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情节上课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上课)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上课)](https://img.taocdn.com/s3/m/a7a49e6927d3240c8447efdb.png)
三、情节探究题
温馨提示: 1、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技巧、人物的 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2、掌握相关情节技巧知识
3、表述上:要点化和层次性 4、言之成理
补充相关知识: 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 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 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 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 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 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 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故乡》中的“我”等。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
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 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安徽卷《巴尔塔 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小说情节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 列的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 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9dbe7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0.png)
《小说阅读之旅》——小说情节、人物与主题分析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小说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1.1.2 通过小说阅读,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1.3 小说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人生和人性。
1.2 课程目标1.2.1 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方法。
1.2.2 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课程内容1.3.1 小说情节分析1.3.2 小说人物分析1.3.3 小说主题分析二、知识点讲解2.1 小说情节分析2.1.1 情节结构: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2.1.2 情节发展:分析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2.1.3 情节高潮: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2.2 小说人物分析2.2.1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2.2.2 人物关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2.2.3 人物动机: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2.3 小说主题分析2.3.1 主题提炼: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2.3.2 主题表达: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2.3.3 主题意义:理解小说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小说情节分析3.1.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
3.1.2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发展,理解情节的推动力。
3.1.3 学习如何分析情节的高潮部分,理解情节的紧张和冲突。
3.2 小说人物分析3.2.1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3.2.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3.2.3 学习如何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原因。
3.3 小说主题分析3.3.1 学习如何从小说中提炼出主题,理解小说的核心思想。
3.3.2 学习如何分析小说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等表达主题。
《小说阅读-情节的作用》公开课课件
![《小说阅读-情节的作用》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123a927fd5360cbb1adb92.png)
真题演练
❖ 2017年全国高考1卷《天嚣》一文中,小说 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 简要说明
❖ 2016年全国高考2卷《战争》一文中,以 “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 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分析中间段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虑: 1.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 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文学作品中,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能 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2.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 “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 活和悲惨命运。
(二)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1、情节方面: 总领全文,交代背景,引起下文……内容,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伏笔。 (描写抒情: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2、人物方面: 突出……的人物形象; 3、主题方面: 点明……的主题,揭示……的主旨; 4、读者方面: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
概括内容
(三)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电话’为 ❖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开头或文中某情节,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突出人物…… 的性格特点,使人物更加丰满;
❖ “哈罗?” ❖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
小说情节分析(上课用)ppt课件
![小说情节分析(上课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bc9501cc22bcd126ff0ce1.png)
答案示例
❖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 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 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 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 助于小说思想内涵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 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 有现实意义。
.
答案示例
❖ 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彭恩 的身份;③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④为下文作铺垫。
❖ 【解题指南】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抓住主 要的矛盾冲突;二是分析情节的目的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 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解题思路:内容+结构。
❖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章结构、文段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 。从内容上来看,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时间(深夜)、地点(家里)、人物(彭恩)。从电话内容可知, 彭恩是一位言辞尖锐的剧评家。从结构上看,开门见山,营造 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 铺垫。答题时要思路清晰,分条作答
❖ 3、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方面 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翻浆》)
.
答案示例
❖ 《雪夜》写的是陌生人抢劫的事。篇幅虽短,情节却曲折 离奇、出人意料。作品在谋篇布局上非常精妙,步步为营 ,最后点题,既有聊斋一样的跌宕,又有欧·亨利式的结 尾。小说设计了三个出人意料的情节:
❖ (1)第一个意外是突然有陌生人蹿进来抢劫; ❖ (2)第二个意外是陌生人上楼行凶,想绑架主人的儿子
❖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 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 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 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6文学类小说阅读之情节主题讲含解析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6文学类小说阅读之情节主题讲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c18cc7e009581b6bd9ebb1.png)
专题06 文学类小说阅读之情节主题精讲目标1.回顾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情节主题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并运用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情节主题类试题答题技巧。
精讲考向考向一:情节结构【真题典例】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
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
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
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
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
你有这个胆子吗?”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
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
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
”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
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
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
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
这里准有野兽。
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
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
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
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
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
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
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作用类题型答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作用类题型答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532a9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9.png)
• 1、小说屡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文中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
(2023 辽宁《最终旳黄豆》)
• 2、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
(2023江苏《侯银匠》)
• 3、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旳情节有哪些作用?
•
(2023 江西《报复》)
二、课堂训练
• 真题探究 (2023·江西卷)阅读下面旳文字,完毕背面旳题目。
• 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旳时间、地点;② 点明彭恩旳身份;③体现彭恩旳性格特征; ④为下文作铺垫。
三、疑难点拨
• 分析情节作用要从内容和构造两方面入 手:
• (1)从构造(情节本身)方面:①为下文情 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②照应前文;③ 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④设置悬念,激 起读者旳阅读爱好;⑤作为线索,贯穿 全文。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构造严谨。 3.开头利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旳想象空间,或引
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旳线索,可作线索旳有:事、物、人、情、
时间、空间。 注意:分析情节旳目旳是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
• (2)从内容方面:①点明了人物活动旳环 境;②体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③体 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情节旳作用:①内容 ②构造
性格 、心理、身份人物
丰富形象、使形象 鲜明
深化
▪ 情节 交代故事发生旳 环境
时间、地点
▪ 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上旳作用 ▪ 构造:①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爱好。 ▪ ③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 ④照应前文××情节。 ▪ ⑤为背面旳××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
第13讲 小说阅读之情节 讲义(含答案)-2021年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衔接
![第13讲 小说阅读之情节 讲义(含答案)-2021年暑期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7289c0f84431b90d6d85c778.png)
第13讲 小说阅读之情节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知识梳理】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1)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2)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及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你知道:小说三要素是什么吗?小说最重要的内容又是什么吗?小说阅读之情节情节的定义 情节的构成情节的考点概括题作用题题型解析情节概括题常见考点:1、文章中因为时间地点的转换,出现多个小情节,要求学生仿照已给的情节填空所缺的情节。
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全文内容。
例一:仿照已给的情节填空所缺的情节。
审清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精炼表达根雕眼镜贺伟我从邮局取回一个邮包。
那是我的一个搞雕塑的学生寄来的,里面放着一副由树根雕成的眼镜,非常精美。
我心中一动——这么多年了,他还记着那件事?那是20年前,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中学任教。
他来自农村,在学校住读。
高一时他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可到了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却下降不少。
这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孩子虽然来自农村,却自尊自强,学习非常努力,从不肯落在别人后面。
我试着找他谈了几次话,想问出原因,可他总是低着头,红着脸,嗫嚅着不肯说什么。
后来我问了一位和他很要好的同学,才知道他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他曾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视力,居然两眼都近视到400度了。
我思虑了几天。
他家中比较贫困,显然他是不忍心向父母开口要钱配眼镜。
我拿钱给他配一副眼镜并不难,但让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接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分析小说情节 课件57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分析小说情节 课件57张](https://img.taocdn.com/s3/m/4109146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c.png)
(一)对于第1种提问方式: (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温馨提示 (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典型习题】 小说1:《枪口下的人格》 1.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 基本情节。(4分)
一、高考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 部情节的能力)
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周梅森《人民的名义》。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叙,请述言简视意角赅的(阐述叙观述点。角 度 )
1. 全知视角 2. 有限视角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 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 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莫泊桑《项链》
全知视角:叙事人就是作者
全知视角——上帝俯瞰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 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叙事人 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 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 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 者面前。
(3)事发空间变化角度。巴氏家空谈卖鸟笼——蒙氏家 无奈送鸟笼——球房醉酒悲欢为鸟笼。
(4)事发时间变化角度。午饭后空谈卖鸟笼——放学后 无奈送鸟笼——天黑后醉酒悲欢为鸟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分析情节作用 课件(共27张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分析情节作用 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1ceb3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5.png)
•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 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
• 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 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格等
形象+分析(身份、心理、性
格等)
环境 ①这一情节是否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 ①这一情节表现了环境的
②是否交代 了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 ×××特点或社会环境的
环境、氛围等
×××特点;②烘托、交代人
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
型性等
主题 ①从社会环境或社会话题等方面思考这一 ①反映了×××的社会环境
•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 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 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 徽……”
• 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 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 垭口……
•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 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 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 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 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 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 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解析版)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小说阅读之情节技巧主题(讲)(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72b6a3d5bbfd0a78567311.png)
考向一故事情节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梳理并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及结构的作用,鉴赏小说情节安排的合理性。
(2)命题规律小说阅读是文学类文本常考的一种体裁,尤其是新课标试卷小说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选材,从选材看有古典、现代、有中国、外国,字数1500字左右,题目3到,一道选择,2道简答,小说阅读情节类题目一般有三种形式:概述情节;指出某一情节的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好处与合理性。
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
例:【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
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
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
真想只做一个书者。
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
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
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
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
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
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小说情节分析(上课用)
![小说情节分析(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c769623df46527d3240ce0cb.png)
——情节分析
Company LOGO
情节 骨架
人物
血肉
环境 依托
2
主旨
灵魂
小说情节三大考点
认 ❖描述 识 事 物 的 ❖解释 一 般 过 程 ❖领悟
小说情节的概括 小说情节的作用 小说情节的鉴赏
3
❖一 小说情节的概括
4
典型问题:
❖学习目标: ❖ 能梳理并概括出小说主要情节。
5
典型问题:
12
❖二 小说情节的作用
13
典型问题
❖ ①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 析。
❖ ②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 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 ③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 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14
考题例举
1、文章以“捞草帽”的惊险场景开头,起到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掐辫子》2012年天津卷)
19
答案示例
❖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 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 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 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 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8
考题例举
❖ 答案示例: ❖ 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
酒。 ❖ 这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一般的概括情节是不同的,
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 特别注意辨析。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 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 巴尔塔萨做了个漂亮的鸟笼,他拒绝将鸟笼卖给老大夫希 拉尔多,他为使财主蒙铁尔的可怜的儿子彼贝高兴竟然把 鸟笼送给了他。最后巴尔塔萨醉酒彻夜未归。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公开课-PPT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公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1e89953169a4517623a305.png)
(一)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1.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 《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 故乡→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 人物线索概括可分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 于勒;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概括可 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 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 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
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知识链接
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 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阅读之故 事情节 》(共4 4张PPT )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阅读之故 事情节 》(共4 4张PPT )
一、概括情节
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见《名师伴你行》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阅读之故 事情节 》(共4 4张PPT )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阅读之故 事情节 》(共4 4张PPT )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阅读之故 事情节 》(共4 4张PPT )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阅读之故 事情节 》(共4 4张PPT )
小说阅读一 情节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阅读之故 事情节 》(共4 4张PPT )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阅读之故 事情节 》(共4 4张PPT )
考点阐释
现代文阅读——小说之情节(公开课)
![现代文阅读——小说之情节(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b1841c18c281e53a5802ffde.png)
考点一:体悟作品内容,分析其作用( 考点一:体悟作品内容,分析其作用(这个考点是高 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考的一个考点) 这个考点涉及到三个考点:物象的作用、 这个考点涉及到三个考点:物象的作用、句子或语段的 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 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 2011年江苏卷 题:文中第 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 年江苏卷11题 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 节师生问答的内容, 年江苏卷 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 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 2010年江苏卷阅读题第 小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 年江苏卷阅读题第12小题 年江苏卷阅读题第 小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 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考点二: 考点二:概括作品内容 2011年安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1 小题:请用简明 年安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 小题:
江苏卷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 江苏卷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 11 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 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
答:这一节通过师生问答,目的在于表 这一节通过师生问答, 现出孟弗之对征调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支持态 1.与第 与第④ 度。1.与第④节叙写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 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形成映衬; 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形成映衬; 2.与第 与第⑤ 2.与第⑤节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应征 入伍作对比或为第⑤节埋设伏笔; 入伍作对比或为第⑤节埋设伏笔; 3.与第 与第⑥ 3.与第⑥节萧子蔚老师对征调的态度形 成鲜明对比。 成鲜明对比。
2011年江苏卷第 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 年江苏卷第14题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 年江苏卷第 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年江苏卷第14题 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010年江苏卷第 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 年江苏卷第 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2011年安徽卷第 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 年安徽卷第14题 小说的结尾部分, 年安徽卷第 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 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 角度谈谈你的见解。还有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 角度谈谈你的见解。还有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附思维导图+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bf9a7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d.png)
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专题 小说阅读之情节
![专题 小说阅读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fbb3373aaaea998fcc220e82.png)
专题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怎么考-------明确考向少走弯路(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概括(课堂PPT)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概括(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85efdcdaef5ef7ba0d3cc0.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之情节
1
小说基本知识概述
小说的定义: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 生活(主题)的一种文学体裁。
五、在读者感受方面起到的主要: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 者思考。
17
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1、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手法”)
好处(思维方向):
① 从情节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 量。如《项链》《河豚》《麦琪的礼物》。
7
情节的概括方法:
▪ (1)寻找线索(明线与暗线),围绕小说中的某 一线索进行概括,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 、情、时间、空间等。
▪ 作用: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 安排结构,揭示主题。如:
①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 —在故乡——离故乡;
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概括可分为:盼 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3
命题热点
“小说的命题
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 情节的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 主题
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人物性格发展 的合理性探究。
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 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4
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通过 故事情节 来展示人物性格 ,表现主题。故事情节通常包 括 开端 、发展 、 高潮 和 结局 几 个部分,有的前有 序幕 ,后有 尾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