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81b79b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4.png)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概述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概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四个分期:关于流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四个分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萌芽期)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先秦时代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原始文化2、夏商文化3、西周文化4、*春秋战国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奠基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1、秦汉文化2、魏晋南北朝文化三、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繁荣期)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1、隋唐五代文化2、宋元文化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总结期)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1、明清文化转型背景2、明清文化衰败的原因(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教育上、经济上)3、文化总结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摘要: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而除此之外,各个历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其各自的特征,各自有自己的精髓之处,也是这精髓之特征,书写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儒家学说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子并存、百家争鸣,后期一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无有能与争雄。
纵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上古文化:在古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
猿人最初使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
从元谋人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均处于这一时代。
其中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之四---春秋战国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之四---春秋战国](https://img.taocdn.com/s3/m/8530de11a32d7375a417803d.png)
• 他倡导以“孝悌”为基础的伦理观念, 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学而》)。 • 甚至“仁”的精神也渗透到他的教育思 想当中,提出“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指出“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 张》)。
•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卫灵公》 •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 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 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 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 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 不能推让。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 政》)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 神体现。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要治理好一个能出一千乘兵车的大 诸侯国其实并不难,只要能做到以下三点就行 了:慎重处理国事取信于人民,节省开支爱护 人民,征用民工只在农闲之时。”
四是:“克己复礼为仁”,即要
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努力为恢复周 礼而奋斗。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不论门第
出身,职位高低,谁具有克己复礼的功夫,谁 就是仁人。从而将治政的途径,引向诲人自省
的道德修养,形成了儒家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 在他看来,“克己”的一种方式是 “约”,即约束。《里仁》云:“以约 失之者鲜矣。”朱注:“谢氏曰:“不 侈然以自放之谓约。尹氏曰:凡事约则 鲜失,非止谓俭约也。”这就是说,能 够自我约束不放纵就可以少犯错误。
• 孔子讲道德规范并不限于这五种,有时 又说,“温”-谦和、“良” -善良、 “恭”-自重、“俭”-俭朴、“让” -谦让。这些德目的总和称之为“仁”
• 孔子在倡导“仁”、“德”的基础上,进而提 出了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即:“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 运》)这种“大同”的社会,实际上就是“仁” 的精神得到充分而全面体现的社会。 • “大同”是儒家的理想世界。
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1083f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4.png)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多元起源(1)文明摇篮: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
(2)核心区域: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区城,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3)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2.奠基时期(先秦)(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2)表现:①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
②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3)影响: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是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3.形成格局(秦汉)(1)原因:①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
②汉武帝独尊儒术。
确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2)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的文化格局。
(3)影响:儒家思想成为2000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4.受到挑战(魏晋隋唐)(1)背景:随着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呈现出儒、道、佛交汇融通的景象。
(2)表现: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3)影响①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②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5.理学形成(宋明)(1)背景: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儒学家吸收佛道思想闸释儒家义理。
(2)结果:理学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3)影响:①它宣扬的封建礼教。
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突破。
(4)突破:明朝中后期以心为本的心学,突破了理学的藩篱成为文化主流,标志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6.传承和转折(明清)(1)背景: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2)表现: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倡导经世致用(3)结果: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思想钳制空前,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7.从衰落到复兴(近现代)(1)衰落: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2)复兴:①新文化运动,使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120bd176c66137ef0619c5.png)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地点:山西阳高许家窑。 化石:人类化石有顶骨11块和枕骨、颌骨
和牙齿等,大约属于十多个不同年龄和性 别的个体。其体质特征是骨壁较厚,顶骨 曲度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
许家窑人
(3)晚期智人
山顶洞人(距今约有18000年)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作装饰品用的小石珠、穿孔砾石、兽类牙齿、
海蚶壳等。还发现有骨针,长82毫米,最大直 径3.3毫米。有些石珠、鱼骨等装饰品用赤铁矿 粉染成红色,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有爱美观念。 有的尸骨周围还撒布有赤铁矿粉粒,可能这时 已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
克罗马农人
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涅区的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 农(Cro-Magnon)山洞的裂隙中发现了人类化石 。
骨骼至少属于5个个体,其中4具是成年(2具男 性和2具女性)1具是小孩。保存最好的是属于大 约50岁左右1个老年个体。
一起发现的还有大量的石器和海生贝壳,其上有 打穿了的孔洞
克 罗 马 农 人
东夷集团(海岱 民族)
活动区域大致在今 山东、河南东南和 安徽中部一带,即 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及青莲岗文化 江北类型分布区。
盘古
苗蛮集团(江 汉民族)
主要活动于湖北、 湖南、江西一带, 即大溪文化、屈 家岭文化分布区。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一、殷商神本文化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
第四讲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四讲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3f7d630ba300a6c30c229f29.png)
李约瑟博士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 就像大树没有深根一样。”
道家三个发展阶段
①先秦道家思想
②黄老道学
③魏晋玄学
先秦道家思想(杨朱、老子、庄子) 道家的出发点: 全生避害
杨朱的方法—— 逃离人世,遁迹山林。
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 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
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㈠ 早期隐者和杨朱
“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开山之作”的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 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三个时期:
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造之力, 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 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 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 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 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输入,相激相荡 而卒相合之时期。
第三,在文字方面,商朝的甲骨文和商周时期的金文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革命。
青铜艺术
四羊方尊
妇好墓熊龙
司母戊大方鼎
文字革新
甲骨文
金文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 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 1949 年出版的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中说,公元前 800 至 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 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 30 度上下 , 就是北 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 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 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 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 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 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7e9f8535964bcf84b9d57bfa.png)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学生:周峰学号:20096586学院、专业:城环学院环境工程2班任课教师:赵兴廉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结果。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审视历史、创造未来都有现实的意义。
一、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文化经历(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泉)。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衍生出仰韶前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的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
同时多元的文化发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传说时代的文化线索是三皇五帝的传说:“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处都是文化的发明者。
“五帝”的人物则有相当的确定性,他们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传说尧命羲和将一年确定为366日,并“以闰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到夏、商、周,从夏文化的“遵命”、“近人”而“远鬼神”并且尚忠到商文化的“尊神”、“事鬼”、“先鬼后礼”。
而统一文化历程的开始是西周,西周王朝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在一个广大的地域上,在众多的人群中,粘平了他们各自的族姓界限,在相互融合中“孵化”出一个统一的文化人群,中华民族的基干由此生成,后世一切统一家国社会的建立,都根据这一基础。
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它是一个激励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周人极端重视农业,他们不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是赋予它某种“政道”的含义。
到春秋战国,文化观念开始了原创时代。
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但也有前后的变化。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他们或是宁静地思考,或是广招门徒;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b94c2e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8.png)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二、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尽管这一时期华夏组的宏大空间(“中国”)还很有限,尚没有对南北四方产生足够的作用力,但中国文明的基石已初步奠定,象形会意的汉字、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伦理宗法等等都对后世影响甚巨。
三、定型期:秦汉如果向前追溯,一统帝国文化的端绪应该溯源至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其时所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变革和文化大转型,已经寓合着政治的大一统和文化的大一统。
四、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这一时期,与庄园经济和门阀贵族政治相表里,精神领域里神学弥漫,儒、道、玄、佛各擅胜场,影响着思想意识各文化门类。
五、强化期:唐中叶至明中叶唐代前后期的转折,规范了中国文化史后半段的大致框架。
唐宋以降的一年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总体上已显示出走出中古文化故辙的种种动向,韵语了部分近世文化因子,可以称之为近古文化期。
六、转型期:明末迄今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
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扩展资料:一、文化起源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文化时期的神农氏时代以前,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先秦史》云:“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
”;形成具有丰富多彩文化元素的灿烂文化。
二、词目译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2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2](https://img.taocdn.com/s3/m/7c35a98c5a8102d277a22f17.png)
§ 3.图腾崇拜: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 亲族“词的音译。图腾是指原始人认为 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想象出 来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 并以他作为整个氏族崇拜的对象,与自 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图腾崇 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宗 教是原始时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2
§他们的部落原先都居住在今天的陕 西境内,后来沿着黄河两岸向东发 展到达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 山东一带。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 族共同祖先。黄帝墓在今陕西黄陵 县。中国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经常 到华夏文化区拜谒。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2
§2.东夷文化集团:大致在今山东、河南 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龙山文 化和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射日的 后羿就生活在这个生活区(后羿射日、嫦 娥奔月的故事,后人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日日心”的诗句)。蚩尤也生活 在东夷文化区域内(涿鹿大战,炎帝、黄 帝合战蚩尤)。
§ (二)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
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大致就生活在父系氏族时期。尧舜禅让是这 一时期制度文化的典范。
§ 禹的时代开始了“夏文化”的进程,其特征 是:
§ 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 § 2.农业生产己有相当发展; § 3.私有制确立; § 4.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2
§ 父系氏族社会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为中心 结成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基本单位。随着男 子劳动地位的改变,使他们逐渐取代了妇 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在父系氏 族社会里,人们按照父亲的血统确定亲属 关系。父系氏族社会大约产生于青铜时代 和铁器时代早期。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cfda6b5e31126edb6e1a103b.png)
(2005,10)6.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前为( B ) A.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磨制石器时代 D.骨器时代
(2011,10)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
时还没有(D
)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
(2)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2008,1)。 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
二、传说时代的文化线索
1、三皇五帝(2010,1): (1)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2)“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
同处都是文化的发明者。 (3)“五帝”的人物则有相当的确定性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黄 帝,颛顼,高辛,尧,舜。
2、多种族群向皇帝族聚拢的 原因:
答(1)战争(1分)《史记 》及其他有关文献记载,皇 帝与蚩尤曾发生过重大的战 争,皇帝族获得胜利。(2分)
答:(1)中国人自具特色的生活理想、社会观念及思想 法则等等已经生成,并已形成相当稳定的观念体系,对后 代施以深刻影响; (2)在每一次中国发展和突破中,人们都能找到先秦文 化的作用; (3)先秦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源泉。
(2011,1)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
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 C )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第二节: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演进 第四节: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 第五节: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2009,10)37.简述中国文化基本规模形 成的具体表现形式。
文化发展历程 历史
![文化发展历程 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7b957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0.png)
文化发展历程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是指某个地区或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文化的逐步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下面将以中国为例,介绍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发展历程至少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先民之间已经开始形成一些最初的文化特征,如石器制作、陶瓷制造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的逐渐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定居并形成稳定的社会组织。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商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商朝时期,中国人民开创了早期文字——甲骨文,并且开始进行青铜器的铸造。
这两者都是商朝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是中国文化在古代历史中的巅峰时期。
周朝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度使得社会更加稳定,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在周朝时期,中国的诸多经典文献如《诗经》、《尚书》、《礼记》等得以形成。
同时,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学派也逐步形成,并对中国的思想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朝代的更替与交替,中国的文化发展历程也在不断演进。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高峰期,绘画、诗词、戏曲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极致水平。
元明两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开始向世界扩展,如元末明初的明朝首次进行世界性的远洋航海,还有明朝的长城修筑等。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文化也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停滞。
而在清朝末年,中国开始觉醒,并爆发了文化变革运动,这一时期被称为“百年未有之变局”。
梁启超、康有为等人主张变法,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引入了一系列西方文化与科学知识。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文化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的现代文化包括了各个方面,如文学、电影、音乐、舞蹈等,充分展示了中国不同区域和民族的多样性与创造力。
总结而言,中国的文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历史悠久且充满着丰富的内涵。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课稿)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c582dd78762caaedc33d427.png)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课稿)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雄强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多致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一、中国人起源1、时间:170万年1965年5月,考古学者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了距今170万年的猿人化石,定名为元谋猿人,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确证。
2、人种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
从元谋人、蓝田人到马坝人、大荔人,再到山顶洞人,颧骨高突、铲形门齿、印加骨、额中缝等一系列现代蒙古人种所具有的典型体征在明显的进化趋势中一脉相承。
二、原始物质文化1、火与工具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
火的使用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取火技术的发明权有时记在“燧人氏”名下,有时记在“伏羲”名下,有时又归功于“黄帝”。
北京猿人文化遗址内已发现灰烬,出土了大量因烧灼而变色破裂的石块、骨骼,甚至还有木炭。
这一切确凿证明,距今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能熟练地使用火。
,制造石器使人与动物开始分手,那么,火的使用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诀别。
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工具,不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而且直接标志着文化的起源。
2、新石器时代距今7 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
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
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最著名的类型,有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1959年发现于山东)等。
三、原始观念文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
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fd33b3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9.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面广,门类众多,其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而不可能是同步的。
但从历史行程看,也有其一致性,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阶段。
(一)雏形期历史学家习惯地把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称为远古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萌芽于这一现代人看来极为遥远的时期。
我们常说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也就有了人在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远古源头正是因此而被逻辑地确定的。
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呈多元状态,不但黄河流域,而且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东北地区等北方地区以及青藏高原,都有旧石器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广泛发现。
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到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再到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在这样一个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萌生并发展起来。
与多元状态相联系,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也就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原始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而且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长了才智,不断有所创造发明。
于是,创造了文字,出现了绘画、雕刻、音乐和舞蹈,出现了原始宗教。
原始文化如黄河源头,她的每一片积雪、每一朵浪花,都直接孕育了华夏文化;原始文化的丰富,最终才流淌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在走过了远古的萌芽期之后,至夏、商、周三代伴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逐渐具备了雏形。
关于夏代的文化,虽因文献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夏代文化为商、周两代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发展水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珍贵的科学知识,这是无庸置疑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e119569b4daa58da0114a7c.png)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2.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儒家:孔子创立,思想体系是礼乐和仁义。孔子名丘,
字仲尼生于前551一前479年。孔子为儒家构建了一个体 大思精的政治伦理体系。他主张“仁,仁者爱 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他整理“六经”,传授“六艺”。著有《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听其言而观其行”。孟子主张实行王道与仁政。
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典客、少府、治粟内史、廷尉﹚,三 公相互制约,九卿分权,皇帝大权独揽。 郡县制:郡设郡守,县设县令。县下为乡,乡下为亭,亭下有里, 邻里连坐,组成严密的垂直统治网。 ②秦文化一统的举措 书同文:李斯在周代“大篆”的基础上创制“小篆”,狱吏程邈创 制“隶书”。文字的简省统一,有利于政治统一。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2.秦汉对先秦以来地域文化的整合
①先秦区域文化:“高山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齐鲁文化:东方多辩士,邹鲁产圣人。齐文化兼有阴阳家的空灵和儒 法两家的重功利;鲁文化则呈现周孔之学肃穆、理智的风范。
三晋文化:三晋表里山河,风俗质实,民风强悍,任侠使气,多慷慨 悲歌之士,朱亥、荆轲等侠客,千古传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开民族融合之先例。三晋是法家的摇篮和纵横家的温床。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成长期,也是中国王朝政治第一次强盛期。
这一时期共经历秦﹙前221一前206年﹚、西汉﹙前206一公元8年﹚新朝 ﹙8一23年﹚、东汉﹙25一220年﹚四个朝代,历时400余年。统一帝制王朝 的历史实践,使中国文化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新变。先秦文化部分被吸收、改 造、部分也被中断;适应封建帝制要求的新文化确立。中国文化总结过去, 开创未来。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5745f1c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9.png)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治和社会组织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周朝时期的封建制度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打下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并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文化。
秦朝的统一意味着政治和社会体制的根本变革。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建立了标准化的政府机构和法律制度。
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统一的书法、铸币、士人的抵抗和文化传承等。
随着秦朝的短暂统治结束,汉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对文化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继续得到推崇,并对政治、教育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佛教的传入也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宗教和哲学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思潮,如玄学、道教和佛教的繁荣。
丝绸之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隋唐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化成就。
唐朝的文化繁荣不仅表现在文学和艺术方面,还表现在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上。
唐朝的统一文化模式对随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化成就,如文天祥、欧阳修、苏轼等。
此外,宋朝的科技创新,如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等,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被外族统治。
元朝的政治和文化体制与之前的中国王朝有所不同,但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时代。
明朝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同时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如书法、绘画和戏曲等。
清朝的文化继续了明朝儒家思想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动荡的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发生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3b2823aaea998fcc220eed.png)
儒家学派
以“仁”为学说核心, 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 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 功,重实践理性,重道 德修养。
墨家:
强调物质生产劳 动在社会生活中 的地位,反对生 存需要基本外的 消费,强调“兼 爱”。
老庄道家: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 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法家:
在治国方略上 主张言行峻罚,在 文化政策上主张” 以法为教”,“以 吏为师”,实行文 化专制主义。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 )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1)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 )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2)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 ) 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迹(3)
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大致在 年前左右, 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大致在5000年前左右,代表是山东 ):大致在 年前左右 代表是山东 省章丘市龙山镇的 龙山文化” 因出土陶器黝黑而光亮, 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因出土陶器黝黑而光亮,又 称之为“黑陶文化” 称之为“黑陶文化”。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
宏阔的文化精神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的秦阿房宫
两条“丝绸之路” 两条“丝绸之路”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书同文” 创造出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 的新文字 “秦篆” “车同轨” 统一车辆形制,修筑驰道 “度同制” 统一度量衡 “行同伦” “以法为教” ,设“三老” , 统一文化心理。 “听从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 矣。”“故一则治,异则乱。 “地同域” 废除封土建国制。 一则安,异则危。”(《吕氏 春秋·不二》 焚书坑儒 “别黑白而定一尊”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原始物质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程
![中华文化渊源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ec349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3.png)
中华文化渊源流程中华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历经多个时期,逐渐发展成熟。
以下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展历程:1. 史前期:这一时期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从猿人到大禹传子。
在这个阶段,中华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包括原始物质文化的发展,如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出现,以及原始精神文化的发展,如原始宗教和艺术的萌芽。
2. 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文明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华夏族的疆域逐渐扩大,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在这个时期,汉字的发展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同时,诸子百家的兴起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多元化的思想元素。
3. 定型期:秦汉时期。
这一阶段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定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统一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
汉朝时期,儒学成为主流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民族融合和外来文化的交流。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佛教的传入,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
同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5. 强化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文化的繁荣。
明朝时期,儒学复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转型期:明末迄今。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工业文明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挑战和冲击。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不断吸收、融合各种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1fd453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e.png)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风雨洗礼后,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丰富、精深的一种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1、夏朝文化:从中国阶段为周边文明的一部分,到建立了自己的文明、语言和系统,夏朝文化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开端。
在大约公元前2100年,中国的黄河流域地区出现了有组织的夏人社会,这个社会建立了一套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
2、商朝文化:商朝时期,中国文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商代的地位不再是小贵族、部落,而是建立了一个大型国家,文化、文物、手工艺、政治制度、儒家思想及先秦思想流派等方面发展极其繁荣,首次出现写在兽骨和龟甲上的商周甲骨文。
3、周朝文化:周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全盛时期,周文化创造了最高成就,给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周朝时期又分东周和西周,西周历时250余年,成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华文化重视礼仪、尊孔儒学,注重人气和人情,学习六艺。
4、秦汉文化:秦朝文化给中国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秦帝国强调统一化,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力图将中国的疆域整合在一起。
汉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汉朝兴起流传至今的文化核心和思想体系,例如汉字、儒学、孔子的“中庸”等。
5、唐宋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辉煌的时代,这一期间中国经济繁荣、文化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为灿烂的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唐宋文化卓然成为了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元明清文化:中国的元明清时代,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由担任中国皇帝的蒙古人、明朝的汉人和满洲人、清朝的满洲人统治。
在这三个历史时期中,中国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方向。
例如,元代大量采用了蒙古文化元素,明代则是文艺较为繁盛的时期,到清代初期,则是民族文化出现一定衰落。
7、近现代文化:在中国近代,著名的一次文化历程是以五四运动为代表,也是最激烈的,该时期国内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全面崛起,激励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精品PPT课件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82820165ce0508773213b4.png)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大麦 地岩画遗存有史前岩画1万 幅以上 ,最早的岩画在旧石 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之间。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 散布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即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黄帝
炎帝
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 “今文”指的是 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 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 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 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 古文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 、左氏
春秋、毛诗、周官礼等。
• 古文经大师:卫宏、贾逵、服虔、许慎、
马融等;郑玄遍注群经,融合今古文经 。
三分法:“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开山之作”的柳
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三 个时期:
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造之力, 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
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 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
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 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输入,相激 相荡而卒相合之时期。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在社会生产力上,由青铜时代进入了封建社会。
• 在民族方面,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
不断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 在文化上进入了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哲学思想尤
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 社会变革 ▪ 士的崛起 ▪ 兼并战争 ▪ 文化重组 ▪ 私学兴起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中国人的起源: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 • 原始物质文化:工具(石器)、火的使用、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89c0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3.png)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的黄河流域古文明,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起源。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文化不断地发展演变,形成了辉煌的中华文明。
中国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重要时期。
最早的是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时期。
尧、舜、禹等伟大的古代帝王奠定了许多重要的传统和价值观念,如“天人合一”的理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
在这个时期,书法、音乐、饮食等多个领域的传统艺术和文化形式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
接下来的是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但也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
众多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庄子等都在这个时期活动,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京剧、曲艺等戏曲形式开始崭露头角。
随后是秦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尺度、货币等,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汉朝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成就,如乐府诗、汉服等。
同时,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有目共睹,诗人杜甫、白居易等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唐朝的科举制度也为后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在这个时期,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要的科技发明也出现。
宋元明清是中国文化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集中在文学、绘画、建筑等领域。
宋代的词、元曲、明清的小说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泰山、故宫等建筑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今天的中国文化依然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重拾,孔子学院的建立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的影响也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丰富多样,演变的过程中蕴含着民族精神、哲学思想和艺术创造。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748d5d233d4b14e852468c5.png)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文化塑造了人。
在“集体无意识”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常会有一种文化认同。
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最终可能会趋于大同,唯独文化可以保持多样性。
在高度自由的国际格局下,人们将依据自己的文化取向来选择国度。
可以肯定,文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国在文化上理应有许多优势,然而现在有一些观点歪曲了中国文化,使部分国人丧失了文化自信。
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一种基于自觉的、透彻的文化自信,我们非但不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连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都值得怀疑。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自己文化,把握中国文化的未来。
先来回顾一下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我们的文化滥觞于何时暂不作考究,也许从我们做人的那一天起就有了文化,姑且认为文化就像“风起于青萍之末”。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成体系的文化显然是始于周代。
武王灭纣后,天下大治,君仁民忠,父慈子孝,崇文尚礼,是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
《周礼》详细记述了当时的礼乐文明。
后来周室衰微,诸侯并起,礼崩乐坏,战乱不断。
各诸侯国为强国图存,纷纷招贤纳士,以求治国良方。
这极大的激发了士子们的政治热情,提出各种主张,著述层出不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壮观局面。
这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诞生了老子、孔子等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各竞风流,灿若群星。
后来,通过变法而崛起的秦国吞并六国,建立大一统政权。
秦朝延续法家思想治国,以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为禁止儒生以古非今,假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纳李斯之言,下令焚书,收缴民间诸子百家著述,付之一炬。
需要一提的是,秦朝的焚书实为禁止言论,钳制思想,并不是毁灭文化,实际上那些书籍的底稿均完整地保存在秦朝府库之中。
秦朝的暴戾统治仅维持了27年就被推翻了。
刘邦建汉之后,奉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韬光养晦,改善了民生,恢复了国力。
到汉武帝的时候,中国已是世界一流强国。
后来,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课程总体结构图
第一讲 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第二讲 中国文化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三讲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价值系统 第四讲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五讲 中国语言文字文化 第六讲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第七讲 中国古代艺术文化 第八讲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 第九讲 中国古代哲学文化
第四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大致在5000年前左右,代表是山东 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因出土陶器黝黑而光亮,又
称之为“黑陶文化”。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二、原始物质文化
1、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BC5000~BC3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 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 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 中下游一带、以秦晋豫三省为核心的中原地区。 2、大汶口文化(BC4500年 - BC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 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 3、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 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 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
蚩 尤
3、苗蛮:主要活动于湖北、湖南、江西一带, 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约公元前2070年,禹及其儿子启建立夏 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夏朝宫殿遗址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面积3.75平方公里。1959年 开始发掘。遗址中,现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座。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 的文化属于夏文化。
商朝的统治长达500多年,
最后一个商王是纣王。纣王
实行残暴的统治,商朝快速走 向灭亡。
殷商神本文化
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 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以神秘 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 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 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这件商晚期司母戊方鼎通高133 厘米,口长116厘米,宽79厘米。 器重875公斤,是现存商代青铜 中最重者。一九三九年河南安 阳武官北地出土,中国历史博 物馆藏。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三、原始观念文化
• 1、原始宗教
• A、自然崇拜--太阳、土地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 皆曰神。”(《礼记·祭法》)
• B、生殖崇拜:对自身的繁衍的关注---炽热的 生殖崇拜
• 陶塑孕妇像(红山文化)
原 始 时 期 的 维 纳 斯
C
、 祖 先 崇 拜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一、中国人起源 1、 旧石器时代(170万年前—1万年前):会使用原
始石块,人工取火。
代表的四类猿人:
○元谋猿人(云南),距今170万年,我国境内最早活 动的猿人。
○蓝田猿人(狭西),距今80万年。 ○北京猿人(北京),距今60万年,能使用原始石块,
人工取火。 ○山北京顶猿洞人复人原图(北京),距今20万年—1万年左右。
第四,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 进行涵化整合,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
第五,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叶。政治经济生 活的发展变化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近古文化定型。
第六、中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明末迄今。
九分法: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隋唐:隆盛时代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明清:沉暮与开新
D
、 图 腾 崇 拜
• 2、原始艺术
新石器时代陶塑人面像
凤凰的雏形,距今约6700年的浙江余姚 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 鸟纹 。
四、原始社会组织
1、母系氏族
《吕氏春秋·恃君》: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 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 下长幼之道……。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 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 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三分法:
“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开山之作”的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 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三个时期:
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造之力, 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
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 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
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两种相合之时期。
六分法: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第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它包括旧石器时代 和新石器时代。
第二、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 战国。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或称“元典时代”。
第三、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从公元前220 年到公元后220年的这四个多世纪,是一个连续的文化过程。
元谋人牙齿化石
元谋人复原图
蓝田人复原图
2、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4千年前)
特征:人类从使用石器转变为制造陶器和铜器,由渔猎发展 至农耕,由氏族分化出家庭,开始由氏族社会步入阶级社会。 前期(母系氏族社会):代表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仰 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为著名。因出土陶器很多,多半 绘有彩色花纹,又称“彩陶文化”。
伯益像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 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此文献的大意是,禹将死的时候 准备传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攻 伯益,启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
夏朝的统治约有400多年,
最后一个君主是桀。
成 汤 像
成汤继位为商的首领时期,商部落已经发展 壮大,成为一个势力强大的部落。
2、父系氏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 虞舜)
部落联盟产生---禅让制
五、上古文化分布
1、 华夏: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 进,散布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 即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黄帝
炎帝
• 2、东夷: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 南和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及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