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精品)

合集下载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认识它们吗?(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2)有一群孩子也很喜欢,想捉几只好好欣赏一下呢,不过后来又把它们放飞了,板书“放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读题、解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既然那么喜欢,为什么捉了又要放掉它呢?(2)课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二、初读课文: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在文中画出能回答所提问题的重要词句,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初步解疑,引出主人公“翠贞、陶行知”。

(1)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课件相机出示“翠贞”,读准生字“贞”)(2)为什么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要放飞蜻蜓?(相机出示“陶行知”的画像,简介)3、指名读课文,理解生词,感知文章脉络。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引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捉”)(3)作为伟大教育家的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又是如何循循善诱进行教育的呢?开火车指名一人一段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①从这几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陶行知?(相机出示“慈爱”认读、理解)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慈爱的人呢?②当陶行知问蜻蜓吃什么时,孩子们怎么说的?(认读“七嘴八舌、抢着”)A、请三名学生模仿回答,评议中理解“七嘴八舌、抢着”。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放飞蜻蜓》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象的课文,通过讲述孩子们在夏天的田野上放飞蜻蜓的场景,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

1.2 课程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本课以放飞蜻蜓为线索,描绘了夏天的田野、蓝天、白云和飞翔的蜻蜓等美丽景色。

通过孩子们在田野上的欢乐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难点:学会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提高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美好。

(2)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放飞蜻蜓的乐趣。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美丽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教学挂图: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蜻蜓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蜻蜓的特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展示夏天的田野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夏天的印象。

(2)引入课文《放飞蜻蜓》,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2 讲解课文(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分析孩子们在田野上的欢乐场景,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4.3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4 实践操作(1)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蜻蜓模型,观察蜻蜓的特点。

(2)组织学生到户外放飞蜻蜓,体验放飞乐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5.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三、教学准备: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学思考:(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复杂翠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抚摸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埂衡蝇抢翘舌音:舌多种形式练读、巩固(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

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

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篇一:放飞蜻蜓第一课时上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阅读的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蜻蜓图(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大家喜欢蜻蜓吗?说说你了解的蜻蜓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

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谁放了蜻蜓?(2)为什么放蜻蜓?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自读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1)出示: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掌握据说结构复杂①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苍蝇(轻声)②简介陶行知,理解“七嘴八舌”。

(2)出示另一组词语:翠贞田埂孑孓一撅一撅露水调整①指名读,正音“孑孓”出示图片。

②理解“孑孓”、“一撅一撅”。

3、检查课文阅读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指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觉得因为这么美丽的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所以大家读书也特别认真。

一天午后,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正在捉蜻蜓呢!(板书:捉蜻蜓)蜻蜓这么漂亮,孩子们捉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读第一小节,体会捉蜻蜓的快乐)2、是啊,蜻蜓是美丽的,捉蜻蜓又是这么??可是,这群孩子最后又把蜻蜓放了,(板书:放蜻蜓)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吗?让我们去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放飞蜻蜓》的教案

《放飞蜻蜓》的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动手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环境2. 蜻蜓的种类与特点3. 蜻蜓的生活习性4. 蜻蜓的观察与记录5. 蜻蜓的放飞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蜻蜓的观察与记录(2)蜻蜓的放飞技巧四、教学准备1. 教具:(1)蜻蜓图片、视频等资料。

(2)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3)蜻蜓放飞器材。

2. 学具:(1)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2)蜻蜓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简要介绍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 探究蜻蜓的生态环境:(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蜻蜓的生活环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蜻蜓的生态环境。

3. 观察蜻蜓:(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工具,观察蜻蜓的外部特征。

(2)学生记录观察到的信息,了解蜻蜓的种类与特点。

4. 探究蜻蜓的生活习性:(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蜻蜓的生活习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蜻蜓的生活习性。

5. 学习蜻蜓的放飞技巧:(1)教师演示蜻蜓放飞技巧。

(2)学生分组实践,掌握蜻蜓的放飞技巧。

6.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蜻蜓的手抄报。

(2)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到附近的公园、湖泊等生态环境中观察蜻蜓。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蜻蜓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蜻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蜻蜓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探究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蜻蜓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3)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

4. 总结提升(1)学生分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3)写一篇关于蜻蜓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蜻蜓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会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蜻蜓生活习性和特点的深入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蜻蜓图片、视频等资料。

4. 放飞蜻蜓的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兴趣。

(2)板书课题《放飞蜻蜓》,让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了解蜻蜓(1)教师展示蜻蜓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蜻蜓的外貌特征。

(2)学生分享对蜻蜓生活习性和特点的了解。

(3)教师总结,强调蜻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放飞蜻蜓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2)学生观察放飞蜻蜓的过程,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基本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引导学生关注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蜻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教师讲解:介绍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对蜻蜓的了解和观察。

第二章:蜻蜓的观察与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观察蜻蜓的外部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蜻蜓的外部特征及其分类。

2.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蜻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外部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对蜻蜓进行分类。

3. 教师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到蜻蜓分类中。

4.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成果,讨论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第三章:蜻蜓的生态习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习性。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习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蜻蜓的生态习性,如繁殖、迁徙等。

2. 学生讨论蜻蜓生态习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教师引导思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保护措施。

4.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实际行动。

第四章:蜻蜓的放飞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放飞蜻蜓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蜻蜓的放飞技巧。

2. 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正确的放飞蜻蜓方法,如选择合适的地点、时间等。

2. 学生分组实践,学习放飞蜻蜓的技巧。

3. 教师强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践行。

4.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放飞蜻蜓经验,讨论关爱动物的实际行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案一:画面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观察画面,问: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板书“蜻蜓”。

学生书空,提醒易错字:“蜓”字的写法。

2、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蜻蜓吗?这些可爱的蜻蜓在干吗?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

3、师:画面上荷香飘荡,引来了一群可爱的小蜻蜓,它们或栖于小荷之上,或在阳光下抖动着翅翼,在荷叶上起舞,盘旋,给荷田凭添出许多诗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蜻蜓有关的课文。

板书“放飞蜻蜓”。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文中的生字,碰到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读完后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时有没有发现哪个字很难读的,把它提出来。

如“孑孓”(出示课件)“一撅一撅”,老师点拨。

出示“蚊”,谁来读读这个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师:“蚊”字是形声字,形旁表字义,声旁表字音。

我们利用这个方法就能容易地记住它,本课的生字中还有这样的形声字,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蜻、蜓、陶、塘、抚、整、构、掌)指名学生读字,学生齐读词语。

课文中还有些不是形声字的字,如:衡、商、贞,你还能用其他巧妙的方法记住它们吗?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记住生字。

我们学习生字时,除了用形声字识记,编儿歌或口诀识记,还可以比较辨析识记、形象识记、换偏旁识记、笔画结构分析识记等。

只要我们做一个用心的人,就一定能找到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到文章中去,同桌对读课文,把句子读流利,读完后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相机板书:陶行知孩子们思考:课文写他们在干什么?板书:捉、谈、劝、放问:文章哪部分写捉蜻蜓,哪部分写放飞蜻蜓的?主要写的是什么?小组合作学习:陶行知和孩子们谈了什么?这部分哪些词语你觉得用得好,把它找出来,交流它的意思。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养成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 蜻蜓的放飞技巧和注意事项3. 保护生态环境,关爱蜻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蜻蜓的放飞技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蜻蜓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学生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蜻蜓的特点。

3. 实践:教师示范蜻蜓的放飞技巧,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讨论:学生交流放飞蜻蜓的心得,分享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强调关爱蜻蜓的重要性。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放飞技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6. 作业:学生绘制一幅关于蜻蜓的画作,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蜻蜓的放飞技巧,并能够在户外环境中正确放飞蜻蜓。

3. 学生能够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关爱蜻蜓的具体措施。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蜻蜓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文字材料。

2. 准备蜻蜓的模型或者实物标本。

3. 准备放飞蜻蜓的户外环境,确保安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现实中的蜻蜓,并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和特点,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放飞蜻蜓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种类、特点和生态环境2. 蜻蜓的飞行原理3. 放飞蜻蜓的方法和技巧4. 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5. 体验放飞蜻蜓的乐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蜻蜓的种类、特点和生态环境,放飞蜻蜓的方法和技巧,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蜻蜓的飞行原理,放飞蜻蜓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蜻蜓标本或模型3. 放飞蜻蜓的器材(如蜻蜓风筝、线等)4. 保护蜻蜓的宣传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蜻蜓,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蜻蜓的种类、特点和生态环境,讲解蜻蜓的飞行原理。

3. 实践操作:演示放飞蜻蜓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放飞蜻蜓的乐趣。

4. 保护教育:讲解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发放保护蜻蜓的宣传资料。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蜻蜓种类、特点和生态环境的掌握程度。

2. 技能应用:观察学生在放飞蜻蜓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评估其对放飞技巧的掌握情况。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分享内容,评估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蜻蜓观察活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和记录蜻蜓的不同种类。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3. 开展校园蜻蜓栖息地保护项目,让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和挑战性,确保学生能够在放飞蜻蜓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2. 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

3.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找出改进的策略,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

教学过程一、走近蜻蜓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⑴吃食(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

(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留意“孑孓”的读音)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觉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挚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⑴尾巴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

(指名2人读)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

”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

原委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学生发言)“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

(点击出示课件——“由于生殖的须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学生摘写资料(提示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特别好的阅读习惯。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放飞蜻蜓》的基本内容,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提高社交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放飞蜻蜓》是一篇描述蜻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科普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和孩子们在公园放飞蜻蜓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蜻蜓的形态、飞行技巧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2 生词和短语蜻蜓、翅膀、透明、飞行、捉住、释放、生态环境、团队合作、快乐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放飞蜻蜓》,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3.2 观察和讨论学生通过观察蜻蜓的图片或实物,讨论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模拟放飞蜻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放飞蜻蜓》。

4.2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放飞蜻蜓》,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4.3 观察和讨论学生观察蜻蜓的图片或实物,讨论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模拟放飞蜻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观察和讨论评估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和习性,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 生态环境对蜻蜓的影响3. 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难点: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2. 实践操作法:观察蜻蜓、放飞蜻蜓等活动。

3. 小组讨论法:探讨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蜻蜓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蜻蜓的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3. 准备放飞蜻蜓的场所。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 提问:你们对蜻蜓有什么了解?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蜻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结构、翅膀特点等。

2. 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如捕食、繁殖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观看蜻蜓生活在生态环境中的视频。

2. 分析生态环境对蜻蜓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探讨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提问: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二、实践活动(15分钟)1. 组织学生观察蜻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进行放飞蜻蜓活动,体验与蜻蜓亲密接触的快乐。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观察蜻蜓、放飞蜻蜓等。

3. 学生对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家长参与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行动,如在家中种植绿化植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蜻蜓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1.2 教学内容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外观特征。

介绍蜻蜓的名称、分类和生物学特点。

分享蜻蜓的重要作用,如捕食害虫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蜻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蜻蜓的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蜻蜓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个人观点。

第二章:蜻蜓的生命周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命周期和发育过程。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蜻蜓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

展示蜻蜓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或图像。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生命周期图解或照片。

让学生分组讨论蜻蜓生命周期的特点和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总结蜻蜓生命周期的规律。

第三章:蜻蜓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范围。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蜻蜓的生态环境,包括水域、湿地等。

探讨蜻蜓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依赖关系。

3.3 教学活动展示蜻蜓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照片或图像。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保护蜻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观察蜻蜓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行为习性。

4.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观察和记录蜻蜓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行为习性,如飞行、捕食等。

4.3 教学活动教授学生观察蜻蜓的方法和技巧,如安静观察、记录观察结果等。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蜻蜓观察活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蜻蜓行为习性,并进行讨论。

第五章:放飞蜻蜓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了解放飞蜻蜓的意义和方法。

5.2 教学内容介绍放飞蜻蜓的意义和正确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放飞蜻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3 教学活动教授学生正确的放飞蜻蜓方法,如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等。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质疑。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在它亮相之前,它要先考考大家,请大家欣赏歌曲,猜猜歌里唱的是什么?2、(出示图片)是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小蜻蜓。

板书:蜻蜓学习“蜻蜓”:(1)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因为……(它是昆虫)(2)提示:注意“蜓”右边的写法,与“蜒”区别。

(用红笔)3、想一想,你对小蜻蜓有什么了解?4、看来大家在课前对蜻蜓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

补充板书:放飞。

5、指导读课题。

6、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放了蜻蜓?为什么放飞?)大家提了好几个问题,你们觉得怎么才能解决这些疑问?(读书)对,读书是解决疑问的好方法。

让我们轻轻地把书打开,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义。

1、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小蜻蜓,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先来读读课文,好吗?说说你对课文已经了解了什么?2、听老师读课文,大家就能了解这么多,相信自己读课文收获会更多。

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检查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

每生读一行,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苍蝇”“蚊子”读成轻声。

)齐读。

4、横着齐读,边读边思考:每组词有什么关系?然后分组出示,理解词义:(1)陶行知、慈爱、抚摸、商量(2)七嘴八舌、抢着说、入神(3)一撅一撅、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四面八方(4)苍蝇、蚊子、孑孓第一组:都是写陶行知的。

教学设计3:放飞蜻蜓(第1课时)

教学设计3:放飞蜻蜓(第1课时)

第21课《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二、初读课文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1 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2 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3 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1 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2 理解:慈爱:慈祥孑孓:蚊子的幼虫口吻:口气3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抢——枪蝇——绳纹——蚊钩——构饿——我夏——复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同情心。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放飞蜻蜓》课文内容简介: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放飞蜻蜓的故事。

主人公小明在公园里捉到了一只蜻蜓,他通过观察和了解蜻蜓的特点,决定将它放飞回大自然。

小明学到了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2.2 生字词蜻蜓、公园、捉住、观察、特点、放飞、大自然、关爱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难点: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蜻蜓和放飞蜻蜓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的图片和生活习性。

使用教具,如蜻蜓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使用教学游戏,如“蜻蜓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蜻蜓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蜻蜓的特点。

提问学生对蜻蜓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5.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的含义。

5.3 学习课文内容: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放飞蜻蜓篇1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5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

一齐读。

谁来为“陶”组组词?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

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 你背得真好!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

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

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出示:田埂苍蝇蚊子这里有三个生字。

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

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蜻蜓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讲解蜻蜓的飞行原理和捕食习性。

3. 引导学生关注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 让学生分享对蜻蜓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总结蜻蜓的特点和生态价值。

第二章:探索蜻蜓的飞行奥秘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蜻蜓飞行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蜻蜓飞行的生物学原理。

2. 演示蜻蜓飞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蜻蜓飞行的奥秘。

教学活动: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蜻蜓飞行情况。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蜻蜓飞行的原理。

第三章:认识蜻蜓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环境和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寻找蜻蜓的栖息地。

3. 讨论如何保护蜻蜓的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展示蜻蜓栖息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让学生分享对蜻蜓栖息地的发现和观察。

3. 教师总结蜻蜓的生态环境特点和保护方法。

第四章:蜻蜓的捕食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捕食习性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蜻蜓的捕食方式和技巧。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蜻蜓的捕食技巧。

教学活动:1. 展示蜻蜓捕食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

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蜻蜓捕食情况。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蜻蜓的捕食技巧。

第五章:保护蜻蜓,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蜻蜓图片)认识它们吗?
(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你喜欢它们
吗?为什么?
(2)有一群孩子也很喜欢,想捉几只好好欣赏一下呢,不过后来又把它们
放飞了,板书“放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读题、解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
(1)既然那么喜欢,为什么捉了又要放掉它呢?
(2)课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
二、初读课文:
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在文中画出能回答所提问题的重要词句,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初步解疑,引出主人公“翠贞、陶行知”。

(1)文中是谁放飞了蜻蜓?(课件相机出示“翠贞”,读准生字“贞”)
(2)为什么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要放飞蜻蜓?(相机出示“陶行知”的画
像,简介)
3、指名读课文,理解生词,感知文章脉络。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引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捉”)
(3)作为伟大教育家的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又是如何循循善诱进行教育的呢?开火车指名一人一段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①从这几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陶行知?(相机出示“慈爱”认读、理解)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慈爱的人呢?
②当陶行知问蜻蜓吃什么时,孩子们怎么说的?(认读“七嘴八舌、抢着”)
A、请三名学生模仿回答,评议中理解“七嘴八舌、抢着”。

B、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七颠八倒、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课后可以去查查成语词典,了解一下这几个成语的意思。

③他们是坐在哪里讨论这一问题的?(出示图片,认识并认读“田埂”)
④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知道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词语,指出“孑孓”是蚊子的幼虫)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板书“识”)
⑤让我们拿起书,也来读读他们的对话,不要读错音哦!分角色读第一~六自然段。

(3)在陶行知耐心细致地启发下,孩子们还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呢?接着开火车读第七~十自然段。

①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认读并理解“掌握”一词,“握”的读音注意跟“屋”区别)还可以掌握什么?(掌握技术、掌握理论、掌握原则、掌握规律、掌握自己的'命运、掌握会议、掌握政权)
②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据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真的呢?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求证一下。

③蜻蜓的眼睛又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相机出示“结构、复杂”认读)
A、“结构”一词多义进行选择,联系上下文说说“结构”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a、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b、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分的构造。

c、组织安排(文字、情节等)。

B、说说“复杂”的反义词,有一个词叫“日复一日”,所以“复”中间是一个“日”字,给“复”组词。

(4)陶行知的讲解多生动有趣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七~十自然段。

(5)引读第十一自然段“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最后在陶行知先生的启发下,孩子们把蜻蜓放飞了。

(板书“放”)
4、指着板书进行小结,按“捉蜻蜓、识蜻蜓、放蜻蜓”可以把课文分成哪三部分?
5、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能不能把刚才新认识的词语填到这段话中来呢?出示句式:
一天午后,( )看见孩子们捉蜻蜓,就( )地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孩子们( )地( )回答。

陶行知拉着孩子们坐在( )上,告诉他们蜻蜓吃( )、( )、水里的孑孓。

蜻蜓的尾巴( )飞行方向。

( ),在饿极时,它还会吃自己的尾巴呢!蜻蜓的眼睛很大,( )很( )。

听完后,小伙伴们明白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就纷纷让( )放飞蜻蜓。

①自由读一读,想一想。

②指名口答。

③齐读词语。

④齐读这段话。

6、多美的故事啊,同学们再自己默读一下课文,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陶、慈、舌、抢、蝇、蚊、握、据、构、复”。

2、自由识记生字字形,全班重点交流“抢”、“复”,进行“握、据”的区别。

3、学生描红,边描边观察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交流在描红中自己觉得比较难写的字中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笔划。

教师重点范写“陶”。

四、布置作业:
1、认真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收集蜻蜓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蜻蜓。

板书: 19、放飞蜻蜓
捉→ 识→ 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
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读准后鼻音。

看清字形,蜻蜓是昆虫,因此这两个字都是虫字旁。

蜓字要写正确,哪边需要特别注意?指名学生说。

(与延区分)
你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吗?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捉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板书:捉)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板书:放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难读的词语再一起读读
田埂苍蝇孑孓一撅一撅
3、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再读读。

4、默读课文。

5、通过几遍课文的朗读,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文章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和孩子们(谈蜻蜓),使他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蜻蜓)的故事。

6、哪儿写了捉?(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哪儿写了放?其余讲什么呢?概括标题:谈
7、简介陶行知。

文中与孩子们一起谈论蜻蜓的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出示图片)1891年出生于安徽省。

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

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

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

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创办晓庄师范。

陶行知的一生,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生著有许多教育方面的著作。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将对陶行知先生有更深的了解。

三、学习第2---6自然段
师: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关于蜻蜓谈论了几个问题?我们看看课文的2到6自然段。

(出示句子:你们知道蜻蜓吃什么?)
1陶行知先生是怎么说的?找出重点词慈爱与抚摸。

(这两个词写出了人物的神态与动作。

)
2指导朗读。

3孩子是怎么说的?(抢着说,七嘴八舌)作者很注意对话中提示语的运用。

4那我们能不能通过再现当时热烈讨论的场景?分角色朗读。

5蜻蜓到底吃什么呢?陶行知先生告诉孩子们:(出示句子)孑孓指的是蚊子在水中的幼虫。

6从陶行知先生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蜻蜓是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板书;益虫)
7这句话的提示语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写出了人物的动作)
8从这些人物的提示语中,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还谈论了什么?我们下一课时再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学生指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用哪些好办法记住它)蚊蝇(“虫”字旁,皆属昆虫)饿(因为缺食,用“饣”字旁)枪抢(比较后记忆,抢时要用手)夏复(比较后记忆)舌(中间一横在横中线)慈(字要写得紧凑,两个“幺”字靠拢)
课后作业:继续认真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