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感人的孝心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1.仲由“百里负米”:仲由从小家境贫寒,年幼时十分孝顺。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他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去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
2.闵损“单衣顺母”:闵损生母早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
父亲知道后要休掉继母,闵损却劝说父亲留下继母,从而保全了一家人。
3.郯子“鹿乳奉亲”:郯子为了治疗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深山,钻入鹿群,挤取鹿乳供父母服用。
4.老莱“戏彩娱亲”:为了不使自己老来寂寞,老莱假装自己不老,还嬉戏顽皮,以娱双亲。
5.董永“卖身葬父”:董永为了使父亲得以安葬,甘愿卖身做奴隶。
6.江革“行佣供母”:战乱时期,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乞求不要杀他。
贼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杀他,还给他衣服和食物。
7.庾黔娄“尝粪忧心”:南齐时的庾黔娄,为县令时只有二十六岁。
他从小家庭观念重,外出做官内心不安。
一天庾黔娄突然流鼻血,心想这是父亲生病时的前兆。
黔娄不顾一切辞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心神不定地推算凶吉。
8.陆绩“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
六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
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地往怀里藏了三个。
临走时,陆绩拜谢袁术,橘子从怀中滚落在地。
9.黄香“扇枕温席”:东汉时的黄香九岁丧母,夏天天气炎热,他便在父亲睡觉的床前扇扇子,使蚊虫不来叮咬父亲。
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热被窝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10.吴猛“恣蚊饱血”:晋朝时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夏夜,吴猛让蚊子在他身上恣意叮咬自己而不驱赶它们,目的是让蚊子吸饱了血不再叮咬父母。
十大感动人物孝顺父母的故事
十大感动人物孝顺父母的故事《十大感动人物孝顺父母的故事》一、引言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历来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
在这个物欲横流、现代人繁忙的社会,孝顺父母的概念也渐渐被淡化。
然而,仍有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孝顺的真谛。
二、故事一:盲人母亲的眼据说,有一位孝顺的儿子每天都将时间花在照顾盲目的母亲身上。
母亲曾说过:“就算我看不见世界,但你的孝顺使我心中充满了光明。
”三、故事二:陪伴父亲的余生一位父亲年老多病,晚年官退,身体日渐递息。
他的儿子选择辞掉了好工作,陪伴父亲照料、陪伴父亲,直到父亲离开这个世界。
四、故事三:抚养独臂母亲这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照顾独臂的母亲。
母亲常说:“你是我的另一只手,我是多么庆幸呀。
”五、故事四:让康复成为对父母的报答一个发生在医学学科的真实故事:一位医生因父母双双觅生命之际而苦闷无所用,后来他在学业和工作上取得了显赫成绩,成为了医学界的巨星。
六、故事五:用行动表达孝心一对兄妹。
其父患了严重的疾病。
哥哥决定不结婚,一心守在家中照顾父亲,而妹妹则孝敬地嫁出去后,每年却会听父亲肚子里的紧急,并亲自前去照料父亲。
七、故事六:南柯一梦的承诺某位学生出自贫困家庭,学校里一直都是她学习用度和为母亲提高生活质量节省的奖学金。
母亲每天以无微不至的呵护关注这位孝顺女儿。
八、故事七:每日与父母通通信方式一个成年人来提醒大家,孝敬父母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是精神性的。
他每天都会给父母打通信方式,不管多远。
通信方式里常常是关心和祝福。
九、故事八:拾起家务分担父母父母辛苦一辈子,要能让父母过上好的晚年生活,我们都应该乐意承担家务分担,将平日里的爱心进一步进行。
十、故事九:卖房给母亲治病一位孩子为了三次抵押,终于忍痛卖掉了房,带母亲走进了专治疗院岗。
十一、故事十:无怨无悔,心中永恒每当妈妈遭到亲友们的错待,这位孝顺女儿并没有发飙,而是默默忍受住。
十二、总结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古往今来孝亲故事
古往今来孝亲故事
1. 孟母三迁
孟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母亲,她为了让儿子孟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连续三次搬家,以便找到更好的学校和老师。
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孟母也因此被誉为“孝母”。
2. 鲁迅与母亲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他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在他年轻时,母亲因为患病需要大量的医治,鲁迅孝敬母亲,不断奔走求医,直到母亲痊愈为止。
3. 吕布的孝心
中国三国时期的武将吕布,虽然在战场上凶猛无比,但对于母亲却十分孝顺。
有一次,在战场上,吕布接到消息说母亲病重,他立刻放下兵器,赶回家中去探望母亲,这样的孝心博得了后人的敬佩。
4. 太子和亲
在中国封建时代,太子和亲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通常要求太子远嫁他国,以此来巩固两国之间的关系。
而明朝的太子朱高煦,在和亲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孝心,他在嫁出去之前,亲自走遍宫中的每一个建筑,确定母亲不用来回走动时有一处隐秘所在,以便日后她可以隐居于此,这样一来他就能经常地来探望母亲。
5. 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他的著作《论语》中,经常强调孝道,他自己也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儿子。
在他年轻时,他家里很穷,他的母亲因为生活拮据,不得不卖去一些贵重的陶器,以供他读书,孔子后来成为了一代圣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关于孝心的历史故事
关于孝心的历史故事纵观历史传承,每一历史事迹无一不是通过历史故事源远流长,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孝心的历史故事。
关于孝心的历史故事1:黄香温席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
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孝道经典小故事
孝道经典小故事父母始终是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他们用无私的爱培育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一种道德行为,它既是我们对父母的尊重回报,也是对于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责任。
下面,我们来讲述几个经典小故事,传递孝敬父母的温情。
故事一: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孝道故事之一。
它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蕴含着孝敬父母的伟大情操。
传说中,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下凡间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渐渐爱上了一个名叫牛郎的年轻人。
他们俩相互倾慕,决定结为夫妻。
然而,织女的母亲——天后不允许他们两个人在一起。
织女孝顺的心让她决定回到天界,与牛郎相隔遥远。
牛郎无比思念妻子,终于通过一只神奇的牛,得到了一副能够飞翔的羽翼,匆匆赶到天上。
天后得知后非常气愤,决定以天河将他们分隔。
然而,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所有的喜鹊都会飞到天空中,帮助牛郎织女渡过天河。
这一天,人们都庆祝七夕节,祝福和纪念这对孤独的夫妻。
故事二:百千孝心报一母《双双因痴痴丧过母》这个故事是明代作家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中的故事,通过描述一对兄弟对母亲的孝心,展现了尊重和照顾父母的重要性。
故事中,兄弟俩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在外打工,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
哥哥来到庙前,查看母亲的生平事迹,非常伤心。
而弟弟细心而坚毅,决定为母亲办个葬礼,以表达他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尽管他们家境贫寒,但哥哥却逮到一只瘦弱的猫来供奉母亲,他希望母亲能够在天堂过得好些。
弟弟则咬住蒿草,为母亲焚烧了一点纸钱。
虽然他们供奉的物品少得可怜,但他们的孝心却是那样的真挚感人。
这两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孝敬父母的情感和责任。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孝道经典小故事,通过实际行动孝敬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和关心。
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家庭的重视逐渐减弱。
有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对我们言传身教的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孝道故事
中国古代孝道故事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孝道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激励着人们传承和弘扬孝道美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感人至深的中国古代孝道故事吧。
1. 《孝感动天》。
相传,在南宋时期,有一位孝顺的少年叫孟光。
他的父亲生病卧床,孟光每天早晚都要亲自给父亲端茶送药,悉心照料。
有一天,孟光听说父亲病情加重,便匆匆赶回家中。
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暴雨,但孟光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而是继续奔跑。
最终,他浑身湿透地赶回家中,却发现父亲已经去世了。
孟光悲痛欲绝,他跪在父亲的床前,放声痛哭。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随后乌云渐渐散去,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人们都说这是孟光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于是这个故事就流传了下来。
2. 《千里送母》。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孝顺的儿子叫孝子文。
他的母亲住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孝子文每年都要骑马千里送母。
有一年,孝子文的母亲生病了,孝子文听说后,便立刻上马赶往母亲家。
途中,他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告诉他,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
孝子文悲痛欲绝,他便将母亲的遗体背在马上,一路慢慢地走回家乡。
在回家的路上,孝子文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都毫不退缩,最终成功地将母亲的遗体安葬在家乡。
人们都说,孝子文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的孝行被后人传颂不朽。
3. 《悬壶济世》。
东汉时期,有一位孝子叫董仲舒。
他的母亲生病卧床,董仲舒每天都要亲自给母亲端茶送药,悉心照料。
有一天,董仲舒听说家乡的百姓因为干旱而饥荒,他便决定去帮助他们。
于是,他悬壶济世,四处奔走,给百姓分发粮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董仲舒的孝心和善举感动了上天,最终天降甘霖,百姓们都得以安居乐业。
董仲舒的孝行和善举被后人传颂不衰。
这些感人至深的中国古代孝道故事,都展现了孝子孝女们对父母的深情厚谊,他们以自己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这些故事不仅激励着我们传承和弘扬孝道美德,也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孝道的真谛,让我们铭记在心,永远怀念。
古代著名的孝道故事
1.《卧冰求鱼》:晋朝时期,琅邪(今山东临沂)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早年丧母,父亲再娶。
然而,继母朱氏对王祥并不慈爱,常常在父亲面前数说他的不是,导致王祥逐渐失去父亲的疼爱,经常被迫干一些脏活累活,如打扫牛棚等。
尽管遭遇继母的刁难,王祥依然对父母保持孝顺之心。
每当父母生病时,他都衣不解带地照顾他们,汤药也必先尝后进。
一年冬天,继母突然想吃活鲤鱼,但当时正值天寒地冻,河水结冰,无法捕鱼。
为了满足继母的心愿,王祥决定亲自去河边捕鱼。
王祥来到河边,发现河水已经结成了厚厚的冰层。
他没有退缩,而是脱下衣服,赤裸上身,躺在冰上。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体温来融化冰层,从而捕到鲤鱼。
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地,突然间,冰层裂开,两条鲤鱼从裂缝中跃出。
王祥赶紧捉住鲤鱼,高高兴兴地回家孝敬继母。
2.《哭竹生笋》:"三国时期的孝子孟宗,字恭武,是江夏人。
孟宗在幼年时就失去了父亲,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
他的母亲病重时,非常想吃用鲜竹笋煮的羹汤。
但当时正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法满足母亲的愿望,于是他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着竹子哭泣。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不久之后,地上突然裂开,长出了几茎嫩笋。
孟宗非常高兴,采回家中煮汤给母亲喝,母亲的病竟然因此而痊愈了。
《卖身葬父》:董永,生活在汉代,家境贫寒,自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
两人感情深厚,生活虽苦却也温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董永的父亲因病去世,留给董永的是无尽的悲伤和贫困的现实。
面对父亲的去世,董永悲痛欲绝,但更让他焦虑的是如何筹集资金为父亲办理丧事。
在那个时代,家境贫寒的董永根本无法承担得起丧葬的费用。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卖身葬父。
董永穿着孝服,身上挂着一块“卖身葬父”的牌子,来到熙熙攘攘的街头,默默地跪着,希望能够有人伸出援手。
他的孝行感动了路人,其中一位老妇人更是热心地为他指点迷津,让他找到了愿意出钱帮他办理丧事的赵员外。
但条件是,董永必须到赵员外家做工还债。
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
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1、介绍据《史记》的记载,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孝子孝女,他们的孝心、孝行感动了世人。
以下是二十四个经典孝亲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2、许达哉许达哉是东汉末年的一个贫苦农民,他年老体弱,痛苦不堪。
可是,他为了孝敬自己的母亲,仍然日夜劳作,一心一意地为母亲分担家务。
3、刘邦刘邦是汉朝的创立者,他在母亲去世后,每年都会去墓地向母亲的坟墓上泼酒、跪拜。
有一天,他在墓前拜谒时,忽然看见墓碑上长出了一颗葡萄。
4、冯唐令冯唐令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他儿子非常孝顺,为了代替父亲服丧,他自愿割掉自己的耳朵作为曲肱之力,来表示对父亲的孝敬之意。
5、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清朝的统治者,她在位期间推行许多改革,提倡尊孝为社会准则。
她自己也十分孝顺,经常亲自照顾百岁老母亲。
6、杨修杨修是东汉末年的一个知名学者,他十分孝顺母亲。
有一天,他发现母亲用的绳子破了,他连忙从外面跑回家,找到一根新的绳子送给母亲。
7、韩冷韩冷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小吏,他常年奔波劳碌,为一老母干重工作,家中许多事情都需要他照顾。
虽然疲倦,但是他仍然日夜奔波,尽力照顾好母亲。
8、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讲究孝道,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的人们。
他每天给母亲送水喝,还经常为母亲做饭、洗衣服。
9、母亲的脚母亲的脚是一个知名孝亲故事。
故事中,一个孝顺的儿子每天都给母亲洗脚,用温水泡脚、擦洗,以表达他对母亲的关爱。
10、四郎养母四郎养母是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孝顺的儿子照顾养母的故事。
儿子将自己的收入都用来照顾养母,不计成本地为她将床褥铺得舒适。
11、孟子哭坟孟子哭坟是通俗文化中常常被提及的一个故事。
孟子以孝道而闻名,他去拜祭自己去世多年的母亲,哭得痛彻心肺,以表示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2、徐德言徐德言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忠贞不渝的将军。
“儿行千里母担忧”,他每次出征都去母亲的坟前拜祭,向母亲报告行军进展,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字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字古代中国,孝敬父母是非常重要的美德。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人们日常的行为举止之中,还能反映在一些感人的故事之中。
以下是几个关于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故事一:管仲割肉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臣,他的父亲久病不愈,医治无效,最终箭痛难忍。
管仲深感父母养育之恩,不忍看到父亲这样痛苦,决定采取极端措施救治他。
他为了治疗父亲,割下股肉煮成药汤,喂给父亲食用。
最终,经过管仲的舍己为人,他的父亲病情好转,活了下来。
管仲这种孝心让人为之感动,也被后人广为传颂。
故事二:孟母三迁孟母是孟子的母亲,在孟子还是孩子的时候,她为了让孟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三次迁家,终于在齐国郊外定居。
孟母相信,只要让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就会成为一名有用之才。
在孟母的精心教育下,孟子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学术对后来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母这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也成为后人心中的标杆。
故事三:张良三顾茅庐汉代张良是一位贤臣,但他曾经是一名无家可归的浪荡子。
在他靠路边卖酒糟为生的时候,他遇到了茅庐主人萧何。
萧何看到张良的好品质和才华,决定帮助他。
但张良因为对父母的孝心而不愿离家出走,萧何便去了三次,终于感动了张良的父母和张良。
最终,张良离家赴京进入政坛。
他的孝心和理念,以及与萧何的感人故事,成为了古代中国的一个著名传说。
可以看到,古代中国孝敬父母的故事充满了感人的细节和情感。
这些故事不仅令人感动,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它鼓舞着每一个人去尊重父母、关爱家人,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孝敬父母这个美德。
感动中国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故事
感动中国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故事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
其中,孝老爱亲的故事尤为令人动容。
这些故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本文将为您讲述一些感动中国的孝老爱亲好人故事。
一、黄香温席黄香,东汉时期的一位孝顺女儿。
她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
为了让母亲过上舒适的生活,黄香用自己的体温为母亲温暖床铺。
在寒冷的冬天,她总是先躺在母亲的床上,用自己的体温将床铺暖和,然后再让母亲入睡。
她的孝心感动了天地,被后人传为佳话。
二、卧冰求鲤这是一个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感人故事。
孟宗,一个少年孝子,为了给母亲治病,不惜卧在冰冷的河面上等待捕鱼。
他的孝心感动了河神,河神赐予他一条大鲤鱼。
孟宗将鲤鱼带回家,煮汤给母亲喝,母亲的病情奇迹般地痊愈了。
三、郭巨埋儿郭巨,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子。
他的家境贫寒,为了赡养母亲,他决定埋掉自己的儿子,节省粮食。
然而,在挖坑时,他意外地挖到了一坛黄金。
郭巨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得到了这笔财富,使他能够既赡养母亲,又抚养儿子。
四、孝感天地在现代,也有许多孝老爱亲的好人故事。
比如,重庆一位名叫王庆华的男子,他背着年迈的母亲上下班,风雨无阻。
他说:“母亲养我小,我养母亲老。
”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当地的佳话。
五、割肝救母2011年,江苏南京的一位名叫陈州的小伙子,为了救患有肝硬化的母亲,毅然决定割肝救母。
手术成功后,陈州说:“只要母亲能健康地生活,我付出一切都值得。
”他的孝心感动了整个中国。
总结:这些孝老爱亲的好人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孝敬父母被视为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教化后人的孝子故事。
以下将为您讲述几个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这些故事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孝道。
一、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以仁孝著称。
他的母亲薄太后卧病在床,文帝衣不解带,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
每次为母亲熬制药汤,他都会亲自尝过,以确保药效和温度适宜。
这样的孝行感动了天下人,成为后世子孙学习的典范。
二、子路负米孔子的弟子子路,家境贫寒,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却非常尽力。
为了让父母吃到米饭,他每次都要背着米袋走很远的路去交换。
尽管生活艰辛,但子路从未放弃孝敬父母的责任。
孔子对子路的孝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孝子。
三、黄香温席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黄香的少年,他深知家境贫寒,为了让父母能够在寒冷的冬天睡得温暖,每天晚上都会先为父母暖床。
他用自己的体温温暖被褥,让父母能够舒适地入睡。
黄香的孝行在当时传为佳话,也成为后世孝敬父母的楷模。
四、孟宗哭竹孟宗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孝子。
他的母亲患有眼疾,需要用竹笋做药引。
然而当时正值严冬,无法找到竹笋。
孟宗深感忧虑,于是独自一人跑到竹林中,对着竹子哭泣,祈求竹笋出现。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奇迹般地长出了竹笋,母亲的眼疾也因此痊愈。
五、王祥卧冰求鲤王祥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孝子。
他的继母生病,想吃鲤鱼。
当时正值寒冬,河水结冰,无法捕鱼。
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愿望,卧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终于捕到了鲤鱼。
王祥的孝行传遍了乡里,成为孝敬父母的典范。
总结:这些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道精神。
这些孝子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关于孝顺的故事
关于孝顺的故事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尊老爱幼、尊重师长的表现。
从古至今,历史上那些孝顺父母的故事数不胜数,哪怕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也能感动人心。
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几个有关孝顺的故事。
故事一:盈盈的磨砂枣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盈盈的女孩,自幼聪明伶俐。
由于家境贫困,父母只能供其读到初中毕业。
为了让盈盈继续读书,父亲带着盈盈到外地去打工,直到盈盈中考考上了一所理想的高中,才回到家中。
高中每个月学费三百多元,父母没有能力全部负担,只能割掉一些果树省下钱。
为了治病,盈盈母亲一度误食野菜引起中毒,住院治疗七八天,花去了家庭大部分积蓄。
盈盈心急如焚,急于为家里作出一点贡献。
那一年是丰收的季节,盈盈看到树上的磨砂枣挺壮实的,觉得卖掉也能有一些钱。
于是,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爬树摘磨砂枣,晚上去街头卖给过路的人。
起初,很多人看到她这个年纪这么努力,都会认为她底子好,只是为了养成劳动习惯。
慢慢地,大家都知道了盈盈的故事,都很感动她的孝心。
有些买磨砂枣的人甚至经常性地买了磨砂枣,但是往往是过路的人捧出个大手笔,把所有磨砂枣都收走义购。
经过一个月的卖磨砂枣,盈盈为家里赚到了一千多元,学费和生活费都足够交一段时间了。
同时,她的孝心也感动了无数路人。
在她身上,人们看到了年轻人不顾自己辛苦劳累为家里尽一份力的精神和孝心。
故事二:孝女管饭古时候的襄州人孙宗女,年轻时家境富裕,家中儿女众多,父亲临死前将家产分给了长子,剩下的都留给了孙宗女,这让她的弟弟妹妹都很不满意。
后来,孙宗女把自己的舍身银卖了四十两,用来赈济乡邻,还存了一些积蓄,每年春天还会拿出几百文投在天井里,以敬天地。
然而,弟弟们对孙宗女做的这些事情都看不上,以为姐姐最多也就这样。
有一年年底,令人震撼的事件发生了,孙宗女的父亲弟弟几家都在深秋时被灾害侵扰,饥寒交迫。
孙宗女立刻搬到弟弟家,靠自己在野外捡柴烧火,每天都要为弟弟妹妹送饭,送炭送棉花,过冬天。
孙宗女哪里知道,她的孝心竟然引起了五谷丰登,弟弟家的地里几乎都长出了一大堆勉拾柿子,随处可见,这让弟弟们充满感激,四季八节孙宗女都会来送饭,就连实行了“舍不得洒扫帚”的政策的父亲家也很尊重她。
十大慈孝故事
十大慈孝故事
1. 孟母三迁: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三次迁居,最终使他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2. 孝顺父母的张仪:张仪在父亲养病期间,不离不弃、日夜陪伴,表现出了无私的孝心。
3. 孝感悲痛的曹娥:曹娥为了救父母的性命,自尽于江中,展现了无比的悲痛和孝心。
4. 黄粱梦:黄粱梦中的孝子,为了替父报仇,舍身献计,最终成功救国。
5. 赵孝恭:赵孝恭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守护自己的父母,扮成女子接送父母,表露出深深的孝心。
6. 古城孝女李双双:李双双代父为母,从小照顾病重的母亲,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
7. 笋儿杀娘:古代的一个故事,孝顺的笋儿为了给母亲保住家产,不得已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
8. 杨家将:杨家将中杨雄为了保护母亲不受官兵的侵扰,采取了种种方法,表达出孝顺之心。
9. 孝子刘海粟:刘海粟在抗战时期,为了治病救母,将自己的腿切下用以换取药物。
10. 顾雏农访母:顾雏农为了寻找乳母,漂泊四方,最终和母亲团聚,展现出了孝心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第一位是孝顺母亲的孝子——董永。
董永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母亲生前因为家境贫寒,曾经为了养活董永而卖身为妾。
然而,董永并没有因此而怨恨母亲,反而一直孝顺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神,最终得到了圣旨,成为了仙人。
第二位是孝顺父母的孝子——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将,他在一次战斗中被俘,元军要求他背叛大宋,但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为了保护家人,他选择了壮烈牺牲。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忠孝两全的楷模。
第三位是孝顺父亲的孝子——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年轻时家境贫寒,父亲为了供他读书,甚至卖掉了家里的牛。
然而,管仲在日后成为了一代名臣,他一直孝顺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心感动了齐国百姓,成为了古代的孝子楷模。
第四位是孝顺父母的孝子——谢晋。
谢晋是南朝梁时期的一位宰相,他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一直孝顺父母,直到父母去世。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孝子楷模。
第五位是孝顺母亲的孝子——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年轻时失去了父亲,母亲一直独自抚养他长大。
曹操一直孝顺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孝子楷模。
第六位是孝顺父亲的孝子——杨家将。
杨家将是宋朝的一位抗金名将,他年轻时家境贫寒,父亲为了供他读书,甚至卖掉了家里的田地。
然而,杨家将在日后成为了一代名将,他一直孝顺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孝子楷模。
第七位是孝顺母亲的孝子——杨玉环。
杨玉环是唐代的一位美女,她年轻时家境贫寒,母亲为了供她读书,甚至卖掉了家里的首饰。
然而,杨玉环在日后成为了一代美女,她一直孝顺母亲,直到母亲去世。
她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孝子楷模。
第八位是孝顺父亲的孝子——岳飞。
岳飞是宋朝的一位抗金名将,他年轻时家境贫寒,父亲为了供他读书,甚至卖掉了家里的田地。
然而,岳飞在日后成为了一代名将,他一直孝顺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
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古代中国是一个崇尚孝道的社会,尊敬父母被视为一种美德。
在中国历史上,有24个孝子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孝道的典范。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孝道精神,从中汲取养育子女的教育启示。
故事一:包公孝悌包公是一个著名的清官,这与他孝敬父母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包公自幼丧父,他靠打鱼为生。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瘦弱的老人,他病得很重,包公不禁想起自己的父亲。
于是,他把所钓的鱼全都交给了老人,并顶着暴雨把老人背回家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体现在对陌生人的关心和照顾中,我们应该做出类似的行为。
故事二:萧何卖田萧何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有一次,萧何的母亲得了重病,需要用药。
而这时正值荒年,药价暴涨。
萧何卖掉了他家的田地,用来换取药物。
虽然田地是财富,但为了母亲的健康,萧何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这个决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要比物质更重要,亲情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故事三:阿福卖身阿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儿子,他卖身为奴以还父亲的债务。
阿福为了帮助父亲还清债务,舍弃了自由,甘愿做奴隶。
他坦然接受了这个命运,用真诚的孝敬表达对父亲的忠诚和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孝心。
故事四:杜预断臂杜预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知名书法家。
有一次,他父亲被人诬陷,杜预决定为父亲洗刷冤屈。
但是,为了让别人相信他的话语,他不惜用刀子砍掉自己的一只手臂,以证明自己清白。
虽然这个行为让他痛不欲生,但他无怨无悔地为了为父亲做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父母不惜一切。
故事五:顾恺之负荆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
当他父亲去世时,他丧失了经济来源。
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顾恺之背起荆腹,与母亲一同涉水过河。
即使在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放弃对母亲的孝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无论何时都不能忽视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1.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鹿乳奉亲——郯子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
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
在我国历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2.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涌泉跃鲤蒋氏,东汉四川广汉人,嫁给庞氏。
夫妻孝顺,家离长江六七里。
庞氏经常去河边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经常给她做鱼吃。
婆婆不想一个人吃饭,就邀请她的邻居一起吃。
有一次,因为大风,庞兹很晚才回家打水。
江怀疑她忽视了她的母亲,把她赶出了家门。
庞兹住在邻居家,没日没夜地努力纺纱织布,把积蓄寄给邻居孝敬岳母。
后来婆婆得知庞氏被开除的消息,让蒋氏把他请回来。
庞氏回国途中,庭院里突然涌出泉水,味道和长江水一样,每天都有两条鲤鱼跳出来。
从此,庞氏用这些来祭拜他的岳母,这样他就不用去很远的河边了。
3.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卧冰求鲤王翔最孝顺。
初丧,后母朱不慈,数之。
所以我失去了对父亲的爱。
每次扫牛,项更是恭敬有加。
父母生病,不能脱衣服。
妈妈经常想吃生鱼,天冷结冰的时候会脱衣服给它削冰。
冰突然自溶,双鲤跃出归。
母亲又想到了黄雀烤,几十只黄雀为母亲来到她的窗帘里。
全村惊叹不已,认为是孝感造成的。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导语: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将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
”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2、鹿乳奉亲春秋时期的郯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
在我国历史上盛传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
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
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
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
从小若有孝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3、倚门倚闾倚门倚闾的典故:母爱是滋润你生命的水【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六》。
【释义】闾:古代里巷的门。
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历史典故】战国齐湣王时,燕、秦等国联合攻齐,燕将乐毅领兵侵入齐都临淄,齐湣王逃亡卫国。
楚国派大将淖齿率领军队前去援助齐国,其实楚国并非真心救齐,淖齿杀死了齐湣王,和燕国分占齐国领土和宝器。
感动中国的孝道故事
感动中国的孝道故事摘要:1.引言:孝道的含义与重要性2.主体部分:四个感动中国的孝道故事介绍a.故事一:陈毅孝敬父母b.故事二:孟佩杰照顾瘫痪母亲c.故事三:吴锦源背着母亲上学d.故事四:刘秀祥带着母亲打工求学3.结论:传承孝道,弘扬传统美德正文:感动中国的孝道故事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德,代表着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
在我国历史上,无数的事例都证明了孝道的重要性。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四个感动中国的孝道故事。
故事一:陈毅孝敬父母陈毅是我国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在家庭生活中始终坚持孝道。
尽管身居高位,陈毅始终保持谦逊和低调,亲自照顾生病的父母。
他曾在诗中写道:“父母养育恩,终身难忘怀。
”这种孝心感动了无数人。
故事二:孟佩杰照顾瘫痪母亲孟佩杰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自小承担起照顾瘫痪母亲的重任。
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孟佩杰用自己瘦弱的身体,为母亲撑起了一片天。
她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让人们感受到了孝道的力量。
故事三:吴锦源背着母亲上学吴锦源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家境贫寒的他,每天都要背着瘫痪的母亲上学。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吴锦源从未放弃过,他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让人们看到了孝道的伟大。
故事四:刘秀祥带着母亲打工求学刘秀祥是一个励志青年,他带着瘫痪的母亲一起打工求学,用自己的汗水诠释着孝道。
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的事迹激发了无数青年勇敢面对困境,传承孝道美德。
结论感动中国的这四个孝道故事,传递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与孝顺有关的感人故事
与孝顺有关的感人故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不养而亲不待。
孝顺是为人子女最基本要做到的,你知道古往今来有哪些感人的孝顺故事吗?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与孝顺有关的感人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十分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忙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感人故事--孝心
感人故事--孝心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
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
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著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
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真的要送我回家吗?」「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著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一朵玫瑰花
为逝者举行盛大丧礼、
不如在他在世时
善尽孝心......篇二:感人故事--孝心
感人故事--孝心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 「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著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著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一朵玫瑰花
为逝者举行盛大丧礼
不如在他在世时/
善尽孝心...篇三:孝心少年感人事迹
毛岸龙的故事
他,年仅十四岁,却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撑起整个家;他用自己的行动赢得每个人的尊重,也为我们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他,就是毛岸龙,伊滨区李村镇偏桥村的一名普通少年。
岸龙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2009年,母亲又得了糖尿病,干不了活,严重时甚至会随时晕倒。
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继父在外打工,微薄的收入让这个曾饱经风霜的家庭如履薄冰,然而祸不单行,工地上的一次意外让继父伤了双腿,这个脆弱的家庭更雪上加霜了。
今年六月的一天,毛岸龙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第二天一大早,毛岸龙就起床收拾好母亲的衣物,带上身份证,医保卡,在赊来的电动三轮车后面铺上床单,慢慢扶母亲躺上,带母亲去医院看病。
家里没有钱,他就先到邻村的舅舅那里借了两百元。
到了医院,他让母亲在医生的屋里坐着休息,自己去挂号,不知道挂号的地方在哪儿,他就边走边问,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这样来来回回穿梭在医院的长廊里,为母亲挂号,交住院费,办理住院手续。
母亲入院后,毛岸龙就向学校请假了。
一连十天,他一直守在母亲的病床前,照顾母亲起居。
由于早中晚餐都要花钱买,钱不够了,岸龙就自己少吃,甚至不吃,只为让母亲多吃点,能早日康复。
终于,在岸龙的精心呵护下,母亲出院了,毛岸龙又成了母亲的护工和医生,他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第一件事便是给母亲注射胰岛素,每次打针,他都小心翼翼,因为他怕弄疼了母亲。
大家知道,胰岛素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夏天来了,家里没有冰箱,毛岸龙就用三个袋子把药一层一层的裹起来,放在家门口的井里,因为井里的温度比较低…百善孝为先,毛岸龙用自己稚嫩人生的每一天一笔一划的书写大写的“孝”字。
在家里,小小少年独挑大梁,在学校,毛岸龙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他集体荣誉感极强,每次打扫卫生,都能看到他瘦小的身影。
班里的卫生保洁工作,他总是做得最好的那一个。
这样的好孩子,不仅需要我们的爱,更需要我们学习。
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行善和尽孝。
生命经不起太久的等待,孝道同样经不起太久的徘徊。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将来孩子也会这样把你送走。
别让父母的等待成为遗憾,及时行孝,从身边的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