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7cef8401711cc7930b71617.png)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6、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他俩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或录音机【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大家还记得《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句子吗?我们一起来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因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数语,一位纵横驰骋的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英雄便跃然纸上。
我们惊叹一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和同样不俗的气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5《苏轼词二首》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5《苏轼词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33ee487d9b6648d7c1c74652.png)
《苏轼词两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其创作。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继续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词人的达观情怀2、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豪放壮阔的意境。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诱思探究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考中进士。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三.其他材料:1.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
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了不起的地方。
2.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王灼《碧鸡漫志》3.东坡的父亲,喜欢到处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ca04b7102de2bd9705885f.png)
感受苏轼即使面对挫折也能保持豁达超然的人格魅力,培养正确面对困难与逆境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苏轼气象恢弘的词虽为数不多,当时学苏词的人也寥寥无几,但由于他首开风气,自然受人推崇。张炎《词源》把“豪气词”与“雅词”对举。《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这说明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
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结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结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ef07a57856a561253d36f93.png)
【结】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赤壁怀古》上片是怎样展开景物描写的?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视野,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然后用慨叹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
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说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
3.《赤壁怀古》下片是如何描写周瑜这一形象的?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
“小乔初嫁了”,一是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二是以美女衬英雄,更足以表现他当时的春风得意;更为重要的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嫂,周瑜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接着又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人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大任的英霸之器。
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面两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从容闲雅,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生敬啊!词人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5.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有人说,《赤壁怀古》的结尾抒情含有消极成分,与豪壮情调不合,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
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5课 苏轼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43190c7b83d049649a665802.png)
思路提示二:如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人生 如梦”即戛然而止,则流露的是感叹和哀伤,但是加 了“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多少可以看出作者旷达 的一面:人生如梦般既美丽又短暂,我不能改变这现 实了,别想那么多了,斟杯酒敬明月,让它代我向周公 表达敬意。或者这样理解:我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年 少得志了,可是我知道人生像梦一般短暂,何必为自 己的不得志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呢?斟杯酒,邀月共
课内阅读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有什么作用?
解析:写景是为了抒情或写人,根据词的内容,可以想 到写景对人物或事件的衬托作用。 答案:写赤壁雄奇之景,在于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 烈,而这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
2.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 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 好?好在哪里?
3.语意双关,风趣幽默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如“竹 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仅指行走之轻快,也指 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处”指刚才遇 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和“晴”从表面 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变 幻、喜乐哀愁。这些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 把作者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 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Thank you
饮吧。邀月共饮其实就是寄情山水,排解苦闷。寄情 山水,借月消愁是作者摆脱现实困扰、获得心灵安慰 的重要途径。
写作借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并抒发了对古代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二单元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语文·必修4(人教版)第二单元 第5课苏轼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6287f4dc84868762cbaed556.png)
第5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
你让后人景仰,让后人敬慕,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行,亦将永恒后世。
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生路途中的坎坷磨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用豪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雄梦”。
⊙课内素材豪放旷达的苏轼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
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
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遭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及其家人也未幸免。
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
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运用角度]“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直面困难”“宽容与大度”“心态与人生”“乐观与豁达”等。
⊙运用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乃是定律。
然而,大风大浪并不能击垮每一座坚固的城池,暗云并不能遮挡每一束暖阳,秋风并不能黯淡每一寸春光。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挺直了腰板,凄风冷雨只能望而却步。
于是,这风雨摇曳的世界便只能在他面前匍匐了。
秋天的黄州,月洒寂寞梧桐,烟笼缥缈孤影。
苏轼,这个注定半生寂寞的旷世奇才,尽管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尽管是“高处不胜寒”,尽管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谁见幽人独往来”,相思之苦,贬谪之伤,寂寞梧桐,几重重压,他,东坡先生那个伟岸的身躯挺起了他高洁不屈的脊梁,那高山仰止的高大身躯挡住了脊背之后那一片凋敝的天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之《定风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之《定风波》](https://img.taocdn.com/s3/m/87a5ee3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3.png)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
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处处是家
❖
❖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 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 处是吾乡。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安是家
词的主旨
❖ 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 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 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特 殊的审美风格。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具体落实小序中“已而 遂晴”一句,这是眼前 实景实写,也暗示对未 来际遇的一种自信的预 测。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 政治上的晴雨不定。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 一切都归于平静。 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 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 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词的由来。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 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读出情感
哪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应该怎样读?
读出情感
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同行xíng
吟啸xiào
芒máng鞋
料峭qiào
一蓑suō 烟雨
萧瑟sè
理解小序
❖ 在某个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 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 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个个埋怨连连, 怪天公不作美,这时游玩的兴趣全 无,可是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不 一会儿天放晴了,所以写下了这首 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2.5《苏轼词两首》课件(共6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2.5《苏轼词两首》课件(共61页)](https://img.taocdn.com/s3/m/c27a5c1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4.png)
[背景回放] (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苏轼已近 50 岁, 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此时,苏轼深感自己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 就,尤其政治上的挫折,更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由于内心 十分苦闷,苏轼便经常游于江湖之间,其间他写出了一些著名的散文、诗词,如 《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由于作者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的流露,情调显得低沉。但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 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四、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 (2)樯橹灰.飞烟.灭( (3)已而遂晴.( (4)竹杖芒鞋轻胜马.(
) )
) )
五、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生活作风不好,轻浮放荡。 (2)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从来,一向。
猛将必发.于卒伍
故.垒西边
(2)故既 三 已克 日 而, 断 遂公 五 晴问 匹 ,其 , 故.大 故 作.人 此 故 .嫌迟
君安与项伯有故.
何妨吟啸且.徐行 (3)且不出,火且.尽
存者且.偷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 (4)向秋 向.天 吾漠 不漠 为向 斯.昏 役黑 回车叱牛牵向.北
四、(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 像烟一样(3)形容 词作动词,天放晴 (4)名词作动词,骑马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dbe5173169a4517723a3c4.png)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名词,原因)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一蓑烟雨任平生(动词,任凭) 恐不任我意(动词,听任) (3)任 简能而任之(动词,使用) 王甚任之(动词,相信) 山头斜照却相迎(连词,表转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副词,回头) (4)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动词,退回)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退回)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何妨吟啸且徐行(连词,表并列)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连词,表递进) (5)且 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活用
(1)大江东.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已而遂晴.(“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Leabharlan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 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放一派; 在政治上,他比较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政。因作诗得罪朝廷,被 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 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形象的?在众多的人物中,为什么单 单追慕周瑜?
写周瑜的角度 追慕周瑜的原因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小乔”句写婚姻,年少英俊,奋发有为。②“羽扇”句 写服饰,风度闲雅,从容不迫。③“谈笑”句写神态,胸有成竹,指挥若 定。原因是周瑜年少有为,人生得意,而作者壮志未酬、贬官黄州, 两鬓斑白、无所建树。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人生如梦”的感慨。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1ae6b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8.png)
《苏轼词两首》解读与研究预习提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朝最为有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其词雄阔超旷,横放优秀,为豪放派代表。
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世历尽宦途曲折: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
课文所选的这两首词都是他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所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他游赤壁的感触,同时的作品还有前后《赤壁赋》。
词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愁闷心情。
这首词向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作,铿锵有力,表现作者对英豪的仰慕和对立功立业的盼望;最后的感触语只管含有悲观情绪,也显得旷达洒脱。
《定风波》是诗人前去沙湖,欲“买田此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词描绘大雨之中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俊逸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这两首词,建议采纳以下方法:1.抓特点。
《念奴娇 ?赤壁怀古》借古喻今,借周喻的功业绚烂反衬自己功名绝望,抒写“人生如梦” 的感触。
《定风波》托物寄志,表面写自然界的风雨,实则写政治上的风雨,言在此而意在彼。
掌握上述特点,领会诗词内旨。
2.抓词眼。
“多情”(梦)是《念奴娇》中的词眼,因为它指的是词人立功立业的梦想(也有人认为是发思古之幽情),提挈全词;“风雨”(或“烟雨”)是《定风波》中的词眼,诗人抒发如何对待政治中的风雨。
3.抓名句。
“羽扇纶巾,说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一生”、“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都是名句,细加剖析,深入词中境地。
课文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大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吞吐了多少气吞山河的英豪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刷。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优秀人物。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c1066c05c281e53a5802ff75.png)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在 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 对后世很有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 楷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 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
2. 《定风波》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 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 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 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 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 心境
一、读准字音 1.浪淘 尽( táo ) . 2.故垒 (l ěi) . 4.酹 江月(l âi ) . 6.芒 鞋(m án ɡ ) .
1.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 21 岁 中进士,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 岁(元丰二 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 被捕入狱, 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于是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 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他胸怀 豁达,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 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技法汇总 品味语言是诗歌鉴赏的基础, 它是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桥 梁,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则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因 而古人写诗讲究炼字, 今人读诗也要善于品味字词。 在近几年的 高考诗歌鉴赏题中, 以炼字或品味语言命制的试题不少, 如何有 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
1.找好解题的切入点 鉴别用字的妙处,不能脱离诗歌本身的鉴赏。古人用意境 或境界来品鉴诗歌作品,王国维是如此论境界的:“境非独谓 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 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判定字词用得如何, 就看它是否能写出景物的“真”,感情的“真”。一要从诗歌 描摹的物象景象中读出人物的思绪情感;二要善于联想与想象, 感受作者所创设的虚境;三要获得言外之意,获得与人生意蕴 相关的思考和领悟。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ad4c6c763231126edb11c2.png)
苏轼词两首[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知背景]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
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
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州城的赤鼻矶,并创作了这首词。
赤鼻矶被称为黄冈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地。
2.《定风波》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知常识]1.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婉约派出现得较早。
以唐温庭筠为鼻祖的五代“花间派”的一些词已开其端,宋初欧阳修及晏殊、晏几道父子至柳永的词奠定了该派的基础,至秦观、李清照时则登峰造极,而南宋姜夔的词,又在音律方面有了突破。
这类词的主要特点是:题材较狭窄,一般不超出伤离送别、儿女恋情之类;多用含蓄委婉、蕴藉比兴的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格律形式也较严密。
豪放派的形成在婉约派之后。
北宋初范仲淹首开其风,苏轼继之而发扬光大,至南宋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494099227916888586d714.png)
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
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2.写作背景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关于《念奴矫·赤壁怀古》《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慕瑜:
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年轻有为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描绘周瑜什么形象?
指挥若定 足智多谋
刘操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 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 一细节?
1.以美人衬托英雄。
2.着力表现周瑜年轻 有为、风流倜傥的儒将 风采。
自信乐观
羽 扇 纶 巾
神勇无敌
大江 咏赤壁:壮宏阔 大 浪涛
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 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
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 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 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 (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 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 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 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 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 (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 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故垒 映衬
慕周瑜:
英雄 风流人物 人物 多少豪杰
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年轻有为
抒发情感(由人及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抒怀: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概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 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激情向往。这种向 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 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 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 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 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 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俞文豹《吹剑录》
豪放词特点
情感内容:多表达对国计民生 的关心,壮志难酬 的苦闷
情感特征: 大气磅礴 气势雄壮
写景特征:大处着笔、视野开阔 气象恢宏
抒情方式: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一泻千里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 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
2.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 为英气不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 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 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 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 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联想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咏史):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 年龄:2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赤壁 怀古
慕周瑜: 映 衬
想自己:
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远大抱负 功业未建
年轻有为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情感基调:
赤壁之景 壮 阔
豪放和婉约也不是绝对的,豪放如苏轼 也有柔婉的作品,感受《江城子》。
明千梳幽识话自十
,
月行妆梦尘凄难年
夜。。忽满凉忘生
,
短 松 冈 。
料 得 年 年 断 肠 处
相 顾 无 言 惟 有 泪
还 乡 。 小 轩 窗 正
,
面 鬓 如 霜 。 夜 来
。 纵 使 相 逢 应 不
。 千 里 孤 坟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明)
走 近 苏 轼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轼词二首
学习目标 旷世奇才 《念奴娇》赏析 《定风波》赏析 高考链接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 放派词的特点。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 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 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 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 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 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 古代第一全才。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豪 壮高
大 周瑜形象
(
大 江 东 去
浪 淘 尽 )
乱 惊 险
雄姿英发
樯橹灰飞烟灭
广阔视野 非凡气象 险要雄壮
英霸之气 从容闲雅
有没有其它情感呢? (苍凉、苦闷)
全词结构:
咏赤壁:(见)江山如画 多少豪杰
赤壁
壮志
怀古 慕周瑜:(忆)雄姿英发 年轻有为 难酬
想自己: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 (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 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 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 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 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 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 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 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 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 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 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 实的消极思想。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 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 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 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
象? 2.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 英气不凡?
1、 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
2.体味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3.感悟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返回
简介苏轼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 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 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 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 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
返回
探讨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消
精神情感的自由
极
洒脱旷达的情怀
合作探究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几句的主语是谁?谁在“神游”,谁在 “笑我”?
周
苏
瑜
轼
怀古词
绘奇景:雄伟壮阔 颂周瑜:功成名就 发感慨:壮志难酬
怀古伤今
返回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 (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对曰:“柳郎中 (柳永) 词,只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 (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上阕: 大江东去,浪淘
所尽见、:千古风流人物。 浪故、垒故西垒边、,乱人石道、惊是涛, 三国周郎赤壁。乱
所石想穿:空,惊涛拍岸, 千卷 如古画起风,千流一堆人时雪物。多江少山豪 一杰时。多少豪杰
下阕:
所遥忆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 公英瑾发雄。姿羽英扇发纶巾, 自谈信笑破间敌,樯橹灰飞 烟 多所灭 情叹。 应:故 笑国 我神 ,游早,生 华早发生。华发人、生功如业梦未,就 一尊还酹江月。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晁补之
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 南宋词人辛弃疾 以苏、辛词为豪 放派的代表,故 常以并称。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苏轼《赤壁赋》墨迹
书法欣赏
故宮博物院藏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峰错列,直插云霄的 态势。
“惊” 写出浪涛的惊人
的汹涌澎湃。
“拍” 传神地写出了巨浪
猛烈地冲击着岩石的 情状,就好像是有意 而为之。
“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水势的汹涌,场面的 宏阔。
夸张 对偶 比喻
赤壁之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 (壮阔)
大江(滚滚长江) 浪涛(汹涌澎湃)
(乱)石 (穿)空
宏大 (惊)涛 (拍)岸 (卷)起千堆雪
返回
念奴娇·
遥-想--公苏瑾轼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大。江羽东扇去纶,巾浪,淘谈尽笑,间千,古樯风橹流灰人飞物烟。 灭故。垒故西国边神,游人,道多是情三应国笑周我郎,赤早壁生。华 发乱。石人穿生空如,梦惊,涛一拍尊岸还,酹卷江起月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词牌解析:
念奴娇:本因唐代天宝中期,著名歌 妓念奴得名,但自从苏轼写了这首“赤 壁怀古”后,人们便把这个词牌称之为 “大江东去”、“江月”,由此可见这 首词在词坛上的影响。
板书
咏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即景
(江山如画)
怀周瑜
发感慨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故国神游 多情笑我 早生华发
写人
(风流人物)
抒怀
(人生如梦)
思想感情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 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 的慨。这首词具有 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 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 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 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 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体会这首词,也是 “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 轼的宽阔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