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爱迪生班)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电路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12060 课程类别:工程技术基础、必修适用专业: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时:80 学分:4.5大纲执笔人:范爱华大纲审定人:大纲审批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意义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自控、电子信息等电类专业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后续课程所必须的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和处理电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关于理论知识:对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要做到概念清楚,原理明白,方法熟练,并应当对有关知识形成较长时间的记忆。
相比较而言,“理解”在要求程度上要弱一些。
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应当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相关知识,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关于方法与应用技术:对要求“掌握”和“能够”的内容,要做到全面认识应用对象,能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相关的计算和电路设计方法,相比较而言,“能够”在要求程度上要弱一些。
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应当概念清楚,知道相应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有关的结论。
三、教学内容1 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8学时)1.1电路和电路图了解电路,电路图概念。
1.2 电流、电压和功率⑴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及功率概念。
⑵掌握判断电流、电压实际方向及判断吸收、发出功率方法。
1.3 耗能元件和储能元件⑴熟练掌握耗能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及功率计算方法。
⑵熟练掌握储能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及能量计算方法。
1.4 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⑴熟练掌握独立电源的电压和电流关系。
⑵熟练掌握受控电源的电压和电流关系1.5 基尔霍夫定律⑴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⑵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 电阻的连接掌握电阻的化简方法和应用。
1.7 电源的连接及等效变换⑴掌握电源的化简方法和应用。
⑵掌握电源的等效变换。
1.8 简单电路的分析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路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使用)
《电路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电路原理》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授予学生所必须的电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及科学实验奠定必要的电路基础。
由于电路原理实验方法已经成为四年制计算机信息专业本科生实践的重要手段,因此给学生开设《电路原理》实验等技术基础课十分必要,是理论课无法替代的,它可使学生在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方面得到必要的基本训练。
《电路原理》实验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实验技术、接受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后继课程实验的基础。
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测量和分析,加深对电路原理的概念、规律和理论的理解。
在电路原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培养和训练。
例如:掌握基本的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掌握一些基本电路的网络分析方法;熟悉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医学信息学)、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使用,本大纲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既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20学时,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为:54:20。
四教材:《电路原理实验箱实验指导书》,自编,周涯主编, 2版,2015年。
Ⅱ正文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一教学目的认识实验课的目的、要求,掌握电阻、二极管及稳压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电自、自动化)1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原理(Circuit Theory )学分:5.5总学时:88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电类问题准备必须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电气信息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电路原理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1. 电路基础知识(l)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和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掌握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4)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的特性。
(5)掌握电功率和电、磁能量的计算。
(6)掌握并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7)理解端口的概念。
(8)理解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概念。
(9)理解图论的基本概念:图、树与树支,连支、割集、平面图。
2. 电阻电路分析(1)掌握电路等效的概念和串、并联及混联电阻电路的计算。
了解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互换。
(3)能用支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
(4)掌握回路分析法。
(5)掌握结点分析法。
(6)掌握叠加定理,理解替代定理和互易定理。
(7)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及其应用。
(8)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概念和应用。
(9)能分析简单的含受控源电路。
(10)掌握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3.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掌握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掌握阻抗、导纳及其等效互换。
(4)掌握电路的相量模型和相量图。
(5)掌握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
(6)掌握平均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定义和计算。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623111课程名称:电路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Electric Circuit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88/5.5(讲课学时:88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路原理是电气类工科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技术基础课,也是电气类工科学生将来学习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电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讲解。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
后续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器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课程和学生将来工作需要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运用数学分析的能力和工程观念,达成毕业要求1.2。
2.使学生初步具有综合运用电路理论对实际电路问题进行抽象、建模、分析和求解的能力,能够分析工程活动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给出合理解释,达成毕业要求2.3。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解释实验结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结论,锻炼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达成毕业要求4.5。
4.推荐外文课外参考书,并安排布置适当章节进行讨论自学,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文献资料查询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等现代化手段,自主搜寻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从而提高学生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达成毕业要求12.2。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无。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作业、自学及测验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电路原理》双语教学大纲(英文版)
Teaching ProgramCourse Code: 101C0040Course Name: Electric Circuits (Ⅰ)Weekly Hours: 4.0-0 Credits: 4.0Teaching Goal and Basic Requirements: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of circuits and their rol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n introduces and demonstrates the power of the fundamental circuit laws and analysis methods. This is followed b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 properties and operational amplifier circuits.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reactive circuit elements are introduced along with first and second order circuits. The basics of AC circuit analysis follow, the course will show how the sinusoidal steady state problem can be solved using phasor analysis. Students are prepared to analyze circuit properties with these tools and methods for each circuit type using both manual methods and PSpice tools.Content of Courses & Hours Allocation:Autumn QuarterWeek 1: Introduction; Chapter 1-- Basic concepts;Week 2: Chapter 2-- Basic laws; Chapter 3--Nodal analysis;Week 3: Chapter 3--Mesh analysis; Chapter 4--Linearity property, superposition, source transformation;Week 4: National Holiday;Week 5: Chapter 4--Thevenin’s theorem, Norton’s theorem, Maximum power transfer;Week 6: Chapter 5--Operational amplifiers; Quiz 1;Week 7: Chapter 6--Capacitors and inductors; Chapter 7--First-order circuits: Source-free circuit;Week 8: Chapter 7--Step response; Chapter 8--Second-order circuits;Week 9: Chapter 9--Sinusoids and phasors;Winter QuarterWeek 1: Chapter 10--Sinusoidal steady-state analysis; Quiz 2;Week 2: Circuit analysis with Pspice; Lab exercise--Circuit analysis with Pspice;Week 3: Chapter 11--AC power analysis: Effective or RMS value, Power factor;Week 4: Chapter 12--Three-phase circuits; Power in a system;Week 5: Chapter 13--Magnetically coupled circuits: Mutual inductance; Linear transformers, Ideal autotransformers;Week 6: Chapter 14--Frequency response: Transfer function, Resonance; Quiz 3;Week 7: New Year Holiday; Chapter 14--Passive filters; Circuit applications;Week 8: Chapter 16--The Fourier series: Average and RMS value; Review;Week 9: Review;Teaching Plan:The course grade is calculated based on:Homework 10%, Quiz 30% (two top scores from 3 quiz, 15% each), PSpice Assignment 5%, Final Exam: 55%Homework will be given full credit if the work is completed and the solutions understandable.Recommended Textbooks and Other References: (books, editors, publishing company,publishing time)1.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Charles K. Alexander, Matthew N.O. Sadiku,McGraw-Hill Companies Inc,2000.122.PSpice and MATLAB for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Tong Mei,Machine Industry Press,2005.73.Principles of Electric Circuits,Fan Chengzhi,Sun Dun,Tong Mei,Machine Industry Press,2005.74.Electric Circuits (Four Edition),Qiu Guanyuan,High Education Press,1999.65.Electric Circuits (Six Edition),James W. Nilsson, Susan A. Riedel,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2.6Teaching ProgramCourse Code: 101C0050Course Name: Electric Circuits (II)Weekly Hours: 4.0-0 Credits: 2.0Teaching Goal and Basic Requirements:Transient response analysis, network functions, poles and zeros; solution of network equations using Laplace transforms, inverse transforms, convolution integral, two-port networks. Matrix formulation of circuit equations, nodal Analysis and mesh analysis. Introduction of distributed circuits, distributed circuits of finite length, traveling wave, lossless transmission line of finite length. Analysis of nonlinear circuits, linearized circuit models, small signal analysis. Circuit analysis with MATLAB.Content of Courses & Hours Allocation:Spring QuarterWeek 1: Chapter 15--Definition of Laplace transform; Properties of the Laplace transform; The inverse Laplace transform; Application to circuits; Transfer function;Week 2: The convolution integral; Network function and step response;Week 3: State variables and state equations; Circuit analysis with MATLAB;Week 4: Chapter 18--Two-port networks; Supplement 1: Matrix equations for network--Nodal Analysis;Week 5: Supplement 1: Matrix equations for network--Mesh Analysis;Week 6: Supplement 2: Distributed Circuits--Introduction, distributed circuits of finite length;Week 7: Supplement 2: Traveling wave; Lossless transmission line of finite length; Circuit analysis with MATLAB; Midterm exam;Week 8: Supplement 3: Simple nonlinear circuits--Introduction, Nonlinear resistor circuits, Small signal analysis; Review;Week 9: Review;Teaching Plan:The course grade is calculated based on:Homework 10%, Quiz 5%, Midterm 15%, MATLAB Assignment 10%, Final Exam 60%Homework will be given full credit if the work is completed and the solutions understandable.Recommended Textbooks and Other References: (books, editors, publishing company,publishing time)1.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Charles K. Alexander, Matthew N.O. Sadiku,McGraw-Hill Companies Inc,2000.122.Principles of Electric Circuits,Fan Chengzhi, Sun Dun, Tong Mei,Machine Industry Press,2004.73.PSpice and MATLAB for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Tong Mei,Machine Industry Press,2005.74.Electric Circuits (Four Edition),Qiu Guanyuan,High Education Press,1999.65.Electric Circuits (Six Edition),James W. Nilsson, Susan A. Riedel,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2.6。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教学基本要求一、性质、地位和任务电路原理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电路的网络方程分析法,电路基本定理,正弦交流电路,串、并联谐振电路,具有互感的电路,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动态电路,二端口网络,磁路等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
2.熟悉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的概念;理解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
3.熟悉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及其伏安特性,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功率和能量的计算。
4.熟悉电压源、电流源及其模型。
5.了解电路中的受控源及其四种基本形式。
6.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1.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等效变换。
2.掌握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3.掌握电源、受控源的等效变换。
第三章电路的网络方程分析法1.理解电路网络方程分析法的概念。
2.熟练掌握支路电流分析法、网孔电流分析法、节点电位分析法的步骤和规律,并会加以应用。
第四章电路基本定理1.理解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熟练掌握各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熟悉正弦交流电的相关参量。
2.掌握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3.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伏安关系,功率消耗及能量转换。
4.理解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5.掌握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其相量图。
6.掌握正弦交流电路功率的计算方法。
7.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因,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8.熟练掌握相量法在一般正弦交流电路计算中的应用。
第六章串、并联谐振电路1.理解串联谐振的条件及其特点2.理解串联谐振的频率特性及其通用谐振曲线。
电路原理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yao) (1)
《电路原理(甲)Ⅰ》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主讲教师:姚缨英; 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范承志。
姚缨英修改 课程号 : 101C0040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原理课程名称(英文): Electric Circuit周学时: 4.0 学分:4课程类别:大类课程必修预修课程:普通物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面向对象:电路原理甲“试点班”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程特色简介:《电路原理(甲)Ⅰ》是电气信息类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静态、稳态、动态的教学过程体系,全面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电路谐振、互感分析;三相交流电路; 非线性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
试点班教学特色:1)强化工程背景。
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变化,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关联课程相互协调的知识体系。
采取与后续课程相统一的表述方式,强调与后续课程的衔接。
3)引入matlab仿真教学。
注重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思路,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问题的计算和仿真。
4)多样化教学和考核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通过随堂测试、难题竞答、考试、论文报告、课程设计等手段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5)综合案例解析。
课程理论部分与实验结合,通过综合实验把理论知识 及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电路理论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
课程教学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能灵活应用理论知识。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电路原理教学大纲电路原理是电子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涉及到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特性以及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等内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电路原理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
一、课程目标电路原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电路元件的特性以及各种电路的基本参数,能够运用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并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
二、课程内容电路原理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路基本概念: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等,并介绍电路的基本元件,如电压源、电流源、电阻器等。
2. 电路元件特性:介绍电路元件的特性,包括电压源的特性、电流源的特性以及电阻器的特性等。
3. 电路分析方法: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分压定律、电流分流定律等。
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进行电路分析。
4. 交流电路: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包括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特性,以及交流电路中的功率计算方法等。
5. 电路设计:介绍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根据给定的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路元件,进行电路参数的计算和电路的搭建等。
三、教学方法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电路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起电路原理的基本框架。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电路原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电路现象,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3. 计算练习: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电路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电路原理的记忆和理解。
4. 项目设计:通过小组项目设计,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电路原理知识,独立设计和搭建电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2024《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2024《电路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电路原理》是一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设计技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电压分压定律、电流分流定律等进行电路分析。
2.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功率等基本概念,能够准确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
3.掌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和计算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
4.理解电路中的电感、电容等元件的特性和作用,能够分析和计算包含电感、电容元件的电路。
5.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方案并进行实践。
6.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电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电流、电压和电阻1.3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1.4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南-诺顿定理2.直流电路分析2.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析2.2电压分压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2.3超节点法和超网孔法2.4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3.交流电路分析3.1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3.2正弦波和复数表示3.3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3.4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计算4.电感和电容4.1电感和电容的基本概念和特性4.2电感和电容的串联和并联4.3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元件分析5.电路设计5.1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电路设计实例分析和实践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2.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分析和计算能力。
3.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搭建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电路原理》课标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电路原理》
教学标准
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教研室编制
执笔:陈兴伦审定:
2016年11月13日
《电路原理》教学标准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课程编号:
开课专业:电子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专业必修课,也是专业基础课程。
3.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电阻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电路分析的基本定理、正弦电路的向量分析、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电路分析能力,为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电路分析的基础。
4.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前期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后续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与拖动》
5. 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简明电路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树雄主编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开展教学,辅以完成电路分析解题加强学生对有关电路理论概念和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
实验条件允许的话,可安排一些验证性实验,以验证有关的电路定律和定理。
四成绩考核办法
学期成绩=平时考勤(20%)+作业(40%)+期末考试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原理(甲)Ⅰ》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范承志、孙盾;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范承志
课程号:101C0040
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Circuit
周学时: 4.0 学分:4
课程类别:大类课程必修
预修课程:普通物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面向对象:电气学院“爱迪生实验班”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课程特色简介:
《电路原理(甲)Ⅰ》是电气信息类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静态、稳态、动态的教学过程体系,全面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电路谐振、互感分析;三相交流电路;非线性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
爱迪生实验班教学采用独立开课方式,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变化,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思路,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仿真。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通过考试、论文报告、课程设计等手段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理论部分与实验结合,通过综合实验把理论知识及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电路理论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
根据“爱迪生实验班”的教学要求,课程教学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能灵活应用理论知识。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小)学期
每周4学时,共8周。
打*部分为选讲内容。
(一) 电路概述……………………………………………………………… (5学时)
1.电路模型及电路元件
2. 参考方向概念, 基尔霍夫定律
(二)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 ……………………………(14.5学时)
1. 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
2. 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 网孔电流法
3. 节点电压法, 改进节点电压法
4. *割集电压法
5. 叠加定理、线性定理
7. 戴维南与诺顿定理
6. 替代定理
8. 特勒根定理, 互易定理
(三) 正弦交流电路…………………..……………………………………(10.5学时)
1. 正弦交流电量的基本概念
2. 正弦交流电量的相量表示
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5. 正弦交流电路的阻抗、导纳及其等效转换
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
(四)谐振、互感及三相交流电路…………………………………………………(2学时)
1. 电路的谐振现象
第二(小)学期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4学时,共8周。
打*部分为选讲内容。
(四) 谐振、互感和三相交流电路……………………………………………..(6学时)
2. 互感耦合电路
3. 对称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5.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方法
(五) 非线性电路………………………………………………………….(6学时)
1. 直流非线性电阻电路
2. 小信号分析法、分段线性化模型
3. 非线性正弦稳态电路
(六) 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 …………………………………….(7学时)
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解
2.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线性电路的稳态分析
3.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4. 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
(七)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13学时)
1. 换路定则和初始条件
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零状态和全响应
3.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冲激响应
4.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5. 用经典法求解高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实验课单列。
2.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电路原理》范承志、孙盾、童梅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
《电路原理(甲)Ⅱ》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范承志、孙盾;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范承志
课程号:101C0050 开课小学期:春学期
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Circuit
周学时: 4.0 学分:4
课程类别:大类课程必修
预修课程:普通物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面向对象:电气学院“爱迪生实验班”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课程特色简介:
《电路原理(甲)Ⅱ》是对«电路原理(甲)Ⅰ»的深入与拓展,主要内容包括:拉普拉斯变换、积分法和状态变量法;双口网络分析;网络矩阵方程;分布参数电路分析等。
爱迪生实验班教学采用独立开课方式,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变化,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思路,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仿真。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通过考试、论文报告、课程设计等手段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理论部分与实验结合,通过综合实验把理论知识及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电路理论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
根据“爱迪生实验班”的教学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 在复频域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能够建立电路的状态方程,能够运用矩阵方程求解大型的复杂电路,能够初步建立“场”的概念,能够分析计算双口网络和分布参数电路,并能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求解电路问题。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4学时,共8周。
打*为选讲内容。
(八) 拉普拉斯变换、积分法和状态变量法……………………………. (10学时)
1. 复频域中电路定理、电路元件及其模型
2. 应用L.T分析线性动态电路
3. 网络函数、零极点分析、与稳态响应的关系
4. 积分法
5. 状态变量法
(九) 双口网络……………… ………………………………………………(6学时)
1. 双口网络概述, 双口网络参数计算
2. 双口网络矩阵参数的换算,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3. 双口网络的级联,*双口网络的串、并联
4. 运算放大器,回转器,负阻抗变换器
(十) 网络矩阵方程…………………………………………………..(8学时)
1. 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表示
2. 典型支路,矩阵形式的节点电压方程
3. 矩阵形式的回路电流方程
4. *矩阵形式的割集电压方程、*列表法
(十一) 分布参数电路………………………………………………………..(8学时)
1. 均匀传输线方程
2.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分析
3. 均匀传输线中的行波、传播系数与特性阻抗
4. 不同负载条件下的传输线
5. 无反射长线、无畸变长线、无损耗长线分析
6. 无损耗长线的某些应用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实验课单列。
2.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电路原理》范承志、孙盾、童梅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