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监督_妨害新闻舆论监督的五种因素

合集下载

试论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

试论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

试论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陆伟(合肥市广播电视台专题活动部安徽·合肥230000)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0-0072-02摘要新闻舆论监督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和我们党及国家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媒体的重要功能,随着政治文明的推进和人民群众法制、民主意识的提高,新闻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

因此加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就从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并以事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调节协调On the Supervision Role of Television News Media//Lu WeiAbstract News media supervision,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media,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rxist journalism and work of the party and our country.With social development,news media supervision has been laid more and more emphasis,and enhanc-ing news media supervision is an inevitable measure for us.This paper mainly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ews media supervision and its importance.Key words television news;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adjust; coordinate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视作为一个最先进的电子技术武装起来的传播媒体,它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而电视新闻作为崛起的生力军,引导舆论、调节矛盾、协调社会,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浅谈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

浅谈新闻工作的舆论监督作用
出相 应 的解 决措 施 , 来完善 它 。 关键 词 : 新闻; 舆论 ; 监 督
中 图分 类 号 :G2 1 1
引 言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 :t 6 7 4 — 8 8 8 3( 2 0 1 4)1 2 - 0 0 3 2 — 0 2

பைடு நூலகம்

合 和交叉 渗透 , 但 又不 能代替 其他 监督手 段 , 也 不能 被 其他监督 手段所代替 。同时 , 新 闻的舆论 作用还表现 在
违 法 犯罪 的案例 , 来 约束 人们 的行 为 , 倡 导 文 明社会 。 在新 闻 当中舆论监督 部分更是发挥着 十分重要 的作 用 , 通过舆 论 的方 式曝光给社会大 众 , 让 全体 的老百姓都 当
上 “ 检察官 ” , 一个人的力量 总 比不上全社会人 的力 量 ,
从 而让丑陋 的事情扼杀在摇篮 里。因此 , 做好新 闻的舆 论监督 工作 显得 十分 的重要 , 加强新 闻舆论 体 系建 设 ,
本性 。
( 2) 舆论作 为一种社会现 象 , 它是人们思 想要求 的
表现, 受社 会 意识 形态 的支配 , 它 一旦 形成 与传播 , 就 成为强 大的精神力量 , 有 时可能反作用 于社会 。新 闻媒
体作 为党 和政府 的喉舌 及耳 目, 它不仅 是党与人 民联 系 的桥 梁 , 也 是反 映群众 的呼声 和要求 , 并 能为政府 决策 提供依 据 的渠道 , 舆论 监督作 为新 闻 的一个 主要 功能 ,
然而 , 部 分 官 员和 老百姓 为 了追求 自 保, 对这 种 现 象置之 不 理 , 从 而 助长 了这 些人 的 嚣张 气焰 , 在这期间, 新 闻媒
体逐渐站 了出来, 揭露和批判社会上 出现丑陋的事情和任务 , 将他们不可告人 的一面曝光给社会 大众。因此 , 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畅想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章新闻的本源】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3、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二章新闻真实】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二、坚持真实性原则: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三、杜绝虚假新闻1、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杜绝虚假新闻、抵制虚假新闻的自觉性。

2、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金钱诱惑和各种之风的影响3、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的能力。

【三章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新闻学

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新闻学

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新闻学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主要包括公正、客观、真实、全面和负责任等。

首先,公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时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不同立场、不同利益相关方,并在报道中保持中立和公正的立场。

新闻媒体应该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确保报道的公正性。

其次,客观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和方法,根据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评论。

新闻媒体应该按照新闻事实的真实情况,客观地报道事件的经过和事实的真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意见的干扰。

真实是指新闻舆论监督的报道应该真实准确,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新闻媒体应该通过多方核实和调查,确保所报道的内容来源可靠,并尽可能地提供确凿的证据和事实依据。

全面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应该全面地报道事件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不偏废某一方面的信息。

新闻媒体应该提供充分的信息和背景资料,让公众能够全面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最后,负责任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应该承担起对公众和社会的责任。

新闻媒体应该在报道和评论中保持尊重和关怀对象的情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歧视,并对自己的报道负起责任,及时澄清和纠正错误信息。

总的来说,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就是在公正、客观、真实、全面和负责任的基础上,通过报道和评论对社会事件和问题进行监督,为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探讨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探讨

新闻视界55视界观.2021.01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探讨徐展力 周建辉(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山东,青岛 266071)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广播在传统媒体中国的舆论监督地位受到了挑战。

广播行业在传统媒体形式中具有较强的受众基础和技术优势,但是目前广播媒体的舆论监督水平很难和自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相抗衡,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广播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动力,所以在当下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广播行业需要积极配合受众需求,对当前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职能进行重新审视,实现广播媒体舆论监督和引导效用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舆论引导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和监督职能对于当前的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结合社会发展特色,根据当前的社会受众群体需求以及特定时期的发展标准进行优化创新。

特定时期具备时代性特征的广播新闻传播才能具备更强的舆论监督能力,为大众的舆论方向做出正确的引导。

一、舆论监督主题多元化发展舆论监督主题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多元化发展,传统媒体形式影响下,广播新闻内容过于笼统,而且播放形式缺乏创新要素,无法反映出当前的舆论监督主导地位。

这样的发展态势不利于广播新闻传播途径应用网络创新技术,自身的竞争优势也会逐渐被互联网创新媒体形式中的自媒体或者其他形式所消耗,所以当前广播新闻传播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当前的舆论监督主题进行专业角度的分析,从科学发展态势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保证舆论监督职能正确发挥效用,引导受众群体具备正确的思维和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方法[1]。

广播新闻传播过程中想要实现主题的多元化发展需要积极开拓创新,把握舆论监督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前提下,新闻传播途径在不断转换,广播新闻媒体需要迅速跟进,在热度较高的平台入驻自己的账号,吸引更多受众群体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开拓自己的网络媒体平台,“喜马拉雅”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中新闻信息内容和其他娱乐性内容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形成一个更广泛的受众基础条件,这对后续的舆论引导和监督有重要的意义[2]。

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一、新闻舆论监督概说1、舆论监督: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指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中的偏差行为进行批评和制约的社会现象。

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主要是通过社会公众发表意见,形成批评性舆论,对监督对象产生矫正和制约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基础来源于《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舆论监督的特点鲜明、具体的指向性。

制约力量的非强制性。

一定程度的公开性。

2、新闻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及其他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批评和制约。

3、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社会民主机制:越是民主、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闻舆论监督氛围越好权力制约机制:软制约二、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和对象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们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新闻舆论监督是否等于新闻舆论引导?新闻舆论监督是否等于新闻批评?新闻舆论监督要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舆论引导,后者主要是正向引导,传播正面舆论,前者是强力制导,通过揭露社会偏差行为,对偏离社会规范与党政方针、政策有害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思想、行为进行矫正。

新闻舆论监督分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即包括批评又包括建议评价。

新闻舆论监督有批评但不是简单的批评。

在批评中有引导、有剖析、有辩证的方法,有实事求是的作风。

1、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公众利益相关的事务的监督作为新闻舆论监督主体的人民群众及其载体的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权受到法律保护。

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同时受到宪法和法律的规范。

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与局限性是什么

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与局限性是什么

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与局限性是什么在当今社会,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

权力如果失去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和滥用。

新闻媒体通过揭露政府部门、公职人员的不当行为,将其置于公众的审视之下,促使他们依法依规行使权力,保障公众的利益。

例如,一些媒体对贪污腐败案件的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了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对潜在的违法违纪行为起到了警示作用。

其次,新闻舆论监督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它能够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为他们发声,推动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比如,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报道,促使相关企业和部门重视,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揭露,引发了社会对教育公平的讨论,推动了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改进。

再者,新闻舆论监督能够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

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事务中,媒体及时、准确的报道可以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避免谣言的传播和恐慌的产生。

例如,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的报道让公众了解救援进展、防控措施等重要信息,增强了公众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

此外,新闻舆论监督还对社会道德和风尚的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赞扬好人好事、批判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媒体对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等正能量事件的宣传,激发了更多人的善念和善行;对不文明现象、道德缺失行为的批评,促使人们反思和改正。

然而,新闻舆论监督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新闻报道可能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

由于新闻工作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或者受到个人观点、立场的影响,有时可能无法全面、客观地呈现事实。

一些报道可能只关注事件的某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导致公众对事件的理解产生偏差。

其次,新闻舆论监督可能受到利益集团的干扰和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利益集团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经济压力、政治威胁等,试图影响媒体的报道方向,阻碍对其不利信息的传播。

舆论监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舆论监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舆论监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社会监督的方式越来越
受到关注。

然而,舆论监督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
几个方面探讨舆论监督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真实性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同质性与真实性成为了值得关
注的问题。

舆论监督过程中,由于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处理手段等
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信息失真的可能。

因此,舆论监督者应该
在信息收集、核实、发布等方面注重真实性,同时也需要建立一套完
整的信息真实性审核机制。

二、舆论导向问题
舆论导向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审美趣味,它决定了人们对一些事
物的看法和评价。

在舆论监督时,舆论导向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一些舆论监督者可能会对某些政治、文化、社会问题持有极端的看法,这种看法会对舆论导向产生影响。

因此,舆论监督需要寻求一个客观
中立、全面公正的立场,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三、利益关系问题
舆论监督往往牵涉到各种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成为舆论监督中的一个难点。

由于某些舆论监督者在掌握了关键信息之后,会往往有一些企图侵权或是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阻碍舆论监督的发展。

四、法律监管问题
舆论监督也是需要法律监管的。

将舆论监督作为表达自由的保障之一,需要舆论监督者在监督过程中也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不要涉及到违法行为。

在舆论监督过程中,舆论监督者应该尊重相关的各方的合法权益,遵守道德规范,维护网络环境的和平与谐。

舆论监督报道的五个重点

舆论监督报道的五个重点
城市 ,而不是面对问题选择 “ 打酱油”或是简单地
注释 [ 1 】 秦 前 红 .电视 问政 之得 与 失 .南 方都 市 报 ,
2 01 5 — 07 一 O 8.
[ 2 】 汪 大海 . 社 会 管理 .中 国人 民 大 学 出版 社 ,
2 01 5.
宣泄不满情绪 。这种民主训练 以每周一 次的频率上
持社会公正 ,维护群众利益。舆论监督报道不 是简 在建设一座围墙 ,目的是应付国家创建卫生城 市的 单的事件曝光 , 而应讲究方式方法 , 重在解决问题 , 检查 。接到投 诉后,记者多次到现场调查 ,了解到 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本文结合宿迁广播 电视 城管部门已经把这座 围墙认定为违章建筑 ,但为了 总台 ( 《 楚风夜话》栏 目 ( ( 绿地建墙只为 “ 遮丑” 如 迎接创卫检查 , 迟迟没有拆除 , 市民对此意见很大 。 此 “ 创卫 ”欺上瞒下 系列报道 ,就广播 电视媒体 如何做好舆论报道进行分析。
行 了跟踪报道 。报道播出后 ,引起 了市 民的强烈 关 为了应付创卫检 查的 围墙被拆除 。拆除 围墙 以后 ,
城市建设如何长效管理 ,居民对于城市卫生的期许
的补充。在 绿地建墙 只为 “ 遮丑” 如此 “ 创卫 ”
注 和相 关部 门的高 度 重视。3月 2 0日下午 ,这堵 欺上 瞒下》报道 中,观众看到的画面是 ,在光鲜亮 丽的 “ 遮丑墙 ”背后 ,被遮挡起来的是一幅脏乱差 的景象 。报道结 尾处如此评论 : “ 人贵有 自知之明 , 知 道 自己有 缺点与丑 ,比 自我感觉一 向 良好要强 。 问题在于 ,光有耻辱感不够 ,须知耻 而后勇 ,用实 际行动化丑 为美 ,而不是遮盖 自己的丑。创建工作 中这种不 务实的投机行 为,折射出的是相关单位和 部门 ‘ 突击创卫 ’ 、‘ 应付创卫 ’的浮躁心 态 ,是典 型的欺上 瞒下的面子工程 ,也暴露了相关部 门监管 的缺失 。一墙遮不了百丑 ,我们希望 有关部 门能够 拿出更多管理诚意 ,能从遮遮掩掩到不遮不掩 ,拆

记者证考试 基础知识(论述)

记者证考试 基础知识(论述)

基础知识(论述)1、论述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答: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舆论监督的主要社会功能如下:1、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

不破不立,揭露是为了推动,批判是为了建设,否定是为了肯定,这是舆论监督功能的意义所在。

社会监视功能表现为三个方面:(1)、提供新的社会热点、焦点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引导社会及公众密切注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和新动向。

(2)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监视。

(3)、对社会发展的效果评价。

2、社会调节功能。

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传达公众呼声,从而使整个社会心态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

3、社会控制功能。

主要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调节人际关系,指导和制约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4、社会制衡功能。

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对社会权威和权力的设限和抗衡。

舆论监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是最民主、最符合民意的权利,其监督范围广、反应迅速、影响效果大,在进行权力制约和权力抗衡时具有巨大的威力。

5、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的社会监督。

新闻舆论通过严密跟踪监督目标与对象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断提供新信息,描述新进展,提出新问题,做出新判断,得出新结论;同时,不同的意见、观点和结论通过平衡整合确保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活力。

2、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艺的基本方针。

答: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艺的基本方针是“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他们深刻反映了我国文艺的发展规律,是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保证。

(1)“二为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了“二为”方向这一文艺工作根本方针。

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1舆论监督的实质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

2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而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机构有报社,出版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1)舆论监督的最大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法发展。

舆论监督对社会发展有“晴雨表”和“候风仪”的检测作用。

舆论监督能够不断地向社会及公众提供新的社会热点,焦点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同时引导社会公众密切注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新动向。

舆论监督对社会的监视还表现在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监视,不断跟踪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关注和评价这一进程,为社会发展进程的良性发展扮演守望者角色。

(2)舆论监督具有社会调节功能。

舆论监督可以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进行调节、疏导和重新组合,充当社会的“传声筒”和“排气阀”,传达呼声,宣泄积郁,满足愿望,从而使整个社会在心态上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

(3)舆论监督具有控制功能。

舆论监督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法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

舆论监督为社会成员提供符合社会目标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调节人际关系,指导和制约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最迅速、最灵敏、最有效的反应。

(4)舆论监督具有社会制衡功能。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舆论监督所代表的是多数人的意志。

这种权利在进行权力制约和权力制衡的时候,以新闻舆论的形式出现,其监督的领域广、反应迅速、参与公众多、影响效果大。

(5)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舆论监督积极主动地介入监督领域,许多社会问题、社会事件首先是以舆论监督形式表现出来的。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式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式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式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对新闻报道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过程。


是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
和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和方式。

首先,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包括客观、公正、合法、透明和有
据可查。

客观原则要求监督者不受个人情感或利益的影响,客观公
正地评价新闻报道。

合法原则要求监督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

透明原则要求监督过程应当公开透明,监督者
的立场和动机应当清晰可见。

有据可查原则要求监督者提供充分的
证据和依据,对被监督方的不实报道进行批评和指正时应当有事实
依据。

其次,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媒体自律、公众监督、政府监督和专业机构监督等。

媒体自律是指媒体自身建立起一
套规范和制度,对自身的报道进行监督和约束。

公众监督是指社会
公众通过各种方式对新闻报道进行评价和监督,包括舆论反映、投
诉举报等。

政府监督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对新闻报道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新闻报道符合法律法规。

专业机构监督是指新闻从业者组织成
立相关的专业监督机构,对新闻报道进行监督和评价,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新闻舆论监督需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透明和有据可查的原则,同时可以通过媒体自律、公众监督、政府监督和专业机构监督等多种方式进行。

这些原则和方式的有效运用可以促进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和公正公平,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有利于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_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_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_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网络媒体舆论的反映和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并呈现出与传统大众传媒不同的特点。

在国内,网上舆论主要是通过下述两种手段实现的:论坛(BBS)和新闻跟帖。

前一种又可以分为网站论坛(指各类网站设立的论坛)和论坛网站(只提供网友上贴帖子单一功能的网站)两类。

因为它们可以迅速而集中地反映公众的意见和言论,使民间舆论或民意得以展现。

今天,网友言论之活跃之规模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均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这种状况是前几年无法想象的。

社会舆论若只是在街谈巷议中存在,力量是有限的,但要通过某种媒介集中表现出来,效果就会成倍放大。

网上签名可以视为网上舆论的升级行动,近来我们已多次见到这种形式。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网上舆论对孙志刚一案的最终公正解决,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网上舆论的形成及其强度的提高,是与互联网的发展,包括网民数量增长、网站功能扩展成正比的。

当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刚刚在中国兴起时,网民数量很少,论坛数量也很少,尽管那时已陆续有了“水木清华”(国内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BBS)、四通利方“体育沙龙”等著名论坛,为数不多的网友也能在此畅所欲言,表达各种声音,但尚未达到足以产生社会影响的地步。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网站开设的论坛越来越多,尤其是1999年以后,众多新闻媒体网站甚至政府网站亦提供这一功能,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统一论坛”、外交部网站的“外交论坛”等,为网友表达意见提供了园地。

目前,不论是网站论坛还是论坛网站,大都已形成针对不同网友兴趣需要的众多类别的论坛群组规模。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1]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1]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舆论监督越来越高度关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新闻媒体这一特殊形式,大力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本文将阐述舆论监督的意义,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问题;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这表明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新闻舆论监督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形式,指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政策和社会权力中的偏差行为进行评说、披露和制约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

它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转的作用。

通过新闻媒体这一特殊形式,大力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关于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发育成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这给新闻媒体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阐述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一)新闻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障我国现有的法律尚没有直接界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力,只是以相关的法律依据间接地确认其各项权利,支持和保护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机制仍不够完善。

越来越多的新闻也官司表明,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诉讼的热点。

我国的司法机关在审理这类案件时,由于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法律根据掌握标准不尽一致,导致案件审理结果千差万别。

由于缺少专门的法律规定新闻媒介无法得到授权性的法律规范的有效保护。

新闻记者遭到威胁、谩骂、殴打的事件在各地也时有发生。

新闻学概论课程-第八章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学概论课程-第八章新闻舆论监督
相结合 • (三)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
众参与
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主要采用的方法
• (四)既要适时,又要适度 • (五)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 (六)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 • (七)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汶川地震后,理性与感性交融的适时报道取得巨大成功
第四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
世界各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一般具备三个要件:
• 一是把监督对象的言行置于公众的视野之内;
• 二是发表对相关事件的评论,表明新闻媒体对事件的 态度; • 三是刊播公众对相关问题的意见,开展公众讨论,形 成舆论压力。
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主要采用的方法
• (一)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 (二)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
第八章 新闻舆论监督
本章框架结构
新闻舆论监督的 含义、功能和作用
新闻 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的 主体、客体和任务
新闻舆论监督的 原则与方法
新闻舆论监督的 社会责任
舆论监督的含义 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 新闻舆论监督的客体 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 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 接受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 “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 开,就是要开展批评。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
批评,是不对的。 好,就是开展得好。批评要正确,要对人民有利,不
能乱批一阵。什么事应指名批评,什么事不应指名,要 经过研究。
管,就是要把这件事管起来。这是根本的关键。党委 不管,批评就开展不起来,开也开展不好。”
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
• 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

影响舆论的内外因素

影响舆论的内外因素

影响舆论的内外因素
影响舆论的内外因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1. 政治因素:政府的政策、宣传和控制手段对舆论产生重大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媒体、引导舆论等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看法和态度。

2. 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相关,经济因素也会影响舆论。

例如,媒体的所有者和广告商可能会对舆论产生影响,他们可以选择支持、反对或引导舆论,以满足其自身的利益。

3. 社会因素: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社会风气也会对舆论产生影响。

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问题会引发不同的舆论讨论,人们的态度和看法也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认同的影响。

4. 技术因素: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对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们可以迅速获取和传播信息,各种观点和意见可以更广泛地被传达和分享,这也促进了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舆论。

5. 媒体因素: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舆论的影响不可忽视。

媒体的报道、编辑选择、评论等都会对公众形成观点和态度产生影响。

不同类型的媒体,如新闻机构、社交媒体平台、个人博客等,也会对舆论产生不同的影响。

总的来说,影响舆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媒体等多个领域。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公众的态度、观点和行为。

舆论监督名词解释

舆论监督名词解释

舆论监督名词解释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媒体和公众对政府行为、社会问题等进行监督和批评,以推动政府及相关机构履行职责、改进工作,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和民主进程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舆论监督相关名词的解释:1. 舆论:指公众对某一事态、事件或问题的意见、观点和评价。

舆论通常通过媒体传播,是公民表达对社会问题和政府行为的态度和意见的重要途径。

2. 监督:指对某一机构、组织或个人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估和指导,以确保其遵守规定和法律,履行职责和义务。

舆论监督主要通过舆论引导、批评指责、舆情研判等方式对政府及相关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

3. 媒体:指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是舆论监督的重要传播工具。

媒体通过采访、报道和评论等形式,向公众传递相关的信息和观点,引发公众讨论和反思。

4. 公众:指社会中具有公民身份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公众对社会事务和政府行为具有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权力和责任。

公众通过媒体和其他渠道获取信息,并对政府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5. 政府:指执掌国家政权的组织和机构。

政府在行使职权和决策时,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价,以保证其决策和行为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期望。

6. 社会问题:指社会中存在的不正当、不公平或不合理的现象或现实。

社会问题可能涉及教育、环境、医疗、就业、住房、贫富差距等方面,对公众利益和社会公正产生重要影响。

舆论监督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并推动解决,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

7. 公正:指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公正地对待每个人或事物。

公正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基础,舆论监督通过对不公正行为的揭露和批评,推动政府和相关机构公正履行职责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8. 公平:指在平等的基础上,依法对待每个人或事物,并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舆论监督通过关注社会问题、揭示违法行为和不公平现象,推动政府改正不公平的政策和做法,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权保障。

舆论监督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众、媒体、政府的共同努力,推动政府的改进和社会的进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公正。

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

试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1 相关理论概述1.1 舆论监督监督权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舆论监督则是这种权利在新闻媒体领域的使用和发展。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中指出,舆论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社会公众针对某一公共事件,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舆论监督就是利用这种公众关注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利益问题等内容给予监督的活动,现在,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报纸,电视,网络等一系列的媒体监督平台,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2 舆论监督的特点1.公开性。

这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最显著的特点,一方面,新闻媒体的工作是公开的,他们监督的内容,监督的立场被人们广泛熟知,另一方面,被监督的事件曝光后,其内容也是公开的,全面的展示在公众面前,受到更多人的监督议论。

2.广泛性。

新闻包含的方面很多,娱乐新闻,社会新闻,政治新闻等,其内容是丰富的也是广泛的,所以,新闻媒体能够涉及到的监督领域也是宽泛的,另外,监督权是我国公民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所以,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媒体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从这一方面来说,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也是广泛的。

3.及时性。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在特点的时间发生的,这也就要求新闻媒体的监督要有一定的时效性,通常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当下热点话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的监督。

2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意义2.1 有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参与政治生活,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效却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中。

比如,当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开幕,改革的一些重点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人民群众即使不能直接参加会议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可以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让民主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2.2 有效帮助抵制腐败犯罪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让贪污腐败问题曝光在太阳下,让这些阴暗行为无处躲藏。

舆论、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与舆论监督李卓钧《新闻理论大纲》舆论舆论监督舆论定义:舆论是一定的集合体的内大多数人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大体一致的意见(舆论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舆论构成要素:公众、事件(关系的舆论主体切身利益、引起较多关注、新鲜)、意见舆论的性质:舆论作为公众意见的集合,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应;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导舆论的特性:1、集合性舆论是大多数人集合意见,而不是某个单个人的意见;舆论这种集合意见是在个体意见相互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某些代表性的个体意见强烈地启发、制约或者推动集合意见的形成或发生变化2、倾向性任何舆论都是针对某一事物所作的评价;这是由于特定的利益和政治、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的倾向性,在面对人类共同利益时可以有共同的舆论3、现实性舆论是对现实问题的评价;只有当前生活中的矛盾才会更多的给人们带来利益上的影响,才会成为议论的中心4、自主性舆论的主体参与舆论活动,对事件发表看法是完全自觉自愿的5、公开性舆论是一种公开表达的意见舆论的作用:监督、咨询、调节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可避免的收到舆论的监督和评价;他们的行为都要向舆询;然后根据舆论的评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舆论的双面性及其衡量标准双面性:舆论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公众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因素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存在质量高下之分,无好坏之别标准: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结果等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定义:是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物和社会现象以及国家公务人员和一般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监督舆论监督的地位:1、舆论监督室社会监督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2、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自我调节、解决矛盾)3、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大多数人的意志决定政治发展方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新闻事业舆论监督新闻事业与舆论形成的关系:舆论形成的条件:1、人们能否获得关于事态和事件的充分的信息2、人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运用语言和文字来展开争论与新闻事业相关:1、新闻事业的主要活动内容和基本的功能是向人们传播新闻、提供信息2、新闻事业是人们表达意见、交换意见的场所新闻事业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新闻事业促成舆论的形成,而且还通过反映舆论是自己成为舆论的代表;同时又对舆论施加影响具体方式:1、有选择的报道社会上所发生的某些事件,吸引人们的关注,为形成某种舆论提供依据和材料2、发表新闻评论或理论文章,阐明某种观点或立场,以影响和引导舆论3、发表经过选择的有关人士和群众的谈话、来信,提供多方面的意见,用群众的观点影响舆论运用新闻媒介展开舆论监督的原因(重要作用)1、新闻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迫使非法乱纪者改过自新,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2、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治腐败行为和一切不正之风3、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密切党群联系4、新闻的舆论监督提现了我国媒介的根本宗旨,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我国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性质):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的内部矛盾,维护公共利益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特点:1、公开性指新闻舆论的公开性,它的监督通过公开报道和公开评论表现出来2、广泛性被监督对象、参与监督的人、监督产生的影响、监督内容3、及时性新闻报道和评论能迅速的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出来,快速的传播到群众中去,在错误出于萌芽状态即时进行干预(权威性、典型性、紧迫性、重效果)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1、对决策和决策执行的监督(民主化、反馈)2、对法律制定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体现民意、公正合法)3、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决策、执行、作风)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原则和主要方式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原则:1、公开性原则是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前提○1知情才能监督○2封闭式愚昧的标志○3公开是为了监督2、舆论不一律原则是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运行规律舆论是由许多不同个体意见相互交流、融合、争辩、补充的结果,因此,要形成真正地舆论,就必须保证个体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批评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目的:批评性报道和赞扬性报道都是为了排除不利因素,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作用:新闻媒介的批评性报道,往往被看作为考察新闻舆论监督开展得如何的主要衡量尺度批评性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衡量新闻媒介是否真正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主要志特征:以宪法、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准绳,对一切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监督,是社会诸种舆论监督方式中,最经常、影响罪广泛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问题:自上而下批评弱化了广度和深度;不及时公开批评批评不慎的表现:批评不实、批评不当、新闻炒作引起新闻伤害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新闻与舆论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特点:1、公开性从分散的个人意见到成为群体的公众意见必须经过公开的社会讨论和交流;而已经形成的公众意见要发挥其影响力,必须面向社会公开传播2、公共性舆论指向的公正性:公共事务;作用目标的公众性:公共利益3、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广泛性舆论存在范围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原因在于舆论主体公众聚合的随即和多远舆论,以及意见指向的涵盖范围广阔5、评价性舆论是一种意见,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而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也就是具有一种评价性社会功能作用方式: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是以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敢于社会,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决定的目的:是公众事务最大限度的符合公众的意志和要求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众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施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强有力形式之一控制作用的表现: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对国家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决策实施结果和相关决策执行人物监督)2、对公众行为的鼓励或约束(鼓励公众合乎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与职业道德的行为)新闻舆论:新闻传播事业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把公众中分散的、无组织的舆论,根据某种需要加以选择、梳理并公开发表,使之成为集中地、有组织的舆论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的表达必须借助一定媒介2、引发舆论舆论要形成必须有意见指向——特定的公共事务,即公众必须先了解、认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信息才能发表意见,而新闻媒介通过“议程设置”的议题常常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成为舆论的源头3、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1、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益,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力5、既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舆论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舆论监督_妨害新闻舆论监督的五种因素
妨害舆论监督的官文化因素在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一直就存在着一种政治神秘主义的倾向,各级官员都惯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搞唯我独尊,除非上司,本地盘上的任何人都对其行为无可奈何,根本谈不上接受监督。

历史上周厉王“防人之口甚于防川”的典故就是实例。

社会意识不同于社会存在变革的那么迅速,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

目前,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中,公仆意识不强,或多或少地还有“父母官”为民做主的官僚主义落后意识。

除工作中搞一言堂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喜欢报喜,不愿听报忧;只乐意听赞歌,不允许唱反调。

上几级媒体对其行使舆论监督,敢怒不敢言,同级媒体,甚至上一级媒体对其辖区、责任内的工作曝光,某些官员则认为自己失了面子,就想摆谱,利用本官员的能量和媒体较劲。

结果给舆论监督工作制造了困难,以至于形成了现在新闻媒体不敢监督同级或下一级,只能监督下两级以下单位的潜规则。

妨害舆论监督的心理偏见因素
一些人天天将辩证法挂在嘴上,就是不懂坏事变好事的道理,总是处理不好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关系问题,片面地认为新闻报道应以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可有可无。

甚至认为舆论监督不利于社会稳定,会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

这种看法把批评报道与错误导向等同起来,视舆论监督为正面宣传的对立面。

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也是制约舆论监督工作的瓶颈所在。

实际上,舆论监督工作的真正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政治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只有开展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才能揭露那些阻碍社会进步、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现象,做到防患于未然。

舆论监督难免造成一定的舆论震荡,但这种震荡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不会影响社会稳定。

如果为了求稳而排斥舆论监督,掩盖矛盾,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妨害舆论监督的行政干预因素
某些领导干部认识不到舆论监督在密切干群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对舆论监督持排斥、反感态度,一味坚持地方保护主义,利用职权肆意妨害舆论监督。

他们视记者为洪水猛兽,时刻提防,唯恐曝光会影响地方形象和本人权威。

在这种情形下,记者执行舆论监督的任务常常得不到被采访单位或当事人的理解与配合,遭遇种种阻挠和刁难。

特别是一些重特大责任、恶性事件发生后,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会以各种不正常的手段阻挠记者深入现场采访。

据悉,《焦点访谈》栏目70%的节目在播出以前都有人说情,即使曝光之后,被批评者也不会罢休,有的让单位或上级部门领导出面,以权压法,以权否定媒体批评;有的组织反调查,极力进行诡辩。

如果在个别细节上发现丝毫的不当,就对媒体和记者大肆发难。

如果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就敷衍搪塞,推诿了事,使受害者对舆论监督的作用产生怀疑。

更有一些单位或个人在被媒体批评后,便打通关节,在当地其他媒体进行反报道。

由于现在的新闻传播渠道众多,缺乏宏观调控,从而形成了媒体打架、相互矛盾的不良宣传效应。

妨害舆论监督的暴力抗拒因素
为了反映事实真相,伸张公平正义,记者在履行职责、客观公正地对热点新闻进行采访
报道的过程中,遭围攻、被殴打的事件屡见不鲜。

不仅是国家公职人员和企业老板指使打,也不仅局限于殴打地方媒体记者,有的已经发展到在警察的眼皮底下打,一直打到“国字号”媒体。

2008年11月3日,河南新闻网记者齐勇、赵杰到濮阳县采访某局长借祭祀母亲去世一周年聚敛钱财的事件,结果被砸坏车辆,抢走采访器材,将记者打伤,一时间在全国几大新闻网引起许多网民的愤慨。

这样的事件在网上一搜索就能跳出一百多条相关链接。

暴力抗拒舆论监督、野蛮伤害主持正义的记者的现象,已成为当前阻碍新闻工作正常开展、妨碍民众声音正常传递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妨害舆论监督的法制因素
新闻纠纷是干扰舆论监督的新动向。

舆论监督的初衷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是,在许多时候,新闻媒体及记者又往往因为替别人维权而自身陷入纠缠不清的新闻官司之中。

近年来,新闻从业人员遇到的新闻纠纷越来越多,而报道某些细节失实,成为状告记者的主要原因。

一些人故意混淆“名誉损失”与“侵犯名誉权”的界限,动辄以新闻官司相要挟,将侵权诉讼作为阻挠舆论监督、报复记者的手段。

在新闻媒体进行批评报道的过程中,新闻官司缠身几乎成为媒体的普遍困惑,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和记者进行舆论监督的积极性。

舆论监督需要法律保障和规范,但现有的相关法律还远远不够完善。

现行的我国法律对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禁止性规范较为严密,对公民的人格权、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性条款比较完善。

但是对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所应具备的报道权、批评权尚未形成明确的法定条文。

目前因无明确的法律可循,在记者和受访者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责、权关系,仅靠个人的努力、方法的改进,已经很难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无法保证新闻舆论的监督效能,甚至已危及记者的人身安全。

新闻舆论是一种社会力量,是净化社会风气、弘
扬公平正义、促进“三大文明”建设的无形资源,是人民群众赖以表达意志、传达心声、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因此对新闻舆论务必进行正确的引导。

同时由于新闻工作的自身特点,使其在干预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而对新闻舆论监督也需要加以规范,一方面需要政府与社会为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需要新闻媒体的自律,但更重要的是健全有关法律制度。

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需要法定,新闻舆论监督的责任也需要法定。

在依法保护新闻舆论监督权的同时,对新闻报道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这正是法制时代规范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趋向。

(作者单位:濮阳日报社)
编校:张红玲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