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简单介绍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
陶渊明的诗歌以唐宋八大家之首,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评价他为“诗神”。
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概述陶渊明出生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原籍江苏泰州市靖江县,祖籍江西于都县,是中国南朝时期善文名士,他的家世显赫,曾祖父陶侃是东汉末年的军事将领,父亲陶青是东汉末年的大臣,对陶渊明十分疼爱。
陶渊明年少时聪明机智,学有余力,对经书、历史等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
他还曾经参加过举行诗经讲解的庆赞学派。
后来,陶渊明历任上虞县令、太原太守等职,他对贬官、流亡、官尽、入山等不同的官场人生态度和思想变化,都有深入的思考和记录,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二、主要作品陶渊明的作品主要包括散文、诗歌与书信。
在广泛的文艺作品中,以诗歌为最。
他的诗歌主题多样,不仅仅包括了官场人生、亲情友情,还涉及到爱情、自然、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有《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于304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它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一群人在一个美丽的桃花花园里建造了自己生活的乌托邦,他们在这里肆意畅游、和平安居,一直到死都不离开这个地方。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写给朋友的信中描述的一个田园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场上奸诈不堪的批评。
三、艺术特点陶渊明的艺术特点是“清新、自然、醇厚、幽远”,他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醇厚朴实,笔调幽远深邃。
他的诗歌中有浓厚的田园风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躲避官场和政治阴谋的厌倦,也热爱自然风光,写下了很多美景和文学启示。
他的作品倡导诗人要有理念,要对自己的心态、情感、行动有准确、形象、明晰的理解。
四、影响陶渊明的诗歌充满着乡土气息和深邃的情感,长期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方向,也成为历代文学家所学习的对象。
东晋第一位诗人陶渊明简介

东晋第一位诗人陶渊明简介陶渊明是著名的伟大诗人,也是东晋第一位诗人,那这位诗人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东晋第一位诗人陶渊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诗人陶渊明生平介绍陶渊明,字元亮,又字潜,浔阳柴桑人,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与辞赋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父亲的具体事迹已不可考,但有一妾室,看来初期家境还不错,陶渊明有一庶妹,嫁程姓人家,故被陶渊明成为程氏妹。
陶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于是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时其庶母也去世了。
陶渊明自幼便修习儒家经典,后又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故其身上有儒道两家的修养。
陶渊明二十岁的时候为了谋求生计,开始了一段游宦生涯,但在仕与耕之间动荡十余年,令他看透、厌倦了官宦生活,所以在程氏妹去世之后,陶渊明便辞官归隐,在田园山居中度过了余生。
公元427年,陶渊明在浔阳去世,死后他的友人为他私谥“靖节”,故后世又称之为“陶靖节”。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大量饮酒诗的人,以醉人的语态反应社会现实与险恶。
但陶渊明成就最高、数量最多的是田园诗,他的田园诗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唐宋的诗人、词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的造诣不在他的诗歌之下,最著名的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三篇。
陶渊明怎么死的陶渊明是在饥饿病痛中去世的。
晚年生活贫困,夏季挨饿,冬季受冷,年迈的身体经受不住这等折磨,被疾病缠身。
病重之际还为自己写下《拟挽歌辞》,以示自己看淡了生死之命。
不久就病死了。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归田园生活。
回到了家乡,陶渊明与妻子翟氏一直过着自耕自给的安适生活。
刚回到家乡是,两人生活还算富余,悠然自在,还在屋子旁种了大片大片的菊花。
陶渊明每日坐在成片的菊花旁,欣赏着菊花的绽放,喝着小酒,再昏昏然沉睡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的生活写照。
好景不长,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失火事件,家里被烧得一塌糊涂。
陶渊明的简介和他的代表作

陶渊明的简介和他的代表作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广为传播,至今仍广受喜爱。
他的作品中,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有针石而成的自然写景,展现出他独特而卓越的才华。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他的代表作。
一、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祖籍山东济南,出生于东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结束后的南朝梁朝时期。
他的父亲陶澹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因此陶渊明从小就接触到了文化和艺术。
他年轻时曾担任官职,但后来因得罪权贵而辞职回到家乡。
陶渊明虽然辞去了官职,却没有停止学习和创作,他在家乡过起了田园生活,专注于文学创作和农业生产。
他在农田劳作中不断地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并将这些思考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和散文中。
他的作品既有对尘世繁华和人情世故的批判,也有对田园生活的赞颂和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墓的诗歌中,自称“吾素好此道,至於有五柳先生之墓,不忍弃也”,可见他对自然景观和墨宝的喜爱之情,充满了幽雅诗意。
二、陶渊明的代表作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
小说中,陶渊明写道:“寻常人家,婴儿口吐白乳;及至长成,摇头摆尾而已,何有於斯?”这句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对寻常人生的无奈和不满,十分动人。
《桃花源记》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陶渊明反对封建社会制度束缚的思想,对于后代文学及历史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同时,该小说也展现了陶渊明对自然的深深感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2.《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章之中的一篇,其内容为咏叹退隐得自由,舒怀抒情,表达了陶渊明对于归隐自由自在的向往,也让人们看到了陶渊明追逐自由的内心世界。
3.《读山海经》《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一首诗,以洞察世事、咏怀自然为主题,将作者对于人事风云和自然景观的看法融合在了一起,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事的独特观点,表现出了作者文学特点中的特别情感和人文观念。
《读山海经》一篇,让我们了解到了陶渊明这位作者对于内心世界和现实社会的看法,也让我们对作者的文学上的才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警句有哪些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警句有哪些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人,深深影响着后人。
他的名言警句也被广泛传颂,成为人们引用的经典。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陶渊明的简介和他的代表性名言警句。
一、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是东晋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他的祖籍是湖南浏阳,生于清和年间(365年-372年),卒于咸康年间(427年-432年),享年60岁。
他精通文学、音乐、园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被誉为博学多才的文化人才。
陶渊明自幼酷爱诗词,曾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袁宏的指导。
他早年曾在官场任职,但因受到朝廷的诬陷而辞职回家,在家中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一代文学巨匠,并被人称为“桃花源中人”。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卓著,著有《陶淵明集》、《陶渊明诗集》等多部作品,其中以《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最为著名。
他在文学创作中,主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二、陶渊明的名言警句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其高尚的品德与思想精深的影响。
他的许多名言警句也成为后人引用的经典,以下为部分名言警句:1.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4. 篇章万卷,有意读书。
5. 满目荒凉惨淡,红消香断,翠疏影浸,这树那楼,见了多少风雪寒霜,历经多少春华秋实。
6.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8.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这些名言警句,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反映了陶渊明对人生的思考与认识。
这些话语既有深邃的哲理,又有朴素的浪漫情怀,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与哲理的深刻。
总之,陶渊明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人,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名言警句。
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更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和崇敬。
陶渊明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

陶渊明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
他生于陶家渊,卒于胡山,所以取名“陶渊明”。
他是东晋中期的伟大文学家,他所留下来的大量的诗歌和散文有着丰富的内涵,被后人誉为文学宝库。
他生活在动荡的年代,目睹了东晋政治腐败和社会风气不佳,深感政治乱世之苦,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透露出自己对时局不满的情绪。
陶渊明的作品情感真挚,风格简洁明快,被后人称为“陶渊明式的清新派”。
以下是陶渊明的简介和一些代表作的诗句。
一、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南陵(今安徽南陵)人。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成年后,他出仕于朝廷,因才能出众,很快就被晋朝的统治者重用。
但后来,他厌倦了官场的腐败和枯燥,放弃了官僚生涯,迁居于黄山之下胡山村,从此过上了隐居生活。
因为对官场生涯的不满和心灵的寻求,陶渊明写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漫笔、诗歌、散文等。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朴素,善于借助自然景色、家族历史和自身经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寄托自己的生命价值。
他的诗歌或抒情,或议论,或铭记,给后人留下了令人动容的文学遗产。
二、代表作品的诗句:1、《桃花源记》:“过春风十里,尽荠麦而独不见桃花。
……如此良夜,何心不得致此时也!”2、《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闲来垂钓坐,落日江山静。
”3、《临江仙·滁州送范梦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登高》:“我观自古英雄列,得失荣枯一瞬间。
……秦皇汉武异时空,唐明遗庙成今日。
”5、《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空。
……未了悲余情,迟日梧桐影。
”6、《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欲饮琼浆遍,无酒盈觞论。
”7、《读书》:“阅尽天下兴亡事,此身为我谁为天。
”以上就是陶渊明的简介和代表作品的一些诗句,这些诗句深刻反映了陶渊明批判现实、憧憬理想的思想感受,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性美好的憧憬。
他的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和传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主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以及其著名的名言。
一、陶渊明的生平经历陶渊明,字元亮,号晋卿,生于今江苏淮安市涟水县,是东汉末年(公元3年)至西晋初期(公元4世纪)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陶潜是当地的小官,家境优越。
17岁时,他考取了进士,成为唐朝官员,曾在江南、淮南等地担任过多个县令和刺史职务,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为官德政、退隐思考的时期;中期返乡种田、诗歌创作的时期和后期以文论时事、与世无争的时期。
尤其是他在中期因为反对当时官僚集团的统治而选择回到故乡隐居,以田亩为生,净心修身,用诗歌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情感,成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史和田园文化发展史有着重要的贡献。
二、陶渊明的文学作品陶渊明一生写作大量,估计达两千多篇,所创造的诗歌形式和艺术手法极为丰富多样,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富有人情味,他的诗歌在题材上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描写和对人性本质的反思,表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观点。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品流传至今,其《桃花源记》更是中国文化经典之一。
此外,他还有一些哲学隐喻和杂谈的作品,例如《归去来兮辞》等,这些作品通过对人生哲理和宇宙观念的探讨,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
三、陶渊明的人物形象陶渊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清心寡欲、追求自由独立的田园墨客,他忠于自己的性格特点,宁肯选择隐居而舒适地生活,也不愿意掩盖自己的真正内心。
他的形象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代表之一,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四、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的名言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
他的名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 关于田园生活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名言有哪些呢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名言有哪些呢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传奇人物,他的诗文不仅被称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品,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他虽然出身于社会上层,但他对于民间生活的深入了解,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怀,从而使得他的文学风格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在他的一生中,他不仅做了一位高官,还著有大量的诗文,其中不乏经典之笔。
下面我将就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和名言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简介资料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江西泾阳(今峡江县)人,生于公元365年,死于427年,享年62岁。
他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曾担任过豫章太守、临川太守、太常等官职。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因为王莽干政等原因而离开官场,隐居在各地田园之中,同时也参与和平、善政、救亡的行动。
在他的田园生活中,他坚守了“去俗从真”的信条,追求了人间真情和道德美德,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之作,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二、代表作品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最早见于《太平广记》,是一篇文言小说。
它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式幸福社会,人们在那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阳光温馨,水波澜澜,民风纯朴,乌龟鹤鸣,鸟语花香。
这篇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2、《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首诗,与《桃花源记》相对应。
他在绝望中回头看自己曾经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然后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自然,回到真实的生活。
这首诗反映了陶渊明的思想倾向,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他追求真实自我的渴望。
3、《饮酒》《饮酒》是陶渊明的一首诗歌,写饮酒忘忧的情景。
他感叹人生的短暂,抛开了外界的纷扰和烦恼,畅饮美酒,宛如置身于聚会的欢乐中。
这首诗歌表达了陶渊明乐观的人生态度,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要追求自我幸福和快乐。
三、名言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是陶渊明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事业成功后的困难和成就感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苦乐的理解。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陶渊明,一个不朽的文化巨匠,他的文化底蕴深厚,作品流传千古。
陶渊明,一个草木悠悠、山水幽深的人,如今被后人亲切地称为“陶渊明先生”,成为了千古文豪。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陶渊明的地位不容置疑,他的诗作、散文以及《桃花源记》等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成为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
一、个人简介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人。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化人,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其文学造诣深厚,被称为“陶渊明先生”。
陶渊明在他的人生中曾经经历过很多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他22岁之前,他在京城做了一名政府官员,直到咸安七年(公元384年)的八月,他才辞官归隐,离开了都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二、作品简介陶渊明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写了很多著名的诗、散文和文学作品并以其简练而丰富的语言风格闻名于世。
以下是他的代表作品:1.《桃花源记》:这是一篇短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幸福美好的桃花源,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的不满和对片刻安宁的渴望。
2.《归园田居》:这是一篇散文,描写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秉持着自己的信念,过着简单而自在的日子。
3.《饮酒》:这是一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于饮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升华。
4.《读书》:这是一篇散文,陶渊明在文中阐述了自己对于读书的理解和看法。
5.《桃花源》:这是一首诗歌,描述了作者发现桃花源时的情景,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纷扰世事的厌倦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6.《闲情偶寄》:这是一篇散文,写了作者日常生活中见闻和思考的点点滴滴,在文中反映出了作者对于人类命运和自我的探索。
三、创作风格陶渊明的创作风格简洁明了,他的文字流畅自然,洒脱不羁,给人以美好心境,松弛身心。
他的创作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相互融合、万物归一,又有抒发士子情怀的特点,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总之,陶渊明先生的创作生涯至今仍广受后人的推崇和喜爱,他的美好思想和杰出贡献将永远刻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成为我国文化的一笔重要财富。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呢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呢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等多重身份的兼备者,被后人誉为“文学圣人”和“陶城先生”。
他的诗文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学习、研究和传承的对象。
本文将对陶渊明的生平、文学作品、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以期更好地了解陶渊明及其文化遗产。
一、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南阳新野人。
据史书上的记载,他生于东晋永初元年(公元317年),卒于永和元年(公元427年),享年110岁。
陶渊明的家庭背景比较优越,祖父是当时的一位州刺史,父亲则是一位高级官员,他本人也进士出身,曾任过官职。
然而,陶渊明对政治生涯并不感兴趣,他一直致力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因此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才是他真正的田园天才。
陶渊明自幼喜欢读书,精于诗文、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崇拜。
在南京当官时,他因为不喜欢官场政治的勾心斗角而辞官回家,隐居在当地的五柳山下,过着田园诗人的生活。
他没有埋头苦干,而是呼朋唤友,谈天说地,把自己的生活娱乐化,使之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逐渐形成了“五柳”风范,人们常常用“五柳先生”来形容他。
二、陶渊明的文学作品陶渊明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他的诗歌充满了感性的东方风情,自然、生命、梦境、孤独等主题贯穿始终,挖掘人类内在情感,向人们传达生命的真谛。
陶渊明的诗歌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情趣,以追梦的精神、达观的态度、乐观的目光,倡导自由、平等、和谐、民主、幸福的田园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记》,这篇诗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民主思想的重要载体。
诗歌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让人们感到无尽的遐想和憧憬。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读者喜爱。
三、陶渊明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之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有关的诗句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有关的诗句陶渊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隐士,他是少数民族裔汉族的律诗大师和田园诗人,对中国文学和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情调,语言简练、形象鲜明,为后世所赞颂。
下面将介绍陶渊明的简介和一些著名的古诗。
一、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后改字伯驹,号陶潜,又号五柳先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大文豪和隐逸者,出生在今天的江西乐安。
他早年聪颖过人,被誉为“奇才”。
陶渊明担任过多个官职,但是对于那些官场的虚伪和腐败感到失望和无奈,咨询名师左思后决定甘心隐居山林中,独享自由自在的人生。
他回到故乡后开始耕田插秧,种田度日过着田园生活,感受自然的美和自由的空气,深刻的体悟出这片土地的气息和万物的生灭。
他的田园生活激发了他的诗歌才华,用他独特的笔触和思想,诗意深邃,情感真挚,为许多文人所推崇。
陶渊明去世后,由于他的诗歌的影响,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很高,被称为田园诗人的领袖。
二、古诗有关的诗句1、“登高”-“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名篇之一,写到了登高所见风景的辽阔和壮观,同时描述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不可逆转,道出了人生的无常。
2、“桃花源记”-“群鸟自来飞,独树尽空枝。
”这首诗取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人生困顿不如意时,寻找独立和安宁的强烈愿望。
树影斑斑,独树孤秀,落寞凄凉的景象映射着作者的内心世界。
3、“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之作,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清新和恬静。
作者选用采菊为题,深刻的表达了人生的淡然和无欲,寓意“知足常乐”。
4、“拟行剑南”-“红树枝头春意新,恶却轻人相去远。
”这首诗写到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他对于人性美好的渴望和寄托。
红树枝头春意新,预示着新春的喜悦和生机。
5、“临江仙”-“欲把西湖比西子,深知西子比不得。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爱情诗,在陶渊明的作品中较为著名,描述了作者对于爱情和美好女性的感悟。
陶渊明的简介和诗

陶渊明的简介和诗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被誉为“文学大师”、“清高祖”。
他的诗文代表了自然、人文和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并影响了数百年的中国文化。
在本文中,将对陶渊明的简介和他的诗歌进行介绍。
1. 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饮阳,生于公元365年,卒于427年,祖籍是今天的浙江鄞县。
陶渊明年少时曾在朝廷任职,但因政治斗争失败,开始回家乡隐居,并倡导田园生活和人文主义思想。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包括《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饮酒》、《四时田园杂兴》等。
其中,《饮酒》和《四时田园杂兴》是他最为著名的田园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畅想和浓厚兴趣。
2. 诗歌陶渊明的诗歌充满独特的自然美和自由情感。
他的诗歌从田园与自然入手,通过对于鸟鸣、昆虫、树木等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悟。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田园诗。
这些诗歌通过对于自然的浪漫描绘,体现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喜爱和敬畏,同时也表达了他的理想和信仰。
其中,《归去来兮辞》即是陶渊明的代表之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见者足以识之,时见者足以佩之。
不识蔡琰,吾道不行矣。
这首诗以独特的结构展现了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愿望,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不安和焦虑。
陶渊明的诗歌不仅描绘自然之美,还充满了对于人文主义的思考。
在他的诗歌中,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彼此依存,这种思想极具现实意义和价值。
3. 影响陶渊明的诗歌在唐朝时期便广为流传和传颂,被誉为“田园诗之祖”和“后世诗歌之宗”。
他的诗歌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现在都可以在学校的教材中找到它们的踪迹。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的感知,引导了后人喜爱和保护自然,促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和提高。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情感深沉、意境优美、语言准确、富有哲理等特点而著称于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其代表作品。
1. 陶渊明生平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江西临川人。
生于三国时期晋朝的西晋末年,逝世于南朝宋元嘉六年(约公元427年)。
其先祖是晋明帝司马绍的玄孙司马义方。
父亲陶濬曾经担任过太尉、中书监等要职,但在德政遭受黄巾起义的压力下,隐居田园。
陶渊明自幼聪颖,博学多才,喜爱游历名山大川,体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熏陶。
他在政治上曾经历过隆盛和衰败两个阶段。
早年任丹阳尉、射声校尉等职,后来因心灵压抑、不满于朝廷的腐败和统治的黑暗而出官归隐。
这一时期,他放弃了世俗的政治权力,全身心地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人生哲学的研究。
陶渊明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播,而且悠久影响至今。
他的文学成就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顶峰,被后人视为神仙雅士,儒采俱佳,诗词歌赋堪称圣品。
2.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陶渊明的作品以山水田园、闲适自在、人生哲理为主题,反映出他深沉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感。
(1)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文学创作中最为优秀的部分。
他以饱含情感、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广阔、清新、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质朴、快乐、自由的农民生产生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例如:《桃花源记》:“及至极峰,云气濛濛,晦冥不见。
微风过,吹我衣衫,落叶舞,迎我人。
怪石嶙嶙,苍松挺拔。
有水临之,长柏千株,白沙为路,此路非拾人之足所至。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哲理诗陶渊明在其文学作品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思想,这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看似以美景和人物为中心的诗句,实则是通过对客观现象的描写,来表现他对“人生为何而来?唯有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然之中才是真正幸福”的思考。
陶渊明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

陶渊明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散文家和政治人物,被誉为“山水田园诗神”。
他不仅是汉朝末期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更以文学成就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陶渊明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种代表“简朴自然,清新脱俗”的词语。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陶渊明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
一、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野狐禅,又号五柳先生,一说号蕉阳山人,一说号金谷道人,三国时期东莞(今广东省东莞市)人。
他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化底蕴深厚的家族,自幼聪明好学,读书写诗,成为一位受人景仰的错综多样的人。
在三国乱世的环境下,他曾经参与过政治作战,但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后来,他婉拒了吴国的官职,并隐居于五柳岩(今江西婺源县五云山)。
由于他深爱山水田园的生活,陶渊明在五柳岩重新安家后,写下了不少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和清新自然的散文。
这些诗文生动地描绘了他那隐居生活的简朴,也赋予了他曲折的人生一份美好的寄托。
二、陶渊明的代表作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非常高深,他最有名的作品无疑是他的山水田园诗和清新自然的散文。
以下是他一些著名的作品: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追逐一只飞禽的过程中偶然地遇到了一个“桃花源”,并最终选择留在“桃花源”,过着舒适自然的生活。
这篇文章既是一个美好生活的寄托,又是一个关于追求幸福的启示。
2.《草》《草》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他热爱自然的心态和才华。
他用清新的文字简洁地描绘了草的各种形态,并在最后将草与社会生活做了一个精妙的比照。
3.《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借助温暖的语言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他将自己的心声凝练于诗中,表达出了他离开政治生涯,选择回到田园生活的决心。
4.《临江仙·滁州西涧》《临江仙·滁州西涧》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出了陶渊明在滁州西涧游玩的情景,以及他对清凉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
陶渊明的简介和代表作

陶渊明的简介和代表作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文学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而是延伸到全世界。
他的诗词作品被广泛传颂,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陶渊明的简介和代表作。
一、陶渊明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中国东晋和南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农学家。
陶渊明的祖籍在临淄,但本人生于临江的一户陶家,故称陶渊明。
陶渊明的父亲为荥阳丞,故陶渊明年轻时也曾在官场历练多年。
陶渊明乃中兴时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早年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与当时八玄派结识交往,并创作了许多玄学诗作。
但后来,他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逐渐沉浸于醉翁之意的生活情趣中,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文之美的追求,主张齐家治国,倡导安居乐业,多发美好和高峰追求的理念,使他成为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有着深刻洞察的人文主义作家。
陶渊明在千古名作《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欲欣随路种花,又恐多累之。
他的这句话,被正视和漠视的古代中国贵族主张对自然、人文之美的追求,受到了现代人重要的启示。
二、陶渊明代表作1、《满江红》这首作品,是陶渊明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形象地描写了秋天的凄凉和落叶的凋零:伯牙弹箜篌,历尽沧桑带不同人的哀愁,传唤出邓夫人身亡后之丧莫名等种种的爱恨情仇。
歌词激扬琴声,抒发着诗人浓浓的怅然感慨,抒发了他对人事沧桑的思考和发出的呼唤。
2、《饮酒》《饮酒》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经典唐诗之余,同样触及人心灵层面。
诗中流露出的,是陶渊明年少潇洒、自信、高贵、热情、欢快的风格,为官措辞,辞仙观日月,醉翁抱瑶琴,又感性地讲述着人生的感悟:红尘几许,风云别离,心中路途几多风景,生命的开天真意义,使我们飘然欲飞。
3、《归去来兮辞》作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归去来兮辞》婉约清逸,清新自然,充满了自由和向往。
诗人在蕴含追求华丽,寻找明媚时,同时又始终向幸福、宁静追求。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1、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与辞赋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陶渊明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东晋诗人、辞赋家。
名潜,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入刘宋后改名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陶征士诔)。
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
晋代文学家。
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800年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词赋家与散文家。
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陶文今存12篇,计有词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词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
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
《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
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
总的说来,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词有哪些

陶渊明的简介和古诗词有哪些陶渊明是中国唐代文学家、文化名人、政治家和散文家,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深受后世文人学习和崇拜。
本文将对陶渊明的简介和他所创作的古诗词进行介绍。
一、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仙侣籍东海望族,乃「身世狂逸,品行高标,文思不群,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巨星」。
陶渊明自幼机智聪慧,善于诗词文赋,年少成名。
他少年时曾经隐居山林,写下了许多关于自然的诗词,因此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
在他的生活中,他历经了许多挫折和艰苦,但始终保持着他那优美的性格和奇特的性情。
他在政治事业上失败,却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人之一。
二、陶渊明的古诗词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篇以“隐者”为主题的散文,叙述了一个平淡、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
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人们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磨难,这篇文章描绘了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让人们感到一种祥和和内心的宁静。
它是中国的文学经典,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影响。
2.《归去来兮》《归去来兮》是陶渊明的一首诗,它反映了陶渊明内心的挣扎和人生的追求。
诗中描绘了他寻求心灵自由的过程,表达了他永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3.《饮酒》《饮酒》是陶渊明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他在借酒消愁中召唤友人一起畅饮的画面。
这首诗表达了他乐观豁达的心态,以及他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
4.《庐山谣》《庐山谣》是陶渊明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他在庐山脚下游历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主题深切,文辞华丽,表现了陶渊明的儒雅风韵和高超诗艺。
5.《登高》《登高》是陶渊明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表现了作者面对山峰的雄浑、云卷云舒时的感慨。
它是一件极富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洋溢着陶渊明那种豁达、深邃和丰富的人生感悟。
陶渊明的简介代表作名句

陶渊明的简介代表作名句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文作品博大精深,素有“山水田园诗人”之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位文学大师的简介、代表作品和名句。
一、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陶潜,是汉朝末年至东晋初年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
生于东山县(今江西九江),死于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南沙区),享年68岁。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但他依然选择了放弃仕途,隐居在田园之中,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诗文,被后人誉为“田园诗人的代表”。
二、代表作品1.《归去来兮辞》这是陶渊明最著名的一首诗篇,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主题是“归”,表达的是陶渊明的思乡之情和离乡别井之苦。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句是“请君暂时休驾,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句话意味深长,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2.《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篇散文,它描写了一个桃花源中的美丽景色和安逸生活,透露出诗人在时代动荡的背景下,对世俗社会的失望和对人类最初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伟大的散文佳作。
3.《饮酒》《饮酒》是陶渊明的一首优美的诗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领悟和对于酒的独特情感。
其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名句,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句之一。
三、名句解析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其三》这句话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三》中,是一句极具诗意的名句。
作者通过“采菊”与“篱下”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意境,每个字、每行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与美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诗句。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桃花源记》这句话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名句。
引出这句话的文句是“及至桃花盛开,有人喜之者,因以告人,其人笑而不应。
”作者所表达的是对于“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的深刻领悟,表明了作者理智平静的精神世界和对于人性本身的深刻感悟。
陶渊明的简介、故事及名句

陶渊明的简介、故事及名句陶渊明的简介、故事及名句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的简介、故事及名句,欢迎大家分享。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的人生轨迹: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
”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
箪瓢屡罄,絺綌冬陈。
”(《自祭文》)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
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
而另一方面,匡庐山水和田园风景,也使他爱好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学仕时期(29-41岁)晋代的门阀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在那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29岁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
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
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
归田时期(42-63岁)陶渊明归田之后,即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并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
这使他改变了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与农民的共同劳动和交往中,对他们产生了亲切的感情。
在他晚年,生活贫困,“老至更长饥”,但他不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志气。
陶渊明个人简介

陶渊明个人简介陶渊明个人简介引导语: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陶渊明的简介,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陶渊明别名: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靖节先生,陶潜国籍:中国出生日期:公元376年逝世日期:公元427年职业:诗人主要成就:田园诗人的鼻祖代表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所处时代:晋代《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桃花源诗更多>>》等。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
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表于 2010-3-7 10:20 |魏晋诗歌创作的巅峰——陶渊明诗诗歌, 巅峰, 创作, 陶渊明魏晋诗歌创作的巅峰——陶渊明诗生活在东晋后期的陶渊明是两晋诗坛的殿军。
在士节不振,玄风煽炽的时代环境之下,陶渊明以其特立独行的高洁品格和旷逸清真,质直淳朴的诗歌作品,跻身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列。
魏晋以来的诗歌创作至此达到一个高峰。
1。
身世、思想与隐仕选择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浔阳柴桑人,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
陶渊明的曾祖是东晋名臣陶侃,祖父陶茂亦官至太守。
不过由于陶侃出身寒微,种族不明,在东晋始终未进入士族行列,所以其子孙到了渊明父辈这一代,就湮没无闻,隔绝于仕途了。
渊明父亲早死,母亲是大名士孟嘉的女儿,因此在他早年,一方面生计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①;一方面则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
史称其有高趣,博学善著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②。
因为门户寒微,陶渊明直到29岁,始出仕州祭酒之职,然而耿介的性格令他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六七年之后,到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左右,陶渊明再度出仕,到荆州刺史桓玄府中任属吏,两年后,孟氏母卒,他再次辞职回家。
元兴三年(404年),刘裕为镇军将军,陶渊明又到镇军府出任参军,不久后转到江州刺史建威将军刘敬宣府中。
次年3月,安帝反正,府主解职,陶渊明亦决心归隐。
苦于乏资,遂在这年8月接受彭泽县令之职。
但官场中的折腰逢迎依旧令他难堪,于是在这年11月毅然弃官归家,终身不再求仕。
在归田之初,陶渊明的生活还算安定,然而自义熙四年(408年)之后,他的家园开始频频遭到火灾、战祸的破坏,到义熙七年左右,遂移居到寻阳负郭的南村。
在此期间,陶渊明目睹了政治舞台上刘裕的北伐和篡政活动,个人生活方面也经历了因水、火、风、虫灾及亲人丧亡带来的种种艰难,但躬耕之志终不变。
熙九年朝廷征他为著作郎,亦坚辞不就。
进入晚年,陶渊明的生活更加贫困,有时甚至到断炊乞食的地步,中年后就染上的痁疾(即疟疾),亦日益加剧。
朝廷中,刘裕最终篡位成功,并用残忍手段弑杀了退位的晋帝。
这一切使陶渊明更感受到世事如幻和世途黑暗,对现实愈加不肯妥协,刘宋江州刺史檀道济曾于以米、肉的馈赠,他麾之而去.到元嘉四年冬十一月,陶渊明于贫病交加中溘然长逝。
陶渊明这位伟大诗人一生的思想原则和处世态度,都是通过其仕隐之迹而具体表现的,对他这方面心态的了解,有助更深刻理解陶诗。
无疑,陶渊明内心在出仕和归隐间,是存在深刻矛盾的。
他的曾祖陶侃,在东晋是一位注重事功,不废儒学的经世之臣,给陶氏家族留下了重儒的传统。
受这种影响,陶渊明自幼研读诗书儒术,崇尚立善有遗爱的人生理想,而且毕生保持了儒学的思想信仰(如无这种信仰,是很难在人生困境中坚守固穷之节的);对祖上的功业,陶渊明也十分敬仰,在诗中一再称述桓桓长沙,伊勋伊德,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①。
儒学信仰加上对先辈勋绩的感念,陶渊明思想上一度渴望立志建功,他在《杂诗》中回忆年轻时的追求,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诗句;早年的多次出仕,也都带有将用世理想付诸实行,希望有所作为的用意。
但现实一再使陶渊明深受失望打击,在桓玄荆州府中任职时所写的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①罗哲文:《中国古塔》,《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6年版。
②《南史》卷 75 、76《沈道虔传》、《臧荣绪传》、《吴苞传》、《沈麟之传》、《徐伯珍传》。
①《洛阳伽蓝记》卷二。
晋太康寺,北魏重建后更名灵应寺。
塔仍为三级。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②等诗,表现了他的惑然心情。
在《辛王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更有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的感叹。
他深悔于自己的告别田园,产生了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的洁身远世之心。
作刘裕镇军参军后所见到的世局激烈动荡和世事变幻无常,更促成陶渊明济世理想的破灭,因而他厌倦尘事,决意终返班生庐①了。
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固是由于严酷现实使他的政治抱负无从实现,不过这一选择也并不纯然是被动的。
在质性自然的渊明内心还存在另一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②的无为退隐思想倾向,他在老庄哲学方面极高的造诣体悟,不仅发自天性,也和他外祖父江夏名士孟嘉的精神影响有关。
后来陶渊明曾亲自为外祖撰写了《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对孟嘉任怀得意,融然远寄的人品风度极为倾倒,而他自己同样具有尚酒任真,高逸远怀的性格特征,之所以退出政治是非之地,也是得到其热爱自然,委质自然的人生哲学支持的。
然而由于家贫,陶渊明必须禄仕求生,赡养家庭,这对于他退出仕途的选择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古今多少士人,正是受与牵累,口腹自役,沉沦官场不得出,丧失了自我。
陶渊明在此方面的表现则最充分地显示出他高洁坦荡的人品。
他本身并非不言衣食的假道学之流,深知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③之理,所以为彭泽令,也坦然承认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但官场中的种种污浊,为性刚才拙的诗人所不能容忍,缠绵人事以至丧失理想,更为诗人所深惧,所谓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①;流浪无成,惧负素志②。
他对自己的人生有过痛苦的内省,不仅是在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挂冠赋归之初,也在归田之后面临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③困窘生活之时。
他并不讳言内心贫富常交战,诗中亦偶见人皆获其宜,拙生失其方的牢骚感喟。
但终究道胜无戚颜,以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④的为人态度,坚持了平生的价值理想,实现了伟大的自我人格。
②罗哲文:《中国古塔》,《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6年版。
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 216页。
②《魏书?释老志》。
③《陈书》卷 19 《马枢传》。
①罗哲文等:《石窟寺》,《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6年版。
②《祭从弟敬远文》。
③《咏贫士》七章之一。
④《感士不遇赋》。
2。
陶诗的思想艺术价值陶诗平淡、朴素、浑厚、醇美,具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诗人一方面承继了《诗》、《骚》、《古诗十九首》及曹植、阮籍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所作挚至温厚,托意深远,尤其与阮籍《咏怀》的精神最为相通⑤;另一方面,他也是前无古人的,其诗发语天然,豪华落尽,淡而不枯,浅而不俗,哲理之外,复有情韵,且在题材、境界诸方面都有创意,尤其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开辟了传统诗歌创作的崭新领域。
由于陶渊明胸襟的旷逸,思想的深邃,吟咏之中,高风亮节,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其诗乃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
尽管在当时,陶诗因没有迎合文坛华丽雕琢的流风而不被南朝人看重,《诗品》仅列为中品,《文心雕龙》甚至不予提及,但梁代萧统对之仍有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⑥的高度赞誉。
经过时光磨洗之后,陶诗的不朽,更得到历史的肯定。
从苏轼关于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①的评价里,可见后代诗家对陶诗的推崇程度。
前人每称陶渊明是田园诗人,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②。
其实陶渊明除了描写田园景物的诗之外,尚有许多以历史事件人物,政治时事、以至哲学抱负、思想追求为题材的作品。
风格既有淡泊闲适的一面,也有豪放激烈的一面,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他的伟大人格。
譬如其涉及时政的诗,表现了陶渊明于隐居中关心世事的情怀,后人每比之卧龙诸葛,正是看到这一点。
而他的政治诗,一般可分三类,即直接抒发意见;用比兴之法寄意于平常景物的吟咏描述;及借廋词隐语隐射时事、以古典喻今典的作法。
陶集中有《赠羊长史》诗,作于义熙十三年,当时刘裕北伐取得了取长安灭后秦的空前勋绩。
陶渊明虽归隐近10年,但仍对东晋收复关河进而统一九州之业极为关注,同时又对刘裕的野心感到不安,因此在出使祝贺的友人临行之际,写了这首情感复杂的诗。
诗的前半部出于对收复关中的兴奋,情调颇为高昂;后半部分则包含了对商山四皓高蹈隐居之节的敬仰、对时人竞逐荣利的感慨、易代之际汲汲富贵者贳患的忧虑等多种感情,表现出诗人对当时国事的隐忧。
这是述及时事比较直接明显的一类,但是像《饮酒》、《拟古》、《读山海经》中的一些诗,涉及政治的方式则比较隐晦。
如《拟古》九首,实际上是一组彼此相连的抚今追昔,感慨时事之作,在从往事到现实的追忆之中,蕴含了对晋宋间政治的思考与批判。
它们写作的时间,正是忽值山河改的宋武帝永初元年,以《拟古》为题,在当时形势下不过是借古人杯酒浇自己块垒,避免在抒情言志时触发政治机网。
尽管如此,这组诗涉及时政仍颇为广泛,不仅有指刘裕为曹操的辞家夙严驾、隐喻晋宋之际知识分子人生道路选择的荣荣窗下兰、总结东晋亡国教训的种桑长江边,也有直接抒发愤世之情的少时壮且厉.⑤方东树:《昭昧詹言》中即每以阮公陶公并称。
⑥《陶渊明集序》。
①《魏书》卷 84 《张伟传》、《刘献之传》、《张吾贵传》、《梁祚传》。
②《魏书》卷 84 《张伟传》、《刘献之传》、《张吾贵传》、《梁祚传》。
至于著名的《述酒》一诗,更是陶渊明有感于刘裕弑逆所作。
诗中使用大量典故,隐射揭露从桓玄到刘裕的篡晋过程及为此所使用的残忍手段,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诛及无辜暴行的愤激和谴责。
虽然触及的问题十分尖锐敏感,但含蓄的写法,终令诗人免于文网。
除了感慨政治,陶集中还有大量寄托胸襟抒发怀抱的诗。
陶渊明是一位哲学上有相当超悟的诗人,由于儒玄两方面的修养造诣,他继承了自嵇阮以来魏晋杰出诗人对自然社会的独立思考,以卓尔不凡的思想与实践,在对人生至道的把握上超越了前人。
所作《形影神诗》在这方面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组诗。
这组诗将三个富含哲学意味的词拟人化,使之相互对答以阐明主旨,构想新巧。
诗前有一序: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
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辩自然以释之,可见作者作此诗的目的用意,是有鉴于世人对生命中某些表象的迷惑,欲阐明真正的自然之道以破其执①。
如《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馀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这里写了形的痛苦。
形即人的物质自然存在,它的苦恼是徒为万物之灵,却不能长生不朽,超越物质生命。
此苦无法解除,就产生了魏晋以来放达享乐,消极顺从自然的人生观。
接下来的《影答形》诗云: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影虽然解劝形不要执著于长生,但它自己赖形而存,痛苦更甚于形.实际上,影所代表的,正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切欲念名心,所苦亦在于身死名没,所以它希望以立善建立功业来求得精神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