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被子植物4

合集下载

《植物学》被子植物常见分科

《植物学》被子植物常见分科

未来学习方向和目标
深入学习被子植物分类学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深 入学习被子植物分类学,掌握更
多的分类方法和技能。
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
除了被子植物分类学外,我还将拓 展学习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
植物资源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拓展植物学相关领域
我将关注植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 成果和前沿动态,了解植物学的 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被子植物常见分科的基本特征和 分类依据。
培养独立观察、分析和鉴定被子植物 科别的能力。
学习并实践被子植物分类的检索表使 用方法。
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
植物学实验常用工具
放大镜、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 片等。
植物学实验常用试剂
碘液、甘油等。
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观察并描述被子植物代表植物 的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
无性繁殖
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如根、茎、叶 等)直接长出新个体。这种方式能够 迅速扩大种群数量,但遗传多样性较 低。
被子植物繁殖策略
一年生植物繁殖策略
以快速生长和繁殖为主,生命 周期短,适应于环境变化较大
的环境。
多年生植物繁殖策略
注重资源的长期积累和利用, 生命周期长,适应于较为稳定 的环境。
克隆繁殖策略
、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
根据形态特征,利用检索表对 被子植物进行科别的初步鉴定

对初步鉴定结果进行验证,通 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咨询专 业教师,确认鉴定结果的准确 性。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等 部分。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01
分析被子植物常见分科代 表植物的形态特征,总结 各科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植物学被子植物的20个重点科

植物学被子植物的20个重点科

1睡莲科水生草本,有根状茎,叶心型至盾形;花单生与莲科相似,花瓣、雄蕊多数,有时花瓣过渡成雄蕊,雌蕊多心皮,基本联合,无大而平顶、蜂窝状的花托(与莲科不同)2百合科多为草本,具各种地下茎;单叶,多互生或基生。

花辐射对称,3基数,虫媒;花被6,二轮,花瓣状;雄蕊6枚,3心皮3室,中轴胎座,子房上位。

蒴果或浆果。

3 石蒜科与百合科相似,区别是花序伞形,有总苞,子房下位。

4 兰科 多年生陆生、附生或腐生草本,茎常具一节或多节的假鳞茎;花两侧对称;花被2轮,内轮下方一片特化为唇瓣,形态和颜色多样;雄蕊1,花丝与花柱合生成合蕊柱;3心皮合生,侧膜胎座,子房下位。

蒴果,种子多而小。

5 禾本科多为草本(少为木本),茎(秆)圆柱形,常中空;叶鞘边缘常分离而覆盖,叶二列互生,常有叶舌、叶耳。

以小穗为基本单位组成各种花序,小穗具一对颖片;每小花具一对稃片和特化的浆片。

颖果。

亚科特征:(1)竹亚科:多为灌木或乔木状,秆一般为木质。

秆生叶与枝生叶明显不同;萚片常缩小而无明显主脉,萚鞘常厚革质;枝生叶具叶柄和明显中脉,且与叶鞘相连处成一关节而易脱落。

浆片常3枚;雄蕊6或3枚。

(2)禾亚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秆通常草质。

叶具中脉,叶片与叶鞘之间无明显关节,不易从叶鞘脱落。

花具2枚浆片,雄蕊3枚或6枚。

重要属特征:(1)小麦属:一至二年生。

穗状花序直立,顶生;每个穗节片生1小穗,小穗两侧压扁,含3~9朵小花;雄蕊3枚。

颖果易与稃片分离。

(2)大麦属:穗状花序顶生,每穗节片具3小穗;小穗背腹压扁,含1朵小花;雄蕊3枚,颖果与稃片不易分离6 木兰科木本。

单叶互生,小枝具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花被常呈花瓣状,3基数;花药长,花丝短;雌雄蕊3~4轮,花药瓣裂;雌蕊3心皮合生,一室。

核果。

*P6-15A∞G∞子房上位。

(1)木兰属:花顶生,无雌蕊群柄;聚合蓇葖果,每心皮2胚珠。

7 樟科木本,具油细胞。

单叶互生,革质。

花小而多数组成各种花序,各部轮状排列,3基数;花被2轮;雄蕊3~4轮,花药瓣裂;雌蕊3心皮合生,一室。

植物学-第十一章-被子植物分科4

植物学-第十一章-被子植物分科4

大波斯菊
Cosmos bipinnata L.
黑心菊
Rudbeckia hirta L.
金盏菊
Calendula officinalis L.
牛蒡
Arctium lappa L.
翠菊
Callistephus chinesis
马兰
万寿菊
Tagetes erecta L.
麦秆菊
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山丹
Lilium pumilum DC.
蒜 Allium satium L.
萱草
Hemerocallis fulva L.
轮叶贝母
丝兰
Yucca gloriosa L.
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石刁柏(芦笋)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识别口诀:地瓜旋花打碗花; 藤本缠绕杆上爬; 萼常宿存花数5; 花形漏斗吹喇叭。 分类地位:本科有56属,1800余种;我 国有22属,128种。
甘薯
Ipomoea batatas (L.) Lam.
蕹菜
Ipomoca aquatica Forsk.
紫牵牛
Pharbitis purpurea (L.) Voigt.
阔叶麦冬
麦冬
万年青
绵枣儿
凤尾兰
蜘蛛抱蛋
郁金香 Tulipa gesneriana L.
(二十四)兰科()
识别要点:茎常三棱,实心;叶常3列, 叶鞘闭合;
识别要点:小穗组成各种花序;小坚果。
识别口诀:莎草三棱茎不空;
坚果三列叶鞘封; 皮三花苞刚毛状; 胚皆嵌入胚乳中。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1、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是由美国学者阿瑟·克朗奎斯特(1919年—1992年)最早于1958年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1981年在他的著作《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最终完善。

包括64个目和383个科,现在还有许多植物学家仍然使用这种分类体系,但大部分科学家都倾向于最新的APG II 分类法。

目录木兰纲Magnoliopsida1. 木兰亚纲Magnoliidae2. 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Hamamelididae3.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4.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5. 蔷薇亚纲Rosidae6. 菊亚纲Asteridae百合纲Liliopsida1. 泽泻亚纲Alismatidae2. 槟榔亚纲Arecidae3.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4. 姜亚纲Zingiberidae5. 百合亚纲Liliidae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纲:2、哈钦松系统这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 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I、II中所建立的系统。

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 目,69科。

目录主要特点实际应用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主要特点a.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

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植物学》被子植物常见科的特征

《植物学》被子植物常见科的特征

《植物学》1、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科的识别特征:木本。

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

聚合蓇葖果。

原始特征:同被花,柱状花托,雌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在柱状花托上。

花丝短,花药长;柱头和花柱分化不明显。

2、毛茛科Ranunculaceae本科约37属,1200种,主产北温带。

我国约有36属,570多种,各省均有。

本科的识别特征:草本。

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3 锦葵科识别特征: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

如棉花、麻、洋麻,锦葵、蜀葵等。

4、葫芦科Cucurbitaceae葫芦科识别特征:具卷须的草质藤本。

叶掌状分裂。

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

瓠果。

5十字花科识别特征:植株具辛辣味。

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6 蔷薇科识别特征:花为5基数,心皮离心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

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1.蓇葖果;心皮5,分离;常无托叶------------------------绣线菊亚科1.果不开裂;具托叶。

2.子房上位;心皮1或2至多数,分离。

3.心皮2至多数,分离;聚合瘦果或蔷薇果--------蔷薇亚科3.心皮单生;核果-------------------------------------------梅亚科2.子房下位;心皮2-5,合生;梨果-------------------------苹果亚科7豆科识别特征:叶常为羽状复叶或3出复叶,有叶枕。

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2体、单体或分离,雌蕊由1心皮构成。

果实为荚果。

1.花辐射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含羞草亚科1.花两侧对称,花瓣覆瓦状排列,雄蕊10。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1、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是由美国学者阿瑟·克朗奎斯特(1919年—1992年)最早于1958年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1981年在他的著作《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最终完善。

包括64个目和383个科,现在还有许多植物学家仍然使用这种分类体系,但大部分科学家都倾向于最新的APG II 分类法。

目录木兰纲Magnoliopsida1. 木兰亚纲Magnoliidae2. 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Hamamelididae3.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4.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5. 蔷薇亚纲Rosidae6. 菊亚纲Asteridae百合纲Liliopsida1. 泽泻亚纲Alismatidae2. 槟榔亚纲Arecidae3.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4. 姜亚纲Zingiberidae5. 百合亚纲Liliidae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纲:2、哈钦松系统这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 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I、II中所建立的系统。

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 目,69科。

目录主要特点实际应用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主要特点a.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

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大学植物学考试材料《被子植物》.

大学植物学考试材料《被子植物》.

第八章被子植物(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现知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

且被子植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这与其结构的复杂化、完善化息息相关。

与裸子植物相比,其更为进化的特征表现在:1.具有真正的花2.胚珠包藏在心皮构成的子房内3.抱子体(植物体)高度发达,在它们的生活史中占绝对优势 4.配子体进一步简化5.出现双受精现象和新型胚乳第二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一种植物是原始还是进化,不能简单的根据一两个性状确定,因为:1、同一种性状,在不同植物中进化意义不是绝对的;2、植物各性状演化不是同步的;3、各种性状在分类上的价值是不等的。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两个纲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木兰亚纲1.木兰科Mag noliaceae代表植物:玉兰、含笑、鹅掌楸、木莲等。

木本。

单叶互生,有托叶。

花单生;花被3基数,两性,整齐花;常同被;雄蕊、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子房上位。

蓇葖果。

有胚乳。

本科约12属,220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1属,130多种。

形态特征木本。

单叶互生;托叶大,脱落后在小枝上留下环状托叶痕。

花大,两性,单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被不分花萼与花瓣,花被片6至多数,每轮3片。

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花托的下部。

花药长于花丝。

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花托上部。

子房1室,每室胚珠2个或多颗。

果实为聚合蓇葖果,花托于果时延长,种子有丰富的胚乳。

2.樟科Lauraceae代表植物:樟树、山胡椒、山苍子、檫木等木本,常有油细胞,单叶全缘,花3基数,花被离生,同形雄蕊5至多数,轮状、螺旋状排列,雌蕊1至多数心皮,合生本科45属,2000-2500种,主产热带及亚热带;我国有20属,约423种。

樟属(Ci nn amomum)叶常3出脉,发育雄蕊3轮,第1、2轮药内向,第3轮外向,基部有腺体,第4轮为退化雄蕊。

被子植物名词解释植物学

被子植物名词解释植物学

被子植物名词解释植物学
被子植物是指裸子植物以外的一类植物,也是现代植物界中数量最多、种类最繁多的一个群体。

被子植物的特征是它们的种子包裹在一个称为子房的结构内,通常形成果实。

这种结构能够保护种子,并且有助于种子的散播和萌发。

被子植物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类。

单子叶植物的特征是幼苗只有一个子叶,叶脉平行;花瓣和萼片的数量一般为三的倍数;根的维管束分散排列。

典型的单子叶植物有玉米、水稻和小麦等。

双子叶植物的特征是幼苗有两个子叶,叶脉呈网状;花瓣和萼片的数量多样化;根的维管束常常成束排列。

大多数种类的花卉和树木都属于双子叶植物。

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有玫瑰、杨树和蔷薇等。

被子植物是现代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植物群体,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食物、药材、纤维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学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植物学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地史上的理由 : 与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相关。
• 德国地质科学家魏格纳 (Wegener A.L.,1880~1930)根据古生物、 古气候、古生物地理的大量资料,提出了大陆漂移的理论。他认 为现今的大陆是从一个原始的超级大陆开始的。
• 现在已经证实,距今2.25亿年前,地球上存在一个联合古陆,这 一联合古陆被称为“泛古大陆 (Pangaea)”。
A,B.真花说示意图;C,D.假花说示意图
真花说
• 本内苏铁植物具两性花,花的各部分多为螺旋排列,下 面有不育的叶片,它的雄蕊不分化为花药和花丝,心皮 具有边缘生的胚珠。所有这些特征均可在被子植物的木 兰目里找到。因此被子植物被认为是起源于拟苏铁植物 (包括本内苏铁),而木兰目又被多心皮学派认为是现存 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代表。这个理论的实质是被子植物 的两性花是由种子蕨简单的两性孢子叶球发展出来,两 性花是原始的。这也就为多心皮(毛茛)学派建立被子植 物系统发育的理论基础。
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 最早有“北极起源说”,认为被子植物从北极圈开始, 然后向南迁移。这一假说是由希尔 (Heer)提出来的。 按照北极起源说,被子植物起源后向三个方向扩大其 分布区:一是由欧洲到非洲;一是从欧亚大陆经日本 到达喜马拉雅山,再折向中国的西部和南部,伸展到 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一是从加拿大经美国进入拉丁 美洲,最后扩散到全球。这一假说由于北极早白垩世 化石被子植物区系极端贫乏而逐渐被摒弃。
• 从白垩纪开始,被子植物已经遍布于南 北古陆各大陆块。在发源地,许多较原 始的种系如木兰目、毛茛目、金缕梅目 (狭义)等已形成了完整的自然系统,并扩 展到各大陆块,形成被子植物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如何发展,有下面几 种理论和设想:

植物学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总结与感想

植物学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总结与感想

植物学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总结与感想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分类和演化的学科,被子植物是植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了约5000种植物,其中大多数是花卉和园艺植物。

本文将概述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科,并总结感想。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科包括:双子叶植物纲、百合纲、唇形纲、石竹纲、蔷薇纲、蔷薇科、蔷薇属、山矾科、松科、柏科、杉科、柑橘科、茶科、胡萝卜科、茄科、唇形科、石蒜科、兰科、仙人掌科等。

1. 双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是被子植物纲中最大的一个分支,包括了约2500种植物。

该分支的主要特征是叶片两行,每行4个叶,有些品种还有3个或更多的叶。

双子叶植物纲还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花卉和园艺植物,如薰衣草、向日葵、康乃馨、紫罗兰等。

2. 百合纲百合纲包括约200种植物,它们通常有长而细的茎和细长的叶子,有些品种还有细长的花梗和花柄。

百合纲的植物通常是一种观赏植物,如百合、薄荷、水仙等。

3. 唇形纲唇形纲包括约200种植物,它们的茎通常很粗壮,有唇形的叶子,前端有一个小坚果或种子。

唇形纲的植物通常是一种食用植物,如草莓、甜椒、西瓜等。

4. 石竹纲石竹纲包括约500种植物,它们通常有长而薄的叶子、花茎和短而粗的柱头。

石竹纲的植物通常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如石竹、月光草、凤仙花等。

5. 蔷薇纲蔷薇纲包括约500种植物,它们通常有圆形或卵形的叶子、细长的花茎和花瓣。

蔷薇纲的植物通常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如苹果、草莓、桃子等。

6. 蔷薇科蔷薇科是被子植物中最重要的科之一,包括了约2500种植物。

蔷薇科的植物通常有圆形或卵形的叶子、花茎和短而粗的柱头。

蔷薇科的植物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花卉和园艺植物,如月季、玫瑰、蔷薇等。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科包括双子叶植物纲、百合纲、唇形纲、石竹纲和蔷薇纲。

每种被子植物纲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

此外,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这些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 38/47页 -
后生花被亚纲
• 形态特征:
茜草科 Rubiaceae
♀♂* K(4-5)C(4-5)A4-5G(2:2:1-∞)
• 1、木本或草本,有时攀援状。
• 2、单叶对生或轮生,常全缘;有托叶,有时呈叶状。
• 3、花两性,辐射对称,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状或头状; 花萼 、 花 冠 4 ~ 5 裂 , 稀 6 裂;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且互生。子 房 下 位 , 心 皮 2 , 合 生 , 常 2 室 , 每 室 1 至多数胚珠。
2. 熟悉小檗科、石竹科、锦葵科、罂粟科、旋花科、龙胆科、夹竹桃 科、忍冬科、桔梗科、葫芦科、鸢尾科、紫草科的主要特征和各科 常见的药用植物。
3. 了解新疆各科植物资源概况。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 2/47页 -
重点难点
1、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重点科植物的特征和各科常见药用植物
- 11/47页 -
【重要药用植物】
薄 荷(单萼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 12/47页 -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 13/47页 -
【重要药用植物】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4、四枚小坚果。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 4/47页 -
花两性,两侧对称,成轮伞花序, 然后再成穗状、总状、圆锥状花序
柱头2浅裂 雄蕊4枚,二长二短
花冠2唇形, 上唇2裂,下唇3裂
花柱1个着生于4 分裂子房的基部

被子植物的植物学名词解释

被子植物的植物学名词解释

被子植物的植物学名词解释植物王国中,被子植物是数量最庞大的一个类群,约有30万种植物属于这个类群。

被子植物被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从寒冷的极地到炎热的沙漠,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被子植物不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建材以及美化环境的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来解释一些与被子植物相关的植物学名词。

1. 被子植物(Angiosperms)被子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一大类特征鲜明的植物,其种子包裹在果实中。

这是与其他种子植物(如裸子植物)的一个重要区别。

被子植物最早出现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到目前为止,它们已经在植物界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2. 萼片(Sepal)萼片是组成被子植物花的各个部分之一,通常位于花的最外层。

它们是由一层或多层扁平或披针形的叶状结构组成,通常绿色,但也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萼片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花蕾,防止其受到伤害或脱水。

3. 花瓣(Petal)花瓣是被子植物花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位于花的第二层。

它们广泛采用各种形状、颜色和纹理,往往是吸引传粉媒介的重要手段。

花瓣通常是柔软且薄膜状的结构,很容易受到环境的损害。

因此,它们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4. 雄蕊(Stamen)雄蕊是被子植物中的雄性生殖器官,由花丝(Filament)和花药(Anther)组成。

花丝是一根细长的柄,花药位于其顶端,是产生花粉的结构。

花粉是传递花粉颗粒以进行传粉的重要媒介。

5. 雌蕊(Pistil)雌蕊是被子植物中的雌性生殖器官,由柱头(Stigma),柱颈(Style)和子房(Ovary)组成。

柱头是接收花粉的部分,柱颈是连接柱头和子房的部分,子房是培育种子的结构。

当花粉在柱头上着床并与卵细胞结合时,授粉就完成了。

6. 雌雄异株(Dioecious)雌雄异株是指一些被子植物具有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分别存在于不同个体上的特征。

这意味着一个个体只能是雌性或雄性,不能同时具有两者。

植物学-被子植物分类4

植物学-被子植物分类4

47. 姜科(Zingiberaceae)
多年生草本,通常具有香气,匍匐或块状根茎。 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3,绿色,常下部合生成管;
具发育雄蕊1枚和退化成花瓣状雄蕊。 蒴果室背开裂成3瓣,或肉质不开裂呈浆果状。
姜属(Zingiber)
48. 百合科 Liliaceae
*P 3+3 A 3+3 G (3;3) 花典型 3 基数,花被花瓣状,子房上位,中 轴胎座 本科常见植物: 百合属(Lilium) 贝母属(Fritillaria) 萱草(Hemerocallis) 天门冬属(Asparagus) 葱属(Allium):
郁金香 Tulipa gesneriana
郁金香 Tulipa gesneriana
郁金香 Tulipa gesneriana
郁金香 Tulipa gesneriana
49.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P 3+3 A 3+3 G (3;3) 叶细长,花典型 3 基数,花被花瓣状,子房 下位,中轴胎座 本科常见植物: 石蒜属(Lycoris) 水仙属(Narcissus) 君子兰(Clivia miniata)
槟榔(Areca catechu)
袖珍椰子
酒瓶椰子
43. 天南星科(Araceae)
草本,叶具长柄,网状脉。 佛焰花序(肉穗花序外具彩色的佛焰苞). 浆果。
马蹄莲属 Zantedeschia 花烛属 Anthurium 半夏属 pinellia
马蹄莲 Zantedeschia aethiopica
石蒜
石蒜属(Lycoris)
石蒜属(Lycoris)
石蒜属(Lycoris)
水仙属(Narcissus)

被子植物科属归纳总结

被子植物科属归纳总结

被子植物科属归纳总结被子植物是指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植物,它们以其花粉由雄蕊结构分离的特征而得名。

被子植物被分为多个科,每个科下又包含着不同的属。

本文将对被子植物科属进行归纳总结。

一、被子植物科的分类被子植物科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的。

根据现代植物学的研究,被子植物科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科:1. 蔷薇科(Rosaceae):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包括了许多经济上重要的果树,如苹果、梨、桃子等。

2. 百合科(Liliaceae):这个科下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花卉植物,如百合、鸢尾、郁金香等。

3. 菊科(Asteraceae):这个科下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了许多常见的花卉植物,如菊花、向日葵、艾菊等。

4. 葫芦科(Cucurbitaceae):这个科下的植物多为蔓生植物,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如西瓜、南瓜、黄瓜等。

5. 茄科(Solanaceae):这个科下包含了许多蔬菜作物,如番茄、辣椒、茄子等。

6. 豆科(Fabaceae):这个科下包含了许多经济作物,如大豆、花生等。

7. 葡萄科(Vitaceae):这个科下包含了许多葡萄属植物,如葡萄、藤萝等。

8.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这个科下包含了许多经济作物,如卷心菜、芥菜、油菜等。

二、常见被子植物属在不同的被子植物科下,还有许多不同的属。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被子植物属:1. 若干蔷薇科属:苹果属(Malus)、梨属(Pyrus)、桃李属(Prunus)等。

2. 若干百合科属:百合属(Lilium)、鸢尾属(Iris)、郁金香属(Tulipa)等。

3. 若干菊科属:菊花属(Chrysanthemum)、艾菊属(Artemisia)等。

4. 若干葫芦科属:葫芦属(Lagenaria)、南瓜属(Cucurbita)等。

5. 若干茄科属:番茄属(Solanum)、辣椒属(Capsicum)等。

6. 若干豆科属:大豆属(Glycine)、花生属(Arachis)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本多。单叶对生和轮生,全缘。常有乳汁
伞形花序
1)花冠裂片镊合状排列 2)合蕊柱:雌雄蕊一起结合成柱状。 3)载粉器:2个雄蕊相邻药室的2个花粉块往往借花粉块柄系于 雄蕊之间的着粉腺上组成的结构。 4)副花冠:雄蕊上的头巾状物和角状突起构成的,可分泌蜜汁。 5)2心皮由合生到离生,2花柱合生 骨突果
48.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K(4-5) C(4-5) A4-5 (2-5:2-5)
木本,稀草本。 叶对生。
花两性,辐射对称至 两侧对称;聚伞花序; 花萼裂片4—5;花冠 合瓣,裂片4—5,有 时2唇形;雄蕊着生 于花冠筒上。
浆果、蒴果或核果。
荚迷属
49. 菊科 Asteraceae
茉莉属(Jasminum) 桂花属(Osmanthus)
茉莉
桂花(O. fragrans) 流苏
金钟花(Forsythia viridissima)
46.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稀* K4-5,(4-5) C(4-5) A4, 稀2,5 G(2:2)
草本,稀木本并具星状毛。
*↑K 0- ∞ C(5) A (5) G (2;1) 草本,叶互生 头状花序,有总苞;合生花瓣,聚药雄蕊; 子房下位,1 室,1 胚珠 瘦果,有冠毛 本科是最大的一个科,有1000属,25000 30000种,广布世界各地,我国有200余属,2000 多种。分两个亚科 筒状花亚科:全部为筒状花或仅花序边缘为
蒴果或浆果。
42. 紫草科(Boraginaceae) * K(5) C(5) A5 G(2:4)
草本或亚灌木,或于热带为 灌木或乔木,常具粗毛。
单叶互生,有时对生或轮生, 常全缘,无托叶。
聚伞花序构成蝎尾状、穗状 或圆锥状花序;花冠合瓣, 辐状、漏斗形或高脚碟形, 5裂,覆瓦状排列,有时喉 部有附属物;雄蕊5,着生 花冠筒上,内藏;
茄属(Solanum)
蕃茄辣椒属茄科, 花萼五裂占数多, 花冠合瓣裂片五, 雌蕊一枚多浆果。
马铃薯(S. tuberosum)
马铃薯(S. tuberosum)
41.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 K5 C(5) A5 G(2-3,2-3)
通常蔓生草本,植物体常具乳汁,茎具双 韧维管束。
舌状花,无乳汁 舌状花亚科:全部为舌状花,有乳汁
常见植物: 向日葵属(Helianthus) 菊属(Dendranthema) 蒲公英属(Taraxacum) 莴苣属(Lactuca)
向日葵(H. annuus)
Hale Waihona Puke 经济价值药用: 杠柳、徐长卿、白首乌
箩摩
40. 茄科 Solanaceae
*K (5) C(5) A 5 G (2:2) 常草本,单叶互生 花两性,整齐, 5 基数;药常孔裂; 心皮2枚,2 室,胚珠多数, 浆果或蒴果;花萼宿存 本科常见植物: 茄属(Solanum)
茄子、马铃薯 辣椒属(Capsicum) 番茄属(Lycopersicon) 烟草属(Nicotiana)
2强。
海州常山
马缨丹
豆腐柴 荆条
紫珠
44. 唇形科 Lemiaceae
↑K (5) C(4-5) A 4,2 G (2;4) 常草本,茎四棱,叶对生,常含芳香油 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两强雄蕊,子房上位 四小坚果 本科常见植物:薄荷属(Mentha)、益母草 属(Leonurus)、鼠尾草属(Salvia)等
果常为4个小坚果。
大岗茶 山茄子
勿忘草
43. 马鞭草科(Verbenaceae) ↑,* K(4-5) C(4-5) A4-5 G(2:2)
草本或木本。
单叶,有时为复叶,对生, 偶轮生或互生;无托叶。
花两性,两侧对称或辐射 对称;穗状或聚伞花序, 或再由聚伞花序构成头状、 伞房状或圆锥状;花萼合 成钟状、杯状或筒状,多 数为4—5裂,宿存;花冠 合瓣,高脚碟形,偶钟形 或二唇形,通常4—5裂, 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4,
乔木、灌木或草本。
单叶,对生或轮生,常全 缘;托叶常宿存。
花单生或排成各种花序; 花萼与子房合生;花冠合 瓣,筒状、漏斗状、高脚 碟状或辐状。子房下位, 1—数室,常2室,胚珠 1—多数;
蒴果、核果或浆果
鸡失藤
栀子
果实黄色,可作黄色染料, 革质或 带肉质,卵形或圆柱形,有5—7纵
棱,顶端有宿存的萼裂片。花期 6—8月,果期9-11月。
10.3.6 菊亚纲(Asteridae)
多草本,无托叶;花冠合瓣,雄蕊冠生,和花 冠裂片同数而互生,获较少;心皮常为2,合 生。
5 车前目 4 水马齿目
11菊目 10 Calycarales
6玄参 目 2 茄目
3 唇形目
7桔梗目 1 龙胆目
9川续断科 8 茜草科
38. 夹竹桃科Apocynaceae * K(5) C(5) A5 G2:2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益母草
薄荷
45. 木犀科 Oleaceae
*K (4) C(4) A 2 G (2;2) 木本,叶常对生
整齐花,花被常 4 裂;雄蕊 2 ;子房上位, 2 室,每室 2 胚珠
果为浆果、核果、蒴果或翅果。
本科常见植物:
丁香属(Syringa) 女贞属(Ligustrum) 白腊树(Fraxinus)
木本为主。单叶全缘对生和轮生,无托叶。常有乳汁。
聚伞花序
1)花冠裂片螺旋状排列 2)副花冠:花冠上的或雄蕊上的衍生物,形态似花冠。 3)花药箭形,顶常有衍生物,上有毛 4)侧膜或中轴胎座
骨突果:1心皮形成, 沿一条缝线开裂。
长春花
39. 萝摩科Asclepiadaceae *K(5)C(5)A (5) G(2:2:∞)
叶对生,稀互生和轮生;无 托叶。
花两性,常两侧对称,排列 成各种花序;花冠合瓣,常 2唇形,裂片4—5(偶3)。
雄蕊4,2强,稀2或5,着生 于花冠筒上,有些属有退化 雄蕊1—2;
蒴果,2或4瓣裂或偶顶端孔 裂,稀为不开裂的浆果,常 具宿存花柱。
毛地黄
五蕊花
威灵仙
泡桐
47. 茜草科(Rubiaceae) * K(4-5) C(4-5) A4-5 G(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