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记叙的要素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六:记叙文阅读 第一讲 六要素(含答案)全国通用
专题六记叙文阅读第一讲六要素【知识点拨】考点名称:记叙文六要素考点解析:记叙文六要素是记叙文阅读中的基础考点,六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考查形式:填空、简答等。
相关知识:记叙文六要素【考点突破】例1:读下面片段,回答问题。
①温丝果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
她有着一头金黄的卷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
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
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
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
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
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一一珍妮芙太太。
她是一个婶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固而显得:冲孤单。
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
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1)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谁是主人公?(2)找出描写雷丁市环境的句子。
(3)为什么老妇人会吸引温丝莱特的注意?(4)你认为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简单描述你的想法。
答案:(1)3 温丝果特(2)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3)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4)我觉得她们会相处的很融洽,她帮助老妇人做事,老妇人给她讲故事。
(叙述合理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六要素的掌握理解能力。
(1)这两段话提到了温丝果特,珍妮芙太太和珍妮芙太太的侄子,三个人物,但是温丝果特和珍妮芙太太的笔墨最多,所以她们是主人公。
问题2和3可以从文中找出答案,问题4需要通过文中信息来判断,文中交待了温丝果特和珍妮芙太太都很孤独,并且老妇人引起了温丝莱特的注意,这样就可以判断出她们可能会多一些相处。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后悔的一件事童年,像一条弯弯的小河。
小河里翻腾着几朵浪花。
浪花有时唱着欢乐的歌,有时倾吐着烦恼,有时……其中,在那朵浪花里,发生了一件令我觉得后悔的事。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一)把握记叙的“六要素”“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明确人称,理清顺序人称:1.第一人称“我”: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你、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他、她、它”: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三)抓住线索,掌握布局线索的几种类型及作用: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抓住特殊语句,领会文章主旨叙事性散文是以记叙为主的,但其中也有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阅读中抓住这些特殊句,有利于领会文章主旨。
描写能较好地刻画出人物的神情、动作、心理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场景等;抒情则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品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显示中心;议论能直接点明或加深所叙之事的内涵,提示段旨乃至全文主旨,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五)研读重点段落及语句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及语句: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六)透析写作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修辞手法:(1)比喻: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2)拟人: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记叙的要素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屏幕显示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2.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屏幕显示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语文:记叙文的六要素
•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
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
答:时间是五十七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要
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五十七年七月是具体时间,一个闷
热的日子就是大体交代了。)
2.地点: 即事情发生的地方。 地点包括事件发生的环境、状况和气氛等。
除了直接交代外,地点也可以间接交代(或者说这个要素是隐形的)。 •通过叙述交代 如:看着穿着白大褂来往的行人,爸爸妈妈那焦急的面容……我知道我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
是在什么地方了,并且我一定是得了什么重病。(医院) 又如:考试在紧张地进行,他突然扔给了她一个小纸团。(教室) 通过环境描写交代 如: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山与山之间是条沟,沟里是几个小村子。
(山区)
3.人物
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 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 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
• (1)以时间为序的文章,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时间也在推移。 概括时间要素时就要求概括性更强一些。
• 如《痛苦的一堂课》中时间词语:像往常一样……当 指针指到14点时……说完……随着……训练结束后。 答:上街舞课时。
• (2)练习:如果时间有大范围有小范围,应从大到小排列。
•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4.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对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表述, 一般都用“谁怎么样”、“谁干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而这里的 “谁”多数时候是主要人物。 讲解:一个快速而有效的办法----寻找法 先找到故事中的所有人物,然后找到对应部分的人物,再归纳人物在 这部分做了什么事情。
如《我敬佩的好老师》:
• (2)间接交代时间: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写日记、讲故事、记录经历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记叙文的基本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通常包含六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把它们清晰、完整地交代清楚,才能让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情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时间,就是事情发生的具体时刻或者时间段。
比如“昨天下午”“暑假里的一天”等等。
明确的时间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
地点,是事情发生的场所。
可能是“学校操场”“家里的客厅”“热闹的集市”等。
地点的描写能为故事增添真实感和氛围感。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
他们是故事的主角,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事件的起因,是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
比如“因为考试没考好,所以心情很低落”。
起因的交代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是事情发展的详细过程。
这是记叙文的重点部分,需要详细、生动地描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结果,是事情的最终结局。
它可以是圆满的,也可以是带有遗憾的,但无论如何,都要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交代。
二、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式,它能够使文章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比如从早上起床开始,按时间顺序讲述一天的经历。
倒叙,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方式能够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比如先写“我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拿着奖杯,心中满是激动”,然后再讲述为了获得这个奖项所付出的努力。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记叙的要素(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记叙的要素(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认识记叙的要素(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写在前面的话)很多同学自小就喜欢听故事,看故事,也常常被故事中的生动情节和鲜活的形象所吸引所感动,可一轮到说自己的故事,写自己身边人的事迹很多同学却还是无从下笔,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故事,而是我们不像小说家、故事大王那样,总是把生活中原原本本发生过的事情进行“故事化”(情节)处理。
因此在本次作文训练我们将从认识记叙的要素入手,通过一定的训练,使每位同学都能把自己和自己身边人的故事写得活灵活现、有滋有味。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记叙六要素在记叙文中各自所起的作用。
2、能抓住记叙的核心要素编写故事。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1、课前热身活动【闯关活动一】把你最喜欢的故事摘抄下来,然后列举出你喜欢的理由。
理由:【闯关活动二】温故知新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我”小时候遇险、脱险的故事,请根据课文答复: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谁鼓励、指导我走下悬崖?故事的起因: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果:故事的主题:【闯关活动三】故事大变身(改编故事):在不改变故事中心事件“遇险--脱险”的前提下,试着逐一改变【闯关活动二】涉及的记叙六要素,一次只变一个要素,认真体味一下故事的会跟着发生怎样的改变?写出你的发现。
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故事的主题:变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故事的主题:变具体的地理环境:故事的主题:变人物:故事的主题:变故事的起因:故事的主题:变故事的经过:故事的主题:变故事的结果:故事的主题:我的发现:点拨:在记叙的六要素中,时间、地点、人物处于附属地位,它们发生变化,整个故事的面貌(主题)可以不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它们不是记叙文(故事)的关键要素。
它们和故事发生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一起构成故事的背景,对主题的表达起辅助作用,在记叙文的写作(故事的编写)中,时间、地点、人物均可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灵活调整更换。
1.记叙文六要素知识讲解
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
何种情况下+做××+结果;
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1、找出《谁是最可爱的人》六 要素
时间:阻击敌人的日子里
地点:汉江南岸某村庄的一个着火的院子
人物:马玉祥、朝鲜儿童
起因:敌机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 子着火了,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孩子哇哇 哭叫的声音
本文通过讲述十二岁的鲁本用将 近一年的时间为母亲准备礼物的故 事,表达了鲁本对母亲的爱。
练习2:《文天祥》这篇文章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文记叙了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 抗元将领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 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 讴歌了他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 民族气节。
智慧应对记叙文阅读
学 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习 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目 标 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记叙文的文体常识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按一般文 章体裁来分文章可分为记叙文 (其中含小说、散文)、说明文、 议论文、应用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
记 叙 文
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 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 容的一种文体。
作用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 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分析记叙文的六要素。具体说来,有以 下几点:
(1).文章在交代时间、地点时有
两种方式:直接交代,间接交代。
直接交代时间,往往既可以做清楚 的交代,也可做模糊的交代,如“以 前”“某一天”等。直接交代地点, 可详可略;可一处,也可多处。
经过:马玉祥闯进火海救朝鲜儿童
第一讲 记叙文六要素(七-八年级阅读)
第一讲记叙文六要素阅读指导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记叙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阅读记叙文,可以从记叙文的六要素着手,使读者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一目了然,更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很多时候,文章没有对六要素逐一交代,这主要根据文章的需要而有所侧重,记叙文的重点在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们是构成记叙文内容的主要因素,也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应该写详细,写生动。
常考题型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答题提示: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需要强调的时间、地点、结果即可。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答题提示:文中没有记述某一完整事件,而是通过多件小事或事情的片断来表现主旨。
这一类文章就不必对每件小事都交代时间、地点、起因,只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小事。
实战演练一只空瓶子的温暖魏得强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
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还比着谁会浪费。
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了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记叙文第一讲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第一讲: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
一、知识指要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把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一般来说,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六要素都很齐全。
在六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1、时间(即事情发生的时间),可以是具体时间;也可以是大体时间。
2、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可以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3、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既包括人,又包括物。
4、事件(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读记叙文,把这些都弄明白了,才算读懂。
二、考点题型:考点一:指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考点二:根据记叙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技巧点拨:1.分析六要素的作用:时间是为了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地点是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人物和事件,可根据写作意图和写作重点来确定其作用,如果以前者为主,事件就是为突出人物服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如果以后者为主,人物则对事件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至于结果,往往是为了消除悬念,而起因、经过则是为了使文章更加充实可信。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④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2.记忆口诀: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找原因;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1、怎样把握记叙的要素
初中课外阅读指导——记叙文一、怎样把握记叙的要素记叙文的要素是指所写中心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中父亲鼓励、指导我爬下悬崖的事件: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时间:暮色苍茫地点:在悬崖上人物:我和爸爸起因:我在悬崖上不敢下来经过:父亲鼓励我、指导我,让我爬下悬崖结果:我成功地爬下了悬崖从上文可以看出1。
六要素是记叙文的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六要素都俱全,尤其是新闻。
新闻可参看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中路军作战情况: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西路军渡江情况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首先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否则文章内容就有可能显得不完整。
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的情况,其实此处的“要素”是写记叙文时必备的,至于现在文学的模糊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这些基本的文体知识还是需要严格掌握的。
作用介绍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件与事件背景5、反映的道理(主题)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少了其中任意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记叙的要素
(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夏之绝句》)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7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篇第一讲紧扣六要素准确归纳主要内容
写出这件事地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时间:地点:
起因:经过:
结果:
例:
老妪
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地老妪.在月地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需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卖茶蛋地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他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地.所以她地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地,老妪锅里地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地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总之,记叙文地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地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他.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主题地理解结合起来.
典型例题剖析:
例:我地老师
每逢放假地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地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地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有没有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地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地老师地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地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地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就往外走.母亲喊住我:
教学主要内容: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需注意地问题:第一,连续地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地点地内在联系.
第二,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分析人物要素地方法:第一,弄清各个人物之间地主次关系.
第二,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地作用.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记叙文的五大基本要素
记叙文的五大基本要素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一、清楚交代“要素”。
你叙述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其中有哪些人物参与?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必须在文章中作出交待。
因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某一事件的基本要素(俗称“记叙的六要素”)。
如果你觉得其中有些要素(如“时间”)让人一看就清楚,文中可以省去直接交代的文字,不过,它依然是明显存在的。
如果涉及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你万万不可大意,一定要适时地作出交代,以免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除此以外,由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所以我们还要向读者交代必要的事件背景。
否则,读者可能会觉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二、巧选切入角度。
一是讲究切入时段。
就事情本身而言,它总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发生发展的。
你可以落笔就写“起因”,然后遵循时间顺序一一道来;也可以落笔写“经过”,将“起因”插入到后面的描写之中,或者文末再揭示“起因”;还可以落笔就写“结果”,让精彩、非同寻常的事情结果一开始就“点亮”读者的眼睛。
注意,一般而言,后两种切入方式更容易出彩。
鉴于第一种切入方式容易流于平淡,所以这时你最好让事情的结果出乎人的意外,文章会因此增添波澜,让人爱读。
二是讲究叙述角度。
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不止一人,到底站在谁的角度叙述所见所闻,应该以有利文章设置疑点、吸引读者为原则。
比如说,事件中的核心问题只有甲知道,你不妨从乙的角度叙述,因为乙心中的疑问容易引起读者心中生疑、存疑。
读者理所当然地会跟着你的思路往下读。
比如,《陷阱》一文写的是汉朝吕后等人设计邀请韩信赴宴并除掉他。
如果从吕后等人的角度写,无疑不好设疑。
作者从韩信的角度展开叙述,吕后等人始终没有出场,只有一个从吕后处派出的使者和韩信两个人出现。
这样的叙述角度,保证了文章始终处在一种神秘不可测的氛围之中,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听课笔记】第1讲:记叙文六要素和试题运用
第1讲:记叙文六要素和试题运用【课程目录】1.学习目标和重难点2.记叙文六要素简述3.试题考查形式4.六要素详细讲解5.要素分析的3个步骤6.作业布置和讲解【学习目标】1.清楚和明确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会归纳、概括,找到一篇记叙文的六要素。
【重难点】梳理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重要性】1.为阅读理解中的概括类试题打下坚实基础2.为写作奠定基础。
【记叙文六要素简述】你的笔记:【试题考查形式】1、概括主要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2、直接考记叙文的要素。
【事件的起因】起因:事件发生的原因。
常见有下面三种情况:你的笔记:注意的是:答题技巧解析:你的笔记:经过:是在起因的情况下,也就是上面三种情况下,主人公具体做了什么事。
经过,常见有这么三个部分构成:你的笔记:注意的是:答题技巧解析:你的笔记:结果:就是指事件中的主人公或事情的最终结局。
答题技巧解析:你的笔记:【事件分析的三个步骤】你的笔记:【案例讲解一】穷人的风骨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
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
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
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
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⑥5元。
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
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
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记叙的要素、线索、人称记叙的要素一、考纲知识解读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事物发展变化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中考对记叙文要素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考点:考点一:概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考点二:分析人物在文章中的地位考点三:理解时间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考点四:明确故事发生的地点二、常考形式和题型1、补写或续写题补写:是根据起因、经过和结果等三项内容,介绍其中一种或两种,要求补写出其他一种或两种。
续写:是要求将没有介绍完整的内容,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例:以《一件后悔的事》为题,根据下面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事情的经过。
我做过一件感到很后侮的事,但从来没有对谁讲过,它一直深深地埋在自己心里。
这件事离现在已经有一年了,在我脑海里永远也洗刷不掉。
我至今还在后悔,当时我为什么要这样呢?2、概括简答题要求考生概括地写出记叙文要素中的相关内容,如事件发展的过程、人物在在文章中的地位等,要求语言简明、得体、规范。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1-5段的主要事件。
3、问答简述题问答题即是根据记叙文要素中的相关内容直接或间接发问,要求考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做出正面回答,同时对语言的规范性也有严格要求。
三、设题陷阱1、“时间”陷阱2、“地点”陷阱《背影》一文中,作者记叙的主要事件发生在()1、南京2、徐州3、北京4、西安3、“人物”陷阱《选举风波》一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人物是:1、贾里2、贾梅3、鲁艳青4、鲁智胜4、“原因”陷阱《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1、齐师伐我2、公将战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为求功名四、高分技巧1、“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答题技巧(1)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他们的内在联系;(2)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2、“把握人物要素”答题技巧(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3、“把握事件要素”答题技巧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对于写了多件事的文章,可以先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看总体上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的线索一、概念: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关键。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即一线串珠法。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因此,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杂乱散漫,其原因往往就是未能给全文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
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
可见,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是多么重要。
二、记叙文线索的分类选取记叙文线索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围绕“藤叶”记叙了琼珊生病看藤叶、看藤叶病好、贝尔曼画藤叶的事件。
如《枣核》一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老王的穷苦卑微凄凉艰难却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善良品质。
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
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
“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三是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写换马。
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四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如《记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全文的线索,连接起对死难者生前经历的简历,对死难者牺牲场面的描述和对死难者战斗精神和死难意义的论述,体现了作者极度的悲痛和无比愤懑的心绪,表达了作者对青年学生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即明、暗线),我们在选择线索时要根据文章的材料而定。
三、方法指津1、注意文章标题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与事物3、注意文中议论和抒情段一瓶黄河水俞敏洪①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无数次注视着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边的冲动。
②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黄河边上,用瓶子灌一瓶河水。
泥浆翻滚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黄色的世界。
在瓶子的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
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了痛苦和绝望,感到了黄河河床不断提高带来的灾难,感到了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
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
③一段时间以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
浑浊的泥沙沉淀下来,上面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
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
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④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
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
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
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因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命,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
每一个人出生伊始,一辈子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都应该是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不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
⑤而生命的难处在于,我们很难让生命静止不动,使我们能够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彻底把痛苦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不再翻滚。
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
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存在的最本质意义。
那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失去了意义呢?⑥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我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
看着滔滔的河水,翻滚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涵的勃勃生机。
我突然意识到:人的生命如果不断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流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
1、读第②、③段,提炼词语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一瓶浑浊的黄河水:();一瓶澄清的黄河水:()。
2、速读全文,文章的线索是:。
拉亮了灯等你佚名冬天的夜,来得早。
电话铃响了。
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
”我急忙应道。
打电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
“昨天一早,侯婕要转学回老家。
大家商量明早6点在学校为她送行。
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我不假思索。
“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
1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
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
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晨6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
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
冰冷的黑土、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
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
“老师!您在等我们?”一个女孩惊喜的发现了我。
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般朝我跑来。
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她们我有多么担心。
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光亮。
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
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找所有的照明开关。
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点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
”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的泪水涌动。
“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站在土坡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
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
“快看!教室灯亮了!”“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颠一颠。
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
”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
“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
“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欢呼。
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
“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
”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
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
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
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忽然,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是的。
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选自《教育周刊》2010年11月期,有删改)1.从文题“拉亮了灯等你”中,你了解到有关文本的哪两项内容?(2分)2.依据地点的转换,本故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约定送行→→→(3分)选择阳光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