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案
五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
五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主题一:尊重与包容在这个主题班会上,我们将讨论尊重与包容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个性,尊重他人意见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
在班级中,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
同时,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和习惯,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主题二:团结与合作团结与合作是团队取得成功的基础。
在班级中,我们要学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共同面对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
合作是一种能力,要学会尊重与信任他人,才能真正实现团结合作的目标。
主题三:友爱与互助友爱与互助是班级关系和谐的基础。
在这个主题班会上,我们要强调友爱的重要性,要善待他人,让友谊之花在班级中绽放。
同时,互助也是非常必要的,要勇于给予帮助,也要主动寻求帮助,让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主题四:勇敢与坚强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时,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在这个主题班会上,我们要鼓励大家要勇敢的迎接挑战,要坚强的面对失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主题五:责任与担当责任与担当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这个主题班会上,我们要强调责任的重要性,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学生。
同时,担当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有勇气面对挑战,不逃避责任,积极担当,展现自己的价值。
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这五个主题的理解,将其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习惯。
3. 提高学生对社会和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标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的体现。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人物事迹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教师详细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及其在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的体现。
3. 分析案例: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理解其内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3.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以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五个认同活动方案
五个认同活动方案第1篇五个认同活动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计划开展“五个认同”活动,以此激发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1. 提高人民群众对国家、民族、文化、道德和法治的认同感。
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3. 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活动内容1. 国家认同活动(1)活动主题:爱国主义教育(2)活动内容:组织爱国主义讲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人民群众深刻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伟大成就和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
2. 民族认同活动(1)活动主题:民族团结进步(2)活动内容:开展民族知识讲座、民族艺术表演、民族文化展览等活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民族团结。
3. 文化认同活动(1)活动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活动内容:组织传统文化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4. 道德认同活动(1)活动主题:道德榜样学习(2)活动内容:开展道德榜样评选、道德讲座、道德实践活动等,倡导文明风尚,提高道德素质。
5. 法治认同活动(1)活动主题:法治宣传教育(2)活动内容:组织法治讲座、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四、组织实施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2. 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
4. 定期对活动进行总结,对优秀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时间安排1. 活动启动:即时启动,为期一年。
2. 各项活动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确保活动效果。
六、预期效果1. 提高人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道德认同感和法治认同感。
五个认同教案
《“五个认同”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深刻理解“五个认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精神。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和宗教观。
4.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1. 准确把握“五个认同”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
2. 激发学生对“五个认同”的认同感和践行意识。
难点:如何将“五个认同”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展现国家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视瓶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从而自然引入“五个认同”的主题。
二、“五个认同”的内涵讲解(20 分钟)1. 国家认同(1)讲解国家的定义、特征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国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生活、发展的根基。
(2)通过列举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如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强调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而个人也应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民族认同(1)介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多元民族构成,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大家庭。
(2)讲述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共同发展的故事,强调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3)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反对民族歧视和。
3. 中华文化认同(1)阐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传统节日等方面。
(2)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传统技艺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五个认同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五个认同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珍爱生命1. 班级主题班会1.1 观看《等一个人的咖啡》短片,引导学生思考珍惜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2 分组演绎生命故事,围绕珍爱生命主题,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与脆弱。
2. 个别心理辅导2.1. 设计个别辅导方案,针对特定学生的压力源、自我认知等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2.2. 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向学生传递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珍惜家庭和友谊、珍爱每一次成长成才的机遇的信念。
二、亲情教育1. 班级主题班会1.1 看《父与子》、《红高粱》等影片,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1.2 分组查阅相关资料,讨论什么是好家庭、好家长,如何与父母沟通等话题,增强学生亲情观念。
2. 家长座谈会2.1 带领家长回顾自己孩子时期的成长历程,分享成长故事,引导家长关注子女的成长与发展,提升家长教育意识和水平。
2.2 通过家长座谈会,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紧密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合作,形成共同关心学生的良好局面。
三、自我归属感教育1. 班级主题班会1.1 讲述祖孙三代成长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1.2 设计活动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学生自我归属感。
2. 个别心理辅导2.1 设计个别辅导方案,针对特定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2.2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爱心和自强心,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良好的归属感。
四、关注他人教育1. 班级主题班会1.1 分组收集正能量的事迹,能够启发他人的事例,并展示给全班,激发学生关注他人的热情。
1.2 通过模拟情境、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关注他人的愉悦和价值。
2. 社会实践活动2.1 组织学生走近社区、看望孤寡老人,体验关心他人的感觉和价值。
2.2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社交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社交技能。
五、自我挑战教育1. 班级主题班会1.1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三好”品质(好学、好问、好思考),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挑战。
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案
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学习时间:2019年9月12日学习内容: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学习地点:四年级一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为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号召学生争做爱国守法、勤奋好学、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人,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公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一)班主任宣布主题班会开始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
总书记强调,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自身年龄和特点,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校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我们将形成长效机制,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指导家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孩子的榜样,同时家庭与学校要形成合力,树立一批学生身边的好同学、好教师、好家长,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
现在我宣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我茁壮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请全体学生起立,奏《少先队队歌》。
(二)主持人就位主持人: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
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
主持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初中政治五个认同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五个认同”的含义,包括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1. “五个认同”的具体内容。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五个认同”。
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五个认同”的意义。
2. 将“五个认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五个认同”的含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a.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讲解我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
b.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讲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
c.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讲解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e.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实践成果,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
2.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五个认同”的理解和感受。
三、巩固练习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五个认同”的理解。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如何践行“五个认同”。
a.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国旗、国徽,维护国家尊严。
b. 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c.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d. 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一)
五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五个认同主题班会一、班会背景•本班学生在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认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五个认同主题:家庭认同、学校认同、团队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3.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引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认同?认同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多重要?”引发思考和讨论。
2. 讲解认同的概念(10分钟)•讲解认同的定义:指个体对自身所属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一个人建立个体意识、自我概念的过程。
•说明认同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成长、学习、交往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3. 学习五个认同主题(20分钟)家庭认同•分析家庭认同的重要性及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健康的家庭认同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建立。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责任和感受。
学校认同•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特点和文化,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要对学校有认同感。
•分组进行小研究,让学生调查本校的特色、历史和校园文化。
团队认同•讲解团队认同对团队协作和合作的重要性。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民族认同•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身处的民族群体,培养对民族的认同感。
•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文化认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多样性。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回顾五个认同主题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整理思路。
•分享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运用认同主题提升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认同感的作文,并结合五个认同主题进行展开。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班会,学生对认同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五个认同主题的学习,促进了他们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认知。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观教育教案
五观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五观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五观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观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五观。
2、难点理解五观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将五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五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五观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4、实践活动法:安排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加深对五观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个人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思考,从而引出五观教育的主题。
(二)讲解五观的内容(20 分钟)1、国家观国家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热爱国家的表现和意义。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的重要性。
2、民族观民族的概念和特点。
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
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3、历史观历史的作用和价值。
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4、文化观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5、宗教观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的宗教观。
(三)案例分析(15 分钟)1、展示一些因错误的五观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如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否定历史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危害。
2、分享一些因树立正确的五观而取得成功和成就的案例,如爱国科学家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实现繁荣发展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四)小组讨论(15 分钟)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五观”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实践活动(10 分钟)1、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如制作一份关于五观的手抄报、写一篇关于如何树立正确五观的心得体会等。
五个认同观念班会教案
五个认同观念班会教案引言本文档是关于五个认同观念班会教案的详细描述。
针对于班级中培养学生正确认同观念的重要性,特制订了五个认同观念班会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认同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认同观念的概念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正确的认同观念,包括自我认同、集体认同等。
-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人格与社会角色的关系,明确自身的价值与责任。
- 提升学生的情商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意识。
教学内容认同观念的定义和范围- 介绍认同观念的概念和内涵。
- 分析认同观念的不同层面,包括个人认同、集体认同等。
个人认同的培养和塑造- 引导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并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 培养学生自信和积极的自我认同心态。
-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集体认同的培养和维护- 引导学生了解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和作用。
- 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和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 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和社区的活动,培养集体认同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际关系建设与社会责任- 教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和情商培养。
- 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 强调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促进自觉守法和良好行为惯。
应对差异与多元文化-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差异和多元文化的意识。
-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学会妥协和包容。
- 增强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班会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教师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评估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小组讨论时的参与度和口头回答问题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将组织学生完成一些与认同观念相关的小作业,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理解程度。
结束语通过本次班会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认同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
初中政治五个认同教案
初中政治五个认同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知识与技能:理解“五个认同”的含义,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五个认同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五个认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音响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引导学生感受对祖国的热爱。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五个认同”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关于“五个认同”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
2. 教师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五个认同”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情景模拟(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景,进行模拟表演,展示五个认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五个认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五个认同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五个认同,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五个认同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主题班会之一 为谁学 为什么学 怎样学 主题班会课教案
主题班会课教案: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主题班会之一为谁学为什么学怎样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高度认同”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高度认同”的意义。
2.引导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谁学为什么学怎样学”的学习目标。
3、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高度认同”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
2、难点:明确“为谁学为什么学怎样学”的学习目标一、活动目的:1、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的内涵。
2、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为搞好民族团结,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4、明确“为谁学为什么学怎样学”的学习目标二、班会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五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点。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科学内涵和理论观点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
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
(二)五个认同:1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2.要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大学五个认同的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五个认同”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和多媒体设备。
2. 学生预习“大学五个认同”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五个认同”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认同感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认同感?认同感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二、讲解“大学五个认同”1. 国家认同:讲解国家认同的概念,强调国家是民族共同体的象征,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2. 民族认同:讲解民族认同的概念,强调民族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培养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
3. 文化认同:讲解文化认同的概念,强调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
4. 历史认同:讲解历史认同的概念,强调历史是民族发展的基石,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5. 社会主义制度认同:讲解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概念,强调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三、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认同感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大学五个认同”。
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大学五个认同”。
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简要回顾“大学五个认同”的概念和内涵。
2. 提问:你们认为如何培养自己的“大学五个认同”?二、实践环节1. 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大学五个认同”。
2. 学生分享实践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总结1. 教师总结“大学五个认同”的重要性,强调认同感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大学五个认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五个认同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五个认同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班会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
作为学生的一种重要形式的课堂学习活动,班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而班会的主题也成为指导班会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组织有针对性的班会,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格和社会能力。
本文介绍了五个认同教育主题的班会教案。
首先,团结友爱的教育。
班级是一个小的社会,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竞争、相互协作和相互支持的复杂联系组成的。
它要求学生之间具有团结友爱、扶助彼此的精神,比如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有关关系的主题,增加相互了解、理解和体谅,强调团结友爱的行为。
其次,体现尊重与宽容的教育。
尊重是构建和谐校园重要的一块基石。
学生之间应培养尊重他人观点的态度,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礼貌的方式相互尊重。
此外,学生也要培养容忍的精神,鼓励他们倾听他人的想法,尊重他人的主张,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来参与、表达和发挥自己的主张。
第三,培养真诚负责的教育。
真诚不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应该培养的重要的素养。
班会可以通过加强认识学生的真诚负责精神,告诉他们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完成学习任务,尊敬师长,不讲谣言,怀着负责的态度参加班会活动等来加强真诚负责的素培养。
第四,弘扬安全知识的教育。
安全是学生发展的保障,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班会可以利用形象有趣的方法,教育学生手脚慎重,不乱跑,不打架等安全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安全观念,进一步促进校内、校外的安全。
第五,弘扬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我心态,培养负责任的态度。
班会可以鼓励学生劳动、热爱生活、关心他人、表示敬意,参与社会活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责任感,让学生学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以上班会教案,我们可以看出,认同教育是班会活动的重要内容,应当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师要立足自身的岗位,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以认同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班级中传播正能量,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习氛围,让学生从中受益。
五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
五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一、目标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并认同五个不同的主题,培养他们的认同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安排第一主题:家庭1.介绍家庭的重要性,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故事。
2.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家庭的感受和认同。
3.演示家庭团结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懂得尊重父母和亲人。
第二主题:友谊1.引导学生探讨友谊的意义,分享自己和朋友之间的故事。
2.组织互动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信任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包容和谅解的品质。
第三主题:学校1.讨论学校是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让学生思考在学校中的责任和角色。
2.带领学生思考如何为学校创造更加友好和和谐的氛围。
3.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主题:社会1.分析社会对于个人和家庭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2.讨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3.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第五主题:健康1.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讨论健康对于个人幸福的重要性。
2.分享健康生活的经验和建议,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组织体育活动或健康讲座,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三、总结通过五个认同主题的班会活动,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加了解自己、认同自己,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更加珍惜和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愿我们的班会活动取得成功!特殊应用场合1. 初中新生入学班会对于初中新生入学班会,应该增加以下条款:1.指导学生适应新环境,培养积极的心态。
2.强调班级团结,鼓励互帮互助。
3.设计适合新生特点的互动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
2. 重点关注班级班委班会对于重点关注班级班委班会,应该增加以下条款:1.强调班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同学们共同成长和进步。
2.提出班委在班级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挑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训练。
五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
五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阿尕尔森镇中学主题班会召开记录表时间主题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班级班主任八年级班杜玉活动目的: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涵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具体内容教案一: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内容构成。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的历史观称为唯物史观。
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
5、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
二:五个认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
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儿女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开发建设了新疆,共同为创造一体多元中华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共同维护了边疆稳固、国家统一、民具体内容教族团结,共同铸造了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共同凝聚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要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要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多元一体的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
要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案现。
要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在认同的基础上而作出的选择。
三:三个离不开 1981年,中共中央在转发《中央书记处讨论新疆工作问题的纪要》的通知中进一步指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案
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学习时间: 2019 年 9 月 12 日学习内容: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学习地点:四年级一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为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号召学生争做爱国守法、勤奋好学、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人,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公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一)班主任宣布主题班会开始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
总书记强调,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自身年龄和特点,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校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我们将形成长效机制,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指导家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孩子的榜样,同时家庭与学校要形成合力,树立一批学生身边的好同学、好教师、好家长,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
现在我宣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我茁壮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请全体学生起立,奏《少先队队歌》。
(二)主持人就位主持人: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 24 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
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
主持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五个认同观念班会教案
五个认同观念班会教案一、主题:互相尊重与友善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和友善待人的态度1.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互相尊重和友善待人。
2.分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场景,学会用友善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3.制作海报,展示互相尊重和友善待人的重要性。
4.阅读名人动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互相尊重和友善待人的认同感。
5.结束时,让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友善行为准则,每个人签字。
二、主题:感恩与关爱目标:培养学生感恩和关爱他人的态度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感恩和关爱他人,列出相关的关键词。
2.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出感恩和关爱的场景。
3.制作感恩卡片,写下感谢的话语并送给他人。
4.安排学生到社区义工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5.结束时,让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在义工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三、主题:性别平等与尊重目标:培养学生重视性别平等和尊重对方的态度1.引导学生思考性别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2.邀请一位专家来讲解性别平等和尊重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分小组讨论,并撰写一份对性别平等和尊重的宣言。
4.通过影视片段或故事的观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性别平等和尊重对方的形象。
5.结束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辩论主题是“男女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对待”。
四、主题:勤俭节约与珍惜资源目标: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和珍惜资源的意识1.引导学生思考勤俭节约和珍惜资源的意义,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列举出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勤俭节约和珍惜资源的方法。
2.邀请一位环保专家或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讲解勤俭节约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分组并进行小调查,调查学生家庭的节约和珍惜资源的方法。
4.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创意设计出实用的小物品。
5.结束时,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学校等方面实践勤俭节约和珍惜资源的体验,以及制作小物品的心得。
五、主题:团结协作与友好相处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友好相处的能力和意识1.引导学生讨论团结协作和友好相处的重要性,并从个人角度理解这些概念。
505社会主义核心心价值观主题教案(共5篇)
505社会主义核心心价值观主题教案(共5篇)第一篇:505社会主义核心心价值观主题教案社会核心价值观教案题目:我们的价值观设计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在价值追求上抱有怎样的信念、信仰、理想,便构成了价值观特有的思想内容。
价值观对学生的行为有着深层的导向作用。
学生的信念、信仰、理想总是像心目中的“坐标”、“天平”和“尺子”一样,随时都在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以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向、态度和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总是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取向。
这就迫切需要使学生们对价值观的正确性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活动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旨在让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观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优良的精神面貌与行为取向。
活动准备:1.收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的材料。
2.板报《我们的价值观》的创作与准备3.配乐诗朗诵与表演唱的排练。
4.收集十大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5.现场书法展示的工具准备。
活动流程图:1、主持人理论剖析2、板报《我们的价值观》赏析3、配乐诗朗诵《价值》4、案例剖析5、表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6、小组讨论: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7、现场书法展示8、班主任总结9、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活动步骤:一、主持人理论剖析主持人深入介绍与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展示板报《我们的价值观》学生分组讨论感想主持人强调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三、配乐诗朗诵《价值》同学表演配乐诗朗诵《价值》学生初步感知价值观四、案例剖析主持人介绍十大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学生分组讨论:道德模范身上的价值观体现主持人总结归纳五、表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同学展示表演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六、小组讨论: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对于价值观及正确价值观的理解小组派代表发言主持人总结七、现场书法展示同学进行现场书法展示(主题——我们的价值观)八、班主任总结引导今天的主题班会很成功。
五个认同教案
五个认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认同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培养学生正确的认同观念,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二、教学重点1.认同的概念和特征。
2.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正确的认同观念。
2.如何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认同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认同问题,并培养正确的认同观念。
3.互动交流法: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节:认同的概念与特征一、认同的概念“认同”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某个群体所产生的感情依恋及归属感。
它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也最普遍的心理需求之一。
二、认同的特征1.归属感:认同是一种归属感,人们在认同某个群体时,会感到自己与这个群体紧密相连。
2.情感依恋:认同是一种情感依恋,人们对所认同的事物或群体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喜爱和亲近感。
3.价值共享:认同是一种价值共享,人们在认同某个群体时,会与这个群体分享相似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第二节:认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一、认同形成的影响因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场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2.教育因素:学校教育、社团活动等都能够促进青少年对某些事物或群体产生认同。
3.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媒体宣传等也能够影响人们对某些事物或群体产生认同。
二、认同发展过程1.阶段一:无意识期。
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孩子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认同。
2.阶段二:自我意识期。
从两岁到六岁,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但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群体认同。
3.阶段三:社会认同期。
从六岁到十二岁,孩子开始对某些事物或群体产生认同,并开始接受外部社会文化的影响。
4.阶段四:自我身份期。
从十二岁到青春期,孩子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念,并对所属的群体产生更为深刻的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学习时间:2019年9月12日学习内容: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学习地点:四年级一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为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号召学生争做爱国守法、勤奋好学、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人,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公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一)班主任宣布主题班会开始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
总书记强调,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自身年龄和特点,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校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我们将形成长效机制,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指导家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孩子的榜样,同时家庭与学校要形成合力,树立一批学生身边的好同学、好教师、好家长,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
现在我宣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我茁壮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请全体学生起立,奏《少先队队歌》。
(二)主持人就位主持人: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
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
主持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主持人:我们这一代人起点太高、梦想太多,是习惯富足的新一代人,自然地对祖辈那种平淡、艰苦、节约的工作和生活抱有怀疑态度,期待更多的变革。
我们热爱变革、期待改变,却没有明确方向。
所以在很多人身上,我们看到玩世不恭、好逸恶劳、衷于享乐等。
主持人: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当下,疾速奔跑时,我们忘了初心,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不能接受漫长的等待,因为我们习惯了快速,我们希望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拥有一切,但真的拥有了我们又能干什么?物质膨胀的今天,灵魂被挤兑的无处栖息。
(三)下面请看情景剧《差距》主要内容:2个同学表演,1个同学好好学习,1个同学不仅不学习,还在旁边打游戏,影响这个好好学习的同学。
(四)主持人就位主持人:谢谢同学们的表演。
听说有的同学喜欢比吃穿,比有没有车接车送,比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这样就比偏了,一定不能比这些。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要比就比谁更有志气、谁更勤奋学习、谁更热爱劳动、谁更爱锻炼身体、谁更有爱心。
主持人: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成大德。
少年儿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样为社会做很多事,但可以从小做起,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对祖国热爱吗?对集体热爱吗?学习努力吗?对同学们关心吗?对老师尊敬吗?在家孝敬父母吗?遵守社会公德吗?对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吗?对坏人坏事有义愤感吗?这样多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积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会越来越多了。
主持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
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
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
主持人:下面请欣赏诗朗诵《少年中国说》。
(五)《少年中国说》朗诵人: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登上岁月的肩膀远眺。
朗诵人: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朗诵人: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朗诵人: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朗诵人: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
朗诵人: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朗诵人: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朗诵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朗诵人(全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六)主持人就位主持人:谢谢同学们的表演。
主持人:我们心中都应该要有榜样,要不断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少年英雄的故事,他们中不少人的名字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
《小兵张嘎》、《鸡毛信》、《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说的就是一些少年英雄的故事。
主持人:今天,各行各业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包括航天英雄、奥运冠军、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有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主持人:我们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
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主持人: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是在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我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帮助。
不要嫌父母说得多,不要嫌老师管得严,不要嫌同学们管得宽,首先要想想说得管得对不对、是不是为自己好,对了就要听。
主持人:有些事没有做好,这不要紧,只要自己意识到、愿意改就是进步。
自己没有意识到,父母、老师、同学指出来了,使自己意识到、愿意改也是进步。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们要养成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帮助的习惯。
只要从小就沿着正确道路走,学到一点,就实践一点,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人生就会迎来一路阳光。
主持人:同学们,青少年要敢于有梦,飞船、潜艇、智能机器人等,今天不都有了吗?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是早晨的阳光,朝气蓬勃;是奔涌的激浪,豪情万丈;是高飞的雄鹰,勇往直前。
主持人:我们要踏踏实实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历史赋予我们新生命,我们就应该练就过硬的本领,时刻准备着,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主持人(全体):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主持人:现在我宣布,内江十小六年级六班《社会主义价值观伴我成长》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面,我们有请何老师做活动总结,大家欢迎!(七)马克思主义“五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点。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科学内涵和理论观点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
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
无论谈论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其他,马克思主义都有一个基本的着眼点——人。
人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不同于自然,“人是自由的自觉的”类存在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
突出“五观”教育是新世纪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展、深化、整合,也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和进一步贴近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更是党和国家加强民族工作和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客观需要。
要使学生能够成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必须以坚实的思想、正确的理论来说服和充实他们,并使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了解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正确地认识和看清现实生活中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现象,自觉地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
国家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学生正确认识国家与民族、个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本,国家利益集中地反映和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各族人民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国家分裂、民族分裂为已任。
宗教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族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正确认识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了解并正确认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遵守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
文化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族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及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事实,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异民族文化,从人类发展进步的高度看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变迁,在珍视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并积极借鉴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
(八)四个认同:即: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2.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3.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4.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