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组合试卷及答案 (1)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组合试卷及答案 (1)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模拟组合卷(一)
14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模拟组合卷(一)
一、(2024·洛阳三模改编)积累与运用(共23分) 开篇生肖舞蹈作品《龙舞》是此次河南春晚重点打造的节目之一,以历 史悠久的“舞龙”祈福民间习俗为创作基础,融合不同地区非遗高跷、 民间舞龙,还有少儿街舞等,以全新视角展示春节社火表演,让观众再 次感受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小文:“③忽__如__一__夜__春__风__来____,④_千__树__万__树__梨__花__开__。”(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小豫:岑参以春意写冬景,乐观豪迈!听我的:“⑤几_处__早__莺__争__暖__树____,
⑥_谁__家__新__燕__啄__春___泥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意思是庆贺粮食丰收、谷物满

14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模拟组合卷(一)
原创舞蹈《凤鸣朝阳》,浴火涅槃,凤舞九州,舞出中国的极致浪 漫! “凤鸣朝阳”取自《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 矣,于彼朝阳”。舞者以充满张力的舞姿,塑造极富美感的凤凰的形象。
14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模拟组合卷(一)
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共6分) 河南春晚节目播出后,全网阅读量高达160亿,平台热搜557个,更
是登上了全国热搜榜第一的位置。 网友“山河无恙”评论说:河南春晚的节目质量真的高到离谱,从
内容到形式都很高级,既有河南特色,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 分彰显了泱泱中华的文化自信。
网友“国泰民安”评论说:河南春晚特效炸裂,与时俱进,包罗万 象,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4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模拟组合卷(一)
指靠近,接触;当下,目前;即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殉职(xùn)畸形(jī)忍俊不禁(jīn)B.惬意(qiè)哽咽(yè)谆谆教诲(zhūn)C.殷红(yān)琐屑(xiè)风驰电掣(chè)D.嫉恨(jí)裨益(bài)瞠目结舌(chē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荧光眼花缭乱羁绊恼羞成怒B.祖藉忍俊不禁阐述水泄不通C.藉贯盛气凌人奢靡随声附和D.反愦毛骨悚然默契丧尽天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演讲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真是娓娓道来。

B.这个地方的噪声污染十分严重,已经成为市民不可终日的问题。

C.这场比赛他表现异常出色,使整个队伍虎虎有生气。

D.他画的荷花栩栩如生,颜色逼真,简直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准备周六去植树。

”小明说。

B.李老师虽然年过四十,但他的看上去还很年轻。

C.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不去上班?D.妈妈问:“你们今天想吃什么?”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这本书的内容和语言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C.从这次失败中,我们找出了许多经验教训。

D.通过不断的努力,使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从这几件平凡的小事中,就可以看出她的与众不同来。

B.如果我们选择不适当的时机去拜访朋友,那只会事与愿违。

C.我们班的张晓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他是我们班的佼佼者。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考试概述本模拟试卷是为了帮助考生在中考前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而设计的。

试卷涵盖了河南省中考语文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旨在检验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023年河南省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2023年河南省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2023年河南省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
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小明的书包不见了.
B.她生病了,所以没来上课。

C.太阳升起来,小鸟唱起歌来。

D.请把那本书借给我。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春天,万物开始发芽,大地重获新生。

路边的杨柳树上挂满了新叶,
美丽的桃花竞相开放,彩蝶翩翩起舞……
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A.夏天
B.秋天
C.冬天
D.春天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1.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比起一只坐在笼子里的雄鹰,我更喜欢自由的鸽子。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小明吃完晚饭后,又做了一些家务。

他用心的表现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
答案:
第一部分:
1.A
2.D
...
第二部分:
1.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望。

2.对小明来说,用心做家务意味着热爱家庭和尊重他人。

以上为2023年河南省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4年河南省中考权威预测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4年河南省中考权威预测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2024年中考权威预测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人们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绪。

为唤醒同学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你班开展了“走进自然,感受美好”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下面是小豫收集的一则关于赞美长江的材料,请完成后面的问题。

(共6分)长江用古老的涛声组成奔.涌的序曲和前进的旋律,翻过雪山冰川、高原草地,蹚过深沟峡谷、险隘.洞涧,一路吸纳飞瀑激流、溪泉川流,连通起江河湖海、沼泽湿地,浸润着沃土荒漠、山林草木,以奔流不息的zī( )态一往无前。

滚滚奔.()涌险隘.()(2)请帮助小豫为注音的地方书写正确的汉字。

(2分)zī( )态汹涌péng pài( )(3)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给出正确修改意见。

(2分)2、有同学想了解古代文人面对统一景色时的不同心境,请结合他整理内容,帮他补充完整。

(8分)春日里,沐浴着同样的春风,却有着不同的心境。

李白在暮春时节以景传情,因临别友人,有了不一样的感触“,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烘托了他离别的心境;白居易借用“,。

”(《钱塘湖春行》)为我们展示春天莺歌燕舞的勃勃生机;杜甫在三月时节看到国都破败,乱草丛生,触景生情而产生“,。

”(《春望》)的忧国伤时的心境。

秋风里,望着被秋意染红的祖国大地,文人抒发着不同的感触。

杜甫面对盛势的秋风,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出秋风之狂,表现秋风的威力;李商隐在秋季雨夜,用“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渲染了秋夜雨中独凄凉的气氛。

3、在“介绍你心中最美景点”活动环节中,小豫想给同学们推荐“嵩山”,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内容,为小豫写一段景点推荐词。

4、在本次活动中你们小组要表演诗歌朗诵,让大家感受到更多古诗词里的壮丽山河,请你为下面备选词选择合适的音乐。

(4分)节目一:钱塘湖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节目二: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节目三:小石潭柳宗元《小石潭记》节目四:泰山杜甫《望岳》备选音乐:【1】慷慨悲壮【2】欢快轻松【3】豪迈豁达【4】忧郁低沉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

2022年2月6日,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国女足稳扎稳打,夺得冠军,创造历史!一路走来,中国女足一次次“铿锵..绽放”,诠释着永不言败的女足精神,传递着zhèn撼人心的中国力量。

坚rèn不拔的铿锵玫瑰,永不言败的女足精神,把困境写成诗篇,让汗水涌动激情,在绝望中升腾起希望。

“女足精神”是一种永不言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精神,她诠释了“祖国至上、敢打敢拼、团结友好、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铿锵..()()(2)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zhèn()撼坚rèn()不拔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就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近古诗文,感受古人的情怀和梦想吧。

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1)回大唐:看杜甫游泰山“,一览众山小”(《望岳》)的傲娇之态;听柳宗元在小石潭“凄神寒骨,”(《小石潭记》)的悲凉告白。

(2)去大宋:赞辛弃疾梦境中“,”(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阵杀敌的战斗姿态;叹文天祥被俘后“,”(《过零丁洋》)经过两地的孤苦又无奈。

(3)游明清:赏张岱描摹“,”(《湖心亭看雪》)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画面。

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3.《西游记》中的唐僧与《水浒传》中的宋江,都是团队的领导,你更欣赏谁?请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两条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和长妈妈都给作者带来了恒久的温暖,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他们是怎样温暖小鲁迅心灵的。

2024年河南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河南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河南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8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

旅途中,学习神话故事,我们认识了让这个世界生气péng()勃起来的女娲。

学习白求恩精神,我们知道了对工作不能(A);徜徉动物世界,我们见识了研究动物行为科学家的(B);遥望piāo miǎo()的天上街市,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学习童话,我们见识了滑稽可笑的人物;吟诵“夜阑卧听风吹雨”,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

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______________;又可以走进自然,______________;还可以体察亲情,______________;更可以了解社会,______________。

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通过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更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同学们,相约读书写作,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吧!(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péng( )勃徜( )徉piāo miǎo()(2)在文段A、B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瞻前顾后怪诞不经B.拈轻怕重荒谬绝伦C.拈轻怕重怪诞不经D.瞻前顾后荒谬绝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而且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B.通过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习得,而且落地于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C.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习得,更落地于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D.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更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词语选项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 劳动B.生长C.和谐D.平等答案:C2. 下列句子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他这次作文写得还不错。

B. 请他快点回答老师的问题。

C. 小红是我最好的朋友。

D. 昨天我去逛了电影院。

答案:D3. 汉字“草”在第4声中读作()。

A. caoB. cǎoC. càoD. cāo答案:B4.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选项是()。

A. 爸爸说,“宝宝好棒!”。

B. “妈妈,我放学回来了。

”小明喊道。

C. 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欢呼雀跃。

D. 小狗汪汪叫:“请给我食物!”。

答案:A5. 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拟人的是()。

A. 金色的风铃摇曳着笑声。

B. 植树的日子,春风把花儿托起。

C. 黄昏的天空忧郁地闭上眸子。

D. 夜晚的星星害羞地躲在云朵后。

答案:C第二部分:填空题完成下列句子,填入合适的词语。

6. 妈妈 __ 着我,我感到很温暖。

答案:朝我看7. 他爱一切 __ 的事物,特别是花草树木。

答案:和谐8. 这个问题 __ 大家的关注。

答案:引起9. 小鸟 __ 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歌。

答案:栖息10. 那个新科技产品 __ 人们的生活。

答案:改变第三部分:简答题11. 请简述清明节的俗。

答案: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祭祖,悼念逝去的亲人。

此外,还有踏青、放风筝、踢毽子等活动。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请简要概述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答案: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甲骨文和金文。

在秦汉时期,隶书成为主流。

隋唐时期,楷书达到了高峰。

宋代以后,行书、草书等风格逐渐成熟。

现代书法则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上是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其答案。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对于语文科目的中考,它的备考方式应该与科目是有所不同的,语文更注重的是课外知识的积累,更强调的是试题解题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蓬蒿(gāo) 亵渎(dú) 静谧(mì) 镂空(lóu)B.污秽(huì) 狩猎(shòu) 狡黠(jié) 殷红(yīn)C.怂恿(sǒng) 归省(shěng) 荣膺(yīng) 决眦(zhì)D.黄晕(yùn) 陨落(yǔn) 酬和(hè) 确凿(záo)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嶙峋谰语赋闲五彩斑澜B.告罄诓骗狼籍张皇失措C.羸弱荫庇慰藉面面相觑D.聒噪诘责睥睨粗制烂造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比尔•盖茨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

B.比赛开始了,田径运动员前仆后继往前冲,勇争第一。

C.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客厅里,各省劳模正襟危坐地等待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D.崇左石林里的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参天大树,真是精巧绝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参加智慧阅读活动,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语文的兴趣。

B.这件事情太过复杂,具体详情以后我再告诉你。

C.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D.在水流湍急和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潜水员进入“东方之星”沉船搜救,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极其困难。

5.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妻子对酒驾的丈夫说:“你想死别带上我!”B.小明为了阻止过道上乱停车的行为,贴出标语:乱停车则放气!C.医院欢送康复病人的临别赠言:但愿您身体健康,哪怕我们的药生虫也不怕。

2024年河南省郑州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南省郑州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错题重练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与辉同行”河南行圆满收官,河南正式晋升为文旅界的“显眼包”。

面对新一波的文旅热潮,我校同学打算用自己的方式推介家乡文旅资源,但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帮忙解决。

【微视频——洛阳龙门石窟】在龙门石窟众多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造像风格。

北魏造像,在早期的云冈石家“平城模式”中,多是粗犷、威严和神mì的感觉,而在龙门石窟中,却形成了“秀骨清像”的“中原模式”。

唐代造像不仅汲取了汉民族的世俗艺术,而且继承了北魏的传统,因而造像更写实.更有人情味。

有的佛像面部丰满温和,有的佛像长裙宽袖,体态丰腴健美.....这些都是世俗化艺术风格的典型写照,也给河南留下了cuǐ càn夺目的宝藏。

1.洛洛录制画外音时对加点字的读音拿不准,请帮忙判断()。

(3分)A.kuàng yú B.guǎng yú C.guǎng yù D.kuàng yù2.核对字幕时他对一些字的字形拿不准,请帮忙填写。

(3分)神mì() cuǐ càn()()夺目3.画线句有语病,请告诉他修改方案:_____________。

(2分)【留言板——巩义杜甫故里】4.小义设计了杜甫故里主题网页,在留言板板块,打算自己写一段文字置顶,请帮忙补充完整。

(8分)杜甫不是天上仙,他不同于李白在《行路难》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的乐观自信,但他的伟大品性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真实而炽热。

在《望岳》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可以瞥见他渴望登顶泰山的雄心壮志;在《春望》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可以看到他移情于物的忧国伤时;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可以看到他虽然身处窘境,依然推己及人表达期望:“(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信阳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积累与运用;班级拟召开“致敬英雄”主题班会,以下是语文老师根据同学们搜集的部分材料拟出的几道“积累与运用”题目,请完成。

(共22分)得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人们都在miǎn①(湎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为拯救民族危亡捐躯,用鲜血染红旗帜,用生命照亮来路。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近年来dǐ②(诋砥)毁英烈形象的丑恶行径时有出现,最有代表性的是鼓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

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打着“解密真相”“还原历史”的幌子,编造谣言、戏谑恶搞甚至恶意中伤,丑化历史、污蔑英雄,产生了恶劣影响。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zhěng zhòng B.chéng zhōngC.chéng zhòng D.zhěng zhōng(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地书写。

①怀②毁2.古诗文默写。

华夏儿女,英雄辈出。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①,②”形象地展现了曹操统一中国的远大抱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③,④”生动地写出了孙权叱咤纵横的英雄气概;《过零丁洋》中,“⑤,⑥”,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赤诚之心感动着我们;《满江红(小住京华)》中,“⑦,⑧”,秋瑾心系苍生的侠肝义胆激励着我们。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诗经·国风》中,反战的诗篇很多,反对的是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不义之战。

____。

____。

____。

____。

这类诗歌,必将以它特有的光辉、巨大的魅力,照耀诗坛,教育和鼓舞后人。

①每当国难当头之时,人民群众总是表现出一种高度的爱国热忱和英勇献身精神,这正是一个民族不亡的根本②《诗经》中的这类诗篇,真实反映出人民群众在保家卫国时的精神面貌,也标志着爱国精神一开始就进入了我国进步文学创作领域③《诗经·秦风·无衣》正是表现了这种誓死抵御外侮、英勇卫国的精神④至于对抵御外侮、保卫家园的正义战争,人民群众还是竭诚拥护并踊跃参加的A.②④①③B.③②④①C.①③④②D.④①③②4.同学们在整理2023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时,纷纷为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点赞,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点赞。

2024年河南省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共22分)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你班打算开展“探寻汉字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此次活动前期准备的宣传材料。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是世界众多民族孕育生长、融合发展的象征。

从黄河出发,她书写的不仅是一部中华史,更是一部世界史!世界上没有第二条河流,能够如黄河一样,将梯次分明形态众多的高原、草原、平原连接起来;将异彩纷(chéng)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沟通起来:将上百万年至今的人类活动历史完整地、不间断地贯通起来……她的存在本身是一种证明,人类终将(shū)途同归,百虑一致:她的奔流更是一种宣告,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就是人类走向共生的实践。

(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2分)异彩纷(chéng) (shū) 途同归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参考方框内句子中“虑”的含义,解释加点词“百虑一致”在文段中的意思。

(2分)百虑一致:2.小豫还想探寻一下古诗词曲中关于黄河的描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他补全空缺处的诗文内容。

(8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不同文人笔下也蕴含着不同的含义。

在王维《使至塞上》中“①,② ”展现出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③ ,④ ”蕴含着人生道路艰难的道理;在《木兰诗》中“暮宿黄河边,⑤ ,⑥ 寄寓着木兰对家人的思念;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⑦ ,⑧ ,山河表里潼关路”激荡着作者的无限悲愤。

河南语文中招考试题及答案

河南语文中招考试题及答案

河南语文中招考试题及答案河南中招考试,即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是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重要选拔考试。

考试科目通常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河南语文中招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倔强(jiàng)B. 箴言(zhēn)箴言(zhèn)C. 饕餮(tāo)餮(tiè)D. 徜徉(cháng)徜徉(yá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鲜明,论据也很充分、有力。

D.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从不慌乱。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

答案:水调歌头2.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体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点?答案:多愁善感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出自《孟子·告子下》。

...三、阅读理解(共30分)(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答案:坚韧不拔、乐观向上2.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钦佩和尊敬...四、作文(共40分)题目:《我的梦想》要求:1. 描述你的梦想是什么;2. 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梦想;3. 你打算如何实现你的梦想。

(作文内容略)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河南中招考试试题及答案会根据教育部门的安排和命题组的设置而有所不同。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4分)嵩阳书院西依险① 的少室山脉,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

中轴线两侧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等。

其建筑风格古朴大方,雅致不俗,青砖灰瓦与中原地区众多红墙绿瓦的寺庙建筑② 然不同,高雅的格调更令同区域的其他古代建筑相形见绌.,具有极其浓郁的地方建筑特色。

嵩阳书院作为已经消失的书院教育制度的文化载.体,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都有重要作用。

“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激励着莘莘学子勤学苦读,____________,勉励着一代代读书人踔③ 前行。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chùzǎi B.zhuōzài C.chùzài D.zhuózǎi(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竣②迥③厉B.①峻②迥③厉C.①竣②炯③历D.①峻②炯③历(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与前后两个句子构成一组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的排比句。

【答案】(1)C(2)B(3)示例一:鼓舞着无数寒门子弟奋发图强示例二:鞭策着古今仁人志士虚心向学【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绌”只有一个读音“chù”,指不够,不足。

“载”有两个读音,读“zǎi”时,指年;记载,刊登。

读“zài”时,指装载;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充满(道路)。

“载体”: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

语段中的“载体”是指“承载文化的物体”,故“载”应读“zài”;故选C。

(2)本题考查字形。

“峻”指(山)高大;严厉。

“竣”指完毕。

2024年河南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河南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河南初三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确凿(záo) 告磬如法炮制(pào) 物竞天择 B.归咎(jiù) 馈赠风雪载途(zài) 通宵达旦 C.殷红(yīn)销蚀恪尽职守(kè) 珠丝马迹 D.狡黠(xié) 绰号叱咤风云(zhà) 略胜一筹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父母亲应当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实体书店苦心钻营,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记者重访地震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市场人声鼎沸,一派祥和的景象。

D.这次国学知识竞赛,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足。

3.名著积累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无情地鞭笞了 丑恶的人类社会。

B.《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 爱憎分明。

C.《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 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以钢铁般的意志进行写 作,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杨绛的学生这样评价她:无事,决不惹事,有事,决不怕事。

B.读宋词,往往会读出感伤、哀怨、忧思等情感。

C.你参加了《翰墨飘香》主题书法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 D.纸质书、电子书,手抄本、印刷本,书的载体、形式变了,喜欢阅读应 不拘泥于是什么书。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折.本/曲折.夹.袄/夹.道欢迎旗靡.辙乱/所向披靡.B.旷.远/粗犷.惆.怅/未雨绸.缪雕梁画栋./挑三拣.四C.拘泥./泥.墙咀嚼./咬文嚼.字铢两悉称./称.心如意D.渲.染/喧.闹契.合/锲.而不舍心旷神怡./百战不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忌讳拾掇逻缉学身临其境目不忍睹B.遵循洋溢颐和园金碧辉煌小题大做C.盘亘掂量辩证法咬牙跺脚浮光掠影D.侍侯附丽侦缉队无可比拟轻描淡写3.古诗文默写。

(8分)(1)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2),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

(4)运用典故,可使诗句言简义丰,耐人寻味。

范仲淹用“,”(《渔家傲·秋思》)表现戍边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国的矛盾心理;苏轼用“,”(《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

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概述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甲】天罡地煞下凡尘,托化生身各有因。

落草固缘屠国士,卖刀岂可杀平人?东京已降天蓬帅,北地生成黑煞神。

豹子头逢青面兽,同归水浒乱乾坤。

【乙】道高一尺魔千丈,奇巧心猿用力降。

若得火山无烈焰,必须宝扇有清凉。

黄婆矢志扶元老,木母留情扫荡妖。

和睦五行归正果,炼魔涤垢上西方。

(2)简·爱虽然相貌平平,但她身上有强烈的魅力和美感,你认为是什么?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4分)与众不同是无数人的追求。

人们希望因差异而独特,因独特而卓越,因卓越而成功。

最容易达到的与众不同,是把自己的外表搞得不同凡响;最难达到的与众不同,是在众人迷茫的时候,你侦测出奋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折.本/曲折.夹.袄/夹.道欢迎旗靡.辙乱/所向披靡.
B.旷.远/粗犷.惆.怅/未雨绸.缪雕梁画栋./挑三拣.四
C.拘泥./泥.墙咀嚼./咬文嚼.字铢两悉称./称.心如意
D.渲.染/喧.闹契.合/锲.而不舍心旷神怡./百战不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忌讳拾掇逻缉学身临其境目不忍睹
B.遵循洋溢颐和园金碧辉煌小题大做
C.盘亘掂量辩证法咬牙跺脚浮光掠影
D.侍侯附丽侦缉队无可比拟轻描淡写
3.古诗文默写。

(8分)
(1)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2),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

(4)运用典故,可使诗句言简义丰,耐人寻味。

范仲淹用“,”(《渔家傲·秋思》)表现戍边将士既思念家
乡又渴望国的矛盾心理;苏轼用“,”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

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概述与其
相关的故事情节。

【甲】
天罡地煞下凡尘,托化生身各有因。

落草固缘屠国士,卖刀岂可杀平人?
东京已降天蓬帅,北地生成黑煞神。

豹子头逢青面兽,同归水浒乱乾坤。

【乙】
道高一尺魔千丈,奇巧心猿用力降。

若得火山无烈焰,必须宝扇有清凉。

黄婆矢志扶元老,木母留情扫荡妖。

和睦五行归正果,炼魔涤垢上西方。

(2)简·爱虽然相貌平平,但她身上有强烈的魅力和美感,你认为是什么?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4分)
与众不同是无数人的追求。

人们希望因差异而独特,因独特而卓越,因卓越而成功。


容易达到的与众不同,是把自己的外表搞得不同凡响;最难达到的与众不同,是在众人迷茫的时候,你侦测出奋进。

在众人退缩的时候,你勇往直前;在众人歇息的时候,你仍在暗夜
努力。

莎士比亚曾说过,没有什么比希望不平凡而更平凡的了。

不要高估了我们的创新。


些真正让人快乐幸福的东西,并不来源于眼花缭乱的比较。

请记住,比较让人愚蠢,真正的
与众不同是,并付诸实施。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分)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8分)
材料一: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
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材料二:
①超越“机器人三定律”人工智能期待新伦理(2019年3月18日新华社)
②人工智能医生“医术”超过年轻医生(2019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③智能网联汽车、5G应用3月26日将亮相海南博鳌(2019年3月23日南海网)
④别把个人隐私不知不觉“喂”给人工智能(2019年3月25日《科技日报》)
材料三:漫画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探究结果。

(30字左右)(2分)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
不识
张晓风
①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极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
是刻骨的感觉。

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

”弟弟
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

”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②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父亲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

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元。

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
了父亲的一生。

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

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听说小学时代,他每天上学都不从市内走路,嫌人车杂沓。

他宁可绕着古城周围的城墙走,他一面走,一面大声背书。

那意气飞扬的男孩,天下好像没
有可以难倒他的事。

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
的孩子。

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③“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父亲总爱这么感叹。

我有点反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

“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
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

”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

在我
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啊!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
嫩了。

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
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