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解题技巧
元素化合物解题方法和技巧
碳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碳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巳波及到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锗、锡、铅三种元素的内容。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经典题:例题1 :(1996年上海高考)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 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1:2 C.1:3 D.1:4方法:利用假想法。
将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 假想成消耗6molH+和产生5molCO2,然后再行分析求算。
捷径:设二价金属碳酸盐为RCO3,碳酸氢盐为R(HCO3)2,其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
根据题意有:2x + 2y = 6mol ,x + 2y = 5mol 。
解得x = 1mol ,y = 2mol 。
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选B。
总结:部分考生在解题时,将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理解成CO32-和HCO3-,而出现错选D选项的较多。
例题2 :(1996年全国高考)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2混和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A.Cl2B.CO C.CO2D.N2方法:找对气体来源,分析好气体去路。
通过剖析来龙去脉求解。
捷径:A.Cl2与O2混合后,通过NaOH,Cl2全部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
B.CO与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都不能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发生反应:2Cu+O2 2CuO,CuO+CO Cu+CO2最后得到的尾气是CO2,故C选项为最后得到的尾气。
C.CO2与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CO2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
巧用“化合价”提高高中化学解题的效率
巧用“化合价”提高高中化学解题的效率【摘要】化学学习中,化合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不仅仅是用来记忆元素的化学式,更是用来解题的有效利器。
本文从化合价的概念及意义入手,详细介绍了化合价在解题中的应用和常见规律,同时提出了利用化合价解题的技巧和案例分析。
通过巧妙运用化合价,可以提高高中化学解题的效率,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解题思维和逻辑能力。
学习化学需要重视化合价的应用,因为化合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还可以为我们打开更广阔的化学世界。
化合价是化学解题中不可或缺的利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应用。
【关键词】化合价、高中化学、解题、效率、巧用、概念、意义、应用、规律、技巧、案例分析、结论、利器、学习、应用、重视。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化合价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原子在化合物中的结合数或电价。
化合价的概念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掌握化合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化学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往往忽视了化合价的重要性,导致他们在解题时效率低下,甚至无法正确解答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化合价的概念及意义,探讨化合价在解题中的应用,总结常见的化合价规律,分享利用化合价解题的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巧用化合价提高高中化学解题的效率。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起学生对化合价的重视,认识到化合价在化学解题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1.2 问题提出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高中生常常面临着各种解题难题,其中涉及化合价的计算和应用是许多学生头疼的问题。
化合价作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不仅涉及理论知识,也直接关系到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忽视了化合价的重要性,导致解题困难或出现错误。
问题的核心在于,化合价作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不仅在各种化学反应和计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理解化学现象和规律的基础。
由于化合价涉及到化学元素的特性和化学键的形成规律,学生往往在计算和应用化合价时遇到困难。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化学元素与化合物》①基本定义: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像氧元素,不管是氧气里的氧还是水里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
化合物呢,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比如说水,就是由氢和氧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重要程度:这是化学学科的基石,如果不知道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就像没有砖瓦的大楼。
很多化学反应、化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元素和化合物的认识上的。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等知识。
像要理解钠元素活泼的性质,就需要了解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容易失去电子。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里到处都是。
比如铁元素的不同化合物,铁锈就是氧化铁,它影响铁制品的使用,我们就可以根据铁元素的化学性质来防锈。
在工业上制造各种化工产品也离不开对元素和化合物的把握。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贯穿整个化学学科,从化学基本概念到复杂的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等都离不开它们。
②关联知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密切联系,因为写方程式得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元素和化合物的组合。
还和化学实验有关系,比如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就需要知道碳酸钙和盐酸这些化合物的性质。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是一些元素化学性质的记忆,像卤族元素的性质既相似又有差异。
关键点是理解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嘛。
④考点分析: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里非常重要,经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比如直接考查某个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或者写出某种化合物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详细讲解(按【理论概念类】框架)①概念辨析:元素强调的是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而化合物重点在它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别把化合物和混合物搞混了,混合物是多种物质混合的,像空气是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的化合物。
②特征分析:元素有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特征。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思维、转化思维妙用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思维、转化思维妙用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明辨概念,生华基本理论,在解题中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解答之目的。
下面例谈化学解题中的一些常用思维技巧。
一、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对一些化学问题不纠缠细枝末节,纵观全局,从整体上析题,以达到迅速找到解题切人点、简化解题的目的。
例1、将1.92g Cu 投入到一定量的浓 HNO 3 中,Cu 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 气体。
将盛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求通入多少毫升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可使容器中充满液体。
解析:按一般解法解此题较为复杂。
如果抛开细节,注意到它们间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相等作为整体考虑,则可化繁为简。
浓 HNO 3 将 Cu 氧化后自身被还原为低价氮的氧化物,而低价氮的氧化物又恰好被通入的氧气氧化,最后变成 HNO 3 ,相当于在整个过程中HNO 3的化合价未变,即1 .92 g Cu 相当于被通入的氧气氧化。
由电子得失守恒知 64g/mol(1.92g)×2 = 22.4L/mol(O2)×4 解之,V(O 2 )=0.336L 即通入336mLO 2即可。
例2、某种由K 2S 和Al 2S 3组成的混合物中,这两种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含32g 硫元素的这种混合物的质量是 ( )A .64gB .94gC .70gD .140g解析:由K 2S 和Al 2S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其化学式为K 6Al 4S 9。
得K 6Al 4S 9~~~~9S630 9×32 X 32g用此方法,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为70g 。
答案:C例3、 有5.1g 镁,铝合金,投入500ml 2mol/L 盐酸溶液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4 mol/L NaOH 溶液,若要达到最大量的沉淀物质,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 )A .300 mlB .250 mlC .200 mlD .100 ml解析:物质之间的转化为Mg HCl Mg2+ NaOH Mg(OH)2→ Al3+→ Al(OH)3Al H+ Cl- NaCl从反应的整体来观察,原溶液里的Cl- 和加入的Na+都不参加反应,最终生成NaCl,即,n(HCl)=n(NaOH)V(NaOH)= n(HCl)/ c(NaOH)=2×0.5/4=250ml答案:B例4、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2++2 H2O ⇌ Fe(OH)2+2H+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溶液的颜色将变,其原因是。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思路和复习策略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思路和复习策略江苏省大港中学程薇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约占整个高中化学内容的四分之一左右。
在高考中占15%左右。
知识零碎,化学反应多,学生已学易忘,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也往往是将课本内容简单重复,认为无啥可讲,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复习效率低。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复习并落实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做法:一、复习思路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进行复习,抓住知识的点、线、面进行学习,由具体到一般,化繁为简,有计划的使之系统化、规律化,抓元素知识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点,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并注意新旧知识的的联系和对比,注意相似物质的对比,如:氧化钠、过氧化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浓硫酸和稀硫酸等,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即总复习全面抓,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二、复习策略(一)把握重点,突出主干知识考试说明对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1.Ⅰ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的化学性质.(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1)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 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1)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解题技巧
目给出的反应,可以 明 确 这 个 题 目 主 要 考 查 氢 氧 化 钠 与 铝、
盐酸与铝的反应.根据已掌握的知识 点,写 出 两 者 的 反 应 方
程式,并以此为根 据 完 成 解 题. 如 果 铝 粉 充 足,那 么 两 个 烧
化学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
化学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它主要表达在对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关联系,对有关化学学问的认识程度和自学能力的综合考察。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化学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希望对你们有关怀!化学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1首先,选择题:标记题目关键词①答题稳许多考生在答选择题时毛躁,没看清题就落笔,这时考生要提示自己:评卷看精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着急忙慌地把会的题答错了,多傻呀。
②看全面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开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解决马虎的好方法。
③做标记标记出否认表达,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示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④留痕迹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关怀考生答对题的好方法。
⑤巧联系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分与联系,合理接受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⑥两检查一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如分析是B对,可写到括号里的是D;二检查括号里的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检查时务必先检查涂卡是否精确。
其次,非选择题:贴近核心问题作答①注重情境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
例如在铁制品外表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②围绕核心问题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
照试验设计题、试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试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试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③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规范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
高中化学答题技巧一览
高中化学答题技巧一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化学答题技巧一览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
高中化学求解答题技巧大全
高中化学求解答题技巧大全高中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它涉及到很多实验和理论的知识。
解答题目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高中化学解答题的技巧大全,供参考。
1. 仔细阅读题目在回答任何化学题目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用自己的话解释题目,以确保对于问题的理解是准确的。
2. 多画示意图在解答化学问题时,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理解和分析。
示意图可以是分子结构、反应物的混合情况或任何与问题相关的图示。
画图有助于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情况。
3. 注意单位和数据的转换化学问题中经常涉及到单位的转换和数据的运算。
在解答题目时,应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单位,并根据需要进行单位的转换。
此外,还要注意在计算过程中保留足够的有效数字,并按照正确的规则进行四舍五入。
4. 运用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公式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公式是解答化学问题非常重要的工具。
正确运用这些工具,可以快速得出结果,并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在使用化学方程式或计算公式时,应注意对应关系和单位的配对。
5. 注意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涉及到的酸碱性质和氧化还原过程,并根据相应的原理和规则进行分析。
6. 分步解答和反复检查有些化学问题比较复杂,可能需要分步解答。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应将问题划分为几个简单的子问题,并逐步解决。
解答完成后,还要反复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并确认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7. 合理估计和近似解答有些化学问题中给出的数据可能并不精确,或者解答过程中涉及到繁琐的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合理估计和近似解答的方法来简化计算和得到近似结果。
估计和近似解答需要基于对问题的理解和经验的判断。
8. 利用实验数据和现象化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数据和现象对于解答化学问题非常重要。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和常见的化学现象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方法学法指导
证对市爱幕阳光实验学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方法一、抓住一点,全面发散要做好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必须过根底知识这一关。
比拟好的方法是以某一元素为出发点,从组成、结构、性质方面展开,全面认识该元素及其化合物。
二、双向把握,比拟异同掌握了单个知识点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比拟,分析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常用列表格的方法比拟物质的异同点,如列表格比拟CO2和SiO2,Na2O和Na2O2,HCl、HNO3和H2SO4。
还有一种比拟方法叫类比,类比不是完全照搬原型,而是要表达出自身的特点,这样得出的结论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如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对角线规那么得出,金属铍及其化合物与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
由AlCl3为共价化合物,类推可得知BeCl2也是共价化合物;由A1可以与NaOH溶液反,类推可得知Be也可以与NaOH溶液反,但产物写成Na2BeO2,因为B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ⅡA族,最高正化合价为+2。
三、做好四种能力型试题1、信息迁移题解答信息迁移题的过程就是用已有知识去解答情景问题的过程。
适时、适量地做一些信息迁移题不仅可以复习稳固已有知识,建立旧知识的联系,还可以学习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积累的素材越多,在解决问题时越能做到触类旁通、游刃有余。
2、推断题推断题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比拟常见的题型。
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推断题都是必不可少的。
推断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涉及面广、设问角度多、容量大。
同学们只有具备较完整全面的知识和灵敏的对能力才能做到解题快、答案准。
做推断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及观察的准确性、灵敏性。
3、题以题的形式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主要考查与物质的性质、制备方面相关的现象、装置和操作。
可以通过题稳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完善物质的制备、性质、检验、收集的知识,还可以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探讨物质深层次领域的知识。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化学推断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目,要求考生从给出的信息中推断出未知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等。
下面是一些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1.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推断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常见元素,考生需要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例如钠、镁、铝等元素的化学性质,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题意。
2. 利用排除法。
在化学推断题中,有时候无法确定正确的答案,但是可以根据题意排除一些错误的选项,缩小范围,提高解题效率。
3.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推断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反应,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原理,例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题意。
4. 利用物质的特性。
在化学推断题中,有时候需要考生推断物质的特性,例如物质的溶解度、挥发性等,考生需要熟悉物质的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题意。
5. 利用图形和表格。
有些化学推断题可以通过图形或表格来解决,这样能够更好地表达题意,帮助考生理解题意。
6. 熟悉常见的物质。
在化学推断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常见的物质,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物质,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题意。
7. 拓展思维。
在化学推断题中,有时候需要考生拓展思维,例如利用已知的化学反应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等,考生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才能解决这类问题。
总结起来,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需要考生综合掌握,并且需要多加练习,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
高中化学14种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14种解题技巧14种解题技巧快、准、狠!1、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解析】: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1/2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
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Zn和FeAl和ZnAl和MgMg和Cu【解析】: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7/(3/2)=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为应选答案。
高考化学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答题技巧1500字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通常要求考生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推理和判断等方法推断出未知物质或未知性质的物质。
这类试题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并且具备良好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1. 全面掌握化学元素和物质常见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在面对未知物质时,首先应将其与已知的化学元素或物质进行对比,了解其可能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例如,已知溴水可以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溴代烷类,未知物质是一种无色液体,可以推断它可能是溴水。
2. 注意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形态、溶解性、燃烧性等物理性质,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推断。
例如,未知物质呈现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可以推测其可能是一种无机盐类。
3. 利用化学反应进行鉴别。
通过与已知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可以进一步确定未知物质的性质。
例如,将未知固体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并用氧气进行点燃,发生明亮的火焰和“喀喀”声,可以推断未知物质可能是一种金属。
4. 合理运用实验方法和技术。
在进行实验观察时,要注意控制变量,遵循实验原则,避免误操作和误判。
例如,在进行火焰试验时,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注意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化学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往往需要考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判断。
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对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逐个分析和对比,并合理运用知识进行推断和判断。
6. 注意总结和归纳。
在解答完试题后,要对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挖掘出解题中的关键信息和规律性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
总之,高考化学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考察了考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结果和反应规律,并能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方法进行推断和鉴别。
通过合理运用答题技巧,考生可以在考试中高效解答这类试题并取得好成绩。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元素化合物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其中不仅包含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有时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
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
下面就对推断题的一般题眼及其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解推断题的一般思维策略1.立足基础:框图题重点考察元素及化合物的基础知识,立足于中学阶段常见物质与反应,故要熟练掌握一些代表性物质的基本性质:如色、态、味、化学性质等。
夯实基础是求解推断题的前提。
及时的进行一些总结和记忆是非常有必要的。
⑪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⑫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⑬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⑭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黄色(AgI、Ag3PO4)、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与溴蒸气(红棕色)⑮特征反应现象:2.抓住特性:很多物质表现出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具有一些特征反应,或在反应中能产生特殊现象,以硫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S为淡黄色固体,H2S与O2、X2、Fe3+、SO2反应可产生淡黄色单质硫;SO2可被Fe3+、X2氧化,也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这些特殊信息有助于确定题目的突破口。
又如:A—若A为化合物,则A必为无氧弱酸的铵盐或不稳定弱酸的铵盐:(NH4)2S或NH4HS;(NH4)2CO3或NH4HCO3;(NH4)2SO3或NH4HSO3。
若A为单质则为铝。
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1)铵盐(2)硝酸盐与水反应产生气体(1)单质(2)化合物强烈相互促进水解的物质:3.利用转化:无机物之间有一些重要的衍变关系,在物质之间按照一定规律反应时,会形成一定的特征的转化关系。
元素推断题做题技巧
元素推断题做题技巧一、《元素推断题做题技巧,让你不再迷茫》同学们,咱们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元素推断题。
这可难倒了不少小伙伴,但别担心,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超有用的做题技巧。
比如说,有一道题给了你一些元素的性质描述,像“某元素的单质是淡黄色固体”,这时候你就要想到硫元素啦,因为硫单质就是淡黄色的嘛。
再比如,题目说“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和强酸、强碱都反应”,那这很可能是铝元素,因为氢氧化铝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还有哦,如果告诉你“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那这个元素就是碳元素啦。
所以呀,做元素推断题的时候,要多积累常见元素的特征性质,多回忆学过的知识,这样就能轻松搞定啦!二、《元素推断题做题技巧,轻松拿高分》嘿,朋友们!元素推断题是不是让你有时候感到头疼?别愁,我来给你支招。
咱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题目说“有一种元素,它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这时候你就得想到氮元素,因为氨气的水溶液氨水是呈碱性的。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说“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那这肯定是氯元素。
另外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规律。
比如,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掌握了这些小技巧,元素推断题就不再是难题,高分轻松到手!三、《元素推断题做题技巧,一学就会》小伙伴们,元素推断题其实没那么可怕,学会这些技巧,你就能轻松应对。
比如说,题目提到“某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那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氯元素。
这就要求咱们对常见元素单质的颜色和状态要熟悉。
再比如,“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且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小于18”,那很可能是氮元素或者硫元素。
还有哦,如果告诉你“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那你马上就能知道是钠元素。
多做几道题练练手,你会发现元素推断题真的很简单!四、《元素推断题做题技巧,让化学变得有趣》亲爱的同学们,化学中的元素推断题是不是让你觉得有点枯燥?其实掌握了技巧,它也可以很有趣哦!举个例子,“有一种元素,它的常见化合价有 +2 价和 +3 价,且 +2 价的化合物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这说的就是铁元素。
化学元素推断题技巧
化学元素推断题技巧
化学元素推断题是化学中比较基础但也比较重要的题型之一。
在化学课堂中,老师经常会出现关于元素化合物的推断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 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
在推断元素化合物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元素的基本特征,例如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征,非金属元素则相反。
此外,不同元素的化合物也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例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等化合物的颜色、溶解度都不同,这些特征可以作为推断元素的重要依据。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组织的一种形式,其中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了解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可以帮助推断元素的化学性质。
例如,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似。
而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则有很大的相似性。
3.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
观察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例如颜色、溶解度、密度等,可以推断其中可能包含的元素。
同时,观察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例如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等现象,也可以作为推断元素的依据。
4. 利用化学方程式求解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表达方式。
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化合物中包含的元素。
例如,若一个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这个化合物很可能包含碳、氧和氢等元素。
综上所述,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观察实验现象和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推断元素化合物。
在日常学习和实验中多加练习,相信大家能够掌握这一技能。
高中化学总复习之知识讲解—元素化合物的最佳复习方法
元素化合物的最佳复习方法【高考展望】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等化学核心知识的载体;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考理综的必考内容之一,更是化学单科命题的主要内容;同时,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知识及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成为高考命题的主干内容。
而这部分知识多数是描述性的,内容繁杂、零碎和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令不少同学厌烦。
所以很有必要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高考化学取得好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方法点拨】一、突出基本点,抓住主线,构建网络元素化合物内容:包括氢、氧、硫、氯、氮、碳、硅、钠、铝、铁、铜、镁等12种元素,在7种非金属元素中,以硫、氮的知识较为复杂;在5种金属元素中,铝具有两性特点,铁的变价具有代表性。
复习时应以这些典型元素(Na、Al、Fe、Cu、Cl、S、N、C、Si等)为核心,把该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各点有机联系起来便形成知识主线,进而构建成网络。
“线”的形成有两种思路,一是以物质分类为主线,掌握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二是以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为主导,以元素价态变化和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为主线,来掌握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及其转化规律。
抓住主线,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知识点清晰,便于记忆和应用。
最后与基本概念、理论、实验等融合构成化学学科体系。
1、四种金属的知识主线2、四种非金属元素(Cl、S、N、C)的价态变化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含氧酸→相应的盐422445342223342634202274531201::)(::++-+++-++-+++-→→←→→→←→→←→→→←CO CO C CH C HNO NO NO N NH N SO H SO SO S S H S HClO KClO HClO Cl HCl CI二、掌握描述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思路1、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思路: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水溶性-特性等。
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解题技巧的思考
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解题技巧的思考卢惊涛(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㊀363500)摘㊀要: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ꎬ元素及其化合物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ꎬ应对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ꎬ并以掌握化合物各种特性为前提ꎬ将其与实际解题活动相结合ꎬ从而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针对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展开探讨ꎬ以便能总结归纳出一些常态化的解题方法ꎬ从而为高中学生提供一些解题思路的参考.关键词:元素ꎻ化合物ꎻ解题技巧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0-0098-02收稿日期:2021-01-05作者简介:卢惊涛(1982.2-)ꎬ男ꎬ吉林省长白人ꎬ本科ꎬ中学二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ꎬ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试题是解题的重难点.其主要考察的是高中学生对各种化学元素的了解㊁理解和掌握情况ꎬ对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 位 ㊁ 构 ㊁ 性 的关系理解ꎬ和通过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综合推断的能力ꎬ因此其相关试题综合性较强ꎬ涉及知识点较多.㊀㊀一㊁熟悉化学元素ꎬ掌握其对应单质的特性在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相关类考题中ꎬ类型各种各样ꎬ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ꎬ考察的点依旧是建立在熟悉元素性质的基础之上.因此ꎬ不管是针对前18号元素必考部分还是前36号选考部分的考题ꎬ学生都要熟练掌握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尤其是要了解元素的元素序号㊁质子数㊁核外电子数间的内在关系.只有这样ꎬ再碰到类似考题的时候ꎬ学生才能知道该元素的元素序号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㊁周期数和族数ꎬ以及对应单质的基本特性.如考到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时ꎬ要熟练掌握其所对应单质氢气ꎬ对应元素为Hꎬ元素序号为1等内容.再如某水溶液呈浅绿色ꎬ则该溶液中可能含亚铁离子Fe2+ꎬ呈蓝色ꎬ则可能含铜离子Cu2+.以此类推ꎬ在进行元素推断的过程中ꎬ经常会出现某元素的基本独有特性或对应单质或氧化物的基本特性来予以推断.㊀㊀二㊁熟悉元素周期表ꎬ掌握其变化规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ꎬ当碰到无机化合物相关问题时ꎬ能否成功且快速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对元素周期表及其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因此ꎬ一般情况下ꎬ在给出元素相关提示的情况下ꎬ不单单有题目中所介绍的内容ꎬ一般来讲还需要按照同周期或是同族的元素基本共性ꎬ或是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给出元素提示ꎬ从而判断元素或化学性质.比如ꎬ短周期内某四种主族元素W㊁X㊁Y㊁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ꎬZ原子比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4ꎬW㊁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ʒ3.因上述元素都是短周期的元素ꎬ则由W和X最外层电子数之比可以判断出W和X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和3或者为8和6ꎬ即两者分别为第ⅣA族和第ⅢA族ꎬ或者为0族和第ⅥA族ꎻ又因为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的最外层电子数多4ꎬ则可判断出X为第ⅢA族ꎬ那么W元素则为第ⅣAꎬ由此也可判断出Z元素为第ⅦA族.如果仅凭上述条件ꎬ满足条件的元素可能存在的条件则可判断出来ꎬ并对其金属性或非金属性进行判断.㊀㊀三㊁熟练应用守恒法ꎬ提高解题效率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活动中ꎬ与化学变化有关的ꎬ大部分能通过化学方程式来体现.比如ꎬ化学反应式㊁离子方程式㊁热化学方程式㊁盐类水解方程式㊁电极反应式等ꎬ因此ꎬ这也说明了守恒法内容也层出不穷.普遍情况下ꎬ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中ꎬ较为常见的守恒法有三种:质量守恒法㊁化合价守恒法以及电子守恒法.比如考题:有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ꎬ其含水量为2.8%ꎬ碳酸钠含量为7.2%ꎬ取其中1g加入50mL盐酸ꎬ盐酸浓度为3mol/Lꎬ其中用30.8mL浓度为1.07mol/L89氢氧化钠溶液用于中和多余盐酸ꎬ在反应完成之后可以蒸干固体多少克?碰到这类题目的时候ꎬ倘若一味地按照以前的解题思路来做ꎬ过程会显得十分复杂ꎬ而且正确率也较低.学生可以通过仔细分析已知条件ꎬ就可得出ꎬ在蒸干后得到的固体全部为氯化钠ꎬ其氯元素是完全来自于盐酸中的氯ꎬ根据质量守恒定律ꎬ能够分出n(KCl)与n(HCl)相等ꎬ通过这一解题方式ꎬ可简单明了得到答案.㊀㊀四㊁注意已知条件ꎬ进行元素推断一般来讲ꎬ元素推断难度不大ꎬ绝大部分同学能都做到ꎬ但笔者要提醒的是ꎬ在这个过程中要仔细注意已知条件ꎬ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ꎬ注意题干要求ꎬ认真审题.例如:X核外电子共占有3个轨道ꎬ各轨道含有电子数相同ꎬ则为1s22s22p2ꎬC.X核外电子占有3个轨道ꎬs轨道与p轨道电子数相同ꎬ则为1s22s22p4ꎬO.第二ꎬ牢记重要关系式: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ꎬ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中子数第三ꎬ牢记常见元素的 位 ㊁ 构 ㊁ 性 .H: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ꎻ周期表中半径最小ꎻ单质最轻等.C: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ꎻ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2倍ꎬ且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ꎻ核外电子共占有3个轨道ꎬ而且各轨道电子数相同ꎻ气态最简单氢化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ꎻ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N: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ꎻ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气态氢化物发生反应ꎬ空气中含量最多.O: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ꎻ地壳中含量最高ꎬ氢化物通常情况下为液态ꎻ氢化物沸点最高.F:周期表中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ꎻ没有正价.Na: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ꎻ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Al: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ꎬ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与此同时ꎬ要提醒广大学生注意的是ꎬ课堂实验或者教学中要注意独特的反应现象或条件ꎬ如生成X色溶液㊁产生X色沉淀或是需要高温和催化剂等.这就要求大家在日常的复习中ꎬ高度重视化学元素独特的反应现象ꎬ这样学生在碰到类似题目的时候就能想到与之相对应的元素性质ꎬ这对解题来说ꎬ十分重要.㊀㊀五㊁注意抓 性质 ꎬ把握元素内在联系在学习常见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时候ꎬ要跳出课本ꎬ找出分散在各章节中相互联系的知识点ꎬ尤其是在复习的过程中ꎬ要让知识尽可能的系统化.只有这样ꎬ学生在解题的时候ꎬ就会跳出某一固定的知识点ꎬ拓宽解题思路ꎬ获得更多的解题可能.如常见的口诀记忆法㊁知识网络图以及归纳记忆法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ꎬ并学会用应用总结出来的规律去解决问题.首先ꎬ熟练掌握元素符号.其次ꎬ熟练掌握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ꎬ二价氧钙钡镁锌ꎻ三铝四硅五氮磷ꎬ二三铁二四碳ꎻ二四六硫都齐ꎬ铜汞二价最常见.再次ꎬ熟记酸㊁碱㊁盐溶解性表记忆口诀:溶碱有五位ꎬ钾钠钙(微)氨钡.硝酸盐全溶ꎬ盐酸除银汞.硫酸钡铅都不溶ꎬ微溶钙银汞.其他几种酸的盐ꎬ一般只溶钾钠铵.挥发性四种ꎬ碱中一水合氨ꎬ盐酸硝酸和碳酸.酸的可溶性ꎬ只除去硅酸.综上所述ꎬ主要围绕高中常见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题目的解题技巧及所需的解题条件进行分析.其中ꎬ通过对元素的特性对应化合物的酸碱性做出判断ꎬ或是对应单质的氧化性及还原性强弱进行推断都是比较常见的考查点.学生在应对这类考题之前ꎬ需要对各常见元素及其对应单质或氧化物的基本特性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了解ꎬ以及元素周期表及各元素的排布变化规律ꎬ常见反应现象.这是打开解题思维ꎬ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㊀㊀参考文献:[1]张丽华.帮助学生建立认识物质转化的角度 以高中化学必修1 钠及其化合物 单元复习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ꎬ2018ꎬ34(11):21-24.[2]宋安泰.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解题技巧的思考[J].当代化工研究ꎬ2018(09):34-35.[3]何雯雯.化学学科前沿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与实践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ꎬ2018(12):64-65.[4]吴思镝.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解题技巧[J].农家参谋ꎬ2017(21):108.[5]王彦凝.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ꎬ2018(2):119.[责任编辑:季春阳]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解题技巧
发表时间:2019-11-21T16:17:16.737Z 来源:《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1期作者:黎伟月
[导读] 常见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考知识点之一。
广西南宁市第五十六中学530226
摘要:常见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考知识点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针对常见元素、化合物的考查形式,多讲解一些解题技巧。
文章就此展开了论述,先是简述了学生应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夯实理论基础,紧接着分析了学生可利用哪些解题方法快速解题,最后阐述了学生应怎样总结、纠错,从而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技巧。
关键词:高中化学常见元素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种类、数量比较多,且元素、化合物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尤其是与之相关的题目难度也比较大。
对此,教师只能从解题技巧的讲授入手,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加强重点知识的教授
在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明确哪些是重难点、易错点知识,哪些是简单了解的知识。
尤其是要明确哪些是常考知识点,从而方便学生学习。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常见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重点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对比教学法,将性质相似的金属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以免学生混淆。
比如在讲解铝的性质时,教师可先分析铝自身的性质,而后再将其与铁、钠对比,明确铝、铁、钠独有的性质。
这样,学生在解决相关题目时才不会出现因混淆记忆而错解的问题。
其次,教师应综合分析相关题目并总结出每种元素、化合物的考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
比如在讲解化合物时,要重点讲其原子结构、化学性质、实际用途以及与常见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利用常见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二、常见解题技巧分析
教师既可以单独讲解常见元素、化合物等题目的解题技巧,也可以在知识点的教学中穿插解题技巧。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讲解。
尤其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确保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常见的题目类型及解题技巧如下所示:第一,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元素周期表及其变化规律。
在无机化合物的解题中,这种解题技巧更为有效。
第二,熟悉常见的基本反应,找到题目解题的关键点。
在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常见的生成气体有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常见的沉淀有碳酸钙、硫酸钡、氯化银等。
常见的反应现象有:镁燃烧出现耀眼白光、放热;铁燃烧出现火星四射、黑色固体;碳燃烧出现白光、放热现象及石灰水变浑浊等。
学生若是能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就可以迅速解决一些物质推导题、实验题等。
第三,灵活利用化学方程式,寻找解题最佳途径。
在一些计算题目中,学生若能写对方程式,找到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就能快速计算出最终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的是物质充分反应、未充分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会不同。
如氢氧化钠与少量、适量、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并不相同。
第四,依据题目类型,迅速确定最佳的解题技巧。
比如在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中,学生应抓住问题本质,灵活应用常见元素的转化规律;在推断题中,应抓住关键词,层层剖析;在实验题中,要注意外界压强、温度等条件,并以化学方程式为载体找寻各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在综合分析题目中,要积极开动大脑,大致了解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而后再逐步分析,找到题目包含的关键条件、题眼;在设计题中要全盘考虑,确定设计主题,而后一步步分析、设计。
总得来说,学生只有掌握住解题技巧,才能迅速找到突破口,理清解题思路。
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解题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其能科学应用解题技巧解决各种难题。
三、不断总结、纠错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都不相同,自然其解题能力也不相同。
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其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师应督促学生建立纠错本,充分了解自己不能掌握哪些知识点、不能灵活应用哪些解题技巧、经常会出现什么思维障碍。
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解题教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经常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在教学课堂上进行讲解,并点出其中的易错点。
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定期检查机制,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各种解题技巧。
总得来说,解题技巧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学情,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纠错,逐步改正自身的错误认知,熟练应用各种解题技巧。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使其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难题,保证解题效率。
但是在讲授解题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常见考点及易错点,使其能快速、准确地解题。
参考文献
[1]周丽芳基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的教育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65-166。
[2]靳林爱关于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解题技巧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8,(24):103-104。
[3]宋安泰高中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解题技巧的思考[J].当代化工研究,2018,(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