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论证说理【精选】
新闻评论(第四讲)
![新闻评论(第四讲)](https://img.taocdn.com/s3/m/4258740b90c69ec3d5bb75f1.png)
爸爸让孩子看性侵新闻 危机教育增强“免疫力” 张志的女儿11岁,读小学5年级。张志认为,以适当的方式 给孩子看负面新闻,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去年,轰动一时的“海南小学校长性侵女学生”新闻曝出, 迅速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 为了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张 志和妻子商量决定,让女儿看一篇关于“海南性侵事件” 相对客观中立的长篇报道。他们还在网络上找到了央视相 关报道的视频,放给女儿看。 “这样的新闻谁看了最担心?特别是养女儿的家长。” 张志 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情后,我们除了要指责败类,让他们 受到惩罚外,作为父母也要教小孩学会自我保护。张志妻 子支持丈夫的做法:“女孩子应该从小就树立自我保护意 识和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看负面消息其实是一种渠道。
但话说回来,雾霾弥漫,谁又能独善其身而置身事 外?就算人们躲进了“防霾房”,难道就此与世隔绝了不 成?前段时间,一位知名学者于丹为人们托出的防霾“心 灵鸡汤”——面对雾霾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 霾进到家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 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这方子被人吐槽无数,就因为它不过 是对付雾霾的精神胜利法。商家推出的“防霾房”,何其 神似。
一、论证总的来看,就是从前提推出结论,以论据支持论点, 论证的过程,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 1.新闻评论中的逻辑方法:形式逻辑 2.前提与结论的三种关系 演绎: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归纳: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类比: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 推出他们在其它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两件事,让孙女士更加坚定了自己 的想法。 去年的一天,她带儿子在小区散步,儿子跑到小花园 玩时,突然大哭起来。原来,树丛里有只流浪猫死了。儿 子一向很喜欢小动物,被这一幕吓得不知所措。她向儿子 解释,小猫只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可孩子还是伤心了好 几天。 有一次,电视里播放地震的画面,死了很多人,儿子难 过地问:“人为什么会死?” 孙女士觉得,如今电视里负面新闻太多,“电视中常出 现一些少儿不宜的暴力血腥镜头,孩子还小,心智不成熟, 看这些会影响身心健康,会具有攻击性,更喜欢用暴力来 解决与小朋友的冲突。这是很可怕的。”
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中的论证](https://img.taocdn.com/s3/m/fd4372aeccbff121dc368375.png)
一、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新闻评论常用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常常 有比较好的论证效果。
在各种讨论中,都有一定的基本原理或首要原理,它 们必然作为以后推论的根据。这种真理含有一种内在 的证据,它能先于一切思考或组合得到人们的赞同。
如果它们不能自称属于公理之列,仍然是公理的直接 推理,本身又是如此明了,而且如此符合常识的自然 而纯朴的支配,以至于它们以几乎同样不可抗拒的力 量和信念唤起健全而无偏见的人们的同意。
1、演绎法:由一般原理推出个别情况下的结论。
2、归纳法: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3、类比法:根据两个或者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 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之 处。这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要掌握新闻评论中的逻辑方法,首先 应辨清论证的前提与结论。
第二节:逻辑方法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
举例1:《杨澜的身价》(《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 天蔚)
杨澜退出凤凰卫视,消停了一段时间以后,斥资3500 万港币收购香港良记公司,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公 司”,打出杨澜的旗号,推出网络电视概念,于是股 价暴升,总市值一度摸高11亿,于是报纸上有了惊人
二、归纳推理
的标题:杨澜身价10亿!……
——马少华《新闻评论》88~89页
司徒雷登》,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就亮明了自己 的观点,然后再从容不迫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 种论证的结构在新闻评论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马少华《新闻评论》78页
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判 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普通逻辑》
第一节:论证的性质与方法
论证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理性连接。当议论着把论 据与某一论点连接起来的时候,论证统御着其间的 步骤。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28a1b70029bd64793e2c0a.png)
上编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选择】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1)新闻性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
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
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
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
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选择]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
“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论新闻评论的准确性和说理性
![论新闻评论的准确性和说理性](https://img.taocdn.com/s3/m/ae4dd2e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1.png)
论新闻评论的准确性和说理性
现如今,新闻评论的准确性和说理性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新闻评论是一种媒体传播形式,它也是影响信息受众观点的重要呈现形式。
所以新闻评论实质上必须满足准确性和说理性。
首先,新闻评论要有准确性。
现实社会对新闻评论的期望是新闻应尽可能准确反映事实,保住观点的独立性,不受任何一方的干涉。
不管是社会评断,还是新闻发布商,都要求新闻评论中的观点客观公正,强调新闻评论应分析事件的宏观背景,积极传播政策,丰富信息受众的反映形式。
其次,新闻评论要有说理性。
新闻评论要求评论人深入用理性去思考新闻,摆脱看V腔大道观点的审美思维,使用清醒的头脑揣摩新闻。
新闻评论中运用的文字、表述要求有说理性,能称之为非常细节处理实际事件的一种新闻艺术。
并且,新闻评论中的说理要基于事实,避免新闻评论仅仅是出于情绪的偏激的评价的出现。
总而言之,新闻评论的准确性和说理性是新闻传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反映事件的客观真实,更重要的是,不计其数的读者都会通过新闻评论获取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更好地了解事件的背景,甚至有时在行为上发挥积极作用,使尊重事实的新闻评论成为促进社会的正义的有力武器。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
![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9e4ec692f121dd36a32d8292.png)
二、论证的基本方法
(一)演绎法:一般——个别
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 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它的表达形式可以用 三段论概括。
马(中项M)是动物(大项P) 白马(小项S)是马
白马是动物
注意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我国的大学;
所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
(二)说服别人接受这个结果
理性的新闻评论需要论证 理性的表达本身就是传播理性
事实需要解释,观点需要论证
论证是对一个有争议的现象或观点进 行辩论,通过无可争辩的论据证明可能会
有争议的观点;而解释是针对一个没有争
议的行为或是事件的事实,说明其产生的
原因、出现的方式以及行为人的目的,使
得这一行为或是事件能为人所理解。
3、论据的积累与利用
(二)新闻评论中的“事实” 1、“事实”:在现实世界中被判断为真的命 题成为事实,而事实则被认为是社会共享 信念系统。P48
1)事实与观点的区别在于人们对它的认识: 不存在疑义即成事实。 2)事实与观点都有时代局限性,会随着时代 的发展而变化。
2、评论中“事实”的不同作用
1)作为由头
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泰山还要重
的。”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二)归纳法:个别——一般
从个别前提推导出一般结论,从特殊事 理推导出普遍结论。新闻评论化用这种方法即 “摆事实,讲道理” 。
归纳法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材料——观点”的论证思路。
新闻评论可以举例论证,但慎用归纳法
例:家庭出身不好的官员更容易贪污?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
新闻评论写作考前复习资料
![新闻评论写作考前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962cbe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8.png)
复习文档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1.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局部,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2.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
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评文章材料章和节目的总和,最早出现于报刊。
】3.新闻报道〔包含消息,通讯和调查汇报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两种根本体裁。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根底,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4.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用事实说话、无形的意见;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根底上发议论,讲道理、议论说理,直抒己见、有形的意见。
5.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6.新闻评论属于议文章材料范畴,议论说理,直接发表意见的主体。
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不同于一般的议文章材料。
【宣传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7.新闻评论的特点: 〔1〕新闻性1.现实的针对性:选题和立论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2.强烈的时效性:结合形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态度。
〔2〕政治性1.鲜亮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政治性是由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的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不直接论述事件或问题〔3〕群众性 1.面向广阔受众: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更广泛读者,内容更贴近生活、群众 8.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1.引导作用:重要宣传手段——表彰先进、针砭时弊、释疑解惑 2.监督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也应该包含舆论监督的内容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对重要事件、问题说明态度。
全国性媒介4.深化作用:特长务虚,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分析、综合、提炼。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1.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新闻评论》课程笔记
![《新闻评论》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a83f58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d.png)
《新闻评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新闻评论及其体裁特征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界说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发表的意见和看法。
新闻评论具有以下特点:1. 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性。
2. 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3. 新闻评论的形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评论、杂文、漫画等。
新闻评论的功能:1. 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塑造媒体形象。
3. 监督政府和公共机构,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新闻评论的原则:1. 客观公正:新闻评论应该基于事实,客观公正地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理性平和:新闻评论应该以理性的态度进行评论,避免情绪化和偏激。
3. 通俗易懂:新闻评论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读者容易理解。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包括:1. 独立性:新闻评论是媒体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发表的意见和看法,具有独立性。
2. 时效性: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时效性。
3. 评论性: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具有评论性。
4. 公开性:新闻评论是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具有公开性。
新闻评论的形式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评论、杂文、漫画等。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属性与功能新闻评论的属性包括:1. 新闻属性:新闻评论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具有新闻属性。
2. 评论属性: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通过评论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具有评论属性。
3. 社会属性:新闻评论是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具有社会属性。
新闻评论的功能包括:1. 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等。
2. 表达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塑造媒体形象。
3. 监督政府和公共机构,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新闻评论》课后参考答案
![《新闻评论》课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8714d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6.png)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
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
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
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
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
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 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
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
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
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
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新闻评论案例教程第四章 论证:逻辑方法与论证强度
![新闻评论案例教程第四章 论证:逻辑方法与论证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1f6e3a376baf1ffc4fadd3.png)
案例4—2 程亚文的观察、积累和判断 这是发表在《新京报》言论版专栏中 的一篇评论。作者是一位长期在新闻媒体 上发表评论的公共知识分子。这篇文章反 映了作者开阔的观察视野和从多种相同现 象中作出归纳性判断的思维特点。
第三节 论证的强度与论据的强度
一篇评论的论证中,可能有强的论证, 也可能有弱的论证。强的论证,一般论据确 凿,逻辑严密,结论具有必然性。弱的论证, 往往或论据不实、空缺;或论据与论点、评 论对象相关程度低;或推论跳跃;还往往出 现各种逻辑谬误。
案例4—5 偷换概念:陈独秀辩护“功利主义” 1918年,在当时新旧文化论争的背景 下,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与杜亚泉主 持的《东方杂志》就所谓功利主义等问题 进行了几个回合的激烈论争。
案例4—6 不相干谬误:一篇关于农民造汽车的消息的评论 这是编者从历年学生的评论习作中选出的一 篇。这次写作练习,要求同学们针对一位农民制 造出汽车的消息写一篇新闻评论。这篇作业的作 者显然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有较多的观察和思 考,因此,一下子就把农民造车这件事与我国汽 车工业的发展这样一个背景联系在一起了。
第二节 归纳推理方法的实战运用
一般逻辑学教科书把归纳推理的思维特 征概括为: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 的结论。而两位美国学者布鲁克· 摩尔和理查 德· 帕克所著《批判的思考》对其特征的描述, 似乎更接近于新闻评论写作:“当我们把已 经发现的东西延伸到还未考察的事情上,我 们就是在进行归纳推理。”
第一节演绎推理方法的实战运用第二节归纳推理方法的实战运用第三节论证的强度与论据的强度第四节论证中的谬误基本理论概述一论证的性质和作用论证就是增加一个命题的可接受程度
第四章 论证:逻辑方法与论证强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演绎推理方法的实战运用 归纳推理方法的实战运用 论证的强度与论据的强度 论证中的谬误
新闻评论400字范文(精选5篇)
![新闻评论400字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3cf5b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6.png)
新闻评论400字范文第1篇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需要文明回答的主要思想,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事实和有关材料。
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
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评论写得更好。
新闻评论400字范文第2篇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11月16日至12月15日,北京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微克,同比平均降幅为1/4左右。
从全年数据看,今年的年平均浓度可望控制在每立方米—90微克左右。
据介绍,明年北京将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治理目标初步定为“大气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
评析:这是一条关注近期首都空气质量的社会新闻,短短三百多个字的文章,却包含了非常丰富从内容上看,首先,在新闻价值方面,该新闻报道的是首都今年供暖第一个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因而具有较强的时新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态中国的目标,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可见生态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是事关大局、影响普遍的问题,该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近几年来首都的空气污染愈发严重,空气质量状况也逐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该新闻围绕这一焦点问题进行报道,并将首都近期的空气质量状况与往年同期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四大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约1/4,重污染天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的结论,可谓“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因而具有突出的显著性和与读者生活的接近性。
第四讲新闻评论的论证ppt课件
![第四讲新闻评论的论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fdaa1f31126edb6e1a1027.png)
演绎法者,据总以推分;如云 凡绕日者,皆行星也。 地球绕日者也。 故地球行星也。 此演绎法也。 ——梁启超
或曰,此言固是,然得恋爱,始能工作,失恋爱则意志颓然,蒋氏之 意仅在是耳。然此亦大误。盖在有道德观念知人生意义之人,其所以 结构一生者,途径甚多,不关恋爱。太史公受腐刑而作史记,成中国 第一良史。美国爱迪生,一生不娶,发明电学,裨益人类,古今大学 问家大艺术家之不得恋爱者多矣,宁能谓其人生无意义乎?且蒋氏之 言,若好此而止,犹可不论,盖人各有志,而恋爱万能之说,中外皆 有一部分人持之。蒋氏如此,亦不足责。然吾人所万不能缄默者,则 蒋谓有美满姻缘始能为革命工作。 夫何谓革命?牺牲一己以救社会之谓也。命且不惜,何论妇人。十八 世纪以来之革命潮流,其根本由于博爱而起,派别虽多,皆为救世, 故虽牺牲其最宝爱之生命而不辞者,为救世主恶制度恶政治下之大众, 使其享平安愉快之生活故也。一己之恋爱如何,与“革命”有何关联 哉? ——张季鸾《蒋介石之人生观》
第四讲:新闻评论的论证
什么是论证?
讲道理、组织论点和论据的过程 用来寻找、见证和确证认识的论点 用来说服别人接受这个论点
论证就是用一个真实判断确定另一个判断真实 性的思维过程 范荣康:作为一种议论文体,不管新闻评论有 什么特殊性,它的论证过程,也就是逻辑推理 过程
立论和驳论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兴起
通过并列几个一般事实,然后进行归纳 新闻事实难以并列,因为有新有旧,但是 事实背后的判断是相似的,就可以进行归 纳 归纳还可以归谬
辩论一开始,就有一位城市代表反对法案的标题, 因为这个标题把普通违反林木管理条例的行为也归入 ‘盗窃’这一范畴。一位骑士等级的代表回答说:“正 因为偷拿林木不算盗窃,所以这种行为才经常发生。” 照这样推论下去,同一个立法者还应该得出这样的 结论:正因为打耳光不算杀人,所以打耳光才成为如此 常见的现象。因此应当决定:打耳光就是杀人。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 三篇论文)》,马克思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
![《新闻评论教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0bc87f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6.png)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新闻体裁,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体裁。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
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议论,讲道理。
,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一、强烈的新闻性1、现实的针对性: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
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作出反应或表明态度。
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
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二、鲜明的政治性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新闻宣传总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有些新闻评论并不是直接论述政治事件或问题。
比如,有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体的业务技术问题、学术问题等,从业务技术的角度去分析,就不是新闻评论的任务。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39034a941ea76e59fa0477.png)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
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
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
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
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
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
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
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
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
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新闻评论学第四章
![新闻评论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50a40c9bdaef5ef7ba0d3c5a.png)
三位一体
论点的三位一体 态度是核心 观点是主体 意见是结果
(一)、观点、论点的辨识
新闻评论的要素从静态的成分来说,有这样 基本的两个成分:观点与事实 。 对于初学者来说,着眼于厘清观点,没有观 点就没有评论。
观点与论点
观点是针对一种表述的性质 而言的--它是主观的,表达 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判断、见 解。它普遍地出现在新闻评论 作品中。
挑战性
评论的特性在于影响他人。论点的挑战 性意味着论者要直面受众既有的价值观、 信仰与行为方式。总体来讲,论者提出有 新意的论点,就是表达与流行的观点与状 态不同的见解。
二、论据
在评论写作中,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论点 的材料就是论据。论据是说明论点的理由 和事实的总称,一般的论点有证明和阐释 论点的两种功能。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下)
论点 论据 论证
• 论点——解决“证明什么”
• 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 论证——解决“如何来证明”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于所论述的事物或新闻报道 所表达的态度、阐述的观点、提出的意见。 (本书的定义)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主 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丁法章)
论点的辨识――从文本内容的关系看
新闻评论中不同的内容,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表现为各种关系的。 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论证的关系:哪些内容被哪些内容所论证 (支持),哪些内容是用来论证(支持)哪些内容的?掌握了这种关系, 就是对新闻评论更深层面的把握。 被所有事实与观点最终支持、论证的观点就是评论的论点。
争议性、明确性、平衡性、挑战性
争议性
如果你的论点都是人们普遍同意的,那就没 有论证的必要了。实际上,没有争议性的表达, 起到的是论据的作用。人们没有必要论证像地球 是圆的、谋杀是错的这样的论点。 “是否有争议”是区别论据与论点的一个标准: 论据是可以被读者接受或读者已经接受的、没有 争议的;论点是读者尚未接受的、存在争议的。
第四部分 新闻评论的论证与结构
![第四部分 新闻评论的论证与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acdf3ce680203d8ce2f2474.png)
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原则) 说理论述的操作方法(正论)
第一节 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
一、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新闻评论说理论述的一条基本的也是最 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在一篇评论中,论点是观点,是灵魂; 论据是材料,是基础。论点支配论据又 依赖于论据;而论据则从属于论点又支 撑着论点。
4、喻证法
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方法。有的问 题道理比较抽象,直接说明不容易 把问题讲清楚,如果用一个恰当比 喻,即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 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 奥的事物或道理,那么,就能生动 地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给人以鲜 明的印象。
5、反证法
通过对反面论点的否定来证明自己 论点的正确,有时为了证明自己论 点的正确,不用正面、直接的证明, 而是从反面、间接的证明入手。证 明了对方论点的错误,也就证明了 自己论点的正确。
5月8日,故宫博物院发生窃案,举国哗然。警方在58小时之后神速破案, 原来从这个据称至少有1600个防盗报警器、400个摄像头和100多条狼犬 巡逻的地方盗走宝物的窃贼,并非好莱坞大片中的国际大盗,而是一个普通 的山东籍“游客”。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3、比较法
它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同一 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 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
实某个论点的正确或错误。
类比——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 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 对比——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者 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将我国松辽 平原的地质结构与中亚的地质结构 类比,发现相同,中亚西亚地下有 石油,推导出松辽平原地下也有石 油,从而发现了大庆油田。
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或现象, 通过归纳推理,引出规律性认识, 进而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https://img.taocdn.com/s3/m/e27c46cf856a561252d36f87.png)
一、演绎推理的运用
• (一)演绎推理的原理与特征 • 由一般到个别 • 根据一般性原理(前提)论证某一特 殊性论断。 • 从一类事物的普遍规律推导某一事物 的性质 •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 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推理 • 例如: • A、真理是不怕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马 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 • 借助 " 真理 " 这个共同概念 , 把两个直言判断联 系起来,推导出新判断"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 • B、正义的事业是一定胜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是正义的事业 , 所以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一定胜利。 • 借助 " 正义的事业 " 这个共同概念 , 把两个直言 判断联系起来,推导出新判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一定胜利"。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建井下应急避险体系,真的很难吗
• 据新华社报道,山西加快推进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开始在全省五大煤矿集团推广井下救生舱,其中7个试点矿 井中有的已建成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有的已进入实质性 操作阶段。
从智利被困矿工成功获救,到河南平禹矿难多名矿工 被困井下,舆论一直呼吁建立中国的井下应急避险体系。 山西在五大煤矿集团推广井下救生舱等措施表明,建立井 下紧急避险系统并非不可实现,在技术上也并不存在天大 的困难。在矿长带班下井等制度措施之外,我们也应该用 井下紧急避险体系等技术手段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对于 这个话题,议已经足够了,行才是关键。
• 这篇新闻评论不仅义正词严,逻辑性强,而且配合 形势任务,触及时弊,社会反响很大。20世纪80年 代末,在我国一些地方,拐卖妇女的犯罪活动非常 猖獗,人贩子和"买主"共同犯下了累累罪行,造成 严重后果。可是政法机关却只打击人贩子, 不打 击"买主",以致拐卖妇女的犯罪活动屡禁不止。, 为了维护被拐卖妇 女的合法权益 , 从 1990 年 5 月以来 , 先后发表了三篇言 论 , 坚持认为 " 买主 " 有罪 , 强烈呼吁政法机关追究 " 买 主"的刑事责任。本文是第三篇,也是最强烈的一篇。 这篇评论发表 20 多天后 ,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1 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 罪分子的决定》 ( 简称 " 打拐决定 ") 。评论观点与 " 打 拐决定 " 不谋而合 , 但评论倡导在先。 1991 年 9 月 6 日 , 新华社全文发表 " 打拐决定 ",9 月 7 日《法制日报》摘 要转发了鲍佳音写的这篇评论。这篇评论说服力、论 辩力较强,主要与运用演绎推理有关;也与运用强烈对 比、有力反诘、确凿数据、生动比喻等有关。
新闻评论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论证说理【精选】
![新闻评论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论证说理【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861f31e3968011ca3009178.png)
发现和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间的逻辑错误,说明论据不能证 明论点,从而达到驳倒其论点的目的
(二)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 划清政策界限了,防止错误思想倾向 原则的坚定性和政策的灵活性相结合
五、算账示理
论点确定之后,要做到论据与论点的统一,关键在于怎 样选择好论据和结合论据进行分析说理
对论据的要求
论据要真实 论据要准确精炼 论据要充分 注意论据的典型性
结合论据进行分析说理:重心应放在“讲道理”上,讲深 讲透
(二)虚与实的统一
1、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虚,指的是理论、思想、政策、法律等 实,指的是实践、事实、业务、做法等 论证说理既要站很高,看得远.又要和当前生活
“立”和“驳”是评论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思 考问题的结果
有利于新闻评论说理的全面和深入
有利于充分地论证和突出论点,增强文章的 说服力
三、据事议理
论证方法是评论者在论证过程中思维脉络的表现, 是把论点和证据或观点和材料组织起来的途径
据事议理即用事实材料作论据来证明论点,这种论 证的方法叫“例证法”,列举出相关事实证明论点 的方法,即人们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
例子《“警示”公式》
釜底抽薪,驳对方论据
论点缺少论据或论据虚假、错误,论点就难以成立
3、批驳的方法
主动进攻,就本质进行路边 妙用归谬法与反证法
归谬法:
先假定对方的错误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加以合乎逻辑的推理, 从而得出一个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也就是欲擒故纵,充分暴 露对方论点的错误,使其谬误显而易见
2、辩证的方法:
对片面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 的观点与之交锋,旨在辨明是非曲直,纠正谬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子:《依法治国;安民兴邦的基本方略》(《法 制日报》1998年12月16日)
首先,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确立了法律的权威。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领导人说 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变了,‘法,也就跟着变”,”要通过改革, 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围领导入的改 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实践中,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更是率先垂范,从一 九九四年十二月以来先后八次听取法制讲座.身体力行 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学习法律、尊重法律、提高 法律意识的号召。在一九九六年二月的一次法制讲座结 束时,江泽民同志着重就依法治国发表了全面、系统、 深刻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治国方针,使法治取得了治国基本方略的崇 高地位,从而确立了法律的权威。
就实论虚:
指由典型事例人手.通过分析论证,引出对 某种问题的看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
多与思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生联系 例子:索菲亚的厌烦
寓虚于实:
不直接讲道理、谈看法,而是将道理、看法 寓于对事实的表述之中。
在整个新闻评论中所占地位相对次要,一般 在杂谈、随感中出现较多
有较强的形象性 例子:《虹桥、蛀虫与其他》
反驳和批评
各有侧重,处在不同的层次上
反驳主要针对某种思想观念而言,批评主要针对某种行 为、现象而言
批评某种行为或现象是为了遏止它,同时也是为了肯定 和提倡另一种行为或做法;反驳是为了论证对方论点的 错误,驳倒对方的错误观点,同时也是为了树立自己的 正确观点
立论和驳论这两种基本类型常常是交互使 用
实际紧密结合,做到虚实并举,才能更好地发挥 效用
2、虚与实的关系
务虚要以实作为基础,务实要以虚作为指导 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具体
与抽象的关系,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3、虚实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实证虚:
侧重务虚的评论文章常用的方法
指评论者善于运用事实材料来印证理论观点,从 而将道理讲得既切合实际,又深入透彻
(三)破与立统一
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破是对错误的观点进行反驳或批评 立是从正面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立中常常有破,破中必然有立,立与破常常是结合使用
的
具体方式: 1、寓破于立:
运用在以正面立论为主的评论之中,即在阐述论证正面 观点的同时也指出与之对立的观点的错误
“立和“驳”是评论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思 考问题的结果
有利于新闻评论说理的全面和深入
有利于充分地论证和突出论点,增强文章的 说服力
三、据事议理
论证方法是评论者在论证过程中思维脉络的表现, 是把论点和证据或观点和材料组织起来的途径
据事议理即用事实材料作论据来证明论点,这种论 证的方法叫“例证法”,列举出相关事实证明论点 的方法,即人们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
2、破中有立
主要运用在以驳论或批评为主的评论之中, 即在批驳或批评某些观点、做法时,同时提 出正确的观点或做法
例子:《读“鲁迅败笔”》(《中国青年报》 2002年8月2日)
如果光破不立,道理易显偏颇;而若光立 不破,道理易显平淡
(四)严肃与生动统一
善于由事入理,使之事理相融 平易近人,情理并茂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论证说理
一、说理论证的原则和要求 二、据事议理 三、比较说理 四、论辩明理 五、算账示理
一、说理论证的原则和要求
论证的主要任务就是怎样选择、使用好论据, 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努力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 是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 直接决定作品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功用:形成论点,引发议论,说明论点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数字论据 故事、典故论据
注意两点
论据要正确、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 应当考虑写作背景和读者对象的选择
3、怎样统一论点和论据
要解决好怎样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问题
有了论据和论点,还要使用适当的论证方法, 按照合理的思路将二者组织在一起,使二者 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二、新闻评论的论证类型
通常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基本论证类型 立论,就是证明一个论点是正确的 驳论,就是证明一个论点是错误的
1、立论 正面提出看法和主张,并加以证明
2、驳论
新闻评论还要对一些错误的思想、行为发表看法, 对其进行反驳和批评,这样就必然要使用驳论的 论证类型
如果说论点是观点,论据是材料,那么,通 过论证就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一)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1、论点:
指通过评论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见解、意见、 主张或态度,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文章内容的 核心
论点是客观存在反映
2、论据:
指评论性文章中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形成论点和 支持论点的基础
论点确定之后,要做到论据与论点的统一,关键在于怎 样选择好论据和结合论据进行分析说理
对论据的要求
论据要真实 论据要准确精炼 论据要充分 注意论据的典型性
结合论据进行分析说理:重心应放在“讲道理”上,讲深 讲透
(二)虚与实的统一
1、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虚,指的是理论、思想、政策、法律等 实,指的是实践、事实、业务、做法等 论证说理既要站很高,看得远.又要和当前生活
论点能统帅论据,论据能紧紧围绕论点,为 证明论点服务
例子《法律白条危害甚大》(《法制日报》 1999年8月17日)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其次,正确处理好论据和论点的辩证关系
构思阶段和论述阶段处理两者的关系上是不同的 构思阶段:材料在先,论点在后 论述阶段:论点统率论据,论据在精不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