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备份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的灾备与容灾计划

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的灾备与容灾计划

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的灾备与容灾计划服务器在现代企业和机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其中,灾备与容灾计划是保障服务器数据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灾备计划灾备计划是指在服务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和系统运行的应急措施。

对于服务器而言,必须建立完善的灾备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数据备份:定期对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备份,包括系统数据、应用程序、数据库等,备份数据要保存在不同的地点以防发生灾难时数据丢失。

2. 灾难恢复流程:建立灾难恢复流程,详细记录恢复数据的步骤和方法,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系统。

3. 灾备设备准备:建立备用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确保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设备上运行,减少系统停机时间。

二、容灾计划容灾计划是指在服务器发生局部性故障时,确保系统仍能正常运行的预防措施。

容灾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硬件冗余配置:在服务器硬件设备上进行冗余配置,如RAID磁盘阵列、双路冗余电源等,确保在某一硬件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不会停机。

2. 应用程序和数据库高可用性:采用集群技术、负载均衡技术等,确保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能够实现高可用性,避免单点故障。

3. 网络流量监控与防护:建立网络流量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异常流量和攻击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服务器网络安全。

综上所述,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的灾备与容灾计划是确保服务器数据安全的关键步骤,只有建立完善的灾备与容灾计划,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潜在风险,保障服务器系统的稳定运行。

企业和机构在制定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时,务必重视灾备与容灾计划的建设,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提高服务器数据安全性和稳定性。

应急备灾物资仓库管理制度

应急备灾物资仓库管理制度

应急备灾物资仓库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一、背景与意义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事故、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常常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成立应急备灾物资仓库是为了有效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工作进行技术、物资支持。

应急备灾物资仓库的建设和管理是国家、社会各界及个人在应急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物资仓库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能力,缓解灾害带来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的制定目的是在确保物资仓库内物资安全的基础上,规范物资的配发与管理,提高应急物资管理水平,加强仓库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应急备灾物资仓库。

第二章组织机构一、物资仓库负责人1、负责仓库日常管理工作,按照岗位职责进行管理。

2、负责对进出库作业、物资储存、开展盘点等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

3、负责编制工作计划和负责人员配备。

4、制定并推行工作规章、制度。

5、对收发物资和盘点情况进行复核。

6、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7、根据物资的质量、有效期等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

二、仓库管理人员1、遵守制度规定,积极协助物资仓库负责人开展各项工作。

2、执行物资储存、保管、盘点等工作。

3、不得私自调拨物资。

4、积极参与保管区域的环境清理工作。

5、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或异常情况。

6、认真做好仓库各项文书工作。

7、对物资的入库、出库、破损等情况作详尽的记录。

三、监督机构设立监督机构,对仓库的运营情况进行监察和检查。

监督机构应由独立的人员组成,对仓库内部的各项工作进行独立的监督,对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

监督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应被认真对待,并进行整改。

四、保安人员1、配备专门的保安人员负责仓库的安全保卫工作。

2、对进出仓库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监控和登记。

3、制定并推行保安管理制度。

4、负责仓库内部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涉密计算机管理制度

涉密计算机管理制度

涉密计算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涉密计算机管理,规范涉密计算机使用行为,保障国家机密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和使用,涉密计算机包括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外设设备等。

第三条涉密计算机管理的原则:依法管理,科学规范,安全可控,严格保密。

第四条保密责任制度:对于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要建立健全的保密责任制度,保护国家秘密和企业机密。

第五条涉密计算机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由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

第二章涉密计算机使用管理第六条涉密计算机使用规范:使用单位的用户应当严格遵守单位相关的计算机使用规定,不得超越权限操作计算机系统和设备。

第七条用户账号管理:使用单位的用户应当遵守账号使用规定,不得私自泄露账号密码,不得将账号转借他人使用。

第八条数据备份管理:使用单位的用户应当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防病毒和漏洞管理:使用单位的用户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漏洞的攻击,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及时修补系统漏洞。

第十条外部设备接入管理:不允许未经审批的外部设备接入涉密计算机,严禁插入未知来源的移动存储设备。

第十一条网络使用管理:使用单位的用户应当遵守网络使用规定,不得访问非法网站,不得传播违法信息。

第十二条外出携带计算机管理:使用单位的用户携带涉密计算机外出,须经相关审批程序,并按要求备案。

第三章涉密计算机系统管理第十三条系统安全设置:管理员应当对涉密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设置,包括密码设置、权限分配等。

第十四条系统监控和日志管理:管理员应当定期对涉密计算机系统进行监控,记录关键操作和事件,确保系统安全。

第十五条系统更新和维护:管理员应当及时更新系统补丁,维护系统安全,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系统备份和恢复:管理员应当定期做好系统备份工作,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备份机房的管理制度

备份机房的管理制度

备份机房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备份机房管理,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备份效率,保障企业及用户利益,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备份机房的管理工作,包括备份设备的使用、数据存储、维护保养、安全防护等各项工作内容。

第三条备份机房管理制度是备份机房管理规范的重要依据,备份机房负责人负有遵守和执行的责任。

第四条备份机房管理制度由备份机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不断完善,备份机房负责人负有监督执行并及时更新。

第五条履行备份机房管理制度,是备份机房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所有管理人员都应严格遵守备份机房管理制度,确保备份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备份设备的使用第六条备份设备的使用应当符合备份机房的实际需求,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靠。

第七条备份设备的使用应当遵守备份机房的相关规定,不得私自更改设置,不得私自增加或删除数据备份任务。

第八条备份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熟悉备份设备的操作流程和规范,确保备份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九条备份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当按照备份机房的相关规定进行备份操作,并及时保存备份数据的备份记录和日志,以备查阅和追溯。

第十条备份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当保持备份设备的清洁和整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备份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备份机房应当定期对备份设备进行检测和测试,确保备份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章数据存储管理第十二条数据存储应当按照备份机房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区分备份数据和普通数据,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第十三条数据存储应当严格执行备份机房的数据备份策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数据存储应当定期备份,建立完善的备份计划和备份流程,确保备份数据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第十五条数据存储应当加密存储,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第十六条数据存储应当实行数据备份和异地备份,确保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和容灾性。

安全数据备份和存储管理制度

安全数据备份和存储管理制度

安全数据备份和存储管理制度一、概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据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为了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数据备份和存储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安全数据备份和存储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有效应对各类数据风险和突发事件,保障企业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

二、安全数据备份和存储管理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确保数据备份和存储的机房和设备安全,防止数据丢失、篡改和泄露。

2.可靠性原则:采用多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合规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

4.高效性原则:合理利用存储资源,提高备份和恢复效率,降低业务中断时间和成本。

三、数据备份和存储管理的流程1.数据分类: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级别,将数据分为不同的分类,制定相应的备份和存储策略。

2.备份计划:制定备份计划,包括备份频率、备份周期和备份内容等,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备份。

3.备份设备和介质选择:选择可靠的备份设备和介质,确保数据备份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4.数据备份:按照备份计划,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同时保持多份备份的方式。

5.数据存储管理:对备份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包括数据归档、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等,确保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6.数据恢复计划:制定数据恢复计划,包括恢复目标、恢复时间和恢复策略等,确保数据能够及时、精确地恢复。

7.数据恢复:按照数据恢复计划,进行数据恢复工作,包括备份数据的提取和恢复,同时进行数据验证和测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相关控制和安全措施1.访问控制:对备份设备和存储设备进行访问控制,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

2.物理安全:对备份设备和存储设备进行物理安全措施,包括设备放置、防水、防火、防雷等。

3.网络安全:采取合理的网络安全措施,保护备份和存储设备的网络连接和通信。

医院容灾管理制度

医院容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医院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医疗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检验系统等。

第三条容灾备份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技术保障,安全可靠;(四)资源共享,协同作战。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医院容灾备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医院容灾备份工作。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一)制定容灾备份方案;(二)组织实施容灾备份项目;(三)监督检查容灾备份工作;(四)组织应急演练;(五)处理容灾备份相关事务。

第六条各部门应明确容灾备份工作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信息系统容灾备份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容灾备份方案第七条容灾备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容灾备份目标;(二)容灾备份范围;(三)容灾备份方式;(四)容灾备份周期;(五)容灾备份设施;(六)容灾备份操作流程;(七)容灾备份费用预算。

第八条容灾备份目标:(一)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二)保障医院医疗服务不受灾害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第九条容灾备份范围:(一)医院信息系统;(二)医院重要数据;(三)医院关键业务系统。

第十条容灾备份方式:(一)异地备份;(二)双活备份;(三)云备份。

第四章容灾备份实施第十一条容灾备份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一)安全可靠,具备防雷、防火、防潮、防尘等防护措施;(二)具备足够的存储空间,能够满足备份需求;(三)具备高速网络接入,保证数据传输效率。

第十二条容灾备份操作流程:(一)定期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备份;(二)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三)定期对容灾备份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四)发生灾害时,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容灾备份流程。

金融行业 容灾备份标准

金融行业 容灾备份标准

金融行业容灾备份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级分类管理:根据金融机构的规模、业务范围和系统重要性,
监管机构将金融机构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容灾要求。

一般而言,大型银行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容灾要求更为严
格。

2.容灾备份中心:金融机构需要设立独立的容灾备份中心,以实
现业务系统、数据和关键业务流程的备份。

根据监管要求,容
灾中心的地理位置需与主数据中心有一定距离,以降低受同一
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影响的风险。

3.业务连续性管理:金融机构需建立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
确保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容灾备份中心,最大程度地
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监管机构对业务恢复时间(RTO)和数据
恢复点(RPO)等关键指标有明确要求。

4.系统测试与演练:金融机构需要定期对容灾系统进行测试和演
练,确保系统具备足够的恢复能力。

演练应涵盖技术设备、数
据恢复、业务流程、通信网络等各个方面,以检验整个容灾方
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信息安全保障:容灾备份中心也需要满足严格的信息安全要求,
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

金融机构应确保容灾
备份中心的信息安全水平与主数据中心保持一致。

6.监管报告与审计:金融机构需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容灾方案的
实施情况,并接受相关审计。

监管机构会对金融机构的容灾能
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医院容灾备份系统设计、实施与日常运维

医院容灾备份系统设计、实施与日常运维

1、医疗行业业务系统特点与存在的痛点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的进程的加深,对医疗数据进行高效地存储和管理,以便提供安全有效地数据与信息的快速访问和利用成为医疗行业数据存储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医院众多的信息化系统中,HIS作为最重要的医院信息系统,贯穿了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起着核心支撑作用,包含财务、人事、住院、门诊、挂号、医技、收费、分诊、药品管理等多个子系统,是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核心。

现在医院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除了HIS系统,医院其他关键业务还包括PACS、EMR、LIS和CIS等应用系统。

这些业务系统包含了大量的医疗影像信息、病人电子病历信息、临床信息和检验信息等。

但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庞大的数据量和后台服务器的软硬件保护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任何的系统停机或数据丢失轻则降低患者的满意度,重则损害医院信誉。

如何避免数据丢失,当遇到数据灾难时如何快速地恢复数据,保障医院业务开展的连续性,已成为影响医院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经过多次对医院的相关技术人员的访谈,总结出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1、HIS、PACS、EMR、LIS和CIS等应用系统虽然实现了本地的数据级备份通过备份软件定期把数据备份到磁盘阵列或是带库上,但无法应对设备的硬件故障,生产机房火灾、漏水等突发情况,存在数据安全的隐患,需要建立同城容灾中心保障数据安全提升业务连续性。

2、建设同城容灾中心后有条件需要建设异地容灾中心,可以避免水灾、地震等其它的大范围的自然灾害,使得数据和应用的安全等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现有的备份系统没有建立相应的运维方案和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备份恢复演练计划,备份后的数据是否可用无法得到保障。

2、医疗行业业务系统容灾备份需求分析在确定医院关于业务系统容灾备份需求之前先明确几个后文会经常用到的关键词:容灾备份系统,也称灾难备份系统,就是通过建立和维护与原系统完全相同或相似的一个或多个冗余系统,利用地理上分散性或数据系统的冗余性来保证数据抵御灾难的能力。

程序备份管理制度

程序备份管理制度

程序备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数据备份管理工作,保障数据安全,提高业务运行效率,根据公司相关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数据备份管理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数据备份管理应遵循安全、便捷、高效的原则,严格要求备份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和可恢复性。

第四条所有涉及数据备份的操作均应有备份记录和备份日志,备份记录应当详细记录备份的文件名称、备份时间、备份方式、备份介质等信息。

第五条每个部门应当有专门的备份管理负责人,负责具体的备份工作,包括备份计划的制定、备份任务的分配、备份介质的管理等。

第六条为了保障备份数据安全,每个部门都应当有专门的备份存储设备,严格控制备份数据的访问权限。

第七条公司应当定期对数据备份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备份计划得到有效执行,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障。

第八条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删除备份数据,严格禁止私自使用备份存储设备。

第二章备份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第一条每个部门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数据量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备份计划,确保关键数据得到及时备份,并能够按要求进行数据恢复。

第二条备份计划应当包括备份的时间、备份的内容、备份的频次等信息,并应当得到备份管理负责人和上级主管的审批。

第三条备份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有变更,应当及时调整,并重新提交备份管理负责人和上级主管审批。

第四条备份管理负责人应当根据备份计划制定具体的备份任务,分配给各个操作人员,并对备份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每个部门应当定期开展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第三章备份介质的管理第一条备份介质应当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备份介质的安全可靠。

第二条为了防止备份介质的丢失或损坏,备份介质应当存放在相应的安全场所,对备份介质的存放进行定期维护和清点。

第三条备份介质的外借使用应当得到备份管理负责人的书面审批,并有相应的外借记录。

第四条如果备份介质出现损坏或丢失,应当及时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同时将损坏或丢失的情况报告备份管理负责人,及时补充备份数据。

医院应急备份中心的管理制度样本

医院应急备份中心的管理制度样本

医院应急备份中心的管理制度样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院应急备份中心的管理制度提供样本。

医院应急备份中心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和灾难事件而设立的,以确保医院的连续运营和患者安全。

管理制度的建立和遵守对于应急备份中心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

2. 应急备份中心管理责任2.1 应急备份中心主管- 负责制定和更新应急备份中心管理制度;- 确保备份中心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作;- 协调应急备份中心的人员培训和演练;- 负责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

2.2 应急备份中心人员- 遵守应急备份中心管理制度;- 参与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 熟悉应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及时报告备份中心设施和设备的异常情况。

3. 应急备份中心设施和设备管理3.1 设施管理- 定期检查备份中心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维护备份中心的清洁和卫生;- 配备充足的应急设备和工具;- 确保备份中心设施的易于访问和紧急疏散。

3.2 设备管理- 定期检查备份中心设备的正常运行;- 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保证备份设备的备用电源和数据备份;- 更新设备的软件和系统。

4. 应急备份中心演练和培训4.1 应急演练-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 确保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分析演练结果,及时改进应急预案;- 记录演练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4.2 人员培训- 为备份中心人员提供应急培训课程;- 培训包括应急预案的了解和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培训评估和考核;- 更新培训内容和方法,保持与最新技术的同步。

5. 应急备份中心与其他部门的合作5.1 内部合作- 与医院其他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和沟通渠道;- 协调应急备份中心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共享应急预案和信息,提高协同应对能力。

5.2 外部合作- 与相关政府部门、急救中心等建立合作关系;- 参与地区性和行业性的应急演练活动;- 及时获取外部的应急信息和指导。

6. 审核和更新6.1 审核- 定期对应急备份中心管理制度进行审核;- 确保制度的合规性和适用性;- 纠正制度中的不足和问题。

容灾备份管理制度

容灾备份管理制度

容灾备份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备份管理工作应由信息中心安排专人负责。

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作,指导备份介质的取放、更换和登记工作。

日常备份操作可由备份管理人员或机房值班人员完成。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信息中心所有关键系统的备份管理工作。

第二节备份策略第四条备份频率:一.对于与业务相关的各种业务、财务、OA系统数据须每天进行备份;二.对于GIS数据、电子影像数据须每周进行备份;三.数据被大规模更新前后,须对数据进行备份;四.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发生重大改变前后,须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备份。

第五条备份数据保留时间:各种业务数据须永久保存。

第六条备份存储和备份介质管理:一.对数据、操作系统以及程序的备份,须保存在两份介质中,一份存放在本地,另一份存放在异地;二.备份介质,无论是存放在本地还是异地,须确保存放场所的安全,保证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三.在备份介质上,须有唯一标识,标明备份的内容和日期;四.在本地和异地建立一份备份介质目录清单,用以记录备份介质的位置、内容和数据保留期限等。

第七条备份恢复测试:备份介质中的数据须至少每个月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备份的有效性和备份恢复的可行性。

第八条备份截至销毁:一.备份介质销毁必须经过相关管理人员授权后才可执行,并由专人对该销毁行为进行记录;二.若备份介质中存放机密数据,在销毁之前,须对备份介质进行处理,使备份介质中的数据处于不可读取状态;三.备份介质销毁后,须在《备份介质登记表》中注明已销毁。

第三节备份操作管理第九条备份申请及备份策略的制定需要经过申请部门填写《数据备份申请表》,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交由申请部门负责人及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十条信息中心如需下属各站点配合备份工作,需要填写《数据备份通知表》,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在信息中心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以通知形式下发至个站点数据备份负责人执行操作。

备灾物资仓库管理制度

备灾物资仓库管理制度

备灾物资仓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备灾物资仓库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备灾物资的储备和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备灾物资仓库管理工作,规范备灾物资仓库的储备、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备灾物资仓库是指用于保存各类救灾物资的仓库,承担储备、管理和分发各类备灾物资的职责。

第四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筹兼顾”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六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备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和使用符合规定。

第七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维护备灾物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严防损毁、丢失和浪费。

第八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备灾应对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第九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十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及时报告备灾物资的存储情况和管理问题,接受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协调。

第二章储备管理第十一条备灾物资仓库应按照规定的分类、数量和品种储备各类备灾物资。

第十二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备灾物资的储备量和种类。

第十三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定期检查备灾物资的储备情况,及时补充和更新备灾物资。

第十四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确保备灾物资的储备数量和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清点、核实。

第十五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建立备灾物资的登记、档案和台账,做到电子化管理。

第十六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定期对备灾物资进行保养、维护和更新,确保备灾物资的完好性。

第十七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建立备灾物资的分类储存制度,便于查找、检验和分发。

第十八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加强备灾物资的防火、防水、防盗等安全管理,确保备灾物资的安全。

第十九条备灾物资仓库管理机构应建立备灾应急物资库,便于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快速调配和分发。

容灾备份管理制度.doc

容灾备份管理制度.doc

容灾备份管理制度容灾备份管理制度第节总则第条为规范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条备份管理工作应由信息中心安排专人负责。

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作指导备份介质的取放、更换和登记工作。

日常备份操作可由备份管理人员或机房值班人员完成。

第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信息中心所有关键系统的备份管理工作。

第节备份策略第条备份频率:对于与业务相关的各种业务、财务、OA系统数据须每天进行备份对于GIS数据、电子影像数据须每周进行备份数据被大规模更新前后须对数据进行备份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发生重大改变前后须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备份。

第条备份数据保留时间:各种业务数据须永久保存。

第条备份存储和备份介质管理:对数据、操作系统以及程序的备份须保存在两份介质中一份存放在本地另一份存放在异地备份介质无论是存放在本地还是异地须确保存放场所的安全保证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在备份介质上须有唯一标识标明备份的内容和日期在本地和异地建立一份备份介质目录清单用以记录备份介质的位置、内容和数据保留期限等。

第条备份恢复测试:备份介质中的数据须至少每个月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备份的有效性和备份恢复的可行性。

第条备份截至销毁:备份介质销毁必须经过相关管理人员授权后才可执行并由专人对该销毁行为进行记录若备份介质中存放机密数据在销毁之前须对备份介质进行处理使备份介质中的数据处于不可读取状态备份介质销毁后须在《备份介质登记表》中注明已销毁。

第节备份操作管理第条备份申请及备份策略的制定需要经过申请部门填写《数据备份申请表》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交由申请部门负责人及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条信息中心如需下属各站点配合备份工作需要填写《数据备份通知表》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在信息中心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以通知形式下发至个站点数据备份负责人执行操作。

第条需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对不同备份对象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备份对象根据类别制定备份策略。

局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局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局数据备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局内数据备份管理工作,提高数据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业务连续性,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局内所有数据备份工作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具体责任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管理员、运维人员、安全管理员等。

第二章数据备份管理责任第三条数据备份管理工作由数据备份管理员具体负责,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和计划,确保关键数据备份完成并及时更新;2. 定期检查数据备份设备和系统运行情况,确保备份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3. 协调相关部门合理安排备份任务,确保备份工作正常进行;4. 处理数据备份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第四条数据备份管理员应定期组织数据备份工作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备份技能和意识,确保备份工作正确进行。

第五条数据备份管理员应定期对备份策略和计划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备份方案,提高备份效率和可靠性。

第三章数据备份管理流程第六条数据备份管理流程包括数据备份设备选购、备份策略制定、备份计划制定、备份任务分配、备份监控和异常处理等环节。

第七条数据备份设备应选择性能稳定、容量充足的备份存储设备,确保备份数据安全可靠。

第八条数据备份策略应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制定,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方式,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第九条数据备份计划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备份策略,明确备份周期、备份时间和备份内容,确保备份任务定期进行。

第十条数据备份任务应根据备份计划合理分配,确保备份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第十一条数据备份监控应定期检查备份设备和系统运行情况,确保备份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

第十二条数据备份异常处理应及时响应和处理,确保备份任务正常进行,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第四章数据备份管理记录第十三条数据备份管理人员应建立备份记录和备份日志,包括备份设备信息、备份任务情况、备份异常处理记录等内容,便于备份工作监督和审查。

第十四条数据备份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备份记录和备份日志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备份记录完整和可追溯。

数据容灾备份方案

数据容灾备份方案
(3)差异备份:根据数据变化情况,每日或每周进行一次。
(4)日志备份:根据数据库事务日志产生频率,实时进行备份。
4.备份存储期限
(1)全量备份:至少保留最近一次的全量备份。
(2)增量备份:根据业务需求,保留最近一个月的增量备份。
(3)差异备份:根据业务需求,保留最近一个月的差异备份。
(4)日志备份:根据数据库事务日志保留策略,保留相应时间的日志备份。
(2)增量备份:根据数据变化情况,每日或每周进行一次;
(3)差异备份:根据数据变化情况,每日或每周进行一次;
(4)日志备份:根据数据库事务日志产生频率,实时进行备份。
3.备份介质
(1)本地备份:使用硬盘、磁带等介质进行本地备份;
(2)远程备份:利用云存储、专线等远程备份方式;
(3)混合备份:结合本地和远程备份,提高备份数据安全性。
(2)降低数据丢失风险,保障业务连续性;
(3)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方案合法合规。
2.原则
(1)安全性:确保备份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可靠性:选择成熟、稳定的技术和设备;
(3)实时性:实时监测数据变化,及时进行备份;
(4)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调整备份策略;
(5)经济性: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备份成本。
四、备份技术
1.数据加密
采用国家认可的数据加密算法,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2.数据压缩与去重
采用数据压缩技术,降低备份存储空间需求;通过数据去重技术,减少重复数据备份,提高备份效率。
3.备份存储设备
选择性能稳定、容量充足的备份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
五、备份流程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管理制度精选全文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管理制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管理制度1.0 目的为了规范公司重要数据备份清单的建立、备份的职责、备份的检查、以及系统受到破坏后的恢复工作,合理防范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0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深圳市泰丰科技有限公司。

3.0 定义灾难恢复,指自然或人为灾害后,重新启用信息系统的数据、硬件及软件设备,恢复正常商业运作的过程。

灾难恢复规划是涵盖面更广的业务连续规划的一部分,其核心即对企业或机构的灾难性风险做出评估、防范,特别是对关键性业务数据、流程予以及时记录、备份、保护。

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

4.0 关键控制点4.1 在与重要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中,应有相关备份与灾害恢复的技术支持条款。

4.2 各部门应建立相应的重要信息备份清单,在此基础上形成公司重要信息备份清单,并定期更新。

5.0 规范和要求5.1 职责5.1.1电脑部是公司信息备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所有重要信息备份的管理和协调。

5.1.2 各部门负责人是确定本部门重要备份数据的责任人,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向电脑部提供本部门重要数据的备份或最新的备份数据清单。

5.2 备份清单建立和维护5.2.1 各部门人员将需要备份的数据清单填到《部门数据备份清单》中,然后提交到电脑部,并确保每天下班前存放到电脑部指定的网络存储位置。

电脑部汇总各部门上报的《部门数据备份清单》,并核对网络上的存储数据,形成《公司数据备份清单》。

5.2.2 下列数据应包含在《公司数据备份清单》中:⏹信息系统(包括:ERP系统、工资系统、考勤系统、安保系统、饭卡系统等);⏹邮件系统;⏹OA系统;⏹软件系统开发的相关代码和文档;⏹重要网络设备的配置数据和文档;⏹其他重要的数据。

5.2.3 备份方式:电脑部负责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及保存期限等情况,为各类数据设定适当的备份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灾备份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备份管理工作应由信息中心安排专人负责。

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
作,指导备份介质的取放、更换和登记工作。

日常备份
操作可由备份管理人员或机房值班人员完成。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信息中心所有关键系统的备份管理工作。

第二节备份策略
第四条备份频率:
一.对于与业务相关的各种业务、财务、OA系统数据须
每天进行备份;
二.对于GIS数据、电子影像数据须每周进行备份;
三.数据被大规模更新前后,须对数据进行备份;
四.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发生重大改变前后,须对系统
和应用程序进行备份。

第五条备份数据保留时间:
各种业务数据须永久保存。

第六条备份存储和备份介质管理:
一.对数据、操作系统以及程序的备份,须保存在两份介
质中,一份存放在本地,另一份存放在异地;
二.备份介质,无论是存放在本地还是异地,须确保存放
场所的安全,保证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
三.在备份介质上,须有唯一标识,标明备份的内容和日
期;
四.在本地和异地建立一份备份介质目录清单,用以记录
备份介质的位置、内容和数据保留期限等。

第七条备份恢复测试:
备份介质中的数据须至少每个月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
备份的有效性和备份恢复的可行性。

第八条备份截至销毁:
一.备份介质销毁必须经过相关管理人员授权后才可执
行,并由专人对该销毁行为进行记录;
二.若备份介质中存放机密数据,在销毁之前,须对备份
介质进行处理,使备份介质中的数据处于不可读取状
态;
三.备份介质销毁后,须在《备份介质登记表》中注明已
销毁。

第三节备份操作管理
第九条备份申请及备份策略的制定需要经过申请部门填写《数据备份申请表》,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
备份周期等,交由申请部门负责人及信息中心相关负责
人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十条信息中心如需下属各站点配合备份工作,需要填写《数据备份通知表》,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
备份周期等,在信息中心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以通知
形式下发至个站点数据备份负责人执行操作。

第十一条需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对不同备份对象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备份对象根据类别制定备份策略。

第十二条备份策略制定后应制订相应的备份操作手册(包含备份失败的处理办法)指导备份工作。

同时备份操作日志也
应进行备份。

第十三条备份操作人员须检查每次备份是否成功,并填写《备份工作汇总记录》,对备份结果以及失败的备份操作处理需
进行记录、汇报及跟进。

第十四条备份对象发生变更后,应及时评估和调整备份策略、备份操作手册。

备份策略的变更应得到申请部门以及信息
中心相关负责人审批。

第十五条《数据备份申请表》和《备份工作汇总记录》必须由专人妥善保管,信息中心负责人每半年安排专人对备份工
作进行审核,核对系统中的备份策略与备份申请是否吻
合,以保证备份是按照要求进行的;核对系统中的备份
日志与备份工作汇总记录,以保证备份的有效性、完整
性以及出现的问题能得到适当的处理。

第四节备份介质的存放和管理
第十六条所有备份介质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本单位,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若要取用需经信息中心门相关负责人
批准,并填写《备份介质借用登记表》。

借用人员使用完
介质后,应立即归还。

由备份管理员检查,确认介质完
好。

备份管理人员及借用人员须分别在《备份介质借用
登记表》上签字确认介质归还。

第十七条备份介质要每半年进行检查,以确认介质能否继续使用、备份内容是否正确。

一旦发现介质损坏,应立即更
换,并对损坏介质进行销毁处理。

第十八条长期保存的备份介质,必须按照制造厂商确定的存储寿命定期转储,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使用有效期规定
为三年,三年后更换新介质进行备份。

需要长期保存的
数据,应在介质有效期内进行转存,防止存储介质过期
失效。

第十九条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必须使用统一的命名规范,注明介质编号、备份内容、备份日
期、备份时间、磁带的启用日期和保留期限等重要信息
(如有备份软件,可采用备份软件编码规则)。

编码规
则:
一.系统:SYS+机构代码+主机名+编号+备份日期+保留期

二.应用系统:系统名称+版本+机构代码+主机名+编号+
备份日期+保留期限
三.数据库:数据库名称+机构代码+主机名+系统名称+编
号+备份日期+保留期限
四.其他文件文件名称+机构代码+主机名+编号+备份日
期+保留期限+用途
第二十条备份介质的运送(本地和异地备份介质)应由专责人员负责,备份介质的存放应由专责人员负责,此人员必须
不同于运送人员。

本地和异地的备份介质均需填写《备
份介质登记表》。

第二十一条备份介质存放场所必须满足防火、防水、防潮、防磁、防盗、防鼠等要求。

备份介质必须有由专人负责进行存
取,其他人员未经批准不能操作。

第二十二条存放生产数据的介质需要废弃或销毁时,应填写《介质冲洗/销毁登记表》,并履行审批、登记和交接手续,销
毁时须双人以上在场,防止生产数据的泄漏。

第五节备份恢复
第二十三条信息中心负责人应制定相应的备份恢复计划,包括由于业务需求发起的备份恢复以及测试性的恢复计划。

计划
中应遵循数据重要性等级分类,保证按照优先级对备份
数据进行恢复。

第二十四条需要恢复备份数据时,需求部门应填写《数据恢复申请表》,内容包括数据内容、恢复原因、恢复数据来源、计
划恢复时间、恢复方案等,由需求部门以及信息中心门
相关负责人审批。

第二十五条备份管理员需按照备份恢复计划制定详细的备份恢复操作手册,手册应包含备份恢复的操作步骤、恢复前的准
备工作、恢复失败的处理方法和跟进步骤、验收标准
等。

第二十六条备份管理员应每个月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测试工作,确保备份恢复工作能够按照备份恢复操作手册顺利进行,
备份恢复测试应作明细的纪录,填写《备份恢复测试
表》根据测试结果更新备份恢复操作步骤。

第二十七条信息中心应指派专人对《数据恢复申请表》、《备份恢复测试表》以及备份恢复的系统日志记录进行保存和归
档,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应每半年对上述文档进行审阅,确保备份恢复工作的合规性。

附件一《备份策略》
一、数据库备份
1.自动备份
采用工具:
备份方式:完全备份
备份介质:分别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和移动硬盘
备份路径:
备份文件名:
备份频率:每周2次
备份时间:每天早晨上班前一小时
执行人:总部信息中心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检查人:总部信息中心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
2.手动备份
采用工具:
备份方式:完全备份
备份介质:分别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和移动硬盘
备份路径:
备份文件名:
备份频率:每周1次
备份时间:在系统负载量较小时间段内完成
执行人:总部信息中心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检查人:总部信息中心备份管理人员、站点备份管理人员
7 / 9
3.异地备份
采用工具:
备份方式:完全备份
备份介质:各站点数据备份至总部服务器硬盘,总部数据备份保存在锦绣大地办公区
备份路径:
备份文件名:
备份频率:每7-15天一次
备份时间:下班后
执行人:总部信息中心备份管理人员
检查人:总部信息中心备份管理人员
4.备份恢复测试
针对系统自动备份,信息中心备份管理人员每月对其进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针对手动备份,在每次备份结束后,备份操作人员负责进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备份
1.操作系统备份
日常备份:信息中心备份管理人员每三个月对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

8 / 9
特殊日期备份:信息中心备份管理人员在操作系统发生重大变更之前,对原操作系统进行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

2.应用程序备份(包括应用程序以及站点自定义文件,例如系统配置
文件和自定义报表)
日常备份:信息中心备份管理人员每三个月对应用程序及站点自定义文件进行手动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

特殊日期备份:信息中心备份管理人员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发生重大变更之前,对原应用程序及站点自定义文件进行手动备份,备份至服务器本地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

9 /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