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十面埋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十面埋伏-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中国神话故事《十面埋伏》;
2.理解曲调传统与文化内涵结合的重要性;
3.学会演唱古代民歌《十面埋伏》。
二、教学准备
1.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材;
2.电脑或投影仪;
3.音箱;
4.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神话故事的方式引出这节课的话题。
也可以播放与《十面埋伏》有关的电影片段或歌曲,让学生对这个话题有一些基本了解。
2. 歌曲欣赏
让学生听一遍《十面埋伏》的歌曲,并让他们表述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这首歌曲所讲述的故事是什么,并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
可以听第二遍歌曲,让学生用语言或手势配合演唱。
3. 歌曲分析
教师将这首歌曲的歌词展示在课件上,让学生跟随歌词分析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
让学生了解曲调传统与文化内涵的紧密结合关系。
4. 歌曲练唱
将歌曲分段,教学生逐句逐拍练唱。
教师可以以分组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演唱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学生的节奏与音高,让他们掌握唱歌的技巧。
5. 歌曲表现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后,让学生自己编排动作配合演唱。
最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演唱展示并评选。
四、教学延伸
在结束这节课的授课之后,教师可以将这首歌曲与其他古代民歌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民歌传承的文化价值。
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十面埋伏》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这些故事变成有趣的故事演讲和小说创作。
十面埋伏欣赏课教案
十面埋伏欣赏课教案教学主题:十面埋伏欣赏课教学目标:1.了解《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理解《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理念;3.提高学生欣赏表演艺术作品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艺术的关注。
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介绍2.欣赏《十面埋伏》表演视频3.学生表演《十面埋伏》节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十面埋伏》的表演视频,让学生先进行观看。
2.了解学生对于《十面埋伏》的了解程度,并提问《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二、出示知识点(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简要讲解相关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十面埋伏》的文化内涵。
三、欣赏表演(20分钟)1.教师播放十面埋伏表演视频,并在播放过程中解释、点评相关情节,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和欣赏表演艺术作品。
2.学生根据欣赏内容,自由发挥表述《十面埋伏》的感受,可以进行诗歌创作、话题生成等活动,鼓励学生多方面发挥,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四、学生表演(20分钟)1.教师将《十面埋伏》的节选分配给学生进行表演。
学生们可以先单独练习,然后再分组进行表演。
2.表演结束后,教师对每组表演进行点评和评分,以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和创造力。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十面埋伏》背景及主题,自由表述个人看法和观点。
2.教师总结全堂课程,回答学生问题和疑虑,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
教学资源:1.《十面埋伏》表演视频2.黑板3.课堂白板或绘图工具4.相关参考阅读资料作业:学生可选择在家阅读有关《十面埋伏》的文献资料,创作脑补剧情并交流讨论,并写一篇感想文章。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欣赏、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十面埋伏》这个传统艺术作品的背景和内涵,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本堂课程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各种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教育意义。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习歌曲《十面埋伏》的歌词和曲调。
3.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
4.练习歌曲的演唱和合唱表演。
5.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十面埋伏》的歌词和曲调,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
三、教学难点1.练习歌曲的节奏感和演唱技巧。
2.合唱表演的协调和默契度。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法。
2.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合唱表演。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学习歌词(15分钟)1.教师念《十面埋伏》的歌词,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歌词,理解其含义。
3.学习曲调(15分钟)1.听歌曲并欣赏。
2.学生跟着歌曲唱,注意节奏感和音准。
4.分析歌曲(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
2.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5.练习演唱和合唱表演(30分钟)1.学生分组排练歌曲。
2.合唱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总结(5分钟)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歌曲《十面埋伏》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高音乐感觉和表演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良好,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七、教学步骤总结1.导入: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
2.学习歌词:教师念歌词,学生跟读;学生自读歌词,理解其含义。
3.学习曲调:听歌曲并欣赏;学生跟着歌曲唱,注意节奏感和音准。
4.分析歌曲: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5.练习演唱和合唱表演:学生分组排练歌曲;合唱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十面埋伏”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2.学习“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3.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乐器和谱子。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A.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十面埋伏。
B.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参与式教学法和巧妙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A. 学生活动1:了解“十面埋伏”1.教师向学生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生通过听取教师讲述和自己的理解,逐渐了解“十面埋伏”的意义和重要性。
B. 学生活动2:学习“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1.教师讲授“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2.学生听取教师讲授,并参照谱子进行演奏练习。
C. 学生活动3: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韵律1.教师通过示范演奏和口头解释,向学生介绍“十面埋伏”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和情感表现。
D. 学生活动4:合奏演奏根据老师的指挥,学生敲打乐器,合奏演奏“十面埋伏”。
E. 学生活动5:体验乐曲的情感表现1.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探讨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学生通过认真聆听乐曲,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悠久的文化传承。
五、教学评价A. 教师评价1.学生是否掌握了“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2.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到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B. 学生评价1.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收获;2.学生是否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学生在掌握“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不过在教学方法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创新,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出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悲壮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异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长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吃紧?《十面埋伏》是一首出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雄伟璀璨,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稀罕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动雄伟,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动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灼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面埋伏》的基本音乐知识,包括作曲家、作品背景、音乐特点等。
2.培养学生对京胡、京二胡等民族乐器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学习《十面埋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十面埋伏》的音乐特点,掌握京胡、京二胡的演奏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十面埋伏》背后的历史背景,把握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十面埋伏》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基本知识讲解(1)教师介绍《十面埋伏》的作曲家、作品背景和音乐特点。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京胡、京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
3.分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京胡、京二胡等)进行学习。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奏中的问题。
(3)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十面埋伏》的情感表达,讨论作品中的战争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音乐表达战争的氛围。
(3)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十面埋伏》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
3.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战争题材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
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3.组织学生参观民族乐器展览,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十面埋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讲解《十面埋伏》的节奏特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手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感受节奏的紧凑与紧张。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能够打动人心,唤起人们深藏的情感和记忆。
电影《十面埋伏》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张艺谋担任监制的影片,影片中的音乐极具特色,既充满了东方的神秘和古典的韵味,又兼具现代的感觉和时尚的元素。
本篇教案将以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为例,通过分析音乐的元素和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
一、音乐影片背景介绍电影《十面埋伏》讲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传奇故事,主要讲述了秦国的杀手大将军楚怀王被屠夫千人所救,屠夫带领着一支乡农队,蛰伏于秦都之外白马河畔,组织以农民为主的义军,发动群众起义,成功迎击了秦军,使秦国的统治者西楚霸王苛众被迫自杀,从而保全了秦国的主权。
二、音乐元素分析1.曲调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采用了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比如二胡、古筝等传统乐器。
这些乐器的音色柔和而空灵,富有古风韵味,给人一种神秘和古朴的感觉。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比如电子合成音乐和现代打击乐器,使整个音乐更加时尚和现代化。
2.节奏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节奏多变,既有慢节奏的古典音乐,又有快节奏的战斗音乐。
这种反差的节奏安排使整个音乐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3.和声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和声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和声进行方式,比如用七和弦和五和弦作为基调,又有现代的和声处理手法,比如用复调和反复进行。
这些和声处理手法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4.节拍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节拍明确,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感。
这种有序的节拍安排使音乐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也增强了整个音乐的战斗氛围和紧张感。
三、音乐情感表达分析1.战斗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在战斗场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快节奏的音乐和激烈的和声处理,表现出了现代战争的紧张感和激烈度,使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战斗的残酷和紧张。
2.爱情除了战斗场面,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还通过柔和的曲调和温暖的和声展现了爱情的柔情和温馨,使观众能够更深入的感受到主人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深情。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十面埋伏-名师
欣赏课《十面埋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感受乐曲描绘的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以及古乐曲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过程中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故事背景以及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
教学重点:构建乐曲的音乐情境和音乐画面,体会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简单的分析乐曲。
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法、音乐情景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音乐片段,请同学们聆听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介绍琵琶,琵琶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音色清澈、明亮,富有颗粒性。
简单了解琵琶的演奏技巧和音色。
引出课题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
[设计意图]通过对琵琶的介绍演奏技法的观察,加深对琵琶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做铺垫。
二、授新:(1)介绍乐曲的故事背景以及乐曲的标题。
(2)聆听第一部分,思考:这段音乐符合那几个小标题、表现了什么场面你体会到了什么音乐情绪。
(3)分段聆听第一部分中的“列营”、“吹打”、“点将”、“排阵”。
体会每段音乐表达的音乐场面,分析每段乐曲用到的演奏技法和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用音乐要素及演奏技法分析乐曲等环节,身临其境感受乐曲情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聆听第二部分的三段音乐,思考:三段音乐分别刻画了哪三种战争场面它们在音乐情绪、力度、速度上分别有什么变化(5)聆听第三段音乐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场面?三、拓展:介绍琵琶分为文曲和武曲,《十面埋伏》的作品风格属于武曲,介绍琵琶曲其他代表作。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环节,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同学们对琵琶曲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在《十面埋伏》中,运用了琵琶的各种演奏技法,出色的表现了庞大的历史场景,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
第五单元欣赏《十面埋伏》-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案1000字
六、音乐鉴赏
1.音乐表现:《十面埋伏》的音乐表现力强,能够通过音乐传达战争的紧张氛围和战争场景。
2.音乐情感:《十面埋伏》的音乐情感丰富,能够表达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英勇。
七、音乐实践
1.演奏实践:《十面埋伏》的演奏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十面埋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十面埋伏》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案例分析等。
核心素养目标
1.音乐素养: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十面埋伏》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文化素养:学生能够了解《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3.思维素养: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3.和声:《十面埋伏》的和声丰富多变,能够增强音乐的紧张感和战争氛围。
二、音乐形象
1.紧张氛围:《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紧张激烈,能够表现战争的紧张氛围。
2.战争场面:《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能够描绘战争的残酷场面,如战斗、厮杀等。
三、创作背景
1.历史背景:《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是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与项羽的战争。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具录音机、多媒体教学目的 1、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2、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3、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
其中目标1、2为普通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达标;目标3为提高目标,只要求部分优生达标。
重点难点重点:《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套武曲,篇幅较大。
根据欣赏课中精赏与泛听结合的教学原则,本课重点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
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1、艺术是没有定格的,尤其是音乐的欣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让学生大胆地想,想到什么说什么,并敢于发表不同于一般的独特见解。
这样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根据课本中的提示进行,并初步感受乐曲表现古战场的壮烈情景。
欣赏后小组讨论在播放乐曲时,想象古战场的画面。
这次的欣赏让学生初次感性去认识乐曲,目的是培养感受音乐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二、授新课1、分段欣赏:⑴泛听1—5乐段⑵欣赏“埋伏”①播放主题句让学生用“啦”模唱②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题句让学生分辨哪种能更好地表现“埋伏”⑶欣赏“小战”“大战”①播发“小战”“大战”的视频让学生先简单了解古战。
②播发“小战”“大战”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哪一段是表现“小战”,哪一段是表现“大战”。
再让学生对比:哪一段的力度更强?哪一段的节奏更紧凑?听后讨论,教师小结。
⑷将“埋伏”“小战”“大战”三个重点乐段用大屏幕演示一次让学生欣赏。
(5)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音乐创作。
⑴泛听这一部分采用音乐主题辅助欣赏和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的方法进行。
⑵欣赏“埋伏”时,通过播发音乐主题让学生听并且模唱,使学生熟悉该段的音乐主题。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十面埋伏教案2
十面埋伏1教学目标1、认真听赏《十面埋伏》,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及背景。
2、通过听赏、讲解、体验、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琵琶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3、能通过《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的对比欣赏,了解琵琶的古曲体裁文曲和武曲。
4.了解琵琶古今发展的变化,走进新世纪、新琵琶的艺术魅力。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琵琶的丰富艺术表现力。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琵琶之古往今来》一、认识琵琶,感受音色1.介绍琵琶结构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你们认识它吗?对,这就是琵琶。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它是在南北朝时期经丝绸之路由波斯传入到我国的,先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它:(VCR短片)。
师:曲项琵琶经过后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就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这种琵琶了!2.欣赏《江南印象》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弹奏一段,请同学们欣赏的同时听听琵琶的音色有何特点?琵琶的音色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师:同学们感受得都非常的好,其实早在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就在他的千古名作《琵琶行》当中对琵琶的音色作了生动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圆润、明亮、清脆、富有颗粒性的这种声音就是琵琶音色的特点。
3.介绍琵琶的得名师:琵琶这种乐器的得名就是源于我们在演奏当中的两种指法:推手前,曰琵;反手引,曰琶。
我们一起来学学吧!琵琶它也是中国乐器中唯一一个用演奏手法命名的乐器。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要为大家揭开琵琶艺术的冰山一角,和大家一起去探寻这穿越千年的美妙之音!活动2【讲授】《琵琶之古往今来》二、《十面埋伏》片段欣赏师:点题-《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琵琶曲目中最为经典、流传最广的一首琵琶传统古曲,你们知道《十面埋伏》的故事吗?《十面埋伏》这首乐曲以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为背景题材,描述了刘邦和项羽为夺天下在垓下决战的情景。
1、介绍标题音乐师:全曲的发展是由十一个标题组成,而每一段音乐都是描述了战争中的一个情景......,这就是“标题音乐”。
欣赏《十面埋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欣赏《十面埋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 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 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25分钟)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钟)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
《十面埋伏》教案
破釜沉舟公元前207年
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公元前206年
3.课堂练习(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然后分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段:
总结
归纳
知识
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本节课学习收获和感受
提问:
教师点拨
3.作业布置
附:
教学
反思
为以后改进教学做准备
十面埋伏
课型
欣赏课
授课时间
一个课时
环节
主要内容
备
课
三
问
1.为什么教?
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倾听音乐讲述故事、了解音乐讲述故事的方式,了解音乐要素、乐器音色、乐器演奏技巧等在音乐讲述故事中的重要作用。重点
2.教什么?
本课所欣赏的是两首经典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中国音乐作品,有琵琶独奏,有合唱作品,让学生欣赏到不同形式的音乐,初步了解音乐讲述故事的不同方式。难点
3.怎么教?
欣赏琵琶独奏《十面埋伏》、
情境创设法、对比欣赏法、讲述法、演示法、实践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教学有三段,每段有三节
第一段:
教
学
导
入
1.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
提问:
1、这段音乐选自哪部音乐作品?这段音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2、这部音乐作品的曲作者是谁?音乐取材于哪里?
三、 琵琶
琵琶,是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弹拨乐器之一。
琵:右手向前弹; 琶:右手向后弹。 经历代
形制,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已经趋于统一,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用铁丝,先用钢丝、尼龙。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音域宽广,演奏技巧繁多,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演奏时左手按弦于相应品位,右手戴假指甲拨弦。传统的弹拨乐器,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
《十面埋伏教案》初中音乐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初中音乐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十面埋伏教案教学设计1. 认识听辨乐器2. 欣赏乐曲3. 民族乐队及其组成乐器4. 课外拓展新民乐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常识。
2. 介绍“八音之乐”,使学生整体上认识中国民族乐器。
3. 通过几个民族乐器乐曲的欣赏,帮助学生正确听辨几种常见民族乐器的音色,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学生学习音乐的深度和广度。
4. 通过音乐与故事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及它体现出情绪特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的接受教育。
5. 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面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力,增强学生联合民族自豪感,建立对民族文化的良好态度。
使学生了解多元化的民族音乐。
新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让学生要不仅理解音乐作品,还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乐器音色及外形,能准确听辨琵琶、笛子、二胡等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体会各乐器在表现音乐风格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6.1 教学活动【导入】八音之乐1.了解八音(1)介绍八音定义师: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品种繁多、造型独特、音乐优美的多种乐器。
古人为了便于区分,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八大类,统称八音,这八大类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2)结合音乐片段欣赏,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竹笛、琵琶、埙、编钟、笙、二胡、鼓、磬这些乐器分别是由八音中的哪类材料制作的,并逐个介绍乐器。
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常用于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和寺庙音乐中。
云锣由锣体、锣架和锣棰组成。
云锣是用小槌击奏,其常见编制为十个一组,也有十四个一组和二十四个一组的大型云锣。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
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磬最早主要用在先民的乐舞活动中,后来它和编钟一样,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配合征战和祭祀等各种活动的雅乐中。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十面埋伏》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十面埋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面埋伏》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十面埋伏》是著名的琵琶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紧张、激烈的气氛。
2.通过绘画、语言描述等方法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准备:音乐、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笔、纸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欣赏——讲述1.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曲子(选段),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听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欣赏乐曲,并鼓励幼儿交流:“这首曲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3.老师介绍曲子:名称以及乐曲表达的内容。
这首曲子叫《十面埋伏》,是用丝竹乐里的琵琶演奏的,讲的是古代军人打仗的事。
(出示画有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二、第二次欣赏——绘画1.老师:这是一首江南丝竹乐里非常有名的乐曲,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然后把你感受到的画面画出来。
2.幼儿边音乐边绘画。
3.交流:“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三、第三次欣赏——表演1.讨论表演动作。
老师根据幼儿的创编将一些简单、典型的动作确定下来,并引导幼儿练习。
2.动作表演。
3.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听音乐表演战斗动作。
活动反思:孩子们对古筝和琵琶的音色还是不能很好的区分,很多人都以为是古筝,于是老师介绍了两种乐器的演奏技法不同和音色差异。
有的孩子能根据看到的曲子名字从而联想到战斗,我把介绍乐曲的内容移至第一环节,这样使幼儿在作画时更明确。
画面都很准确地表达了乐曲内容,想象力丰富,可能是有电视电影等的经验所至吧。
《十面埋伏》教案2一、教材分析:1、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乐曲欣赏《十面埋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的欣赏曲目。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十面埋伏》教案2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十面埋伏》教案2教学目的一、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通过教学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对琵琶有一简单了解,体会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欣赏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教学思想对于思维能力活跃、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最新颖的欣赏方法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兴趣去感受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播放《霸王别姬》这首歌,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曲,那么有谁知道它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对,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公元202年“垓下大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二、新课教学(一)简介乐器-——--琵琶A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半梨形音箱,面板为桐木,琴颈向后弯曲,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空弦为Adea(6236)。
B琵琶曲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分为文曲、武曲。
文曲:节奏轻缓、抒情优美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见长。
武曲:节奏复杂多变。
情绪激烈雄壮富于戏剧性。
三、乐曲赏析:(一)释题:《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武曲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不详,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琵琶曲》乐曲表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核下大战,汉军以十面埋伏阵法,消灭楚军的威武壮烈场面。
(二)初步欣赏欣赏全曲思考以下问题:A:全曲结构 B:曲调风格 C:音乐形象讨论归纳(课件)A:乐曲雄伟奇特壮丽辉煌、气势激昂、形象生动B:成功的塑造了刘邦、项羽这两位历史人物。
(三)分段欣赏这一乐段由五个小乐段组成,描绘刘邦汉军战前准备。
【教学方案】欣赏《十面埋伏》示范教案
欣赏《十面埋伏》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基本构造及音色特点;2.了解乐曲《十面埋伏》的相关故事;3.能够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描绘的情景,并且能够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1.了解琵琶基本构造及音色特点;2.能够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描绘的情景,并且能够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听过“十面埋伏”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师:那大家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乐曲《十面埋伏》,感受这场战争的激烈场面。
【设计意图】用成语导入本节课主题,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二、新课1. 介绍歌曲相关故事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
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2.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思考: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琵琶。
3. 介绍琵琶琵琶是我国古老乐器之一,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半梨形音箱,面板为桐木,琴颈向后弯曲,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
琵琶的种类很多、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音色清澈、明亮,富于颗粒性。
其作品根据表现手法不同可分为:文曲和武曲。
武曲代表作品有《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
文曲代表作品有《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等。
琵琶十大名曲:《塞上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阳春白雪》、《草原小姐妹》、《海青拿天鹅》、《彝族舞曲》、《火把节之夜》。
4. 再听乐曲,分析乐曲。
思考:(1)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表现了什么内容?(2)故事人物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1)三部分;(2)刘邦足智多谋,善于用人;项羽性情豪放、刚愎自用。
教师补充:曲谱通常被分为十三段,从内容上分为三大部分。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教案
4.采用创作法,学生结合《十面埋伏》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音乐实践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十面埋伏》,学生将能够: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然而,在琵琶演奏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琵琶演奏技巧:八年级学生对琵琶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演奏简单的曲目,而部分学生则刚刚开始学习琵琶,演奏技巧还不够熟练。这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十面埋伏》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十面埋伏》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琵琶演奏技巧,学生跟随学习,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2.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十面埋伏》的背景、历史意义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内涵。
3.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十面埋伏》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十面埋伏》的演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琵琶曲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十面埋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 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 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25分钟)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钟)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
(7分钟)“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
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
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
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拓展练习(15分钟)1.“我们这里有哪些同学见过兵马俑呢?大家都知道秦兵马俑的出现是世界的一大奇迹。
它塑造了将军、步兵、车兵等不同兵种的将士形象。
有谁能告诉我“俑”的含义吗?”(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
庄子称之为“象人”。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
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2.“我们已经听了两遍这首由琵琶演奏的器乐名曲,对它也基本有所了解,下面我想来做个小游戏,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古战场上勇士们英勇奋战的画面,也可以模仿书本上兵马俑的造型。
”(分别请三位同学上台模仿,让同学作出点评。
)(三)结束小结(1分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回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好好消化一下,今天这节课就到这,下课!”【教学目标】1.聆听和感受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方法,能通过听来区分清楚三种唱法;2.通过欣赏不同唱法的歌曲,使学生爱唱、敢唱、能唱;3.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唱法,欣赏和学唱,参与和表现歌曲。
【教学设备】1.电子琴或者钢琴;2.多媒体网络教室及相关网页。
【教学难点】学生能较清晰地辨析三种不同的唱法;要理解不同的发声方法会形成不同唱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热身练唱。
1.演示自制动画《唱歌有益长寿——广西巴马文化调查》。
2.结合观感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为什么唱山歌能有助于长寿?3.教师利势引导,“既然唱歌使人健康长寿,我们不防就从现在做起,经常唱唱歌,愉悦身心,争取做个长寿人。
现在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教师伴奏,学生集体演唱最近学习的歌曲(热身)。
二、视听歌曲片断,判别三种不同唱法。
1.播放歌曲片断。
a.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国大舞台》、《大中国》片断。
要求听清歌词。
b.初步体会三首歌曲运用的不同唱法。
2.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师生交流讨论。
教师:我们大家知道这三首歌曲运用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三种不同的唱法,也以自己的理解表达了一些看法,但对它们的区别与特点好像没能说得很清楚。
我们可以请网络这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下面我们通过上网来查找相关资料。
a.学生上网了解理论知识,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b.讨论民族唱法的特点有哪些?c.网上有哪些关于美声唱法的相关信息?(学生发言)你能试一下吗?学生个别或者集体试唱美声唱法的歌曲《送别》,教师伴奏。
d.教师运用美声唱法范唱《乡音乡情》,感染学生。
e.你了解通俗唱法吗?(学生发言)你知道哪些运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想不想唱一唱呢?(即兴演唱通俗唱法的歌曲)。
f.个别或者集体演唱学生感兴趣的通俗歌曲,体会通俗唱法的特点。
3.视听与区分。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和我们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三种唱法的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那么我的网站上有许多歌曲可以视听,大家可以上网视听,看你能不能区分他们运用的是哪种唱法。
a.学生视听。
b.请学生说说视听了哪些歌曲,各自运用了哪些唱法?4.讨论交流。
教师:我们基本上可以区分唱法了,不过,三种不同的唱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a.你最喜欢哪种演唱方法?为什么?b.网络投票,大屏幕演示投票结果。
c.小结投票结果。
希望课后学生们能大胆尝试不同唱法,体会不同唱法独有的风格。
三、知识延伸,提出思考。
a.播放民歌《辣妹子》,请学生说出这首歌的演唱者是谁?有哪些代表作品?b.教师分析歌唱演员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要求学生思考歌唱演员的这种风格和特点是否是不能改变的,并说出理由。
c.提供关键字“宋祖英”、“美声”,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信息。
d.教师提出,一位民歌演唱家为什么也能适应演唱美声唱法的歌剧歌曲。
e.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手的演唱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通过努力,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巧,就能够演唱其他风格歌曲的道理。
f.全课小结:本课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不同唱法的音乐知识,开始时我们还说了唱歌可以延长寿命,为什么唱歌能延长寿命?说到底是因为唱歌能使人快乐,人始终保持快乐、乐观的情绪,心情愉快,就会身体健康,也就长寿了,所以希望同学们要爱唱歌、经常唱歌。
点评一、《聊聊歌唱》课上网络用得好,保障了“聊”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聊”的自由度、提高了“聊”的效度和质量。
课内四次用网络,次次有新意,对课的深入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
首次是在学生对三种不同发声方法有了感性认识,但苦于缺乏音乐“专用词汇”之际,网络起到了“拐杖”作用,帮学生理性了解了不同发声的特点和差异,提高了学生以后听歌的“品位”;第二次用网是在“视听”阶段,满足了不同欣赏爱好学生的视听需要;再度上网,出现在“网络投票”,学生们在真实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则能从这种真实中掌握每位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审美取向,这对教师今后教学的把握,意义不可谓不大;最后一次上网,显现的教学作用是知识拓展,潜在的作用是教会了学生一种知识获取的重要方法。
二、本课教学任务完成在课内,课的教育意义延伸于课外。
教育学生利用唱歌,为自身生活营造快乐,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通过列举“经过努力,原来专长唱民歌的演员可以唱好美声”的事实,告知学生事物是在变化的。
这里充满着辩证法。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课题:钢琴独奏曲>课型:专题音乐欣赏课年级:初二年级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教时:一教时教师:镇海中学杨晓波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钢琴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接受)2.学习调式,音阶,五声音阶,五声调式,波音,钢琴这儿个音乐知识.(了解,学会)3.通过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也使学生产生对今天的好日子无比珍惜之情,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的未来.(接受)二教学内容欣赏钢琴曲>音乐知识,钢琴,设音,调式,音阶,五声音阶,五声调式三教学方法钢琴独奏曲>原为作曲家朱践耳为大型记录片>所配的插曲,为管弦乐曲.后由储望华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全曲为加引子和尾声的三部曲式,旋律吸取了陕北,山东吕剧音乐的音调和表现手法.作者对民族民间音乐较熟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使作品非常成功,钢琴家把管弦乐曲改编成钢琴曲,保持原曲的内貌.朱践耳:安徽泾县人,1949年起,先后在上影制片厂,新闻电影制片厂,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任专职作曲.作品有>,交响大合唱>,交响幻想,曲>等.储望华: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湖南蓝田.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作品有>,>,>,参加了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钢琴:大型西洋键盘乐器,音域宽广,音色宏亮,清脆,浑厚,刚柔相宜,表现力很强.它不仅能独奏,伴奏,而且也能在乐队中发挥很大作用.设音:也称涟音.常见的有上波音和下波音两种.调式:在音乐作品中所使用的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并以一个音为核心(这个音叫主音)构成的体系,叫做调式.音阶:把调式中的一系列音,按照高低顺序曲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叫做音阶.五声音阶:由1 ,2 ,3,5,6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叫做五音音阶.这五个音依次称为宫,商,角,徽,羽. 五声调式:以五声音阶中的各音为主音而构成的各种调式,中做五声调式,.用什么音非主音,就中做什么调式.五教学重点感受钢琴音色,丰富的表现力,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旋律的无穷魅力.六教学难点理解五声音阶,五声调式;感受用西洋乐器表现的中国作品.七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请学生回忆心前曾欣赏过的一些独奏曲.例:大提琴独奏曲>,?子独奏曲>......教师引言: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伤口是由被称为最辉煌的乐器---钢琴演奏的,题目是> 3新授课介绍钢琴;曲作家朱践耳,储望华;作品创作背景.初中音乐请学生感受气氛;储望华;作品创作背景.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总结:(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幅音庆的场面,气氛热烈,情绪喜悦)请学生分辩是西洋味浓还是中国民族风味浓?(中国民族风味浓).作品采用了民族徽调式创作的手法才会显出民族风味浓.讲解调式,音阶,五声音阶,五声调式.练习P44第3大题第4小题.分段欣赏(1)欣赏引子感受引子的气势气势怎样?这种气氛出现在开始,有什么艺术效果?(气势开阔,有先声夺人的作用).请同学展开想象男女老少是如何喜庆翻身的日子的?(敲锣打鼓,欢歌笑语......)请学生分辨引子是模拟哪种传统民族乐器演奏的再一次来感受引子的气氛,请同学们听音乐.(2)欣赏第一主题听音乐,充分展开想象,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扭秧歌的画面)这一主题到画内心较细腻,描绘出人们心情是怎样的?(甜美的心情)请几位同学与老师一起扭一下陕北秧歌.这部分旋律出现了设音,教师讲解波音,并请学生找出波音.(3)欣赏第二主题请学生听音乐,比较一下第一主题的旋律处在高音区,哪一主题的旋律处在低音区? (第二主题的旋律处在低音区)如果第一主题使大家想象到了女子与小孩,那么第二主题又使想象到了什么?(老人,男子)教师弹旋律以加强学生印象.教师总结:不同的旋律都表现出人们喜悦的内心;喜庆的人中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4)欣赏第三主题请学生听音乐,听辨旋律中的强弱变化是怎样的?这个强弱变化使人想象到什么?人渐渐增多;气氛越来越热烈;要把全曲推向高潮.请学生分析旋律.音乐采用浓缩和不断重复的手法,把全曲推向高潮.请学生演唱第1,2行谱子来体会这种气氛.听音乐,再一次感受第三主题渐强的气氛.(5)欣赏尾声请学生听音乐,感受气氛,并与引子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子的变化再现,气氛更加热烈)分析创作方法八度上行----刮指到低音区----高音区双手和弦结束全曲.这种钢琴演奏技巧把全曲推向最高潮.听音乐,再一次感受尾声的气氛.完整地欣赏全曲请学生谈谈最喜欢曲子的哪一部分?整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总结:>这部作品较短小,但每一部分都是精华;用西洋乐器钢琴来表现中国民族的风味,两者结合完美;使大浓领略了钢琴丰富的表现力,民族旋律的无穷魅力;欣赏了>,使我们略有所思,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日子.4作业:(1)书上第43面第3题(2)在课外找出2部由钢琴演奏的外国作品,二部由钢琴演奏的中国作品5下课6板书设计翻身的日子--钢琴独奏-- 朱践耳曲储望华改编热烈的气氛喜悦的情绪民族风味浓引子尾声调式音阶气势开阔甜美心情喜悦心情f-p-f 引子变化现现五声音阶先声夺人陕北秧歌山东吕剧推动气氛气氛更热烈五声调式鼓点节奏女子,小孩男子,老人人越来越多刮指八度上行波音一)《歌唱祖国》1、播放歌曲《歌唱祖国》2、作者简介:王莘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