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文章探讨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及成因。认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利于大学生更快速的获取各种信息,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但需要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负面影响。

标签: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现状;成因

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

1、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界定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团支部委员会、班委会及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是学生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及价值观等而自发形成的,没有经过学校批准的,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个人自愿结成的大学生个人关系群体。

2、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主要类型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地域、性别、生活习惯及兴趣爱好等的差别,因此也使得高校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很多。根据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包括兴趣爱好型、亲缘型、信仰型、网络型等。

3、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意义

相对于传统的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来说网络背景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更快速的获取各种信息。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成员会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尽可能的传播,因此此类的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就能较容易、轻松的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有用信息。他们会并乐于在网络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也乐于对各种事情进行交流、讨论。这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大脑。

(2)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每个大学生都渴望与人交往,但由于交往的经验不足容易陷入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网络背景下的非正式群体成员在交往的过程中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看法,还可以通过匿名的形式让自己扮演“多重角色”,体验不同的角色带来的快乐。由于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里,就算对自己信心不足的学生也会慢慢的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及害羞的交往心理,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信。

(3)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大学生都有得到同伴认可的心理需要,但在学校的各种正式组织中,不能提供给每个学生平等的实践锻炼机会。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思维,也有利于维护自己的自尊,促进个人的个性培养与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与此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灵感的激发和释放,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发挥,促进其能力的更全面发展。

4、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目前大学院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它除了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的自发性、态度的相似性、民主性及心理相容性等基本特征外还表现出如下的新特征。

(1)群体成员间信息的传递速度快、内容多。非正式群体可借助不同的网络媒介传递各种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图片、文本、声音、动漫等不同形式的信息。科技的发达为这些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声音乃至视频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快速传播开来。

(2)群体成员间交往的跨时空性。以前人们之间的交往总是受时空、地域的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网络依赖程度的加深,群体间的交流沟通再也无需面对面了。也就是说网络突破了成员交往的时空限制,即使他们处在不同的国家,也不妨碍他们的沟通、交流。

(3)内部成员流动性大及结构的不稳定性。网络背景下的非正式群体是一个极其开放的群体,群体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无太多的约束,更没有正式群体的那种规章制度。能形成这个非正式群体完全基于各自主观意愿,新进成员也没严格的身份限制,所以当他们发现这个群体不能满足自己的某种特定的需求时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退出。也正是由于群体成员的加入无身份、性别或是年龄等的限制,所以群体成员比较复杂,这也加大了其的流动性。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个各自独特的性格,做事也都是特立独行的,他们对加入或退出一个群体也是很随意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随时做出决定。

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1、客观环境因素

(1)网络渗入日常生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信息技术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也普遍进入了高校大学中,同学们依赖互联网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的实时性及全球性等特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

(2)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促使大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他们认为正式群体的规范性及约束性太强,满足不了他们的那种内心的需求,因此他们会选择在网络上寻找与自己思想接近的人进行交流、寻找共鸣,最终形成了这种网络虚拟的非正式群体。

(3)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增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使得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地加大,现在每年的应届大学生数量已高达七百多万。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问题成了历届大学生不可逃避的难题。在这个情形下使得大学生不得不更加主动、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的社会知识,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

2、主观相似性环境因素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相似性因素大致可分为志趣相投、家庭背景相同、空间接近、地缘相同、价值观相同五种类型。

(1)志趣相投即群体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如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是相似的性格特征的人在一起就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刚进大学时你会发现有很多协会在招新,其实这些就是非正式群体。在加入协会之前也许他们从没想过会与彼此结识,正因为他们有着某种共同的爱好才让他们聚到了一起。

(2)家庭背景相同是指群体成员间的家庭基本条件相似或是家庭成员间的性格具有某些类似的地方。具有相似背景的人在一起会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谈论的话题相对来说也会更多,也由于某些心理上的因素,彼此沟通起来也更加的方便、更容易。

(3)空间接近是指在大学里同一宿舍的人同进同出,有很多活动也是以宿舍为单位的。这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呆在一起,对彼此了解的也相對比别的同学更多。他们经常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一起逛街,慢慢的这个以宿舍为单位的非正式群体也就应运而生了。

(4)地缘相同指同一省份、同一城市的人。由于不能经常回家也不能经常和以前的同学见面所以对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有着更特殊的情感。他们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在一起可以谈论着彼此最熟悉的地方及最好玩的事,毫无疑问的是这么一群人在一起肯定是有聊不完的话题。

(5)价值观即人们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及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对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观点。价值观相同或相似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情会有相似的观点与好恶,他们彼此也会相互吸引,最终很容易形成一个非正式群体。他们在一起可以讨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对其中的人和事做出自己的评价并在一起讨论加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