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心理学
影视艺术心理学
影视创作者在体验生活时,只有对体验对象由实用的态 度转为审美的角度,超脱自己纯粹的切身体验,与自身体验 保持距离,能够跳脱出来,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它,表现 它,才能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有一个客观的、整体的、全面的 把握,才能发现体验对象的美——“审丑” 三、因人而异,因体验对象而别 (一)对不同部门的创作主体来说 1、体验生活的含义是不同的 2、入和出的时间、程度、具体要求也是不同的。 (二)针对体验和表现对象的不同,影视创作主体也要采取不 同的态度。
(二)创作心理定势的“正作用”和“副作用” (三)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渐完 善、不断丰富和
人格即个性,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区别于他人的各种主要、 持久、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外显的行为特征、 内在的心理倾向以及身体的生理特征等方面的综合。 一、中西方人格结构理论述评 (一)西方主要的人格结构理论 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体液说 2、德国E.克雷奇默——体型说 上述只注重了人体的生理因素忽略了心理因素,十分偏颇。 3、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自我——人格中的心理成分 超我——人格中的社会成分 4、荣格——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人的个性——“外倾型”“内倾型”
3、西方研究人格的目的在于认识人本身;中国古代人格理论在 于确立一种精神,一种使人类的道德自我得以完善的至高境 界。 二、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类型 (一)享乐型、理智型、理想型 1、本我占主导地位——享乐型 2、自我占主导地位——理智型 3、超我占主导地位——理想型 (二)道德自我完善型与审美型之差别 (三)内倾型与外倾型之别 一个人的人格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基本底色不变。 三、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二重性 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判若两人;不同创作者身上的表现不同 四、人格与创作风格 风格即人格 (一)文如其人——人格与风格的一致。 (二)人格与风格的不一致
《影视艺术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艺术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1059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影视受众心理学》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任意选修课,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各种流派和理论、及其对影视创作、影视传播以及影视艺术教育的指导价值。
该课程侧重于介绍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人格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流派的基本观点,并与具体的影视创作、影视传播和影视艺术教育的具体案例结合,阐述心理学的重要指导价值,尤其是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概念来批判性地研究影视剧的创作心理和接受心理。
选修该课程,要求学生自觉完成大量心理学电影和电视剧作赏析,开展心理分析,撰写心理分析报告,并创造性地就某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综合采用多种心理学理论进行解构。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该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授课。
课堂上将围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集中讲授,同时将结合一系列典型的影视剧作和电视节目进行案例分析,并组织学生围绕案例中的心理学现象进行理论辨析,还将组织大量心理分析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影视心理分析报告的撰写技巧。
该课程主要用到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平台。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影视接受与心理学基础(2学时)教学内容(1)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与流派概况;(2)影视接受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3)影视接受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4)影视接受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重、难点提示(1)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方法、流派;(2)心理学与影视创作、影视欣赏的关联;第二章影视接受与个体心理学(4学时)教学内容(1)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影视接受心理:刺激与反应;强化与反馈;奖励与惩罚;观看电影《霸王别姬》;(2)认知主义心理学与影视接受心理:记忆与理解;类比与推理;联想与想象;观看电影《盗梦空间》;(3)人格心理学与影视接受心理:人格类型、人格特质、人格理论、认知与情绪;观看电影《三面夏娃》;(4)马斯洛需求理论与影视接受心理:需求层次、个人实现、巅峰体验。
影视作品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影视作品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影视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展现故事情节、角色关系以及情感表达,引发观众共鸣并传递影片所要表达的意义。
众多成功的影视作品往往能够深入人心,这是因为背后运用了一些心理学原理。
本文将探讨几个常见的心理学原理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I. 理性与感性的平衡许多成功的影视作品都能够巧妙地平衡理性和感性,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一部悬疑片中,片中的推理和解谜情节会激发观众的理性思考,而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冲突则会触发观众的情感反应。
这种平衡使得影视作品更具深度和吸引力。
II. 观众的情绪操控影视作品往往通过剧情设置和角色塑造操控观众的情绪。
例如,在一部恐怖片中,导演通过利用音效和跳跃剪辑来制造紧张氛围,进而引发观众的恐惧情绪。
情感操控的巧妙运用使得影视作品更富吸引力和张力。
III. 心理预期与突破影视作品中的心理预期与突破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观众通常会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形成一定的预期,而影片则可以通过突破这些预期来引发观众的惊喜和兴奋。
这种预期与突破的张力往往可以让观众更加投入到影片的世界之中。
IV. 角色共鸣与认同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塑造是非常重要的,观众常常能够通过与某些角色产生共鸣和认同。
当观众看到一位与自己有相似经历或情感冲突的角色时,往往会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
影片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对观众内心诉求的精准把握。
V. 社会认同与群体效应影视作品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的抒发,也常常反映出社会认同与群体效应。
通过刻画特定社会群体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影片可以引发观众对群体心理的认同和共鸣。
这种社会认同与群体效应使得影片在观众中产生更大的共鸣和影响力。
VI. 观众情感与记忆的连接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往往能够与观众的情感和记忆产生深层次的连接。
通过刻画观众熟悉的场景、情感和人物关系,影片可以唤起观众的情感回忆,进而与之产生更深的共鸣。
情感与记忆的连接使得影片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论心理学原理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是成功作品背后的关键之一。
影视艺术心理学论文范文欣赏(共2篇)
第1篇: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是人们现代生活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就是因为影视具有吸引人们眼球和情感的艺术感和文学性,贴近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情感的需要。
影视文学是电影和电视文学的统称,再现的是源于生活和社会的现实描述,反应的是人类原生态的社会写照和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电影或者是电视,文学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这样说,在影视艺术里文学是必备的核心因素,影视离不开文学,文学也因为影视而繁荣和更具可读性。
一、影视艺术的内涵分析所谓影视艺术就是电影和电视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展现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曾说:“在作为电影世界支架的空间——时间复合体(或空间——时间连续)中,只有时间才是电影故事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构件,空间始终是一种次要的、附属的参考范围。
”[1]苏联的瓦斯菲尔德说:“电影艺术作品中的时间——无论是天文学的时间或形象的、蒙太奇的时间——总是在空间里,在一定的纪实性的或假定的环境里实现的,影片的结构便是一个空间——时间的范畴。
”[2]从上述两位权威学者论中可以看出,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表现,在时间的延续过程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屏影像,在空间的表现过程中展开画面形象,让作品在多角度和多方位得到表现,得到平面式和立体式艺术效果。
这门艺术主要反应的是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等流动媒体的艺术效果。
电视艺术来源于电影艺术的启发和创新,是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新生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和繁荣昌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影视文学的内涵分析所谓影视文学就是电影文学和电视文学的统称。
它们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不断把传统的语言文字、历史记载、传奇故事、小说、舞蹈、歌剧、诗歌、戏剧、散文等进行二度创作和形式创新,并以“声”、“画”形式展现文学内涵。
影视文学虽然不及传统的文学形式历史悠久,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化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并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影视艺术心理学 (2)
影视艺术心理学引言影视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影响和激发着观众的情感和心理。
影视艺术心理学研究了影视艺术对观众心理活动的影响,它是心理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领域。
本文将探讨影视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应用以及研究方法。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概念影视艺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影视作品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影视作品对观众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机制。
影视艺术心理学不仅研究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也探讨了影片制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手法对观众的影响。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重要性影视艺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介,能够通过情节、角色塑造、音效等手段直接触及观众的情感和心理。
了解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反应,有助于影片制作者更好地预测观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提高影片的质量和影响力。
此外,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为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范畴。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应用影视广告影视广告是通过影视媒体传播的广告形式,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广告制作者更好地理解观众的观影心理,并准确预测观众对广告的反应。
通过运用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广告制作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广告情节和表现手法,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影视教育影视作品在教育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影视艺术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通过分析影视作品对观众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机制,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适合的影视作品,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影视治疗影视艺术心理学还可以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
观看影视作品可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宣泄,对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和治疗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心理治疗师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的影视作品,并设计相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一、感知与知觉观众在接触影视作品时,首先会感知到作品中所呈现的形式元素,例如色彩、音响、画面等,这些元素构成了作品的形式美。
感知形式美是一个直观的过程,大部分观众都能够轻松地做到。
然而,感知只是心理活动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知觉过程才是影响观众对作品评价的关键。
知觉是指观众将感知到的形式元素进行意义的归纳和整合,使其形成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构成要素。
观众在进行知觉时,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对所感知到的元素进行归纳,因此对同一作品的知觉存在差异。
比如,在观看一部纪录片时,有些观众会更加关注事实真相和科学性,而有些观众则可能更加关注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二、情感与情绪情感和情绪是评价影视作品时不可或缺的心理现象。
情感是指对特定对象或事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其中包括观众的喜怒哀乐、惊讶、恐惧等。
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观众会因为作品所呈现的人物形象、主题、情节和道德观念等方面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情绪则是与情感密切相关的心理过程,是情感在生理和意识上的反应。
情绪常常是较短时期内,对某一刺激产生的较为强烈的激情。
例如,在观看惊悚片时,观众可能会感到紧张、害怕、兴奋等情绪反应。
情绪的强烈程度和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到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评价。
三、认知与想象认知是指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认知过程。
认知是观众根据所感知到的形式元素和知觉要素进行信息处理和推理的过程。
例如,在观看一部犯罪剧时,观众需要根据作品中给出的线索和提示进行推理,从而推断罪犯的身份和动机。
想象则是指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看不见”的心理模拟,观众可以想象自己成为作品中的主人公,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和人生经历。
想象能够激发观众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呈现的主题和内涵。
四、价值观与文化背景观众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也会在影视艺术鉴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既与作品本身的价值相关,也与观众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影视的心理学原理包括
影视的心理学原理包括
1. 观众投射:观众在观看电影或电视剧时,会将自己的情感、经历、价值观等投射到角色或情节中,从而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2. 情感传染:影视作品中的情绪、情感能够通过观众的观看而传递,观众会受到电影或电视剧中角色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产生类似的情绪反应。
3. 剧本结构:影视剧的剧本结构会影响观众的情绪和认知体验。
例如,引起悬念、冲突、转折等剧情设计能够引发观众的紧张、兴奋等情绪。
4. 视觉刺激:影视作品中的画面、色彩、音效等视听刺激能够引起观众的情绪和感官体验。
例如,快速剪辑、音效的运用可以增加紧张感和刺激感。
5. 观众认同: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会与角色产生认同感,即将自己代入到角色的角度和经历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连接。
6. 社会认知:影视作品中的情节、角色和价值观等可以影响观众的社会认知,塑造观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7. 情感调节:观众通过观看电影或电视剧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从而达到情感宣泄、情绪释放等心理需求。
8. 偏见和刻板印象: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塑造和情节设计可能存在偏见和刻板印象,这些元素会影响观众对于特定人群的认知和态度。
9. 情绪管理:影视作品中的情绪表达和处理方式可以为观众提供情绪管理的启示和方法,帮助观众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10. 情感教育:一些影视作品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塑造来传递积极的情感教育,引导观众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培养健康的情绪状态。
影视美学第五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
对于格式塔心理学来说,其研究的出发点是完形。完形从客体方面讲是一种结构,从主体方面是一种组织。完形是在知觉中呈现的,对完形的研究首先是对知觉的研究。“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知觉必须通过“简化”与“张力”这样两种组织方式,来对对象进行“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
知觉的特征:理解性
崔永元?
张曼玉?
陈佩斯?
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经验力图解释它究竟是什么,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你看到了什么?我们总是用一种完形的方式来补足图形中的缺失或空白,是为了让它显得有意义。
三、镜像世界与视觉快感
拉康在1936年就提出了“镜像阶段论”,以新的视角和方法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的主体与客体的同化理论。拉康认为在镜像的态度上,人和猿存在根本的区别,猿对于映像在镜中的自己的影像往往是因为厌倦而逃离,而婴儿却常常拼命向镜子靠近,以便更清楚地看到镜中自己的影像。
一、复合形象与期待视界
先在结构
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先在结构”就是欣赏者个体在接受作品之前就已经具有由诸多主观因素组成的心理模式,这种心理模式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知识素养、气质禀赋、兴趣习惯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每个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接受这种“先在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因为“先在结构”的影响,同样一件事,两个不同身份和个性的人,看到的东西会有很大区别。
第三节 期待视界与接受心理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审美主客体关系,它是欣赏主体与艺术课题相互作用的过程。
视觉就是感知活动与大脑存储的知识进行对照,但是,这种对照不仅是与个人经验的对照——集体知识也出现在这一过程中。感知有很大的游移性,它一向是变动不居的:在新鲜印象的背后总是有不同的背景,或者说按照个人心理文化状态进行解释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凑趣的说,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看到了什么,恰恰相反:我们知道什么才会看到什么。 ——[匈]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
影视欣赏心理学感悟及建议
影视欣赏心理学感悟及建议影视欣赏心理学感悟及建议1.引言影视作为一种传媒形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娱乐享受,还可以从中获得心理学上的启示和感悟。
本文将探讨影视欣赏的心理学原理,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
2.影视对情感的影响2.1 情绪共鸣:影视作品通过情节、音乐、表演等元素,可以引发观众的情绪共鸣,使观众更加投入剧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共鸣有助于观众与影视角色建立情感联系,增强情节的真实感和影片的观赏价值。
2.2 情感启示: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展现人物的情感经历和人性的挣扎,激发观众对自身情感的思考和认同。
观众可能会从中找到共鸣,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从中获得情感启示。
2.3 情感调节:观看影视作品可以帮助观众调节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欣赏喜剧片和搞笑片能够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心情;而观看动作片和恐怖片则能唤起观众的兴奋感和刺激感。
3.影视对认知的影响3.1 观点塑造:影视作品具有对观众的观点塑造作用。
通过展示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影视作品可以影响观众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和认知方式。
3.2 视觉与认知:影视作品使用图像及其排列组合方式,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认知。
影片中的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等都会对观众的感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解读。
3.3 行为模仿:人们往往受到影视中角色的言行举止的影响,将其视为行为模范。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影视中的模仿行为有一定的认同,会增加观众模仿相似行为的可能性。
4.影视欣赏的心理学建议4.1 多样化选择: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对观众的心理影响不同,建议观众选择多样化的影片进行欣赏,以获得更全面的心理体验。
4.2 深入思考:观看影视作品时,不仅仅是享受剧情和故事,还要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的起伏和背后的深层含义。
4.3 适度调节:影视作品有时会引发观众的强烈情绪,观众需要适度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过度情绪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影视艺术心理学
影视艺术心理学
近年来,影视艺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哲学思想,从而主导着当代文化环境。
由于影视艺术对人类文化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对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影视艺术心理学是指研究影视艺术中心理因素及其对人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影视艺术对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的影响。
这一学科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影片和电视的艺术性的角度,探讨影视艺术的视觉效果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二是从心理因素出发,探讨影视艺术中的主题、情节、形象和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影视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是深远的。
影视艺术能够增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扩大人们的认知范围,促进人们建立联系,让世界更加美好。
通过影视艺术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晰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的文化差异,也能帮助人们培养对文化的尊重意识与敏感度。
另外,影视艺术也可以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人们的心理运作,激发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影视艺术可以激发人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以及其他自我理解能力,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影视艺术还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的想法、发展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影视艺术的影响涉及到许多领域,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和作用,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影视艺术,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心理学影视赏析
心理学影视赏析
心理学影视赏析是指对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涉及心理学相关内容的解读和分析。
通过观察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情绪表达、冲突、行为动机等方面,可以深入理解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影视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人物心理分析:观察电影或电视剧中的主要角色,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成长经历等。
通过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2. 情绪表达:观察角色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的情绪表达,包括面部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
分析角色的情绪变化和情感状态,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内心状况和情感需求。
3. 冲突分析: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包括人际关系冲突、内心冲突等。
通过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式,可以理解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心理学概念应用:观察影视作品中是否存在心理学概念的应用,如条件反射、人格发展、认知偏见等。
分析这些概念在故事中的体现与影响,可以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心理学影视赏析不仅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或电视剧中
的人物和故事,还可以为观众提供心理学知识和思考的启示。
同时,通过观赏和分析心理学相关的影视作品,也能增进观众对心理学的兴趣,促进心理学的普及和推广。
影视艺术心理学
你必须掌握的?—课程的理论框架
分为上下两部分:原理类与实际应用类 原理类 上编 心理学的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 概说 实际应用类
下编 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
影视心理学的课程内容
导言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 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 上编 下编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
一方面: 前者为后者提供新的研究领域。
例如: 角色分配、动机寻求、聚焦、电影剧本的 结构这样的电影、电视的专用名词成为了 心理学涉猎的课题和应用词汇。
更为重要的是:
用电影、电视的叙事特性和独特的影像语 言把人的心里无法理解的东西化解为平常 的、形象的故事,使其更容易理解。 案例观摩:《异度空间》
第一讲
导言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 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
电影、电视的内涵
生产方法:用视听语言进行的艺术创作 所属类别:艺术 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活和社会 目的:通过影视艺术作品鼓舞人们的心灵
心理学的研究
研究方法:注重实证 所属类别:科学 研究对象:心灵现象 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对心灵的现 象进行科学的把握和研究
影视艺术心理学
杨东暄 YDX2001@
我信奉并愿意终身恪守的一句教言:
伟大的老师们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质量:他 们不会因为自己懂什么就教别人什么。
因此 我希望知道:
你想了解什么?——你对这门课程的期待 为什么学习这门课?——本课程设置的意义 什么你必须掌握的?——本课程的理论框架
你必须掌握的课程的理论框架分为上下两部分原理类与实际应用类原理类上编心理学的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概说实际应用类下编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影视心理学的课程内容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上编下编导言上编心理学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概说第一章心理学与影视艺术构成第二章心理学是探究影视创作观赏心理的基础第三章格式塔理论与影像艺术心理的建构第四章精神分析学说与影视艺术原理下编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影像表达心理机制的形成影视审美心理探析影视叙事心理简论第一讲导言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电影电视的内涵生产方法用视听语言进行的艺术创作所属类别艺术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目的通过影视艺术作品鼓舞人们的心灵心理学的研究研究方法注重实证所属类别科学研究对象心灵现象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对心灵的现象进行科学的把握和研究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前者为后者提供新的后者的创 作领域和理论研究的深度。特别是从心理 层面为其理论发现探寻出根本的令人信服 的依据。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
影视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1.意识流电影(意识流包括感觉、思维、记忆、幻觉‘联想等。
而在电影的特定时空中,充斥着随意的跳跃、非理性的怪诞、无逻辑的闪接。
意识流电影的代表作有《野草莓》、《八部半》、《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
2.人本主义心理学:应是文本中人物性格之生成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创始人是马斯洛,这个学派被看做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批判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与动物相等同,以刺激反应的公式取代人的内在心理历程的研究,批判了精神分析心理学把病人与正常人相等同,以潜意识的功能取代人的整个心理生活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研究活生生的、健康的人,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主张(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可能增加一个求知需要)(2)高峰体验学说: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人在实现自我的创造性过程中所处的一种短暂的最佳状态。
高峰体验的饿时候,是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快乐至极的感觉。
4.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格”理论与影视创作主体心理分析的关系(1)中西方人格学说述评弗洛伊德提出的以本能理论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
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对弗洛伊德这种以泛性为基础的人格结构学说进行了修正。
他认为,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2)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划分(简答,论述)创作主体的人格可以划分为享乐型(冠希?)、理智型(主旋律?)和理想型(文艺片?)。
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力在其人格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也不会完全相同,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类型。
创作主体的人格还可以划分为道德自我完善与审美型。
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特征还可以分为内倾向型与外倾型。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影视艺术是一门需要审美心理活动的学科,因为它涉及到视觉与听觉的感受和处理,需要观众对于作品的意义、主题、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审美心理活动是指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对于作品内涵和形式的感知、理解、评价与选择等心理过程。
首先,感知是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
观众需要通过舞台、画面、音响、剧情等元素,通过感官对于作品的形式进行感知和领悟。
观众的感知并不是简单地获取画面中的信息,而是主观评价和选择的结果。
观众会倾向于对于符合个人价值观或感知习惯的元素作出积极评价,并对于不符合自身认知体系的元素作出消极评价。
这说明,感知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次,理解是审美心理活动中的关键过程。
观众需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来理解作品中复杂的情感、价值和主题等方面的含义。
作品与观众之间并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一个深入交流的过程。
观众需要通过作品理解、体验和感受作品,而作品则通过观众的反应与作品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种新的意义和感受。
因此,理解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过程。
再次,评价是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评价是指观众对于作品质量、价值和意义等方面作出的判断和选择。
评价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受到评价者的个人喜好、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不同的观众会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评价,因为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认知和感知模式。
评价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过程,它与观众的经验和思维方式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到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心理过程,其中包含了感知、理解、评价和选择等主要环节。
观众在进行鉴赏时,应该尊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认知模式,同时逐渐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和领域,从而深入理解和领悟作品中的内涵和精神。
影视心理学第1章
03
影视人物的心理分析
影视人物的性格分析
总结词
通过观察影视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分析 其性格特点,如外向、内向、理性、感 性等。
VS
详细描述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通常通过 其言行举止表现出来。例如,一个经常表 现出冷静、理智特点的人物可能具有内向 、理性的性格。而一个经常表现出热情、 活泼特点的人物可能具有外向、感性的性 格。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观察和分析,可以 深入了解影视人物的性格。
情感表达
演员需要掌握如何真实、细腻地表达情感,通过 微妙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递角色的内心世 界。
情绪控制
演员在拍摄过程中需要快速进入角色情绪,同时 也要具备情绪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以确保拍摄顺 利进行。
导演的心理技巧
故事叙述
01
导演需要运用心理技巧来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通过镜头
语言和叙事手法引导观众的情感和思考。
价值观塑造
剧情中所呈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观众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 于观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意识觉醒
影视作品可以唤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激发观众的社会责任感 和公民意识。
05
影视制作中的心理技巧
演员的心理技巧
1 2 3
角色塑造
演员需要深入理解角色,通过心理技巧将角色的 性格、情感和动机表现出来,使观众能够感同身 受。
角色指导
02
导演需要对演员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
塑造角色,以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场景营造
03
导演需通过心理技巧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场景,以增强故事的
感染力和观众的代入感。
制片人的心理技巧
市场分析
制片人需要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市场趋势,以制定合理的制作 计划和营销策略。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
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影视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欣赏影视艺术作品时,人们会产生各种审美心理活动。
这些活动涉及情感、认知、感知等多个层面,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理解。
本文将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活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影视艺术作品的魅力。
一、审美情感的激发二、审美认知的过程在欣赏影视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是被情感所激发,也会进行一系列认知的活动。
影视作品往往有着复杂的叙事结构和图像语言,观众需要通过认知活动来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
观众需要理解影片中角色之间的关系、情节的发展以及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
这就需要他们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等认知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这种认知活动也会激发观众的思考,促进他们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从而提升其审美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三、审美感知的体验在影视艺术的鉴赏过程中,观众还会产生丰富的感知体验。
影视作品通过图像、声音等形式,向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视听世界,观众会通过观看和聆听来感知作品所呈现的视听风景。
在观看一部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时,观众会感受到画面质感的细腻、色彩的鲜明、构图的美妙等;作品中的声音也会给观众带来声音的美感和情感的震撼。
这些感知体验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影视艺术作品。
四、审美欣赏的乐趣影视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这使得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能够得到丰富的审美乐趣。
对于观众来说,这种乐趣可以是从作品中获得思想的启发,对于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是从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感受到作品带来的美的愉悦和震撼。
无论是从思想层面还是感官层面,影视艺术作品都能够为观众带来审美的愉悦和乐趣。
这种乐趣也是观众进行影视艺术鉴赏的重要动力,也是影视艺术作品引人入胜的重要因素。
五、审美趋向的形成在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理解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趋向。
分析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解
分析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影视产业的壮大,影视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还是综艺节目,都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兴奋、感动等各种情感的体验。
这些情感背后,离不开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心理解。
因此,探讨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影视作品。
一、审美心理解起源审美心理学的研究者认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由来已久,人们不仅在食物、住所等物质层面追求美感,也在艺术、文学、音乐、电影等领域中寻找美的感受。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看完一部好电影或剧集后,会被感动,心情愉悦,甚至渐入佳境。
这些感受背后,就是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心理解。
审美心理解着重研究人们在欣赏艺术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其中还包括一些基于脑成像的研究。
研究人员曾经让受试者在MRI仪器下欣赏画作,实验发现,当人们欣赏美的画作时,对应脑区会释放出多巴胺,这是一种能够引发快乐、高兴等以上情感的神经递质。
二、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解1. 视觉元素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视觉元素,例如画面中的光影、色彩、质感和造型等等。
这些视觉元素是构成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视觉元素,我们能够感受到影视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情绪、氛围和主题等。
2. 音乐元素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够让人更深入地感受影片中的情感、情绪和氛围。
比如说悬疑片中的紧张音乐,动画片中的卡通音乐等等。
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影片所要传递的信息和情感。
3. 剧情影视作品的剧情贯穿始终,每个场景都会为故事的展开做铺垫。
故事情节的高潮和落差,是影视作品中最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部分。
当观众体验到剧情中的角色所经历的挑战和挫折时,会产生出强烈的情感反应。
4. 角色形象在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形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好莱坞大片、国产电影还是韩剧,都有自己独特的角色设定。
观众会根据观察到的角色形象,去判断其善良与否、悲剧与喜剧。
观众会因为这些角色而产生共鸣,与角色情感共振。
影视作品中艺术意象心理分析
影视作品中艺术意象心理分析关键词:话剧;表演艺术;空间性一、影视作品中的艺术意象“意象”最早被单纯的视为“观念”或“表象”,是人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后留下的最直观的认识,是对事物的“第一印象”,也是最基本的感性认识。
由于认识的过程包含多种感觉和思维,当知觉自觉摒弃无关重要的感觉,寻找到自认为最重要却很模糊的部位时,就会产生一种既具体又抽象、既清晰又模糊、既完整又不完整的形象,意象就在此时悄无声息地诞生了。
意象被赋予三种特殊的功能,即记号、符号和绘画。
这三种功能均在强调意象的思维性,当意象出现的时候,思维便会被赋予一种较为抽象的观念以可见的形体,联想、想象由此产生。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等成语皆是较好地描绘意象,不过这些都是象征性的意象,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出现过的场景、存在过的物品留下的情感的意象,来象征内心的一些情感。
狮身人面像、猪八戒等则是想象性的意象,通过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刻画留给人无限地遐想,是主观的“意”客观化、物象化的创造性想象。
二、对影视作品艺术意象的心理分析一次是基多在童年时期被母亲强行抱紧酒桶沐浴时的回忆;一次是在妻子与情人争执不下的时候基多陷入尴尬境遇后的`狂想。
在后者的狂想中,基多变成了一位苏丹国王,在众多后宫嫔妃的簇拥下进入酒桶沐浴,尽情享受着众多女人和睦相处时被爱包围的感觉,从此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这两处出现的酒桶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装酒用的木桶,而是象征着母亲的子宫和女人的爱抚,象征着温馨、幸福和安宁,象征着基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又如电视剧《金粉世家》中,女主角冷清秋最爱的百合花在剧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它被视为金燕西与冷清秋爱情的象征。
在金燕西第一次遇见冷清秋的时候,一身学生装扮的冷清秋手捧一盆百合,清新素雅,美丽动人。
影视欣赏心理学感悟及建议
影视欣赏心理学,就是从心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影视艺术创作和接受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选择这门课之前,听很多同学说这门课很热,有很多人选。
原因是几乎每隔一个星期都可以欣赏一部好看的电影。
而对于许多学习压力很大的同学,这门选修课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我来说,选择哪门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门课中总能学到一些对你有用的东西。
我一直都相信每部电影都是有灵魂的,只有当欣赏电影的人能够敞开心扉,毫无杂念毫无偏见的去欣赏它时,用心灵去与之对话才能读懂电影深处的东西,才能发现它独一无二的的价值。
有灵魂的电影它就不只是一部纯粹的娱乐电影,演员一个眼神、一个简单而又随性自然的动作。
电影,在用光与影演绎人生。
电影外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电影里面是虚虚实实的人生。
在《影视欣赏心理学》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欣赏的影视作品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或许,这正是影视的魅力的所在。
通过影音的交错塑造出各式人物,各式的人物体验着不同的时代、文化、事件,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们似乎也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境遇,他们和剧中的人物交流着,比较着,不断的进行着关于自己自我概念的认识、体验。
还清楚记得第一观看的影片是迪士尼的3D动画电影《冰雪奇缘》,它讲述了由于王国被冰天雪地永久覆盖,安娜为寻找姐姐拯救王国而展开的一段冒险之旅。
这个故事不仅温情满载、欢乐无敌,而且情节流畅自然,还有几位性格鲜明、各有特色的主角来拉动剧情发展,带出影片的欢乐爆笑点与感动泪点,以出乎观众意料,令人惊喜的关于“真爱”的创新定义,且影片中处处体现的“追寻自我”、“做回自己”、“真情消融冻结的心”等元素。
而后观看了美国纪录片《轮回》。
当我观看这部纪录片时,我会对整个自然、自身存在的价值、人类文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地关系这些主题产生自然而然地思考。
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入殓师》则讲述了日本入殓师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编 心理学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 究之概说
第一章 心理学与影视艺术构成 第二章 心理学是探究影视创作、观赏心理 的基础 第三章 格式塔理论与影像艺术心理的建构 第四章 精神分析学说与影视艺术原理
下编 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 析
第五章 影像表达心理机制的形成 第六章 影视审美心理探析 第七章 影视叙事心理简论
案例观摩:心理电影
观摩过程中请注意思考: 艺术家是如何利用电影、电视的叙事特性 和独特的影像语言把人的心里无法理解的 东西化解为平常的、形象的故事,使其更 容易理解。 如何把文字语言无法精确言传的事物转化 为意境深远具有多重意味的直观图像。
另一方面
后者用新的实验和研究成果拓展后者的创 作领域和理论研究的深度。特别是从心理 层面为其理论发现探寻出根本的令人信服 的依据。
例
如
格式塔心理学为影片情节结构和和画面组 合结构的张力找到心理的依据。 蒙太奇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对影视的贡献 电影的原理:视觉暂留 电视的原理:逐行扫描
影视艺术心理学
杨东暄 YDX2001@
我信奉并愿意终身恪守的一句教言:
伟大的老师们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质量:他 们不会因为自己懂什么就教别人什么。
因此 我希望知道:
你想了解什么?——你对这门课程的期待 为什么学习这门课?——本课程设置的意义 什么你Hale Waihona Puke 须掌握的?——本课程的理论框架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
一方面: 前者为后者提供新的研究领域。
例如: 角色分配、动机寻求、聚焦、电影剧本的 结构这样的电影、电视的专用名词成为了 心理学涉猎的课题和应用词汇。
更为重要的是:
用电影、电视的叙事特性和独特的影像语 言把人的心里无法理解的东西化解为平常 的、形象的故事,使其更容易理解。 案例观摩:《异度空间》
这门课程能够给你的?——心理学和影视完美结 合的秘诀即影视心理学的课程内容
出发点
你想了解什么?——你对这门课程的期待
终极目标
毕竟做完了片子是要给别人看的。所以一 定要了解观者的心理,这样才能做到知己 知彼百战不殆。
为什么学习这门课?——本课程设置的意 义 让电影电视承载的信息以最佳的方式,沿 着最有效的途径传播出去,达到人们的心 灵,形成丰富而强烈的情感体验。
你必须掌握的?—课程的理论框架
分为上下两部分:原理类与实际应用类 原理类 上编 心理学的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 概说 实际应用类
下编 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
影视心理学的课程内容
导言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 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 上编 下编
第一讲
导言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 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
电影、电视的内涵
生产方法:用视听语言进行的艺术创作 所属类别:艺术 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活和社会 目的:通过影视艺术作品鼓舞人们的心灵
心理学的研究
研究方法:注重实证 所属类别:科学 研究对象:心灵现象 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对心灵的现 象进行科学的把握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