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及课程标准修订(2018年7月)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及课程标准修订(2018年7月)

●1999年高考开始进行“3+X”模式探索
“3+文/理综合” 是该阶段人们普 遍认可,且影响 最大的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大部分省市陆续实行了“3+文/理综合”的
高考模式 。
●2014年新高考综合改革开始,在浙、沪两省市先行试点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出台背景 ● 从 2005年原教育部长何东昌上书中央,痛斥应试教育的弊端;谈松华 (曾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领衔调研,写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 革研究报告》,报告提出高考改革“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 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功能;将社会化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建立中学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逐步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 ● 2010年谈松华再次被任命为组长,再次进行调研,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 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原因在于 “分歧太大”。 ● 进入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 展,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 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 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 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 2014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的实施意见》,9月3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教学计划,于1958年3月颁发了1958— 195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
主要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课程改革的主题是:缩短 学制、精简课程。 1961年开始,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 针指导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颁发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 (草案)》, 这次改革开始重视学科与育人的作用;首次提出设置选修 课;重视地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

新修订高中政治课标解读《聚焦核心素养 ,变革教与学方式》

新修订高中政治课标解读《聚焦核心素养 ,变革教与学方式》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是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性必修课程 要求为依据。 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
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五等21级。五等的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
运用本课程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与观念,在 分析情境、应对挑战、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表现出来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参与经济、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本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具体建议包括: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 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 展。 1. 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 式。一方面,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 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要针对相关活动,设计可操作的测评。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在课程实施方案框架下,对学科课程标准的 细化和落实,是高中学校教学的重要指导。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突出 使用旧教材落实新课标要求,落实新高考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精神,突 出学科核心素养,改变教与学方式。体现不同学科对学生成长和终身 发展的独特价值。
教学指导意见
指导一线教师准确领会和落实改革精 神,转变育人模式。
指导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要 求平稳开展教学。
帮助一线教师使用旧教材、突出新理 念,对接新高考。

2018年秋季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材修改

2018年秋季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材修改

2018 年秋季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修改明细页码原文改动“致同学们”部分倒法律意识法治意识数第 4行“致同学们”部分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数第 3行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本质要求“致同学们”部分倒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民经数 2 行济持续健康发展“致同学们”部分倒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数第 1行“如何阅读这本教都用各自的序言用序言材”部分第 2 行目录第十课课标题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济建设代的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目录第十课框标题标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第一单元序言部分理性地理性第 7 行第一单元序言部分做知识上的准备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最后一行第5页第3行商品-商品商品—商品第 5 页下方虚线框换图中图画第6页正文第 1段商品 -货币 -商品商品—货币—商品最后一行第6页第2个虚线商品 -货币 -商品商品—货币—商品框中商品-货币商品—货币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出现了依托信息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实技术与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购买、支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付的“电子货币”,涌现出各种新的支付第 7 页相关链接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方式,如刷卡机刷卡、手机扫描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银行柜员机转账支付等。

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地借助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便捷地完系统完成自动转账业务。

成结算业务,纸币使用明显减少。

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规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伪造货币第 8 页相关链接第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2 段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金;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者没收财产:(一)伪造货币集团的首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要分子;(二)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三)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2018年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实施建议》

2018年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实施建议》

论 证
走出困境的选择
这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之举 —— 观思想政治课发展之大势
的选择。 ◆ 为什么要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概而言之,
是当前问题“倒逼”出来的。
理 由 一
因势而谋
因课程形态之大势而谋 —— 一种以核心素养
的培育为主导而不是以学科体系或学生经验为主导
的课程类型。
◆ “凸显观点、关注过程”: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 的方法论基础。
创新意义的亮点。链 接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
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 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否则就会“肌无力”。“
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 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要 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被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 、新表述”,“体现原创性、主体性、时代性。”“主要的困难 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 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
主要变化及实施建议
一、从基本思路看主要变化
——依课标文本的撰写为序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

我们为何出发—— 一脉相承的坚守。
我们去向何方—— 与时俱进的追求。
◆ 表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信念。
解 读

课程性质:这是一门什么课
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的课程。
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动力。“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想 应运而生。
的呼声。” ◆ 用四要素表达思想政治素养,更能够紧扣时代主题、回应社会关切, 展现“强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精神状态。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介绍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二、基本理念1.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2.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3.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三、学科核心素养相对于现行课标从三个维度陈述课程目标的方式,根本的变化在于以核心素养的陈述来表达课程目标。

这种陈述,分为两步展开。

首先,表达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明确每个素养的内涵,阐述其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表明每个素养对于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有多么重要。

然后,以每个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来陈述。

“◆具有政治认同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及课程标准修订(2018年7月)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及课程标准修订(2018年7月)

(五)招考制度大变革(两依据、一参考)
1、不分文理,实行“3+3”模式 2、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4、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ຫໍສະໝຸດ 附:配套文件(四个意见):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
2、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3、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摘自一名1981年高考考生的回忆:
恢复高考制度几 年后,学生应试 负担过重。科目 过多现象日渐显 现!!!
●1983年高中会考开始,并进行高考减少科目尝试
高考科目过多,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又要保证学生毕业资格 ,
●1992年高考开始实行“3+2”模式
“3+2”是这阶 段普遍为人们所 接受且影响最大 的高考模式
几个话题:
一、我国高考改革走过的历程 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回顾 三、扎实落实高中新课程方案
1
一、我国高考改革走过的历程
●我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从隋朝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已经历了 一千四百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高考改革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每次改
革都对普通高中的课程及教学产生了导向性影响:
(一)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沿革
4、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六)高考综合改革需要稳步推进与探索
1、2014年“拿图纸、出方案、定试点”,上海、浙江首批试点 2015年“打基础、抓施工、抓试点”;
2016年“调布局、克难点、抓推进”;
2017年“抓总结、出经验、稳推广”,2017年,首批试点省 参加“3+3模式新高考”; 2017年鉴于沪浙的经验教训又推出二批试点(北京、天津、山 东、海南四省市作为新高考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 整体推进速度较原预计明显后移了。 浙江省人民政府在2017年11月28日出台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 》 文件指出:要【完善学考选考安排 】:

2018年秋季高中政治教材必修4《生活与哲学》修改说明

2018年秋季高中政治教材必修4《生活与哲学》修改说明

2018年秋季高中政治教材必修4《生活与哲学》修改说明
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结合以上论述,谈谈“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在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

习近平说:“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一场深刻变革。

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


习近平说:“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

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11 / 11。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一、新课标研制工作的依据和要求(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依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三)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总之,体现德育课程的性质要求,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是整个研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的因素。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四、课程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一)必修课程(二)选修课程(三)整合课程内容的原则特点:内容选择: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

组织方式:只遵循理论逻辑不违背理论逻辑,更合乎生活逻辑。

(四)确立必修课程总体框架的思路。

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是课程的本质特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内容目标的灵魂。

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

特点:1、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

2、涵盖了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新的要求。

3、有利于建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程框架,更好地体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核心素养版新修订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2018年10月)

核心素养版新修订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2018年10月)


1、课程性质中的“变”。
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 了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

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
代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这一模块与旧课标中经济生活的第三、四单元的内容基本一致,
本模块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相关内容。
(3) 模块3:政治与法治 (2学分) 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 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
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1、必Fra bibliotek课程概况 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轴,以“四个自信”为“四维”,以 “四个素养”要素为“四梁”。其中,模块1采取历时性方式,讲为何开 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2、3、4依托模块1的讲授,采取共时 性方式,讲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课程的总架构,围绕“高举旗帜”的主题:既鲜明地贯彻了 “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要 求,又充分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模块框架分析
•模块1讲基本原则: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为主题,以社会形态 的历史演进为主线,以树立理想信念为主旨。
•模块2讲经济建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主题,以经济体 制改革为主线,以树立新发展理念为主旨。 •模块3讲政治建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主题,以三者统 一为主线,以坚定政治立场和方向为主旨。

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小编也已为各位整理了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答记者问:1.社会各界对修订普通高中课程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答: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

二是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

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

三是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

2.为确保课程修订达到预期目标,修订工作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答: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央有关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关。

二是坚持科学论证。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求。

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不同领域人员的意见,重大问题向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三是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反映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高度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努力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变化及注意问题 新课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变化及注意问题 新课标
5.4 对学校和教师的一些建议
在过去的一年,通过旧教材新教法、建构主义理论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讨等教研活动,广大政治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有所了解和运用,前几年的“小先生教学法”、 “新闻播报暨答记者问”、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法”等教学改革也为新课程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信广大政治课教师能够很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但是新旧课程理念的碰撞、新旧教师角色的转换、新旧教学方式的磨合,必定会激发出不少矛盾。思想政治课的实质是践行教育,思想政治课改革成功的关键必然锁定在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改革实践上。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及时将新理念内化为信念,与时代同步;改进教学方式,将信念外化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行为;用自己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谢谢!)
思想政治 3 (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 4 (生活与哲学)
必修课程四个模块的关系
六个选修模块的课程,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学科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新课程增加文化必修模块及部分选修模块的内容,正是建设三个文明的重要体现,强化哲学教也是符合国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有利于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必修和选修模块均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课程理念。)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课件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课件

Page
10
思想政治2:政治与法治
本模块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框架,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 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内容标准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1.2 引述党章规定,牢记党的纲领、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领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为 党的指导思想的意义。 1.3 了解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 2、人民当家做主 2.1 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2 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当代国际社会
Page 8
五、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1:经济与社会
本模块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 理,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
济的运行,阐释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成就和发展理念,
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提升参与经济社会 生活的能力。
Page
9
内容标准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1 比较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阶段,理解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由。 1.2 简述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解析其优势和局限性;辨析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3 评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阐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根基。 2.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2.1 评析企业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阐释企业和消费者如何作出合理 决策,解析市场 运行机制中诚信与公平竞争的价值。 2.2 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物价指数(CPI),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意义。 2.3 说明影响货币需求的基本因素,评析宏观经济调控中运用货币政策的实例;列举税收 作用的表现,评析宏观经济调控中运用财政政策的实例。 3.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1 归纳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成就,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阐释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2 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解析产业结构升级的意义与途径。 3.3 辨析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评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 列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18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18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18》摘要:“生活即教育”新课改核心问题是“生活如何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又如何满足生活”问题,我国教育陶行知先生他“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教育,生活而教育”,学生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统”、“专制”走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合作”;由“题海”走向“精“”活”,应该具有性化、活动化、生活化[摘要] 教育与生活关系是外课程改革备受关问题重与现实生活系是新课程基理念因立足高思想政治课堂实际分析目前高政治生活化教学存问题及义提出生活化教学方法[关键词] 高政治生活化教学新课改众所周知教育是生活要它生活、以生活归宿这就味着教育目不仅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更培养会社会生活生存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团结协作而且教育思想领域也从放弃对生活教育义追问法国教育卢梭提出“教育应关儿童生活”;德国教育裴斯泰洛齐宣告“生活是伟教育者”;现代美国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现象学胡塞尔等人提出“生活世界理论”这些理论推动下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提出教育要回归生活追寻生活对教育义成教育们直目焦.我国高政治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重视政治知识结构建立忽视知识与生活系学生政治知识结构建立离不开基概念和原理课堂上教师对基概念和原理讲重视随处可见但将知识与生活有效系却不多是就出现相当部分学生“死记硬背”概念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现象二重视习题类型归纳忽视问题生活情景受应试影响高考题对教学导向是不容忽视是就出现“高考深教师”将历届高考考知识容列表分析对习题进行类型归类基础上进行组题、练题、猜题、甚至押题这妨碍学生真正从理政治知识和实际问题上把握政治问题脉络使学生陷入“题海”就题论题地套类型使政治与生活割裂开如何使政治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和要,使学生能力得到多方面、综合发展新课程基理念提出从学生已有验出发,让他们熟悉生活情景感受化学重要性,了政治与日常生活密切系,逐步学会分析和与政治有关些简单实际问题二.高政治生活化教学义能够促进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原高政治课偏重对济学、哲学、政治学相关知识掌握教学较多地关了知识身逻辑顺序往往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背离知识与社会生活隔膜以至知识与实践张力并不能得到体现而生活化教学则知识与实际生活架设了桥梁例如济生活告诉学生如何驾驭市场济;政治生活使学生了如何行使当作主权利;化生活使学生觉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明实践教师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化教学感受着济、政治、化、伦理、法律等各模块知识理性思考义更能到应用知识价值二实现学生不发展“生活即教育”新课改核心问题是“生活如何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又如何满足生活”问题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目是“培养人生活品质完善人生活状态提高人生存能力提高人生活质量使学生学会美生活”政治科目所包含不模块数量及容上实现了政治课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学生不兴趣与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将政治学科先进性要与适用围广泛性要相结合将知识功能与实际功效相统既着眼部分学生升学要又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就业从而实现不学生有差异发展三.高政治生活化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生活化知识建构理论认,学生是己生活验基础上,主动活动建构己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并不是无所知白纸,而是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已逐步形成了己对各种现象理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己知识验程,即通新验与原有生活知识验相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己知识验因教师要做有心人,常收集些与生活有关教学,教学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教学容生活化美国教育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世界成课程容我国教育陶行知先生他“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教育,生活而教育”但是传统教学程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题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生活,远离了学生实践,当学生面对系生活题目会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成正比,学生创新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教学程是“还原生活”程因知识生活,又高生活我们教学活动容应扎根现实生活,对生活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义指导,使然生命体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达到对人生义感悟与领会,满足其追生活义,超越现实与我,进行创造精神生活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知识运用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知识化能力因学习目更多地是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知识归宿教学我们要充分考虑政治学科特,贴近学生熟悉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知识与政治课密切系,让学习成学生发展重要动力泉3作业布置生活化如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主阵地,那么学生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生长学生学习政治就是要应用到将社会生活实践,因作业不应是了做题而做题,了知识了考试而做题,而脱离学生生活验学生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统”、“专制”走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合作”;由“题海”走向“精“”活”,应该具有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生活世界是生动,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也使学生识到他们正学习知识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信心与动力教学评价生活化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技能程成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程因对学生评价不仅要关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学生发展新课程主张教学评价要承认学生发展程存性差异存着不发展水平实践我们要针对学生差异性评价标准上多元化抓对知识、能力单元形成性评价并着重抓单元测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尚达标学生实施别教学对学有余力学生进行拓展教学有计划设置选做题增强题目选择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主选择做让不学生获得不发展鼓励学生发挥己性特长施展己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学生积极进取、勇创新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问渠哪得清如许有头活水”只有引入生活“活”水我们课堂“渠”方能清澈活泛“天光云影”尽纳其生活是课堂只有融生活课堂才是有生命力也才能保持代特色作线政治教师课程改革实践更要重因地制宜从学生熟悉生活坏境出发整合课程让教育回归生活把快乐还给孩子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创造!参考普通高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00俞世赞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 003陈爱金新课程下教师教学反思闭焦作师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08姜群教育即生活―浅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几认识叨科学众0085葛峰瑞生活化教学《济常识》课应用研究田〕蒙古师学0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介绍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二、基本理念1.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2.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3.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三、学科核心素养相对于现行课标从三个维度陈述课程目标的方式,根本的变化在于以核心素养的陈述来表达课程目标。

这种陈述,分为两步展开。

首先,表达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明确每个素养的内涵,阐述其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表明每个素养对于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有多么重要。

然后,以每个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来陈述。

“◆具有政治认同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

◆具有法治意识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具有公共参与的素养,学生应能够:遵循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获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具备公共交往中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6四、课程结构遵循课程方案的规定:必修课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性考试;选修1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和高考;选修2由学生自主选择,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可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体现。

789五、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思想政治1:经济与社会本模块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阐释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成就和发展理念,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提升参与经济社会生活的能力。

内容标准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1 比较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阶段,理解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由。

1.2 简述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解析其优势和局限性;辨析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3 评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阐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

2.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2.1 评析企业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阐释企业和消费者如何作出合理决策,解析市场运行机制中诚信与公平竞争的价值。

2.2 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物价指数(CPI),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意义。

2.3 说明影响货币需求的基本因素,评析宏观经济调控中运用货币政策的实例;列举税收作用的表现,评析宏观经济调控中运用财政政策的实例。

3.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3.1 归纳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成就,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2 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解析产业结构升级的意义与途径。

3.3 辨析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评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列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11思想政治2:政治与法治本模块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框架,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内容标准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 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1.2 引述党章规定,牢记党的纲领、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领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意义。

1.3 了解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

2、人民当家做主2.1 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2 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2.3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2.4 感受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3、依法治国3.1 简述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引述宪法规定,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3.2 剖析立法、执法、司法实例,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3.3 列举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实例,表明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阐释全民守法的意义。

思想政治3:哲学与文化本模块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包括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讲述社会生活、个人成长中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文化自信的意义;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内容标准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1 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 解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阐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1.3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1.4 阐述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2.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1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性,阐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2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析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理解价值观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比较、鉴别和选择。

2.3 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

3.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3.1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意义和途径。

3.3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者和传播者的自信。

(二)选修I课程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模块围绕当今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不同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说明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介绍国际组织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引导学生在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中,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内容标准1.各具特色的国家1.1 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揭示国家的本质,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1.2 解析国家的结构形式,理解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安全的意义。

2.世界多极化2.1 引用国家之间合作、竞争、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2.2 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描述世界多极化趋势。

2.3 解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

3.经济全球化3.1 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3.2 描述当代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3.3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探究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和途径。

4.国际组织4.1 阐释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评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2 分析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3 识别主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评价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法律与生活本模块聚焦公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理性行为,重点介绍公民基本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包括家庭、婚姻中的法律关系和责任,就业和创业的法律保障,社会争议解决途径和程序;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素养,增强法治意识,提供更加贴近生活的法律常识;内容标准1、民事权利与义务1.1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认识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1.2 了解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类型,懂得维护物权的途径。

1.3 了解合同的含义和价值,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违约责任,懂得合同订立的程序,熟悉解决合同纠纷的途径,阐述诚信的价值准则。

1.4 了解民事责任,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

2.家庭与婚姻2.1 全面认知监护、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等家庭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2.2 解释婚姻关系,以及婚姻中的法律关系,阐述正确婚姻与家庭观念的形成。

3.就业与创业3.1 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熟悉就业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3.2 了解与创业有关的企业登记、税收等基本法律制度,评述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说明依法经营的必要性。

4.社会争议解决4.1 识别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不同的调解方式,说明调解制度的特点和程序。

4.2 了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经济仲裁等仲裁形式,说明仲裁制度的特点和程序。

4.3 解析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特点和程序,说明不同诉讼中的举证规则,树立证据意识。

4.4 归纳公民的诉讼权利和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六、质量检测●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办法●高中学考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须参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