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_5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2、课题:吃穿住话古今(二)第一课时:从服饰话古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服饰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程度的体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的智慧及创造精神,增强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的自豪感。
树立为祖国作贡献,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和内容分析: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追求也日渐挑剔。
面对市场上色彩斑澜的各式服饰,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蜂踊而至的西服、韩装、牛仔等世界各国的服装让人眼花缭乱。
在不少学生的眼中,这些舶来品才是服饰的精品,才是引领服装潮流的先锋,才是值得他们梦寐以求的穿着。
而对灿烂多彩的中华服饰和中华服饰源远流长的历史,他们知之甚少,对中华服饰对世界服饰的影响更是只知皮毛。
这种数典忘祖的现象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加以引领,就会割裂历史,忘却中华五千年的悠久遗产,就难以让学生树立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本课内容是“从服饰看历史”和“从服饰看社会”。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1、古往今来衣料的发展历程,及其纺织技术的发展。
透过现在人们穿着的衣料,反映了事物的沿袭击与变迁,以及现代衣料和纺织技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服饰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人文性,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审美观。
同时,通过对唐服、旗袍的承袭;唐服对日本和服的影响;对牛仔服、西服等舶来品的认同和吸收;丝绸之路的发展等各个层面,反映了服饰文化的国际性、历史传承性。
让学生综合地、发展与联系地、多角度地理解中国“穿”的文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学习1、(出示学生不同季节服饰的两张生活照)提问:什么季节照的,为什么?服饰与什么有关?2、(出示穿着不同职业服饰的几张图片)提问: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根据什么断定的?服饰还与什么有关?3、师生讨论服饰还和什么有关。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2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新人教版

7.反馈表:为学生准备反馈表,包括对本节课教学资源的评价、教学方法的反馈等,以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吃穿住话古今(二)”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吃穿住话古今(二)”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吃穿住话古今(二)”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课堂
1.提问: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吃穿住话古今(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2.观察: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需要改进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建议。
3.测试:在课堂结束前,进行小测验,以检查学生对“吃穿住话古今(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吃穿住话古今(二)”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吃穿住话古今(二)”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吃穿住话古今(一)”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吃穿住话古今(二)”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追根寻源2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_19

吃穿住话古今(二)
一.学什么
导入,回顾上节课
板书课题
二.我来学
活动一
(1)服饰还与什么有关?
(2)从古到今服饰是怎样变化的,从这些变化中说明了什么?活动二
(1)讲黄道婆的故事,说一说黄道婆做出了哪些贡献?(2)出示图片,说一说从这两张图片中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日本和服和唐装这么像?
三.我来用
出示视频
(1)从视频中观察服饰的互相影响你知道了什么?
(2)摸一摸自己的服装说一说现代的衣服用什么面料做的?四.我来思
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吧!。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_2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二)
中华食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2、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教学重点:中华饮食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中华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一个词和吃有关,男女通用、猜一猜是什么?
生:吃货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华食文化
师:说一说民以食为天,天是什么意思?
生:重要、天大的事
师:毛主席说中国人对世界有两大贡献、一是中国菜二是中医
师:请大家欣赏精美的中国菜(出示课件)
师:说一说中国菜的特点
生:精致漂亮
师:板书(精美)
师: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师: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先民的精品意识
师:吃吃喝喝不可等闲视之
师:中国人朋友离别、送往迎来都要吃,吃体现一个“情”字
(板书:情)
师:老人孩子客人在一起吃饭要排座次这体现一个什么字?
板书(礼)
师:筷子文化是中华食文化的代表
生:读31页奇妙的筷子
师:房子古代叫箸
师:利玛窦说中国人手中有两根小魔棒,手能做的事它都能做。
师:请同学讲吃中的故事
师:总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食文化。
我们要敬食、惜食。
做一个美食家板书:中华食文化
精美情礼
食不厌精夫礼之初
脍不厌细始诸饮食
课堂练习:
1、把各自收集的美食故事,小组合作交流,交流之后谈感情。
2、说一说中餐、西餐利与弊。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教案设计(一)吃穿住话古今教学目标:1.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
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第二课时古人的歌谣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
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_5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从服饰看社会,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服饰与气候的关系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
请大家看看。
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照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说。
2、同学们根据老师穿的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学生说,师板书:季节气候(二)服饰与职业的关系1、出示课件,说一说他们分别是什么职业?2、你们是根据什么断定的?3、由此看来,服饰还与什么有关?学生说,师板书:职业。
(三)刚才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有关,那么服饰还和什么有关呢?学生说,师结合学生说板书。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身份、经济水平、制作技术等有关。
接下来,我们用服饰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二: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进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坐着时光机器去畅游历史。
1、让我们一起出发吧!第一站远古时代。
(课件出示图片,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的远古人。
)2、同是远古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张图片上的远古人没穿衣服,一张是穿了树叶的。
)3、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懂得用树叶遮身,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猜测出什么?学生说。
4、小结: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他们开始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板书:人类进步)5、出示课件。
品德与社会人教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1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从服饰看社会,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三、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发展思维:首先我用两张照片(一张是冬天照的,一张是夏天照的。
)来导入本课与服饰的相关联系。
结合课件来让学生探究服饰与季节气候有关,在出示一组照片(厨师、消防员、护士、农民、警察),让学生探究透过服饰看到制作水平,职业身份、经济水平、等之间的关系。
2、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接下来请出同学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多啦a梦,让他做我们学习上的伙伴,用他的时光机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走进远古。
第一站:远古时代。
课件出示: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的远古人。
让学生找出区别并探究树叶的用处(遮羞),再出示穿兽皮的远古人,这一过程让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 1、让学生了解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他们开始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板书:人类进步)。
2、很多年前我们的地球,气候四季如春,既无严寒,又无酷暑。
后来地球开始逐渐变冷,当严寒降临的时候,人们缩在洞穴里,生火取暖,要出洞去打猎、采集时,他们就用兽皮来御寒。
这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大进步。
3、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一)让学生看课文(麻布和丝绸服饰图片),学生再比较麻布与棉布、丝绸、化纤的异同处?体会由棉、丝、化纤、代替麻料的必然性。
同时引导学生从衣服的变迁中明白社会的不断发展。
(精品文档)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2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新人教版 (2)

织业做出了贡献的人, 正因为黄道婆传播和改革了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
才促进
了棉花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才穿上了价廉物美的棉布。
第143066页,学习资料仅供参考
第143064页,学习资料仅供参考
麻布。 4、那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呢?(丝) 5、5000 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做丝衣了, 这件丝衣是多少年前
做的? 小结:这件丝衣 2000 多年前的,丝衣的重量只有 49 克,不到一两,
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6、同学们,一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世
7、我们再来欣赏欣赏, 用丝绸做的服饰。 (放图片: 各种各样的服饰) 8、同学们,这些与远 安全教育: 9、如果遇到下暴雨,山洪暴发,河沟涨水,千万不要冒险来上学,要 由家长护送,实在不行向老师请假。 10、在学校用餐的同学,中午不能到校外去,要离开学校要家长来向 班主任请假,由家长带出学校。
11、早上到学校不能太早, 较远的同学要结伴同行, 在路上注意安全。 12、不要将危险物品带人学校,如火柴、打火机、小刀、锋利的物品 等, 13、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不骂人、不打架,对人要有礼貌,同学之间 要学会谦让,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如发生矛盾要找老师解决,不要让 家长到学校来闹事。
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V
标
教 1、知道我国服饰、纺织和建筑的产生
学 与发展,
重 2 、认识建筑服饰的地域特点,它们与 点人们社ຫໍສະໝຸດ 生活的关系。教 学难点
学习用比较、发展的服光研究看待事 物的方法。
教 具 古代服饰图片
课 新授课
型
教学过 程
教学内容及达标措施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_17

家居文化与变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建筑的地域文化特点。
2、了解它们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通过搜集网络资料,课堂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了解建筑的地域文化特点,它们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美妙和丰富多彩。
2、学习用比较、发展、传承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历史与文化厚重感课前准备:1、课前收集我国各年代以及自己身边有特点和艺术造型特色的老房子、古建筑的图片。
2、收集中国建筑和家具的图片以及资料。
3、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视频《城市变奏曲》:展示城市变迁发展的一个过程。
师(声情并茂):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原始的居室建筑就被祖先创造出来,但那只是藏身之所。
当古朴的建筑融入了人类的感情、信仰和智慧,铸就了紫禁城的威严、凯旋门的辉煌、金字塔的雄伟和摩天大楼幕墙饿炫目之后,它们才成为建筑物,是固化了艺术和文明的见证。
今天一起走进远古时代,去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家具文化知识(二)走出巢穴了解原始人和人类当最初的房屋。
1、观看课件: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请仔细观察,边看边思考:(1)人们为什么在树上搭窝,在地上挖穴而居呢?(2)他们的房子的风格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呢?(3)人们最初的房子和他们住的巢、穴有什么相似之处,与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原始人的居住状态,知道原始人根据自己居住地的特点创造了最早的房子。
)2、小组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态下,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
从早期人类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居遗址开始,它满足了原始人地最低要求。
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特点上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建造等。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5

吃穿住话古今(二)——中国服饰·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二)》第一个知识点设计的一堂中国服饰课。
主要由生活中的“穿”切入中国丝绸文化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让学生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让学生在探究中国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重在了解和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基本认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用学生自已搜寻到的历史知识来关注生活,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
·设计理念·本课由古今中外的服饰进行对比,探究服饰文化的同时增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从服饰的发展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透过服饰的互相影响,让学生发现国内的服饰不但影响到国外,同时国内服饰也受国外服饰地影响。
整节课从同学们喜欢的服装布料、服装款式、到服饰变迁,一切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材、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认识中国的服饰文化。
2、通过古今服饰的对比让学生掌握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中华服饰文化内涵的崇拜。
·教学重点·(1)培养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2)了解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对中华服包年文化内涵的崇拜。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服饰面料、款式和有关服饰的历史文化内容。
教师准备:·教学流程及评析·(“【】”内为针对某一部分设计的意图说明或评析;楷体文字为课上实录,主要再现的是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能力目标: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从服饰看社会,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
请大家看看。
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照片各是什么节照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说。
2、同学们根据老师穿的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学生说,师板书:季节气候
(二)服饰与职业的关系
1、出示课件,说一说他们分别是什么职业?
2、你们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3、由此看来,服饰还与什么有关?学生说,师板书:职业。
(三)刚才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有关,那么服饰还和什么有关呢?学生说,师结合学生说板书。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身份、经济水平、制作技术等有关。
接下来,我们用服饰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
二: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进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和一位好朋友一起来探讨有关服饰方面的文化,它就是多啦艾梦,我们将坐着它的时光机器去畅游历史。
1、让我们一起出发吧!第一站远古时代。
(课件出示图片,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的远古人。
)
2、同是远古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张图片上的远古人没穿衣服,一张是穿了树叶的。
)
3、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懂得用树叶遮身,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猜测出什么?学生说。
4、小结: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他们开始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
(板书:人类进步)
5、出示课件。
这个远古人在做什么?用什么来缝衣服?为什么是用的骨针?那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缝制衣服?学生说。
6、小结: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用骨针来缝合兽皮做衣服了,这可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大进步。
当然,和我们现在相比,当时的制作水平还是相当低下。
7、从用树叶遮身发展到用兽皮做衣服,你还能猜测到什么呢?学生说
6、小结:很多年前我们的地球,气候四季如春,既无严寒,又无酷暑。
后来地球开始逐渐变冷,当严寒降临的时候,人们缩在洞穴里,生火取暖,要出洞去打猎、采集时,他们就用兽皮来御寒。
三: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
(一)、麻和丝衣
1、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走出了用树叶、兽皮为面料制作服饰的时代,后来,他们的服饰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出示课件)知道这是什么面料吗?(麻布)。
是呀,6000多年前,人们已经能把野生麻的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
3、(出示课件)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呢?(丝)
4、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做丝衣了,这件丝衣是多少年前做的?学生说。
5、小结:这件丝衣2000多年前的,丝衣的重量只有49克,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6、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的!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种桑树,养蚕子,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你们知不知道古代有一条与丝绸有关的路?(丝绸之路)
7、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走向了世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的商业往来,也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
8、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用丝绸做的服饰。
(放课件:各种各样的服饰)
9、我们的祖先多么的了不起,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10、同学们,这些与远古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说。
11、这些服饰的颜色绚丽,面料丰富,款式多样化。
透过服饰的变化,我们能看到当时社会在怎么样?(板书:社会发展)
(二)、黄道婆的故事。
1、我们知道树叶、兽皮、麻布这些面料是天然的。
丝呢?这种面料靠的是人们养蚕而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服饰面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在二、三千年前,人们知道了种植棉花。
(出示课件)这幅图反映了宋代人织布制衣的生活。
同学们,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说一个关键人物-----黄道婆。
2、谁能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黄道婆做出了什么贡献?学生说。
4、小结:正是因为黄道婆传播和改革了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才促进了棉花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才穿上了价廉物美的棉布。
(三)、出示唐朝的皇帝服、宰相服、武士服
1、接下来,我们到达了第二站唐朝。
请看一看,猜一猜:这几套唐朝服饰分别是什么人穿的?(鼓励学生说,看谁能做个“小小预言家”)学生说。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说。
课件展示结果。
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以及时的鼓励。
2、皇帝穿龙袍,官吏穿官服,武士穿战袍,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出,那时候服饰与什么有关?(板书:身份。
)
3、小结:远古时候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是用来遮羞、暖体的,而现在这些服饰已经成为不同身份地位的标志。
我们的服饰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
(四)、出示唐服、和服。
1、左边一件是我国唐朝服饰,哪右边这件呢?
2、同学们感觉日本的和服与唐朝服饰有相似的地方吗?中国和日本是不同的国家,两套服饰为什么那么相似?学生说。
3、小结:和服受到唐朝服饰的影响,成了日本的国服。
唐代服饰不仅对日本,还对朝鲜、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到今天,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仍然把唐朝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深远。
(五)、出示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1、(出示课件)时间过的真快,我们来到了清末民初。
同学们知道这套服饰的名称吗?
2、在很多中国人还在穿长袍马褂时,西方国家的人们却普遍穿着这样的服装,我们称它为西装。
后来,我国人们吸取了西装的优点,设计出了中山装,中山装出现后,很快受到我国许多男士的喜爱,并将它看作是中国男士的民族服装。
3、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
4、小结: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我们知道我国的服饰不但影响了国外,同时还受到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
(六)、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服饰的繁荣
1、最后我们随着时光机器又回到了现代。
(出示课件:牛仔服、西装、旗袍、唐装)
问:这是我们现代人穿的一些服饰,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是从我们祖先那里沿袭下来的,哪些是从外国学来的?学生说。
2、当代服饰样式繁多,当代服饰又是用什么面料做的呢?同学们可以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穿的衣服,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好朋友一起议一议,现在的服饰用什么面料做的?(丝绸、棉、麻、化纤、纳米、莱卡、腈纶……)
3、小结:我们现代服饰的面料可以说不计其数,不但有传统的棉、麻、丝绸等面料,还有化纤、羊毛、莱卡、腈纶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服饰的面料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未来的服饰面料还会更加丰富多彩。
4、同学们,从古到今,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打开了通向世界服装业的大门,人们的着装令人眼花缭乱。
让我们来看一看同伴们那些多姿多彩的服饰。
(课件展示)
5、小结:我们不仅看到了当代服饰的繁荣景象,更感受到了社会的开放,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同时我们从同伴的服饰中还能找到祖先们留下的痕迹(情感升华:再一次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坐着多啦A梦的时光机器把历史畅游了一翻。
我们知道了远古时候的树叶、兽皮制作的衣服是用来遮羞、保暖的,经过时代的变迁,它也是一种职业身份的象征,今天服饰更是美丽和时尚的化身。
透过服饰的发展和变化,我们体会到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同时,我们也初步学习了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五、课外延伸:
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收集从古到今的服饰图片,或自己按不同时期画一些不同人物的服饰(典型的),制作成图片。
到班级进行展示、交流。
并思考:今后的服饰面料还会有哪些发展变化。
六、板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二)
季节气候
职业身份人类进步
服饰经济水平
制作工艺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