、低血压和休克:
低血压:血压偏低,无微循环障碍,可持续数周; 休克:①SBP<80mmHg;
②脉搏细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 ③烦躁不安、神志迟钝、甚至晕厥; ④尿量↓(<20ml/h);
临床表现
三、体征
1、心界:正常或轻中度扩大; 2、心率:多数增快,少数减慢; 3、心律:整齐或不齐(心律失常); 4、S1↓、S3、S4或奔马律; 5、心尖部SM; 6、心包摩擦音: 7、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时出现相应
2、动态演变:
数h内:T波高尖; 数h后:ST与T波融合形成弓背向上抬高; 数h~数天:病理性Q波; 数天~2周:ST段降至基线,T波双向或倒
置,继之加深; 数周~数月:T波倒置或直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控制血压和血糖;使用甘露醇、气管内插管和高通气降低颅 内压力;考虑外科抽吸血肿治疗。
药物治疗
均必须使用者(无禁忌症) -阻滞剂 ACEI、ARB 他汀类 抗血小板、抗凝 必要时使用 硝酸酯 镁制剂 钙拮抗剂: 可用可不用 G-I-K:
抗栓治疗
Aspirin Ticlopidine Clopidogrel
血小板活化
IIb/IIIa blockers
血小板聚集
普通肝素
LMWH
MI溶栓治疗的禁忌证与注意点
禁忌证
既往脑出血病史 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等) 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 3个月内的缺血性卒中(不包括3个小时内的缺血
性卒中) 可疑主动脉夹层 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素质(包括月经来潮) 3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溶栓可能无效
其是老年人。不主张常规应用。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对于再梗死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血管造影 并根据情况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包括PCI或 CABG。如果不能立即进行血管造影和PCI (症状发作后60分钟内),则给予溶栓治 疗。
如果发病时间<3小时,而且导管治疗无延 误,溶栓和直接PCI效果无显著差别;症状 发作超过3小时,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 如不能在90分钟内进行直接PCI,若没有禁 忌证应首先溶栓治疗。
AMI的溶栓再通的判断
直接判断:冠脉造影 间接判断:
1.心电图:ST段抬高于2小时回降>50% 2.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3. 再灌注心律失常:2小时内出现 4.心肌酶学: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
溶栓治疗有许多限制:
在全部AMI患者中大约仅有l/3适宜并接 受溶栓治疗,而不适宜溶栓治疗的患者 其病死率大大高于适于溶栓的患者;
溶栓药物
第一代溶栓药物:不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尿激酶(UK )、链激酶(SK);常导致全身性纤溶活性增高。SK为异种 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避免再次应用链激酶。
第二代:纤维蛋白选择特性。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剂(rt-PA)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溶栓药物,通过基因工 程技术制备。可选择性激活血栓中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 酶原,主要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对全身性纤溶活性影 响较小。该药半衰期短,需要同时使用肝素,但无抗原性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诊断标准
必须至少具备以下3条标准中的2条
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的动态改变。
AMI的现代治疗措施
再灌注心肌 镇静止痛 保护心肌 各种并发症
应当停止溶栓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ICH。神经科和(或)神经外科和血液 学专家会诊。
根据临床情况,ICH患者应当输注冻干血浆、鱼精蛋白、血小板 或冷沉淀物。一旦明确脑实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出血 或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给予10单位冷凝蛋白质,新鲜冰冻 血浆可以提供Ⅴ因子和Ⅷ因子,并能增加血容量。使用普通肝素 的患者,用药4小时内可给予鱼精蛋白(1mg鱼精蛋白对抗100U普 通肝素)。如果出血时间异常,可输入6-8个单位的血小板。
不论应用何种溶栓剂、采用何种给药方 法,其用药后90分钟通畅率最多达到 85%,达到TIMI 3级血流者至多50-55% ;
另外,溶栓治疗后由于残余狭窄的存在 ,大约15-30%缺血复发;
且0.3-1%发生颅内出血。
出血并发症
溶栓治疗最重要的危险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ICH),致死 率很高。一旦患者在开始治疗后24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状态变化 ,应怀疑颅内出血。
溶栓剂的使用方法(中华医学会)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首先静 脉注射15mg,继之在30min内静脉滴注 0.75mg/kg(不超过50mg),再在60min内静脉 滴注0.5mg/kg(不超过35mg)〔 GUSTO方案〕 ;
给药前静脉注射肝素5000U,继之以1000U/h 的速率静脉滴注,APTT应为用药前的1.5-2.5倍 。
争分抢秒 最大程度 联合用药 积极处理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下列情况进行导管治疗
)、不具备及时进行介入治疗的条件(就诊-球囊开
通与就诊-溶栓时间相差超过1小时、就诊-球囊开通
时间超过90分钟)。
溶栓后立即进行PCI治疗是易化PCI的一种。研究没 有发现易化PCI能够减少梗死面积和改善预后,低危 患者无益,而高危患者出血并发症也明显增加,尤
,这类药物价格较高。
溶栓药物
第三代:主要采用基因工程改良天然溶栓药物 ,t-PA的衍生物。溶栓治疗的选择性更强 ,血浆半衰期延长,适合弹丸式静脉推注 ,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均减少,使用更方 便。已用于临床的t-PA 的突变体有瑞替普 酶(r-PA),兰替普酶(n-PA) 等。
溶栓剂的使用方法(中华医学会)
MI溶栓治疗的禁忌证与注意点
注意点/相对禁忌证
慢性、严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或目前血压严重控制 不良(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110mmHg
超过3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痴呆、或者己知的其它颅内病变; 创伤(3周内)或者持续>20分钟的心肺复苏,或者3周内进行过
大手术; 近期(2-4周)肠道出血; 不能压迫的血管穿刺; 链激酶:曾经有用药史(>5天前),或者既往有过敏史; 妊娠; 活动性消化系统溃疡; 目前正应用抗凝剂:INR水平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75岁患者首选介入,选择溶栓时剂量酌情考虑减量。
尿激酶:我国应用最广的溶栓剂,150万U溶 于100ml注射用水,于30min内静脉滴注,溶 栓结束12h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500~10000U, 每12h一次,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每日 2次,3-5天。
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150万U于30-60min内 静脉滴注,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500~10000U ,每12h一次,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每日2次。
药物治疗
均必须使用者(无禁忌症) -阻滞剂 ACEI、ARB 他汀类 抗血小板、抗凝 必要时使用 硝酸酯 镁制剂 钙拮抗剂: 可用可不用 G-I-K:
抗栓治疗
Aspirin Ticlopidine Clopidogrel
血小板活化
IIb/IIIa blockers
血小板聚集
普通肝素
LMWH
MI溶栓治疗的禁忌证与注意点
禁忌证
既往脑出血病史 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等) 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 3个月内的缺血性卒中(不包括3个小时内的缺血
性卒中) 可疑主动脉夹层 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素质(包括月经来潮) 3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溶栓可能无效
其是老年人。不主张常规应用。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对于再梗死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血管造影 并根据情况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包括PCI或 CABG。如果不能立即进行血管造影和PCI (症状发作后60分钟内),则给予溶栓治 疗。
如果发病时间<3小时,而且导管治疗无延 误,溶栓和直接PCI效果无显著差别;症状 发作超过3小时,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 如不能在90分钟内进行直接PCI,若没有禁 忌证应首先溶栓治疗。
AMI的溶栓再通的判断
直接判断:冠脉造影 间接判断:
1.心电图:ST段抬高于2小时回降>50% 2.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3. 再灌注心律失常:2小时内出现 4.心肌酶学: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
溶栓治疗有许多限制:
在全部AMI患者中大约仅有l/3适宜并接 受溶栓治疗,而不适宜溶栓治疗的患者 其病死率大大高于适于溶栓的患者;
溶栓药物
第一代溶栓药物:不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尿激酶(UK )、链激酶(SK);常导致全身性纤溶活性增高。SK为异种 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避免再次应用链激酶。
第二代:纤维蛋白选择特性。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剂(rt-PA)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溶栓药物,通过基因工 程技术制备。可选择性激活血栓中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 酶原,主要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对全身性纤溶活性影 响较小。该药半衰期短,需要同时使用肝素,但无抗原性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诊断标准
必须至少具备以下3条标准中的2条
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的动态改变。
AMI的现代治疗措施
再灌注心肌 镇静止痛 保护心肌 各种并发症
应当停止溶栓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ICH。神经科和(或)神经外科和血液 学专家会诊。
根据临床情况,ICH患者应当输注冻干血浆、鱼精蛋白、血小板 或冷沉淀物。一旦明确脑实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出血 或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给予10单位冷凝蛋白质,新鲜冰冻 血浆可以提供Ⅴ因子和Ⅷ因子,并能增加血容量。使用普通肝素 的患者,用药4小时内可给予鱼精蛋白(1mg鱼精蛋白对抗100U普 通肝素)。如果出血时间异常,可输入6-8个单位的血小板。
不论应用何种溶栓剂、采用何种给药方 法,其用药后90分钟通畅率最多达到 85%,达到TIMI 3级血流者至多50-55% ;
另外,溶栓治疗后由于残余狭窄的存在 ,大约15-30%缺血复发;
且0.3-1%发生颅内出血。
出血并发症
溶栓治疗最重要的危险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ICH),致死 率很高。一旦患者在开始治疗后24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状态变化 ,应怀疑颅内出血。
溶栓剂的使用方法(中华医学会)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首先静 脉注射15mg,继之在30min内静脉滴注 0.75mg/kg(不超过50mg),再在60min内静脉 滴注0.5mg/kg(不超过35mg)〔 GUSTO方案〕 ;
给药前静脉注射肝素5000U,继之以1000U/h 的速率静脉滴注,APTT应为用药前的1.5-2.5倍 。
争分抢秒 最大程度 联合用药 积极处理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下列情况进行导管治疗
)、不具备及时进行介入治疗的条件(就诊-球囊开
通与就诊-溶栓时间相差超过1小时、就诊-球囊开通
时间超过90分钟)。
溶栓后立即进行PCI治疗是易化PCI的一种。研究没 有发现易化PCI能够减少梗死面积和改善预后,低危 患者无益,而高危患者出血并发症也明显增加,尤
,这类药物价格较高。
溶栓药物
第三代:主要采用基因工程改良天然溶栓药物 ,t-PA的衍生物。溶栓治疗的选择性更强 ,血浆半衰期延长,适合弹丸式静脉推注 ,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均减少,使用更方 便。已用于临床的t-PA 的突变体有瑞替普 酶(r-PA),兰替普酶(n-PA) 等。
溶栓剂的使用方法(中华医学会)
MI溶栓治疗的禁忌证与注意点
注意点/相对禁忌证
慢性、严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或目前血压严重控制 不良(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110mmHg
超过3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痴呆、或者己知的其它颅内病变; 创伤(3周内)或者持续>20分钟的心肺复苏,或者3周内进行过
大手术; 近期(2-4周)肠道出血; 不能压迫的血管穿刺; 链激酶:曾经有用药史(>5天前),或者既往有过敏史; 妊娠; 活动性消化系统溃疡; 目前正应用抗凝剂:INR水平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75岁患者首选介入,选择溶栓时剂量酌情考虑减量。
尿激酶:我国应用最广的溶栓剂,150万U溶 于100ml注射用水,于30min内静脉滴注,溶 栓结束12h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500~10000U, 每12h一次,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每日 2次,3-5天。
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150万U于30-60min内 静脉滴注,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500~10000U ,每12h一次,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 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