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导学案2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
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开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理解近代以来我国在社会生活习俗领域的变化。
3.认识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
(2)女子服饰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开展。
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3)特征:中西合璧。
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受政治的影响,盛行军装和“干部服〞。
(3)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思维点拨]1.中山装和旗袍是服饰中西合璧特征的典型表达。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归纳总结] 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
(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和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通过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状况,思考分析推动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并加深对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演变特点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轿子、马车等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如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
与此同时,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也日趋重要,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不过,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的多。
2、人力车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就有数万辆之多。
3、自行车的演进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4、电车和汽车的演进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运行较晚,上海是1924年,北京则是1935年。
5、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1865年4月,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
6、现代中国交通的特点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马车、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题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迁的表述,错误的是()A、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依赖机械牵引B、民国时期,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C、电车和汽车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D、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思路与技巧: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仍然依赖于原始的人力与畜力。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②火车、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日趋重要。 (2)不平衡:交通工具的更新在 城市 比较显著。
2.人力牵引 (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 50 年代
以后,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主要的代步工具。 3.机械牵引 (1)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 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 上海轮船招商局 是 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2)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考查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例2] 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
长幼之别,无学习破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 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 千里。”这项发明是 ( )
A.火车
C.电报
B.电话
D.电影
[解析]
C.汽车
D.电话
[解析]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言交通工具
的发车之准时,可以排除D项;“别肠转如轮„„眼见双轮 驰”言交通工具之外形,可以排除B、C两项。
[答案]
A
用分析排除法解答选择题 分析排除法,就是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所给选项从中确 定出正确答案,这主要是针对有些题目的选项本身表述就有 问题,与题意要求明显有错误,或者选项的表述与题目无关, 通过阅读分析可以直接排除。
2.现代化邮政的建立和电话、电报等新式高效通信工
具的广泛使用,是近代百年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大变化的集 中表现。
3.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商
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精品教学案例_11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因此,本课对于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原因及影响掌握就尤为重要。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2节课。
它上承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下启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同时又相对独立,共同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各个层面。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的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方面体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另一面给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的办法,指导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搜集材料,制作课件。
课前将学生分为铁路公路组、水运航空组、通讯组等八小组完成各组任务(搜集材料、制作课件、课堂展示)。
要求展示时间5--7分钟左右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1)搜集老照片,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信,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
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五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习思考] 为什么西式服装能够被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答案提示: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共和建立,剪除辫子,移风易俗成为时代潮流。
剪发必然引起服饰的变化,因而剪发风行必然推动易服潮流的兴起。
民国成立后,清朝袍褂、补服等都已过时,满式的鞋帽、服饰已受到人们的厌弃。
但是,在民国初年,成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在易服的风气中出现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倾向。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
民主共和的建立实质上是在制度层面学习近代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理论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
辛亥革命党人长期在海外活动,接受西方文化较多。
因而,当共和制度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会政治为原本进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都市社会兴起一股西化思潮。
[学习思考] 西方居住理念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提示:中国的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经历了中西合璧到完全西化的变化过程。
19世纪下半叶,在保留基本格局的前提下,许多传统的四合院式住宅开始了部分洋化改造。
除了四合院的形式之外,布局设施已全部欧化。
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里弄住宅、花园式住宅、公寓式住宅,此外,西式的家具陈设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自我测评]1.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都有哪些表现,呈现出什么特征?答案提示: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表现在如下的一些方面:男女服饰的变化;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习俗风尚。
从这些方面的变迁中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87张PPT)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 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 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 穿着中山装。由于中(Mao Suit),但中国却 从未有如此称呼。
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 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 饰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 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等级森严、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 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 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 法图强”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欧 美,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 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作为一 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 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 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运动。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态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
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
思想解放;民国的剪发易服政策;西服本身的魅力 3、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
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2、现代服饰变化(新中国) (1)概况: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 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 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 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 发不可收之势。
思考: ——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
现在的婚纱照更上一层 楼,在追求个性与独特的 今天,新人不再满意于商 场出售的成品婚纱,开始 迈向订制的个性年代。化 妆技术的进步也让新人更 加愿意面对镜头露出自信 的笑容,留下美好的回忆。
高中历史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教案 人民版必修2
内蒙古海拉尔市第一中学高中人民版必修2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日益进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教案【学法指导】:学习时可以利用表格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习效果。
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探究导致中国近代交通进步的主要原因;理解航运、铁路、公路和航空之间的关系。
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弄清中国通讯工具的变迁与世界文明进步的关系。
【课表要求】:掌握中国近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掌握中国近现代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1、概括出中国近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交通运输概况进行比较)2、中国近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进步体现在哪儿?【课堂合作探究】: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2、探究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轨迹。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
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早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
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
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建权。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
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膺厦、兰新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青藏铁路等。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并谈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课堂练习】1、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应该发生()A.洋务运动后B.鸦片战争后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D.辛亥革命后2.标志着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B.福州船政局的成立C.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D.发昌机器厂成立3.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A.京汉铁路的修建B.沪宁铁路的修建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D.东省铁路的修建4.你哥哥今年考入铁路系统高等学院,他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就向你介绍新中国关于铁路事业发展的历史,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后,大力改造沿海干道B.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C. 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一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发展铁路事业的重要内容5.下列关于我国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社会进步为前提的B.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强了全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C.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D.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做到触类旁通
1.(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根据“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可知该学者既看到了这种制度不足的一面,又肯定该制度促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故C项正确。
答案:C2.(2012·福建高考)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析:从表格中数据变化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在1928~1937年间,呈逐年递减趋势,当时正是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运动使苏联完成了工业化,但挫伤了农业发展。
因此C项正确。
答案:C3.(2012·江苏高考)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对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良,即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选D。
答案:D4.(2012·江苏高考)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研究目标:
- 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 理解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研究内容:
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了解文明的定义和内涵;
- 掌握文明的特点和要素。
2.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重点了解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3.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 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探讨古代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任务:
1. 阅读教材第一章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 什么是文明?文明有哪些特点?
-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完成教材第一章的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尝试与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 你认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 对于你个人而言,古代文明的哪些特点和价值触动了你?
研究反思:
- 总结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分析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 思考个人对古代文明的态度和感悟。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 人民版必修2
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
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 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C.铁路交通业 B.大众报业 D.轮船航运业
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 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古代的交通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
晚清中国创 办的最早的 近代航运企
业。首次打
破列强的垄
断局面。
轮船招商局
轮船(1865年)
“万年清” 号
重庆三峡轮船股份 有限公司游轮
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
公司游轮神州号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我国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光绪二年(1876)淞沪铁
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京张铁路的设计者 詹天佑
1909年9月24日,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詹天佑故居“铺 上”京张铁路钢 轨
1902年3月, 上海人议论最 多的是一种能 够在街上自动
A )
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 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
) A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6.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
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完美版
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知识点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1)一切土地属于,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 贡赋。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1)税制改革: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法律确认:秦国,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土地兼并问题 (1)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 分化。
(2)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 田亩多寡收税。
(3)影响: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轻巧识记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主干梳理知识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①战国时期:首倡“重农抑商” 。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实行,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知识点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的“海禁”①原因:担心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②表现:明太祖开始实行“海禁” ,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继续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①原因: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②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③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知识回顾(二)知识梳理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表现变化总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多样化;中西方服装并存。
(2)饮食:①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②西餐——19世纪40年代传入(3)建筑:传统民居四合院——鸦片战争后租界出现西式住房——20世纪30年代前后全欧化的新式住宅(4)习俗:【合作探究1】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顺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
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
材料四:时髦的高跟鞋“三寸金莲”绣花鞋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习俗变化①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②礼仪——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③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反迷信、公历、思想观念④葬礼——厚葬→殡仪馆、公墓、火葬(文明、简洁、卫生)(补充)【合作探究2】P125、127(1)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2)变迁的主要特征:【自主检测一】1、 (2011浙江)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解析】选A。
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
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套第一课时:古史纲要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和史书编写-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和史书编写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教学准备-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PPT:古史纲要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几张古代历史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提问学生对古代历史的了解程度,并简单介绍古代史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3. 讲授:讲述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和史书编写的基本情况,并结合PPT进行说明与讲解。
4.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5. 讨论:分成小组讨论,让学生与同伴一起探讨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梳理出中国古代史的脉络。
6. 总结:总结本课的内容和要点,并提醒学生预下一课时的内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预下一课时的内容,准备参与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研究古代史的基本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
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时,需要更加具体清晰地引导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国古代史的脉络。
第二课时:秦汉时代教学目标- 了解秦汉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了解秦汉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 掌握秦汉时代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教学重点- 了解秦汉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掌握秦汉时代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教学难点- 了解秦汉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 图片展示法教学准备-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PPT:秦汉时代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秦汉时代的地图,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提问学生对秦汉时代的了解程度,并简单介绍秦汉时代的历史背景。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二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
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中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原因是()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④担心列强借修路控制中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由“山川之神”看封建官僚受迷信思想影响,由“激轮……皆碎”看出技术缺乏;由“借英、法等国金钱”看出资金缺乏。
“诸强……凌逼”看出清政府担心列强控制中国,由“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可知修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答案:A2.在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男女授受不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
而在清末流行的诗词中却有这样的描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而与材料有关的突破口是() A.交通工具B.社交场合C.男女合校D.男女合演解析:从材料反映了乘坐近代交通工具出行的情景,这种现象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答案:A3.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经计划利用外资60亿,十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并说:“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这说明() A.西方国家乐于帮助中国修筑铁路B.修筑铁路的重要性高于维护民国C.修筑铁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措施D.中国的经济实力足以修筑大量铁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B、D三项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民国之生死存亡”得出答案为C。
答案:C4.“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
诗中所赞叹的是()A.高架铁路B.化学工业的进步C.电报电话D.火车的发明解析:由材料的后一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描述的是近代的通信手段,由此便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题4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考报告】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1)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2)轿子、马车、帆船等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力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2.中国近代的交通工具要点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史料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思考史料中“进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九十年代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有哪些?提示 进步: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举例: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如人力车、自行车。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电车、轮船、飞机等。
1.(2015年1月浙江学考)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D .④①②③解析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出现在1865年,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出现在1906年,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出现在1877年。
答案 C2.(2010·浙江学考)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D .②③④解析 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出现在1924年,上海到1995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
答案 B考点二 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要点 近代通信工具的发展史料一 “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套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复兴的世界- 学生将研究欧洲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和对世界的影响。
- 学生将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并分析其对欧洲社会的改变。
2. 第二章:近代西方世界的崛起- 学生将研究欧洲近代社会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事件。
- 学生将探讨不同时期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3. 第三章: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学生将研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 学生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4. 第四章:法国大革命的兴起与拿破仑的统治- 学生将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 学生将探讨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社会变革和欧洲影响。
5. 第五章:现代民主主义的产生- 学生将研究近代民主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原则。
- 学生将分析民主思想的影响,并思考现代民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和概念。
2. 提问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 多媒体展示法: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测验考试:组织定期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的研究成绩和能力提升情况。
五、教学资源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
2. 多媒体设备及相关教学软件。
3. 高质量的历史教学网站和在线资源。
六、教学安排请参照学校制定的教学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教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调整。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342人民版PPT课件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 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 交通工具的发展 基本史实可从“三运”来概括:
水 1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2南京国民政府逐渐垄断全国 运 轮船业:3新中国成立获较快发展;4 20世纪90年代呈现萎缩
互联网风靡全球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互联 网的 功能 特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影响:课本第75
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但它 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思维拓展
1.“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 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 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请回答: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什么? 点拨:青藏铁路。 2.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 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 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蒸汽机车
火车机车演变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最早传入中国的汽车
汽车在上海租界道路上行驶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
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 工业的诞生。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 首次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 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京九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专题小结
点击下图片进入“阶段质量检测”
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也促
进了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 活节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 (2)消极影响:交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交通阻 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通信方式的进步也容易使人与人 之间的直接联系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漠;通信工具的 电磁辐射也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
专题脉络梳理
专 题 四
专 题 小 结
核心考 点归纳
考点一
考点二
阶段质量检测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 时间
第 鸦片
历史背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洋 货”大量涌入,上海 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表现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 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
一
次
战争
以后
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
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 尤其明显 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 二
辛亥 革命
推翻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帝制,建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 立了中华民国 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 活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次
时期
时间 历史背景 中华 人民 由于政府的强制 第三次 共和 行动,一些社会 国的 丑恶现象被取缔 成立 党和国家工作重 心的转移,实施 改革 改革开放的伟大 第四次 开放 决策,切实关注 以后 民生,调动了各 方面的积极性
变化
表现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 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 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城市生活有保障,农民温 饱问题未解决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 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 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 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 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导学案“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苍南树人中学专题四学案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课前预习】
1、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近代以来我国在通讯方面有何进步?
3、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演变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课堂探究】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表现
⑴人力牵引
①
②
③
⑵机械牵引
①电车:
②汽车:
③轮船:
④火车:
⑤飞机:
2、新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
⑴
⑵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的发展:
2、电信事业的发展
⑴电报:
①
②
⑵电话:
①
②
③
④
3、作用:
⑴
⑵
⑶
【训练检测】。