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80年代散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梦以《羞女山》(1983)为开端,开始 直接深入“自我”生活,直呈女性的经验与感受 的探索。第一次以女人自己说自己的方式,写下 了关于初潮的《不能破译的密码》、关于青春期 恐惧男女交往的《不要碰我》、关于初吻的《月 之吻》以及关于性爱的《蜜月之轮》、《生命的 辉煌时刻》和有关于生育的《月亮· 女人》等作 品,女人的生理、心理的成长历程在叶梦的笔下 一一呈现。 2、王英琦(1953——) 感情强烈、判断直接,大喜大悲、大叫大跳 是王英琦散文的外在特征,而诉说身为女人的艰 辛、表达对男权社会的不满等则是其内核。
三、80年代报告文学的特点 ①突破了17年报告文学的歌功颂德的程式,具备 了歌颂与批判相统一的双重职能。 ②突破了前17年报告文学只能写当今的框框,开 始到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去寻找素材。 ③突破了前17年报告文学只能为英雄人物树碑立 传的创作规范,带来人物形象的丰富完整和多样 化。
1、巴金的《随想录》 巴金的《随想录》一方面反思历史、批判封建意识 残余,同时也对以自己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懦弱进行了 自省,从而使《随想录》在新时期文学中开风之先,率 先表达了对灾难中“我”的愚昧、胆怯行为的忏悔,并 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的和道义,反思自己理应承担的 角色和坚守的岗位。作品因而表现出强健、刚直的主体 人格精神和责任意识。具体表现在:
四、皈依传统与中国风韵的散文 1、汪曾祺散文 淡出淡入是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征。本着 “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的观念,无论涉及何人何事,他几乎不做道德 评价,也很少流露热烈的感情,而总是保持着 宽厚、平实、幽默的态度,疾徐有致,娓娓而 谈,文中的情致、文笔的清淡、文风的亲切与 文字的雅洁是其散文的特色。 2、贾平凹散文 在80年代,其散文主要有二类:风情散文、 世相散文,而到时90年代有悟道散文。
① 自我解剖与拷问的勇气。 ②干预历史的姿态。 ③ 倡导“真话”精神。 ④巴金的《随想录》题材广泛 、写法不一,注重自由自 然的叙述与表达,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随意运笔, 信马由缰,浑然天成,不雕琢、不夸饰,在无技巧中显 得炉火纯青的感人魅力。
2、孙犁散文 孙犁散文“取眼之所见,身之所经为题材;以类型 或典型之法去编写;以助人反思,教育后代为目的; 反映真相,汰除恩怨为箴铭。”这种写作态度使得孙 犁的散文创作具有以下特点: ①孙犁笔下的“历史”多为颇具温情的个人历史。 ②情感的自我节制为孙犁散文带来了中和之美。 ③孙犁散文文风自然平淡,不急不缓,不温不火,以及 文境的含蓄蕴藉。 3、杨绛的《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 “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她为我们展示 的是黑暗中的火花、寒冷中的微温、艰难中的乐趣、 无望中的慰藉,表现了个人面对历史灾难与谬误时的 罕见的大度与宽宥。
三、女性散文 女性散文多取材于流露出女性意识的两类话 题:一类是生为女性的骄傲,另一类是作为女 人的艰难。在两类话题的谈论中,性别意识最 为显明、性别感觉最为强烈的当属叶梦与王英 琦。 1、叶梦(1950——)是新时期最为大胆的女 性散文的写作者,这是因为她是最早,也可能 是目前唯一的将女性生理和心理体验引入散文 领域的人。
3、除女性意识外,女性散文还常流露出怀旧的 温情与淡淡的感伤。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感到暖 意盈怀并感叹时光不再,是女性散文最为常见 的情绪,这种情绪倾向在张洁的 “大雁系列” 和苏叶的忆旧之作中表现最为突出。 张洁有《挖荠菜》、《拣麦穗》、《盯 梢》。苏叶有《总是难忘》、《告别老屋》、 《能不忆江南——常熟印象》、《梦断潇湘— 故乡行之一》等。 4、在女性散文作家中,因长于想象、直觉、联 想、顿悟等艺术表达方式,使女性散文明显有 别地男性作品。唐敏、黄一鸾、斯妤等最为代 表。
二、“老生代”记忆中的历史
“文革”结束之后,巴金、孙犁、季羡林、 杨降、陈白尘、萧乾、丁玲、冰心、徐迟、 黄秋耘等一批老作家致力于散文创作,不断 将他们记忆中的历史复述出来,但他们的创 作切入的角度又有所不同:有的侧重于自我 解剖与咀嚼耻辱,如巴金的的《随想录》、 季羡林的《牛棚杂忆》;有的侧重于汰除恩 怨与记取温情,如孙犁的散文。杨降的《干 校六记》等;有的侧重于再现史实与冷静反 思,如陈白尘的《云断梦记》、萧乾的 《“文革”杂忆》与《北京城杂忆》
第十章 80年代散文
第一节80年代散文概述 第二节 报告文学
第一节80年代百度文库文概述
一、80年代的散文特色 ①从散文队伍上看,老中青三代散文家相承共生, 女作家散文创作显示出强劲优势。
②从散文文本上看,80年代散文先后经历了回归 日常生活——表现内心体验的发展脉络。
③从散文艺术上,80年代由经历了由“审美”到 “审智”的转变。
(1)贾平凹散文特色 ①贾平凹的“风情散文”是对一方水土及人情的概览,也 是一幅幅文化素描。在大轮廓的勾勒下,一幅幅富于桃 源色彩的风光与人物组图得以展现。正是这种“桃源情 结”使他描绘出的秦川汉地上的人们多形象悦目、举止 大方、心地善良、生活谐。 ②贾平凹的“世相散文”充满批判意识。有杂文风,反映 出贾平凹针砭时弊、反思人性的参与现实的意识。 ③贾平凹的“悟道散文”则在世俗中淡出淡入,似已对人 生幡然了悟,在这类作品中,贾平凹实现自己桃源理想 的方式有所改变,由对乡村和谐的群体生活的赞美转为 “心远地自偏”的自我修行。 ④贾平凹散文的文字简洁中素雅,在不事声张反到标新立 异。
第二节报告文学
一、80年代报告文学繁荣的原因 1、文化艺术界的推动,《人民日报》、《文汇 报》、《文艺报》召开多次报告文学研讨会。 2、中国作协自1979年以来多次举办全国报告 文学评奖活动。 3、创办了许多专门刊登报告文学的杂志。 4、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局限性。
二、80年代报告文学分前后两期 1、1977——1984作品注重对先进人物的再现, 主旋律色彩鲜明,作品表达更见精致情彩。徐迟 的《哥德巴赫猜想》、理由《中年颂》、柯岩的 《船长》等,这些作品第一次以知识分子为描写 和歌颂的对象,正面表现他们的苦乐、追求和造 福社会的光辉业绩,使长期蒙受不公平待遇的 “臭老九”,真正开始扬眉吐气,令全社会尊敬 和刮目相看。 2、1985——1989批判性主题得以回归,揭露 和批判的焦点集中到时中国为什么如此贫穷、落 后、保守,开始寻找社会弊端的历史根源,并探 索摆脱这种现状和困境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