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思路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a10ae61102020740be1e9b3c.png)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初探摘要:近年,湿地公园日益兴起,这些湿地处于城市边缘区域,是城市居民巨大的后花园,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森林氧吧,同时提供了提供了诸多生物物种繁衍生息的良好环境,在湿地公园的开发中如何更好的将湿地资源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地方特色名片。
关键字:湿地公园;生态;旅游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etland park rise increasingly, these wetlands in the edge of town area, is the back garden of the great city residents, in close touch with the natural forest oxygen bar, also offer provided many biological species thriving there good environment,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park how to better will wetland resources and cultural tourism, combined with local features make card.Keyword: wetland park; Ecological; tourism1、太湖湿地公园背景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
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https://img.taocdn.com/s3/m/5ed1150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c.png)
金庭将以“山水、林果、观音文化、民宿、疗养”为旅游发展五大主题,借助青山碧水、古寺名树、古村名 宅、水产美食等资源,与资源禀赋趋同的东山联动发展,突出其生态野趣环境的建设,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 美食餐饮、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主导方向。
以“显山、近水”为目标,在保护的前提下有条件利用山体资源,适度开发滨水空间,合理利用度假区现状 丰富的古村落资源,优先保障旅游度假功能布局,严格控制旅游度假设施的规模、形态,突出资源利用的公共性 和开放性。挖掘文化内涵,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利用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手工业游、节庆游、民俗游,将文化保护 与传承、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塑造吴文化与山水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品牌。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7.57亿元,接待游客6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33.8亿元。
形态描述
太湖景色
生态特征
农业经济
太湖风光太湖富营养化明显,磷、氮营养过剩,20世纪80年代未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属严重超标,局部汞 化物和COD含量超标;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高水温达38℃, 最低水温0℃,水温年变幅介于29.5—38.0℃之间,历年平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17.1℃,太湖历 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温高1.3℃且二者月平均值年过程相应、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7、8月份和1月份,历年 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太湖现有鱼类106种,隶属15目24科,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共有54种。太湖古称 “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 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 湖泊。
苏州全域旅游的SWOT分析研究
![苏州全域旅游的SWOT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b2511a04a1b0717ed5dd47.png)
苏州全域旅游的SWOT分析研究作者:彭陈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2期全域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苏州秉持“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发展理念,注重多业融合,全域联动,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笔者采用SWOT分析法对苏州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2016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苏州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地级市,笔者采用SWOT分析法对苏州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一、苏州具有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一)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水平居全国前列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
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山水资源,是苏州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依托。
截至2016年末,全市共有64家国家等级旅游景区,其中AAAAA级景区6家11点,AAAA级景区36家。
AAAA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省内排名第一。
国家级工农业示范点4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
由此可见,苏州旅游资源不仅丰富,旅游目的地规模和高等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吴文化底蕴深厚苏州旅游素以“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千年古城,太湖风光”为特色,享有“鱼米之乡,人文之帮,丝绸之府,工艺之市”的美誉。
苏州古典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影响力和不可替代性,对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三)旅游产业链成熟,产业素质持续提升旅游产业链依赖于旅游需求而存在,同时又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它以旅游业中的优势企业为链核,以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旅游商品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为基础而结合起来,共同直接或间接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需求。
根据表1可知从2013年到2016年苏州接待的国内游客、入境游客数量较大,且逐年递增,旅行社数量随着旅游需求的增加而稳定增加,但是作为旅游产品的实体供给企业如星级饭店数量却呈下降趋势。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建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建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https://img.taocdn.com/s3/m/8ac994b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1.png)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江山多娇规划案例】太湖美最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一曲《太湖美》,使太湖烟波浩渺旳绮丽景象永远定格在人们旳脑海里。
【景区概况】太湖美,最美在吴中。
这句话说旳不只是自然景观,尚有吴中旳人文风貌。
假如说,太湖是吴文化旳发源地,那么,吴中无疑就是吴文化旳鼎盛地。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是一种浓缩了古吴文化与新吴文化,融合了太湖之山、太湖之水、太湖之人、太湖之物、太湖之村、太湖之镇、太湖之风情旳文化荟萃之地,被誉为“太湖最美旳地方”、“长三角旳后花园”和“国际最佳休闲目旳地”。
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苏州西南隅旳太湖之滨,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区和“苏州最美旳山村”旺山景区。
这里,湖不深而广阔,山不高而清秀,群峰隐现于云际,景点散布于山水,远、中、近三景,错落有致;晴、阴、雨三时,光景变幻;山、水、园、林,相映成趣;春、夏、秋、冬,风光迥异。
秀美旳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旳人文古迹,璀璨多姿,俨然一幅绝佳旳江南山水画卷。
【规划背景】令人遗憾旳是:《太湖美》早在就被无锡市定为市歌,这样说来,单从太湖旅游形象层面看,“苏州太湖”比“无锡太湖”已落下半个身位,遑论苏州辖区旳“吴中太湖”。
为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吴中区根据应江苏省“旅游强省”和苏州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吴中太湖”旅游品牌、品质和整体竞争力,推进整个吴中区产业增长和转型升级。
通过严格遴选,最终选定我院为旅游区编制总体规划和5A提高方案。
旳阳春三月,我受邀前去苏州吴中进行初期考察,在惊叹于吴中太湖风光和文化旳同步,也对吴中太湖旅游发展现实状况感到忧虑:形象遮蔽严重太湖周围各都市旅游同质化严重,吴中太湖旅游品牌相对暗弱。
香山太湖度假区规划方案
![香山太湖度假区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168e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f.png)
香山太湖度假区规划方案# 香山太湖度假区规划方案## 1. 引言香山太湖地处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湖泊风景区。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天赋资源,并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制定了香山太湖度假区规划方案。
本方案旨在发挥太湖在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潜力,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生态保护、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 2. 规划目标- 尊重自然:在规划中注重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不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建设;- 多元发展:通过丰富多样的景点和活动,吸引不同群体的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智能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旅游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提供智慧化的旅游体验;- 社会共享:通过规划,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3. 规划内容### 3.1 环境保护和景观规划- 保护太湖湖岸和周边生态环境,设立生态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活动;- 鼓励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规划景区的绿地和水系,打造优美的生态景观,注重生态恢复和保护。
### 3.2 旅游设施建设- 建设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包括酒店、度假村、会议中心等,提供高品质的住宿和会议空间;- 打造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商业街区、餐饮区、购物中心等,满足游客的日常需求;- 建设运动设施,如高尔夫球场、网球场、健身中心等,满足游客的运动需求。
### 3.3 旅游项目开发- 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如太湖游船、湖畔自行车道、水上乐园等,提供不同类型的旅游体验;-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节庆庆典,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建立文化交流中心,展示当地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 3.4 智慧旅游建设- 构建智慧旅游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游客提供导览、订票、查询等服务;- 建设智能停车系统,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推行电子支付和智能酒店管理系统,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和旅游区的管理效率。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c5c969e227916888586d708.png)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二、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42a751f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9.png)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8.16•【字号】苏府[2002]第83号•【施行日期】2002.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苏府(2002)第83号2002年8月16日)一、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一)苏州旅游资源丰富,配套设施条件好,对外知名度高,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于培育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千方百计扩大旅游规模,全面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使苏州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苏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大旅游发展观念,强化政府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实施“三古一湖”精品名牌战略,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着眼大区域,构筑大环境,开发大市场,营造大产业,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成为全国著名、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成为国内必选、国际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
(三)苏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为:到2005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突破100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78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达到4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2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5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9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三产增加值增长速度2~3个百分点。
二、认真组织实施苏州旅游总体规划(四)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是一个时期内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大纲,是政府指导、调控、管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4398b09e3143323968937c.png)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三章旅游规划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九章植被规划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三章实施措施第二部分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及资源条件二、历史沿革三、社会经济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二、景观资源评价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参考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五、规划期限六、性质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一、总体布局二、景点规划第六章旅游规划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三、旅游市场开拓四、游览路线组织五、旅游环境容量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资源分析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三、土地利用原则四、土地利用分配五、景区用地平衡表第八章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二、典型景观规划三、游览设施规划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五、植被规划六、基础工程规划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八、分期发展规划第九章实施措施第三部分图件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正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1517dcfd5bbfd0a795673a1.png)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上轮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根据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建立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批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于1991年8月正式成立。
1993年11月,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编制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多年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在该规划的指导下,度假区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规模,先后建成了太湖大桥、太湖明珠水上乐园、湖滨大道、多处景观房产建设等一批项目,以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一批项目即席开工建设,供水、供电、道路交通、通讯和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初具规模。
规划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以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准确把握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职能与性质,道路布局结构合理,对湖滨的控制较为准确。
实施至今,区内大的路网及用地布局均得到了严格控制,湖滨大道的建设使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已见成效,但总体发展速度不够均衡,东部地区末得到充分的发展,旅游项目及设施发展速度不快。
第2条本次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主要内容1.规划调整的迫切性在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是旅游度假经济的超常发展,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其次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区域范围在2002年3月有了一个大的调整。
西山镇与光福镇并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加上1996年叶山岛并入的小调整,已有两次调整)这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环太湖旅游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调整重点a.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自然环境,努力营建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生态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
b.高起点发展,加快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
c.明确职能,原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区域明确为整个新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中心区,主要承担服务职能。
设中心商务区、文化中心、行政中心等设施,形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度假服务区。
d.继续贯彻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法,营造丰富的生态景观空间。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dadb9126dd36a32d7375816e.png)
旅游规划设计资质证书编号:
旅规甲04-2003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 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81001)
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9年12月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
建设服务于全市的沪宁城际苏州站北广场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服务于古城的阊门、娄门、南门和金鸡湖等4个旅游集散分中心,提供水陆交通换乘、旅游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市、区、主要旅游区域及旅游景区四级旅游咨询中心体系,主要包括火车站出口通道、汽车南站和北站、南门轮船码头等服务于全市的旅游咨询中心,以及山塘街、东北街、十全街、凤凰街、观前街、平江路、金鸡湖、苏州乐园、虎丘等服务于旅游景区的旅游咨询中心。
3、创新发展战略
在市场营销、项目策划、品牌建设、产品结构、开发运作等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趋势进行适时创新。从市场主体入手,引进和培育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旅游企业。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
4、产业集聚战略
按照大旅游发展的要求,在空间上以核心吸引物为中心集聚相关要素、设施,强化旅游功能,形成规模效益,构建富有潜力的旅游产业新增长空间,打造一批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文化创意、生态农业的产业集群,构建苏州旅游业的强力增长极、高效益的旅游产业园区。
第七条旅游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旅游业在苏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2、品牌目标:通过政策引导与调控、长三角旅游目的地中的价值导向定位,打造“锦绣世界水城、极品东方园林、经典江南艺术、魅力太湖风景、时尚浪漫新城、醇厚水乡古镇”六张特色旅游品牌。
吴中太湖新城规划
![吴中太湖新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bb4552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0.png)
吴中太湖新城规划吴中太湖新城规划吴中太湖新城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地处太湖畔,是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个地区,太湖新城规划应运而生。
以下是对这个规划的简要介绍。
一、地理环境太湖新城地理环境优越,水质好,风景宜人。
规划应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打造一个绿色生态新城。
二、城市功能太湖新城将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如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究等。
同时,规划中还将设立商业、文化、休闲娱乐等功能区,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
三、交通规划太湖新城交通规划以公路、铁路、水路等多元化交通方式为基础,便于居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同时,规划中还将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四、建筑布局太湖新城建筑布局注重景观和生态,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建筑物设计以低碳环保为原则,同时考虑实用性和美观性。
五、生态保护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生态保护,致力于保护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规划中将设立保护区和植被区,保护稀有物种和珍稀植物的生存环境。
六、人口规模太湖新城的人口规模暂定为30万人,以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七、公共设施太湖新城规划中将配备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
同时,还将建设公园和休闲娱乐设施,提供居民生活的便利和娱乐场所。
八、环境治理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环境治理,加强废水、废气、噪音等的控制和治理,确保居民的生活环境良好。
九、文化传承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文化传承。
规划中将保留原有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同时还将建设文化广场和博物馆等设施,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
综上所述,吴中太湖新城规划中注重生态和人文,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太湖新城将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现代化新城。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30年)》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30年)》](https://img.taocdn.com/s3/m/4dacadd958f5f61fb7366661.png)
52″~ 120° 53′ 00″。核心景区面积 146.43 平方公里,占景区陆域面积的 37.47%。
二、 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太湖风景名胜区以平山远水为自然景观特征,以典型吴越文化和江南水乡风 光为资源要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是融风景游赏、休闲游憩、科普研究 等功能于一体的天然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有自然景源 197 个,人文景源 849 个,共计 1046 个景源。 太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源一览表
东山古镇 毅井、御码头、杨梅、“启园春晓”)、桂公亭、具区风月桥、德堂仪门、仙人石、五百龄紫藤、三银 杏。 莫厘峰(翠峰坞、翠峰寺、宋天衣禅院、明清药师殿、运翠阁、微香阁、饮月亭、纯阳坞、古雪居、 莫厘峰 白泉、摩崖石刻)、雨花胜境(雨花禅院*、雨花台、民俗馆、还云亭、御碑御道、醉墨楼、名人诗碑、 明代双泉、还雨亭、宋桥)、望越台、法海寺、白马庙、悟道泉、海眼泉、法海坞、虾蝃岭。 碧螺峰、玉笋峰、紫金庵(彩塑罗汉、净因堂、听松堂、白云居、晴川轩、金桂树、玉兰树)、灵源 碧螺峰 寺遗址*(可月堂、得月亭、石林、青石台阶、灵泉、“灵源松月”)、演武墩、眠佛寺、醉石山庄、保 安寺*、千年罗汉松、宋震泽底定桥、碧螺广场、江南茶文化博物馆、碧螺春茶。 陆巷古村、明代老街、三元牌坊、王鏊故居(惠和堂)、王鏊墓、遂高堂、外婆桥、三祝堂、春庆第、 陆巷古村 东山景区 双桂楼、怀德堂、宝俭堂、粹和堂、怀古堂、会老堂、仙人石、观音堂、北箭壶岛[北箭湖岛]、寒谷 山庄、“寒山落照”。 杨湾古村、明善堂、熙庆堂、轩辕宫、怀荫堂、崇本堂、纯德堂、明朝一条街、百龄银杏、《洞庭两 杨湾 山图》碑、《洞庭两山赋》碑、老爷庙。 铜鼓山、瞭望所、碧云洞、长圻咀、揽胜石、古柏、石婆咀、“南望”、“北望”、南箭壶岛[南箭湖岛]、 铜鼓山 “长圻探梅”。 龙头山、葑山寺*(葑山芰荷、葑山探梅、星宿殿、蛇王殿、古炮台、古石龙、诉月楼)、御道、路文 龙头山 贞公祠、路振飞墓。 板壁峰、十二生肖石、溶洞、水葬台、九思堂、师俭堂、清俭堂、叠石、牛背石、香炉石、三山岛(北 山、行山、大姑山、小姑山)、厥山、泽山、三山枣树、姑亭、金鸡石、白猫石、船码头石、狮身人 三山岛 面石、旧石器文化遗址和古哺乳类动物群化石遗址、薛家祠堂(薛氏念劬堂)、唐井、先奇桥、查氏 门楼、关帝庙、东泊古宅、秦氏宗祠、中峰寺、三峰寺遗址*、新南寺、吴妃祠、花石纲遗址、人山桥、 三山文物馆、鞠氏书画院、许氏四宜堂、吴氏荆茂堂、湿地公园。 余山岛(花果山、池、泉、石壁、“余山鸣翠”)。
“美丽乡村”建设中滨水型乡村水环境设计初探——以苏州太湖旅游
![“美丽乡村”建设中滨水型乡村水环境设计初探——以苏州太湖旅游](https://img.taocdn.com/s3/m/fce754312af90242a995e503.png)
二等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 员会教学三等奖。
S t u d i o I 工 作 室1 0 1 6
0 7 7 f 工 作室I S t u d i o
“ 美丽 乡村 "建设 中滨水 型乡村 水环境 设计初探
— —
以苏州太湖旅游度假 区长沙社 区为例
环 境 艺术 设计 工作 室
1 9 7 1年生 ,苏 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 向为小城镇环 境艺术 设计及 景观陈设设计 , 教学课程主要为 《 环境 艺术专题设计》《 手绘表现》《 环境 艺术 设计 实务》 等。工 作室建立至今 ,在 教学实践方面 完成一系列实务项 目,如连云港市郁 州路景观设计 、 连云港 大浦河景观设 计、苏' J l 1 相 门古墙 景观陈设设计 、昆山大公小区景观设计 、苏州石湖 景 区东 区景观及陈设设 计、河北省冀州市 滨湖大道景观 改造设 计、苏州工业 园区桑田岛生物 产 业园二期 景观设计等 ,产学结合并取得 了多项 成果 ,获得江苏省风 景园林专业技能设 计大赛
S t u d i o I 工 作 室1 0 7 8
为了在本 区域形 成山水资源保育优 良、历史文化特色彰显 、村 民 生活和谐幸福 的美丽 乡村 ,现 阶段 的工作重点应该在于探 索在当
代美丽 乡村建设 下苏州太湖 山水 乡居文化需要传承的 内容。具体 而言 , 对苏 州区域 太湖 的滨水 乡村来说 , 就是以 “ 显山”、 “ 亲水” 为 目标 ,取材苏 州地 区特有 的山水 资源 ,对其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 以求充分发挥湖泊型 山水相依的特色优势 。
水是 中国传统 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 中国人 古老的传统 习俗 中一直有 “ 水为财”的说 法 ,风水学 中也 同样强调 了水 的重
太湖景区SWOT分析
![太湖景区SWO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246ed0b14e852458fb57ff.png)
太湖景区的景观标志物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景观标志物——太 湖水风车是2004年底,由“名城苏州”、 “中国苏州”网站等媒体上公示,在六套设 计方案中投票产生的,共投资450万元,今年 八月份已开始动工。 在此基础上,太湖度假 区今年又投资150多万元,修复了湿地公园湖 滨栈道,建造公共设施,充分展示苏州太湖 所特有的自然生态情趣和地方人文特性,为 旅游观光者提供休闲、娱乐、运动、交流的 自然绿色空间,成为现代人走进太湖山水、 亲近自然生态的绿色长廊。
牌进行宣传,推出“太湖梅花节”、“江南园林古镇木渎旅游 节”、“ 甪直水乡古镇服饰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营造区 域旅游热点。同时,要不断制作推出新的旅游地图和展板,以 及旅游摄影画册、VCD风光介绍片,旅游丛书、宣传单页等宣 传品和邮品、旅游工艺品等,通过旅游网站扩大影响,并积极 走出去宣传促销,主要宣传材料要有中英文两种版本,以吸引 海外游客,与国际市场接轨。 要着力提高风景区的管理者、导游队伍、服务人员的素质,向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增 多,旅游业近年来在不断升温,由于我国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悠久的历史、 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相对低廉的消费水平和稳定安全的旅游环境,近年来海 外游客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今年1—3月份,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接待海 外旅游者近1.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5%。
可以尝试一下做法:
定位(太湖风景区应定位于自然、文化、科技、休闲、度假,围
绕定位进行开发建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优势不明显时,定位也
) 应做及时的调整。
整体观(建议成立太湖风景区综合负责区域旅游开发,协
调计划、外经、财政、建设、土地、环保、文化、交通等部门, 以保护资源、环境、景观为前提,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 协调发展的原则。严禁毁林、开山、建墓、围湖造田、损毁文 物古迹以及砍伐古树名木和过度开发各种不利于资源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的活动。各个景区、项目力争创造特色,避免重复建
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思路
![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c4e2623010661ed9ad51f3d6.png)
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思路□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胡海霞苏州太湖流域气候温和,物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太湖地区的旅游度假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旅游度假产业体系渐成规模。
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毫无疑问要将旅游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形成集休闲农业、旅游度假、手工业、创意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基地。
构建度假区的高端产业结构体系,成为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
一、太湖度假区现存问题仅以新公布的国家度假区标准来看,太湖度假区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度假区范围和国家风景名胜区交叉。
从最新的申报标准要求看,度假区的边界不可与风景名胜区交叠,因为风景名胜区属于严格保护的自然资源。
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规定: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都是属于禁止开发区域,即不可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及城镇化开发。
2.度假区过夜游比例低。
度假区应以接待过夜游客为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年过夜游客的人天数指标与年游客总人数的比例不宜低于50%。
而太湖度假区2010年过夜游客为48.6万人次,(这个统计有问题,应统计人天数,而不是人次数),仅占年游客总人次621万的7.8%。
3.对海外游客吸引力较低。
度假区入境游客数量占总游客量2010年比例为1.8%,尚未达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的要求。
因而,尚不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即使在国内知名度也比较低。
截至到2009年,全国各级旅游度假区总数已达158个。
特别是今年国家旅游局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申报以来,很多省级度假区纷纷行动起来争创国家级。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开始到国外度假区度假,如马尔代夫目前已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新婚蜜月度假地,两个个人去住四五晚,需花费四五万元,但很多年轻小资趋之若鹜。
因而,度假区面临的内外竞争越来越激烈。
4.产业定位模糊。
标准规定,旅游度假区内用于出售的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旅游接待设施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应小于1:1。
太湖旅游规划详细说明
![太湖旅游规划详细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af25a8879563c1ec5da71c9.png)
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5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5第二节自然条件5一、地形地貌5二、气候5三、地质、水文5四、土壤植被6第三节人口、用地发展现状6一、人口现状6二、用地发展现状6第四节旅游资源分布与评价6一、旅游资源分布6二、资源分布特征9三、旅游资源评价10四、资源开发重点10第五节开发条件评价11一、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11二、不利条件12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度假区发展性质12 第一节规划依据、期限12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2一、规划指导思想13二、规划原则13第三节发展性质、功能定位13一、度假区发展性质13二、度假区主要功能14第三章度假区市场定位14第一节客源市场分析14第二节目标客源市场14一、一级客源市场:湖州市和上海市14二、二级客源市场:环太湖流域及邻近的各大、中城市15三、潜在客源市场:转道来湖观光和商务旅游15四、目标市场定位15第三节市场规模预测15一、游客规模预测15二、旅游收入预测16第四节度假区人口规模17一、度假区人口构成17二、度假区人口预测17第四章总体布局19第一节形象定位19一、形象定位原则19二、旅游度假区形象定位19第二节项目策划20一、重点项目策划21二、旅游活动策划23第三节功能分区25一、水上运动区25二、洞山游览区25三、综合服务区25四、假日休闲区26五、滨湖观光区26六、水乡风情区26第四节用地布局27一、旅游服务设施规划27二、绿地水域规划29三、景观规划30四、居住用地规划31五、道路交通规划31六、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33 第五节环境容量34一、预测原则34二、计算方法34三、度假区环境容量35第六节地块开发控制36一、用地构成36二、地块控制36第五章专项规划39第一节生态规划39一、生态展示39二、生态维护39三、生态参与40第二节绿化规划41第三节给水规划41一、给水现状41二、给水规划41第四节排水规划42一、排水现状42二、排水规划42第五节电力规划43一、用电现状43二、用电规划43第六节电信规划43一、电信现状43二、电信规划43第七节有线电视规划44第八节燃气规划44第九节防灾规划44一、防洪规划44二、消防规划45三、人防规划45四、其它45第十节环境保护规划46一、规划目标:46二、环境质量标准:46三、规划措施:46第六章近期开发重点与投资分析47 第一节近期开发重点47第二节基础设施投资分析47第七章环境协调区规划48第一节环境协调区范围48第二节环境协调区景点组织48第三节环境协调区景观保护48第四节环境协调区产业布局控制49一、现状存在问题49二、规划目标49三、规划措施49第五节环境协调区村镇布局控制50一、现状概况50二、规划目标50三、规划措施50第六节环境协调区土地利用控制规划50一、规划目标50二、规划措施50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浙江省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东起长兜港,南邻王家湾、邱城山,西至小梅山、黄龙洞西侧,北濒太湖,总面积5平方公里。
太湖度假区改造方案
![太湖度假区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4c46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5.png)
太湖度假区改造方案1. 概述太湖度假区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之滨的一个旅游度假区,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数量的增加,太湖度假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和服务质量不高等。
因此,本文将提出太湖度假区改造方案,以提升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改造目标太湖度假区改造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以提高游客体验和居民生活质量。
•提升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包括酒店、餐饮、旅游景点等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提升文化体验:挖掘和保护太湖度假区的文化遗产,开展文化活动,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文化。
3. 改造方案3.1 基础设施改造太湖度假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修复道路:修补和翻新主要道路,改善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建设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方便游客在太湖度假区内的出行。
•改善供水和电力设施:提升供水和电力设施的稳定性和容量,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
•建设停车场:增设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难的问题,方便游客自驾前往太湖度假区。
3.2 环境保护为了保护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太湖度假区需要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污水处理:升级和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污水排放。
•加强垃圾处理:建设垃圾处理场,实行分类投放和处理,减少垃圾对太湖的污染。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太湖水质和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推广环保意识:加强对游客和居民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3.3 服务质量提升为了提高太湖度假区的服务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升酒店服务:提高酒店的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培训,改善客房设施和服务设施。
•提升餐饮服务:推广本地特色餐饮,提高餐饮卫生标准,加强员工培训。
苏州文化产业现状及加快发展思路
![苏州文化产业现状及加快发展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97a2d017f18583d04964599e.png)
苏州文化产业现状及加快发展思路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在大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苏州按照中央和省有关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精神以及全市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加快现代化、国际化新苏州建设的进程中,在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强市、文化名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着力加以推进。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多门类齐头并进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了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据初步统计,目前苏州文化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约有1.37万家,从业人数约为26.86万人,2007年营业收入约为40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约22.35亿元。
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印刷出版业量扩质升全市已形成集编?-出版、印刷复制、发行销售为一体较为完整的印刷出版产业体系。
到2007年底,全市印刷经-营单位达3024家(其中外商投资印刷复制企业140余家,投资总额超过16亿美元),实现产值262.1亿元;三家出版社共出版各类出版物648种,实现销售总额1.2亿元; 13种报纸平均每期发行量超过80万份,广告收入超过3.6亿元,总收入4.2亿元;28种期刊的发行量和经-营性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光盘生产线127条,出版物经-营网点总数为1561个(其中外商投资发行网点4家),实现销售收入13.07亿元。
全市印刷出版业从业人员9万人以上,年经-济总量已超过280亿元人民币,成为了全市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支柱,在全省乃至全国大中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2.工艺美术业不断壮大全市现有工艺美术生产经-营单位5450余家。
吴中区胥口镇(书?-)和以“一所(苏州刺绣研究所)一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一街(镇湖街道)”为载体的苏绣文化产业群,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报/2012年/4月/18日/第014版
规划・投资
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思路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胡海霞
苏州太湖流域气候温和,物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太湖地区的旅游度假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旅游度假产业体系渐成规模。
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毫无疑问要将旅游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形成集休闲农业、旅游度假、手工业、创意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基地。
构建度假区的高端产业结构体系,成为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
一、太湖度假区现存问题
仅以新公布的国家度假区标准来看,太湖度假区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度假区范围和国家风景名胜区交叉。
从最新的申报标准要求看,度假区的边界不可与风景名胜区交叠,因为风景名胜区属于严格保护的自然资源。
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规定: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都是属于禁止开发区域,即不可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及城镇化开发。
2.度假区过夜游比例低。
度假区应以接待过夜游客为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年过夜游客的人天数指标与年游客总人数的比例不宜低于50%。
而太湖度假区2010年过夜游客为48.6万人次,(这个统计有问题,应统计人天数,而不是人次数),仅占年游客总人次621万的7.8%。
3.对海外游客吸引力较低。
度假区入境游客数量占总游客量2010年比例为1.8%,尚未达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的要求。
因而,尚不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即使在国内知名度也比较低。
截至到2009年,全国各级旅游度假区总数已达158个。
特别是今年国家旅游局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申报以来,很多省级度假区纷纷行动起来争创国家级。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开始到国外度假区度假,如马尔代夫目前已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新婚蜜月度假地,两个个人去住四五晚,需花费四五万元,但很多年轻小资趋之若鹜。
因而,度假区面临的内外竞争越来越激烈。
4.产业定位模糊。
标准规定,旅游度假区内用于出售的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旅游接待设施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应小于1:1。
度假区第三产业中,以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为龙头,如香山街道的房地产比重已超过旅游业比重。
湖滨漫山遍野都是各类大大小小的别墅、洋房,建筑风格混乱,严重影响了度假区的视觉景观。
太湖国家级度假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将旅游业作为区域内的主导产业进行发展,而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造成众多纯房地产项目的进入,使得旅游设施配套建设用地空间严重不足,投资商重点在于开发地产,并没有热情建设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市场,使得南湖度假区的吸引力伴随着产品的逐渐老化而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5.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休闲产品老化单一。
度假区内尚未为老年人、儿童、残障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相应的度假设施及服务。
此外,休闲活动尚不能满足四季、昼夜及不同人群的多方面休闲需求,特别缺乏夜间的休闲项目。
现在,太湖度度假还在经营实弹射击、棋牌球艺、烧烤、桑拿健身、迪斯科、卡拉OK、滑冰场、健身房、美容室、激流冲浪、疯狂过山车等90年代较老的娱乐项目,因此,很难依靠这些项目带动人气。
二、太湖度假区如何形成形成竞争力
度假就是换一个地方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苏州太湖特有的世外桃源式的湖岛渔村农耕的隐逸生活方式,是工业化城市化时代最稀缺的,人们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1.产业发展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集休闲农业、旅游度假、手工业、创意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基地。
一产业主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如休闲茶园、苗木农庄、林果农家乐、渔家
乐等。
二产业发展高附加值的手工业,鼓励发展家庭作坊式的木雕、微雕等手工艺品生产,或雕刻主题专业村,集展示、休闲、销售为一体,而不仅仅是以工艺街的单一销售方式。
三产业以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体育休闲为主,利用区域内独特的太湖文化进行与旅游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如太湖文化纪念品的设计、影视基地、艺术家工作室等等。
中心区应以休闲度假产业为主,西山岛应一三产融合发展区,光福镇应是二三产融合发展区,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整个度假区的产业竞争力。
在产品设计上,关键是为游客提供慢生活的生活方式,而不一定是靠旗舰型的大项目。
第一,丰富度假产品,如增加康体设施,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赛车场、室内健身馆、水疗中心、体检中心等;增加文化设施,如展览馆、私人收藏馆、木雕馆、核雕馆、刺绣馆、电影院、汽车影院、露天影院等;增加娱乐设施,如酒吧街、儿童游乐场、赛马场等。
第二,丰富文化体验产品,如学习捕鱼、雕刻、传统建造营造、烹饪、刺绣、茶艺、书法、山水画,研习孙子兵法、禅修,开展乡村音乐节、评弹曲艺节等等。
第三,丰富住宿设施,除了星级酒店外,还要更多的提供特色民居客栈、渔家客栈、乡村别墅、青年旅舍、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小型奢华酒店等。
第四,丰富度假区内部交通方式,如水陆两用船、渡船、游船、水上飞机、有轨电车、电瓶车、马车、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构建多元立体的交通体验方式。
第五是推出一年四季的节庆活动,既有大众化的节庆如梅花节、碧螺春节、枇杷节、杨梅节、开捕节、美食节,也有面向中端市场的如赛车会、赛马会及国际级的文体赛事如太湖国际帆船节、红牛飞行大赛、高尔夫中国大师赛、国际非遗戏剧艺术节等,创造经年不停的宣传热点和看点。
2.强化太湖的文化高地形象。
本度假区已经通过太湖文化论坛等高规格项目获得太湖文化的领军形象,但仍需加大力度。
需充分利用这些高规格项目,支持民间文化人士对苏州太湖文化的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进行扶持,强化国内乃至国际对本区作为太湖文化高地的认可,夯实度假区乃至苏州市的文化软实力。
3.引入世界级度假品牌企业。
世界级的旅游度假区需要世界级的品牌企业,可以迅速提升度假区的国际知名度与高端认可度。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目前缺乏此类具有国际品牌的企业,可考虑引入如利兹卡尔顿酒店(RitzCarlton)这样的住宿企业、第六感水疗(SixSenseSpa)这样的康疗企业、米其林星级餐厅(Michelin)这样的餐饮企业等等,提升企业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形成层次更丰富的服务设施体系,并刺激已有同类企业提升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