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获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获奖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如行、军、辞、若、说、行李、东道主等词,以及特殊句式,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语言,体悟文言词句的情味,进而领悟烛之武这个人物的形象意蕴。学习古代优秀人才的文化品格。

3.赏析烛之武的劝说艺术,并安排语言表达训练。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悟情味,走进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

赏析劝说艺术。

【教学设想】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加强朗读,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以期达到不同的效果。

3、字词梳理,依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避免串讲式,读出文言文的趣味。

4、从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读透文本,体悟文言文的意蕴。

【教学过程】

字,目的是抓住文本核心。还可以衍生后面要讲的“劝”之艺术。理清文脉,适宜默读。)

二、诵读课文,品味语言,赏析人物

1.设置主问题: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烛之武?

(设计说明:一石激起三层浪,让学生真正接触语言文字,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问题具有开放性。依据学生的回答,品味语言,拎起全文,无需串讲。切分为三个层面,体会文字简洁之美,意蕴之丰厚。)

(1)胸怀。

结合第二段分析。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①品烛之武答语中的“也”“犹”“矣”“也已”这些虚词,让学生情读。品读烛之武的满腹委屈,并和“许之”做比较。

②品读郑伯的话语:用了三个“子”。“子”里蕴含了什么情韵?

(2)智慧。

①品读佚之虎的话语,“矣”“必”字怎么读?能从中读出什么?

②第三段见秦伯后,怎么劝的?结果怎样?

用了七个“君”字,有两个反问句,“悦”字反映了什么?(3)胆识。

①国家危在旦夕。

②夜缒而出。

③面对郑伯的表现。

④面对秦军。

(设计说明:走进语言深处,结合多次情读,体会烛之武的形象,领略烛之武的精神,力争读出烛之武的风采!)

三、探析烛之武的说话艺术,齐读第三段

1.用了几招?

⑴甘拜下风招。

⑵权衡利弊招。

⑶挑拨离间照。

⑷利欲熏心招。

2.称呼怎样?语气如何?句式的变化如何?可以让学生想象秦伯的情态。

3.总结:

⑴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

⑵尊重对方,委婉得体。

⑶分析透辟,丝丝入扣。

出示幻灯片:

分明一段写舍郑之无害,一段写陪晋之有害,而其文皆作连锁不断之句,一似读之不急不得断者。妙在其辞愈委婉,其

说愈晓畅——金圣叹

(设计说明:语文能力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说”指导得太少了,这里探析说话艺术,是个很好的补充。)

四、对联练习

上联:有勇有谋,方显英雄本色;

下联:能文能武,尽展智者情怀。

(设计说明:穿插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小结

先秦大师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让我们学习并记住这样的一位说话天才。

八、齐读课文。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模拟训练,劝班主任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设计说明:营造读书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