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传播_教案
初中物理下册光的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下册光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2. 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了解光速与介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特点2. 光的反射、折射现象3. 光速与介质的关系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方式的实验操作2. 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原理理解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玻璃板、水槽、硬币、白纸、直尺、量角器2.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激光笔照射墙壁,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提问: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二、光的传播特点(10分钟)1. 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
2. 演示实验:激光笔照射镜子,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 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4. 演示实验:激光笔照射玻璃板,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5. 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三、光速与介质的关系(10分钟)1. 讲解光速与介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 演示实验:激光笔照射水槽中的硬币,引导学生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快的?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0分钟)1. 分组实验:学生用激光笔进行实验,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 分组实验:学生用镜子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 分组实验:学生用玻璃板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特点、反射与折射现象及光速与介质的关系。
2. 提问:光在传播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现象?请举例说明。
3. 拓展知识:光的传播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特点、反射与折射现象及光速与介质的关系。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篇一」光的直线传播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工具激光笔、水、果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提问:漆黑的夜晚,我们什么也看不见;站在太阳下,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要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人们的眼睛。
阳光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本章我们将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二、新课教学一、光源1、让学生举一些发光的东西,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2、让学生阅读P34部分内容。
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把、油灯、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归纳——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它可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分析(1)中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4、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1、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演示1:用小型激光器沿白纸板照射演示2:用小型激光器照射到水槽中的水中。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光的传播 幼儿园科学教案
主题: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是一种能量的载体,能够传播、透过一些物体而被吸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观察、发现和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3. 启发幼儿思考光的应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明白光是一种能量,能够传播。
2. 帮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光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
2. 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四、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光线、凸透镜、白色卡纸、彩色透明玻璃纸、实验台。
2. 教学素材:图片、幻灯片或故事书等相关的教学素材。
3. 环境准备:确保教室有足够的光线和空间进行实验和观察。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光线,让他们发现光是从哪里来的。
2. 通过图片或故事书介绍光的传播,引发幼儿对光的好奇心。
第二步:实验探究1. 让幼儿自由探究光线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情况,引导他们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引导幼儿使用凸透镜和彩色透明玻璃纸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第三步:归纳总结1. 引导幼儿根据实验和观察,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 探讨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的规律,并加以引导、完善。
第四步:拓展应用1. 通过图片或故事书介绍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阳光的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等。
2. 鼓励幼儿共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光的应用,启发他们对光的更深层次思考。
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和实践环节,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 观察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效果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和观察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光的传播规律。
2. 听取幼儿对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共享和讨论,评估他们的综合认知水平。
八、教学反思1. 分析幼儿对光的传播规律的理解程度,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总结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今后的科学教学提供参考。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精选6篇)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精选6篇)《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并把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次方)m/s。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与试验,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和设计试验的力量;(2)经受“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育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会颜色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2)熟悉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引导同学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意识到光的世界既奇妙漂亮,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关心人们更好地熟悉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通过试验,探究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的传播。
【教学资源】(材料、工具)激光源、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外形不同孔的纸板两张、蜡烛、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水、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过程、结构)一、新课引入①我们为什么可以观察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同学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二、新课教学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同学举例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自然与人造光源,热与冷光源等2.探究光的传播①引导同学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试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问题一]同学们刚才发现了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先开放性分组试验,然后小组间沟通试验结果)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耀果冻,发觉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教案
光的传播教案引言:光的传播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之一。
对于理解光现象、光学仪器以及光的应用都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光的传播原理,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光的传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内容:一、光的传播基础1. 光的本质和特性: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并具有波粒二象性。
通过讲解光速、光的频率和波长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光的基本认知。
2. 光的传播介质:介绍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探索光在真空、空气和不同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和效果的差异。
3. 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特性,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讲解光在不同界面上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以及折射定律的成立。
二、光的传播实验1. 反射实验:设计反射实验,通过调整入射角度和观察反射角度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反射定律的成立,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反射定律的正确性。
2. 折射实验:进行折射实验,通过改变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的入射角度和观察折射角度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折射定律的正确性。
三、光的传播应用1. 光的反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反光片等的原理和功能。
2. 光的折射应用: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在光纤通信、棱镜等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原理,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的折射应用。
四、深入讨论和扩展1. 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光的色散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和实际应用,如分光镜的工作原理和光谱的组成等。
2. 光的散射:介绍光的散射现象,讨论散射对人眼视觉的影响以及散射在大气、雷达等领域中的应用。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将会全面了解光的传播基础原理,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并了解光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实践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光的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光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光源,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应用,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提高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系列发光的图片,如:海平面的落日,发光的水母,建筑物外墙炫丽多彩的灯光等。
借此吸引学生注意力。
随后教师指出人类由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通过眼睛得来的。
紧接着借用著名诗人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引出今天的课题——光的直线传播。
二、讲授新课1.观看图片,初步感知教师利用刚才呈现的图片进行提问:刚才大家看到的图片,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即什么是光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之后根据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发光体,带领学生概括光源的特点。
在学生初步了解光源之后,呈现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辨认是否是光源。
2.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创设情境:如果在流动的水中插一木杆,水能绕过插在水中的木杆继续流动,而不会形成漩涡。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绕过木杆流动,而不是直接穿过木杆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水中的木杆相当于一个障碍物,水流受到阻碍,从而改变了流动方向。
类比到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也会发生折射或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三、实验验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到光在均匀介质中确实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巩固知识教师提出问题:光在传播过程中,为什么会沿直线传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进一步巩固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理解。
小学科学四年级光的传播教案
教案标题:探究光的传播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光的传播特性,理解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2.通过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径。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径。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几个不透明的屏风、手电筒、白纸。
2.实验材料:光盒、纸板、小孔。
3.图片和视频资料:关于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10分钟)1.师生互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光的传播。
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关于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的有趣的故事或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请学生们想一想,当我们将手电筒对着墙壁照射时,光是怎样传播的呢?Step 2: 实验探究(20分钟)1.实验示范:教师将光盒放在纸板上,纸板上有一个小孔。
然后,教师打开光盒,光通过小孔照射到另一面墙壁上。
2.学生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同的实验。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轮流操作光盒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讨论:学生们观察实验现象后,进行讨论。
请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1)光的传播路径是什么?(2)光是直线传播还是弯曲传播?Step 3: 归纳总结(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传播。
2.学生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验结果,共同制作一张海报,展示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传播。
Step 4: 拓展延伸(25分钟)1.实际应用:请学生们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场景中需要用到光的传播特性?。
光的传播教案
光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传播方式。
2. 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的规律。
3. 能够解释光的传播现象,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演示仪器(小反射镜、直尺、喷雾瓶等)、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光的基本性质和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 理论授课(10分钟)图片、板书等方式讲解光的传播方式,着重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角度变化。
3. 实验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活动:a. 实验一:光的传播路径观察将一个点光源放在实验台上,用直尺测量光线在空气中传播的直线路径,并记录数据,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路径变化。
b. 实验二:光的反射角度测量用一条光线通过小反射镜,测量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利用测量结果验证光的反射规律。
c. 实验三:光的折射角度测量用一束光线通过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计算出折射率,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4. 实验报告整理(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5. 拓展与讨论(15分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或问题讨论,例如:a. 光线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b. 为什么光能够直线传播?c. 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为什么会发生折射?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和所学理论进行讨论,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现象。
6.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的传播特性和传播规律,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规律。
实验活动的设计能够锻炼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在拓展与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构建有效的光学教学环节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构建有效的光学教学环节。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构建有效教学的点,它指明了教师应该达到的学生学习水平和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光学教学而言,教学目标应该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理解光的本质和特性,学习光的基础知识。
光的传播需要学生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与其他电磁波有着相同的特性,例如振幅、频率、波长等。
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过程中的折射、反射等现象。
2、开启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对光学的认识教学目的还包括启发学生对科学与自然发展的兴趣,并激发对光学知识的强烈认识。
这可以通过图像展示、实验教学、学术辩论等形式来实现。
3、提高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光学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门的知识,还需要学习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因此,教学应与具体情境相结合,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光学教学而言,应该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方面,以便深入学习和学生的理解。
1、光的特性和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光特性和基础知识的掌握。
例如,学生应当学习电磁波和光的频率、波长、光速、辐射度等基本概念。
这些知识将为光学的其他主题和应用奠定基础。
2、光的传播特性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光的基础特性和传播过程。
例如,学生应该学习反射、折射和光的散射等过程。
学生还需要掌握光线追踪的基本技能,以便理解作为光线和波峰的本质。
3、应用光学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使用光学技术制造光学器件、制造激光器和遥感技术等。
教学活动可以将这些光学应用与相关的工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关键,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技能。
光学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光学教学中应默认前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书籍、PPT或多媒体软件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物理概念、理论并讲解光的基础知识。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浏览光传播的最好方法之一。
幼儿园探究光的传播教案:探索光之奥秘
在撰写幼儿园探究光的传播教案时,首先需要确保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幼儿园的孩子们对光的传播可能只有最基础的理解,因此教案需要从简单的介绍开始,逐步深入探讨光的奥秘。
以下是基于深度和广度标准对这一主题的评估,并据此生成有价值的高质量文章的几个关键点。
第一,教案中应包括从简到繁的教学内容安排。
首先要给孩子们介绍光的基本概念,例如光的来源、颜色和形状等。
接下来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或游戏,让孩子们亲自感受光的传播过程,比如利用几个简单材料制作简易的光学仪器,让孩子们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第二,教案中需要提供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
这意味着教案不仅要包括具体的教学活动,还应该有课后总结的部分。
可以设计简单的练习或游戏,让孩子们回顾并强化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比如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光现象来巩固对光传播的理解。
第三,教案的内容要遵循幼儿园教学的特点,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光的传播知识。
还可以利用图画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光的奥秘。
我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是,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时期,而光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孩子们的发展特点,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对光的传播进行探索,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篇文章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索幼儿园探究光的传播教案,力求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高质量内容,并共享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在探究光的传播教案中,我们首先要确保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幼儿园的孩子们对光的传播可能只有最基础的理解,因此教案需要从简单的介绍开始,逐步深入探讨光的奥秘。
以下是基于深度和广度标准对这一主题的评估,并据此生成有价值的高质量文章的几个关键点。
教案中应包括从简到繁的教学内容安排。
首先要给孩子们介绍光的基本概念,例如光的来源、颜色和形状等。
可以通过简单的故事、图画或儿歌来引入光的概念,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初中光的传播教案
初中光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认识光源,并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让学生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概述:光的来源、光源的分类、光的传播特点。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光速、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3.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 教学难点:光速的概念,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光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特点和光速。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光的传播现象,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光的传播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讨论光的来源和光源的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特点。
2. 讲解光的传播概述:介绍光的传播特点,如直线传播、速度等。
3. 讲解光的直线传播:阐述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规律,介绍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4. 讲解光的速度:介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光的传播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
6.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的基本概念和传播特点的理解。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光的传播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光的传播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我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2023《光的传播》八年级物理教案
22023《光的传播》八年级物理教案22023《光的传播》八年级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2、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1、探究光在几种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的实验现象,2、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1.通过本节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科学史观教育.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3、通过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性的物理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4、结合光速测定的介绍,向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光的各种现象都已经见到过,在教学中请起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较容易。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传播速度难点: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四、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打开窗帘,我们看到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教室,老师看到了大家一张张的笑脸。
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这是为什么呢?生:夜晚没有光,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
师: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什么也看不见,又是因为什么?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从本章开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五、教学过程(一学时)1、光源师:生产生活中那些物体能发光呢?生:电灯、火把、手电筒等能发光的物体。
师:物理中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板书光源的概念)自然界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生:太阳、闪电、萤火虫、蜡烛……师:夜晚看到的月亮是光源吗?生:它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初中物理光的传播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光的传播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源的概念,知道光源的特点。
2. 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掌握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1. 光源的概念和特点。
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1. 光源的辨别。
2.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光源实物(如灯泡、太阳图片等)。
3. 实验器材(如激光笔、小孔成像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光源的图片,如太阳、灯泡、水母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光源。
2. 学生分享对光源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光源的概念。
二、光的传播(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光线,提问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教师演示激光笔穿过小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小孔成像,加深对光直线传播的理解。
三、光的传播速度(10分钟)1. 教师介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 学生提问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教师回答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四、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通信等。
2. 每组选一个应用实例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源的概念、光的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以及光的传播速度。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光源,并描述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光源、理解光的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以及光的传播速度。
初中物理《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光的传播是由出射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直线传播而来。
(2)了解光的传播速度是很快的,大约是每秒3×10^8米。
(3)知道光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可以传播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
2.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光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明白光的传播是由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直线传播而来。
(2)学生能够了解光的传播速度和传播介质。
2.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光线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2)学生了解光的传播速度和传播介质。
三、教学过程与时序安排: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实验,如照射光线后,物体发生增温、光的折射等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话题。
2.讲授(20分钟)(1)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光经直线传播的路径,可以通过让学生在一堵墙上安装几个小孔,然后照射一束光线,学生可以观察到光从一个小孔进入,然后从另一个小孔出去,说明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2)光的传播速度。
教师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大约是每秒3×10^8米,可以通过实例说明,如太阳光从太阳到地球需要大约8分钟,而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信号传输只需要1.3秒。
(3)光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
教师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如在一个容器里注入水,然后在水中放入一个光线进入的光源,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线的传播。
然后教师再强调光的传播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
3.实验(3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如通过水杯中的水使纸巾上的字变得模糊、将光线折射通过一片玻璃板等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际操作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传播介质。
4.总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光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
光的传播教案:色散现象与彩虹的形成
光的传播教案:色散现象与彩虹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基本概念;2. 掌握色散现象的原理;3. 理解彩虹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路径;2. 色散现象的原理;3. 彩虹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 光的传播路径的描述;2. 色散现象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三棱镜、白光光源、水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彩虹的美丽现象。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吗?二、光的传播(10分钟)1. 利用PPT讲解光的传播路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光在传播过程中的速度不变性质。
三、色散现象(10分钟)1. 介绍色散现象的定义,即光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发生折射角度不同的现象。
2. 讲解色散现象的原理,如三棱镜实验。
3. 演示实验:使用三棱镜将白光光源通过,观察色散现象。
四、彩虹的形成(10分钟)1. 讲解彩虹的形成过程,即阳光通过水滴时发生色散现象,形成七彩的光谱。
2. 引导学生理解彩虹总是出现在阳光和雨后的天空中的原因。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传播、色散现象和彩虹的形成。
2. 提问:同学们还能想到其他与光的色散相关的现象吗?3. 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如太阳光透过树叶、雨后的天空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光的传播路径、色散现象和彩虹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规律和自然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色散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后,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光的折射(10分钟)1. 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速度会发生变化,导致光的方向发生偏折,称之为折射现象。
2. 讲解折射定律,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概念。
光的传播教案:色散现象与彩虹的形成
光的传播教案:色散现象与彩虹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彩虹形成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传播、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难点:色散现象的原理,彩虹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光的传播和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利用实验演示法展示色散现象和彩虹的形成。
3.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三棱镜、白光光源、水滴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彩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彩虹的美丽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吗?”2.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3. 色散现象:介绍色散现象的定义,讲解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被折射程度不同,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到七彩的光谱。
4. 彩虹的形成: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当阳光照射到水滴上,经过色散现象后,形成七彩的光谱,从而形成彩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色散现象和彩虹的形成。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一个彩虹的形成过程图。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色散现象和彩虹形成原理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在其他介质中的现象,如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真空等。
七、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作业:绘制一个彩虹的形成过程图。
2. 练习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a. 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
b. 所有颜色的光在经过三棱镜后都会产生色散现象。
c. 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强度有关系。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光的传播》教学设计1试验前展示一些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等精美图片或视频,让同学观赏绚丽景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同学在学校科学中已经知道,“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引导同学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引导同学设计试验〔1〕光在遇到其他物体,在界面处发生反射;〔2〕光遇到其他透亮物体,在界面处发生折射;〔3〕在同种不匀称介质中,光线可能发生弯曲。
在探究活动中要求给每组同学配备激光笔,老师要强调激光束肯定不能直射入眼睛。
可以把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耀到光滑的桌面以及小平面镜上,观测反射现象。
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耀到水中或玻璃中,观测激光束在玻璃或水中的传播路径。
为了能看到水中的光路,可以在水槽的里面铺一张白纸作衬,也可以在水中滴少许牛乳或墨水。
光在同种不匀称介质中传播的试验难度较大,建议课上放一段试验的视频,有爱好的同学可以课下探究。
通过以上探究,老师应当引导同学对所观测到的物理现象作出总结,并得出“光在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一结论。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2本文题目:高三物理教案第一单元: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探究性目标:A、能依据本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B、能够对问题和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C、能设计试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D、能从多个方面证明最初试验结果的正确性2、STSE目标:A、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
B、能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性质。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情愿与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光是怎样传播的。
4、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查找光源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测找出四周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能依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物体进行分类。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引言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探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而实验探究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获取数据,得出结论,验证假设,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本次授课的内容为《光的传播》,本文将详细介绍教案设计的目的、流程、实践结果以及教育意义,可供教育者参考。
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灵敏的观察力:通过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效果,让他们观察光在不同情况下的特性,引起学生兴趣,刺激他们的观察力。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物理规律,推演结论。
3.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渐进式地引导学生探究光的特性,并不断提问,引导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生动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光与物体的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例如,引用大量丰富的图片和实物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光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和用途。
2.实验环节接着,进入实验环节,通过设计亲手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光传播的各种现象,并合理分析解释现象:实验一:直线传播与反射。
用撞球游戏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射球实验了解光线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实验二:折射现象。
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折射率,让学生了解光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方式,产生的板曲现象。
实验三:漫反射与镜面反射。
通过摄影机器,让学生看到镜面的反射,了解光线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区别。
3.总结环节在实验之后,通过问题探讨、实验讲评等方式,总结实验结果、处理数据、分析问题,发现规律和特性,归纳总结规律和特性,创造性地引出新的问题,并开展讨论,以深化学生对光传播的认识。
三、实践效果通过实践,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实践效果:1.培养学生实验探索的能力利用演示和实验,我们让学生自己探究光的特性,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自我研究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利用光传播的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重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不同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准备:1、准备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视频资料。
2、准备手电筒、树叶、空心软管、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水槽共9组实验材料。
3、准备舞台灯光图片和大自然中阳光透过树丛等各种图片。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视频讲述的是一个凿壁偷光的故事。
那这里的匡衡是怎么偷到光的呢,光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
有没有同学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后回答,学生:是沿直线传播的。
)板书:光沿直线传播。
演示:让学生上台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用手指出光传播的路线。
还有没有人有不同观点?(生:光是沿各个方向传播的)板书:光沿各个方向传播。
(若有学生提出光是沿曲线传播的,也将他的观点写在黑板上)磨课:1、导入过程太长,需要要剪短原先的视频,或者直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来达到开门见山的目的。
匡衡怎样偷到光等太多问题抛出,学生不知该回答哪个问题先,所以应该减少与内容不相关的问题2、应该删除让学生上来指引光线的过程,因为此过程现象不明显,浪费时间让导入过长。
3、板书内容可以精简,只需要写:直线、各个方向,学生就能理解。
二、看图作画根据书本上的两幅图创设的情景,自行根据自己的观点作图,显示光传播的路线。
(学生画完后)请个人拿出作品进行展示讨论。
师:这位学生画的光线是怎样的?生:边缘是直线的。
师:所以你认为光是怎么传播的?生:光沿直线传播。
师:请这位同学讲讲光是怎么透过这扇窗子的?生:光透过窗子,形成一道直线的光柱。
小学五年级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小学五年级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1、有根据地推测光的传播途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p 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考虑的习惯,以及擅长考虑的才能2、知道推测要有根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考虑,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展分析^p 、推理 .二、教学准备老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途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翻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
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你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1) 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途径,重在说出推测的根据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3、验证光的`传播道路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绘一遍实验的操作〕2)4人一组自行操作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道路1〕提示不要用眼睛直对很亮的光线. 2〕书上资料的介绍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3光是怎样传播的我的推测:直线传播我的根据:验证光的传播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光源,能鉴别哪些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现象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光源的定义和分类。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过程】
导入:阳光的传播。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前,老师要请大家看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
视频:手影表演。
师:怎么样,名不虚传吧,那跟我们今天学的阳光的传播有什么关系呢?相信大家学完今天的内容后就能科学地解释这个问题,说不定还能体会到科学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满足感。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光源及光源的分类。
师:长话短说,开始今天的旅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跟刚才舞台上的灯一样看上去是亮的?
生:太阳,月亮,火……(如果举得例子不多,进行适当引导,开拓思路)
(把学生举得例子用图片展示在黑板上,为了接下来能利用这些课堂生成)
师:在大家刚才举的这些看上去亮的物体中,他们亮的原理相同吗?
生:不相同,比如太阳是靠自己发光看上去亮,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才看上去亮。
师:(对学生的回答对出评价)
我们把像太阳一样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我们最重要的光源。
请一位同学上来把刚才大家举的这些例子中不是光源的挑出来。
生:(学生活动:找出光源)
(让学生对刚才自己举的例子进行分类可以让他们更有兴趣,在学生分类过程中区分“日光灯”和“正在发光的日光灯”等例子的区别,这类题目中不但考查了光源的概念,而且包括了一个学生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光源必须是在发光的物体,进行这项活动在轻松的气氛中巩固了光源的定义)
师:光源在发光,我们能看到,(指着不是光源的那组)那这些本身不能发光的物体我们为什么也能看到呢?
生:反射其他光源的光。
(评价)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属于光源的物体,那么现在我们来给这些光源分分类吧。
分类是科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可以把有共同点的物体放在一起,分类的方法并不局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分。
生:(学生活动:对光源进行分类)(学生可能会按照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来分类)。
师:(对学生的分类进行评价)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对光源的分类方法,根据发光的机理把光源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热光源是指由热能激发的光源,绝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少部分转化为光。
冷光源是指由化学能,电能,生物能激发的光源,绝大部分能量转化为光,少部分转化为热。
所以冷光源并不等于发光时摸上去是冷的。
(再次用刚才的课堂生成来分类)三、光传播的路径。
师:冷光源也好,热光源也好,归根结底都是光源,但是要形成视觉只有光源还不够,光还要传播到我们的眼睛里,那光传播的路径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到了今天学习旅程的第二站,光传播的路径。
展示水果罐头:大家看到罐头里的水果了吗?看到里面的水果,说明光经过了哪些物体才传播到我们的眼睛里呢?
生:水,玻璃,空气。
师:(评价)也就是说光在气体,液体,透明固体物质中都能传播,那么我们要研究光传播的路径时之研究它在气体中的传播够不够?
生:不够,还要研究在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路径。
师:要研究光的传播路径首先要有光源,大家的桌上都有一支激光笔,当你打开它的时候就有光源了。
注意不要对着自己和别人的眼睛,激光笔能量很大,会对眼睛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现在大家试着对着天花板打开激光笔。
看到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了吗?
生:看不到,只在墙上看到红色一点。
(PPT展示照片:枪战和森林)
看到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是一条直线。
师:虽然我们看到照片中光在空气中传播是一条直线,但是它会不会是一种特殊情况呢?在空气中是不是朝任何方向都是直线传播呢?这些问题只看照片是解决不了的,我们还是要动手试试,看看照片中的现象是不是有普遍性。
尝试之前还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在教室里却看不到光路?
(引导学生找环境条件中不同的地方,回答出看到光路需要有烟,有雾)
生:照片中有烟,有雾。
师:好,老师就提供给大家烟,请大家把课桌里的实验盒拿出来,里面有个透明的塑料盒子,里面装着一段蚊香和一包火柴,是为了制造烟的,用酒精灯点着蚊香,蚊香用夹子支撑放在桌子上,盒子倒扣在蚊香上,收集产生的烟。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动手前,请大家先看一下屏幕上的温馨提示。
(学生探究实验。
)
(交流实验结论: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光在气体,液体,透明固体中的传播路径,在实际生活中,光并不是单一的在气体,液体或者透明固体中传播,也有可能从气体传播到液体,传播到透明固体中等等,接下来能不能用手头的材料研究下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路径呢?
(引导学生把装有饮料的烧杯或者果冻放入烟室,光斜着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物质。
)(交流实验结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师:我们又修正了刚才的结论,显然比第一个结论更严谨了,那是不是就是真理了呢?大家小时候肯定听过“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这首歌写得很科学,星星看上去是会晃动的,好像一闪一闪在眨眼睛一样,但实际上星星并没有在晃动。
我们可以重现这个场景。
(PPT展示星空,学生透过酒精灯外焰观察屏幕上的星星。
)
交流:看到星星在抖动。
师:光在同种介质中均匀传播,所以看到的星星不抖动,但是透过酒精灯的外焰看到的星星就在抖动,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两次观察时环境条件的不同)
生:酒精灯外焰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使空气变得不均匀。
师:这只是我们的推测,为了探究这个推测到底是否正确,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不均匀介质,亲眼看看光传播的路径是否弯曲。
桌上有两个大烧杯,一个装有白糖,一个装有热水,把热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倒入装有白糖的烧杯中,由于糖比较多,不能完全溶解,所以形成的液体不均匀。
生: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
(交流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师:终于得出一个比较科学严谨的结论了,科学就是这样,需要不断探索,才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才会离真理越近。
对天文学和相对论有兴趣的同学,说不定还会发现我们这个结论的不足之处,这个留给大家课后去了解。
我们费了这么大力气研究出这个结论,总得用一下来体现我们研究的价值,那么大家来举举例子看,生活中哪些现象跟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哪些地方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
生: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排队……(举例不多的话,教师进行补充)。
活动:用今天学的知识来打中靶心,打中的同学介绍技巧。
光传播的速度。
师:(对刚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子弹从枪发射出到打中目标需要时间,那么光从光源发出到我们的眼睛需要时间吗?
生:需要时间,不需要时间。
师:很早以前伽利略也想过这个问题,如果需要时间,那么测出路程和时间就能算出光速,但是由于光速太快,但是测量的仪器和方法太简陋,所以他失败了。
科学上历史性的进步总是需要一些勇于探索的人,罗默初步测算出光速,惠更斯更进一步,测算出更精确的光速,迈克尔逊测算出的光速更接近于现代激光技术测出的光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测算出更精确的光速。
)
师:用现代激光技术测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2.99792458×105千米/秒,它快得一秒内可以绕地球7.5圈。
四、课堂小结。
师: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学生可以根据板书做课堂小结。
)
师: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希望大家能像今天的表现一样,带着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学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