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塘隧道洞口顶部滑坡分析与处理

合集下载

某隧道洞门边坡滑坡原因分析及治理研究

某隧道洞门边坡滑坡原因分析及治理研究

某隧道洞门边坡滑坡原因分析及治理研究发布时间:2022-12-27T05:16:52.84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6期8月作者:郑俊[导读] 本文以深圳某市政快速路工程为背景,对沿线中一明挖隧道受暴雨影响洞门处边坡失稳滑塌以及洞门端墙变形进行原因分析郑俊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29摘要:本文以深圳某市政快速路工程为背景,对沿线中一明挖隧道受暴雨影响洞门处边坡失稳滑塌以及洞门端墙变形进行原因分析,并根据现场条件给出相应的加固治理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经验。

关键词:隧道洞门;水土流失;滑坡;变形;加固;治理1、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的快速发展,各城市之间及城市内部路网规划与建设正处于热潮阶段,道路边坡稳定性已成为影响公路交通完善、畅通的主要因素[1]。

我国公路滑坡灾害十分严重,每年都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滑坡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降雨、地震和人为的不当开发,其中又以降雨诱发滑坡灾害最为常见[2]。

本文以深圳某市政公路隧道洞口滑坡为例,进行滑坡原因分析以及治理方案研究。

2、滑坡工程概况深华路快速工程白石山隧道明挖段K2+380-K2+540段长160m,采用双孔矩形隧道断面,为双向6车道隧道。

基坑采用放坡+土钉法施工,隧道起点采用端墙式洞门。

隧洞覆土1.5m,洞身高度8.3m,洞门两侧端墙宽度约13.5m,0.7m厚。

隧道洞门处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粘性土,隧道底部位于素填土中。

隧道主体工程刚完工并且通车不久,由于受到两次台风影响,经历连续大暴雨,隧道端墙与北侧路基边坡处出现水土流失,夹带约10m3泥沙冲刷到路面,并导致北侧端墙出现明显裂缝以及变形超限。

详见图1、图2。

图1 洞门滑坡现场图图2 洞门端墙变形现场图3、边坡失稳原因分析3.1暴雨导致边坡土层参数降低该地区经受两次台风及暴雨,且间隔时间不到3天,导致该隧道洞门前土质边坡因为雨水持续冲刷影响,边坡土体水位增高,土体达到饱和状态,土体有效抗剪强度c’及有效内摩擦角φ’减小,土体重度增加;另一方面在持续的降雨过程中,引起边坡背面水位比边坡迎空面水位高,出现从边坡内侧到坡面外侧方向的渗流作用,加剧了边坡的变形,最终导致边坡稳定性系数减小到临界值,引起洞门前路基边坡水土流失从而滑塌,继而大大减弱端墙约束,从而导致端墙产生过大变形。

隧道出口滑坡处治方法及技术措施PPT课件

隧道出口滑坡处治方法及技术措施PPT课件
• 隧道在覆盖层中存在严重偏压,隧道的 处治费用较高且存在安全隐患。
调坡方案 清方方案 支挡方案
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及处理措施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
坡体由山 体崩落形成, 岩层走向方向 复杂,导致地 勘未能精确勘 察出岩土交界 面位置,实际 施工中发现按 设计无法清方 至基岩面。针 对边坡重新进 行地质勘察。
支挡方案
在隧道左洞 最侧,沿隧道左 洞前进方向设置 一排抗滑桩来支 档变形体,抵挡 变形体所产生的 下滑推力和主动 土压力,以确保 隧道的施工和今 后公路的运营。
支挡方案
优点
• 可减少征地和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缺点
• 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可能会影 响整个建设工期。
• 施工完后锚索的预应力松弛会比较明显, 对桩的长期稳定有一定影响。
坡脚反压
增强左洞 明洞衬砌,加 厚明洞洞顶回 填土厚度,用 以反压坡脚, 保证边坡稳定。
隧道出口段变形拉裂体
调坡方案
抬高隧道出口端 纵坡,左侧斜坡局部 清方,左洞出口端暗 洞改为明洞,右洞隧 道缩短。在该覆盖土 体路段,通过抬高路 线设计标高,尽量减 少对滑坡体前缘的扰 动,结合放缓挖方边 坡坡比,局部清除不 稳定的斜坡土体,完 善坡体上截排水系统, 并增设明洞防止危岩 落石对公路的安全隐 患,彻底消除变形体 对隧道的影响。
清方方案
优点
缺点
• 整个工程造价较低。
• 施工周期短,施工工艺简单。
• 长期稳定性好,能彻底根除变形体对公 路的影响。
• 增加征地,并需要大量伐木,对自然生 态的影响相对较大。 • 清方后以路堑形式通过,但清方后出露 的基岩可能会对公路造成一定的威胁,后 期可能会增加对该部分基岩的处理。后期 处理难度较大。 • 清方数量大,新增占地多。

浅谈隧道洞口边仰坡滑坡问题与处理措施

浅谈隧道洞口边仰坡滑坡问题与处理措施
六、加强仰坡支护措施
加强边仰坡支护措施具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它保证隧道安全施工是个重要的环节;另外它也是保证开通运营后车辆行驶及生命的安全重要保证。所以隧道洞口边仰坡安全防护的主要具体形式表现在边仰坡的支护措施上。因此隧道洞口开挖前应该认真调查地层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请设计变更,必须保证兼顾到施工及以后的运营安全,对不良地层采取适当的加强边仰坡支护措施。特别是顺层地层,必须要求设计变更,不能等到边仰坡坍塌堵塞隧道洞门,危及施工安全是再变更,增加支护措施。洞口开挖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进洞方案,对于顺层滑坡地段,采取早进洞的原则,加强洞口支护措施,尽量缩小开挖范围,减少对顺层岩层的扰动,保证洞口边仰坡稳定安全。隧道进洞施工后,尽快安排隧道洞口段明洞及洞门施工,保证洞口安全。对于洞口顺层或节理切割严重的岩层,洞口基础开挖作业时,严格控制开挖长度,尽可能采取跳段开挖方式,防止对坡脚破坏过多导致边坡失稳。隧道洞口顺层地层,尽可能采取长锚杆或锚索加强支护措施,一般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不能有效阻止岩层顺层滑动。锚杆或锚索施工方向尽可能于层面垂直,增加其有效锚固深度。向莆铁路平城关隧道进出口边仰坡经过多次安全排查,对原设计仅采取绿色防护的边坡采取了框架锚杆梁加强,向莆铁路开通后,此段经过运营单位各方安全排查,已基本不存在边坡塌方危险。
四、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边仰坡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地表及坡面情况,发现开裂、滑动等现象立即采取加固措施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施工前期,针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特殊危险情况,提前预测,并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及配备应急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以防突发事件,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施工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突泥涌水、冲突、人员伤害、火灾、爆炸或因设备故障、损坏等原因造成中断施工的非正常情况。

隧道洞口滑坡体整治

隧道洞口滑坡体整治

隧道洞口滑坡体整治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席继红内容提要:滑坡体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安全都产生很大的威胁,在各种整治方案中预应力锚索、锚固桩是比较新型的施工方法和新施工工艺。

关键词:隧道、滑坡体、预应力锚索、锚固桩一、工程概况:布陇箐隧道位于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境内为G213国道元江至磨黑段第九合同段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上下行线双洞,原设计上行线1725米,下行线1755米,后经变更上下行线均1845米,为该段第二大控制工程。

工期为36个月。

上行线进口段原设计为30m高边坡路基,后变更为120m明洞通过。

即明洞在滑坡体中通过。

二、工程地质情况:布陇箐隧道上行线洞口段(其中洞外100m,按原设计)200m跨越一中型古滑坡下部,后缘呈弧形分布,并见有拉张裂缝,高程1549~1550m左右,北东侧边界分布有拉张裂缝,滑坡体物质以碎石为主,滑动面位于残积层与下伏风化基岩面处,剪出口产生与基岩面上,纵向滑面呈折线,倾角30°~50°,中部20°~35°,前缘20°~35°。

由于施工扰动滑体,引起古滑坡复活,形成活动块体,为牵引式滑坡。

该段地处强烈切割高中地貌区,地形呈北东—南西向展开,向南西逐渐倾斜,自然纵坡20°~40°。

谷坡凹陷部位堆积残积土体,形成滑坡地貌。

分布于古滑坡区主要为堆积碎石土,褐红、褐灰色,颗粒含量占30~50%,混杂有块石及粉质粘土,碎石粒径1~5cm,块石直径10~30cm,主要成分为紫红色泥岩、粉质砂岩,强风化,棱角~次棱角状,稍~中等密实。

其地质构造:位于一北西—南东背斜构造西翼,山体呈单斜形态,岩层倾向SE、NE,倾角35°~60°之间。

水文地质条件:为松散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

孔隙水主要分布与滑坡提范围内,大气降水补给,富水性弱动态变化大。

裂隙水主要分布与滑坡体以外。

公路隧道洞口滑坡原因分析及处置方案

公路隧道洞口滑坡原因分析及处置方案

公路隧道洞口滑坡原因分析及处置方案【摘要】近年来,全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繁荣阶段,而隧道建设一直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点、难点。

由于受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口处易发生滑坡现象,以四川省南大梁高速李家湾隧道为例,首先从地质因素、水的作用及人为因素三方面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然后计算模拟整个滑坡发生的过程,建议处置方案,从而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隧道洞口边坡病害加以控制并降低隧道洞口施工中的风险,保证隧道洞口施工安全。

【关键词】隧道施工;滑坡;隧道洞口;处置0 概述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步伐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也成为基础建设的重要项目。

而高速公路技术指标要求高,要克服地形地貌影响,特别是四川省山区地貌的影响,隧道工程的建设就成为高速公路设计的一项重要项目,且在建高速公路桥隧比呈上涨趋势。

由于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影响,隧道施工过程中已出现滑坡、冒顶、崩塌等各种地质灾害,其中洞口处滑坡便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由于隧道施工为封闭环境施工,隧道洞口的安全是关系到隧道内部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项,因此加强对隧道洞口的滑坡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置方案及预防预案,就可减少施工事故,提高施工质量并加速高速公路及隧道工程的建设。

隧道洞口处多为浅埋段,地表第四系土层及全-强风化岩石发育较多,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且局部可能存在偏压等问题,开挖后,边坡松散岩土体易发生滑坡现象。

表层第四系土层及全-强风化岩石为较好的地表渗水层,山体地表水多以此通道进行地表水排泄,所以洞口处边坡稳定受天气影响也较大。

所以应从诸多因素考虑分析滑坡原因,为滑坡处置提供可靠依据并建议处置方案,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

本文以四川南大梁高速公路李家湾隧道洞口滑坡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置方案。

1 工程概况李家湾隧道设计为双洞双车道隧道,位于四川南大梁高速公路K21处。

李家湾隧道出口(K21+720)边仰坡纵向段落全长约70米,横向从边坡坡脚至滑坡体后缘坡长约85米。

隧道口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措施浅析

隧道口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措施浅析

2008年3月第3期(总114) 铁 道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RA I L WAY E NGI N EER I N G S OC I ETY Mar 2008NO.3(Ser .114) Ξ 收稿日期:2007-07-09 ΞΞ作者简介:王崇讯,1971年出生,男,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6-2106(2008)03-0050-04隧道口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措施浅析Ξ王崇讯ΞΞ(中铁十五局集团西北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710048)摘要:研究目的:本文对隧道口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措施进行探讨,解决有效控制滑坡体滑坡的处理措施。

研究结论:滑坡带在水的作用下抗滑力减小,隧道口人工开挖或爆破是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滑坡体经过地表排水、喷射混凝土,在隧道开挖前修筑重力式挡土墙,超前进行管棚预注浆,在隧道施工中使用钢支撑、注浆锚杆、固结灌浆、衬砌等处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滑坡体滑坡。

关键词:隧道口;滑坡;影响因素;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U457 文献标识码:AAnalyses of I nfluenci n g Factors of Landsli de at Tunnel Port al and ItsTreat mentM easuresW ANG Chong -xun(Northwest Co .,L td,China Rail w ay 15th Engineering Bureau Gr oup Co .L td .,Xi ′an,Shanxi 710048,China )Abstract:Research purposes:The discussi on is made in this paper on the influencing fact ors of landslide at tunnel portal and its treat m ent measure f or the pur pose of effect contr ol of the landslide at tunnel portal .Research conclusi on s:The main causes for the landslide are decrease of the antiskid capacity of slides z one under the acti on of water,manual excavati on of the tunnel open or blasting .The landslide can be contr olled effectively by taking relative measures,such as surface drainage,jetting concrete,constructi on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 bef ore the tunnel excavati on,adop ting p i pe -shed gr outing in advance,steel structure,gr outing anchored bar,cons olidati on gr outing and lining .Key words:tunnel portal;landslide;influencing fact ors;treat m ent measures1 工程概况西汉线沙窝隧道是一条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分离式隧道。

隧道滑坡方案

隧道滑坡方案

隧道滑坡方案引言隧道滑坡是指在隧道工程中,隧道周围土层因为外力作用或自然因素而发生失稳,导致土体沿隧道壁滑动的现象。

隧道滑坡不仅会给工程造成严重的破坏,还可能带来人员伤亡的风险。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隧道滑坡方案,对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滑坡原因分析隧道滑坡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因素: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中存在易溶蚀、软弱、节理裂隙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土体的不稳定性增加。

2.水文因素:在地质构造中,隧道常常穿越或贯穿水源区、地下水丰富区等地,地下水对隧道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水压过大、渗水引起的土体饱和等都会增加滑坡的风险。

3.建设因素:隧道施工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施工不规范等都可能对土体稳定性产生影响,导致滑坡的发生。

隧道滑坡预警和监测对于隧道工程来说,滑坡的发生往往是突发的,因此,建立滑坡预警和监测系统十分重要。

滑坡预警和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变形监测:通过安装位移测量仪器,监测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变化,及时发现滑坡的迹象。

2.水文监测: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土壤水分含量等水文参数的变化,判断隧道周围土壤是否饱和,从而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滑坡。

3.应力监测:通过安装应力传感器等仪器,监测土体中的应力变化,提前预警隧道周围土体的失稳情况。

隧道滑坡治理方案一旦发生隧道滑坡,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隧道滑坡治理方案:1.加固土体:对于滑坡带土体较弱的情况,可以通过注浆、灌浆、灌砂等方式,加固土体,提高土体的抗滑稳定性。

2.排水处理:对于隧道周围土壤饱水滑坡的情况,可以采取分层排水、水平排水等措施,降低土体的含水量,减少水力作用,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3.边坡保护:在滑坡带附近的边坡处,可以采取加固边坡、设置防护网等方式,防止边坡继续滑动,减少滑坡的扩展范围。

4.减缓土体运动:对于滑动速度较慢的滑坡,可以采取减缓土体运动的措施,例如设置阻滞体、增加抗滑桩等,以减少滑坡对隧道的影响。

隧道施工期间边坡崩塌原因分析及整治处理方案

隧道施工期间边坡崩塌原因分析及整治处理方案

隧道施工期间边坡崩塌原因分析及整治处理方案摘要:基于隧道出口边坡崩塌整治处理实践,通过调查分析此隧道边坡崩塌的原因有张力裂缝、暴雨侵蚀、地形因素、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等方面,结合施工方案,分析隧道开挖的几种施工技术方法。

实践结果表明,此整治处理方案达到预期效果,隧道整治处理应以边坡的稳定处理先决条件,隧道偏压则以减轻覆土重及采用刚性较大的支撑为宜。

关键词:边坡崩塌;隧道开挖;滑塌区;偏压隧道;1工程概况某隧道全长156m,以东西向贯穿山脉,南侧下边坡临溪流,隧道与溪流高差20m。

隧道西侧接明挖段路基,东侧与桥梁相衔接,地表坡度介于30°~52°,隧道最大覆盖厚度20m,属于典型的短小浅埋隧道。

本隧道设计全线采用传统钢支撑工法的底导坑先进工法施工,施工后一年全线完成底导坑,正拟进行上半断面施工时,北侧上边坡发现数条平行隧道的裂缝,遇雨即产生坍滑,坍落的土石堆积于边坡上,隧道正上方的地表则明显可见两个窟窿,因此决定暂停施工,封闭东西洞口,对边坡崩塌先行开展整治。

2调查方法为了解崩塌的范围与原因,首先需进行现场调查,再依据调查结果分析可能的原因,进而提出整治处理方案。

(1)地表调查:包含地形测量、地表地质调查与地表裂缝调查,主要了解崩塌区的地形、地表地质及裂缝的分布状况,以分析崩塌区的范围。

(2)隧道内情况勘察:进入已开挖的隧道内,勘查了解到隧道内的地质与支撑构造破坏情形,作为地层坍滑深度及范围分析的参考。

(3)地质及地球物理调查:包含折射震波探测、地质钻探取样与试验及倾斜管安装与量测。

为能明确显示崩塌区的地质条件与坍滑的机制,上述测线采用纵横交错布置于调查范围内,并在纵横交错点辅以地质钻探,同时在该处设置倾斜管以测量地层变形等。

3调查结果3.1地形与地质调查结果本隧道经过的边坡坡度在28°~52°之间。

隧道东、西口附近及施工道路K12+076m—K12+110m的下边坡,为基岩出露处或表层剥蚀部位,坡度较陡约为40°~52°,地表植生较为稀疏,甚至光秃一片,植生以草及2m高的银合欢居多。

隧道滑坡处治专项方案

隧道滑坡处治专项方案

一、方案概述针对隧道穿越滑坡体可能引发的工程问题,本专项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稳定。

本方案将结合隧道地质条件、滑坡特性以及施工环境,提出针对性的滑坡处治措施。

二、滑坡特点分析1. 滑坡类型:根据滑坡成因和特征,可分为推移式、牵引式、折断式和倾倒式滑坡。

本隧道滑坡主要为牵引式滑坡,滑坡体主要由粘性土、粉质粘土和泥岩组成。

2. 滑坡特征:滑坡体厚度较大,滑动面起伏较大,滑坡体前缘有明显的拉裂裂缝,后缘有明显的挤压变形。

3. 滑坡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地震、人工开挖、地下水活动等因素。

三、处治方案1. 隧道围岩加固(1)对隧道围岩进行锚杆、锚索加固,提高围岩整体稳定性。

(2)采用喷混凝土对围岩进行封闭,防止地下水渗入。

2. 滑坡体稳定措施(1)滑坡体上部:采用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降低地下水位,减小滑坡体上部的荷载。

(2)滑坡体中部:采用抗滑桩、抗滑挡墙等支挡工程,提高滑坡体的抗滑能力。

(3)滑坡体下部:采用抗滑堆石、抗滑网等工程措施,防止滑坡体进一步发展。

3. 隧道施工安全措施(1)加强隧道施工监测,实时掌握滑坡体动态变化。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降低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

(3)加强隧道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 隧道运营安全措施(1)建立隧道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滑坡体进行巡查、监测。

(2)加强隧道运营期间的排水、排水沟清理工作,确保隧道排水畅通。

(3)加强隧道运营期间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四、实施方案1. 隧道围岩加固: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制定锚杆、锚索加固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

2. 滑坡体稳定措施:根据滑坡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抗滑工程措施,并确保施工质量。

3. 隧道施工安全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降低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

4. 隧道运营安全措施:建立隧道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巡查、监测;加强排水、排水沟清理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隧道位于滑坡体的防治方案(二)

隧道位于滑坡体的防治方案(二)

隧道位于滑坡体的防治方案(二)当隧道穿越堆积层滑坡或破碎岩质滑坡,或隧道埋深较浅或位于卸荷松弛严重的沟谷地带时,隧道的开挖扰动往往导致这些上覆于隧道的岩土体发生变形协调。

而这些变形有些是与滑坡无关的,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认真判断隧道变形的原因,以做出正确的病害治理方案。

但有些设计人员经验欠缺,对隧道区的变形常因判断不明而采用较强的工程进行加固。

其实对这些隧道变形完全是可以通过加强隧道的初期支护强度、加大隧道周围的注浆量以胶结松散岩土体,提高隧道围岩级别,则往往能抑制隧道变形。

图1 某隧道滑坡注浆加固断面图如某隧道的堆积层滑坡,见图1,左线隧道处于古滑坡的中后级滑坡交界处,该处堆积层厚41~52m,隧道埋深34~39m。

由于隧道位于滑坡后,造成隧道结构在上覆滑体的重力作用下出现了压溃现象。

为此,在隧道开挖前采用了注浆对隧道周边进行注浆加固,注浆宽度为2倍的洞径。

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强隧道初期支护及沿开挖轮廓线施做斜向的超前小导管压力注浆,提高隧道围岩的级别,尽量减少施工对老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防止老滑坡的复活。

竹林坪隧道滑坡采取以上的措施后,保证了隧道的正常施工以及滑坡的稳定;再如某隧道进口位于沟谷深切区,地层基岩破碎,隧道上覆地层厚度12m左右。

隧道的开挖造成地表出现大量的贯通性裂缝,隧道洞口出现了歪斜。

经现场调查排除了滑坡的可能,而认为是隧道开挖扰动造成的破碎岩层应变协调及隧道偏压所致。

经加强隧道初期支护与加大隧道洞身的注浆长度及注浆量和外侧反压后,隧道的变形最终稳定。

图2 隧道反压+环向注浆加固与之相反的是某隧道出口,该隧道左洞口位于稳定性较好的堆积层中,隧道左洞距地表的距离为2~8m左右,开挖造成上覆堆积层出现了较大的变形协调并造成工程停工。

由于设计人员经验欠缺,把堆积层受到开挖扰动的协调变形当成了潜在滑坡的发生,而在隧道上、下各布置了一排抗滑桩,并设置了微型钢管桩,工程造价约870万元,见图2。

隧道洞口施工滑坡应急预案

隧道洞口施工滑坡应急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滑坡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滑坡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案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滑坡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由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组成,负责滑坡事故的现场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

3. 信息报告小组由安全管理人员担任,负责滑坡事故的信息收集、上报和发布。

四、预防措施1. 严格审查设计,确保隧道洞口工程地质勘察准确,设计合理。

2.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

3. 加强对洞口边坡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4. 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生滑坡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2. 应急救援小组迅速到达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故等级。

3. 根据事故等级,采取以下措施:(1)一般滑坡事故: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对滑坡体进行临时支护,防止事故扩大。

(2)较大滑坡事故: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启动应急预案,向相关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4. 对滑坡体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5.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正常施工。

六、应急物资及设备1. 应急物资:帐篷、急救包、食品、饮用水、手电筒、绳索等。

2. 应急设备:边坡监测仪器、边坡支护设备、挖掘机、装载机等。

七、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滑坡事故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开展滑坡事故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八、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或实际情况变化,应及时修订。

九、附则本预案的解释权归预案领导小组所有。

公路隧道洞口滑坡原因分析及处置方案

公路隧道洞口滑坡原因分析及处置方案

公路隧道洞口滑坡原因分析及处置方案一想到公路隧道洞口滑坡这个问题,脑海里瞬间浮现出那些新闻报道的场景,一辆辆汽车在洞口前戛然而止,焦虑的人们站在路边,望着那片滑坡的泥土,心中满是无奈。

作为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原因分析1.地质条件复杂公路隧道洞口滑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质条件复杂。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千差万别,有些地方山体松散,岩石破碎,遇到雨水侵袭,很容易发生滑坡。

2.水文因素雨水是导致公路隧道洞口滑坡的重要因素。

连续的降雨会导致土壤饱和,增加土壤的重量,降低土壤的抗剪强度,从而引发滑坡。

3.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公路隧道洞口滑坡的原因之一。

过度开发、植被破坏等行为,都会破坏山体稳定性,诱发滑坡。

4.隧道设计不合理有些隧道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水文因素,导致隧道洞口附近山体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滑坡。

二、处置方案1.预防为主,加强监测预防公路隧道洞口滑坡,要加强监测。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对地质条件、水文因素、人为活动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2.针对地质条件,采取加固措施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采取加固措施至关重要。

如采用锚固、喷浆、注浆等方法,提高山体稳定性。

3.治水防水,降低风险雨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因此治水防水至关重要。

在隧道洞口附近设置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土壤饱和度。

4.恢复植被,提高生态效益恢复植被是提高山体稳定性的有效手段。

在隧道洞口附近种植适宜的植被,增加土壤抗剪强度,降低滑坡风险。

5.改进隧道设计,提高安全性隧道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水文因素,确保隧道洞口附近山体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质条件的探测,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6.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救援能力针对公路隧道洞口滑坡,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救援能力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救援体系,确保在发生滑坡时,能够迅速响应,减少损失。

7.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公路隧道洞口滑坡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隧道洞口施工滑坡应急预案

隧道洞口施工滑坡应急预案

隧道洞口施工滑坡应急预案1. 引言隧道洞口施工滑坡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紧急事件之一,它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工程延误。

为了有效应对隧道洞口施工滑坡,保障人员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制定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隧道洞口施工滑坡的应急预案,包括预防措施、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

2. 预防措施2.1 施工前准备在隧道洞口施工之前,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充分的预先调研和工程勘察,确保在洞口施工过程中不会遇到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险。

2.2 施工方案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隧道洞口施工,应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中应包括滑坡预警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隧道洞口的地质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引发滑坡的迹象,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2.3 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在隧道洞口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并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形式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例如,设置警示标志和隔离栏,并制定明确的施工区域划分规定,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3. 应急响应流程3.1 预警信号接收一旦滑坡预警系统发出滑坡可能发生的信号,预警信号将立即传达给预警人员,同时触发应急响应流程。

3.2 应急响应组建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响应小组。

该小组应包括施工管理人员、地质工程师和安全专家等相关人员。

应急响应小组的成员应熟悉应急预案,并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3 事态评估与决策应急响应小组在接到预警信号后,立即进行事态评估。

通过对现场情况和预警信息的综合分析,评估滑坡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决策。

3.4 切断作业、疏散人员根据事态评估的结果,如果判断滑坡可能会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应立即切断施工作业,组织人员撤离施工区域,并转移到安全区域,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3.5 监测和救援在切断作业并疏散人员后,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和滑坡现象的监测,及时获取滑坡情况的最新信息,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援工作。

3.6 后续处理与复工安排滑坡事件发生后,应急响应小组应及时进行后续处理工作。

隧道洞口段位于滑坡体上的处治方法

隧道洞口段位于滑坡体上的处治方法

第42卷㊀第2期2018年6月地质学刊JournalofGeologyVol.42No.2Jun.,2018doi:10.3969/j.issn.1674-3636.2018.02.021隧道洞口段位于滑坡体上的处治方法唐连权1,万小乐2(1.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12;2.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55)摘要:隧道洞口段选址在滑坡体上的现象较为常见㊂以玉园隧道为工程实例,阐述了隧道洞口段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方法,通过数值计算针对性地提出该滑坡的应急处治措施㊂计算结果表明现有变形体为牵引式变形,卸载方案不利于其稳定,进而提出抗滑桩+降水㊁抗滑桩+旋喷桩2种方案,探讨2种处治方案的比较与选择,为类似的工程提供经验㊂关键词:隧道洞口段;滑坡体;数值计算;处治方案;玉园隧道中图分类号:P642 22;U455 49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3636(2018)02-0328-06收稿日期:2018-01-29;修回日期:2018-02-10;编辑:蒋艳基金项目:福建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福建省厦沙高速公路三明段J1合同段SJ1标隧道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技术服务 (1402211)作者简介:唐连权(1967 ㊀),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㊁监测与检测㊁科研咨询等岩土工程相关工作,E⁃mail:tlq1562@jsti.com0㊀引㊀言隧道洞口滑坡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马同骧,1990;于宁等,2003;张伟等,2008)㊂国内外学者在隧道滑坡体处治关键技术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苏爱军等,2002;范建海等,2006;沈传新等,2012;王琦,2013;赵志刚等,2013;杜升涛,2014;梁爽,2014;朱欣荣,2017)㊂某高速公路玉园隧道全长1250m,为分离式越岭隧道,采用双线双洞,隧道右线出口设计采用 削竹式 洞门㊂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及 V 形沟谷地貌单元,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每年5 9月为雨季㊂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坡积层和溶洞充填物冲洪积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二叠系栖霞组灰岩,岩溶较发育,溶洞多被粉质黏土充填;未发现活动性断层,区域稳定性相对较好;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较贫乏至中等,隧道单洞最大涌水量为2850m3/d㊂1㊀滑坡概况1.1㊀施工概况隧道右洞出口于2014年12月进洞,采用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艺开挖,进洞后发现拱顶沉降值较大,巡查发现洞顶山体出现裂缝㊁截水沟开裂㊁套拱出现裂纹及初支出现横向㊁竖向裂纹等现象㊂2015年5月由于持续强降雨的影响,山体变形进一步扩大,原有裂缝贯通洞口出现明显的挤压变形,掌子面拱顶累计沉降达41.3cm㊂隧道停止掘进后,对隧道出口段进行补充地质调查和物探工作,物探结果显示出口段岩溶呈串珠状发育,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存在多个物探异常区㊂为进一步探明岩溶发育区位置和深度,进行了钻探工作,揭示隧道穿越软至可塑状含砾粉质黏土地层,为岩溶充填物㊂1.2㊀滑坡体平面形态及变形特征滑坡体位于玉园隧道出口右洞上方,平面形态呈 人 字形,纵向长约55m,横向长约40m,厚1012m,后缘高程约400m,前缘高程约360m,前后缘相对高差约40m;主滑方向为356ʎ,与路线前进方向夹角约为9ʎ;滑坡区面积约2500m2,体积约为3万m3㊂滑坡形态如图1所示㊂滑坡体周围以变形体裂缝为界,主裂缝贯通于整个滑坡体边界;滑坡体后壁见有明显的拉张裂缝,并形成陡坎,坎高0.2 1.0m,错台明显;根据地表裂缝㊁仰拱开挖截面出露情况,滑坡体剪出口位于目前的开挖坡脚,高程为351.2m,在隧道开挖面上已形成连续贯通的剪出口㊂第42卷㊀第2期唐连权㊀等:隧道洞口段位于滑坡体上的处治方法329㊀图1㊀玉园隧道出口滑坡位置(a)和平面形态(b)图Fig.1㊀Location(a)andplaneform(b)ofthelandslideoftheYuyuanTunnelportal1.3㊀滑坡体地层岩性及滑面特征1.3.1㊀滑坡体物性特征㊀地表以下4 5 5 3m土体为硬塑状残坡积粉质黏土,其下厚度5 0 16 1m为可塑至软塑状粉质黏土,受岩溶发育的影响,基岩面起伏较大,局部呈 突笋 状出露地表,基岩面附近土体局部呈流塑状㊂1.3.2㊀滑带土特征㊀滑面位于可塑至软塑状粉质黏土层中,浸水软化,干旱时呈硬块状,手搓易碎散,分布于基岩面之上㊂岩芯呈散土状,灰至灰黑色,一般呈可塑至软塑状,局部呈流塑状,为岩溶充填物㊂1.3.3㊀滑床特征㊀主要为灰岩中风化层㊂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局部溶蚀较严重,岩芯以柱状为主,岩石坚硬㊂1.4㊀滑坡机理分析(1)内因㊂坡体内广泛分布的软塑至可塑状粉质黏土(岩溶充填物),厚度较大,分布不均匀,遇水易软化㊂(2)外因㊂大气降水是诱发变形体的主要因素㊂2015年5月,区内连续出现长时间大雨或暴雨天气,大气降水持续不断地下渗,导致坡体饱水后重度增加,强度降低㊂(3)玉园隧道出口K124+800 K125+300段位于岩溶发育区,基岩面起伏非常大,基岩呈 突笋 状出露㊂同一个掌子面,半边为中风化灰岩,另半边为可塑状粉质黏土(岩溶充填物),放炮开挖基岩扰动了山体中的软弱土体,也是山体变形的诱因㊂(4)明洞开挖卸荷导致坡脚应力重新分布,形成连续临空面㊂2㊀滑坡稳定性计算与分析2.1㊀计算方法(1)根据滑坡体综合变形情况评价其稳定程度,再结合岩土体试验参数㊁邻近边坡岩土体参数及经验,反算变形体的抗剪参数㊂(2)选取主滑断面,分别计算既有滑面(浅层)和潜在滑面(深层)2种模型㊂(3)采用Bishop(毕肖普)法计算㊂2.2㊀参数反演计算㊀㊀滑坡体处于蠕动变形状态,开挖断面尚未形成连续的剪出口,变形体处于蠕动挤压阶段,取稳定系数1.00 1.05㊂变形体上部以现有实测裂缝为界,剪出口位于隧道现状开挖标高㊂稳定性分析计算采用毕肖普法,剩余推力计算按照规范推荐的传递系数法,采用Geo⁃slope软件自动搜索滑面,进行参数反演计算(图2㊁表1)㊂2.3㊀隧道开挖滑坡体稳定性计算2.3.1㊀计算模型㊀由于隧道明洞仰拱施工还需下挖2 5m左右,故需对仰拱开挖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变形体剪出口位于明洞仰拱底标高㊂稳定性分析计算采用毕肖普法,采用Geo⁃slope软件自动搜索滑面㊂2.3.2㊀隧道向前开挖计算结果㊀坡体稳定性系数为0 988㊂结果表明,继续开挖隧道,滑坡体将失稳,现有滑面将进一步加深,同时,裂缝将进一步向上扩展,变形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㊂极限平衡状态㊂图3㊀隧道开挖计算地质断面图Fig.3㊀Geologicalsectioncalculationintunnelexcavation2.4㊀剩余下滑力计算设计工况安全系数为1.15,明洞修建完成后安全系数为1.20㊂下滑力计算采用规范推荐的传递系数法㊂计算结果见表2㊂考虑最不利情况,采用滑面3的剩余下滑力作为设计推力㊂表2㊀剩余下滑力计算结果Table2㊀Calculationresultoftheresidualslidingforce序号滑面分类安全系数剩余下滑力/kN备注1滑面11.15296.6现状边界条件2滑面21.15708.9隧道向前开挖,变形范围扩大3滑面31.15756.5隧道仰拱㊁明洞向下开挖,变形范围扩大,滑面加深至岩土分界3㊀施工应急处治措施滑坡体处于蠕动变形阶段,为避免进一步发展,在采取加固措施前,采取下列临时止稳措施㊂(1)地表裂缝处理㊂对坡体已发生的裂缝先用1ʒ1的水泥浆灌缝,后采用8%水泥土回填㊁夯实封堵,并采用塑料布覆盖,同时修补完善已被破坏的山坡截水沟,防止积水㊂(2)坡面排水设计:①在裂缝外5 0m处设置山坡截水沟,确保雨水不再灌入裂缝中;②在已发生裂缝的坡体范围内,设置纵横向截水沟,设置间距为15 20m;③在目前隧道开挖断面(明暗交界处)第42卷㊀第2期唐连权㊀等:隧道洞口段位于滑坡体上的处治方法331㊀上方必须设置1道截水沟,防止坡面水进入反压区,坡面截水沟具体施工时可依据实际地形进行调整㊂(3)回填反压工程㊂对左右线洞口明洞地段均进行回填反压,回填高度拱顶处,反压体纵向顶宽ȡ10 0m,在场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加宽,回填土方压实度ȡ93%㊂回填反压土体边部采用袋装土码砌,码砌宽度ȡ2 0m(图3a)㊂4㊀加固处治方案比选4.1㊀卸载方案4.1.1㊀卸载后稳定性验算㊀由于变形体厚度在12.0m左右,总体积在3万m3左右,针对变形体的规模和地质情况,设计拟定多套卸载方案㊂卸载方案1:上部卸载,坡率为1ʒ1.25,平台宽度为5m㊂清除上部变形体后,上方坡体中形成了新的不稳定体(图4a),其稳定系数为0.941㊂卸载方案2:上部卸载,坡率为1ʒ1.00;平台宽度为5m㊂清除变形体后,上方坡体中形成新的不稳定变形体(图4b),其稳定系数为0.920,变形体规模扩大㊂卸载方案3:清除全部变形体㊂全部清除后,上方坡体中形成新的不稳定体,其稳定系数为0.829,坡体处于失稳状态(图4c)㊂图4㊀卸载方案计算模型Fig.4㊀Calculationmodelsofunloadingschemes(a)unloadingscheme1;(b)unloadingscheme2;(c)unloadingscheme34.1.2㊀卸载方案结果分析㊀针对3种卸载方案分别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均表明:①在上部卸载后,原有变形体稳定性提高,但未达到规范要求的安全系数;②在坡体上部采用不同坡率卸载后,均会形成新的临空面,从而诱发新的不稳定体;③采用清除现有全部变形体的方法,同样会形成新的临空面,从而诱发新的不稳定体;④现有变形体为牵引式变形,且变形体内可塑至软塑状粉质黏土厚度大,分布广泛,卸载方案不利于其稳定㊂4.2㊀抗滑桩+降水方案针对软塑至可塑状含砾粉质黏土厚度较大㊁分布广泛的情况,设置坡体降水孔,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体强度,保持抗滑桩变形体稳定㊂鉴于方形人工挖孔在已变形滑体施工安全隐患较大,抗滑桩改为圆形,由机械施工成桩(图5)㊂4.2.1㊀排水孔设置㊀(1)排水孔横向间距为4.0m,纵向间距为0.5m,在开挖断面上呈三角形布置,自下而上编号分别为第1㊁2㊁3排㊂其中,第1排孔上仰角度为6ʎ,长19m;第2排孔上仰角度为8ʎ,长25m;第3排孔上仰角度为12ʎ,长34m㊂沿隧道洞轴线布设的排水孔向内平行于路线方向,两侧排水孔逐次向洞外方向偏移2ʎ,呈扇形布置㊂(2)排水孔采用ϕ110钻孔,排水管采用ϕ75PVC管㊂4.2.2㊀抗滑桩布置㊀(1)K125+207断面处设置1排抗滑桩,其中右洞右侧设置2根,左右洞之间设置4根,左洞左侧设置1根㊂(2)K125+210断面处设置1排抗滑桩,其中右洞右侧设置3根,左右洞之间设置5根,左洞左侧设置2根㊂(3)桩间距均为4m,桩直径为1 5m,悬臂长度为12m,锚固深度为8 0m㊂(4)共布设17根抗滑桩㊂每排抗滑桩之间采用冠梁(1 5mˑ1 5m)连接,前后冠梁之间采用连332㊀地㊀质㊀学㊀刊2018年图5㊀抗滑桩+降水方案布置图Fig.5㊀Layoutofanti⁃slidepile+precipitation梁连接㊂连梁为1 5mˑ1 5m,间距为4 65m,呈 W 形布置㊂4.3㊀抗滑桩+旋喷桩方案针对软塑至可塑状含砾粉质黏土厚度较大㊁分布广泛的情况,采用旋喷桩(图6)对软弱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土体强度,保持抗滑桩变形体稳定,达到整治变形体的目的㊂该方案的关键在于旋喷桩能否成桩,方案实施前应进行试验,验证旋喷桩可行性㊂图6㊀抗滑桩+旋喷桩方案布置图Fig.6㊀Layoutofanti⁃slidepile+jetgroutingpile㊀㊀(1)沿右洞两侧结构边缘外6 0m范围内布置4排高压旋喷桩,纵向长度为裂缝外5 0m,间距为1 5m,呈 梅花 形布设,处理范围为现有裂缝外5 0m,其中右洞洞身外左右两侧6 0m宽的土体旋喷桩间距为1 5m,隧道洞身范围内土体旋喷桩间距为1 5m㊂(2)旋喷桩直径为0 6m,深度为地表至隧道基底以下3 0m,如遇基岩则进入基岩0 5m即止㊂4.4㊀方案比选(1)鉴于卸载方案的分析结果,卸载方案不纳入设计文件㊂(2)抗滑桩+降水方案总工程费用相对便宜,第42卷㊀第2期唐连权㊀等:隧道洞口段位于滑坡体上的处治方法333㊀可降低地下水,增加软塑至可塑状土体的强度,提高隧道围岩土体自稳能力,但需要进行降水试验,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㊂(3)如降水井方案不可行,推荐采用抗滑桩+旋喷桩方案,对旋喷桩同样需试桩验证其可行性㊂(4)该滑坡体治理方案主要目的是确保山体稳定,隧道暗洞段变更设计需根据最新的地质资料进行调整设计㊂5㊀建议与结论(1)对于隧道出口段选址在滑坡不良地质体上的工程现象,应严格按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应急处理,以确保安全㊂(2)滑坡体处治期间应加强地面和隧道洞内位移变形观测㊂(3)宜先进行降水试验,满足设计要求后采用抗滑桩+降水方案进行加固处治㊂如降水试验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采用抗滑桩+旋喷桩方案㊂同样,对旋喷桩需试桩验证其可行性㊂(4)明洞接长措施:原施工图中,隧道右线出口采用 削竹式 洞门,为辅助提高洞口段地层的稳定性,保证施工的安全,隧道右洞段应设置加强型明洞,洞门型式采用端墙式明洞门㊂隧道所穿山区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常见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隧道选址很重要㊂通过隧道洞口段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处治方案的探讨,为今后类似的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㊂参考文献杜升涛,2014.抗滑桩在隧道-滑坡正交体系下的加固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范建海,张涛,郭刚,2006.李师关隧道洞口滑坡发生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J].北京: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增刊2):1445-1450.梁爽,2014.成兰铁路川主寺1号隧道出口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施工监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马同骧,1990.隧道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J].铁道建筑技术(1):35-38.苏爱军,冯明权,2002.滑坡稳定性传递系数计算法的改进[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3(3):51-55.沈传新,吴红刚,余云燕,2012.隧道洞口滑坡加固方案数值模拟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31(1):57-60,64.王琦,2013.四沟隧道洞口滑坡事故的分析和治理[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于宁,朱合华,苏生瑞,2003.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及相应措施的分析[J].地下空间,23(2):119-123.张伟,焦玉勇,郭小红,2008.隧道洞口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J].岩土力学,29(增刊1):311-314.赵志刚,李德武,张志军,等,2013.高速公路隧道穿越滑坡段变形机制与处治技术[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10(3):47-52.朱欣荣,2017.扰动状态下起凤山隧道进口左侧边坡失稳应急加固措施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OntreatmentoftunnelportalonlandslidemassTangLianquan1,WanXiaole2(1.JiangsuConstructionDesignCo.,Ltd.,Nanjing211112,Jiangsu,China;2.ChinaRailwayEngineeringConsultingGroupCo.,Ltd.,Beijing100055,China)Abstract:Itiscommonthatthetunnelportalsitesitsonlandslidemass.TakingtheYuyuanTunnelasanengineeringexample,thispaperexpoundsthecauseandpreventionmeasures,andanalysismethodoflandslidehazardintunnelportal,andputsforwardthee⁃mergencytreatmentofthelandslidebynumericalcalculation.Thecalc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presentdeformationbodyistractivedeformation,andtheunloadingschemeisdamagingtoitsstability.Thus,itputsforwardandcompares2kindsofschemesofanti⁃slidepile+precipitation,anti⁃slidepile+jetgroutingpile,thustoprovidereferenceforsimilarprojects.Keywords:tunnelportal;landslidemass;numericalcalculation;treatmentscheme;Yuyuantunnel。

隧道洞口施工中引发滑坡的分析和处治方案研究

隧道洞口施工中引发滑坡的分析和处治方案研究

隧道洞口施工中引发滑坡的分析和处治方案研究摘要:因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扰动,引起的山体变形发展,导致滑坡的产生,通过分析评价滑坡体状态,并制定有效处治方案,保证工程正常推进。

以期为类似隧道洞口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隧道洞口;滑坡;处治方案1前言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隧道在高等级公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隧道洞口多处于第四系地层或是强风化岩中,岩性较差,易受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影响,且隧道洞口施工作业或爆破对山体稳定存在干扰,洞口的坡体在隧道施工中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隧道洞口工程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1,2,3]2项目背景2.1工程简介某在建高速公路巨屿隧道位于温州市文成县境内,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分离式隧道,进洞口边仰坡原设计为1级坡、仰坡距明洞顶约9m,坡率1:1.0、防护方式为小导管注浆加挂网锚喷,截止滑坡发生为止,隧道正前方已形成宽约70m、高约9m的临空面。

2018年8月份以来的连续降雨,受降水影响隧道以边仰坡坡脚为界,上方坡体已经形成环向拉张裂缝。

坡体存在大量与临空面平行的张裂缝,裂缝张开10~25cm不等,部分裂缝存在下错现象,下错高度最高可达50cm,初步判断形成滑坡。

图1 滑坡体实景和工程地质平面图2.2工程地质条件对该滑坡体进行了补充勘察工作,补勘后地质情况与原勘察地质资料基本一致,补勘查明地质条件如下:地形地貌:滑坡地处丘陵区北侧缓坡,山体南高北低,山坡自然坡度10-15°,坡表植被为低矮灌木,丘陵表部未见基岩出露。

地层岩性:根据原有详勘资料及本次调查,该段坡体主要由残坡积()含砾粉质黏土和馆头组 (K1gt)全、风化凝灰质(砂)砾岩组成。

残坡积层厚约4-7m,全风化岩可塑状~硬塑状,厚约4~6m,原岩结构可辨,局部砾石含量较多;强风化岩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厚6~8m;中风化岩体节理较发育,岩体完整性一般,局部破碎。

岩体初期强度较高,遇水易软化,风化易破碎,强度逐渐衰减;根据现场踏勘和钻孔芯样可见,滑坡体处土石分界较为明显。

公路隧道洞口滑塌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公路隧道洞口滑塌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公路隧道洞口滑塌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摘要: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坡荷隧道进口滑塌病害的发生,分析了隧道洞口山体开裂和滑塌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洞口开裂及滑塌病害的处治方案,并对处治效果进行评价,总结了处治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研究表明,采取紧急加固、卸载及反压加固等综合处治措施对于隧道洞口开裂及滑塌有良好效果,经处治后有效避免了滑塌段情况进一步恶化,地表沉降观测数据开始稳定,没有沉陷、滑动现象发生,二衬拱部开裂部分裂缝宽度未变宽,处治效果明显。

研究结果可为隧道洞口滑塌处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坡荷隧道;滑塌;原因分析;处理方法0 引言由于山岭公路隧道洞口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洞口山体塌方事故在隧道建设中经常发生。

这不仅严重影响工程的工期、质量和造价,而且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隧道洞口滑塌处治不当不仅影响工后维修养护,而且给隧道运营埋下安全隐患。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上一座分离式隧道在进口区域因雨水侵入洞口上方坡积体等原因,先后于2011年3月、7月出现开裂、滑塌。

研究通过对滑塌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剖析,总结经验教训,为类似情况的工程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1.1 工程情况广西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坡荷隧道位于那坡县坡荷乡境内东南侧西南侧约200m,是该项目的重点控制工程。

本隧道为长隧道,进口为分离式,出口为小净距,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建筑限界宽10.75m,高5.0m。

左线起讫里程ZK63+235~ZK65+475,长2240m,右线起讫里程K63+216~K65+490,长2247m。

隧道平面线形为S型曲线,曲线半径分别为:进口端4114.835(Z)、出口端1800(Y),纵向为2.35%与2.95%的下坡。

隧道进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出口采用削竹式洞门,支护采用复合型衬砌形式,中心排水沟排水,预留射流风机通风。

隧道最大埋深约228米。

进口洞口段为Ⅴ级围岩,长约60m,施工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进行开挖。

隧道洞口边坡滑坡施工方案

隧道洞口边坡滑坡施工方案

隧道洞口边坡滑坡施工方案1. 引言隧道施工中,洞口边坡滑坡是常见的工程问题之一。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隧道洞口边坡滑坡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流程、安全措施等内容。

2. 施工准备在开始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1 勘察首先,需要对隧道洞口边坡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情况、边坡稳定性等信息。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确定边坡滑坡的潜在风险,并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2 设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制定隧道洞口边坡滑坡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考虑洞口边坡的地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工程措施,如护坡、加固等。

2.3 施工队伍和设备准备施工所需的人员和设备,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确保施工队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并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

3. 施工流程隧道洞口边坡滑坡的施工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清理和平整在施工前需要对洞口边坡进行清理和平整处理,清除杂草、碎石等杂物,并确保边坡表面平整。

3.2 护坡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护坡方式进行施工。

护坡可以采用绿化护坡、混凝土护坡等方式,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3.3 加固措施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确定的边坡滑坡风险点,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常见的加固措施有钢筋混凝土喷射桩、锚杆等。

3.4 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边坡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边坡滑坡的预警信号。

可以使用地下水位监测、位移监测等手段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5 后期维护完成施工后,需要进行定期的边坡维护工作,包括检查、修复等,以确保边坡的长期稳定性。

4. 安全措施在隧道洞口边坡滑坡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4.1 人员培训和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根据施工环境和要求,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帽、安全绳等。

4.2 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安全通道等,确保各个施工区域的安全。

例析滑坡的成因及处理措施

例析滑坡的成因及处理措施

例析滑坡的成因及处理措施一、原设计概况1、地形地貌3、原设计边坡的防护方案该段路堑边坡坡高约34.5m,原设计边坡坡率第1、2级为1:0.75,第3、4级为1:1;防护措施第1级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第2级采用锚索框架梁防护,第3级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第4级采用人字形骨架植草防护。

二、滑坡的现场情况11月上旬,现场设计代表反映该路堑第四级边坡开挖后不久出现局部坍塌,施工单位要求变更;11月下旬,业主认为设代组提出的片石填充方案不合理,要求放缓边坡处理;12月初,设计代表才上报设计院称路堑上部山体出现多处开裂,情况严重;12月15日,设计人员进入现场调查。

经现场踏勘、访问村民及补充断面测量,现场情况大致如下:1、施工周期及使用爆破情况据村民反映:“该路堑已开挖约2个月,大概开挖1个月左右,进行爆破开挖,随后山体出现裂缝,200米外的民房也受影响出现小裂缝”。

按时间推算,本段路堑10月中旬开始开挖,11月初,最先开挖的第四级出现了局部坍塌;11月中旬爆破开挖后,坡顶山体出现多条裂缝,施工方随即停工并于11月27日上报业主及设计代表。

与现场问题的上报基本吻合。

2、现场边坡开挖情况(1)从补充横断面测量可知,施工方并未按设计坡率进行开挖,如最顶部的第4级边坡挖成了两级1:0.75的边坡。

K104+200前后边坡出现坍塌,施工方在业主要求下补充了简易的坡顶截水沟和平台截水沟。

(2)施工方也未按设计图开挖一级、支护一级的要求施工;小桩号边坡临空面高约14~17.3m,大桩号边坡临空面高约17~22.5m,均未进行支护。

(3)施工方在出现坍塌后仍继续开挖路基右侧,使临空面进一步扩大。

(4)从路基开挖面看,地层情况与地勘钻孔基本一致;路堑起终点的页岩风化程度大,节理裂隙发育,力学性质及稳定性较路堑中部差。

3、现场裂缝调查情况施工单位于11月底对山体进行排查并布置了监测,边坡顶部距离坡顶开挖线100m范围内呈现多条裂缝,围绕路堑边坡呈弧形分布,裂缝延伸方向与坡顶开挖线平行,后缘线裂缝宽约2-3cm。

隧道洞口边坡滑坡应急预案

隧道洞口边坡滑坡应急预案

隧道洞口边坡滑坡应急预案1. 引言隧道洞口边坡滑坡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灾害之一,会给隧道施工和运营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隧道洞口边坡滑坡及其可能引发的事故,制订一份合理有效的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案目的、工作原则、应急组织和流程、应急处理措施等方面对隧道洞口边坡滑坡应急预案进行详细阐述。

2. 预案目的本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应对隧道洞口边坡滑坡灾害,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以及快速恢复隧道交通运行。

通过合理的组织和流程,保证在发生滑坡事故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减少事故的扩大化和恶化化程度。

3. 工作原则•安全第一: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高效快速: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迅速,保证隧道交通运行的最小中断时间。

•统一指挥:建立统一的指挥体制,明确各职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精确判断:准确评估滑坡事故的规模和影响,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预防为主:加强滑坡隐患的排查工作,采取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滑坡事故的发生。

4. 应急组织和流程4.1 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应明确相关应急组织机构,包括应急指挥部、救援协调组、信息通信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等,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人员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4.2 应急流程应急处理的流程分为四个阶段:预警阶段、处置阶段、恢复阶段和总结阶段。

4.2.1 预警阶段•监测数据预警:建立隧道洞口边坡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相关数据,并设置合理的预警值。

•预警信号接收与传输:预警信号及时传递到应急指挥部,确保信息传输畅通。

4.2.2 处置阶段•应急指挥部启动:接到预警信号后,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组织机构人员到位。

•事故评估与决策:洞口边坡滑坡灾害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及时评估事故规模和影响程度,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疏散和救援:按照疏散预案进行人员疏散行动,并组织救援人员采取措施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

隧道口处突发滑坡事故应急预案

隧道口处突发滑坡事故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隧道口处突发滑坡事故的快速、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隧道口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隧道口处突发滑坡事故现场人员生命安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2. 确保隧道口处交通秩序,尽快恢复正常交通。

3. 最大程度降低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隧道口处突发滑坡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隧道口滑坡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事故调查等工作。

(2)交通管制组:负责事故现场交通管制、疏导、车辆分流等工作。

(3)信息发布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

(4)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物资的调配、供应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现场救援组:(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

(2)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救援区域和救援路线。

(3)对被困人员实施救援,确保被困人员生命安全。

(4)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送往就近医疗机构。

2. 交通管制组:(1)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和人员通行。

(2)根据现场情况,对过往车辆进行分流,确保交通秩序。

(3)利用对向隧道引导车辆离开,缓解事故现场交通压力。

3. 信息发布组:(1)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

(2)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发布事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4. 物资保障组:(1)根据事故现场需求,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对救援物资进行统一管理,确保物资使用合理、高效。

六、后期处置1.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2.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正常交通。

3. 对事故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塘隧道洞口顶部滑坡分析与处理
李晓峰1,李燕奎2
(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南宁市530011)
(注:已发表于《西部交通科技》2008年增刊91~93页。


[摘要]马梧高速公路朝塘连拱隧道出口端洞口仰坡未施工时已发现滑坡裂缝,本文认真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和总结了整治的设计理念,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为隧道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朝塘隧道滑坡设计整治
1 工程区域概况
马江至梧州朝塘连拱隧道洞顶滑坡位于苍梧县狮寨镇朝塘村西南向约200m,即QK236+245~QK236+480路段内,地貌类型属低矮丘陵地区。

2007年7月准备施工隧道出口边坡、仰坡时,在边、仰坡设计开挖轮廓线以外10~20m处地表形成10cm左右的裂缝,滑坡壁有擦伤的痕迹,已经有滑坡的迹象。

此处地处广西降雨中心,边、仰坡开挖后会造成较大坍塌,为以后的施工和行车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根据钻探资料和变形迹象综合分析,该滑坡体厚度2.0~8.6m之间,体积约为13000m3,属于浅层中型滑坡。

山体表层为残积物掩盖,生长常青松树,植被较为茂盛。

隧道穿越山体最高处高程约为150m,谷底约为70m,高差约80m,其坡度多在20°~40°之间。

隧道所在公路路线位于广西东南部,大瑶山山脉东段,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润湿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503.6mm。

沿线地形切割强烈,河流、沟壑纵横交错,水系发育,大小沟谷河流
具有山区水系特征,即雨季水位猛涨,水里湍急,枯水期流量小,甚至干枯。

2 滑坡区工程地质特征
2.1 地层岩性
隧道及其附近地层主要有:寒武系水口群上亚群上组,以砂岩为主,局部为砂岩夹页岩。

第四系坡残积层,粘土,局部为亚粘土,含少量砾砂及风化岩石碎屑,呈硬塑~软塑状,隧道测区范围均有分布,钻探揭示厚度2.90~8.60m之间,谷底分布厚度一般比丘顶厚,尤其滑坡鼓丘或鼓丘附近厚度最大。

2.2 地质构造
场地为加里东早期地槽阶段强烈构造运动沉积建造的古老地层,未发现有区域性断层通过。

但由于沉积环境不稳定以及受强烈构造作用的影响,测区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次级小褶皱较为发育。

隧道穿越山体内岩体以中厚~薄层状构造为主,测线横穿山丘脊部,实测岩层产状为:143°∠28°。

岩体以砂岩为主,局部偶夹砂质页岩,层间结合较好,但岩体浅层风化严重,风化带局部较厚,岩体节理组与岩层层理组合交织构成了岩体中的多组结构面,使岩体的完整性受到影响。

据在测区内岩石出露点量测,地段内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尤其是强风化层),主要两组走向为290°~320°、5°~15°。

2.3 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位于地表水分水岭地带,两侧地形较为对称,集水面积小,
加之地形坡度较陡,大气降水多呈片流、面流沿沟谷排泄,部分可由植物根系、构造裂隙、孔隙及褶皱破碎带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渗透条件较差,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水量小。

坡残积层渗透性较好,为透水层,下部风化基岩渗透性较差,为相对隔水层,下渗的地下水主要集中在岩面,并沿岩面向低洼渗排。

3 滑坡特征
3.1 隧道右洞口I号滑坡特征及原因分析
隧道出口右洞洞口至后缘地形坡度20°~40°,坡面起伏不平,陡缓相间,表部植被有“马刀树”和“醉汉林”等滑坡典型特征,天然状态下斜坡的稳定性较差。

滑坡纵向长约70.0m,宽约40.0m,面积约2700.0m2,主滑动方向走向约160°,与设计路线约呈15°夹角经多次滑动,滑坡体形成多级台阶,后缘滑坡壁高1.0~1.5m,滑体上横向张性裂缝发育,滑舌底部常年湿润或雨季期间有细股渗水。

滑坡滑面处于覆盖层与岩面接触附近且产出较陡,滑坡属浅层滑动,现暂处相对稳定,但从滑壁以及滑体形成的多处裂缝看,其已具备形成新一次滑动的条件,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

该滑坡为土质滑坡,斜坡表层的土体为粘土, 局部为亚粘土,含少量砾砂及风化岩石碎屑,其上部结构较为松散,粘聚力较差,此外,该土体颗粒大小混杂,透水性较好;斜坡中下部主要为基岩风化带,基岩透水性较差,为相对隔水层。

上部土体渗透下来的水富集在相对隔水层面上,使土体含水量增大,土体受软化,强度降低,致使土体与岩面间存在软弱带或软化面,为斜坡的变形提供了基础条件。

大气降雨通过构造裂隙、孔隙及褶皱破碎带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渗透条件较差,地下水水量小,对隧道影响不大。

但对滑坡体的地下水沿下伏岩层接触面运动,至出口前水沟渗出,遇雨季地下水运动活跃,加速滑坡体失稳。

3.2隧道左洞口高边坡及Ⅱ号古滑坡特征
隧道出口左洞洞口原设计边坡有三级边坡,坡率自下而上分别为1:0.5、1:0.75、1:1,坡度较陡,出口端围岩级别为VI级,残积层随深度增加土质工程性质逐渐变差,强风化岩层质软、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边坡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坍塌。

Ⅱ号滑坡位于隧道出口附近左侧陡坡上,为暂处稳定的古滑坡。

根据现场推断此滑坡亦为覆盖层滑动且厚度比较薄,遇恶劣工况易诱发滑坡复活而影响洞口施工。

隧道出口的边坡距古滑坡最近距离仅10m,边坡的稳定对滑坡影响很大。

如在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后隧道运行期间边坡任何的不稳定,如垮塌及滑动,都会引起古滑坡边界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引发古滑坡复活,故保证建成的高边坡稳定至关重要。

4 I号滑坡整治方案比选
本项目为BOT项目,业主对资金控制尤其严格,治理需在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先进、便于施工的原则下,尽量节约投资。

最初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A:该滑坡所处施工段缺土填方,经在滑坡体取土样做试验后能满足要求,可以挖除滑坡体来利用,此方案为最节省的方案。

但是由于挖除滑体后会对隧道产生偏压,并且可能会由于坡脚失稳引
发牵引式滑坡,促使古滑坡复活,故该方案被否定;方案B:右侧滑坡体做抗滑桩,用土回填坡脚谷地至一定标高,并在隧道仰坡面做格梁锚杆,完善整个滑坡群的排水系统。

该方案造价较高,但切实可行,并可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一次根治,不留后患,为后期隧道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终选择方案B。

5 设计参数的选取
I号滑坡主要依据滑坡主轴断面及钻探资料进行计算,据滑坡现状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确定其现状条件下稳定系数接近1.00,根据土工试验取c=35kPa, =25°。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不考虑地震力影响,滑坡及边坡设计安全系数取规范低值为1.20,滑体重度取20kN/m3。

6 治理工程措施
图1:隧道滑坡处理平面图
6.1 右侧洞口I号滑坡治理措施
6.1.1 反压回填:用土回填右侧滑坡坡脚冲沟谷地,填至80.0m标高,并用机器碾压,压实度需达到93%。

这也是施工的第一个步骤,必须先完成回填才能进行抗滑桩和格梁锚杆施工。

6.1.2 抗滑桩:结合现场地形,标高84.3m处场地相对平整,起伏不大,故在此标高设置一排共8根抗滑桩,桩径1.8m,桩长15m,间距4m,桩与桩之间用系梁连接。

桩井挖孔应从滑坡两端向主轴方向进行,并隔桩开挖。

6.1.3 格梁锚杆:按照自然山坡坡率修正坡面,在滑坡周界界线范围内满布锚杆设计,锚杆间距2.5m,打设于格梁节点处,锚杆长自下而上第1、3、5……排9m,第2、4、6……排12m,采用间隔方式跳打,入射角为20°,框格内培土植草绿化。

6.1.4 坡面治理防护:在发现的滑坡裂缝处用粘土或水泥浆填实,为有效消除地表水对滑坡稳定的影响,在I号滑坡和Ⅱ号古滑坡周界以外不小于5m处设置截水沟,并与原隧道洞口设计截水沟接顺连通,向两侧排水。

6.2 左洞口高边坡治理措施
6.2.1 放缓边坡坡率:自下而上分别把边坡坡率调整为1:0.75、1:1、1:1.25,均设置2m宽平台。

6.2.2 仰坡采用砂浆锚杆挂网喷射10厘米C20砼防护,锚杆长3m,间距为150cm,交错布置。

6.2.3 第一级边坡采用锚杆挂网喷播厚层基材植草防护,锚杆长度分为3m和4.5m两种,间隔跳打;上部两级边坡采用三维网固土植草防护。

7 结语
7.1 滑坡推力安全系数K取值在1.05~1.25之间,具体值应按滑坡破坏后果严重性、稳定性状况整治的难度以及荷载组合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重大工程处,如隧道洞口,K值应取大些。

7.2 地质灾害防止应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地质资料基础上,对病害设计应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根据实时开挖情况进行修改,优化设计,节约投资。

7.3 目前隧道左、右洞已经开挖贯通,根据最近一期隧道监控量测资料显示,滑坡段隧道拱顶累计下沉6.80mm,未对隧道造成影响,坡体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分级部分都处于稳定状态,变形得到控制,保证了在建朝塘隧道的稳定与安全。

文献参考
1 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公路项目马江至梧州高速公路QK236+360朝塘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05
2 黄振鹤.隧道洞口滑坡、高边坡治理技术.公路工程与运输,2005
3 常士骠,张苏民,等.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晓峰(1980—),男,贵州毕节人,主要从事岩土设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