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word文档
一、单选题1.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万勿暴动”、“切勿暴动”、“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
这体现出()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万勿暴动”、“切勿暴动”、“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
这体现出()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3.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杜威评价的是中国的()A.百日维新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4.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妆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5.五四运动爆发后,当时的教育家罗家伦曾撰文指出:“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
”材料说明五四运动()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促进了中国教育模式的变化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学生还组成退学团。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测试 精品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测试)1.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
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
这说明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文化启蒙B.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传播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C2.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
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
这说明()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文化启蒙B.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传播D.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答案】C3.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
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
这说明()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答案】C4.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B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 .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D .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答案】B5.“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运动是二十一条带给中国人的国耻的一种延后的爆发。
在人们看来,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归根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
因此,种种跟日本签订的条约,在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中,都被人们再一次想起”。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A。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故排除含③选项。
2.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中国曾说:(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
这一革命事件应是()A.辛亥革命B.中共的成立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解析:选C。
回答本题关键点在“近年来的革命事件”,表明爱因斯坦所说的革命事件应是1922年前后刚发生,各选项中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也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符合题意。
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中国这头睡狮开始狂吼。
资产阶级为之奔走呼号,学生游行示威,火烧曹宅;商人罢市歇业,国人拒买日货;工人罢工停产。
连那些封建以来的王公贵族也参与到抗议的队伍中来。
从上述现象看,五四运动应该属于什么性质() A.社会主义运动B.民族主义运动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自由主义运动解析:选B。
从材料信息可知,工商学各界,甚至旧的王公贵族都投身到抵制日货、参加抗议之中,这本质上反映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故选B。
4.右图为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A.1860年B.1898年C.1919年D.1948年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注意关键词“山东”“青岛”和日本人把脚伸到山东地区。
故判断是1919年帝国主义干涉我山东问题。
5.“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这副对联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
以下信息与之不相符的是()A.店主为招徕生意进行广告宣传B.体现了爱国民众对一些重利轻义商家的讽刺C.反映了工人对爱国运动的支持D.说明民众爱国意识逐渐觉醒解析:选A。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选择:1.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引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签订和约 B.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C.北洋政府残酷镇压学生爱国运动 D.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革命的历程和阶段特征。
容易题。
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即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最终没有签字,A错误;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运动是在五四运动开始后,C错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的第二阶段,D错误。
2.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
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历史形成整体认识的能力。
戊戌变法主张在确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三场运动体现了中国近代追求民主政治的过程。
3.“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B.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C.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这与1915年以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洗礼相关。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提示] ①发生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②指维新变法运动;③指1919年五四运动;④指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标解读】应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过程、意义。
重点掌握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考试大纲】五四运动【知识梳理】一、背景:1.国际背景:①一战期间,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②,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背景:①政治原因: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②阶级基础:③思想基础: 3.导火线:1915年日本的“”妄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1918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作出将德国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请思考1: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努力的?结果如何?反映了什么问题?二、经过1.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
2.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工人是主力,中心在上海。
口号:。
请思考2: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有何不同?三、结果和意义1.结果: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免除、、的职务;③拒绝和约签字。
2.意义①性质:②思想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③世界意义: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标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四、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体现出2.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出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出请思考1:五四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幸运的,远离了国家衰亡的风雨飘摇。
五四运动已成为过去,那么五四精神是否也已经过时?现实生活中你认为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知识拓展】1.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主旋律;②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③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④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含答案
单选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基础巩固1.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这主要是针对()A.帝国主义强租胶州湾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日本强行占领山东省D.日本逼迫清政府割让山东半岛2.“山东又要似朝鲜,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
……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保护我山东。
”歌词反映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3.“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此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为()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4.1919年5月7日,济南学生举行了国耻纪念大会,提出了“讨伐国贼”、“反对强权”等口号,对此口号理解全面的是()A.反对北洋军阀B.反帝反封建C.追求民主自由D.反对清政府5.“三鸟害人,鸦、鸮、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这副对联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五卅运动6.“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A.科学B.自由C.民主D.爱国7.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姿态”主要是指()A.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B.反对君主专制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8.山东是近代列强侵略的重点地区。
下列事件与今天的山东省直接相关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甲午战争③《辛丑条约》签订④巴黎和会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能力提升9.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的英国学者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提到的“政治改革运动”是指()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10.“五四”的火炬,唤醒了民族的觉醒!“觉醒”的含义有()①爱国②进步③民主、科学④追求真理、勇于解放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历史长河的任何一个片段都不能割裂开来,否则无以看到历史发展的积厚流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1.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
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D.科学精神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事件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五四运动3.一场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的冲刷,可以使大群大群的人们在短时间内在思想上发生剧烈而巨大的变动。
这种成千上万人的思想大变动,在一般情况往往多少年也难以达到,也不是几个刊物或几次讲话的影响所能相比的。
材料最有可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五四爱国运动B. 辛亥革命C. 抵制日货运动D. 新文化运动4.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
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A.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B.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5.《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这里“下层群众”指()A. 农民阶级B. 工人阶级C. 大中学生D. 知识分子6.“此次沪上风潮始有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由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这段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A.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成立 B.北伐战争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7.1919年,北京等地流传着名为“请看高丽现实之惨状”的漫画。
描绘了朝鲜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惨遭屠杀活埋的场面。
其目的是()A.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B. 表达对朝鲜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C. 激励国人反帝爱国斗争的决心D. 赞扬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精神8.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及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会议,最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在会上以5票的优势(21票赞成,16票反对)通过。
新编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编者选题表1.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2017·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2017·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B.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C.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D.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4.(2017·山东泰安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精选教学文档
一、单选题1.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万勿暴动”、“切勿暴动”、“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
这体现出()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吴佩孚联合一帮将领致电大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捕者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进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
”这反映出()A.北洋军阀内部出现了分裂B.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五四运动具有群众基础3.“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A.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B.爱国商人发挥了巨大作用C.中国共产党起了决定作用 D.爱国学生充当了急先锋4.1918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
1919年2、3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喧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
这反映出当时()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B.白话文运动已被大众普遍接受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D.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5.1919年10月,李大钊撰文指出:“五四运动系排斥‘大亚细亚主义’,即排斥侵略主义,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
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
”该文旨在()A.宣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义B.揭示五四运动具有某种普遍性的意义C.说明五四运动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D.强调五四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特点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练习(附答案) (1)
《五四爱国运动》课后练习1.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1.A 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
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
2.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2.C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因此本题答案C。
3.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3.A 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4.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4.C 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
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5.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
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A.《辛丑条约》B.《凡尔赛条约》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5.B 抓住时间限制语“一战后”可以排除A、C、D选项。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岳麓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1.(2015·浙江文综·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
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7分)【考点】(2)五四运动;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解析】(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中“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及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斗争结果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九国公约》影响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局面进行回答。
【答案】(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3分)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2分)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分)2.(2015·广东文综·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考点】(3)“中体西用”思想;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解析】(3)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即可,比如,儒学地位下降,清政府学习西方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再比如,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取消读经讲经课;再比如,思想文化走向科学化、理性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材料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材料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材料二“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摘自《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2)材料二中“万国和会”指哪次会议?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3)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作为救亡图存的探索,留给后人怎样的精神财富?2.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
(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2)概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指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
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
(叶青等学者)(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4)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以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答案:(1)解放人们思想,激励人们探求救国道路,促进五四运动产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文档
一、单选题1.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万勿暴动”、“切勿暴动”、“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
这体现出()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万勿暴动”、“切勿暴动”、“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
这体现出()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3.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杜威评价的是中国的()A.百日维新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4.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妆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5.五四运动爆发后,当时的教育家罗家伦曾撰文指出:“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
”材料说明五四运动()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促进了中国教育模式的变化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学生还组成退学团。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1.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
2.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背景)1.“二十一条”(1)背景: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________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2)时间:1915年,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____________政府递交。
(3)目的: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巴黎和会(1)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________召开和会。
(2)中国希望改变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3)欧美列强决定将________在________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过程)1.爆发:1919年5月4日,________学生游行示威。
2.高潮:____________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3.结果(1)北京政府罢免____________、章宗祥、__________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精神(意义)1.爱国主义精神(1)它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爱国运动。
(2)体现出强烈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____________的精神。
知识点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1919年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当时这样做的主要考虑因素是()①中国参加了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是战胜国之一②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国家实力增强③德国战败,中国人民认为是“公理战胜强权”④中国外交成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2.1919年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我……我很失望!……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材料中提到的和约是指()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凡尔赛和约》D.“二十一条”知识点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五四爱国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高中历史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Word版 (08版 )岳麓版必修1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望,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
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列强在和会上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于是,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承认日本继某某国在某某的一切权益,省内各主要城市辟为商埠。
二、承认日本在南满洲及某某东部的特殊地位。
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未经公司同意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四、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都有土地所有权;日本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等。
5月7日,日本向中国政府下最后通牒。
5月9日,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
英、法、美、日、意五个强国操纵和会,重新瓜分世界。
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出席会议,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中国代表团提出七项条件:一、废弃势力X围;二、撤退外国军队、巡警;三、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四、撤销领事裁判权;五、归还租借地;六、归还租界;七、恢复关税自主权。
后来,中国代表团又向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
中国代表顾维钧从某某的历史、文化入手,阐述了中国对某某的主权:“三千六百万之某某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某某。
”德国没有将某某“转交他国之权”。
不料,欧美列强却做出将德国在某某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1919年4月30日,外交失利的消息传到国内。
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立即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某某亡矣,国不国矣!”并呼吁:“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 16五四国运者表号知点易中五四运的背景1五四运的程3、42五四精神5合6一、1.美国公使芮恩施“:中国人民从巴黎决的不幸中生出一种令人激励的民族醒,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而合成了一个整体。
” 段价的重要史事件是()A. 五四运B.辛亥革命C.和运D.太平天国运分析 :A “巴黎决”是巴黎和会的决 ,“ 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而合成了一个整体” 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外国交失而引的“外争国 ,内国”的五四运 ,故 A 正确 ,B、C、D 三。
2.(2017 山· 青期末 )“青未及 ,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凌弱 , 横蔑公义。
一面倡导国 ,一面仇物抵制⋯⋯公民皆用国 ,何惧无理。
” 首反应的史事件是()A. 戊戌法B.和运C.辛亥革命D.五四运分析 :D通资猜中“青” “ ”等信息能够判断出事件是五四运。
3.(2017 ·宁大期末 )梁漱溟 :“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 ,一次被捕学生中 ,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时 ,我愿学惹祸件付法庭理⋯⋯在道理上,打人是行犯 ,是无可的。
然曹、章罪大极 ,在罪名未成立前 ,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然是国急公的行,也不可以入侵他 ,加暴行于他。
”据此可知 ,梁漱溟 ()A.在法律框架内事件中的学生行B.学生的国行然打破法律,但得一定C.曹、章罪大极 ,学生入侵他 ,通情达理D.五四运中的学生行推革命入新段分析 :A从资猜中“打人是行犯,是无可的。
然曹、章罪大极 ,在罪名未成立前 ,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然是国急公的行,也不可以入侵他 ,加暴行于他” 明梁漱溟学生的行即使是国的,但也是法的 ,在法律允的范内行活。
A 正确 ,B、C两 ,D 资猜中没有体。
4.(2017 山· 泰安期末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代》中写到:“五四运此后 ,新的宇宙、人生一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和了然下民众在社会步中的作用。
” 里的“下民众”主假如指()A. 农民阶级B.市民阶级C.工人阶级D.民族财产阶级分析 :C五四运动此后,一些拥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联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流传到工人中去,所以这里的“基层民众”主假如指工人阶级,C 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
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
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
视公理。
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
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
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
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进行活动。
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4. (2017 •山东泰安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 )
A. 农民阶级
B. 市民阶级
C. 工人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解析:C五四运动以后,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 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所以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工人阶级,C 项正确。
5. “从18 世纪以来, 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
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这表明五四运动(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 .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解析:C 科学理性、自由、人权、法治等思想都是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内涵,因此,答案为C项。
A、B、D三项说法都正确,但是与材料信息不吻合。
二、非选择题
6. 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 沿江北上, 开向马乌涌(炮台)时,( 珠) 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 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军的战事, 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一直是处于家天下的格局中……每个王朝的合法性都建立在
“天意”之上,国家的基础建立在民众对于最咼统治者的威权崇拜.. 在这种逻
辑下,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
——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材料二历史上, 中国人的民族观念一直以汉族为中心, 华夏蛮夷间基本处于对峙状态。
即便暂时由少数民族所统治也是希望“驱除鞑虏” 。
……辛亥革命以后, 这种狭隘的民族观念被“五族共和”所取代……或者说,此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材料三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 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 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全球通史》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普通民众面对英国侵略的态度( 不得摘抄原
句)及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辛亥革命在“五族共和”方面的政治实践。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其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斗争成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1) 问, 依据材料一中“平静地观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概括态度;依据“民
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概括原因。
第(2) 问, 回答要符合题目要求, 围绕“五族共和”展开, 能够体现辛亥革命后民族观念的变化。
第(3) 问, 根据材料三中“凡尔赛的调停人”“在北京的学生”等信息判断运动为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外交方面的斗争成果。
答案:(1) 态度: 旁观者( 或看客)。
原因: 民众缺乏国家的认同归属感。
(2) 政治实践:1912 年成立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 名称: 五四运动。
斗争成果: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