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游戏治疗法

合集下载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游戏治疗法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游戏治疗法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游戏治疗法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学习困难等。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游戏治疗法在小学生心理辅导中被广泛应用。

游戏治疗法能够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小学生在玩耍中获得情感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并逐步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游戏治疗法。

一、故事游戏故事游戏是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讲述故事和参与角色扮演等形式,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故事中的角色上,进而通过角色解决问题,获得情感的宣泄和成长。

举个例子,假设小学生小明在学校遇到了欺凌问题。

辅导员可以编写一个与欺凌相关的故事,并邀请小明参与故事中的角色扮演。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小明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欺凌问题,学会积极应对与沟通,同时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二、绘画游戏绘画游戏是非常直观和有效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法。

通过绘画,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困扰表达出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辅导员可以邀请小学生选择一幅画卡片,然后根据画卡片的内容进行绘画。

绘画过程中,小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辅导员通过仔细观察和与小学生的互动,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而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三、感官游戏感官游戏主要通过刺激小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他们获得身体和情感上的放松,同时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举个例子,辅导员可以进行放松训练,引导小学生通过深呼吸、放松身体等方式放松自己。

同时,辅导员还可以通过按摩、按压等感官刺激方式,帮助小学生释放紧张的情绪和压力。

这些感官游戏能够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情感调节能力,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注意力。

四、合作游戏合作游戏能帮助小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辅导员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各种合作游戏,如拼图游戏、接力赛跑等。

在游戏过程中,小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和交流,共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幼儿自闭症治疗中的认知训练游戏

幼儿自闭症治疗中的认知训练游戏

幼儿自闭症治疗中的认知训练游戏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特点是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和兴趣。

幼儿自闭症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其中认知训练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幼儿自闭症认知训练游戏,并探讨其在治疗中的作用。

一、拼图游戏拼图游戏是一种常见的认知训练游戏,对于幼儿自闭症患者来说尤为适用。

通过拼图游戏,幼儿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观察拼图的形状和颜色,并将其正确地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二、记忆游戏记忆游戏是一种通过记忆图案或序列来锻炼幼儿记忆能力的游戏。

对于幼儿自闭症患者来说,记忆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并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观察并记住一组图案或序列,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回忆并重复出来。

通过反复练习,幼儿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分类游戏分类游戏是一种通过将物品或图案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来锻炼幼儿分类能力的游戏。

对于幼儿自闭症患者来说,分类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和辨别能力,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将一组物品或图案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通过反复练习,幼儿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分类能力,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

四、迷宫游戏迷宫游戏是一种通过解决迷宫问题来锻炼幼儿空间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游戏。

对于幼儿自闭症患者来说,迷宫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和方向感,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路径,并避开迷宫中的障碍物。

通过反复练习,幼儿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

五、数字游戏数字游戏是一种通过解决数字问题来锻炼幼儿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游戏。

对于幼儿自闭症患者来说,数字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游戏治疗方案

游戏治疗方案

游戏治疗方案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各种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困扰,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为了帮助人们缓解这些问题,游戏治疗方案应运而生。

游戏治疗利用游戏的方式来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情绪和促进身心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游戏治疗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不同心理问题上的应用。

2. 游戏治疗的定义游戏治疗是一种利用游戏和游戏元素的方法来帮助人们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式。

它通过创造出一种安全、积极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参与游戏并达到治疗目的。

游戏治疗可以在个体或小组中进行,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游戏,如棋类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益智游戏等。

游戏治疗的过程通常由专业的游戏治疗师指导和管理。

3. 游戏治疗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和方法,游戏治疗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3.1 情绪调节游戏情绪调节游戏旨在帮助人们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类游戏通常通过创造出一种放松、愉悦的环境,让参与者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压力和困扰,改善情绪。

例如,让参与者玩一些有趣的益智游戏,或者参与到一些放松的虚拟现实环境中。

3.2 注意力训练游戏注意力训练游戏旨在提升个体的注意力水平和集中力。

这类游戏通常要求参与者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水平。

例如,参与者可以尝试玩一些需要高度注意力和反应能力的益智游戏。

3.3 社交技能培训游戏社交技能培训游戏旨在帮助人们培养和改进自己的社交技能。

这类游戏通常要求参与者模拟或扮演真实社交场景,通过游戏过程中的角色扮演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例如,参与者可以尝试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

4. 游戏治疗在心理问题中的应用游戏治疗在各种心理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游戏治疗方案。

4.1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

游戏治疗可以通过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正面的社交互动来缓解抑郁症状。

儿童问题行为治疗的五种方法

儿童问题行为治疗的五种方法

儿童问题行为治疗的五种方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强、过度焦虑、说谎等。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儿童自身的发展,也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困扰。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儿童问题行为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五种常见的儿童问题行为治疗方法。

一、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一种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治疗方法,它强调通过改变环境和行为来纠正问题行为。

例如,对于一个经常发脾气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记录发脾气的时间、地点和原因,来找出触发孩子发脾气的因素。

然后,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如减少孩子过度疲劳、避免过度刺激等,来预防发脾气的发生。

同时,行为疗法还常常使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手段。

正强化是指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给予奖励,如表扬、小礼物或更多的自由时间。

负强化则是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频率,比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免去额外的家务劳动。

此外,消退法也是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有效策略。

对于一些不良行为,如孩子通过哭闹来获取想要的东西,家长可以选择忽视这种哭闹行为,不给予关注和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行为是无效的,从而减少甚至停止这种不良行为。

二、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是由认知(即思维和信念)所决定的。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可能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认知,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

比如,一个孩子总是害怕考试,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考不好就意味着自己是个失败者”。

治疗师会帮助孩子识别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并引导他们用更合理、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取代。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让孩子学会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挑战那些负面的想法。

同时,治疗师还会教给孩子一些应对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家庭治疗家庭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都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关。

幼儿情绪问题的游戏疗法与治疗效果

幼儿情绪问题的游戏疗法与治疗效果

幼儿情绪问题的游戏疗法与治疗效果幼儿期是儿童感受世界、探索自我和建立关系的重要阶段。

然而,有些幼儿可能会面临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行为问题等,这可能对他们的发展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在幼儿情绪问题的治疗中,游戏疗法被广泛应用,并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游戏疗法介绍游戏疗法是一种通过游戏和玩耍来帮助幼儿表达情绪、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游戏疗法中,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绘画、玩具及故事等方式来宣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并与治疗师建立起紧密的亲子关系。

二、幼儿情绪问题的游戏疗法1. 角色扮演和故事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游戏,幼儿可以模拟真实情境,并尝试应对不同的情绪。

例如,他们可以扮演自己或其他角色,通过表演与治疗师互动来解决情绪问题。

2. 绘画和手工制作:绘画和手工制作是幼儿情绪问题治疗中常用的游戏疗法。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幼儿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困惑,并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模拟戏剧和音乐游戏:模拟戏剧和音乐游戏可以让幼儿通过表演和音乐来表达情绪,释放压力,培养情绪管理的能力。

例如,幼儿可以参与音乐表演或模拟戏剧演出,从而提高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

4. 社交互动游戏:社交互动游戏旨在帮助幼儿发展正面的人际关系,并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

通过和其他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倾听,从而改善自己的情绪问题。

三、游戏疗法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游戏疗法在幼儿情绪问题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首先,游戏疗法可以提高幼儿的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其次,游戏疗法可以改善幼儿与治疗师之间的亲子关系,增强他们的情感连接和信任感。

最后,游戏疗法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幼儿互动和合作。

四、游戏疗法的意义和建议幼儿情绪问题的治疗中,游戏疗法的意义重大。

游戏疗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咨询中的游戏治疗法

青少年心理咨询中的游戏治疗法

青少年心理咨询中的游戏治疗法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在这个阶段尤为突出。

游戏治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青少年理解自己的情绪、建立信任和表达内心世界。

以下将深入探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的游戏治疗法及其作用。

游戏治疗法的介绍
游戏治疗法是一种结合游戏元素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各种游戏来促进青少年的沟通、情感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心理咨询中,游戏被用作一种工具,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调节情绪和改善人际关系。

游戏治疗法的作用
1.促进沟通和表达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青少年可以更轻松地表达情绪、分享感受,促进与心理咨询师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建立。

2.情绪调节和压力释放
游戏可以帮助青少年释放压力、调节情绪,通过参与游戏活动,他们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释放情绪,减轻焦虑和压力感。

3.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青少年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通过思考、合作和决策,他们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游戏治疗法的实践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会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游戏活动。

常见的游戏包括角色扮演游戏、合作游戏、情境模拟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青少年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心理探索和成长。

游戏治疗法作为青少年心理咨询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促进沟通、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

在实践中,游戏治疗法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

幼儿园老师的游戏疗法

幼儿园老师的游戏疗法

幼儿园老师的游戏疗法幼儿园老师的游戏疗法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游戏”的重要性广为人知。

而“游戏疗法”则是一种针对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逐步解决问题、消除问题,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因此,幼儿园老师的游戏疗法在儿童心理教育中也占着重要的地位。

一、什么是游戏疗法?游戏疗法是一种使用游戏活动达到心理治疗或康复的方法。

游戏是儿童健康发展和成长的主要手段之一,适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

在游戏疗法的实施中,老师可以通过棋类、拼图、绘画等各种各样的游戏来促进儿童自我表达、感知力、专注力等,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

二、为何要采用游戏疗法?游戏疗法是因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因为儿童心理状态的不同,导致其无法有效地通过传统的口头疗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而通过游戏疗法,儿童可以在愉快、放松的状态下,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困扰,获得精神上的康复。

三、游戏疗法如何在教育中应用?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疗法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方法。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和情感需求,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进行干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游戏疗法方法:合作游戏: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们会需要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游戏的目标,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这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非常有帮助。

角色扮演游戏: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老师会选定一些角色,比如妈妈、爸爸、警察等等,让儿童扮演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能够感受到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责任,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儿童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也非常有帮助。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幼儿画自己喜欢的事物,或用手工制作一些小工艺品,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自己心灵世界的关注。

个体游戏治疗方案

个体游戏治疗方案

小学二年级健全家庭中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个体游戏治疗方案一、目的让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攻击性的。

在游戏中帮助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让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侧重点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在游戏中发现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让儿童在游戏中意识到自己的攻击性行为,并主动去控制。

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对象主要针对小学二年级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

四、材料1.音乐:波罗乃兹音乐、妈咪的爱、彩虹的约定等轻音乐。

2.音乐播放器和音响。

3.纸张:A4白纸、报纸、彩纸、卡纸。

4.笔:彩笔、蜡笔、水粉笔、圆珠笔。

5.手工材料:剪刀、胶棒。

6.其他:玩偶、气球、纸牌、游戏相关纸条。

五、步骤第一阶段:建立关系阶段(一)第一次游戏疗法1.主题:让我了解你2.活动:60分钟3.活动的步骤:活动一:初次见面,请多关照(10分钟)(1)事先通知家长,让来访者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在第一次治疗时带来。

(2)治疗师可先用一个玩具来介绍以此给来访者做一个示范,接着让来访者用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自我介绍。

可把自己假想成玩具形象,介绍当天的心情或是编一个故事。

活动二:以牌会友,牌问我答(20分钟)(1)准备一套根据当下孩子流行的纸牌设计的纸牌作为媒介,在纸牌中设计各种想要了解的问题,如:你最好的玩伴是谁?你的愿望是什么?你最讨厌什么?你最喜欢什么?(2)和来访者进行纸牌游戏,当治疗师作为提问者,要引导来访者做出回答,从而了解来访者的信息和想法。

活动三:我说故事,你来画画(15分钟)(1)治疗师给来访者准备一张A4的白纸和一支笔。

(2)由治疗师说故事,并在说故事的过程中,让来访者根据故事画出相应的线条、图形。

(3)最后呈现出一个来访者意想不到的结局,让来访者在惊讶之余对治疗师产生兴趣和好感。

活动四:不忘约定(10分钟)(1)让来访者分享这次治疗的感受。

(2)治疗师和来访者约定下次见面时间。

治疗感觉统合失调游戏先行(2)

治疗感觉统合失调游戏先行(2)

治疗感觉统合失调游戏先行(2)3、本体感失调主要症状动作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

做事拖拉、磨蹭。

语言表达能力差。

缺乏自信、消极退缩,不敢表现自己。

花式拍球游戏给孩子一个皮球,让他练习各种拍球方法。

比如,对3岁左右的孩子,你可以训练他分别用左手和右手拍球,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让他用左右手交替拍球。

此外,当孩子再大一点,也可以从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训练他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球类游戏能增强孩子小肌肉、大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反应速度,训练他的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说图游戏和孩子一起看一幅图画,然后把图盖上,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副图,说得越多越好。

孩子说完后,再让他看看图,找出他没有描述出来的细节。

然后,再让孩子利用这副图编一个故事。

无论孩子讲得怎样,都请你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的细小进步,鼓励他,表扬他,让孩子自信起来,逐渐学会准确地表达。

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和他交谈、讲故事,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他的需要和感受。

“主人翁”游戏每隔一段时间,你可以教孩子做一样家务,在学习生活技能的过程中,让孩子的眼、手、脚、脑等各部位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同时,让孩子长期承担一项他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取报纸、摘菜或者给花浇水等等,这不仅是锻炼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责任心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游戏外,玩滑梯、跳绳、踢毽子、游泳、跳房子、滚铁环和捉迷藏等游戏,都对孩子感觉统合发育非常有益。

你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参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套训练计划。

专家档案王和平:华东师范大学运动生物化学系硕士、从事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和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训练。

面对面TALK看!游戏也能治病看了上面这篇文章,是不是觉得游戏的力量非常巨大,轻轻松松就把孩子的病治好了。

其实,游戏不仅可以治疗感觉统合失调,而且还能治孩子的“心病”呢!日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记者了解到了一种更为方便有趣的心理问题治疗方法——游戏治疗法。

项目五治疗性作业活动-6游戏类作业活动

项目五治疗性作业活动-6游戏类作业活动

项目五治疗性作业活动任务六游戏类作业活动游戏活动包括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智力游戏如下棋、积木、打牌、拼图等;活动性游戏如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绳等。

游戏活动多为集体活动,并有情节和规则,具有竞赛性。

游戏疗法是指在游戏中治疗疾病和进行功能训练,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参与"意识,增加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机会。

常用于作业治疗的游戏包括桌上游戏,如棋类(包括围棋、象棋、军棋等)、扑克、麻将、跳棋等;运动身体的游戏,如套圈、飞镖、击鼓传花、丢手靖等;其他游戏,如学说绕口令、拼图等。

―、棋类游戏作业(一)常用工具及材料各种棋(如象棋、围棋、跳棋、陆战棋、飞行棋等)、棋盘等。

(二)代表性活动1. 象棋规则为广大群众所熟悉,常用来改善思维能力和视扫描能力或转移注意力,或仅是娱乐以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状态。

2. 跳棋改善手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敏捷性,同时可进行注意力和耐力的训练。

本节仅介绍跳棋作业活动。

(三)活动分析跳棋游戏参与人数必须是偶数,即2人、4人或者6人,一方与对角线的一方对抗。

如果患者上肢健全,但只是手指灵活度不够,则可以直接训练用手指夹持跳棋或改用筷子夹持跳棋;或者利用魔术贴增大棋子的阻力,改善手的灵活性;如患者下肢灵活度差,也可在地板上铺上放大了的棋盘,用特制的可以用脚勾的棋子进行游戏,可以训练下肢的肌力和灵活性。

(四)活动的选择与调整1. 工具的调整可改变棋盘和棋子的材料和大小,如为训练下肢可用脚使用改装的棋子进行训练,为增强手部肌力,可在棋盘和棋子上加上魔术贴以增加阻力,还可使用疾子夹持跳棋进行训练以提高手的灵活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 体位的选择可在站立位、坐位甚至蹲位下进行训练。

(五)注意事项1. 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正常治疗。

2. 注意控制情绪。

3. 利用下肢进行改装棋子游戏中,应注意安全,小心摔倒。

二、牌类游戏作业牌类游戏作业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包括扑克牌、麻将牌等。

心理学十大疗法

心理学十大疗法

心理学十大疗法介绍心理学十大疗法是在心理学领域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这些疗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还能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每种疗法的原理和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

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心理学中最常见的疗法之一。

它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变消极和有害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CBT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问题识别:帮助个体识别和理解自己的问题。

2. 目标设定:确定治疗的具体目标和期望结果。

3. 认知重构:帮助个体发现和改变负性和扭曲的思维模式。

4. 行为实验: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新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5. 结果评估:评估个体在治疗过程中的进展和效果。

2. 解决方案导向疗法(SFBT)解决方案导向疗法(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一种注重解决问题和建立解决方案的疗法。

相比于关注问题的根源,SFBT更注重未来,并通过帮助个体发现已经成功解决问题的资源和策略来促进变革。

以下是SFBT的基本步骤:1. 目标设定:明确个体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的结果。

2. 寻找例外:探索个体过去是如何成功解决问题的,并找出其中的模式和策略。

3. 缩小差距:帮助个体发现当前与期望结果之间的差距,并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4. 存在感和承认:承认个体已经做过的行动和改变,并增强其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5. 反馈和评估:通过评估和反馈来确定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3. 系统家庭治疗(SFT)系统家庭治疗(Systemic Family Therapy,SFT)是针对家庭系统中的问题和冲突进行治疗的疗法。

它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是问题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家庭系统中的结构和互动方式来改善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SFT的基本步骤: 1. 家庭评估: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沟通方式和动态平衡。

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

范例:
1、(手拿玩具)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很骄傲自己的成果 -想跟老师有接触 -自己有计划用这个玩具,或特殊目的 想多得到一些资料
2,、你能不能帮我弄这个?
-依赖或者缺乏自信心去完成
-想跟老师有接触 -试探彼此之间的自有限度
总结:真正做到尊重、接纳、包容、同理儿童, 就要在游戏中要传递给儿童我在这里、我知道 了、我了解、我关心的信息。
(三)技巧:1、尊重儿童所说的话,并感兴趣
2、与儿童视线同高产生眼神交流 3、使用适龄语言,避免机械地重复
4、用自然地语调重述,避免儿童的怀疑
(四)注意:儿童在游戏中有直接表达、谈论游戏玩具、 透过游戏玩具对话三种表达方式,治疗师必须与儿童的 表达反腐是保持一致。
范例:
1、佳佳躲在桌子底下,并说:“没有人可以找得到 我 --没有人知道你在哪里; --没有人能看到你; --你躲得很好没有 人能发现你 (强调躲藏,暗示躲避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你知道怎么躲,才不会被别人发现 (强调儿童的能力,引导儿童发现这可能是一种能力)
---因为找不到恐龙,你让我知道你很生气
范例:
1、小华不小心撞倒了桌子,他踢了桌子一下。 反应: 2小玉在玩娃娃时,一个玩偶对另一个大声吼叫。 反应:
注意:1、注重主观个体感受与情感,忽略客观事实。 2、做到接纳、包容、尊重儿童,在幼儿不断试探 下,好的行为会慢慢出现 3、了解儿童问话的背后动机(回答问题应该了解 问题背后的动机,透过问题 了解儿童想说什么)
游戏治疗技巧二 -------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
一、定义:指治疗师猜测或描述儿童的感受 (儿童正在经历的感受,如:你现在真的 很生气;或者是儿童表现出一致的情感模式, 如:我注意到你每次说到妈妈的时候就会很 快乐)

自闭症游戏治疗模式之“5R”模式

自闭症游戏治疗模式之“5R”模式

⾃闭症游戏治疗模式之“5R”模式所谓的“5R”模式,是“Relating”(建⽴系)、“Releasing”(放松泄)、“Re-experiencing”(再次体验)、“Re-creating”(再次创造)、“Resolving”(问题解决)的统称,冈梅尔(Gumaer,1984)提出了“5R”游戏治疗模式:⼀、建⽴关系教师欲建⽴良好的治疗关系,必须在理解⾃闭症⼉童的基础上才可实现。

同时,许多教师都意识到需要通过和⾃闭症⼉童建⽴⼀个温暖悦纳的关系来帮助他。

⽆论孩⼦表达出来的情感是多么消极,他们的这些体验都会得到尊重。

当⾃闭症⼉童感到被接受和理解的东西越多,他们就会更多的表露⾃⼰,这些⾃我表达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到⾃闭症⼉童⾃⾝特有的世界,随着关系的发展,教师能更多的了解⾃闭症⼉童和他独有的⽣活经历,并更好的认知⾃闭症⼉童,促进之间建⽴牢固的信任关系。

当然,仅建⽴和维持关系是不充分的。

除了建⽴温暖信任的氛围,教师还必须能建⽴正确的矫正⾏为来帮助⾃闭症⼉童将他的想法、感受和现在的⾏为联系起来。

因为,教师需要考虑利⽤环境来建⽴⼀些规范,帮助⾃闭症⼉童学会对他的⾏为负责,教给⾃闭症⼉童以更好的⽅式满⾜那些需求。

⼆、释放情感在安全的游戏室中,⾃闭症⼉童可以很⾃由的表达以前以隐藏的想法和情感。

游戏动作为⾃闭症⼉童提供⼀种通过游戏来释放情感、表达感情的⽅式。

因为这样的宣泄能让⾃闭症⼉童释放紧张情绪,本⾝就能起到治疗效果。

但很多情况下教师还需要帮助⾃闭症⼉童处理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集中精⼒加⼊到⾃闭症⼉童象征性语⾔的交流中,并对孩⼦的表达有所反馈。

要想努⼒明⽩⾃闭症⼉童的表达,教师需要再问⼀些他们能够回答的开放性问题。

如果⾃闭症⼉童保持沉默,教师也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三、重新体验事件在这个阶段中,随着⾃闭症⼉童和教师的关系逐渐亲密,他们在获得安全感后,便会在游戏中再现以前曾经经历过的不快事件,体验到经常伴随他的不舒服感受,从⽽进⼀步⾃由表露出困扰他⽣活的问题事件。

五大游戏治疗法

五大游戏治疗法

五大游戏治疗法游戏治疗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儿童不合理的行为若仅靠说教或惩罚去矫正,往往难收成效,反之采用适合年龄特点的游戏方法治疗或可奏效。

游戏治疗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角色扮演游戏与其用成人进行咨询谈话的形式交谈而问不出一个所以然,不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母亲、父亲、老师或其它角色,让他在扮演的过程中体验角色、渲泄情绪、表达愿望,从中了解孩子的想法。

●象征性游戏利用小玩具做一些短小而带有情节的象征性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让孩子戴上面具,讲一个自己编的故事,从旁提醒他们约束行为,并提示故事情节和灌输正确的应对方法,达到编训与规范行为的目的。

●模仿游戏这种游戏方法主要通过模仿活动,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一旦孩子出现失控行为,应立刻进行干预和指导。

●画画游戏画画游戏的作用是利用实物控制孩子的动作和行为,孩子经过长期的训练,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动作,规范行为。

这种游戏活动的重点不在于激发和鼓励孩子如何想象和创造,而是帮助他们通过画画活动学会控制自己。

●规范游戏通过打弹子、玩扑克牌、下棋、投球等具有竞赛性质和固定规则的游戏,让孩子学习遵守规则。

经过一段训练后,孩子自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游戏8益处根据美国著名游戏治疗大师南德乐博士多年的经验,游戏能达到的益处如下:1、游戏减少来自不断要上进和学习的紧张压力;2、游戏为儿童提供一个透过他们的好奇、发现、专注以及群体生活的学习过程;3、游戏让儿童有机会运用新的智能、社交、情感和体力的技能;4、游戏是一种活跃的学习方式,它具有将智力、身体和心灵连贯起来的重要功能。

研究证实年龄不超过9岁的儿童,他们最佳的学习方式是透过全情的投入而成长;5、游戏能让儿童透过自己真实的体验,去理解并透视大人的世界;6、透过游戏,儿童可以从同辈身上体会别人的观点,学习与他人合作、互助、分享以及解决困境的途径;7、游戏能让儿童学习表达及处理每日在生活体验里所产生的情绪,尤其是遭遇恐惧的事件,他们更需要透过戏剧性质的游戏得到适当的发泄;8、在游戏的过程,儿童能产生一种嬉耍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可以刺激他们运用创造力去构思不同意念,以及尝试崭新的做事方法。

幼儿情绪问题的游戏治疗方法

幼儿情绪问题的游戏治疗方法

幼儿情绪问题的游戏治疗方法幼儿时期是个体感受和情绪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的阶段,因此情绪问题在幼儿中较为常见。

幸运的是,游戏治疗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幼儿情绪问题的辅助治疗。

游戏能帮助幼儿表达内心情绪、发展情绪调节能力、增强情绪认识和管理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幼儿情绪问题的游戏治疗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处理和表达情绪。

一、情绪认知游戏情绪认知是幼儿理解和识别不同情绪状态的能力。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会辨别不同的情绪,并了解情绪与肢体、面部表情等的关联。

下面是一些适合幼儿进行情绪认知训练的游戏:1. 面部表情游戏:通过将不同表情的照片打印出来,或制作表情卡片,教导幼儿识别和配对不同的面部表情。

在游戏中,可以引导幼儿描述每种表情所代表的情绪,并与他们分享相应的经历或情感。

2. 情绪物品游戏:创造一些与情绪相关的物品,例如抓毛绒玩具、颜色鲜艳的布料等,每个物品代表一种情绪。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相应的物品,并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物品,以促进情绪的认知和表达。

二、情绪调节游戏情绪调节是幼儿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缓解负面情绪的重要能力。

以下是几个可帮助幼儿进行情绪调节训练的游戏:1. 情绪绘画游戏:给每个幼儿一张空白画纸和一盒彩色笔,让他们根据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画出一幅描绘该情绪的画作。

然后,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画作背后的情感和原因,促进情绪的宣泄和自我理解。

2. 团队情绪游戏:组织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情绪,例如愤怒、快乐、悲伤等,然后通过有趣的小游戏或戏剧表演来展示和传达该情绪。

这样,幼儿们可以学会理解和体验不同情绪,同时也能促进团队协作和沟通。

三、情绪管理游戏情绪管理是幼儿学会适当处理和调节情绪、转移注意力的关键技巧。

以下是一些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游戏方法:1. 情绪盒子游戏:准备一个小木盒,里面装满代表不同情绪的纸条,例如“生气”、“开心”、“紧张”等。

每次幼儿感到情绪波动时,可以选择一张纸条并讲述自己当前的情绪感受,然后与老师或伙伴分享,并一起探讨应对策略。

游戏治疗大全

游戏治疗大全

游戏治疗大全第一篇:游戏治疗大全游戏治疗笔记(名词解释、简答、操作)防御机制:1、压抑(基本):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的痛苦经验及冲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

2、否认: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的暂时安慰。

3、投射:能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个体自我对抗超我,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

4、转移: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且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5、反向形成: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意识或社会接受时,唯恐自己会做出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变现的外显行为(此地无银三百两)6、升华(最为健康的):将一些本能的行为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内。

7、合理化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伤害(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的,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免焦虑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吃不到葡萄说它酸8、退行人本主义的三个核心条件:1、共性(共情—同感):治疗师能深入到当事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一种能力2、无条件积极关注:指治疗师不带价值判断地表达对当事人的基本尊重,当事人理解信任接纳这种感受3、真诚(真诚一致):指真诚与真实,即治疗师自身的和谐一致行为主义:正负强化、正负惩罚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1、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中的无意识概念(本能内驱动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同时是强有力的。

2、自我:意识结构部分(为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遵循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大游戏治疗法游戏治疗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儿童不合理的行为若仅靠说教或惩罚去矫正,往往难收成效,反之采用适合年龄特点的游戏方法治疗或可奏效。

游戏治疗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角色扮演游戏与其用成人进行咨询谈话的形式交谈而问不出一个所以然,不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母亲、父亲、老师或其它角色,让他在扮演的过程中体验角色、渲泄情绪、表达愿望,从中了解孩子的想法。

●象征性游戏利用小玩具做一些短小而带有情节的象征性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让孩子戴上面具,讲一个自己编的故事,从旁提醒他们约束行为,并提示故事情节和灌输正确的应对方法,达到编训与规范行为的目的。

●模仿游戏这种游戏方法主要通过模仿活动,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一旦孩子出现失控行为,应立刻进行干预和指导。

●画画游戏画画游戏的作用是利用实物控制孩子的动作和行为,孩子经过长期的训练,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动作,规范行为。

这种游戏活动的重点不在于激发和鼓励孩子如何想象和创造,而是帮助他们通过画画活动学会控制自己。

●规范游戏通过打弹子、玩扑克牌、下棋、投球等具有竞赛性质和固定规则的游戏,让孩子学习遵守规则。

经过一段训练后,孩子自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游戏8益处根据美国著名游戏治疗大师南德乐博士多年的经验,游戏能达到的益处如下:1、游戏减少来自不断要上进和学习的紧张压力;2、游戏为儿童提供一个透过他们的好奇、发现、专注以及群体生活的学习过程;3、游戏让儿童有机会运用新的智能、社交、情感和体力的技能;4、游戏是一种活跃的学习方式,它具有将智力、身体和心灵连贯起来的重要功能。

研究证实年龄不超过9岁的儿童,他们最佳的学习方式是透过全情的投入而成长;5、游戏能让儿童透过自己真实的体验,去理解并透视大人的世界;6、透过游戏,儿童可以从同辈身上体会别人的观点,学习与他人合作、互助、分享以及解决困境的途径;7、游戏能让儿童学习表达及处理每日在生活体验里所产生的情绪,尤其是遭遇恐惧的事件,他们更需要透过戏剧性质的游戏得到适当的发泄;8、在游戏的过程,儿童能产生一种嬉耍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可以刺激他们运用创造力去构思不同意念,以及尝试崭新的做事方法。

一、自闭症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l. 自闭症的定义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成长的发展性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

它是一种终生的发展障碍,影响到自闭症人群的社会交往。

自闭症儿童最明显的障碍有三个: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和兴趣狭窄、行为刻板。

因此这三个障碍也被公认为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自闭症儿童的诊断评估也主要以这三个障碍为判断标准。

2. 游戏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游戏可以让儿童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新的技能,包括语言技能、活动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等。

除此以外,游戏也被普遍认为是儿童自己独特的表达沟通方式,尤其是在表达一些儿童自己不能言明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想法的时候。

游戏是令人愉快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很多乐趣,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行为常常局限于简单的操作,与相同智龄的非自闭症儿童相比,他们的游戏质量更低,而且缺乏(自发的)象征性游戏能力或该能力受损。

另外,一些自闭症儿童也表现出并不想与其他儿童共同游戏,而是更喜欢自己单独游戏。

也有一些自闭症儿童想要与他人游戏,但是他们在表达这样的愿望时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语言或其他沟通技能的缺乏等。

二、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1. 游戏治疗的定义与发展20世纪以来,儿童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游戏的治疗作用,并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尝试游戏疗法。

游戏治疗是治疗师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

1982年,国际游戏疗法协会成立,标志着游戏治疗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同。

20世纪90年代之后,游戏治疗不断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从发展历史来看,游戏治疗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精神分析取向游戏治疗、结构主义游戏治疗、人本主义游戏治疗。

20世纪20年代,A.Freud和M.Klein开始系统地整理如何利用游戏进行儿童心理分析治疗,拉开了游戏治疗成为一种心理疗法的序幕。

精神分析游戏治疗中,治疗师很强调语言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只有当儿童浯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籍游戏帮助儿童,因此参与游戏治疗儿童的年龄一般在5岁以上。

而尤其重要的是,精神分析游戏治疗师认为游戏本身不具有治疗性,他们仅仅把游戏作为一种必要媒介来进行儿童心理分析,也就是通过儿童的游戏内容来分析儿童的潜意识。

后来从精神分析中发展出结构化游戏治疗方法。

结构化游戏治疗方法并不强调潜意识的分析,而是治疗师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主动设计游戏活动,让儿童在一定结构的游戏中发泄能量与释放压抑的情绪,进而达到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目的。

接下来出现的人本主义游戏治疗是由Rogers提出的。

Rogers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向前的内驱力,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却很难得到他人无条件的正向尊重。

只有让个体在一个无条件的正向尊重环境中,他们才能真正地表达自我。

因此,人本主义游戏治疗非常重视为儿童创设一个温馨而友好的治疗环境。

[nextpage]2.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治疗的理论基础虽然研究者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关于自闭症的确切病因仍然不清楚。

于是研究者提出各种理论假说来解释自闭症的发病原因。

其中,有Baron-Cohen,Leslie和Frith提出的心理理论缺失假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自闭症患者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明显地差于唐氏综合征患者和下常儿童,表明自闭症儿童个体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Kleinman等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他们不能利用声音语调或者人们的眼部照片来辨别心理状态。

这些研究结果都有力地证明了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缺失。

由于心理理论的缺失,自闭症儿童在与人交往时,难以对与自己交往的人们的意图和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理解。

因此,在复杂的、难以协调的社会环境中,自闭症儿童无法预测和解释他人的行为,也难以理会复杂的社会交往规则,而且无法维持社会交往中的互惠行为,如基于共同经验、想法与感情和涉及需要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与信任。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

心理理论的缺失同样解释了自闭症儿童的游戏特点。

正如上文提到,自闭症儿童在游戏发展过程中缺乏自发的假装游戏和社会模仿游戏,象征性游戏的能力很差。

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自闭症儿童缺乏心理理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正确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因此也很难在游戏中运用这样的能力。

反过来,自闭症儿童由于缺少象征性游戏,不能像其他儿童一样在游戏中发展相应的理解、模仿能力,所以这种能力就更薄弱。

因此,有研究者提出了通过训练自闭症儿童象征性游戏能力的方法来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包括语言、社会交往等,认为可以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象征性游戏技能的训练,帮助他们学习和练习假装、模仿行为;通过角色的调换、扮演让他们可以学习站在他人角度来思考、体验他人可能产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理解他人期望、想法的能力。

游戏治疗方法本身还有其优点。

相比其他一些训练方法,游戏更容易被儿童接受,也更利于治疗师与有语言交流障碍的自闭症儿童进行交流。

这使得游戏治疗更容易进入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并得以长期坚持。

三、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治疗的实践在应用实践的层面上,国外国内都有一些研究者采用了游戏的方法来治疗自闭症儿童。

有研究者总结了国外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Bromfield(1989)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Lowery (1985)和Lanyado(1987)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个案研究、Nehama Baum(1986)用箱庭疗法治疗自闭症人群、以及Wolfberg和Schuler(1993)用团体游戏治疗来治疗自闭症儿童,这些治疗都取得一些疗效。

刘敏娜等人提出,儿童中心游戏治疗多适用于年龄在3-12岁且具备一定的言语表达能力和运动功能的非智商低下儿童,其中就包括孤独症。

也有调查发现,在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方法中,家长主要以游戏疗法为主。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进行了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的个案研究。

例如,邱学青(2001)对一名不足3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游戏治疗,治疗后该儿童的语言、动作、同伴游戏、社会交往发展都有了明显进步。

寇延也对自闭症幼儿进行了箱庭游戏治疗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自闭症幼儿的自我能量感增强;游戏中的想象性成分不断增多;从单独游戏逐渐向简单合作游戏发展。

虽然有研究者进行了这些研究,但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治疗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而且在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方法中,游戏治疗也并未形成一种独立成熟的方法。

而且,由于相关方面的研究几乎都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来进行,传统游戏治疗效果的评价也是很困难的。

四、总结自闭症儿童有着独特的游戏特点。

缺乏象征性游戏的特点既反映了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缺失,也引起研究者们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治疗的设想与思考。

游戏治疗有其独特的优点,易于被儿童接受、利于与儿童进行交流,因此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治疗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些研究者采用游戏治疗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总的来说,对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的相关研究并不系统,并且有研究者对此方法提出异议。

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探究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方法的效果与局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